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2343-2015

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naturalsecondaryforestimprovementandcultivationinnortheastChina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技术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技术规程的编号:GB/T32343-2015。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技术规程共有21页,发布于2016-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6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20
  • 实施日期2016-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1页
  • 文件大小431.38KB

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技术规程


国家标准 GB/T323432015 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naturalseeondaryforest improvementandeutivationinnortheastChina 2015-12-31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毕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厘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2343一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改培经营区划分 培育目标 5.1生态公益林培育目标 5.2商品林培育目标 改培主要技术措施 6.1重点生态公益林改培 6.2一般生态公益林改培 6.3商品林改培 改培调查设计 附录A(资料性附录各气候区主要树种生长量指标 附录B资料性附录主要树种更新造林密度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主要次生林类型经营密度表
GB/T32343一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范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黑龙江省牡丹江 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晓晶、许海沧、王福林、张海涛、聂维良、龙作义、逢宏扬、张伟、夏善智、 赵学丽,马盈、肖锐、陈广新、战玉秋、孙强,李雪,李红莉、李远超、杨燕超
GB/T32343一2015 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经营区划分,培育目标,改培主要技术措施和改培调查设计 的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山地天然次生林改培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164一200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776一200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一2009森林抚育规程 LY/T1557一2000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comereialforest 商品林 以生产木材及其他林产品为目的的天然次生林 3.2 低效林low-benefitforest 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生态公益效能低下的森林 速生树种生长量低于3.0m'/hma),慢生 树种生长量低于1.5m'/hm=a). 3.3 先造后抚plantingaftertendims 在低效林的林冠下选择目的树种造林,待人工更新生长稳定后进行透光抚育,逐步伐除影响更新层 林木生长的经营措施 3.4 先抚后造tedingaterplamting 低效林在进行人工更新前,先进行疏伐林地请理等生产作业,为更新层提供足够的营养空间,然后 再进行更新造林的经营措施 3.5 林隙forest gp 林内由于自然力或人为形成的仍保持森林环境特点的林间空地,面积>25m
