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1186-2007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meter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编号:GB/T21186-2007。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共有8页,发布于2008-05-012008-05-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5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1.040.01
  • 实施日期2008-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页
  • 文件大小602.04KB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国家标准 GB/T21186一2007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meter 2007-09-12发布 2008-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1186一2007 前 言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SAC/Tc124 SC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天津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华夏科创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百华、高学军,范世福、翁诗甫、张新民、臧甲鹏、徐广通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GB/T21186一2007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质量保 证等 本标准适用于测量波段在中红外区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下简称“仪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一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Is0780:1997)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15464一1995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9329一1999 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要求 3.1仪器正常工作条件 a 温度15C30C,相对湿度应小于70%; b)仪器应放在平稳的工作台上,附近应无强电磁场干扰源,电源接地良好 c仪器工作环境应清洁,无腐蚀性气体; d)供电电源:电压220V士22V,频率50Hz士1Hz 3.2本底光谱能量分布 4000cm-'处能量值应不小于最高点能量值的20% 3.3 100%线倾斜范围 仪器多波段100%线的倾斜范围见表1 表1100%线倾斜范围 波数范围/enm" 100%线倾斜范围/% 8o0~500 98.0102.o 22001900 99.5100.5 3200~2800 99.5100.5 4400~4000 98.5~101.5 3 100%线噪声 仪器100%线噪声见表2 表2100%线噪声 波数范围/em 均方根值RMS 41004000 S1:2500 22002100(或21002000 <1:8000 000900 <1:2500
GB/T21186一2007 3.5透过率重复性 仪器透过率重复性应不大于0.5% 3.6分辨率 仪器最高分辨率应在4em=',2em-'、lcem-',0.5em-',0.25em',0.125cm-'中选择 3.7波数准确度 仪器波数准确度对优于0.5cm-'含0.5cmI)分辨率的仪器应小于设定分辨率的1/2;对低于 0.5cm-'分辨率的仪器应不超过士1cm- 3.8波数重复性 仪器波数重复性对优于0.5em'(含0.5cm-')分辨率的仪器应小于设定分辨率的1/2;对低于 0.5cm分辨率的仪器应不超过士1cm 3.9安全要求 3.9.1绝缘电阻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仪器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n. 3.9.2绝缘强度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仪器应能承受1500V交流有效值连续1min的电压试验,不应出现飞弧和击 穿现象 3.9.3泄漏电流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仪器的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 