GB/T40073-2021

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外压强度试验方法

Externalpressurestrengthtestprocedureformetalpressurehullofsubmersibl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外压强度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外压强度试验方法的编号:GB/T40073-2021。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外压强度试验方法共有17页,发布于2021-1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U1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7.020.10
  • 实施日期2021-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7页
  • 文件大小1.13M

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外压强度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40073一2021 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外压强度试验方法 Externalpressurestrengthtestproedureformetalpressurehullofsubmersibles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警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40073一2021 次 目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试验目的 试验条件 5.1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的要求 5.2材料 5.3 文件资料 5.4试验设备和仪器仪表 5.5试验介质 5.6试验环境 5.7试验压力 试验内容和方法 6.1试验前准备 6.2外压强度试验 6.3试验中断与故障处理 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定 7.1试验结论 7.2应变值判断 7.3应力值计算 7.4试验结果评定 试验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潜水器最大工作压力的计算 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试验记录表 13 附录C规范性附录)应变片电阻值、绝缘电阻值检查记录表
GB/40073一202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潜水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允生、黄进浩、姜旭胤,胡震、刘涛、喻太君、姜磊、何再明
GB/T40073一2021 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外压强度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进行外压强度试验的试验目的、试验条件、试验内 容和方法以及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的短期静水外压试验 其他水下装置及其承压设 备的外压强度试验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注,短期静水外压试验为不考虑惯性作用和加速度影响,试验介质为水且试验时间较短的外压试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件 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50.1201 GB/T150.4一30压力容器第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GB/T13407潜水器与水下装置术语 潜水系统与潜水器人级与建造规范(船级社2013) 术语和定义 GB/T150.1一2011,GB/T13407和《潜水系统与潜水器人级与建造规范》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 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潜水器submersihle 各种水下运行器具的总称 注,潜水器包括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载人潜水器为携带乘员的潜水器,通常包括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深潜救 生艇,水下游览船,潜水钟,救生钟,单人常压潜水服和双功能潜水器等;无人潜水器为不携带乘员的潜水器,通 常包括遥控潜水器、自主式潜水器、水下滑翔器和拖航潜水器等 3.2 hul 金属耐压壳pressure 潜水器上可以承受外部海水或淡水压力的金属壳体,为乘员或仪器设备等提供一个常压、密封 空间 3.3 耐压壳附件pressurehllaccessory 安装在金属耐压壳开孔处的结构件或设备 注:如电气贯穿件、舱口盖、观察窗等 3.4 外压强度试验externalpressurestrengthtest 通过对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施加外部压力,测定其承受力且不发生破坏所进行的试验