GB/T32343一2015 3.6 安全蓄积量safestandvolume 林分能够充分发挥其森林生态功能和作用所要求的最低单位面积蓄积量 林分改培standimmproementandcutivationm 通过采取间伐抚育、造林等技术措施,改变林分培育进程,使林分结构趋于稳定合理,生长量增加 整体功能提高的经营活动 3.8 培育型次生林naturalseondaryforestftorcutivation 通过调整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培育干形等促进林木生长的抚育经营措施,林分质量和产量能够明 显提高的天然次生林 3.9 改培型次生林naturalseondarforestforiprovementandcultivation" 没有培育前途、经济价值小,产量低及有严重病虫危害的天然次生林,通过改培提高质量和产量的 林分 3.10 封育型次生林naturalseeondaryforestforeosinghilsides 坡度在36"以上、土层薄,岩石裸露、交通不便,人力不及和不易更新或破坏严重,有复生能力的 林分 3.11 利用型次生林naturalsecondaryforestforutilization 林分或优势树种已达到经济或工艺成熟的天然次生林 3.12 定株singling 林分中,选择遗传性强,表现型好,生育健壮的幼树单株,作为优选的对象,实施定向培育 改培经营区划分 根据经营目的将改培天然次生林划分为重点生态公益林、一般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 注,重点生态公益林也称为禁伐区,一般生态公益林也称为一般生态保护区,商品林也称为商品林经营区 培育目标 5.1生态公益林培育目标 5.1.1通过森林资源的培育,使低效林变成高效林,使低质林变成高质林 5.1.2重点生态公益林,安全蓄积量应达到150m/hm以上,混交树种比例应>30%;一般生态公益 林,安全蓄积量应达到100m`'/hm以上 5.2商品林培育目标 5.2.1质量标准 5.2.1.1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应按照GB/T157762006中的14.5、l4.7执行 5.2.1.2天然更新频度应按照GB/T157762006中的规定执行
GB/T32343一2015 5.2.1.3林分郁闭后,林木干形匀称,无病腐,无开裂、无折损的林木应>90% 5.2.1.4林分主伐时,工业原料林中大中径材的株数所占比例不能低于50%;工业纤维林中达到径级 标准的株数所占比例不能低于60% 5.2.1.5经济林产品质量应按照LY/T1557一2000中的6.2执行 5.2.2生长指标 不同生态区不同次生林类型生长量指标,宜参照附录A给出的值确定 改培主要技术措施 6.1重点生态公益林改培 6.1.1全封育林 应按照GB/T15164一2004中的3.4执行 6.1.2半封育林 应按照GB/T15164一2004中的3.5执行 6.2 -般生态公益林改培 6.2.1封育型次生林 6.2.1.1全封育林 应按照GB/T15164一2004中的3.4执行 6.2.1.2半封育林 应按照GB/T1516!一2004中的3.5执行 6.2.1.3轮封育林 应按照GB/T15164一2004中的3.6执行 6.2.2改培型次生林 灌木林改培 6.2.2.1 6.2.2.1.1效应带改培 林木分布均匀的林分,每间隔3m一5m宽,开辟一条相同宽度的效应带,伐除带内所有的灌丛,保 留有价值的目的树种,应按照GB/T15776一2006的要求,进行整地 效应带中栽植目的树种,造林密 度宜参照附录B中给出的密度确定 6.2.2.1.2块状改培 林木分布不均匀的林分 选定灌木林内的林隙,应按照GB/T15776一2006的要求.进行整地 栽 植目的树种宜参照附录B中给出的密度确定
GB/T32343一2015 6.2.2.2疏林地改培 林隙造林 6.2.2.2.1 林木分布不均匀的林分,林隙中应执行GB/T157762006中的规定进行整地 栽植目的树种宜 参照附录B中给出的密度确定 6.2.2.2.2林冠下造林 林木分布均匀的林分,应按GB/T15776一2006中的规定进行抚育整地 栽植目的树种,宜参照附 录B中给出的密度确定 6.2.2.3低效林改培 6.2.2.3.1林隙造林 6.2.2.3.1.1改培对象 林隙分布较多的低效林分,应采取先造后抚 6.2.2.3.1.2改培方法 更新造林前,进行割灌,穴状整地应执行GB/T15776一2006中的规定,造林宜采用植苗造林或直 播造林两种方式,树种选择应适地适树 植苗造林应按照GB/T15776一20o6的要求进行;直播造林应 在整地后的穴面上,点播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 栽植密度宜为1500株/hm3000株/hm' 6.2.2.3.1.3幼林抚育 在幼树生长过程中,伐割)除抑制幼树正常生长的灌木、非目的树种和生长不良木,应按照 GB/T15781一2009中的内容执行 6.2.2.3.2效应带改培 6.2.2.3.2.1改培对象 林木分布均匀的低效林分 6.2.2.3.2.2改培方法 林分内每间隔一定的距离开辟一条效应带,根据林分状况和立地条件,保留带与效应带的比例可选 择4m:4m、6m:6m、8m:8m、10m:10m等规格 间伐强度不宜超过50% 开辟效应带时,应 保留生长健壮,有价值的林木,幼树和经济植物 带内其他林木全部伐除后,应按照GB/T15776 2006中的要求进行整地 造林宜采用植苗造林或直播造林两种方式,树种选择应适地适树 植苗造林 应按照GB/T15776-2006的要求进行;直播造林应在整地后的穴面上,点播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栽 植密度宜为2500株/Ahm' 6.2.2.3.2.3效应带走向 坡度较大的林地、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林地,效应带走向应与等高线平行;其他立地条件类型的林地 应与等高线斜向交叉
