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9357-2020

银耳栽培基地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cultivationbaseofwhitejellyfungu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银耳栽培基地建设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银耳栽培基地建设规范的编号:GB/T39357-2020。银耳栽培基地建设规范共有13页,发布于2021-03-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9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40.01
  • 实施日期2021-03-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3页
  • 文件大小806.08KB

银耳栽培基地建设规范


国家标准 GB/T39357一2020 银耳栽培基地建设规范 Specifeationforconstruetionofeultivatonbasefwhitejelyfumgus 2020-11-19发布 2021-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警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9357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古田县食用菌研发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古田县食用菌产业 管理局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天天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珊珊、彭卫红,郑瑜婷将雷银清、彭冬祥,余新敏、张琪辉、赵树海、何晓兰 刘如县
GB/39357一2020 银耳栽培基地建设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银耳栽培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规范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建设内容,管理 制度 本标准适用于银耳袋栽基地、银耳段木栽培基地建设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369银耳生产技术规范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栽培基地eutiationbase 具有一定规模,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银耳接种至子实体成熟阶段的人工培育场所 3.2 银耳袋栽eultatmfwhtejeyfnusimspetialag 以专用袋为容器栽培银耳的方法 3.3 段木log 按一定规格锯断的尚未接种的木段 [[GB/T127282006,定义2.6.29] 3.4 银耳段木栽培 eutivationofwhitejellyfunguswithlogassubstrate 以段木为基质栽培银耳的方法 3.5 耳棒inwatedg 接人银耳菌种后的段木 3.6 耳堂shed 摆放耳棒的场所 3. 季节性栽培 seasonalcultivation 利用一年中适宜的自然气候进行人工栽培
GB/T39357一2020 3.8 工厂化栽培faetoryewtivation 利用微生物技术和现代环境工程技术,在完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食用菌的室内周年栽培 LGB/T127282006,定义2.6.18] 环境要求 4.1场地环境 要求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生态环境良好,周边5km以内无化学污染源,1km内无工业废弃物 100m之内无集市、水泥厂,石灰厂、木材加工厂 一等扬尘源,100m之内无禽畜舍、垃圾场和死水水塘等 危害食用菌生长的病虫害孽生地 4.2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应符合NY/T2375的规定 4.3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5 建设内容 5.1通用基础设施 5.1.1道路 基地内应建设统一规划的道路,主干道宽4m以上,铺设水泥或其他硬质材料 5.1.2水电设施 水电设施应和生产规模相配套,电力设施应由电力部门按电力规范统一设计、施工;用水设施应因 地制宜、规范设计、科学施工 5.1.3消防设施 按照基地规模建设与之相配套的消防通道、消防栓或消防蓄水池,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设备 5.1.4防洪排水设施 根据地形地貌在基地内外建设防洪,排水设施 5.1.5冷藏库 基地内应建设与生产规模相配套的产品冷藏库 5.1.6管理房、储存间 基地内应建设管理房储存间,并与菌丝培养室和裁培房有效隔离
GB/39357一2020 5.2银耳袋栽季节性栽培设施 5.2.1菌丝培养室 菌丝培养室的建设应符合GB/T29369的规定 5.2.2栽培房 栽培房的建设应符合GB/T29369的规定 5.3银耳袋栽工厂化栽培设施 5.3.1接种间 接种间包括更衣室,风淋缓冲区、冷却区,待接种区、接种操作区、搬运通道 接种间洁净度应达到 万级,接种操作区洁净度应达到百级 接种间建设应选择专业的设计施工单位根据生产规模设计建设 5.3.2菌丝培养室 5.3.2.1 规格 菌丝培养室建设规模应与日生产规模、生长周期相配套,菌丝培养室长10.0m12.0m,宽6.0 m一 8.0m,高5.0m5.5m 5.3.2.2材料 应采用保温隔热性能良好且燃烧性能等级为B级以上材料 5.3.2.3地面 应使用硬质材料铺设地面,要求地面平整 5.3.2.4门 每间菌丝培养室设置一个宽3.0m,高2.5m的门 5.3.2.5环境控制设备 根据菌丝培养室体积,库容量和菌丝体生长环境要求配备组合式空调机组、加湿器 5.3.2.6外棚 菌丝培养室上方搭建外棚,宜采用彩钢板或树脂瓦搭建,外棚高于房顶0.5m以上 5.3.3栽培房 5.3.3.1规格 长12.0m15.0m,宽4.5m一5.0m,高5.5m一6.0m 5.3.3.2材料 按5.3,2.2的规定 5.3.3.3通道 每间栽培房设置两条通道,通道上方天花板位置安装3~4盏30w40w防爆节能灯或LED灯
GB/T39357一2020 5.3.3.4 门 每条通道开一个高2.0m,宽0.8 m~1.0m的门 5.3.3.5地面 按5.3.2.3的规定 5.3.3.6防虫设施 栽培房与外界直接联通的走道、门,窗,通风口应安装纱门、纱窗或防虫网等防虫设施 5.3.3.7栽培架 采用不锈钢或塑钢搭建,以能承受银耳菌棒重量为宜 每间裁培房安装三排栽培架,靠墙两边架宽 55cm,中间架宽110em,各层间距26.5cm,最底层架面距离地面40 各层面纵向铺设两根钢条 cm 间距12cm 5.3.3.8环境控制系统 根据栽培房体积和库容量安装组合式空调机组、加湿器和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5.3.3.9外棚 栽培房上方搭建外棚,宜采用彩钢板或树脂瓦搭建,外棚高于房顶0.5m以上 5.4段木银耳栽培设施 5.4.1耳堂 5.4.1.1规格 耳堂规格以长10.0m,宽4.5m、边高2.5nm、中高3.5m1为宜,南北朝向 5.4.1.2墙体 宜采用黏土、钢材等材料搭建 5.4.1.3顶部 采用“人”字型或半圆拱型结构,骨架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或其他保温保湿防雨材料 距离骨架上 方50cm100em处,采用草帘、树枝或遮阳网等材料搭建遮阳层 5.4.1.4地面 耳堂内地面压实或铺一层碎石、河砂等 5.4.1.5门和窗 耳堂宽边两端正中各开一道门,门宽1.0m,高1.8m 门上方各开一个侧窗,规格50cm×50cm. 门、侧窗分别安装塑料薄膜帘和60目一80目防虫网 5.4.1.6通道 耳堂内长边中间设宽1.0m的通道,通道两侧放置栽培架
GB/39357一2020 5.4.2栽培架 采用竹木等材料搭建栽培架 栽培架以井字型或一字型为宜 井字形栽培架结构;用4根柱子分别支撑起2根平行横木,平行横木距离地面0.8m1.0m,平行 横木间距离宽1.0m,井字形栽培架结构及耳棒排列示意见图1 -字型栽培架结构;用2根高1.0m的柱子架起1根横木,横木距离地面0.7m~0.8m 一字型栽 培架结构及耳棒排列示意见图2 图1井字型栽培架及耳棒排列示意图 图2一字型栽培架及耳棒排列示意图 管理制度 基地管理制度遵循以下规则: 应根据生产规模确定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并制定管理制度 应制定岗位职责以及各生产流程的作业指导书,并在基地内公布(张贴)实施 应制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管理制度,保持基地及周边环境卫生 应制定防火,防洪、防风等灾害风险预案及防范措施 应建立生产档案,每一批次生产原料(包括菌种、料棒,菌棒,耳棒、消毒品农药)的来源去向、 数量填写《投人品来源记载表》和《投人品使用记载表》(见表A.1和表A.2),生产日期、生产管 理过程填写《生产过程记载表》和《栽培房菌丝培养室)温度、湿度、二氧化碳记载表》见 表A.3和表A.4),产品产量及质量、产品去向填写《产品采收记载表见表A.5) 记录应真 实、准确、规范 生产档案保存二年以上
GB/T39357一202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生产档案记载表格 表A.1记载每一批次生产原料的来源;表A.2记载投人品使用情况;表A.3记载生产过程情况; 表A.4记载栽培房与菌丝培养房的温度、湿度与二氧化碳情况;表A.5记载产品采收情况 表A.1投入品来源记载表 投人品名称 日期 数量 单价 规格 登记证号 生产商 供货商 购买人
GB/39357一2020 表A.2投入品使用记载表 投人品名称 使用日期 使用地点 使用数量 使用方法 使用对象 领用人
GB/T39357一2020 表A.3生产过程记载表 日期 生产内容 地点 技术负责人
GB/39357一2020 表A.4栽培房(菌丝培养室)温度、湿度、二氧化碳记载表 口菌丝培养室口栽培房编号 技术负责人 日期 温度 湿度 CO
GB/T39357一2020 表A.5产品采收记载表 批次 采收日期 栽培房编号 数量 产品去向(干销/鲜销 销售地区 填表人 0
GB/39357一2020 参考文献 [1]GB/T12728一2006食用菌术语 [[2]NY/T2798.5一201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5部分;食用菌

