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1966-2008采

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

Safetyofprimaryandsecondarylithiumcellsandbatteriesduringtranspor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的编号:GB21966-2008采。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共有17页,发布于2009-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K8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220
  • 实施日期2009-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7页
  • 文件大小748.00KB

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


国家标准 GB21966一2008/IEC62281:2004 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 Safetyfprimaryandseomdarylithiumcellsandbatteriesdrimgtransport (IEC62281:2004,IDT 2008-06-18发布 2009-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21966一2008/IEC62281;2004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安全要求 型式检验、抽样和重新检验 检验方法和要求 10 安全信息 运输中的包装和装卸须知 标志 参考文献
GB21966一2008/IEC62281;2004 前 言 本标准的第4章,第5章、第6章,第9章为强制性条款,本标准规定的要求不适用于我国法规或相 关法规(见7.3)中有规定可豁免时的情形 本标准等同采用IEC62281;2004《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由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原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6)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轻工业电池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常州达立电池有限公司、力佳电源科技 深圳)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江苏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机电产品检测中心吴江电池产品 检测实验室、深圳市艾博尔新能源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武汉力兴(火炬)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成都建中锂电 池有限公司武汉乎安特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吴诚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番围华力电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佩云、余章华,宋杨徐平国、王建、张清顺、黄德勇、郭仁宏、王丽,朱志刚、 阮红林、张超明 本标准首次发布 业