GB/T32343一2015 6.2.2.3.3综合改培 改培对象 6.2.2.3.3.1 林相老化,未适地适树,无培养前途的低效林 6.2.2.3.3.2带状改培 应按照6.2.2.3.2的要求执行 6.2.2.3.3.3块状改培 每块林隙面积应<5.0hm',采用先抚后造技术 清除非适地适树树种受害木,应保留目的树种及 木本经济植物 造林宜采用植苗造林或直播造林两种方式,树种选择应适地适树 植苗造林应按照 GB/T15776一2006的要求进行;直播造林应在整地后的穴面上,点播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栽植密度 宜为2000株/hm~3000株/hm 6.2.3培育型次生林 6.2.3.1透光抚育 6.2.3.1.1透光抚育时间 应依据目的树种受压程度,确定间伐时间 间伐间隔期宜为5a一8a 间伐强度 6.2.3.1.2 间伐强度应采用经营密度表控制,宜参照附录c中给出的密度确定 透光抚育后的林分蓄积量应 60m'/hm" 6.2.3.1.3透光伐方法 6.2.3.1.3.1全面抚育 林分中经营的目的树种分布均匀,应进行全面抚育 6.2.3.13.2块状、团状抚育 林分中随机群团分布的针阔混交林,应伐除团状,块状分布内抑制目的树种生长的其他树种 6.2.3.2生长抚育 6.2.3.2.1林木分级 6.2.3.2.1.1三级木分级法 优良木;有培育前途的目的树种,应树干通直,天然整枝良好,树冠发育均匀,生长旺盛,形体好的 林木 有益木;有利于促进优良木天然整枝和良好干形,以及对林分起良好作用的林木 砍伐木;枯立木,病虫害木、弯曲木,折断木,多头木与有碍优良木生长的林木 注优良木也称为培育木,有益木也称为辅助木,砍伐木也称为有害木 6.2.3.2.1.2五级木分法 I级木;在小群体中生长良好,处于优势、林分中起主导作用属于第一林冠层,但不包括霸王树
GB/T32343一2015 级木:高度和I级木相同、径生长弱.树冠中下层受I级木压抑、同属第一林冠层的林木 级木:高生长点露在郁闭层外,胸径生长不良、处于半被压状态的林木 级木;生长不良,在林冠郁闭层以下,处于全被压状态的林木 V级木;处于枯死或濒死状态的林木 注:I级木也称为优势木,级木也称为亚优势木,级木也称为中等木,级木也称为被压木,V级木也称为濒死 木或枯立木 6.2.3.2.2 间伐强度 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确定间伐强度 应依据经营密度表(附录c)控制株数,通过林木 分级选择间伐对象 株数强度宜控制在25%30%,蓄积强度宜控制在15%30%,间伐后的林分蓄 积量应>80m/hm100m/hm' 6.2.3.2.3抚育方式 6.2.3.2.3.1 下层抚育 适于单层林,采伐下层林木 6.2.3.2.3.2上层抚育 适于林冠下更新造林,对上层林木进行间伐抚育 6.2.3.2.3.3综合抚育 适于复层林和混交林,间伐木分布于全林冠层,伐除有害木,保留有益木,培育优良木 6.2.3.3分层抚育 6.2.3.3.1林木分层 6.2.3.3.1.1 主林层 林分最上部的树冠层次,全部受光 6.2.3.3.1.2亚主林层 低于主林层15%一20%,有上方光照 6.2.3.3.1.3演替层 树冠层高度>1.5" m,低于亚主林层 6.2.3.3.1.4更新层 树冠层高度<1.5m 6.2.3.3.2间伐对象 6.2.3.3.2.1 主林层 伐除主林层形质不良和影响下层生长的林木,蓄积强度<20%,间伐后的林分蓄积量应>80m:/Ahmi一 100nm/hmr
GB/T32343一2015 6.2.3.3.2.2亚主林层 伐除层内生长不良的林木,促进该层生长 6.2.3.3.2.3演替层 伐除妨碍目的树种生长的灌木等 6.2.3.3.2.4更新层 更新层频度<60%、更新密度<3000株/hm的林分,应进行人工更新 6.2.3.3.3抚育时间 当亚主林层升为主林层时,宜进行第二次间伐主林层 间伐间隔期依据树种确定:速生树种宜为 7a一l0a;中慢生树种宜为10a" a15 5a 6.2.4利用型次生林 6.2.4.1天然次生林中复层异龄林,应采取梯度采伐、循环更新等技术措施 可用于林分中安全蓄积 量>80m/hm'100m/hm',主林层达到工艺成熟的一般公益林林分 6.2.4.2具备条件的林分内依次划分出主林层,采伐后林分蓄积量不应低于安全蓄积量 6.2.4.3主伐层实施采伐时,蓄积强度不能超过40%,采伐后林分蓄积量不能低于安全蓄积量 6.2.4.4亚主林层宜实行下层疏伐,疏伐强度应参照附录B中的规定进行 6.2.4.5演替层和更新层应适时抚育 更新频度<60%更新密度一3000株/hm,应依据当地条件和 林分需要,进行人工促进更新 经过采伐后的林分,利用层又达到工艺成熟时,宜进行第二次采伐,不同地区、不同树种,采伐 6.2.4.6 间隔期可不同 合理的主伐利用能实现循环更新 6.3 商品林改培 6.3.1改培型商品林 应参照6.2.2的内容执行 6.3.2培育型商品林经营 6.3.2.1珍贵树种单株定向培育 6.3.2.1.1适宜立地条件 6.3.2.1.1.1地势平缓,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立地 6.3.2.1.1.2由生物种群所创造的适宜空间环境 6.3.2.1.1.3交通方便,可为经营提供基础条件 6.3.2.1.1.4所选立地相对集中 6.3.2.1.2幼林定株 幼林平均高度>60cm,密度超过环境容纳量时,进行定株 选择遗传性强,表现型好,生育健壮、 长势良好的幼树,宜作为不断优选的对象 幼林高生长>1.5m,应进行第二次定株 第一次定植保留 2000株/hm一3000株/hrm,第二次定株保留1000株/hm=一2000株/hm 只对目的树进行抚育.