3.10仪器外观 a)仪器所有电镀表面不应有脱皮现象; 喷漆或喷塑表面应色泽均匀,不应有明显的擦伤、露底、裂纹,起泡现象 b) e)外露零部件结合处应整齐,无粗糙不平现象; d 面板上的文字、符号、标志应端正清晰 3.11仪器成套性 按具体仪器标准规定 3.12运输、运输贮存 仪器在运输包装状态下,应按JB/T9329一1999表1中序号1一5的项目内容进行试验 其中高温 55C,低温一40C;交变湿热;相对湿度95%,温度40C;倾斜跌落高度250mm 全部试验完成后,解除 运输包装状态,将仪器置于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检验仪器应符合3.23.11要求 试验方法 试验条件 a 本标准试验方法均应在3.1所规定条件下进行 D)仪器试验用设备 1 0.05mm厚聚苯乙烯标准膜; 27 内部充有一氧化碳(大于99.9%分析纯)气体的l001 气体池; mm 3)500V直流绝缘电阻表; 4! 耐电压测试仪; 5)泄漏电流测量仪 仪器在试验前应预热301 min 本底光谱能量分布 设定分辨率为4cm-',扫描速度置于最佳位置,扫描次数为32 采集空气本底光谱,分别测量本底 光谱中能量最高点波数处本底光谱的能量rm和4000cm-'处的能量r(n 计算乙w/r这
GB/T21186一2007 4.3 100%下线倾斜范围 同4.2设定 采集空气本底光谱和空气样品光谱,测100%c线 分别测量800cm'一500cm" 2200cm-l1900cm',3200cm'~2800cm'和4400em-4000cm'各波数段的透过率 4.4 100%线噪声 同4.2设定 采集空气本底光谱和空气样品光谱,得到100%线,计算1000em1900etm" 2200cm-'~2100cm-'或2100cm'~2000cm'),4100em-'4000em'各波数段的透过率的 均方根(RMS)值 4.5透过率重复性 同.2设定 采集空气本底光谱,放人a.05mm聚架乙船薄膜标样,采集样品光谱,得到该样品透 过率光谱,连续重复测量6次,分别测出906cm-1,1942cm'两谱带的透过率,取其透过率的最大值 .及最小值了,其重复性为了 max Tmino 4.6分辨率 4.6.1设定仪器最高分辨率,扫描速度置于最佳位置,扫描次数为32,截趾函数为BOXCOR,仪器光 闹为最小档 对优于0.5cm!含0.5cm')分辨率的仪器采用充有一氧化碳气体池测定,采集本底光 谱;放人充有一氧化碳气体的气体池(一氧化碳气体检定分辨率时的气体压强见表3),采集样品透过率 光谱,采用峰的半高宽定义,测一氧化碳气体2193.36cm'谱线的半高宽 表3一氧化碳气体压强的适用范围 压强化e% 分辨率/cem" 0.5 4.0 0.125 1.2 4.6.2同4.6.1设定 对低于0.5cm'分辨率的仪器采用空气中水峰测定,采集本底光谱,获得本底 cm'范围内对称水峰谱线的半 光谱能量图采用峰的半高宽定义计算所选择1900cm-'170o 高宽 4.7波数准确度 对优于0.5cm'含0.5cm)分辨率的仪器,设定仪器最高分辨率,扫描速度置于最佳位置 扫描次数为32,截趾函数为BOXCOR,仪器光闹为最小档,采集本底光谱;然后放人充有一氧化碳气体 的气体池,采集样品透过率光谱,一氧化碳气体特征峰位为2193.36cm1 测量3次,计算每次与特征 峰位之差并取最大值 4.7.2对低于0.5cm'分辨率的仪器,设定仪器分辨率4cm',扫描速度置于最佳位置,扫描次数为 32,采集本底光谱;然后放人0.05nmm厚的聚苯乙烯薄膜标样,采集样品透过率光谱,测量聚苯乙烯薄 膜的3个特征峰位(峰位见表4)的实测值 测量3次,计算每次与特征峰位之差并取最大值 表4聚苯乙烯薄膜峰位 序号 吸收峰峰位/cm 3081.87 1601.15 906,62 4.8波数重复性 4.8.1对优于0.5cm1(含0.5cm-1)分辨率的仪器,设定仪器最高分辨率,扫描速度置于最佳位置, 扫描次数为32,截趾函数为BOXCOR,仪器光闹为最小档,采集本底光谱;放人充有一氧化碳气体的气
GB/T21186一2007 体池(压强见表3),采集样品透过率光谱,测一氧化碳气体2193.36cm-'的准确度,连续重复测量6次, 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对低于0.5cm'分辨率的仪器,设定仪器分辨率为4cm-',扫描迷度置于最佳位置,扫描次数 4.8.2 为32,采集本底光谱;放人0.05mm厚的聚苯乙烯薄膜标样,采集样品透过率光谱,连续重复测量6次 测量聚苯乙烯薄膜的3个峰位的实测值,每个峰位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取最大值 4.9安全试验 4.9.1绝缘电阻 仪器的电源插头不接人电网,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用绝缘电阻表在电源插头的相、中联线与地 线之间,施加500V直流试验电压,稳定5s后,测量绝缘电阻 4.9.2绝缘强度 仪器的电源插头不接人电网,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将耐电压测试仪的输出电流置于5mA档, 在电源插头的相,中联线与地线之间施加试验电压,试验电压应在5s10s内从零开始逐渐上升到 1500V,并保持1nmin,然后在5s10s内平稳下降到零 4.9.3泄漏电流 将仪器置于绝缘的工作台上,其电源插头与泄漏电流测量仪输出端相联,泄漏电流测量仪接人电网 