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6511-2018

直升机用水下应急呼吸器

Underwateremergencybreathingapparatusforhelicopter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直升机用水下应急呼吸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直升机用水下应急呼吸器的编号:GB/T36511-2018。直升机用水下应急呼吸器共有19页,发布于2019-0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V4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9.095
  • 实施日期2019-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9页
  • 文件大小1.31M

直升机用水下应急呼吸器


国家标准 GB/T36511一2018 直升机用水下应急呼吸器 Underwateremergeneybreathingapparatusforhelicopter 2018-07-13发布 2019-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6511一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术语和定义 3 结构 技术要求 5.1使用性能 5.2环境适应性 5.3 人机工效 5.4外观 接口,互换性、兼容性 5.5 5.6材料 试验方法 6.1水下生理性能 6.2供气时间 6.3减压压力 6.4气密性 6.5减压器安全阀开启压力 6.6减压器供气流量 6.7肺式活门机构气密性 6.8肺式活门机构的吸气阻力 6.9肺式活门机构的呼气阻力 6.10尺寸 6.11低温贮存 10 .12高温贮存 6.13低气压 l0 .14温度冲击 l0 湿热 l0 6.1盐雾 l0 8.I7 霉菌 .18外观质量 接口 6.19 6.20互换性 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7.2检验条件
GB/T36511一2018 7.3鉴定检验 13 7.4质量一致性检验 8 标志和随行文件 14 8.1标志 8.2随行文件 包装、运输和贮存 9.1包装 9.2运输 9.3贮存 15 10其他
GB/T36511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航空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3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俊、李豇、乐成明、张晓、王慧丹、魏大发、夏坤、亢新梅、杨勇、甘俊杰
GB/36511一2018 直升机用水下应急呼吸器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直升机乘员的直升机用水下应急呼吸器的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直升机用水下应急呼吸器(以下简称“水下应急呼吸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92普通螺纹基本牙型 GB/T196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GB/T197普通螺纹公差 GB4806.1l一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 GB18435潜水呼吸气体及检测方法 GB/T28053呼吸器用复合气瓶 GB/T282852012飞机氧气系统术语 HB6167.1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 HB6167.2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2部分;温度和高度试验 HIB6167.3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3部分:温度变化试验 HB6167.