GB/T32343一2015 不能影响初选目的树生长的其他树木宜保留 在选优过程中,应使优势木分布均匀、林分空间条件 良好 6.3.2.1.3疏伐定株 林分进人中龄林阶段以后,应在初选目的树中选择目的树,宜保留600株/hm'一700株/hm为定 株、定向培育对象 采取单株培育的强化措施,可为目的树创造充分的营养空间以促进目的树生长,尽 快达到工艺成熟标准,对不影响初选目的树生长的其他树木应保留 6.3.2.2透光抚育 6.3.2.2.1抚育对象 应在幼龄林中进行 混交林应调整林分组成,伐除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无经济价值藤本植物、灌 木,伐除非目的树种与目的树种中生长不良的林木;密度大的纯林中应伐除质量低劣,无培育前途的 林木 6.3.2.2.2透光抚育时间 针阔交混林中目的树种生长受压时,应及时间伐 间隔期依据目的树种受压情况确定,宜为5a6a 6.3.2.2.3间伐强度 间伐强度应依据附录C中给出的经营密度表,控制株数 6.3.2.2.4透光伐方法 应参照6.2.3.1.3的内容执行 6.3.2.3生长抚育 6.3.2.3.1林木分级 应参照6.2.3.2.1的内容执行 6.3.2.3.2 间伐时间 根据不同树种经营密度,应参照附录c给出的经营密度执行,间隔期为7a~10a 间伐强度 6.3.2.3.3 应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确定间伐的强度 以上层林木为主,应参照附录C给出的经营密度 执行,经过林木分级作为选择确定间伐对象,间伐株数强度宜控制在25%一30%之间 6.3.2.3.4抚育方式 6.3.2.3.4.1 下层抚育 采伐下层林木,宜于径级生长 6.3.2.3.4.2上层抚育 应对上层林木进行间伐抚育,宜于更新层的生长
GB/T32343一2015 6.3.2.3.4.3综合抚育 间伐林冠层各部位分布的林木,伐除有害木,保留有益木与培育优良木 6.3.2.4分层抚育 6.3.2.4.1林木分层 应参照6.2.3.3.1中的内容执行 6.3.2.4.2间伐对象 应参照6.2.3.3.2中的内容执行 6.3.2.4.3抚育时间 应参照6.2.3.3.3中的内容执行 6.3.3利用型商品林经营 6.3.3.1梯度采伐,循环更新 6.3.3.1.1主林层达到工艺成熟的商品林林分 6.3.3.1.2应在具备条件的林分内,依次划分出主林层、亚主林层,演替层与更新层 6.3.3.1.3应对主林层实行采伐,采伐蓄积强度不能超过40%50% 6.3.3.1.4应对亚主林层实行下层疏伐,疏伐强度应参照附录C给出的经营密度执行 6.3.3.1.5演替层和更新层应适时抚育 更新频度<60%、更新密度<3000株/hm,应依据当地条件 和林分需要,进行人工促进更新 经过采伐后的林分,利用层又达到工艺成熟时,宜进行第二次采伐,不同地区、不同树种的采 6.3.3.1.6 伐间隔期可不同 合理的主伐利用能实现循环更新 6.3.3.2小面积皆伐、人工更新 6.3.3.2.1适用于利用型次生林,短轮伐期用材林采伐后,不能产生水土流失,可进行人工更新的单 层林 6.3.3.2.2坡度为26"35"的林分,采伐面积不可超过3hm';坡度在25"以下,立地条件好的林分,采伐 面积不可超过5hm 6.3.3.2.3采伐带(块)间,应保留相当于皆伐面积的林带(块) 采伐迹地更新的幼树郁闭成林时,可采 伐原保留的林带(块) 6.3.3.2.4应按照有利于森林更新、水土保持和方便生产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确定森林主伐方式 采伐 作业时,应保留有培育前途的天然针、阔叶幼树、幼苗,保护珍贵树种以及有特殊用途的灌木、药材和藤 本植物 改培调查设计 天然次生林改培调查设计应按照GB/T15781一2009中的规定执行
GB/T32343一201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各气候区主要树种生长量指标 表A.1各气候区主要树种生长量指标表 生长量指标 生产力 次生林 主伐龄 气候带 地区 生态区 胸径D 高度厅 蓄积量M 等级 类型 m'/hm crm/a tm/a 40~50 7.18.0 杨桦类 0.520.65 0,470,59 栎类 6070 0,38~0.44 0,32~0,37 3.4一3.8 5565 --类区 硬阅类 0.400.48 0.350.41 5.56.5 45 0,580.,65 0.53~0,.59 软阔类 40 6.2 针阔混交 6070 0,380,44 0.290.33 4.5一5.3 5~55 0.480.58 0.43~0.52 杨桦类 6.5 栎类 70~80 0.33~0.38 0.28~0.32 3.0~3.3 暖 温 二类区 硬阔类 60一70 0.38一0.40 0.330.35 5.05.4 带 软阔类 45一55 0.520.58 0.47一0.53 5,66. 