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0040.2-2013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

Leakdetectionsystems―Part2:Pressureandvacuumsystem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的编号:GB/T30040.2-2013。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共有22页,发布于2014-09-012013年第25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9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260.20;23.040.99;23.020.01
  • 实施日期2014-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2页
  • 文件大小461.33KB

以图片形式预览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


国家标准 GB/T30040.2一2013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 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 Leakdeteetiosystems一Part2;Presureandvaeuumsystems 2013-12-17发布 2014-09-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0040.2一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符号和说明 概述 双层间隙 真空和压力检漏器 试验 防渗漏衬里 " l0 5 防渗漏外套 标志 11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压力安全阀的型式试验 附录B(规范性附录干燥过滤器的设计 图1报警点为30kPa的检漏器流量示例 图2型式试验的试验装置 图3压力检漏器特征曲线试验装置 图4真空检漏器特征曲线试验装置 图5 -25C一25C之间的温度曲线 图670C一25C之间的温度曲线 图7真空检漏器警报器试验所需的试验装置 图8截止阀试验所需的试验装置 12 图A.1压力安全阀试验所需的试验装置
GB/T30040.2一2013 前 言 GB/T30040(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分为7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 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 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燕气传感器系统; 第5部分储罐液位仪测漏系统; 第6部分:监测井用传感器显示系统; 第7部分双层间隙、防渗漏衬里及防渗漏外套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GB/T30040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技术内容与BSEN13160-2;2003《渗漏检测系统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英文版 致 本部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铸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安全生产北京危险品储罐检测检验中心、 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郑州永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冷成冰、赵彦修、傅苏红,刘进立,宋光武、张庆强