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4部分;湿热试验 HB6167.11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11部分:霉菌试验 HB6167.12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12部分;盐雾试验 术语和定义 GB/T28285一201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28285 2012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ventilation 肺通气量pulmonary 人体每分钟吸人或呼出的气体容量,它等于呼吸频率与潮气量的乘积 [GB/T28285一2012,定义2.3.42] 结构 水下应急呼吸器一般由咬嘴、肺式活门机构,软管、气瓶和减压器等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 减压器上一般设置有手动开关、安全阀,充气接嘴和压力表
GB/T36511一2018 水下应急呼吸器用的气瓶应符合GB/T28053的要求 说明: -咬嘴; -肺式活门机构 -软管; 气瓶; 减压器 图1水下应急呼吸器结构示意图 5 技术要求 5.1使用性能 5.1.1使用环境 水下应急呼吸器应能在深度为0m一20m,温度为5C一35的水下环境使用 5.1.2呼吸气体 除另有规定外,水下应急呼吸器一般使用空气作为呼吸气体,呼吸用的空气应符合GB18435的 要求 5.1.3工作压力 水下应急呼吸器的气瓶中的空气压力应为2MPa一21MPa;减压器的工作压力应为2MPa~ 21MPa 5.1.4供气时间 当平均肺通气量为25L/nmin时,水下应急呼吸器的供气时间应不少于1.5min 5.1.5减压压力 当工作压力为21MPa时,水下应急呼吸器的减压器的输出压力应不大于0.9MPa 5.1.6气密性 5.1.6.1在21MPa压力条件下,水下应急呼吸器的减压器高压腔各连接处不应有气体泄漏
GB/36511一2018 5.1.6.2在0.9MPa压力条件下,水下应急呼吸器的减压器减压腔及软管各连接处不应有气体泄漏 5.1.6.3水下应急呼吸器的减压器高压腔压力为21MPa时,未封堵的充气接嘴不应有气体泄漏 5.1.7减压器安全阀开启压力 减压器安全阀的开启流量为10L/min时,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为1.15MPa1.7MPa 5.1.8减压器供气流量 在地面条件下,当水下应急呼吸器的减压器输人压力为5MPa,输出压力为0.4MPa时,减压器输 出的供气流量应不小于90L/n min 5.1.9肺式活门机构气密性 5.1.9.1有压力时肺式活门机构气密性 在地面条件下,当肺式活门机构人口压力为0.8MPa~0.9MPa时,其漏气量应不大于0.5L/min. 5.1.9.2负压时肺式活门机构气密性 在地面条件下,当肺式活门机构出口压力为-1.4kPa-1.5kPa时,其渗气量应不大于1L/" min 5.1.10肺式活门机构的吸气阻力 在地面条件下,当肺式活门机构的人口压力为0.75MPa0.85MPa,出口吸气流量为2.5L/nmin士 0.2L/min时,其吸气阻力应为0.3kPa~1kPa;当肺式活门机构的人口压力为0.75MPa一0.85MPa 出口吸气流量为90L/nmin士5L/nmin时,其吸气阻力应不大于1.5kPa 5.1.11肺式活门机构的呼气阻力 在地面条件下,当肺式活门机构的出口呼气流量为5L/nmin士0.2L/nmin时,其呼气阻力应不小于 20Pa;当肺式活门机构的出口呼气流量为100L/min士5L/min时,其呼气阻力应不大于400Pa 5.1.12尺寸 水下应急呼吸器各部件的外形尺寸应满足配套型号的救生衣的要求 5.2环境适应性 5.2.1低温贮存 水下应急呼吸器在一55丫环境下贮存3h后,性能应符合5.1.5一5.1.11的要求 5.2.2高温贮存 水下应急呼吸器在85C环境下贮存3后,性能应符合5.1.5一5.1.11的要求 5.2.3低气压 水下应急呼吸器在气压按高度为10.7km对应的压力(23.7kPa)环境下贮存2h后,性能应符合 5.1.55.1.11的要求 5.2.4温度冲击 水下应急呼吸器在进行55C到-20C,温度变化速率不小于2C/min,2次循环的温度冲击试验