GB21966一2008/IEC62281:2004 引 言 在20世纪70年代,锂原电池首先被应用于军事领域 那时候,对锂原电池商品化的兴趣还不大. 没有相关的工业标准 因此,虽然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通常是参考引用工业标准作为检验 标准,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标准可以参考,于是专家委员会就在《试验与标准手册》中增加了一个有关锂原 电池运输安全试验的章节 其间,随着对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商品化的兴趣不断增加,也出现了一些工业 标准 但是已有的标准有多种,相互间不能完全协调,而且未必和运输有关,它们不适合作为联合国《规 章范本》的参考标准 于是制定了新一类的安全标准,以协调有关锂原电池和蓄电池运输的检验和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锂原电池和蓄电池,锂原电池和蓄电池中所含的锂可以是任何化学形式;锂金属、锂 合金或锂离子 锂金属和锂合金原电池的电化学体系分别采用锂金属和锂合金作为负极 锂离子蓄电 池的电化学体系则是在正极和负极中使用嵌人化合物(嵌人的锂以离子或准原子的形式存在于电极材 料的晶格中) 本标准也适用于锂聚合物电池,无论该电池被认定是锂金属原电池还是锂离子蓄电池,那只是取决 于负极材料的性质 锂原电池和蓄电池的运输史是值得关注的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锂原电池的运输量超过了 100亿只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锂离子蓄电池的运输量也已超过了10亿只 由于锂原电池和蓄 电池运输量的提高,在本标准中包含了对用于此类产品运输的包装的安全检验是恰当的 本标准专门针对狸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性及其所用包装的安全性 其他有关锂原电池 和蓄电池安全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列于本标准第2章及参考文献中作为参考 这些国际标准和国家 标准涉及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装卸、使用以及处理中的安全,有专门针对锂原电池的标准(IEC60086-4、 GB8897.4)和专门针对锂蓄电池的标准(IEC62133),在这些标准中也包含某些有关运输的检验方法 和验收标准 将来,要考虑这些标准与本标准的协调性
GB21966一2008/IEC62281;2004 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锂原电池和蓄电池的检验方法和要求,以确保电池在运输中(而非回收或处理中)的 安全 本标准规定的要求不适用于我国法规或相关法规(见7.3)中有规定可豁免时的情形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8897.4原电池第4部分;锂电池的安全要求(GB8897.4一2002,IEC60086-4:2000,IDT 便携式锂蓄电池 IEC61960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lithiumcontent 总锂量aggregate 个电池中包含的所有单体电池的总的锂含量或相当的锂含量 电池battery 由以永久性电连接方式装配在一个外壳中的一个或多个单体电池组成,配有使用时所需的极端、标 志和保护装置等 3.3 cell 扣式[单体]电池 cell;coin button 总高度小于直径的圆柱形单体电池,形似钮扣或硬币 [[单体]电池eel 把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基本功能单元,由电极、电解质、容器、极端、通常还有隔离层组成 3.5 单元电池componentee 装人一个电池(battery)内的单体电池cell 蓄电池的)循环esyee(fasendaury(rehareabe)eellrattery 对蓄电池进行的、以相同顺序有规律重复进行的一组操作 注该操作可包含在规定条件下的一连串的放电后充电或充电后放电,过程中也可包含搁置. 圆柱形[单体]电池eylindriealeel 总高度等于或大于直径的圆柱形状的电池 ;DOD 放电深度dephfdisdharge 电池中放出的容量占额定容量的百分比