GB/T30040.2一2013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 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 范围 GB/T30040的本部分规定了储存对水有污染的液体的双层系统的I级渗漏检测系统的概述、双 层间隙,真空和压力检漏器,试验,防渗漏衬里,防渗漏外套和标志 本部分适用于储存对水有污染的液体的双层系统的I级渗漏检测系统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1部分;通则 GB/T30040.1 GB/T30040.4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4部分;应用于防渗漏设施或双层间隙的液体或燕气传 感器系统 GB/T30040.7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7部分:双层间隙,防渗漏衬里及防渗漏外套的一般要 求和试验方法 EN764压力设备术语和符号压力、温度和体积(Pressureequipment一Terminologyand symbolsPressure,temperature,volume) 术语和定义 GB/T3004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符号和说明 重力加速度,单位;米/秒-(m/s) 日 储罐的极限贮液高度,单位;米(m) h 相对于储罐最低点的地下水位最高高度,单位;米(m) 警报压力夕下双层间隙内(渗漏液体的)注人高度,单位;米(m) 内部连通管的长度,单位;米(m) pA“警报关闭”控制点的表压,单位:帕(Pa “警报开启”控制点的表压,单位;帕(Pa) pAE “泵关闭”控制点的表压,单位:帕(Pa pA “泵开启”控制点的表压,单位:帕(Pa p院: 符合EN76的工作压力单位.帕(Pa 引起报警的液体进人量所导致的双层间隙减小的比例,百分比(% V 注人高度为h,时双层间隙的容积,单位;米'(m) V V 双层间隙的总容积,单位:米(m
GB/T30040.2一2013 地下水的密度,单位:千克/米(kg/m=y p6 储罐内储液的密度,单位;千克/米kg/m' Pp 概述 5.1通用技术要求按照GB/T30040.1 5.2用于低温下工作的试验温度在方括号[]内给出 双层间隙 6.1 双层间隙的一般要求见GB/T30040.7 6.2I级渗漏检测系统的试验方法适用于以下的双层间隙 储罐双层间隙容积小于或等于8m=; -管道双层间隙容积小于或等于10m 气或惰性气体且具有气体密闭性,或者能够维持真空状态 6.3整个双层间隙都能注人空 6.4双层间隙壁应能经受住系统形成的压力或真空 6.5对于储罐系统,其设计应保证内罐在极限贮液高度以下不能与双层间隙连通 6.6对于管道系统,其设计应保证内管不能与双层间隙连通 6.7 双层间隙的两个连通管的内径应至少为4mm. 6.8双层管道的双层间隙的连通管应分别位于管道的两端,其中一个连通管应与检漏器相连 真空和压力检漏器 概述 7.1 7.1.1系统内的真空或压力,包括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压力变化,都不应超过储罐、防渗漏衬里、防渗漏 外套或管道的设计参数 其中,按照附录A,在使用压力安全阀的条件下,双层间隙的压力可以超过允 许最大压力的90% 7.1.2真空系统中位于真空检漏器和双层间隙之间的连通管路,其每个低点处都应安装一个冷凝液收 集器 7.1.3检漏器应设置校正参数的系统(如压力开关的阔值调节)和模拟报警系统 7.1.4检漏器和双层间隙之间的连通管内径应最小化 a)介质为空气的连通管内径为6mm b) 介质为惰性气体的连通管内径为4mm 7.1.5检漏器和双层罐或双层管道之间的连通管,当气流流速为(85士15)L/h时,总流动阻力不应超 过1kPa 在以空气为介质的系统中,当连通管长度1小于或等于50m时,其内径应为6mm 7.1.6检漏器和双层间隙之间的连通管应遵守以下颜色标识规定 -测量管;红色 抽气管或压力管;白色或无色透明; 排气管;绿色 7.1.7一个真空检漏器只能用于一个储罐或一条管道 7.1.8一条管道可以包含多个管道部分,其双层间隙应与每个部分相通 7.1.9检漏器在产生(85士15)L/h的气体流量时应触发报警,见图1
GB/T30040.2一2013 令 40 30 20 10 5070100 150200流量/(/) 10 20 30 40 50 说明: -压力; d -容积流量; -真空 图1报警点为30kPa的检漏器流量示例 7.2压力检漏器 7.2.1加压气体的湿度 用于加压的气体相对湿度不应超过10% 如果加压气体为空气,则按照附录B使用干燥过滤器或 其他干燥设备 7.2.2用于储罐的压力检漏器 警报压力应比式(1)规定的储罐极限贮液高度(含工作压力在内)产生的压力大3kPa,或者比 式(2规定的相对储罐最低点地下水的最高水位产生的压力大3kPa pAE=3000Pa十pp,×h×g十 pE=3000Pa十pG×h.G×" 7.2.3管道系统的压力检漏器 报警临界点的压力应至少比内管工作压力高0.1MPaa 7.2.4不含压力发生器的非集成型压力检漏器 7.2.4.1压力发生器应满足7.2.1的要求,根据7.2.2和7.2.3确定最小报警压力,双层间隙中不得有液 体存在 注;不含压力发生器的非集成型压力检漏器用于储罐时,需要在检漏器上安装抽气管,使其能够深人到双层间隙的 最低点,以便在给双层间隙加压前抽出可能存在的液体 7.2.4.2不含压力发生器的非集成型压力检漏器仅适用于温度在一5C一30笔之间的储罐和管道 为 避免误报警和双层间隙内过高的压力,当确定检漏器的工作压力及报警点时,应考虑由于温度引起的压