GB/T40073一2021 3.5 超差outoftoleranee 实际测量值超出设计允许值 3.6 最大工作深度maximumworkingdepth 潜水器能安全使用的最大作业或航行深度 注:单位为米(m). 3.7 最大工作压力maximu wmking" preSSlre 相对于最大工作深度时的水压力 注:单位为兆帕MPa). 试验目的 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外压强度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密封性、应变和变形或位移等检测 试验,验证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的设计可靠性和建造质量 试验包括但不限定于以下 内容 检测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的密封性; a 测量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的应变 b 测量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的变形或位移 c S 试验条件 5.1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的要求 5.1.1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应在完成焊接、热处理(如有)和装配等工序后,并按相关质量检验 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外压强度试验 5.1.2耐压壳附件可以承受的压力不应低于潜水器最大工作压力,且应能确保金属耐压壳开孔处的 密封 5.1.3需要时,应提供以下质量证明文件 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的结构材料材质证明文件及复验证明记录; a b 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的外形检测记录和壁厚检测记录 c 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的焊缝无损检测及返修记录; d 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的超差测量记录及超差加强处理记录; 耐压壳附件的压力试验合格证明 5.2材料 需要时,应提供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的材料力学性能数据和曲线,如弹性模量E、泊松比A 抗拉强度R、屈服强度R,和材料的拉伸/压缩曲线等 5.3文件资料 试验前,试验委托方应编写试验大纲,其内容应包括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参数、试验要求、试 验内容,试验程序,试验结果处理方法和试验报告内容要求等
GB/T40073一2021 5.4试验设备和仪器仪表 5.4.1试验设备(如压力环境模拟装置,加载系统和测试系统等)应满足试验要求,且处于良好工作状 态,具备为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提供外压强度试验的条件 5.4.2试验所用的测量仪器、仪表应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测试前后仪器、仪表应进行校 验,并在待试期间保持正常状态 春、仪表应根据测试项目的要求及有关操作规程,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并注意 5.4.3试验所用的测量仪器 防潮,防止在试验过程中因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测试结果 5.4.4测量试验压力时,应使用两个量程和精度相同的压力表,也可用压力传感器代替其中一个压力 表 压力表的量程和精度应符合GB/T150.4!一2011中11.2规定的要求 压力传感器的量程与压力表 的量程要求一致,精度不应低于压力表的精度 5.4.5测量位移变形时,可采用电测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位移传感器的量程应不小于测量范围的 2倍,在30mm以内精度不应小于0.01mm 5.4.6试验时,供电电压及电压偏差应满足试验设备及仪器仪表正常工作的电压输人要求 5.5试验介质 试验介质为水 5.6试验环境 试验环境要求如下 试验介质温度为室温,即10C一30C;对于安装有有机玻璃观察窗的金属耐压壳,其试验介 a 质的温度应与有机玻璃观察窗的设计温度相同,温度允许误差和延续时间符合《潜水系统与潜 水器人级与建造规范5.4.1.3的要求; 大气压力;84kPa106kPa; b 相对湿度要求:30%一95% 5.7试验压力 试验压力按如下原则确立 a 最大工作深度不大于6000m的潜水器,其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试验压力取1.25倍的 潜水器最大工作压力 b 最大工作深度大于6000m的潜水器,其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试验压力取1.1倍 1.25倍的潜水器最大工作压力 设计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时,如安全系数和材料的许 用应力按照《潜水系统与潜水器人级与建造规范》选取,其试验压力应取1.25倍的潜水器最大 工作压力,如未按照《潜水系统与潜水器人级与建造规范》选取安全系数和材料的许用应力或 所选用材料不在《潜水系统与潜水器人级与建造规范》规定范围内,其试验压力可自行确定,但 不应低于1.1倍的潜水器最大工作压力 潜水器最大工作压力按附录A进行计算 试验内容和方法 6.1试验前准备 6.1.1试验前,应检查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的完整性,检查内容包括金属耐压壳及其加强结构 电气贯穿件和辅助工装设备或部件等 用作载人舱的金属耐压壳还应检查舱口盖及舱口盖启闭机构和