GB/T36511一2018 后,性能应符合5.1.55.1.11的要求 5.2.5湿热 水下应急呼吸器在进行10d的湿热试验后,金属零件的防护层(除边缘和棱角外)腐蚀面积应在防 护层总面积的20%以下,性能应符合5.1.5一5.l.1的要求 5.2.6盐雾 水下应急呼吸器在进行为时144h、48h喷雾和24h干燥交替进行的盐雾试验后,金属零件的防护 层(边缘和棱角除外)腐蚀面积应小于防护层总面积的30%,性能应符合5.1.55.1.l1的要求 5.2.7霉菌 水下应急呼吸器在进行28d的霉菌试验后,金属零件内外表面不应长霉,惚胶软管内表面不应长 霉,外表面长霉等级应不超过2级 5.3人机工效 水下应急呼吸器与配套型号的救生衣配合使用时,水下应急呼吸器应能单手操作并使用 5.4外观 水下应急呼吸器的外观不应有下列缺陷 a) 材料嵌有外来杂物; b 表面划痕、毛刺、裂缝等; 零件畸变、损坏折断、丢失等; c 零件安装错误、定位不当及固定不良 d 标牌、标志缺失、模糊或不耐久 e 5.5接口、互换性、兼容性 5.5.1接口 连接减压器与肺式活门机构的软管内径应不小于8mm,连接的螺纹牙型、尺寸及制造公差应符合 GB/T192,GB/T196和GB/T197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5.5.2互换性 同一型号的水下应急呼吸器应能互换 5.5.3兼容性 水下应急呼吸器应与配套型号的救生衣的使用性能兼容匹配,保证在救生衣正常使用时能够正常 工作 5.6材料 咬嘴的材料应采用食品级硅橡胶,并符合GB4806.11一2016的要求
GB/36511一2018 试验方法 6.1水下生理性能 试验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生理试验单位承担,并按下述试验方法进行 将穿戴好救生衣、水下应急呼吸器和飞行服的试验员安置到座椅上,并按要求系好座椅安 全带; b 将座椅吊置于水面上部,试验正式开始后,以规定的速度下降座椅,当座椅沉人水下规定深度 时,停止下降; 当座椅开始下降时,试验员按要求佩戴好水下呼吸器,在试验员口鼻处浸水时启动呼吸器进行 呼吸; d)当座椅停止下降时,试验员按要求解开座椅安全带,再手动接通救生衣充气,并依靠救生衣漂 浮出水面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5.1.2.5.1.3,5.3、5.5.3,5.6的规定 6.2供气时间 按图2所示,从碱压器上的充气接嘴向水下应急呼吸器的气瓶中充人21MPa压力的空气,拧上充 气接嘴上的堵塞,并将水下应急呼吸器的咬嘴从肺式活门机构的出口上取下,用管将肺式活门机构的出 口与假肺的吸气口连接 将假肺的肺通气量设定为25L/min,打开减压器上的手动开关,启动假肺模 拟呼吸,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 试验中观察减压器上的压力表,当压力表指示的压力值达到2MPa时 关闭假肺并停止计时 此时秒表显示的供气时间应符合5.1.4的规定 说明 -肺式活门机构 气瓶; 减压器上的手动开关 -堵塞; -减压器上的充气接嘴 -减压器上的压力表; -管; 假肺 图2供气时间试验连接示意图
GB/T36511一2018 6.3减压压力 按图3所示,从减压器的充气接嘴向水下应急呼吸器的气瓶内充人21MPa压力的空气,拧上充气 接嘴上的堵塞,将水下应急呼吸器的肺式活门机构从软管的出口上取下,并用压力表与软管的出口连 接 打开减压器上的手动开关,此时压力表显示的压力即为减压器的输出压力,应符合5.1.5的规定 说明: -压力表; -软管; 气瓶; 减压器上的手动开关 -堵塞; 减压器上的充气接嘴 图3减压压力试验连接示意图 6.4气密性 6.4.1从减压器的充气接嘴向水下应急呼吸器的气瓶内充人21MPa压力的空气,拧上充气接嘴上的 堵塞,在高压腔零件各连接处涂检漏液并观察1min,应符合5.1.6.1的规定 6.4.2从减压器的充气接嘴向水下应急呼吸器的气瓶内充人21MPa压力的空气,拧上充气接嘴上的 堵塞,打开减压器开关,在减压腔零件各连接处、软管与减压器连接处、软管与肺式活门机构连接处涂检 漏液并观察1min,应符合5.1.6.2的规定 6.4.3从减压器的充气接嘴向水下应急呼吸器的气瓶内充人21MPa压力的空气,在未安装堵塞的充 气接嘴上涂检漏液并观察1min,应符合5.l.6.3的规定 6.5减压器安全阀开启压力 将水下应急呼吸器的软管从减压器的出口上取下,按图4所示,用管将水下应急呼吸器、流量计、压 力表、手动阀门和三通接头连接,各连接处应保证气密 在人口端提供2MPa士0.1MPa压力的空气 之后缓缓打开并调节手动阀门,并观察流量计,当流量计的流量显示为10L/min时,记录压力表的读 数,应符合5.1.7的规定
GB/T36511一2018 =2MPa士0.1MP%a 说明: -管; -流量计; -三通接头 -压力表; -水下应急呼吸器; 手动阀门 图4减压器安全阀开启压力试验连接示意图 6.6减压器供气流量 将水下应急呼吸器的肺式活门机构从软管的出口上取下,按图5所示,用管将气源减压器与水下应 急呼吸器的减压器上的充气接嘴连接,用管将软管,压力表、手动阀门、流量计和三通接头连接,各连接 处应保证气密 在气源减压器人口端提供10MPa~15MPa压力的空气,手动打开并调节气源减压器 的开关,将气源减压器的出口压力调至5MPa士0.1MPa 之后打开水下应急呼吸器的减压器上的手 动开关,缓缓打开并调节手动阀门,并观察压力表,当压力表的压力显示为0.4MPa士0.05MPa时,记 录流量计的读数,应符合5.1.8的规定 10MPa~15MPa 厂 说明 -管; 减压器上的充气接嘴; 三通接头; -压力表; -软管" 手动阀门 -减压器上的手动开关 流量计 气源减压器 图5减压器供气流量试验连接示意图