陵 针阔泥交 7080 0.330.38 0.250.29 4.04.4 0~60o 0.44~0.52 0.39~0.47 杨桦类 5.96.4 栎类 80~90 0,29~0.33 0.25~0.28 2.5~2.9 三类区 硬阔类 70~75 0.350.38 0.300.33 4.74.9 软阔类 5055 0.480.52 0,430,47 5.05.5 湿 针阔混交 8090 0.29一0.33 0,23一0,25 3.5一3.9 杨桦类 5一50 0.52~0.58 0.47一0.52 6.5一7.2 65一70 栎类 0.38一0.40 0.320.35 -类区 60一65 0.35一0.38 硬阔类 0.40一0.44 软类 45一50 0.520.58 0.470.53 5.66.2 针混交 6570 0.380.40 0.290.31 4.54.8 杨桦类 5055 0.480.52 0.430.47 6.06.4 栎类 7580 0.330.35 0.280.30 2.83.1 温 二类区 硬阎类 6570 0.380.40 0.330.35 5.05.4 带 南 软阅类 5055 0.48 0.43一0.47 5.1 部 针阔混交 7580 0.33一 0.27 4.0 杨桦 类 5560 0.390.42 5.55.9 0.44一0.48 栎类 8590 0.290.31 0.250.26 2.5 三类区 硬阎类 7580 0.330.35 0.290.30 4.54.9 软阔类 6065 4.3一4.7 0.400.44 0.37一0.40 针阔混交 8690 0.290.31 0.230.24 3.53.7 10
GB/T32343一2015 表A.1(续) 生长量指标 生产力 主伐龄 次生林 生态区 高度H 蓄积量M 气候带 胸径D 地区 等级 类型 cm/a m/a m'/(hm a 杨桦类 5055 0.48一0.52 0.43一0.47 栎类 7075 0.35一0.38 0,30~0,32 -类区 6570 0.380,40 0.330.35 硬阔类 软阔类 5055 0.480.52 0.430.47 针阔混交 70~75 0.35一0.38 0,27一0,29 556o 杨桦类 0.440.48 0.390.43 长 栎类 8085 0.310.33 0.260.28 二类区 硬阔类 7075 0.35~0.38 0.300.33 软阔类 55一60 0.440.48 0,40一0,43 8085 0.240.25 针阔混交 0.31一0.33 杨桦类 6065 0,400,44 0.350.39 栎类 9095 0.28一0.30 0.24一0,25 8085 三类区 硬阔类 0.310.33 0.270.29 软类 65~70 0.380.40 0.34一0.37 湿 温 针阔混交 9095 0.280.30 0.220,23 带 杨桦类 60~65 0.400.44 0.360.39 8085 0.310.33 0.260.28 栎类 -类区 硬阔类 7580 0.330.35 0.290.30 软类 60一65 0.400.44 0.37~0.40 针阔混必 0.24 0.25 80~85 0.31一0.33 杨桦类 6570 0.380,40 0.340.36 小 栎类 90~95 0.28~0.30 0.240.25 兴 二类区 硬阔类 80一85 0.31一0.33 0.27一0,29 安 岭 6570 0.340.37 软阔类 0.380.40 针阔混交 90~95 0.280.30 0.22~0.23 70一75 0.350.38 0.31一0.34 杨桦类 栎类 100105 0.250.26 0.210.23 三类区 硬类 9095 0.280.30 0.240.25 5一80 0.330.35 0.30~0.32 软类 针混交100~105 0.25~0.26 0.190.20 1l1
GB/T32343一2015 表A.1(续) 生长量指标 生产力 主伐龄 次生林 地区 生态区 高度H 蓄积量M 气候带 胸径D 等级 类型 cm/a m/a m'/(hm a 杨桦类 5560 0.44一0.48 0.390.43 栎类 7580 0.33一0.35 0,28一0,30 -类区 7075 0.350.38 0.300.33 硬阔类 软阔类 5560 0,440.48 0.400.43 针阔混交 75一80 0.33一0.35 0,25一0,27 6065 杨桦类 0.400.44 0.360.39 栎类 8590 0.290.31 0.25一0.27 二类区 硬阔类 7580 0.33~0.35 0,290,30 原 软阔类 55一65 0.37一0.40 0.400.44 区 8590 针阔混交 0.300.31 0.230.24 杨桦类 65~70 0,380,40 0.340.36 栎类 95100 0.260.28 0.22一0,24 三类区 硬阔类 8590 0.290.31 0.250.27 软类 7075 0.350.38 0.32一0.34 针阔混交 95100 0.260.28 0.200,22 带 润 杨桦类 4550 0.48一0.58 0,430,52 6570 0.350.40 0.300.35 栎类 -类区 硬阔类 6065 0.380.44 0.330.38 软类 5~50 0.48~0.58 0.430.53 0,.27 针阔混必 6570 0.35一0.40 0,31 杨桦类 5055 0,440.52 0.39~0,47 栎类 75一80 0.310.35 0.26~0.30 二类区 硬阔类 65一70 0.35一0.40 0.30~0.35 50一55 0.490.52 0.400.47 软阔类 针阔混交 5~8o 0.310.35 0,.240.27 5560 0.400.48 0.360.43 杨桦类 栎类 8590 0.280.31 0.230.26 三类区 硬类 75一80 0.310.35 0.270.30 60~65 0.380.44 0.34一0.40 软类 针混交 85~90 0.28~0.31 0.22~0.24 12
