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4224-2017

生物产品中功能性微生物检测

Methodfordeterminationoffunctionalmicroorganisminbiologicproduct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生物产品中功能性微生物检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生物产品中功能性微生物检测的编号:GB/T34224-2017。生物产品中功能性微生物检测共有39页,发布于2018-04-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2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7.080
  • 实施日期2018-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9页
  • 文件大小3.07M

以图片形式预览生物产品中功能性微生物检测

生物产品中功能性微生物检测


国家标准 GB/T34224一2017 生物产品中功能性微生物检测 Methodforleterminationoffunetionalmieroorganisminbioogicproduets 2017-09-07发布 2018-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4224一2017 生物产品中功能性微生物检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产品中功能性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产品中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b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枯草芽袍杆菌Baeilussubtiis),地衣芽袍杆菌检测Baeilluslichemijformis),粪肠球 菌Enterococcusfaealis)、屎肠球菌(Enterococcsfaeium)、产肮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和酿酒酵 母(Saccharomycescerevuisiae)的检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789.l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4789.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27405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 RB/T151 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 sN/T0330出口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通则 SN/T2632微生物菌种常规保藏技术规程 SN/T2660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菌种保藏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物产品biologicproduets 与生物有关的工业产品 注;本标准中的生物产品特指功能性微生物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及弧加了该类制剂的 产品 3.2 功能性微生物functionalmicroorganism -定条件下,具有确切调节改良功能的活的微生物菌株 3.3 菌落形成单位eolony-formingunits;CFU 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
GB/T34224一2017 总则 4.1按照本标准执行的功能性微生物检验应符合SN/T0330的规定 4.2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应符合GB19489的规定 4.3实验室人员应满足GB4789.1的规定 4.4菌株保存应符合SN/T2632和SN/T2660的规定 4.5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GB4789.28的规定 4.6实验室质量控制应符合GB/T27405的规定 4.7定量检测数值修约按“四舍五人”原则进行,报告单位为CFU/g/CFU/mL) 定量检测的测量不 确定度评估按照RRB/T151的要求执行 4.8检验结果报告后,被检样品方能处理 样品要经过无害化处理 5 植物乳杆菌 5.1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5.1.1恒温厌氧培养箱:37C士1 5.1.2冰箱;2C5C 5.1.3天平:感量为0.1g 5.1.4均质器及无菌均质袋、均质杯 5.1.5振荡器 5.1.6无菌吸管;l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5.1.7无菌锥形瓶:容量250mL,500mL 5.1.8无菌培养皿;直径90nmm 5.1.9显微镜;l0倍~100倍 5.1.10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5.2培养基和试剂 5.2.1MRs(ManRogosaSharpe)琼脂培养基;见附录A中A.1 5.2.2MRs肉汤培养基;见A.2 5.2.3无菌生理盐水;见A.10 5.2.4革兰氏染色液;见A.11 5.2.5细菌生化鉴定试剂盒 5.3检验程序 植物乳杆菌检验程序见图1
GB/34224一2017 样品25g(ml)+225ml无菌生理盐水 10倍系列稀释 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 度吸取样品匀液0.1ml接种于MRS琼脂 厌氧培养,37c土1c,48h土2h 菌落计数 挑选平板上5个边缘透明、整齐的菌落分别 转入MRS肉汤培养基 厌氧培养,37c土1c,24h士2h 生化鉴定 形态学鉴定 报告 图1植物乳杆菌检验程序 5.4操作步骤 5.4.1样品制备 5.4.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 称取25g样品,置于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制成 10000r/min均 1:10的样品匀液;或置于盛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中,8000r /min一 质1 nmin一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5.4.1.2液体样品 应先将其充分摇匀后,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mL放人装有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 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振摇,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5.4.2样品稀释 5.4.2.1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装有9ml生理 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 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5.4.2.2另取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头,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 -次,即换用1次1ml灭菌吸管或吸头 5.4.3培养 根据对待检样品菌含量的估计,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吸取样品匀液
