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6764-2018

橡胶配合剂沉淀水合二氧化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重金属含量

Rubbercompoundingingredients—Silica,precipitated,hydrated—Determinationofheavymetalcontentbyinductivelycoupledplasmaatomicemissionspectrometricmethod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橡胶配合剂沉淀水合二氧化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重金属含量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橡胶配合剂沉淀水合二氧化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重金属含量的编号:GB/T36764-2018。橡胶配合剂沉淀水合二氧化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重金属含量共有6页,发布于2019-04-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4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83.040.20
  • 实施日期2019-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6页
  • 文件大小393.73KB

橡胶配合剂沉淀水合二氧化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重金属含量


国家标准 GB/T36764一2018 橡胶配合剂沉淀水合二氧化硅 电感糯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测定重金属含量 Rubbercompoundingingredients一Siliea,preeipitated,hydrated Determinationofheavmetalcontentb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atomicemissionspecrometricmethod 2018-09-17发布 2019-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6764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双钱轮胎集团有限公司、中昊黑元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佳通乘用 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福建省沙县金沙白炭黑制造有限公司、江西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正盛无 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德国斯派克分析仪器公司上海应用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文武、蒋琦、邓毅、李莉、范希周、吕俊英、谢志雄、李相美、黄中瑛
GB/36764一2018 橡胶配合剂沉淀水合二氧化硅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测定重金属含量 警示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 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沉淀水合二氧化硅(白炭黑)中重金属总铅 Pb)、总(Cd)、总铜(Cu)、总(Mn),总铁(Fe)共5种元素含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沉淀水合二氧化硅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一2008,IsO3696;1987,MOD)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HG/T3061橡胶配合剂沉淀水合二氧化硅 原理 样品经混合酸溶解后,将溶液定容,用电感稠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重金属铅(Pb)锻 Cd)、铜(Cu)、铺(Mn)、铁(Fe)等的浓度,计算出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在分析中仅使用分析纯的试剂 4.1水.GB/T6682,二级 硝酸,质量分数为65% 42 4.3氢氟酸,优级纯 4.4硫酸.1:1(体积比). 4.5标准储备溶液 铅(Pb)、镐(Cd、铜(Cu)、缸(Mn)、铁(Fe)重金属标准储备溶液可使用国家标准物质或国家标准 样品,浓度为100nmg/L 4.6标准工作溶液 按照各元素含量范围配制需要的混合标准工作溶液 此溶液有效期为1周,若出现浑浊、沉淀或颜 色有变化等现象时,应重新配制
GB/T36764一2018 5 仪器设备 5.1电感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 具有石英炬管和高频发生器能形成等离子体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均可使用,被测元素 的波长应落在仪器的工作波长范围内 5.2聚四氟乙烯烧杯 5.3分析天平,分度值为0.1mg 6 采样 样品的采取根据HG;/T3061中的规定进行 分析步骤 7.1试样的制备 称取1只样品(精确至0.0001g)于聚四氧乙熔烧杯中,用水稍微湿润一下,加人8mL氢氟酸 2ml硝酸,轻轻晃动以加速溶解,溶解完全后转移至50ml塑料容量瓶内,定容 同时做空白试验 注:建议采用耐氢氟酸进样系统,否则对石英进样系统有腐蚀 7.2标准溶液及试样的测定 7.2.1电感稠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工作参考条件: 冷却气体流量:12.00L/" /min 辅助气体流量:1.00L/min. 雾化气流量:0.75L/ min 等离子体功率:1420w 参考分析波长见表1 表1参考分析波长 C Pb Fe 元素 Mn 324.754 波长/nm 220.353 257.61l 214.438 238.204 7.2.2测定步骤 7.2.2.1标准溶液的测定 根据样品重金属含量预测值取适量混合标准工作溶液(4.6)配制5个不同浓度标准溶液,在仪器的 基线相对平稳的状态下分别测试标准溶液,连续重复测定三次,测得相应的峰面积,建立标准工作曲线, 线性相关系数不低于0.996 7.2.2.2空白试验溶液的测定 按7.2.2.1的步骤测定空白试验溶液(7.1)的峰面积,在标准工作曲线上查得空白溶液重金属浓
GB/36764一2018 度C 7.2.2.3试样溶液的测定 测试试样溶液,连续重复测定三次,测得相应的峰面积,在标准曲线上查得试样重金属浓度c 如 试样溶液浓度超出工作曲线范围,则调整样品的稀释倍数使信号数值在标准曲线范围内 结果计算 样品中重金属i的含量按式(l)计算: c X n 式中: X -样品中重金属i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由标准工作曲线所得的试样溶液中重金属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由标准工作曲线所得的空白溶液中重金属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c -试液的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m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样品试验结果,计算结果按GB/T8170进行数值修约,保 留至小数点后1位 回收率的测定 向待测液中加人与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相当的或适量的标准溶液,然后按上述7.1~7.2试验步骤进 行测定,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回收率范围见表2 表2被测金属元素回收率范围 被测金属元索含量/mg/ke) 回收率范围/% >100 90~11o 10~100 85~l10 110 80120 60120 10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其平均值的10.0% 检出限 仪器检出限见表3
GB/T36764一2018 表3仪器检出限 Pb Fe Cd Cu 元素 Mn 检出限/(mg/L) 0.010 0.0007 0.0002 0.0018 0.0001 注:根据样品中元素的实际含量,可适当增大或者减小称样量,以及定容体积,以保证测试结果可靠性 12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 a)试样名称及标识; b 本试验依据的标准 本试验所使用的测试仪器; c 试验结果(均值或中位数、测试次数): 与基本分析步骤的差异; e 试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g试验日期 h)试验者

电磁屏蔽用硫化橡胶通用技术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磁屏蔽用硫化橡胶通用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磁屏蔽用硫化橡胶通用技术要求的编号:GB/T36763-2018。电磁屏蔽用硫化橡胶通用技术要求共有14页,发布于2019-04-01
汽车空调用1,1,1,2-四氟乙烷(气雾罐型)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汽车空调用1,1,1,2-四氟乙烷(气雾罐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汽车空调用1,1,1,2-四氟乙烷(气雾罐型)的编号:GB/T36765-2018。汽车空调用1,1,1,2-四氟乙烷(气雾罐型)共有7页,发布于2019-0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