GB/T30040.2一2013 力变化 7.3真空检漏器 7.3.1概述 7.3.1.1应保持双层间隙内的压力为低于大气压的负压,直至发生渗漏前 7.3.1.2用于平底双层储罐的真空检漏器应能承受泄漏发生时预计的压力 7.3.1.3警报器应根据7.3.2确保其可靠性,如果无法确保,则应按照GB/T30040.4在双层间隙的最 低点,除真空检漏器外,再安装一台液体传感器 7.3.2警报的可靠性 7.3.2.1作为可靠的保证,双层间隙的气相空间应随着渗漏液体的增加而减小,见式(3). 100000Pa一 p 100% .(3 100000Pa pAE: 7.3.2.2预置双层间隙的警报压力户e是依据渗人的液体(已发生渗漏)与储罐的最低点相比,已上升 至h1,见式(4): A 声AE: -或h1一 h1= 从XPG g×pp 7.3.2.3应根据储罐的几何形状,计算出双层间隙在渗漏液体注人高度为h,时的容积(或以升计量). 见GB/T30040.7 7.3.2.4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认为警报器可靠,见式(5). '- 5 注:上述计算是储罐中的抽气管深人到双层间最低点时进行的 该计算在无抽气管的储罐或在管道中也基本 适用,即高度h的参照线是过最低点的水平线,在最低点处抽气管和双层间隙相连或者抽气管末端位于双层 间隙的最低点 对于抽气管深人到双层间隙最低点的储罐而言,抽气管的末端位于该最低点;而对于抽气管 没有深人到双层间隙最低点的储罐而言,抽气管的管口应置于储罐顶部 7.3.3含真空发生器的集成型真空检漏器 7.3.3.1报警临界点下的真空压力应至少为式(6)计算出的压力 p=3000Pa十户×g×h 6 如果双层间隙内抽气管深人到最低点,为3kPa;双层平底罐为25kPa 7.3.3.2连接抽气管的、由液体或传感器控制的装置(截止阀)应安装在距离储罐尽可能近的位置,从而 在发生液体吸人时避免双层间隙内的渗漏液体继续被吸人,同时阻止渗漏液体进人检漏器 7.3.4不含真空发生器的非集成型真空检漏器 7.3.4.1系统应满足以下条件: 抽气管(用于安装在外面的真空泵)应深人到双层间隙的最低点 -对于地上储罐,也可选择在双层间隙的最低点安装一个管嘴 7.3.4.2报警临界点的真空压力不低于35kPaa 7.3.4.3运行时的真空压力不低于70kPa 7.3.4.4为避兔误报警,确定临界点时应将温度引起的压力变化考虑在内
GB/T30040.2一2013 试验 8.1 型式试验 8.1.1试验目的 应证明所检测的渗漏检测系统在低于储罐或管道的极限贮液高度以下的任何工作条件下,都 8.1.1.1 能指示出内、外层的渗漏 符合以下条件则认为试验通过 8.1.1.2 考虑到温度范围,在所指示的压力范围内可靠运行; 系统能在一段更长的时间内可靠运行 8.1.1.3应当进行以下试验 性能试验; 可靠性试验 8.1.2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由下列部分组成: 经压力和真空验证的试验容器,容积为1L,至少有3个管嘴同测量管、检漏器的抽气管或压 力管以及排气管相连 b)容积为1L,形状为顶部开口的平底立式圆柱体容器,用于盛放30%乙二醉、70%水的试验 液体; 环境(模拟)箱,其温度在一25C70” C范围内变化.准确度为2K 温度范围在一40C40丫的试验中,环境(模拟)箱的温度应在一50C一40C范围内,精度 D 为2K; 电磁阀,压力开关; e) f 计数器; g)计时器,时间显示单位为1s,最小量程为1h,精度为2s; h 给双层间隙预置真空的真空泵; 经校准的真空泵,泵容(85士15)L/h空气; 压力泵; k容积流量的测量工具,精度为测量值的2% 恒温浴槽 压力测量工具(如压力计或U型管);精度为0.4%,分度为被测量值的0.5% m 8.1.3真空和压力检漏器的压力限制开关的试验 8.1.3.1试验目的 保证压力或真空开关在特定流量下能在某些给定点发出警报 8.1.3.2准备 应做的准备如下 检漏器应与抽气管或压力管,以及试验容器上的测量管相连 应在试验容器的另一管嘴安装 个调节阀,或在其出口处安装一个可控的电磁阀 压力表应同测量管相连 b流量计应与真空检漏器的排气管或与压力检漏器的吸气管相连