GB/T34224一2017 0.1mL接种于MRs琼脂平板内,使用涂布棒尽可能小心快速地涂布接种液于琼脂表面,涂布棒不得 接触平皿边缘 每个稀释度接种2个平板 涂布后,将平板静置10min使接种物完全被培养基吸收 翻转平皿置于37C士1厌氧培养箱中培养48h士2h 5.4.4菌落计数 5.4.4.1选取特征菌落数在30CFU30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 低于 30CFU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 个平板的平均数 5.4.4.2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 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 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5.4.4.3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5.4.5鉴定 5.4.5.1菌落挑选和纯培养 挑选平板上5个边缘透明、整齐的菌落分别转人MRs肉汤培养基37C士1C厌氧培养箱中培养 24h士2h后进行形态学,生化鉴定 5.4.5.2形态学鉴定 革兰氏染色,镜检 植物乳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呈直杆状,长度3.01 m一8.04m,单个、成对或 成链状,通常缺少鞭毛,无芽抱 5.4.5.3生化鉴定 使用细菌生化鉴定试剂盒进行生化鉴定 鉴定特征见附录B中表B.1 乳杆菌属常见菌种主要鉴 别特征参见附录C中表C.1 5.5结果计算 5.5.1每个平板中植物乳杆菌的数量 每个平板中植物乳杆菌菌落数的计算见式(1) ×C “-厅 式中: -每块平板上的植物乳杆菌菌落数; b 挑取后经证实为植物乳杆菌的菌落数 挑取平板上用于验证的菌落数; 平板上的所有特征菌落数 5.5.2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5.5.2.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中植物乳杆菌菌落数的 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克(毫升)中菌落总数结果 5.5.2.2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式(2)计算 N 一 十O.I7
GB/34224一2017 式中: 样品中菌落数; 习C -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 -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 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5.6报告 5.6.1结果判定 若样品菌落符合植物乳杆菌形态学及生化鉴定的特征,可判定为植物乳杆菌 5.6.2结果报告 5.6.2.1定性报告 在25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植物乳杆菌 5.6.2.2定量报告 菌落数小于100cFU时,以整数报告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CFU时,对第3位数字进行修约 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嗜酸乳杆菌 6.1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6.1.1恒温厌氧培养箱:37C士1C 6.1.2冰箱;2C一5 C 6.1.3天平:感量为0.1g 6.1.4均质器及无菌均质袋、均质杯 6.1.5振荡器 6.1.6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6.1.7无菌锥形瓶:容量250mL、500mL 6.1.8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6.1.9显微镜:10倍~100倍 6.1.10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6.2培养基和试剂 6.2.1MRS琼脂培养基;见A.1 6.2.2MRs肉汤培养基;见A.2 6.2.3无菌生理盐水:见A.10 6.2.4革兰氏染色液;见A.11 6.2.5细菌生化鉴定试剂盒
GB/T34224一2017 6.3检验程序 嗜酸乳杆菌的检验程序见图2. 样品25g(ml)+225ml无菌生理盐水 10倍系列稀释 选择2个一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 度吸取样品匀液0.1ml接种于MRS琼脂 厌氧培养,37C土1C,48h土2h 菌落计数 挑选平板上5个凸起、表面粗随、边缘卷曲 的菌落分别转入MRs肉汤培养基 厌氧培养,37c土1c,24h土2h 形态学鉴定 生化鉴定 报告 图2嗜酸乳杆菌检验程序 6.4操作步骤 6.4.1样品制备 6.4.1.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 称取25区样品,置于225mL生理盐水的无荫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一2min制成 1;10的样品匀液;或置于盛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中,8000r/min~10000r/min均 质1 min~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6.4.1.2液体样品 应先将其充分摇匀后,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mL放人装有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 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振摇,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6.4.2样品稀释 6.4.2.1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装有9ml生理 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 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6.4.2.2另取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头,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 -次,即换用1次1mlL灭菌吸管或吸头
GB/34224一2017 6.4.3培养 根据对待检样品菌含量的估计,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吸取样品匀液 0.1ml接种于MRS琼脂平板内,使用涂布棒尽可能小心快速地涂布接种液于琼脂表面,涂布棒不得 接触平皿边缘 每个稀释度接种2个平板 涂布后,将平板静置10min使接种物完全被培养基吸收 翻转平皿置于37C士1C厌氧培养箱中培养48h士2h 6.4.4菌落计数 6.4.4.1选取特征菌落数在30CFU30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 低于 30CFU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 个平板的平均数 6.4.4.2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 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 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6.4.4.3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6.4.5鉴定 6.4.5.1菌落挑选和纯培养 挑选平板上5个凸起,表面粗糙、边缘卷曲的菌落分别转人MRS肉汤培养基37C士1C厌氧培 养箱中培养24h士2h后进行形态学,生化鉴定 6.4.5.2形态学鉴定 6.0 革兰氏染色,镜检 嗜酸乳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呈杆状,两端圆,长度0.9m~ 4m,单个、 成对或成链状,无鞭毛,无芽袍 6.4.5.3生化鉴定 使用细菌生化鉴定试剂盒进行生化鉴定 鉴定特征见附录B中表B.2 乳杆菌属常见菌种主要鉴 别特征参见附录C中表C.1 6.5结果计算 6.5.1每个平板中嗜酸乳杆菌的数量 每个平板中嗜酸乳杆菌菌落数的计算见式(3) ×c 4 式中: 每块平板上的嗜酸乳杆菌菌落数 -挑取后经证实为嗜酸乳杆菌的菌落数 -挑取平板上用于验证的菌落数; 平板上的所有特征菌落数 6.5.2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6.5.2.1 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中嗜酸乳杆菌菌落数的