GB21966一2008/IEcC62281;2004 3.9 首次循环firsteyele 蓄电池在完成制造、化成和质量控制过程后的初次循环 3.10 完全充电fulycharged 蓄电池放电深度为0%时的荷电状态 3.11 完全放电fullydisehargedl 电池放电深度为100%的荷电状态 3.12 大电池larebattery 总锂量超过500g的电池 3.13 单体大电池 largecell 锂含量或相当锂含量超过12g的单体电池 锂电池(原电池或蓄电池lithiumcelprimaryrseeondary(rechargeable)) 负极为锂或含锂的非水电解质电池 注:锂电池可以是原电池或蓄电池,取决于设计所选择的特征 3. 15 锂含量lithiumcontent 在未放电时即完全荷电状态下金属锂电池或合金锂电池负极中锂的质量 3.16 相当锂含量lithiummequivalentcontent 锂离子单体电池或电池中所含锂的相当量 注:锂离子单体电池的相当锂含量可由下式得出 sw/Ahx =0." Q 式中 个锂离子单体电池中的相当锂含量 m Q. -这个单体电池的额定容量 锂离子电池的相当锂含量为该电池内所有单元电池的相当锂含量之和 3.17 开路电压open-cireuitvoltage 放电电流为零时电池的电压 3 18 原电池primarybattery 由原电池单元电池构成的电池 3.19 eelm [单体]原电池primary 按不可以充电设计的电池 3.20 矩形(电池prismatie(eelrbatery 侧面和底部为矩形的电池或单体电池
GB21966一2008/IEC62281;2004 3.21 etivedevices 保护装置protee 诸如保险丝,二极管或其他电的或电子的限流器,用以中断电流、在某一方向阻止电流或限制电路 中的电流 3.22 rated 额定容量 capaeity 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并由制造商标称的电池的容量值 3.23 eale)battes 蓄电池seondaryrecharge: ery 由蓄电池单元电池构成的电池 3.24 [单体]蓄电池seondary(rechargeable)eel 按可充电设计的电池 3.25 小电池smallbattery 由小的单体电池组成的电池,其总锂量不超过500g 3.26 单体小电池smallcell 含锂量或相当锂含量不超过12g的单体电池 3.27 电池)类型typeforeelsorbateries 电池特定的电化学体系和外形设计 3.28 未放电 undischarged 原电池放电深度为0%时的荷电状态 安全要求 总则 锂电池按其化学成分(电极.电解质的不同)和内部结椒(板式.卷绕式)来分类,狸电池有各种形 状 在电池的设计阶段就必须考虑有关安全方面的问题,同时要意识到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 是由其特定的锂体系,功率输出形式和电池结构所决定的 以下的安全设计概念通用于所有的锂电池 a)通过设计防止温度异常升高超过制造商所规定的临界值 b) 通过设计(例如通过限制电流)来控制电池内温度升高 e)锂电池应设计成能释放内部过大的压力,即能避免电池在运输情况下发生爆裂 d)锂电池应设计成在正常的运输和预期的使用条件下能防止短路 锂电池内包含多个单体电池或包含以并联方式连接的一连串单体电池时,应采用有效的方法 e (或许是必备的方法,例如二极管、保险丝等)来防止危险的反向电流 4.2 包装 锂电池应适当包装以防止在正常的运输条件下发生外部短路 注;有关危险物品包装的其他要求见联合国《规章范本)第6.1章,同时参见本标准7.3中提到的规则 1 参见参考文献
GB21966一2008/IEcC62281;2004 型式检验,抽样和重新检验 5.1型式检验 锂电池有以下差异时 电极或电解质的质量差大于0.1g或超过质量的20%,或者 a b)存在某种会明显影响检测结果的差异, 则认为属于不同的类型,应进行所要求的检验 电池组(Assemblyofbatteries 总锂量超过500g的电池组在下列情况下无需检验 它是由已经通过了各项检验的电池(battery)以电连接方式组合在一起的,以及 a 它配备了具有以下功能的系统 b 能监控该电池组; 能防止该电池组中的电池之间发生短路和过放电 能防止该电池组发生任何过热或过充电现象 抽样 每个不同类型的电池都应随机抽取,样品数量见表1. 表1型式检验所需的电池和单体电池的数量 原电池 单体电池 电池 用于T-1 T-5检验的 未放电的 未放电的 完全放电的 完全放电的 样品数 10个 10个 4个" 4个" 单体电池 电池 未放电的 完全放电的 未放电的 完全放电的 用于T6检 验的样品数 5个(圆柱形电池5个(圆柱形电池5个单元电池(圆柱形单元电池5个单元电池(圆柱形单元电池》 l0个矩形电池10个(矩形电池10个单元电池(矩形单元电池10个单元电池矩形单元电池 单体电池 电池 用于T-8检 未放电的 完全放电的 验的样品数 电池无需检验,但其单元电池应已通过该项检验 10个 蓄电池 单体电池 电池 用于T-1 首次循环 首次循环 首次循环 首次循环 50次循环后50次循环后 T-5检验的 完全充电的 完全放电的 完全充电的 完全放电的 完全充电的 完全放电的 样品数 10个 10 4个d 单体电池 电池 首次循环 50次循环后 首次循环 50次循环后 用于T6检 0%的放电深度 完全放电的 50%的放电深度 完全放电的 验的样品数 5个(圆柱形电池5个(圆柱形电池5个单元电池(圆柱形单元电池)5个单元电池(圆柱形单元电池) 10个(矩形电池10个(矩形电池10个单元电池矩形单元电池10个单元电池(矩形单元电池