GB/T40073一202 观察窗等内容 各连接部位的紧固件应装配齐全,并紧固妥当 为进行外压试验而装配的临时受压元 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其安全性 6.1.2试验前,应对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进行外观检测,要求外观完好,表面应无影响承载能力 的划痕,凹坑等缺陷 如存在缺陷,应重新评估能否进行外压强度试验 6.1.3如条件许可,试验前可在金属耐压壳泄漏后易贮水的位置安装具有漏水报警功能的传感器 6.1.4试验前密封性检测要求如下 试验前,应对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进行密封性检测,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不应发 生泄漏,可采用静水外压密封性试验或气密性试验进行检测 密封性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外 压强度试验 b 静水外压密封性试验,检测压力宜不小于0.3MPa 宜在易产生渗漏区域做好标记,如涂抹白 粉等,以便确定具体渗漏位置 通过目视观察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或检查漏水报警数 据判断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是否产生泄漏 气密性试验检测,试验介质为空气,其试验压力取设计压力,如金属耐压壳内部为常压,则试验 少于0sh,应足够对所有炽接接头和连技部位进行渗漏 压力宜不大于0.1MPa,保压时间不少 检查,可通过肥皂水等起泡剂或浸水检测是否存在渗漏 采用起泡剂检测,表面应无气泡产 生;浸水检测,水面应无气泡产生 若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无法进行整体密封性检测,可采用辅助试验工装对金属耐压壳 d 开孔位置的密封性进行检测,试验介质为水 试验时,通过辅助试验工装在开孔位置局部区域 建立一个可承受内压的密闭空腔,对密闭空腔注水、加压,试验压力宜不小于0.3MPa,保压时 间不小于15min,开孔位置不应发生泄漏 如发生泄漏,修复后重新进行密封性试验,直至合格 6.2外压强度试验 6.2.1一般要求 外压强度试验至少应进行两次加卸载试验 试验时,如试验委托方要求,应进行应变测量和位移或 变形测量 如无需进行应变测量和变形或位移测量,试验加卸载步骤按照应变测量试验时的试验步骤 执行 试验时,在压力保持过程中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不应产生蠕变等永久变形 6.2.2加卸载要求 试验加载速度不应小于潜水器设计下潜速度,卸载速度不应小于潜水器设计上浮速度 安装有有 机玻璃观察窗的金属耐压壳,卸载速度不应大于4.5MPa/min 试验时,按附录B中的表B.1记录试验加卸载各阶段压力起始和终止时的压力值和时间 6.2.3应变测量 6.2.3.1 一般要求 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应变测量部位,对应变片进行统一编号,编制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应变 片测点布置方案 6.2.3.2应变测量部位 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应变测量部位由试验委托方根据设计结果确定,宜包含以下部位: 典型部位,即壳体典型截面上的壳板和加强肋骨处; a
GB/T40073一2021 b 开孔加强区与壳体连接部位 c 局部结构应力集中部位,如电气贯穿件开孔位置等,可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确定 d 建造工艺因素影响强度的部位,如焊缝位置; 工艺缺陷部位,如外形超差、壁厚超差、强制装配、多次补焊处等; e fD 焊接在壳体上、用于连接固定的构件处 其他试验委托方认为需要测量的部位 8 6.2.3.3应变片粘贴要求 应变片粘贴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应变片贴片部位应进行打磨,直接受水压的结构表面,每一个测点打磨面积一般不小于50mmX a 50mm(补偿应变片要求相同,不受水压的结构表面测点打磨面积不小于30 mm×30mm(补偿 应变片要求相同),打磨后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3.2m应采用贴片胶水粘贴应变片 在应 变片粘贴至少24h后,对粘贴质量进行检查 应变片的粘贴位置与划线方向无明显偏离,应变片无翘曲,无脱胶,且与壳体表面之间无 气泡; 应变片的电阻值在出厂标称值士0.5n范围内,测量数值记人附录C的表c.1中 22 应变片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00Mn,测量数值记人表c.1中 33 应变片粘贴质量符合要求后,按各自编号与连接导线焊接,检查电阻值与绝缘电阻值,测量数 值记人表c.1中,合格条件按a)中2)和3),其中电阻值应附加导线电阻值 所有应变片的连 接导线应为同一规格 用硫化硅橡胶或其他密封胶逐层封盖应变片和应变片与导线的焊接点,应确保全部覆盖,对直 接受水压的表面测点覆盖面积不小于30mm×30mm,对非直接受水压的表面测点覆盖面积 不小于20mm×20mm,胶层中避免有气泡,涂层要均匀过渡到壳体表面,待密封胶固化后检 查应变片和连接导线的总电阻值和总绝缘电阻值,测量数值记人表C.1中,总绝缘电阻值合格 条件按a)中3) 6.2.3.4第一次加卸载(即预压试验) 第一次加卸载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预压试验压力不应大于潜水器最大工作压力,可取最大工作压力的80% a b)为了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采用分阶段逐步加卸载的程序 试验时先缓慢加载至最大工作压 力的10%,保压5min,确认无泄漏后按最大工作压力的10%或试验委托方要求逐级加载至最 大工作压力的50%,如若无异常现象,继续逐级加载,直到预压试验压力,保压10min后,级 慢卸载至零或初始压力值 在每阶段加卸载压力下采集并记录应变值 预压试验无异常,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外压试验 6.2.3.5第二次加卸载 第二次加卸载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为了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采用分阶段逐级加卸载的程序 aa b 试验时先缓慢加载至最大工作压力的10%,保压5min,确认无泄漏后按最大工作压力的10% 或试验委托方要求逐级加载至最大工作压力的50%,确认无异常现象后,按上述要求逐级加 压,加载至每阶段压力,待压力稳定(保压时间不宜小于1min)后,采集并记录应变值 继续 加载至试验压力后停止加压,至少保压30min,保压后每隔5min或按试验委托方规定的时间 采集并记录应变值