GB/T34224一2017 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克(毫升)中菌落总数结果 6.5.2.2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式(4)计算 十0.ln)l n 式中 样品中菌落数; 习c 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1 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6.6报告 6.6.1结果判定 若样品菌落符合嗜酸乳杆菌形态学及生化鉴定的特征,可判定为嗜酸乳杆菌 6.6.2结果报告 6.6.2.1定性报告 在25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嗜酸乳杆菌 6.6.2.2定量报告 菌落数小于100CFU时,以整数报告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CFU时,对第3位数字进行修约 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枯草芽抱杆菌 7.1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7.1.1恒温培养箱:37士1C 7.1.2冰箱;2C5 7.1.3恒温水浴箱;80C士1C 7.1.4天平;感量为0.1g 7.1.5均质器及无菌均质袋,均质杯 7.1.6振荡器 7.1.7无菌吸管l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7.1.8无菌锥形瓶;容量250nmL.500tmL 7.1.9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7.1.10显微镜:l0倍~100倍 7.1.11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7.2培养基和试剂 7.2.1营养琼脂培养基;见A.3 7.2.2营养肉汤培养基;见A.4
GB/34224一2017 7.2.3无菌生理盐水;见A.10 7.2.4革兰氏染色液;见A.l1. 7.2.5细菌生化鉴定试剂盒 7.3检验程序 枯草芽抱杆菌的检验程序见图3 样品25g(ml)+225ml无菌生理盐水 10倍系列稀释 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 度水浴80c土1C维持10min,吸取液 0.2ml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内 37c土1C,48h土2h 菌落计数 挑选平板上5个表面租糙、不透明,灰色或 微黄色的菌落分别转入营养肉汤培养基 37C土1C,24h士2h 形态学鉴定 生化鉴定 报告 图3枯草芽抱杆菌检验程序 7.4操作步骤 7.4.1样品制备 7.4.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 称取25g样品,置于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制成 r/min10000r/min l10的样品匀液;或置于盛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中,8000 均 质! nmin~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7.4.1.2液体样品 应先将其充分摇匀后,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mL放人装有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 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振摇,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7.4.2样品稀释 7.4.2.1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装有9ml生理 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
GB/T34224一2017 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7.4.2.2另取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头,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 次,即换用1次1mL灭菌吸管或吸头 7.4.3培养 根据对待检样品菌含量的估计,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水浴80士1C维 持10min,吸取菌液0.2ml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内,使用涂布棒尽可能小心快速地涂布接种液于琼脂 表面,涂布棒不得接触平皿边缘 每个稀释度接种2个平板 涂布后,将平板静置10min使接种物完 全被培养基吸收 翻转平皿置于37C士1C培养箱中培养48h士2h 7.4.4菌落计数 7.4.4.1选取特征菌落数在20CFU一20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 低于 20CFU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200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 个平板的平均数 74.4.2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 度的蘑落数1若片状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随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 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7.4.4.3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7.4.5鉴定 菌落挑选和纯培养 7.4.5.1 挑选平板上5个表面粗糙、不透明,灰色或微黄色的菌落分别转人营养肉汤培养基37C士1C培 养箱中培养24h士2h后进行形态学、生化鉴定 7.4.5.2形态学鉴定 革兰氏染色,镜检 枯草芽抱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呈杆状,长度1.5mm3.0m,无荚膜,周生 鞭毛,有芽袍,芽抱椭圆形,中生或近中生,芽抱囊不明显膨大 7.4.5.3生化鉴定 使用细菌生化鉴定试剂盒进行生化鉴定 鉴定特征见附录B中表B.3 7.5结果计算 7.5.1每个平板中枯草芽跑杆菌的数量 每个平板中枯草芽抱杆菌菌落数的计算见式(5) ×C A 式中 每块平板上的枯草芽抱杆菌菌落数 挑取后经证实为枯草芽抱杆菌的菌落数 -挑取平板上用于验证的菌落数; 平板上的所有特征菌落数 10
GB/34224一2017 7.5.2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7.5.2.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中枯草芽抱杆菌菌落数 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克(毫升)中菌落总数结果 7.5.2.2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式(6)计算 N 6 n1十0.ln2)dl 式中 样品中菌落数; c -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 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a 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7.6报告 7.6.1结果判定 若样品菌落符合枯草芽抱杆菌形态学及生化鉴定的特征,可判定为枯草芽抱杆菌 7.6.2结果报告 7.6.2.1定性报告 在25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枯草芽抱杆菌 7.6.2.2定量报告 菌落数小于100CFU时,以整数报告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CFU时,对第3位数字进行修约 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地衣芽抱杆菌 8.1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8.1.1恒温培养箱;37C士1C 8.1.2冰箱;2C5C 8.1.3恒温水浴箱;80C士1C 8.1.4天平;感量为0.1g 8.1.5均质器及无菌均质袋、均质杯 8.1.6振荡器 8.1.7无菌吸管lmL(具0.ol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8.1.8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mL、500mL. 8.1.9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8.1.10 显微镜:10倍100倍 8.1.11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11