GB/T32343一2015 表A.1(续) 生长量指标 生产力 主伐龄 次生林 生态区 蓄积量M 气候带 胸径D 高度H 地区 等级 类型 cmm/a 7 m/a n/hma 杨桦类 65一70 0.38一0.48 0.34一0.36 -类区 栎类 85一90 0,29~0.31 0.25~0.27 针阔混交 8590 0.290.31 0.23一0.24 杨桦类 70~75 0.350.38 0.310.34 半 减 湿 二类区 栎类 95100 0.260.27 0.22一0,24 带 润 针阔混交 95100 0.26~0.28 0.20~0.22 南 部 杨桦类 75一80 0,33~0.35 0,29~0,31 105110 三类区 栎类 0.240.25 0.200.21 针混交105~110 0,240.25 0.190.20 杨桦类 70~80 0,330.38 0.30~0.34 -类区 90~100 0.26~0.29 0,.23~0.25 栎类 针阔混交90~100 0.26~0.29 0.20~0.22 大 兴 杨桦类 75一85 0.31一0.35 0.28一0.30 寒 安 湿 二类区 栎类 100~l10 0.24一0.26 0.200.23 润 岭 带 100~11o 针阔泥交 0.240.26 0.180.20 部 80一90 0.29~0.33 0.26~0.28 杨桦类 三类区 栎类 110~120 0,22~0.24 0.180.20 针混交110~120 0,220,24 0.160.18 13
GB/T32343一2015 附 录B 资料性附录 主要树种更新造林密度表 表B.1主要树种更新造林密度表 单位为株每公顷 商品林 序号 树种 公益林 速生丰产林 工业原料林 --般用材林 经济林 红松 33004400 1000110033004400 云杉 33004400 33004400 33004400 落叶松 2500一33004400一5500 3300一4400 2500一3300 樟子 松 20003300 3300一4400 赤松 33004400 沙松 3300一4400 33004400 水曲柳 4400~5500 44005500 33004400 胡桃揪 44005500 44005500 44005500 黄菠萝 10 蒙古栎 33004400 2500~3300 杨树 2500 33004400 2500一3300 20003300 白桦 12 25003300 44005500 33004400 20003300 13 4400550o 4400~5500 殿树 14 2500 花树 15 山槐 33004400 2500~3300 16 柳树 25003300 20003300 17 沙棘 1600一3300 4400 北五味子 18 5000一6600 刺五加 19 50006600 4400一5000 20 刺老芽 14
GB/T32343一2015 C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主要次生林类型经营密度表 表C.1针阔混交林经营密度表 单位为株每公顷 生产力等级 径阶 -类区 二类区 三类区 40204790 47905570 5570648o 2780~3310 3310358O 3850448o 21102510 25102920 2920一3400 17002020 20202350 23502730 1580171o 17101990 10 19902310 l 2501490 14901730 1730一201o 12 1110~1320 13201540 1540~1790 13 10001200 12001390 1390~162o 14 9301100 11001280 1280~1490 15 920~1080 10801190 11901320 16 9001000 1000~1l10 11101230 17 860~950 950~105o 1050~1170 18 810900 9001000 1000~111o 19 78086o 860960 9601060 20 750830 830920 9201030 21 720800 80088o 88098o 22 700一770 770~850 850950 23 680~750 750830 830~920 24 730810 660730 810900 25 640710 710~790 790~88o 表c.2硬阔叶林经营密度参考表 单位为株每公顷 生产力等级 径阶 二二类区 三类区 -类区 25503040 30403530 35304410 15802200 22002560 25602960 1490~1770 1770206o 20602400 1270~151o 1510~176o 1760~2050 15