并通电,仪器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将电压调至242V,测量1次,记录电流值 变换电源极性,重复 测量1次,记录电流值,取两次中的最大值 4.10仪器外观 用目视和手感检查 4.11仪器成套性 目测检查 4.12运输、运输贮存 按JB/T9329-1999中的4.14.5的方法进行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仪器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5.2出厂检验 5.2.1每台仪器应经检验合格,并附有仪器合格证方能出厂 5.2.2出厂的每台仪器均应按本标准3.2~3.1l的要求进行检验 5.3型式检验 仪器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3.23.12要求进行型式检验 5.3.1 新仪器和老仪器转厂生产试制定型鉴定 a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仪器性能时; 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累计一定产量后,应周期进行一次检验; c) 仪器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5.3.2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仪器中随机抽取 5.3.了型式检验应按GBT2829一202的规定进行,采用一次抽样方案 仪器的检验项目.不合格分 类、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判别水平(DL)按表5规定进行 批质量以每百单位仪器不合格数表示
GB/T21186一2007 表5型式检验 检验项目及章条 抽样方案 不合格 判别 不合格 水平 质量水平 要求 试验方 判别数组 分类 项目 样本量" DL (RQL 章条 法章条 Ae,Re) 绝缘电阻 3.9.1 4.9.l 绝缘强度 30 3.9.2 4.9.2 (0,l 泄漏电流 3.9.3 4.9.3 光谱本底能量分布 3.2 100%r线倾斜范围 3.3 4.3 100%噪声 3.4 透过率重复性 3.5 4.5 B 65 1,2) 分辨率 3.6 4.6 波数准确度 3." 4.7 10 波数重复性 4.8 3,8 11 3.12 4.12 运输,运输贮存 12 仪器外观 3.1o 4.10o 00 2,3 13 仪器成套性 3.1 4.11 5.3.4若型式检验不合格,应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并落实措施,重新进行型式检验 若再次型式检验不 合格,则应停产整顿,仪器停止出厂,待问题解决,型式检验合格后方可恢复出厂检验 5.3.5若型式检验合格,经出厂检验合格的批.作为合格品可以出厂或人库 若人库超过12个月再出 厂,则应重新进行出厂检验 6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6.1标志 6.1.1仪器标志 a)制造厂名称 b) 仪器型号; 仪器名称 c) d 商标; 制造日期出厂编号; f)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6.1.2包装标志 a)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仪器型号 b) e)仪器名称 商标; d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仪器质量,单位为kg;体积为长×宽×高,单位为mmXmmxmm g包装贮运图示标志;“易碎物品”“向上”“怕雨”等应符合GB/T191一2000规定; h)发货、收货单位名称及地址
GB/T21186一2007 6.2包装 6.2.1仪器包装应符合GB/T15464一1995中防潮、防震包装规定 6.2.2仪器随机文件 a)装箱单; b 使用说明书; c)质量合格证 6.3运输 仪器在包装完整的情况下,可用一般的交通工具运输 运输过程中应按印刷的运输标志要求进行 运输作业,应防止雨淋、翻倒、曝晒及剧烈冲击 6.4贮存 仪器在包装状态下,应贮存在环境温度0C40C,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且空气中不应含有腐 蚀性气体的室内 质量保证 在用户遵守保管和使用规则的条件下,仪器自发货之日起12个月内,因制造质量不良而不能正常 工作时,制造厂应无偿为用户修理或更换零部件(不包括易损易耗件的调换

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的编号:GB/T12364-2007。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共有39页,发布于2008-05-012008-05-01实施,代替GB/T12364-199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编号:GB/T21187-200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共有11页,发布于2008-05-012008-05-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