GB/T34224一2017 8.2培养基和试剂 8.2.1营养琼脂培养基:见A.3 8.2.2营养肉汤培养基;见A.4 8.2.3无菌生理盐水;见A.10. 8.2.4革兰氏染色液;见A.l1 8.2.5细菌生化鉴定试剂盒 8.3检验程序 地衣芽抱杆菌的检验程序见图4 样品25g(ml.)+225ml无菌生理盐水 10倍系列稀释 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 度水浴80C土1C维持10min,吸取菌液 0.2ml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内 37c士1c,48h土2h 菌落计数 挑选平板上5个白色不透明、湿润、边缘光滑 的菌落分别转入营养肉汤培养基 37c土1,24h士2h 形态学鉴定 生化鉴定 报告 图4地衣芽袍杆菌检验程序 8.4操作步骤 8.4.1样品制备 8.4.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 称取25g样品,置于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nmin~2min制成 l:10的样品匀液;或置于盛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中,8000r/min~10000r/min均 质1min~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8.4.1.2液体样品 应先将其充分摇匀后,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mL放人装有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能形瓶瓶内 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振摇,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12
GB/34224一2017 8.4.2样品稀释 8.4.2.1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装有9mL生理 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 均匀,制成1;l00的样品匀液 8.4.2.2另取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头,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 -次,即换用1次1ml灭菌吸管或吸头 8.4.3培养 根据对待检样品菌含量的估计,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水浴80C士1C维 持10 ,吸取菌液0.2ml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内,使用涂布棒尽可能小心快速地涂布接种液于琼脂 min, 表面,涂布棒不得接触平皿边缘 每个稀释度接种2个平板 涂布后,将平板静置10min使接种物完 全被培养基吸收 翻转平皿置于37C士1C培养箱中培养48h士2h 8.4.4菌落计数 8.4.4.1选取特征菌落数在20CFU20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 低于 20CFU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200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 个平板的平均数 8.4.4.2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 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 2 ,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8.4.4.3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8.4.5鉴定 8.4.5.1 菌落挑选和纯培养 挑选平板上5个白色不透明湿润、边缘光滑的菌落分别转人营养肉汤培养基37C士1C培养箱 中培养24h士2h后进行形态学,生化鉴定 8.4.5.2形态学鉴定 革兰氏染色,镜检 地衣芽抱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呈杆状,长度1.51 m 3.54m,单个,成对或 短链状排列,有芽袍,芽袍椭圆形,中生或近中生,芽抱囊不明显膨大 8.4.5.3生化鉴定 用细菌生化鉴定试剂盒进行生化鉴定 鉴定特征见附录B中表B.4 8.5结果计算 8.5.1每个平板中地衣芽抱杆菌的数量 每个平板中地衣芽袍杆菌菌落数的计算见式(7) C a -×C 三 不 式中: -每块平板上的地衣芽袍杆菌菌落数 13
GB/T34224一2017 -挑取后经证实为地衣芽抱杆菌的菌落数 -挑取平板上用于验证的菌落数; 平板上的所有特征菌落数 8.5.2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8.5.2.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中地衣芽抱杆菌菌落数 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克(毫升)中菌落总数结果 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茵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式(8)计算 8.5.2.2 8 n十0.ln)d 式中 N 样品中菌落数; 习c 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1 -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8.6报告 8.6.1结果判定 若样品菌落符合地衣芽抱杆菌形态学及生化鉴定的特征,可判定为地衣芽抱杆菌 8.6.2结果报告 8.6.2.1 定性报告 在25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地衣芽袍杆菌 8.6.2.2定量报告 菌落数小于100CFU时,以整数报告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CFU时,对第3位数字进行修约 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粪肠球菌 g.1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9.1.1恒温培养箱和恒温厌氧培养箱:37C士1C g.1.2冰箱;2C一5C g.1.3天平;感量为0.1g 9.1.4均质器及无菌均质袋、均质杯 g.1.5振荡器 g.1.6无菌吸管:lmL(具0.01m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g.1.7无菌锥形瓶;容量250mL,500mL g.1.8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g.1.9显微镜:10倍~100倍 14
GB/34224一2017 g.1.10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g.2培养基和试剂 9.2.1KF链球菌琼脂培养基;见A.5 9.2.2肠球菌肉汤;见A.7 g.2.3无菌生理盐水;见A.10. g.2.4革兰氏染色液;见A.11 9.2.5细菌生化鉴定试剂盒 9.3检验程序 粪肠球菌的检验程序见图5 样品25g(ml)+225ml无菌生理盐水 10倍系列稀释 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 度吸取样品匀液0.1m按种fKF链球菌琼脂平饭 厌氧培养,37c土1c,48h士2h 菌落计数 挑选平板上5个暗红色至粉红色,表面光滑, 周边整齐菌落分别转入肠球菌肉汤培养基 37c士1,24h士2h 形态学鉴定 生化鉴定 报告 图5粪肠球菌检验程序 9.4操作步骤 9.4.1样品制备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 9.4.1.1 称取25g样品,置于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一2min制成 l:10的样品匀液;或置于盛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中,8000r/min~10000r/min均 质1min一2n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9.4.1.2液体样品 应先将其充分摇匀后,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mL放人装有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 15