GB/T30040.2一2013 8.1.3.3评估 若满足以下条件,则试验通过 根据7.2.2、7.2.3,7.3.2和7.3.3计算,检漏器满足制造商给出的声光警报器设置条件; -声光警报器达到警报开启点时触发,延迟小于或等于2s:; 警报启动时检漏器的泵容pE=(85士15)L/h; 负荷试验装置或部件没有出现问题 8.1.3.4压力开关装置的试验方法 8.1.3.4.1依据制造商给出的公差,通过测量装置对检漏器产生的压力或真空进行试验 a)泵开启压力pw; 系关闭压力声 b 警报开启压力力E; c) 警报终止压力 d pAA" 8.1.3.4.2根据检漏器类型,应对试验容器缓慢通风,以便从压力计(与检漏器的测量管相连)读出设定 值,见图2 测量应在(20士5)C的温度下进行 说明 -压力计; 计数器; 检漏器 -声光警报器; 系(用于非集成型检漏器); 抽气管或压力管(用于非集成型检漏器)5 控制阀 -抽气管或压力管,长度=2m: 试验容器.lL 10 环境(模拟)箱 1l -测量管,长度=2m 图2型式试验的试验装置
GB/T30040.2一2013 8.1.3.4.3绘制压力检漏器的特征曲线 绘制压力检漏器的特征曲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20士5)的温度下确定压力发生器的特征曲线 a b 在报警条件下,测试压力检漏器维持流量为85士15)L/h气体的能力 根据图3进行试验 其中,流量计与压力检漏器的压力管相连,测量管与大气相通 压力值应随流量而变化,流量 应以10L/h的速率递增,直至达到压力泵的总流量 根据测量值绘制压力 -流量特征曲线图,见图1 以又日- 说明 -压力管,长度=2m,内径=6nmm:; 检漏器; 流量计; 阀门 压力计; 试验容器,lL 图3压力检漏器特征曲线试验装置 8.1.3.4.4绘制真空检漏器的特征曲线 绘制真空检漏器的特征曲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20土5)C的温度下确定真空发生器的特征曲线 a b在报警条件下,测试真空检漏器维持流量为(85士15)L/h气体的能力 根据图4进行试验 其中,流量计与真空检漏器的抽气管相连,测量管与大气相通 压力值应随流量而变化,流量 应以10L小的迷率逐步变化.直至达到真空狐的总流量 根据测量值绘制压力 -流量特征曲线图,见图1
GB/T30040.2一2013 一日-- 说明 抽气管,长度=2m,内径=6mm; 检漏器; 流量计; 阀门; 压力计 试验容器,lL 图4真空检漏器特征曲线试验装置 8.1.4真空和压力检漏器的可靠性试验 8.1.4.1试验目的 确保系统在任何工作条件下都能一致地运行 8.1.4.2准备 检漏器应依据图2与试验容器相连 检漏器(包括试验装置在内)应安装在环境(模拟)箱内以便进 行可靠性试验,测量工具应安装在环境(模拟)箱外 8.1.4.3评估 如果符合制造商给出的条件,并且达到报警条件时检漏器触发声光报警器,则通过试验 8.1.44疲劳试验的方法 为了在1×10'次负荷变化内可靠工作,检漏器应在(20士5)C的温度下进行疲劳试验 每次负荷 变化时,通过打开试验容器的控制阀激发检漏器的警报器,进行模拟泄漏 应至少在每1x10次负荷 -次检漏器的压力值,并与制造商给出的7.2.2.7.2.3,7.3.2或7.3.3的计算值做比较 交替时测量一 8.1.4.5可靠性试验方法 8.1.4.5.1对渗漏检测器的压力开关和压力发生器的可靠性试验,应安置在敞开的空气环境中,按以下 方法进行 (20士5)C的温度下持续运行时间为200h; -25C一25C[一40C40]的温度范围内持续运行时间为120h;试验的初始温度为 -25[一40] 温度曲线如图5所示,精度为2K,时间精度为15min 每24h循环 一次
GB/T30040.2一2013 +25 -25 LLI 20 24时间/h 一个周期 图5一25C~25C之间的温度曲线 -温度范围在70C25之间持续运行时间为120h 试验的初始温度为70C 温度曲线如 图6所示,精确度为2K,时间精度为15min 每24h循环一次 十70 十25 L Ln 12 2024时间/h -个周期 图670c~25c之间的温度曲线 8.1.4.5.2在整个试验期间,应每间隔5min进行一次泄漏模拟,直到触发警报 检漏器的压力开关动 作值应在每次最高,最低温度范围的停顿期间测量并至少记录一次 8.1.4.5.3应用在防霜冻区域的检漏器的压力开关和压力发生器,在进行上述可靠性试验时,温度范围 应在一5C一50C之间 8.1.5真空检漏器警报器的性能试验 8.1.5.1试验目的 确保渗漏发生时系统能够触发警报 8.1.5.2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由下列部分组成: a)4条连接软管(直径6mm,最大长度1m) b)真空密闭圆柱型试验容器,其带有4个已焊接的、具有开-关装置的管嘴,其中3个位于储罐最 高点,1个位于储罐最低点;容器的容积为1L士10%最大长度/底径之比为3;l) 检漏器