GB21966一2008/IEC62281;2004 表1(续 电池 单体电池 电池 50次循环后 用于下-7检 首次循环 验的样品数 完全充电的 完全充电的 单体电池 电池 用于T-8检 首次循环 50次循环后 验的样品数 完全放电的 完全放电的 电池无需检验,但其单元电池应已通过该项检验 0个 10个 原电池或蓄电池的包装 用于P1检 1个用于运输的包装 验的样品数 在检验电池时,除非它们的单元电池或由这些单元电池组成的电池先前已经检验过,那么被检电池的数量应 当这样确定;这些电池中所包含的单元电池的数量至少应等于该检验项目所要求检测的单体电池的数量 示例l:假如检验一个内含2个单元电池的电池,那么检验所需的电池数为5,如果这些单元电池或由这些单 元电池组成的电池先前已检验过,那么所需检验的电池数为4 示例2假如检验内含3个单元电池的电池,那么检验所需的电池数为4 b不适用 重新检验 如果某种类型的锂原电池或蓄电池不能满足检验要求,那么在重新检验这种类型的电池之前先要 采取措施,纠正造成电池不合格的缺陷 检验方法和要求 6.1通则 6.1.1安全注意事项 注意: 应按有适当防护措施的规程进行检验,否则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应由有资格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下进行检验 6.1.2环境温度 除非另有规定,检验应在(20士5)C的环境温度下进行 6.1.3参数测量误差 所有控制值的准确度相对规定值而言)和测量值准确度相对实际参数而言)应在以下误差范 围内: 电压:士1%; a b 电流:士1%; c)温度:士2C; d)时间:士0.1%; e尺寸:士1%;
GB21966一2008/IEcC62281;2004 容量:士1% f 以上的误差由测量仪器、所采用的测量技术以及检验过程中所有其他的误差综合组成 6.1.4预放电和预循环 当要求在检验之前预放电时,原电池应使用能获得其额定容量的电阻性负载放电至相应的放电深 度,或按制造商规定的电流放电至相应的放电深度 当要求在检验之前预放电时,蓄电池应按制造商规定的能获得最佳性能和安全的充放电条件进行 充放电循环 6.2检验结果判别标准评价 6.2.1移位 在检验中发生一个或多个被检电池从包装中脱出,无法保持其原先方位;或发生不能排除电池会出 现外短路或受压变形的情况 6.2.2变形 在检验中电池外形尺寸的变化超过10% 6.2.3短路 电池在检验后开路电压低于检验前开路电压90%的情况 此要求不适用于完全放电态的受检电池 6.2.4过热 在检验中电池外壳温度升高到170C以上 6.2.5泄漏 在检验中电池以非设计预期的形式漏出电解质、气体或其他物质 6.2.6质量损失 在检验中电池质量的损失量超过表2所给出的质量损失最大极限值 电池的质量损失Am/m按下式计算 n1712 ×100% n/m= 7 式中: 检验前电池的质量; -检验后电池的质量 表2质量损失最大极限值 电池质量m 质量损失最大极限Am/m)/% <1g 0.5 lg5g 泄放 在检验中,电池通过专门设计的功能部件泄出气体以释放内部过大的压力 气体中可能裹挟着各 种物质 6.2.8着火 在检验中被检电池发出火焰 6.2.9破裂 在检验中,由于单体电池的容器或电池外壳的机械损伤导致气体排出或液体溢出,但无固体喷出 6.2.10爆炸 在检验中,源自电池任何部件的固体物质穿破离电池25cm的网罩 网罩的网线为直径0.25 mm