GB/T34224一2017 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振摇,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9.4.2样品稀释 9.4.2.1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l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装有9ml生理 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 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g.4.2.2另取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头,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 次,即换用1次1ml.灭菌吸管或吸头 g.4.3培养 根据对待检样品菌含量的估计,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吸取样品匀液 0.1ml接种于KF链球菌琼脂平板内,使用涂布棒尽可能小心快速地涂布接种液于琼脂表面,涂布棒 不得接触平皿边缘 每个稀释度接种2个平板 涂布后,将平板静置10min使接种物完全被培养基吸 收 翻转平置于37C士1C厌氧培养箱中培养48h士2h 9.4.4菌落计数 9.4.4.1 选取特征菌落数在30CFU~30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 低于 30CFU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 个平板的平均数 g.4.4.2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 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 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g.4.4.3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g.4.5鉴定 9.4.5.1 菌落挑选和纯培养 挑选平板上5个暗红色至粉红色,表面光滑,周边整齐菌落分别转人肠球菌肉汤培养基37C士1C 恒温培养箱内增菌培养24h士2h后进行形态学,生化鉴定 9.4.5.2形态学鉴定 革兰氏染色,镜检 粪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5m1.0m,成对或 短链状排列,无芽抱 g.4.5.3生化鉴定 使用细菌生化鉴定试剂盒进行生化鉴定 鉴定特征见附录B中表B.5 肠球菌属常见菌种主要鉴 别特征参见附录C中表C.2 g.5结果计算 9.5.1每个平板中粪肠球菌的数量 每个平板中粪肠球菌菌落数的计算见式(9): -×C d=不 16
GB/34224一2017 式中: -每块平板上的粪肠球菌菌落数; 挑取后经证实为粪肠球菌的菌落数; A -挑取平板上用于验证的菌落数; 平板上的所有特征菌落数 9.5.2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g.5.2.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中粪肠球菌菌落数的平 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信数.,作为每克(毫升)中菌落总数结果 g.5.2.2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式(10)计算 N .(10 n1十0.ln2)d 式中 样品中菌落数 习c 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1 -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a 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9.6报告 g.6.1结果判定 若样品菌落符合粪肠球菌形态学及生化鉴定的特征,可判定为粪肠球菌 g.6.2结果报告 9.6.2.1 定性报告 在25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粪肠球菌 9.6.2.2定量报告 菌落数小于100CFU时,以整数报告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CFU时,对第3位数字进行修约 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屎肠球菌 0.1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10.1.1恒温培养箱和恒温厌氧培养箱:37C士1C 0.1.2冰箱:2C5C 0.1.3天平;感量为0.1g 10.1.4均质器及无菌均质袋、均质杯 0.1.5振荡器 10.1.6无菌吸管;lml(具0.01mL.刻度)、10mL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0.1.7无菌锥形瓶;容量250mL500ml 17
GB/T34224一2017 0.1.8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0.1.9显微镜l0倍~100倍 10.1.10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0.2培养基和试剂 10.2.1屎肠球菌选择性培养基;见A.6 10.2.2肠球菌肉汤;见A.7 10.2.3无菌生理盐水:见A.10. 0.2.4革兰氏染色液:见A.l1 10.2.5细菌生化鉴定试剂盒 0.3检验程序 屎肠球菌的检验程序见图6 样品25g(ml)+225ml无菌生理盐水 10倍系列稀释 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 度吸取样品匀液0.lml按种于屎肠球菌 选择性平板 厌氧培养,37c士1c,48h士2h 菌落计数 挑选平板上5个暗红色至粉红色,表面光滑 周边整齐菌落分别转入肠球菌肉汤培养基 37c士1,24h士2h 形态学鉴定 生化鉴定 报告 图6屎肠球菌检验程序 10.4操作步骤 10.4.1样品制备 10.4.1.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 称取25只样品,置于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一2min制成 l:10的样品匀液;或置于盛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中,8000r/min~10000r/min均 质1min~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18
GB/34224一2017 0.4.1.2液体样品 应先将其充分摇匀后,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mL放人装有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 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振摇.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10.4.2样品稀释 10.4.2.1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装有9mL生理 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 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10.4.2.2另取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头,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样品匀液,每递增稀 释一次,即换用1次1mL灭菌吸管或吸头 10.4.3培养 根据对待检样品菌含量的估计,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吸取样品匀液 0.1mL接种于屎肠球菌选择性平板内,使用涂布棒尽可能小心快速地涂布接种液于琼脂表面,涂布棒 不得接触平皿边缘 每个稀释度接种2个平板 涂布后,将平板静置10min使接种物完全被培养基吸 收 翻转平皿置于37C士1厌氧培养箱中培养48h士2h 0.4.4菌落计数 10.4.4.1选取特征菌落数在30CFU30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 低于 30CFU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 个平板的平均数 10.4.4.2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 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 以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0.4.4.3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10.4.5鉴定 10.4.5.1菌落挑选和纯培养 挑选平板上5个暗红色至粉红色、表面光滑凸起,周边整齐的菌落分别转人肠球菌肉汤培养基 37士1培养箱中培养24h士2h后进行形态学,生化鉴定 10.4.5.2形态学鉴定 革兰氏染色,镜检 屎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6Am一2.5Am,成对或 短链状排列,无芽抱 10.4.5.3生化鉴定 使用细菌生化鉴定试剂盒进行生化鉴定 鉴定特征见附录B中表B.6 肠球菌属常见菌种主要鉴 别特征参见附录C中表C.2 10.5结果计算 10.5.1每个平板中屎肠球菌的数量 每个平板中屎肠球菌菌落数的计算见式(11). 19