GB/T30040.2一2013 的抽气管应深人到试验容器的最低点 无顶圆柱型储液罐,容积为5L 水 d 计时器,时间显示分度为1s,最小量程为1h,精度为2s e 燃油测量器,用于液体体积的测定 f 真空计 g 8.1.5.3准备 试验环境温度应为(20士5)C 检漏器通过测量管和抽气管(深人到试验容器的最低点)与试验容 器相连通 试验应在环境压力下进行 空气或液体可经抽气管吸人 所有管路的开-关装置处于关闭 检漏器按照制造商描述与试验容器(L)相连,见图7 状态 说明 测量管; 检漏器; 3 声光报警器; 截止阀 -深人到试验容器最深处的抽气管 试验容器; 装有水的容器" 阀门 图7真空检漏器警报器试验所需的试验装置 8.1.5.4评估 如果30min内或最多有1L液体从液体罐中吸出时触发声光警报器,则试验通过 8.1.5.5性能试验 试验应分两步进行 当系统只暴露在空气中时,测定系统的反应时间 a 10o
GB/T30040.2一2013 说明 压力A的测量装置; 检漏器或真空泵; 抽气管,透明 -温度计; 试验液体 -可进行加热和冷却的试验容器; -压力系; 阀门V; 压力B的测量装置; 截止阀,其安装角度与环境(模拟)箱的垂直方向夹角不超过士15 10 图8截止阀试验所需的试验装置 8.2.3压力试验 在制造商规定最大允许压力的1.1倍压力下进行试验,但试验压力不得低于60kPa 试验在温度 (20士5)C下进行,保持压力不少于0.5h 用水进行压力试验时,截止阀与压力泵应分开安装 8.2.4密闭性和性能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根据图8,截止阀安装时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应不超过15" a b开启检漏器,以便在阀门V上方的连通管中产生真空 读取压力计A的压力值(读数I 试验液体保持温度(20士5)C 打开阀门V 压力计A显示出压力下降 试验液体被吸至截止阀的高度 如果截止阀关闭,则通过读取压力计A的数值(读数l)进行 检查 读数I和读数应该相等 72h后,检查液体是否出现在截止阀上方的透明管中 然后继续进行试验,将压力升高至制造商规定的最大允许压力的1.1倍,但应不小于60kPae 在压力计B中读取压力值 0.5h后,目测密闭性,并检查液体是否出现在截止阀上方的透明 12
GB/T30040.2一2013 管中 在一25C60c[一40C40C]的温度下重复进行该项试验 试验过程中,试验液体的温 度应保持不变 f 每次试验都应在截止阀关闭后保持72h 安装于防霜冻区域的截止阀的性能试验,也按上述步骤进行,但其温度应为一5C50C g 8.3 冷凝器的试验 8.3.1评估 如果冷凝器在检漏器或被监测的储罐或管道的运行压力下不发生渗漏,则认为通过试验 8.3.2压力试验 冷凝器用空气加压至制造商规定最大允许压力的1.1倍,但应不小于60kHPa 保持该压力在水中 浸没不小于30nmin 30min后对冷凝器的气泡观察不小于60min,以确保没有空气泄漏 防渗漏衬里 按照GB/T30040.7 防渗漏外套 10 按照GB/T30040.7 11 标志 按照GB/T30040.1,此外: 允许的最大或最小压力; -如果使用截止阀或冷凝器,应标明其额定压力和构成外壳的材料 13
GB/T30040.2一2013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压力安全阀的型式试验 A.1符号和说明 设定压力,单位;帕(Pa) p F 排气速率,单位;升/小时(L/Ah 与排气速率F 的压力差,单位;帕(Pa) 4p 终止压力,单位;帕(Pa) pe 测出的设定压力,单位;帕(Pa) 0m 测出的终止压力,单位;帕(Pa A.2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由下列部分组成: a)压力试验容器,容积为1L,至少有两个管嘴用以连接压力泵和压力安全阀; b环境(模拟)箱,温度可在一25C70C的范围内变化,精度2K 对于温度范围为一40C40C的试验,其环境(模拟)箱温度变化范围应为一50C40C 精度2K; D 压力泵或空压机; e)伺服控制阀,压力传感器和可编程压力控制器,精度为指定设置压力的0.5% 量程不大于两倍指定设置压力的压力测量装置(例如;压力计); f g气体流量计,精度为量程(至少为300L/h)的1% h)水槽 A.3准备 压力安全阀应按图A.l所示进行安装 与压力安全阀相连的试验容器应在环境(模拟)箱中 A.4评估 A.4.1试验中的阀门应根据制造商给出的以下参量进行评估: 设定压力p; 压力,十Ap下的排气速率,F -终止压力A -工作温度范围,即地下防霜冻或露天安装 A.4.2如果,,十Ap和 在耐久性试验前后的测量值都与制造商给出的值相差5%以内,则试验 通过 此外,压力低于终止压力时,不得有空气通过阀门 14