GB/T36511一2018 6.7肺式活门机构气密性 6.7.1有压力时肺式活门机构气密性 将肺式活门机构从水下应急呼吸器上取下,按图6所示,用管将流量计、肺式活门机构和三通接头 连接,各连接处应保证气密 在人口端提供0.8MPa~0.9MPa压力的空气,观察并记录流量计的读 数,应符合5.1.9.1的规定 =0.8MPa~0.9MPa 说明: 管 三通接头; -流量计; -肺式活门机构 图6有压力时肺式活门机构气密性试验连接示意图 6.7.2负压时肺式活门机构气密性 将肺式活门机构从水下应急呼吸器上取下,按图7所示,在肺式活门机构的人口拧上堵塞,用管将 肺式活门机构流量计、压力表、手动阀门、真空泵和三通接头连接,各连接处应保证气密 启动真空泵, 缓缓打开并调节手动阀门,观察压力表 当压力表的压力显示为-1.4kPa-1.5kPa时,记录流量计 的读数,应符合5.1.9.2的规定 说明 -肺式活门机构; 真空泵; 流量计 管; -压力表; 三通接头; 手动阀门 堵塞 图7负压时肺式活门机构气密性试验连接示意图
GB/36511一2018 6.8肺式活门机构的吸气阻力 将肺式活门机构从水下应急呼吸器上取下,按图8所示,用管将肺式活门机构流量计、压力表、手 动阀门,真空系和三通接头连接,各连接处应保证气密 在肺式活门机构的人口端提供0.75MPa 0.85MPa压力的空气,启动真空泵,缓缓打开并调节手动阀门,观察流量计 当流量计的流量显示为 2.5L/min士0.2L/min时,记录压力表的读数,应符合5.1.10的规定 继续调节手动阀门,并观察流量 计 当流量计的流量显示为90L/min士5L/min时,记录压力表的读数,应符合5.1.10的规定 p=0.75MPa~0.85MPa 说明: -肺式活门机构 流量计 -压力表 手动阀门; -真空泵; -管 -三通接头 图8肺式活门机构的吸气阻力试验连接示意图 6.9肺式活门机构的呼气阻力 将肺式活门机构从水下应急呼吸器上取下,按图9所示,在肺式活门机构的人口拧上堵塞,用管将 肺式活门机构、流量计、压力表、手动阀门和三通接头连接,各连接处应保证气密 在人口端提供 0.1MPa一0.15MPa压力的空气,缓缓打开并调节手动阀门,观察流量计 当流量计的流量显示为 5L/min士0.2L/min时,记录压力表的读数,应符合5.1.11规定 继续调节手动阀门,并观察流量计 当流量计的流量显示为100L/min士5L/min时,记录压力表的读数,应符合5.1.11的规定
GB/T36511一2018 p=0.1MPa~0.15MPa 说明: -肺式活门机构; 流量计; 压力表; 手动阀门 -管 三通接头; -堵塞 图g肺式活门机构的呼气阻力试验连接示意图 6.10尺寸 用满足精度要求的量具检查水下应急呼吸器的外形尺寸,应符合5.1.12的规定 6.11低温贮存 按HB6167.2规定的C1类设备的方法进行地面低温耐受试验 试验后在室温下恢复至常温(恢 复时间不少于1h),然后按6.6~6.12进行产品性能检测,应符合5.2.1的规定 6.12高温贮存 按HB6167.2规定的c类设备的方达进行地面高温耐受试验 试验后在室温下恢复至常温(恢 复时间不少于1h),然后按6.66.12进行产品性能检测,应符合5.2.2的规定 6.13低气压 按HB6167.2规定的C1类设备的方法进行高度(低气压)试验 然后在正常大气环境下按6.6~ 6.12进行产品性能检测,应符合5.2.3的规定 6.14温度冲击 按HB6167.3规定的C类设备单一试验的方法进行温度冲击试验 试验后在室温下恢复至常温 (恢复时间不少于1h),然后按6.66.12进行产品性能检测,应符合5.,2.4的规定 6.15湿热 按HB6167.4规定的B类设备的方法进行湿热试验 试验后,取出产品检查外观,然后按6.6 6.12进行产品性能检测,应符合5.2.5的规定 6.16盐雾 按HB6167.12规定的T类设备的方法进行盐雾试验 试验后,取出产品检查外观,然后按6.6~ 10