GB/T34224一2017 -×C d=A 式中 每块平板上的屎肠球菌菌落数; b 挑取后经证实为屎肠球菌的菌落数; -挑取平板上用于验证的菌落数; 平板上的所有特征菌落数 0.5.2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0.5.2.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中屎肠球菌菌落数的平 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克(毫升)中菌落总数结果 10.5.2.2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式(12)计算 (12 n十0.ln)d 式中 样品中菌落数; 习c 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 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 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10.6报告 10.6.1结果判定 若样品菌落符合屎肠球菌形态学及生化鉴定的特征,可判定为屎肠球菌 0.6.2结果报告 0.6.2.1定性报告 在25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屎肠球菌 10.6.2.2定量报告 菌落数小于100CFU时,以整数报告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CFU时,对第3位数字进行修约 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1 产肮假丝酵母 11.1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11.1.1恒温培养箱:28C士1C 11.1.2冰箱:2C5 11.1.3天平;感量为0.lg 11.1.4均质器及无菌均质袋、均质杯 11.1.5振荡器 20
GB/34224一2017 11.1.6无菌吸管;l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1.1.7无菌锥形瓶:容量250mlL,500mlL 11.1.8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1.1.9显微镜l0倍100倍 11.1.10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11.2培养基和试剂 11.2.1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见A.8. 1.2.2麦芽汁液体培养基;见A.9 11.2.3无菌生理盐水:见A.10 1.2.4酵母菌生化鉴定试剂盒 11.3检验程序 产肮假丝酵母的检验程序见图7 样品25g(ml)+225ml无菌生理盐水 10倍系列稀释 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 度吸取样品匀液0.2ml接种于孟加拉红 琼腊平板内 28c土1c,72h士2h 菌落计数 挑选平饭上5个红色、平滑、边缘齐整的 菌落分别接种于麦芽汁液体培养基 28C土1C,24h48h" 形态学鉴定 生化鉴定 报告 图7产肮假丝酵母检验程序 11.4操作步骤 11.4.1样品制备 1.4.1.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 称取25g样品,置于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制成 l:10的样品匀液;或置于盛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中,8000r/min10000r/min均 质1min一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21
GB/T34224一2017 11.4.1.2液体样品 应先将其充分摇匀后,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m放人装有225m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 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振摇,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11.4.2样品稀释 11.4.2.1用1n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装有9mL.生理 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 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11.4.2.2另取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头,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样品匀液,每递增稀 释一次,即换用1次1mL灭菌吸管或吸头 11.4.3培养 根据对待检样品菌含量的估计,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吸取样品匀液 0.2ml接种于孟加拉红琼脂平板内,使用涂布棒尽可能小心快速地涂布接种液于琼脂表面,涂布棒不 得接触平皿边缘 每个稀释度接种2个平板 涂布后,将平板静置10 使接种物完全被培养基吸 min 收 翻转平皿置于28C士1培养箱中培养72h士2h 11.4.4菌落计数 1.4.4.1选取特征菌落数在10CFU15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 低于 10CFU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150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 个平板的平均数 1.4.4.2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 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 以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1.4.5鉴定 11.4.5.1菌落挑选和纯培养 挑选平板上5个红色、平滑,边缘齐整的菌落分别接种于麦芽汁液体培养基中,28C士1C培养箱 中培养24h48h后进行形态学、生化鉴定 1.4.5.2形态学鉴定 多边芽殖,能形成 镜检 产肮假丝酵母呈椭圆形或腊肠形,大小(3.5一4.5)"m×(7.0~13.0)4m, 假菌丝或有隔菌丝 11.4.5.3生化鉴定 使用酵母菌生化鉴定试剂盒进行生化鉴定 鉴定特征见附录B中表B.7 11.5结果计算 11.5.1每个平板中产肮假丝酵母的数量 每个平板中产肮假丝酵母菌落数的计算见式(13) 22