GB/T30040.2一2013 说明 -压力安全阀; 流量测量工具 3- -压力测量工具; -压力试验容器,1 I 减压器; 压力泵 图A.1压力安全阀试验所需的试验装置 A.5参量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如下 a)使用压力控制器,缓缓增加试验容器中的压力,直至观察到水槽中的压力安全阀排气口首次出 现气泡为止 b)记录测出的设定压力b 使用压力控制器,缓缓增加试验容器中的压力,直到排气口的空气流速等于F,士1% c 在流速F 下记录压力b十A; 使用压力控制器,缓缓减小试验容器中的压力,直到水槽中的压力安全阀排气口不再出现气泡 为止; 记录测出的终止压力力 A.6耐久性试验程序 耐久性试验周期包括以下互相紧随其后的两步程序 -当压力稳定在1%的变化幅度以内,持缓10,将压力控制器设为A十p -当压力稳定在1%的变化朝度以内,持续10.将压力控制器设为" 一5% A.7试验程序 将环境(模拟)箱的温度设为(20士5)C,并保持 A.7.1 A.7.2根据A.5进行参量试验程序 根据A.5进行耐久性试验程序,循环1X10'次 A.7.3 A.7.4将环境(模拟)箱的温度设为规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并保持 根据A.6进行耐久性试验程序,循环1X10次 A.7.5 A.7.6将环境(模拟)箱的温度设为规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并保持 15
GB/T30040.2一2013 A.7.7根据A.6进行耐久性试验程序,循环1×10次 A.7.8将环境(模拟)箱的温度设为(20士5)C,并保持 A.7.9根据A.5进行参量试验程序 A.8试验结果 按照A.7.2和A.7.9记录pmpm十Ap和p的数值,并分别同制造商规定的p,p,十p和p 值相比较 如果所有测量值都在制造商规定值的士5%以内,则给予型式认可 否则试验失败 16
GB/T30040.2一2013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干燥过滤器的设计 B.1概述 干燥过滤器以系统的密闭性为先决条件,按照一定尺寸制造,以便一年内不必更换 B.2符号和说明 p+100000,单位;帕(Pa p 十100000,单位;帕(Pa) p p陛 户E十100000,单位;帕(Pa " 十100000,单位;帕(Pa) 声sv psv=压力安全阀开启压力的相对值),单位;帕(Pa) p十)/2平均工作压力(绝对值),单位,帕(P) p" 15C=288K T,十AT T十7.5K T 按照式(B.1)温度的增量,单位;开[C尔文]K AT 按照式(B.2)温度的增量,单位;开[尔文](K 在温度丁,和压力A下的空气质量 11 在温度T 和压力p下的空气质量 m 每千克干燥的胶颗粒所吸收水分的质量,单位;克/f克(w/ke m1 干燥硅胶颗粒的毛重,单位;千克/米(kg/m') madh 抽出的空气体积(通过检漏器中的截止阀排出),单位:米s(m 双层间隙的容积=1mt , 用于检漏器的双层间隙的最大容积,单位;米'(m 干燥过滤器的容积,单位;升(L) Vm 常规气体常数(在此为空气)=287J/(kgK) 渗漏引起的空气流速,单位;米/年(m/a 超过压力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时温度变化引起的空气流速,单位;米"/年(m'/a) 空气的总流速(Q,+Q),单位:米:/年(m'/a a B.3干燥过滤器中的空气流速 B,3.1温度的影响 因温度上升引起的双层间隙内压力增加导致了压力安全阀的反应,压力安全阀的放气量等于干燥 17
GB/T30040.2一2013 过滤器中再次注满抽气量时的空气流速 参照输出压力,根据式(B.1)得出的温度增量为 - B.1 AT=Tp/pr 考虑到平均工作压力力,据式(B.2)得出ATa: T,=T,p/一1 (B.2 因此可根据式(B.3)计算温度T T=T,十T B.3 因此,只有温度从T 增加到大于T,时,才会引起压力安全阀的反应 检漏介质的平均温度增量超过T(干燥空气),则认为以下的温度考虑到了高于平均温度的暖夏: -60天后温度升高10K(高于T); -60天后温度升高5K(高于T 之前提到的温度平均增量如果120d内达到7.5K,也应考虑在内 B,3.2计算损失量 根据式(B.!)和式(B.5)计算空气质量 m=(p1×V.)/R×T B.4) m=(p:×V.)/(R×T, (B.5 用式(B.5)减去式(B.4),则根据式(B.6)得到排放的空气质量 (B.6 -皇 Am=V/R× 由此,式(B.7)给出了排放的量 B.7 w,=AmxR义下)/h=下/"xwx(岸-会 双层间隙的测量单位:立方米/立方米m'/m 应根据以下式(B.8)计算通过干燥过滤器的空气流速 Q.=V ×120 (B.8 B.3.3泄漏产生的影响 假设渗漏检测系统有2.0L/d平均泄漏速率,即0.73m/a B.3.4结果 据式(B.9)得出干燥过滤器的空气流速应为: B.9) Qe=Q,十Q1 双层间隙的容积按1m'计 B.4干燥过滤器的容积计算 为便于计算,使用温度30,湿度80%的空气 在大气压条件下空气中含水量 =25mL/nm'= 0.025kg/m 安装干燥过滤器,使根据式(B.9)得出的空气流速干燥至剩余水分含量至少为10% 即根据以下 式(B.10)计算在装满干燥硅胶颗粒的干燥过滤器中一年后的容积 18