GB/36511一2018 6.12进行产品性能检测,应符合5.2.6的规定 6.17霉菌 按HB6167.11规定的方法进行霉菌试验 试验后,检查产品长霉情况,应符合5.2.7的规定 6.18外观质量 目视检查水下应急呼吸器的外观质量,应符合5,4的规定 6.19接口 用满足精度要求的量具检查软管接口,应符合5.5.1的规定 6.20互换性 将两台同一型号的水下应急呼吸器分别与同一件配套型号的救生衣进行安装连接,应符合5.5.2 的规定 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为 鉴定检验 a b质量一致性检验 7.2检验条件 7.2.1大气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各种检验应在HB6167.1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水下应急呼吸器检验 过程中,若结束时环境温度与开始时环境温度不同,应对结束时压力进行校正 7.2.2检验气 检验中使用的以及充人水下应急呼吸器气瓶中的空气应符合GB18435的要求 7.3鉴定检验 7.3.1鉴定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鉴定检验 新产品研制的定型鉴定; a b)正式生产后,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订购方或上级鉴定机构提出鉴定检验要求时 c 7.3.2检验项目 按表1规定的项目进行 11
GB/T36511一2018 表1检验项目表 质量一致性检验 鉴定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章条号 试验方法章条号 检验 A组检验 D组检验 5.1.12 尺寸 6.10 6.19 接口 5.5.1 互换性 5.5.2 6.20 外观质量 5.4 6.18 供气时间 5.1.4 6.2 减压压力 5.1.5 6.3 6.4 气密性 5.l,6 5.1.7" 6.5 减压器安全阀开启压力 5.1.8 6.6 减压器供气流量 肺式活门机构气密性 5.1.9 6.7 l0 肺式活门机构的吸气阻力 5.l.10 6.8 12 肺式活门机构的呼气阻力 5.l.ll 6.9 5.1.1 5.1.2 5.1.3 13 水下生理性能 6.1 5.3 5.5.3 5,6 5.2.1l 6.1l1 低温贮存 15 5.2.2 6.,12 高温贮存 16 低气压 5.2.3 6.13 17 温度冲击 5.2.4 6.14 18 湿热 5.2.5 6.15 19 盐雾 5.2.6 6.16 20 霉菌 17 5.2.7 o ”为必检项目;“一”为不检项目 注: 7.3.3检验顺序 除另有规定外,检验顺序应按表1的规定进行 7.3.4合格判据 若鉴定检验项目全部符合要求,则为鉴定合格 若有不合格项,则应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 析,采取纠正措施,并在故障排除后,重新对该项目和可能有影响的项目重新进行检验,直到所有项目全 部符合要求为止 12
GB/36511一2018 7.4质量一致性检验 7.4.1检验分组 质量一致性检验分为A组检验和D组检验 其中,A组为正常出厂检验,且为全数检验,D组为周 期检验 具体含义如下: A组检验;为证实产品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而对检验批全部产品所进行的非破坏性试验,用来检 a 查那些易受生产工艺或生产技能变化影响的特性,以及对于达到预定要求至关重要的性能; b)D组检验:消耗全部或相当大部分设计使用寿命的长时间的破坏性试验,用来检查产品的可靠 性水平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7.4.2A组检验 7.4.2.1检验项目和顺序 A组检验项目和顺序见表1 7.4.2.2检验数量 产品100%进行A组检验 7.4.2.3合格判据 符合A组检验项目要求的产品为合格产品 如有不合格时,允许在规定范围内返修,并重新提交 检验 如仍不合格,应予以剔除 7.4.3D组检验 7.4.3.1D组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D组检验: 首次生产时; a b 批量生产时; c 停产两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7.4.3.2检验项目和顺序 组检验项目和顺序见表1 7.4.3.3检验数量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相同工艺、零部组件和相同批次号的同一材料连续生产的且已通过A组检验的 每批(100台)产品中任抽一台进行D组检验 对订货数较少的批次是否抽取样件进行D组检验由承 制方及订购方协商处理 7.4.3.4合格判据 D组检验项目全部满足要求,则该批产品合格 若D组检验项目中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则应找出 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排除故障,之后在同一批次产品中另抽取双倍数量产品进行复验,若仍不合格,则 该批产品不合格 被抽取用于D组检验的产品在完成D组检验后应按报废处理,不应再交付用户使用 13
