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415-2008

南阳牛

Nanyangcattl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南阳牛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南阳牛的编号:GB/T2415-2008。南阳牛共有12页,发布于2008-04-012008-04-01实施,代替GB/T2415-198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4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30
  • 实施日期2008-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2页
  • 文件大小10.09M

南阳牛


国家标准 GB/T2415一2008 代替GB/T24151981 南 牛 阳 Nanyangcattle 2008-02-01发布 2008-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415一2008 前 言 本标准对《南阳牛G;B/T2415一1981)进行修订,修订内容主要包括肉用性能、泌乳性能、繁殖性 能、体尺指标、体重指标,鉴定标准、鉴定规则等 与GB/T2415一1981的主要差异如下 -增加了术语与定义 -提高了肉用性能指标 -等级鉴定的体尺、体重评分年龄段由7个简化为3个; 去掉了役用能力评分; -增加了泌乳性能指标; 增加了良种登记内容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代替GB/T2415一1981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南阳市黄牛良种繁育场、南阳市黄牛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敬锋、王冠立王鹏孙志和、王玉海郑应志、售林森耿繁军、张玉才 曾庆勇、丁显清、,陈冠.刘德奇、王晓.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415一1981
GB/T2415一2008 南 阳 牛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南阳牛的品种生产性能、种牛等级鉴定、良种登记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南阳牛的品种鉴别和种牛等级鉴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143牛冷冻精液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屠宰率dresimgpereentage 牛屠宰后去皮、头、尾、内脏(不包括肾脏和肾脂肪)、腕酣关节以下的四肢、生殖器官,称为」体 胞 体重占屠宰前绝食24h后的活体重的百分率为屠宰率 3.2 净肉率meat erentae 厨体剔骨后全部肉重(包括肾脏和唰体脂肪)占屠宰前绝食24h后的活体重的百分率 3.3 眼肌面积eyemuscearea 第1213肋骨间背最长肌的横截面积 3 大理石纹mmarbling 肌肉中有许多层脂肪分隔,像大理石纹 3.5 后裔测定peogenytesting 根据公牛子女的生产性能评定公牛遗传品质的方法 3.6 相对育种值relatiebreedng;RV 以群体公牛子女的生产性能平均值为100,将所测公牛子女的生产性能平均值与群体公牛子女的 生产性能平均值进行比较 品种特征 南阳牛因主产河南南阳而得名,被毛黄色、红色或草白色,体躯高大,肉役性能良好 南阳牛体格高 大,成年公牛体高142cm以上,母牛130cm以上 结构匀称 一般髻甲较高,肩部宽厚,胸骨突出,肋 间紧密,背腰平直,荐尾略高,四肢端正,蹄质坚实 公牛头部雄壮方正,多微凹,颈短厚,稍呈弓形,颈侧 多皱纹,前躯比较发达 母牛头清秀,较窄长、多凸起,颈呈水平状,长短适中,后躯较发达,毛色有黄
GB/T2415一2008 红、草白三种,以黄色居多 鼻镜多为肉红色,其中部分有黑点,粘膜多为淡红色 角型种类较多,公牛 基角较粗,以萝卜角为主,母牛角较短 南阳公牛,母牛照片见附录A 生产性能 5.1 肉用性能 48月龄公牛体重670kg以上,母牛440kg以上 在育肥条件下,12月龄24月龄日增重公牛 1.0kg,母牛0.8kg;屠宰率公牛60%,母牛56%;净肉率公牛50%,母牛48%;眼肌面积公牛90cm' 母牛80cm' 肉质细嫩、多汁,大理石纹明显 5.2泌乳性能 在一般饲养条件下,l胎2胎泌乳量600kg以上;3胎以上泌乳量900kg以上 乳脂率4.5% 乳蛋白质4.0% 5.3繁殖性能 母牛的初情期为8月龄一10月龄,初配年龄16月龄一18月龄 公牛出生重28kg,母牛2Akg 公 牛12月龄性成熟,1.5岁开始配种,种公牛精液质量应符合GB4l43要求 种牛等级鉴定 6.1等级鉴定 种牛等级鉴定分别在12月龄,.24月龄,36月龄和48月龄按表c.2执行,繁殖性能正常,符合品种 特征 6.2外貌 外貌评分按表c.l评出总分 6.3体尺 6.3.1按表c.2评定体尺等级 四项体尺标准,按最低的一项确定等级 体尺测量见附录B 6.3. 