GB/T40073一202 保压完成后,按最大工作压力的10%或试验委托方要求,分阶段逐级缓慢卸载,卸载至每阶段 压力,待压力稳定(保压时间不宜小于1min)后,采集并记录应变值;卸载至最大工作压力后 开始保压,保压时间由试验委托方确定,保压时间宜与潜水器水下工作时间相等,如潜水器水 下工作时间过长,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2h 保压后每隔30 或按试验委托方规定的时 min 间采集并记录应变值 d 保压完成后,按最大工作压力的10%或试验委托方要求,分阶段逐级缓慢卸载,卸载至每阶段 压力,待压力稳定后,采集并记录应变值,然后继续卸载至零或初始压力值 保压过程中,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不应产生蠕变等永久变形 e f 保压过程中,压力环境模拟装置的压力应无明显变化应在装置允许的压力波动范围内 6.2.4变形或位移测量 6.2.4.1 变形或位移测量内容 变形或位移渊量包括但不限定于以下内料 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受压时最大变形量; a) b) 若采用锥面观察窗,测量观察窗受压时的轴向位移量 6.2.4.2测量记录要求 变形数据和位移数据应可记录,如条件许可,应能通过水密电缆实时输出到舱外记录仪上 6.2.4.3球壳的变形测量 在直径方向,宜采用一个带有位移传感器的测量杆,测量受压时球壳的变形量,如图1所示 说明 -球壳; 测量杆; 位移传感器 图1球壳变形测量示意图 6.2.4.4 圆柱壳的变形测量 在壳板和肋骨位置的径向方向,宜分别采用带有位移传感器的测量杆,测量受压时圆柱壳的变形
GB/T40073一2021 量,如图2所示 根据圆柱壳的长度,可适当增加测量点的数量 说明: -圆柱壳 -肋骨; 测量杆; -位移传感器 图2圆柱壳变形测量示意图 6.2.4.5圆锥壳的变形测量 壳板和肋骨位置的径向方向,宜分别采用带有位移传感器的测量杆,测量受压时圆锥壳的变形量, 壳板和肋骨的测量点均不应少于两个,如图3所示
GB/T40073一2021 步 e 说明 -圆锥壳; -肋骨 测量杆 位移传感器 图3圆锥壳变形测量示意图 6.2.4.6观察窗位移测量 在观察窗的内部安装一个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的滑杆测头应垂直接触观察窗的内表面,且应预 留位移传感器滑杆移动的空间,不应因接触或偏斜等导致位移传感器滑杆的移动受限 6.3试验中断与故障处理 6.3.1试验暂停 在试验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暂停试验,关闭阀门保持压力,排查故障,恢复正常 工作状态后,方可继续试验或卸载后重新开始试验 停电; a b)停水; e' 测量用仪器、仪表等故障; 某种外界干扰使检测数据出现异常 d) 6.3.2试验终止 在试验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卸载,终止试验 卸载后应对试验设备、金属耐压壳 含耐压壳附件),测量用仪器仪表设备和应空片等工作状态和安装状态进行检查,分析原因,恢复正常 后,方可重新进行试验: 试验过程中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或试验设备发生严重泄漏,不能保持其压力 a
GB/40073一2021 b 测量数据普遍不符合规律或重复测量数据普遍分散性较大 测量数据超出试验委托方规定的允许值; c d 压力环境模拟装置内发生异响 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损坏 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定 7.1试验结论 试验完成后,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应无变形、损坏等现象,且壳体未发生渗漏 可根据应变 值、变形值和位移值的变化判断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是否发生变形;如未进行应变测量或变形或 位移测量,应在试验后测量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的外形尺寸,并与5.1.3中提供的外形检测记录 进行对比,以判断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是否发生变形 7.2应变值判断 可根据压力-应变关系曲线或相同压力下应变值的重复性等判断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 如测 点的压力-应变关系、压力/变形关系符合线弹性或弹塑性非线性的规律,则可判断该测点的应变数据为 准确可靠;如检测数据不符合上述规律性,则可判定为异常值,应予以剔除 7.3应力值计算 7.3.1弹性应力计算 根据原始应变测量值修正后得到的实际应变值,分别按公式(1)、公式(2)和公式(3)计算出相应的 应力值 单向应变片 Ee 双向直角应变片 (e,十/E E (e》十1e 三向直角应变片; 2 E了十2(E 2 3 (E e特-e E5 2e,6 tanm 9= 式中 E -材料的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材料的弹性泊松比; 金属耐压壳单向实测应变值,10- 金属耐压壳单向应力值,单位为兆帕(MPa);