GB21966一2008/IEC62281;2004 的退火铝线;网格密度为67根铝线/cm. 6.3检验及要求一览表 运输检验、误用检验、包装检验项目和要求见表3 表3运输检验,误用检验、包装检验项目和要求 项目分类及代号 求 项目名称 要 T-1 高空模拟 无质量损失、不泄漏,不泄放,不短路、不破裂,不爆炸,不着火 T-2 热冲击 无质量损失,不泄漏,不泄放、不短路,不破裂,不爆炸,不着火 T-3 振动 无质量损失、不泄漏、不泄放、不短路、不破裂,不爆炸,不着火 运输检验 T-4 冲击 无质量损失、不泄漏、不泄放、不短路、不破裂、不爆炸,不着火 外部短路 T-5 不过热、不破裂、不爆炸、不着火 T-6 重物撞击 不过热、不爆炸、不着火 T" 过充电 不爆炸,不着火 误用检验 T-8 强制放电 不爆炸、不着火 不移位,不变形、无质量损失、不泄漏、不泄放、不短路、不过热、不破 包装检验 P-1 跌落 裂、不爆炸、不着火 T-lT-5按顺序在同一个电池上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判别标准详见6.2. 6 运输检验 6 4.1检验I-1;高空模拟 a)目的 模拟低压环境下的空运 检验步骤 在环境温度下,被检电池应在不大于11.6kPa的压力下至少放置6h 要求 在检验中电池应无质量损失、不泄漏、不泄放、不短路、不破裂、不爆炸,不着火 6.4 检验T-2;热冲击 2 a 目的 通过温度循环的方法来评价电池的整体密封性以及内部的电连接状况 b 检验步骤 被检电池应在75C的检验环境中至少存放6h,然后在一40C的检验环境中至少存放6h 不同 温度间的转换时间应不超过30min 每个被检电池进行l0个循环后,在环境温度下至少存放24h 对于大电池,在各检验温度下存放的时间应为12h而非6h o 用做过高空模拟检验的电池来进行该项检验 c 要求 在检验中电池应无质量损失、不泄漏、不泄放、不短路、不破裂、不爆炸,不着火 6.4 3 检验T-3;振动 目的 a 模拟民用飞机在运输中的振动 本检验条件基于ICAO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所规定的振动范围 b 检验步骤 21 参见参考文献
GB21966一2008/IEcC62281;2004 以能如实传递振动但不致电池变形的方式将被检电池牢牢地固定在振动设备的振动平台上 按 表4的规定对被检电池进行正弦波振动 在三个相互垂直固定的方位上每个方位各进行12次循环,每 个方位循环时间共计3h 其中的一个方位应垂直于电池的极端面 用做过热冲击检验的电池进行该项检验 表4振动波形正弦曲线 频率范围 对数扫描循环时间 振动幅度 轴向 循环次数 (7Hz-200Hz7Hz) 至 f X 12 f=7Hz 4=l =0,8mm 12 15min f=200Hz a=8 12 返回至f= 总计 =7Hz 36 注振动幅度是位移或加速度的最大绝对值 例如0.8mm的位移幅度相当于1.6mm的峰峰值位移 表中 下限、上限频率 、 交越点频率(.~17.62Hz、万~49.84Hz); ?、 -加速度幅度; 41,4" 位移幅度 要求 在检验中电池应无质量损失,不泄漏、不泄放,不短路、不破裂、不爆炸,不着火 6.4.4 检验-4:冲击 目的 a 模拟运输中的粗暴装卸 b 检验步骤 用能支撑被检电池所有固定面的刚性支座将被测电池固定在检测设备上 每只被检电池在三个相 互垂直固定的方位上每个方位各经受3次冲击、共计18次 各次冲击的参数见表5 表5冲击参数 电池类型 波形 峰值加速度 脉冲持续时间 每个半轴冲击次数 小电池 半正弦 150 6ms 大电池 半正弦 50g 1lms 用做过振动检验的电池进行该项检验 要求 在检验中电池应无质量损失、不泄漏、不泄放、不短路、不破裂、不爆炸、不着火 6.4.5检验I-5;外部短路 a)目的 模拟导致外部短路的条件 检验步骤 b) 在被检电池的外壳温度稳定在55C后,在此温度下对电池进行外部短路,外电路的总阻值应小于 0.1Q,持续短路至电池外壳温度回落到55C后至少再继续短路1h 继续观察被检样品6h 用做过冲击检验的电池进行该项检验 要求
GB21966一2008/IEC62281;2004 电池在检验之中以及在6h的观察期内应不过热、不破裂,不爆炸、不着火 6.4.6检验I-6;重物撞击 a 目的 模拟电池内部知短路 注;在过去有关电池安全检验的讨论中,IEc已对该重物撞击检验进行了评估 就指定使用和可预见的误用而言、 该检验不适用于模拟电池内部短路的情形 但同时,IEC赞成进行内部短路检验,因此IEC保留研究一种更适 合的检验方法的权利 b 检验步骤 将被检的单体电池或单元电池放在一平板上,在电池中央横放一根直径为15.8mm的钢棒,使一 kg的重物从6lem士2.5cm的高度落在此钢棒上 圆柱形或矩形电池在经受重物撞击时,其纵轴应平行于平板,同时又垂直于放在电池上中央位置的 钢棒的纵轴 矩形电池还应绕其纵轴旋转90",以保证其宽、窄两面均经受重物撞击 扣式电池在经受 重物撞击时,其扁平面应平行于平板.