GB/34224一2017 ×c 13 4=A 式中: 每块平板上的产肮假丝酵母菌落数 挑取后经证实为产肮假丝酵母的菌落数 A -挑取平板上用于验证的菌落数; 平板上的所有特征菌落数 11.5.2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11.5.2.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中产肮假丝酵母菌落数 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克(毫升)中菌落总数结果 11.5.2.2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式(14)计算 习C N= 14 n十0.ln,) 式中: 样品中菌落数; 习c 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 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2 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1.6报告 11.6.1结果判定 若样品菌落符合产肮假丝酵母形态学及生化鉴定的特征,可判定为产肮假丝酵母 11.6.2结果报告 1.6.2.1定性报告 在25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产肮假丝酵母 11.6.2.2定量报告 菌落数小于100CFU时,以整数报告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CFU时,对第3位数字进行修约 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12 酿酒酵母 2.1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2.1.1恒温培养箱:28C士1C 12.1.2冰箱:2C一5C 2.1.3天平:感量为0.1g 12.1.4均质器及无菌均质袋、均质杯或灭菌乳钵 2.1.5振荡器 23
GB/T34224一2017 12.1.6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2.1.7无菌锥形瓶;容量250mL,500mL 2.1.8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12.1.9显微镜:10倍~100倍 12.1.10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12.2培养基和试剂 2.2.1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见A.8 12.2.2麦芽汁液体培养基:见A.9 12.2.3无菌生理盐水:见A.10. 12.2.4酵母菌生化鉴定试剂盒 12.3检验程序 酿酒酵母的检验程序见图8 样品25g(ml)+225ml无菌生理盐水 10倍系列稀释 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 度吸取样品匀液0.2ml按种于孟加拉红 琼脂平板内 28土1c,72h士2h 菌落计数 挑选平板上5个菌落大、红色、平滑、边缘 齐整的菌落分别接种于麦芽汁液体培养基 28c土1c,24h48h 形态学鉴定 生化鉴定 报告 图8酿酒酵母检验程序 2.4操作步骤 2.4.1样品制备 12.4.1.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 称取25g样品,置于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一2min制成 l:10的样品匀液;或置于盛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中,8000r/min~10000r/min均 质1min一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24
GB/34224一2017 12.4.1.2液体样品 应先将其充分摇匀后,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mL放人装有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 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振摇,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2.4.2样品稀释 2.4.2.1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lml,沿管壁缓慢注于装有9mL生理 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 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2.4.2.2另取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头,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样品匀液,每递增稀 释一次,即换用1次1ml灭菌吸管或吸头 2.4.3培养 根据对待检样品菌含量的估计,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吸取样品匀液 0.2ml接种于孟加拉红琼脂平板内,使用涂布棒尽可能小心快速地涂布接种液于琼脂表面,涂布棒不 得接触平皿边缘 每个稀释度接种2个平板 涂布后,将平板静置10min使接种物完全被培养基吸 收 翻转平皿置于28士1C培养箱中培养72h士2h 12.4.4 菌落计数 12.4.4.1选取特征菌落数在10CFU15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 低于 0CFU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150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 个平板的平均数 12.4.4.2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 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 以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12.4.5 鉴定 12.4.5.1 菌落挑选和纯培养 挑选平板上5个菌落大、红色、平滑、边缘齐整的菌落分别接种于麦芽汁液体培养基中,28C士1C 恒温培养箱内增菌培养24h~48h后进行形态学、生化鉴定 12.4.5.2形态学鉴定 镜检 酿酒酵母呈卵圆形或圆形,直径5.0" m10.0Mm,单个,成双或成簇排列,多边芽殖 2.4.5.3生化鉴定 使用酵母菌生化鉴定试剂盒进行生化鉴定 鉴定特征见附录B中表B.8. 2.5结果计算 2.5.1每个平板中酿酒酵母的数量 每个平板中酿酒酵母菌落数的计算见式(15) -×C 15 a= 不 25
GB/T34224一2017 式中 -每块平板上的酿酒酵母菌落数; a b 挑取后经证实为酿酒酵母的菌落数 -挑取平板上用于验证的菌落数; 平板上的所有特征菌落数 12.5.2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2.5.2.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中酿酒酵母菌落数的平 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克(毫升)中菌落总数结果 2.5.2.2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式(16)计算 16) N 十0.l)d n 式中: N 样品中菌落数 >c -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1 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12.6报告 12.6.1结果判定 若样品菌落符合酿酒酵母形态学及生化鉴定的特征,可判定为酿酒酵母 12.6.2结果报告 12.6.2.1定性报告 在25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酿酒酵母 12.6.2.2定量报告 菌落数小于100CFU时,以整数报告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CFU时.对第3位数字进行修约 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26
GB/34224?2017 ? 淶?? ? A.1IRS? A.1.1? ? 10.0" 10.0 ? g ? 5.0 g 20.0g -8O 1.,0g 2.0 g 5.0 )8 ? 0. g 0.05 g 2.08 15.0g ? 1000ml ?? A.1.2? ???,?,?1000ml,25C?pH7.3?0.2, ?,121C15min A.2MRS A.2.1? 10.0 ? g ? 10.0g ? 5.0 20.0 g -8o 1.0 2.0 g 5.0 g 0.1 g g 0.05 2.0g ? 1000mL A.2.2? ???,?,?1000 mL,25C?pH7.3?0.2, 27
GB/T34224?2017 ?,121C15min. ?? A.3.1? 10.0 ? g 3.0g ? o 5.0g ? 16.0g ? 9 1000mL ?? A.3.2? ???,?,?1000mL,25C?pH7.2?0.2, ?,12130 mln A.4? A.4.1? ? 10.0g ? 3.0g ? 5.0g ?? 1 000ml A.4.2? ???,?,?1000mL,25C?pH7.2?0.2, ?,121C30min A.5K? A.5.1? ?? 10.0g ? 20,0g ? 10.0 g 10.0g ? 5.0g 1.0g ? 13.0g" ?? 0.015" 0.4 g 2,3,5-?? 0.1" 1000mL ? 28