2 按表c.3将体尺等级折合成分数 根据体斜长、胸围坐骨端宽数值确定给分 体尺数值超过 等级低限时,按体斜长、胸围、坐骨端宽三项中最低一项在特级给分低限的基础上加分,参考其他两项数 值,体斜长每增加1cm加1.5分,胸围每增加lem加1分,坐骨端宽每增加1cm加3分 6.4体重 4.1按表C.4评定体重等级 体重测定见附录B 6 6 .4.2按表C.3将体重等级折合为分数 体重在各等级之间的给分多少依体重的实际数值进行评 定 体重超过特级低限时,公牛每增加15kg加1分,母牛每增加10kg加1分 6 .5 综合评定 6. .5.1后备种公牛和母牛的综合评定指数根据外貌、体尺和体重三项指标,按下列方法进行 6 5.1.1各性状依其重要性进行加权,其加权系数为 外貌(6)=0.3;体尺(b)=0.3;体重()=0.4. 6.5.1.2综合评定指数(I)的计算见式(1) 0.3w十0.3w 十0.4w I== 式中: w 外貌评分; W 体尺评分; W 体重评分 6.5.1.3按表C.3的规定将综合评定指数换算成综合等级 6.5.2种公牛的综合评定;后裔测定之前,按外貌、体尺和体重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GB/T2415一2008 6.5.2.1种公牛后裔测定按第D.1章执行 6.5.2.2相对育种值计算按第D.2章执行,相对育种值100%以上为良种公牛 6.5.2.3根据表D.1确定等级 6.5.3进行综合评定时,应参考其父,母等级 如父,母双方总评等级均高于本身总评等级,可将总评 等级提升一级 良种登记 良种登记的条件 良种登记的种牛应符合下列条件 a 系谱档案清楚 综合评定等级为特级、一级 b c)父、母综合评定等级在一级以上 7.2 良种登记办法 凡符合上述条件的种牛,公牛年龄应在36月龄以上,母牛在24月龄以上,由各牛场、繁育站、畜 7.2.1 牧站填写良种登记申请表(参见附录E),逐级上报省级主管部门审查 7.2.2经审查合格的良种牛,由省级主管部门统一编制良种登记号,并发给良种登记证 出售的良种牛,应将良种登记证-并转移,如有死亡或离次,应及时上报省我主管部门备案 7.2.3
GB/T2415?2008 ?A 淶?? ?,??? ?A.1? ?A.2??
GB/T2415一2008 B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体尺、体重测定方法与要求 B.1体尺测量 B.1.1测量用具;测量体高及体斜长用测杖,测量胸围用皮尺,测量坐骨端宽用骨盆卡尺 测量前,测 量用具应用钢尺加以校正 B.1.2牛体姿势;测量体尺时,应使牛只端正地站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前后肢和左右肢分别在一直 线上,头部自然前伸(头顶部与髻甲接近水平) B.1.3测量部位 a)体高:髻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D) 体斜长;从肩端前缘到坐骨结节后缘的直线距离 e)胸围;由肩卿骨后角处量取胸部的周径 松紧度以能放进两个指头上下滑动为宜 d) 坐骨端宽;两个坐骨结节外缘之间的宽度 B.1.4在坚硬地面测量体高时,应将测得的体高数增加1cm(系测杖下端螺丝钉的高度. B.2体重测定 有条件时,应进行实际称重(早饲前空腹称重;若无条件时,可暂采用式(B.1)进行估算: XxC T= (B.1 080 式中: 体重,单位为千克(kg); 胸围,单位为厘米(em); 体斜长,单位为厘米(enm) 式(B.1)适用于12月龄以上南阳牛体重估测,实际测算时,可根据牛只情对估测值做5%上下 浮动
GB/T2415一2008 c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南阳牛评定标准 表c.1南阳牛外貌评分表 单位为分 公牛 母牛 项目 给满分条件 满分 评分 满分 评分 品种特征明显,全身被毛呈黄、红或草白色,皮薄富 1o 15 品种特征 有弹性,毛细光亮,公牛有雄性,母牛俊秀 体躯长宽而深,结构匀称,体质结实,肉牛体型明 整体结构 显,头型良好,额宽口方,眼大有神,公牛颈较精短,母牛 15 15 颈长短适中 胸宽而深,前胸突出,肩长而斜,肩卿宽平 公牛髻 前躯 15 15 甲高而宽,母牛髻甲平而宽 背腰平直宽广,长适中,结合良好,肋骨弓圆,公牛 中躯 15 15 腹部呈圆筒形,母牛腹大而不下垂 兄宽而长,肌肉发达,大腿肌肉充实 公牛睾丸两 后躯 侧对称,发育正常,母牛乳房发育良好,乳头整齐,乳静 30 35 脉粗,分支多 肢蹄端正结实,肢势良好,蹄形正.,蹄质结实,蹄大 肢蹄 10 10 致密,蹄圆缝紧 计 100 100 合 表c.2南阳牛体尺等级评定表 单位为厘米 公牛 母牛 年龄 等级 坐骨 坐骨 体高 体斜长 胸围 体高 体斜长 胸围 端宽 端宽 特级 146 169 207 34 132 149 178 30 -级 31 