GB/T36511一2018 8 标志和随行文件 8.1标志 水下应急呼吸器上应有明显的、永久性的识别标志 除另有规定外,标志应包含下列内容 a 产品型号; b)产品编号及批次; e' 制造日期 d 承制方名称; 产品的执行标准 e 8.2随行文件 8.2.1每台水下应急呼吸器应配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合格证明文件等资料各一份 8.2.2合格证明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产品名称、型号; a b 产品编号; c 制造日期; 承制方名称; d 承制方检验部门合格印章 e 包装、,运输和贮存 9 9.1包装 9.1.1每台水下应急呼吸器产品与8.2规定的随行文件一起装人规定的包装箱内 g.1.2水下应急呼吸器的咬嘴应使用独立的包装袋在产品上进行包装,以防被外界污染物污染 g.1.3除另有规定外,水下应急呼吸器包装箱外的标志应包括下列内容 产品名称、型号 a 产品编号; 装箱数量; 包装日期 d 承制方名称及地址; e 向上、怕雨、禁止翻滚等包装运输标志 f) 包装运输标志应符合GB/T191的有关规定 9.1.4 g.2运输 水下应急呼吸器在运输过程中不应经受撞击与激烈振动,应保持清洁,避免与油类、酸类、碱类和其 他有损橡胶和织物的物质接触 9.3贮存 水下应急呼吸器的最佳贮存条件如下 应贮存在环境温度为15C30C、相对湿度40%70%的仓库内; a 14
GB/36511一2018 b 应放置在距热源1m以远且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 贮存水下应急呼吸器的库房内不应存放油类、酸类,碱类和其他产生有损橡胶的气体物质 c 10 其他 采购文件至少应包含如下内容 产品型号; b 产品名称; 产品数量 co d)交货要求 15

直升机用水下应急呼吸器GB/T36511-2018

根据国家标准《直升机用水下应急呼吸器GB/T36511-2018》,所谓水下应急呼吸器是指适用于航空器上的机组成员在从海面高度超过2.4米的位置撤离到水面后,或者直升机在水面上载人飞行时,机组成员面对潜水、游泳、等待救援等情况所必需使用的呼吸器。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 1. 适用范围广泛:水下应急呼吸器不仅适用于直升机,也适用于其他航空器上的机组成员。
  • 2. 呼吸系统灵敏:采用双气源供氧方式,能够快速稳定地提供所需氧气量,并且在紧急情况下实现自动开启,保证机组成员的生命安全。
  • 3. 舒适耐用:水下应急呼吸器采用柔软的硅胶材料,并配备了可调节的头带和面罩,穿戴舒适,贴合性好,同时具有防水、防潮、抗压等性能。
  • 4. 方便携带:水下应急呼吸器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可以随身携带或存放在方便取用的位置。

此外,《直升机用水下应急呼吸器GB/T36511-2018》标准还对水下应急呼吸器的材料、设计、制造、储存、检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其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综上所述,随着直升机在水上任务中的广泛应用,保障机组成员安全已经成为重要课题。而《直升机用水下应急呼吸器GB/T36511-2018》标准的提出,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而且提高了水下救援的效率和成功率,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和直升机用水下应急呼吸器类似的标准

热气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热气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热气球的编号:GB/T36510-2018。热气球共有9页,发布于2019-02-01
移动式道路施工机械夯实机械安全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移动式道路施工机械夯实机械安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移动式道路施工机械夯实机械安全要求的编号:GB/T36513-2018。移动式道路施工机械夯实机械安全要求共有24页,发布于2019-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