GB/T30040.2一2013 ×V ms 十Q×0,025 (B.10 7F 0.00×又m 埋地储罐由于基本不受热源的影响,所以,使用压力检漏器时Q.=0 见B.3.1)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2部分:压力和真空系统GB/T30040.2-2013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在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该系统的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系统。而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该系统的压力和真空系统。

压力系统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的压力系统是由压力传感器、气源、电磁阀、调压器、管路等组成。其作用是通过对双层罐内部施加一定的压力,来检测罐体是否存在渗漏。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压力值需要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设置。据GB/T30040.2-2013标准规定,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的压力测试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将双层罐内部压力调整至0.5kPa;
  2. 保持压力稳定60s;
  3. 记录下压力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对。

如果测试结果超出了标准范围,则需要进一步检查罐体是否存在渗漏。

真空系统

除了压力系统外,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还需要建立一个真空系统。其作用是通过对罐体施加负压,来检测罐体是否存在渗漏。

具体来说,真空系统由真空泵、真空管路、真空表等组成。在测试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双层罐进行抽真空,然后记录下罐体内部的真空度。据GB/T30040.2-2013标准规定,双层罐的真空测试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将双层罐内部真空度调整至-2.5kPa;
  2. 保持真空度稳定60s;
  3. 记录下真空度数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对。

如果测试结果超出了标准范围,则需要进一步检查罐体是否存在渗漏。

综上所述,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的压力和真空系统是该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合理设置压力和真空值,并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测试,可以保证该系统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罐体是否存在渗漏,从而达到环保、安全、节能的目的。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的编号:GB/T30040.3-2013。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3部分:储罐的液体媒介系统共有15页,发布于2014-09-012013年第25号公告
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1部分:通则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1部分:通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1部分:通则的编号:GB/T30040.1-2013。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第1部分:通则共有26页,发布于2014-09-012013年第25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