GB/T32343一2015 表c.2(续 单位为株每公顷 生产力等级 径阶 -类区 二类区 三类区 10 1130~1340 13401560 1560l810 l020l210 12101410 1410l640 940~1120 11201300 1300151o 12 13 870~1040 1040121o 1210~1410 14 850~980 980~1140 1140~1330 15 840930 930~1080o 1080~126o 16 830920 920~1030 1030~1140 17 810一900 900~990 990~1100 18 780860 860950 950l060 750~830 920~1020 19 830920 720~800 890~98o 20 800一890 表C.3柞树林经营密度参考表 单位为株每公顷 生产力等级 径阶 -类区 二类区 三类区 3 1503750 37504360 4360一5070 2560~3040 30403450 3450" 120 2060~2450 24502850 28503310 7602090 20902430 24302830 10 15301820 8202120 2 120~2470 2 360 620 1620 880 880" 190 12 210~l450 4501680 6801950 13 11101320 3201530 530" 780 200" 400 400 010 200 630 15 930~1100 1001290 2901500 16 8601020 1020 190 190" 380 800960 96011l0 110" 290 18 750890 8901040 l040~121o 19 740880 880980 980~1090 20 730~840 840930 9301030 79088o 88098o 21 720790 22 680~750 750~830 830930 23 670710 710一790 790~880 24 660690 690~760 760850 25 650~680 680720 720~800 l6
GB/T32343一2015 表c.4天然山杨林经营密度参考表 单位为株每公顷 生产力等级 径阶 -类区 二类区 三类区 2460一2920 29203400 34003950 28803350 3350一3900 2420一2880 2010一2390 2390278o 27803230 1800一2140 21402490 2490一2900 1580~1880 18802190 2190一2550 10 11 1410168o 1680~1950 1950~2270 12 1260~1500 15001740 1740~2020 13 1200~1350 13501570 15701830 14 1180~1240 12401420 1420~1650 15 1170~1230 1230129o 290~1500 16 l0601120 11201180 1180~l370 17 9801030 10301080 1080~114o 18 900940 940990 9901040 19 830870 870~910 91096o 20 760800 800~840 840~890 表c.5天然白桦林经营密度参考表 单位为株每公顷 生产力等级 径阶 二类区 三类区 类区 27003200 32003720 3720一4330 22802710 27103150 31503660 1970235o 23502730 2730一3170 1730~2060 20602400 24002790 2 15501840 10 18402140 1402490 11 13901650 16501920 920~2230 12601500 15001740 1740~2020 12 13 1240~1370 13701590 15901850 14 12301290 1290146o 1460~1690 15 220~1280 12801350 1350~1420 16 11301190 1901250 250" 320 17 10501100 11001160 1160~1220 18 980~1030 1030108o 1080~1130 19 910960 9601010 1010~106o 20 860900 900~950 950~1000 17
GB/T32343一2015 表c.6软阔叶林经营密度参考表 单位为株每公顷 生产力等级 径阶 -类区 二类区 三类区 4060~4830 48305620 56206540 2860一3410 3410一3960 3960一4610 2 0202410 24102800 28003260 1810一2160 2160251o 2510一292o 1590~1900 19002210 2210一2570 10 11 14201690 1690~1970 1970~2290 12 1270~1510 15101760 1760~2050 13 1150~1370 13701590 15901850 14 1040~1240 1440~1670 1240~1440 15 11301310 310~152o 10301130 16 l0201080 10801200 1200~l400 17 l0001050 10501100 1001160 18 910960 9601010 1010~1060 19 840880 880~930 93098o 20 780820 820~860 860910 18