27 141 163 200 128 144 172 8月龄 二级 136 57 193 28 124 139 166 25 三级 131 151 186 25 120 134 60 22 特级 128 145 144 160 196 31 174 2 139 189 28 124 140 24 154 168 -级 36月龄 182 25 22 134 148 120 135 162 二级 三级 129 142 175 22 116 130 156 19 特级 137 148 182 28 124 139 68 27 24 -级 132 142 175 25 120 134 162 24月龄 二级 127 136 168 23 l16 129 156 22 122 130 161 20 114 124 150 19 三级
GB/T2415一2008 表C.2(续》 单位为厘米 公牛 母牛 等级 年龄 坐骨 坐骨 体高 体斜长 胸围 体高 体斜长 胸围 端宽 端宽 125 特级 122 128 154 23 118 150 22 -级 148 21 114 144 118 123 120 20 12月龄 二级 114 118 142 19 110 115 138 18 三级 110 113 138 17 106 110 132 16 表c.3南阳牛体重等级评定表 单位为千克 公牛 母牛 年龄 级 特级 -级 二级 三级 特级 二级 三级 8月龄 670 600 540 480 440 400 360 320 570 51o 405 365 325 36月龄 450 400 290 450 400 355 310 360 325 29o 26o 24月龄 12月龄 290 26o 230 210 260 230 200 180 表c.4南阳牛等级与评分换算表 单位为分 等级 公牛 母牛 特级 85.0以上 80.0以上 -级 75.079.9 80.084.9 75.0~79.9 二级 70.0~74.9
GB/T2415一2008 D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种公牛评定办法 D.1同期同龄比较法 根据综合评定指数定为特级、一级的后备公牛(18月龄左右),在2个月内,随机配孕母牛50头.待 其后代出生,按1岁校正体重计算其相对育种值 D.2种公牛相对育种值计算方法 D.2.1先计算同期同龄比较值习dw 习dw即是被测公牛与其他公牛的同龄后代的体重加权差数, 以1岁体重为比较的依据 然后根据其所有有效后代的头数习W)计算被测公牛其他公牛后代体重 的加权平均差数(Dw) 此差数与群体平均数的和,即为被测公牛该项指标的育种值 其育种值与群 体平均值的百分比,就是该公牛此项指标的相对育种值 D.2.2计算公式 a 加权平均差数按式(D.1)计算: 习宝M.一M)" 习W Dw D.1 w N N NN D.2 d=M一M D.3 w=习N 式中: DW 加权平均差数; 被测公牛后代体重(M.)与同期同龄牛体重(M,)的差数 有效后代的头数,即调和均数 W 被测公牛后代犊牛头数; N -同期同龄公牛后代犊牛头数 N 公牛育种值按式(D.4)计算 b BV=Dw十M D.4 式中: BV 公牛育种值 M 群体1岁体重的平均值 公牛相对育种值按式(D.5)计算 Dw土M RBV一 D.5 ×100 M 式中: RBV 公牛相对育种值,% D.3公牛相对育种值与等级换算 见表D.1
GB/T2415一2008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南阳牛良种登记申请表 编号 种牛所属单位名称 地址 性别 年 月 日 牛号或牛名 出生日期 牛号 父 牛号 等级: 综合等级: 统 母 牛号, 等级 相对育种值 等 父 牛号! 等级: 牛号 级 综合等级: 母 等级 牛号! 评分 外貌 主要优缺点 本 体尺/e 评分: 体高 体长 cn 胸围" 坐骨端宽 身 体重/kg 评分; 级 年 月 综合评定等级 相对育种值 鉴定日期 种 照 片 S时左侧全身彩色冲印照片一张) 填报 复审单 初审单 单位 位意见 位意见 年 年 年 月 日 月 日 日 10

饲料用玉米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饲料用玉米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饲料用玉米的编号:GB/T17890-2008。饲料用玉米共有4页,发布于2008-04-012008-04-01实施,代替GB/T17890-1999
锅炉制图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锅炉制图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锅炉制图的编号:GB/T11943-2008。锅炉制图共有37页,发布于2008-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新疆细毛羊

三江白猪

秦川牛

内江猪

中国西门塔尔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