GB/T40073一202 金属耐压壳轴向或径向实际应变值,l0-" 金属耐压壳圆周向或纬向实际应少值,10" E 金属耐压壳轴向或径向实际应力值,单位为兆帕(MPa); 金属耐压壳圆周向或纬向实际应力值,单位为兆帕(MPa); 三向直角应变片中0"方向的实际应变值,10-; 三向直角应变片中45°方向的实际应变值,10-有; -三向直角应变片中90°方向的实际应变值,10-看; o 最大主应力值,单位为兆帕(MPa); 最小主应力值,单位为兆帕(MPa): d, 最大主应力方向与e 方向之间的角度,逆时针方向为正,单位为弧度(rad 7.3.2弹塑性应力计算 如需计算弹塑性应力时,根据实际应变值且应同时利用公式(4)公式(7)及材料的拉伸曲线,进行 逐次逼近迭代运算 =b1e,十b12E d,=b1e,十be [b1=b22=a11a ai2 5 a12(ai a b12b2 E. lam la12 =-0.5[(E,--(I一24)E o=(c一口.,o十i 式中 E 金属耐压壳材料拉伸曲线的割线模数,单位为兆帕(MPa); 应力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口 系数,按公式(7)计算; a1,a12 系数,按公式(6)计算 b、b2、b1、b2 7.4试验结果评定 试验结束后,测试单位应及时汇总、整理和分析试验数据 试验结果评定应按照金属耐压壳含耐 压壳附件)的设计参照标准和强度计算书所要求的参数指标进行评定 8 试验报告 试验结束后,应提交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外压强度试验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内容 试验日期; a b 环境条件 金属耐压壳(含耐压壳附件)特征描述,包括但不限定于几何参数、结构图、材料性能参数、拉伸 c 曲线等 d 压力环境模拟装置等试验设备和测量仪器、仪表的说明 试验目的; e 10
GB/40073一2021 fD 试验步骤; 试验检测记录,包括密封检测记录、加卸载记录、应变测量值和变形或位移测量值等 g h)试验结果和结论; 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试验人员、检测人员和校核人员等 11
GB/T40073一2021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潜水器最大工作压力的计算 潜水器最大工作压力按式(A.1)计算 少 =(H十AH)/100 (A.1 式中 潜水器的最大工作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p -潜水器的最大工作深度,单位为米(m); AH 超深,单位为米(m),由潜水器业主或设计者确定,宜不小于50m 12
GB/40073一2021 录 附 B 规范性附录 试验记录表 表B.1规定了试验记录表格式 表B.1试验记录表 序号 试验压力/MPa 时间/min 备注 记录加卸载各阶段压力 记录加卸载各阶段试验压 起始和终止值 力变化或保持的起止时间 第一次加卸载 . 第二次加卸载 试验时间 试验记录 记录人签署 13
GB/T40073一2021 录 附 C 规范性附录) 应变片电阻值、绝缘电阻值检查记录表 表c.1规定了应变片电阻值、绝缘电阻值检查记录表格式 表c.1应变片电阻值、绝缘电阻值检查记录表 共 页 第 页 金属耐压壳名称 试验编号 应变片参数 型号 灵敏系数 标称阻值 记录设备名称、型号、精度和有 电阻测量仪表 绝缘测量仪表(记录设备名称、型号、精度和有效期) 效期 测量阶段 应变片粘贴后记录数据 导线焊接后记录数据 密封胶固化后记录数据 绝缘 绝缘 绝缘 应变片 电阻值 贴片人 电阻值 检验人 电阻值 检验人 序号 电阻值 电阻值 电阻值 编号 日期 Q 日期 n 日期 Mn MQ MQ ,+ 14

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外压强度试验方法GB/T40073-2021介绍

潜水器是一种能够在水下工作并进行科学研究、勘探和开发利用的特种装备。为了保证潜水器安全可靠地工作,对其金属耐压壳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至关重要。近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的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外压强度试验方法标准——GB/T40073-2021,该标准规定了潜水器金属耐压壳的试验方案、试样制备、试验设备和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内容。

外压强度试验是评估潜水器金属耐压壳抵御外部水压力的基本测试方法。该试验以标准规定的参数和条件为基础,施加一定压力的水流或油流,对金属耐压壳进行外部压力的模拟试验,观测其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形、破坏情况和承载能力等指标。

在试验前,需要进行试验方案、试样制备、试验设备校验等一系列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试验参数、记录数据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试验结束后,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结论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GB/T40073-2021为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外压强度试验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指导,有助于提高潜水器在深海环境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

潜水器金属框架强度试验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潜水器金属框架强度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潜水器金属框架强度试验方法的编号:GB/T40072-2021。潜水器金属框架强度试验方法共有7页,发布于2021-11-01
饱和潜水系统通用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饱和潜水系统通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饱和潜水系统通用要求的编号:GB/T40074-2021。饱和潜水系统通用要求共有17页,发布于2021-1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