银耳栽培基地建设规范GB/T39357-2020解读

一、背景介绍

银耳是我国传统的食用菌之一,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被誉为“山珍海味”中的佼佼者。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银耳作为保健品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银耳的生长条件比较苛刻,其生长环境需要严格控制,因此银耳的种植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为了规范银耳栽培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银耳的品质和产量,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发布了《银耳栽培基地建设规范GB/T39357-2020》标准。

二、主要内容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般规定: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和等级、产品外观等。
  • 基地选址:包括环境条件、土壤要求、地形地貌等。
  • 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设备、供水供电等。
  • 生产管理:包括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
  • 质量控制:包括原料检验、成品检验和监督抽检等。
  • 安全卫生:包括职业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

三、解读与启示

从标准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银耳的种植需要严格控制其生长环境,这对于银耳栽培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该标准还要求基地的建设必须符合环保和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

这一标准的制定对于银耳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规范银耳栽培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银耳的品质和产量;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推动银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银耳栽培基地建设规范GB/T39357-2020》标准的发布,为我国银耳产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该标准的实施,也将有利于提高银耳的品质和产量,为民众提供更健康、安全的保健品。

因此,在银耳栽培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中,必须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操作,确保银耳的质量和安全。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银耳栽培基地的监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推动我国银耳产业的健康发展。

和银耳栽培基地建设规范类似的标准

工业机器人云服务平台数据交换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机器人云服务平台数据交换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机器人云服务平台数据交换的编号:GB/T39401-2020。工业机器人云服务平台数据交换共有18页,发布于2021-06-01
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铝及铝合金无铬化学转化膜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铝及铝合金无铬化学转化膜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铝及铝合金无铬化学转化膜的编号:GB/T39495-2020。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铝及铝合金无铬化学转化膜共有9页,发布于2021-10-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