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技术规程GB/T32343-2015解析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之一,其中天然次生林占据很大比例。为了提高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需要对其进行改培。因此,国家出台了《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技术规程GB/T32343-2015》以规范改培工作。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这个技术规程。

规程概述

《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技术规程GB/T32343-2015》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育研究所、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编制的行业标准。该规程主要涵盖了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等内容。

改培目的

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改培可以促进林木生长和更新,增加林分密度和树种多样性,提高森林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的稳定性。同时,改培还可以提高木材品质,增加林产品产量,提高森林经济效益。

改培技术要求

为了达到改培的目的,规程对改培技术提出了以下要求:

  • 科学选择改培对象。根据不同林分类型和生态环境条件,科学确定改培对象和改培强度。
  •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在改培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尽量减少砍伐新林。
  • 采用适宜的改培措施。根据改培对象的特点和生长要求,科学选取改培措施,包括修剪、疏伐、间伐、补植等。
  • 加强质量监控。在改培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控,确保改培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施工方法

《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技术规程GB/T32343-2015》规定了改培的具体施工方法,包括:

  • 现场勘测和资料整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勘测和资料整理。
  • 改培方案设计。根据勘测结果和目标要求制定改培方案。
  • 施工准备。包括人员、机械、材料等的准备。改培施工。按照改培方案进行修剪、疏伐、间伐、补植等施工。
  • 质量检查。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 验收和评估。对改培工作进行验收和评估,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根据不同森林类型和生态环境条件科学选择改培对象。
  • 制定合理的改培方案,严格按照方案施工。
  • 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改培质量达标。
  • 遵守森林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

结论

《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技术规程GB/T32343-2015》是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注重科学管理和质量控制,以达到改培的目标。

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技术规程的相关资料

和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改培技术规程类似的标准

氮氧化物材料抗氧化性试验方法变温氧化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氮氧化物材料抗氧化性试验方法变温氧化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氮氧化物材料抗氧化性试验方法变温氧化法的编号:GB/T32329-2015。氮氧化物材料抗氧化性试验方法变温氧化法共有7页,发布于2016-07-0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杨属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杨属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杨属的编号:GB/T32344-2015。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杨属共有32页,发布于2016-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