钢棒横放在电池的中心 每个单体电池或单元电池只经受一次重物撞击 在重物撞击之后应继续观察被检样品6h 用未做过其他运输检验的单体电池或单元电池进行该项检验 要求 电池在检验之中以及在6h的观察期内应不过热、不爆炸、不着火 6.5 误用检验 6.5.1检验-7过充电 目的 a 评价蓄电池耐过充电的能力 b 检验步骤 以两倍于制造商所推荐的最大持续充电电流对电池充电 试验的最小电压为 当制造商推荐的充电电压不超过18V时,试验的最小电压应为2倍于电池的最大充电电 压或为22V,取二者中较小者 2 当制造商推荐的充电电压超过18V时,试验的最小电压应不低于最大充电电压的 1.2倍.该检验应在环境温度下进行 充电至少应当持续24h 在过充电结束后观察被 检电池7d e)要求 电池在检验之中以及7d的观察期内应不爆炸、不着火 6.5.2检验I-8;强制放电 目的 a 评价原电池或蓄电池耐强制放电的能力 b)检验步骤 电池在环境温度下与12V直流电源串联连接,以电池制造商规定的最大持续放电电流作为初始电 流强制放电 一个大小和功率合适的负载电阻与被检电池以及直流电源串联以获得规定的放电电流 将 每个电池强制放电的时间应等于其额定容量除以其初始放电电流 在强制放电结束后观察被检电 池7d e)要求 电池在检验之中以及7d的观察期内应不爆炸,不着火 6.6 包装检验 6.6.1检验P1跌落
GB21966一2008/IEcC62281;2004 目的 a 评价在粗暴装卸下包装抗损的能力 注危险物品包装的其他检验参见联合国《规章范本)的6.1.5,亦可参见本标准7.3中提到的规则 b 检验步骤 将一个要交付运输的装有电池的包装典型的最终外包装,而非装货的货盘)从1.2m高处落到水 泥地上,外包装的任意一角应先触地 用未做过其他运输检验的单体电池或电池进行该项检验 c)要求 在检验中电池应不移位、不变形、无质量损失、不泄漏、不泄放、不短路、不过热、不破裂、不爆炸、不 着火 6.6.2本条款无内容 相关技术规范中应给出的信息 若相关的技术规范引用本标准,当适用时,应给出以下参数: 条款和/或次条款 a)制造商规定的原电池预放电的电流值; 1.4 o b 制造商规定的蓄电池能获得最佳性能和安全性的充放电条件 6. .1.4 e)制造商推荐的最大持续充电电流; 6.51 d 制造商推荐的充电电压; 5.1 6. e)最大充电电压; 6. .5.1 制造商规定的最大持续放电电流 .5. 6. 6.8评价与报告 发出的检验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 检验机构的名称和地址 a b)申请者的名称及地址(适用时; 检验报告的唯一性标识 检验报告的日期; 包装制造商 e 包装设计类型描述(例如;大小,材料,填充物、厚度等),包括制造方法(例如;吹塑法),可包括 图样和/或照片; 包装的最大容量; 受检电池的特征(见4.1); h 检验情况描述及检验结果,包括6.7提及的参数; i 报告签发者的签名及身份; k 关于该待运输的包装已受检并符合本标准相关要求以及若使用其他包装方法或组件本报告 无效的声明 安全信息 7.1包装 包装的目的是避免在运输、装卸和堆放过程中的机械损伤 尤其重要的是,包装能防止电池在粗暴 装卸时被挤压并防止电池因意外造成的外短路和极端被腐蚀情况的发生 电池被挤压或外部短路会导 致电池泄漏、泄放、破裂、爆炸或着火 3 参见参考文献 10
GB21966一2008/IEC62281;2004 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在运输时锂电池应使用原有的包装或符合4.2和6.6.1要求的包装 7.2电池箱的装卸 应小心装卸电池箱 粗暴装卸会导致电池短路或损坏,从而致使电池泄漏,破裂、爆炸或着火 7.3运输 7.3.1通则 锂电池国际运输规则是在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下制定的” 运输规则经常修改,因此运输锂电池时应参考下列空运、海运和陆运规则的最新版本 7.3.2空运 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发布的《危险货物航空安全运输技术导则》和由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IATA)发布的《危险品规则》都对锂电池运输制定了规则 7.3.3海运 由国际海事组织(IMO)发布的《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规定了锂电池的海运规则" 7.3.4陆运 有关锂电池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的规则都是建立在一国或多国规则基础上的 同时,越来越多的 运输规则采用了联合国的《规章范本》,建议在货运之前要查阅当地国家详细的运输规则 