生物产品中功能性微生物检测GB/T34224-2017

生物产品是指用于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微生物制品,如酸奶、益生菌、发酵食品等。这些产品中的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

GB/T34224-2017是我国针对生物产品中功能性微生物检测所发布的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功能性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以保证生物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功能性微生物检测的方法

GB/T34224-2017中规定了三种方法进行功能性微生物检测:菌落计数法、PCR法和荧光定量PCR法。

菌落计数法是通过培养微生物并统计菌落数量来进行检测,适用于数量较多的微生物检测。PCR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则是通过扩增微生物DNA并检测PCR产物的数量来进行检测,适用于数量较少的微生物检测。

评价指标

GB/T34224-2017规定了三个评价指标:存活率、代谢活性和功能特异性。其中,存活率是指产品中菌株的存活率;代谢活性是指菌株在产品中代谢活性的程度;功能特异性是指菌株在产品中所具有的特定功能。

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当根据生物产品的类型和用途进行选择,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

GB/T34224-2017为生物产品中功能性微生物检测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可以有效地保障生物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生产厂家应当按照该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以确保其产品符合相关质量要求。

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纯度检测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纯度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纯度检测方法的编号:GB/T34223-2017。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纯度检测方法共有6页,发布于2018-04-01
浸胶芳纶直经直纬帆布技术条件和评价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浸胶芳纶直经直纬帆布技术条件和评价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浸胶芳纶直经直纬帆布技术条件和评价方法的编号:GB/T34225-2017。浸胶芳纶直经直纬帆布技术条件和评价方法共有11页,发布于2018-04-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