7.4陈列和贮存 电池应贮存在通风、干燥和凉爽的环境中 高温或高湿有可能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和/或电池表面腐蚀 b电池箱堆叠的高度不可超过制造商规定的高度 假如太多的电池箱堆叠在一起,最下层箱中的电池有可能受损并导致电解质泄漏 勿将电池陈列或贮存在阳光直射或遭受雨淋之处 当电池受潮时;电池的绝缘性能会降低,有可能发生电池自放电和腐蚀;高温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电池应保存在原包装中 d 若拆开包装将电池混在一起,电池有可能短路或损坏 运输中的包装和装卸须知 8. 1隔离 如包装被挤坏、戳穿、撕裂而露出里面的物品时不能启运 应将此类包装隔离并征询托运人的意 见 如果可行的话,要安排对货物进行检查,重新包装 标志 9 锂原电池和蓄电池的标志 锂原电池的标志应符合GB8897.4的要求 锂蓄电池的标志应符合IEC61960的要求 9 包装和货运单据上的标志 每个提交运输的包装箱应标明以下信息(除非相关规则中有规定可免除外): 内装锂电池 应小心装卸 如有损坏,应进行隔离检查,重新包装; 联系电话(以便询问. 4 参见参考文献 5 参见参考文献 6 参见参考文献 1l
GB21966一2008/IEcC62281;2004 图1是一个标志示例 注意! 内装锂电池 小心装卸 损坏易燃 如包装损坏,电池必须被隔离检查、重新包装 联系电话:xyz 假如损坏易燃 图1锂原电池或锂蓄电池包装箱标志示例 随附运输的文件(如航运收据,发票)中应有托运人的说明,或者在现有文件上附上一个标签表明 内装锂电池 应小心装卸; 如有损坏,应进行隔离检查,重新包装; 联系电话(以便询问) 12
GB21966一2008/IEC62281;2004 参 考 文 献 [1 EC60050-482国际电工词汇 -第482部分:原电池和蓄电池 [2]GB/T2423.10/IEC60068-2-6 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和导则:振动 正弦. [3]GB/T2423.5/IEC60068-2-27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打 EC62133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 便携式密封单体蓄电池和由这些单体 蓄电池组成的电池的安全要求 [5 sO/IEC指南51安全方面 -标准中涉及安全方面内容的编写指南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魁北克《危险品规则每年修订 [[7]国际民航组织(CAO),蒙特利尔《危险货物航空安全运输技术导则》 [s 国际海事组织(IMO),伦敦:《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建议规章范本)》.第12版 每两年修订一次 [10]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建议 -试验与标准手册》第了版 第1号修订件;锂电池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灯的安全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普通照明用自镇流灯的安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普通照明用自镇流灯的安全要求的编号:GB16844-2008采。普通照明用自镇流灯的安全要求共有12页,发布于2009-07-0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工业和商用地板处理机与地面清洗机的特殊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工业和商用地板处理机与地面清洗机的特殊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工业和商用地板处理机与地面清洗机的特殊要求的编号:GB4706.86-2008采。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工业和商用地板处理机与地面清洗机的特殊要求共有14页,发布于2009-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