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2101.5-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5部分:黄萎病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valuatingresistanceofcottontodiseasesandinsectpests-Part5:Verticilliumwil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5部分:黄萎病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5部分:黄萎病的编号:GB/T22101.5-2009。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5部分:黄萎病共有7页,发布于2009-12-012009-12-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1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
  • 实施日期2009-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7页
  • 文件大小504.92KB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5部分:黄萎病


国家标准 GB/T22101.5一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5部分:黄萎病 Techniealspeeificationforevaluatingresistanceofcottonto diseasesandinseetpests Part5:Verticilliumwilt 2009-10-30发布 2009-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2101.5一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5部分;黄萎病 范围 GB/T22101的本部分规定了棉花抗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eiliumdahliaeKleb.]鉴 定方法和抗性评定标准 本部分适用于棉花抗黄萎病性鉴定和抗性评定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2101的本部分 2 发病率rateofinfeeted 发病棉苗占总棉苗数的百分率 2.2 病情指数diseaseindes 全面考核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 病原菌的培养 培养病原菌的基本设备 恒温箱、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冰箱,可控温的温室(使温度保持在20C28C之间铝锅电 炉,培养皿、试管、剪子、锻子、广口瓶、酒精灯等 3.2棉黄萎病病原菌培养 棉花黄萎病菌(参见附录A)黄种培养物采用棉籽或麦粒砂,先将棉籽或麦粒用水煮涨为止,沥干水 分后,装人广口瓶,高压湿热灭菌2h;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已培养好的黄萎病菌平板或斜面接人其中,随 后置于25C恒温箱培养10d15d. 棉花黄萎病病圃的建立 病圃的要求 人工黄萎病圃应建立在适宜地区,即有利于黄萎病发生的地区,发病均匀;要求正常年份,感病对照 的病情指数达到40.0~60.0之间,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应以我国广泛分布的强致病力菌系为宜 棉花黄萎病的抗性鉴定采用“田间人工病圃成株期鉴定方法”鉴定 适宜地区为夏季7月份,8月份平 均气温超过28C的时间少于20d,北纬38度以上地区 4.2鉴定所用病原菌种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优势菌群,选择适宜强致病力菌系 4.3病圃的建立 按每公顷450kg一750kg的接种量,将培养好的菌种均匀地施人田间,再翻耕2遍一3遍,使病菌 与土壤混均匀 以感病品种在病圃各小区发病均匀、病情指数达50左右即可 病圃建立后,可根据当 年的发病情况将当年的病棉杆压碎进行回接
GB/T22101.5一2009 棉花品种(系)抗黄萎病性鉴定 标准对照 鉴定中选用一个感病对照,要求高度感病且稳定性好,可选用“冀棉11号”或“鄂荆1号”或本地区 的高度感病品种,选择标准为在正常年份病情指数50.0以上 55 2 鉴定材料种植方法 鉴定材料种植在人工病圃中,3次重复,每重复2行,行长6m~10m,小区株数不少于50株,按棉 花正常的播种时间和田间管理方式进行种植,保持田间的适当湿度,以利于黄萎病的发生 5.3棉花的管理 播种后,进行精心管理,苗期应注意防治立枯、红腐病等苗期病害,苗蚜,地下害虫等虫害 进人雨 季前,应注意保持田间的湿度 其他管理同大田 发病调查 6月份后,棉花黄萎病陆续开始发生,在花铃期达到发病高峰,故从6月中旬开始,即应密切注意备 品种的黄萎病发生情况,在感病对照病情指数达40.0以上时,应开始全面调查,调查鉴定结果记录到鉴 定结果原始记录表,见附录B 采用5级分级法,可进行数次调查,当感病对照病情指数达50左右时, 应全面调查各品种的发病率,计算病情指数,进行校正后,评判各品种的抗病水平 调查分级标准 田间棉花黄萎病的主要症状为叶枯型和黄斑型,叶片出现掌状黄条斑,叶肉枯黄,仅叶脉保持绿色, 出现西瓜皮状斑驳,有时也出现叶枯型,以致叶片枯萎,脱落,棉株死亡 各病级分级标准如下 0级;棉株健康,无病叶,生长正常 1级;棉株四分之一以下叶片发病,变黄萎慈 2级;棉株四分之一以上、二分之一以下叶片发病,变黄萎 3级;棉株二分之一以上,四分之三以下叶片发病,变黄萎蔼 4级:棉株四分之三以上叶片发病,或叶片全部脱落,棉株枯死 调查结果的统计 根据调查的结果计算各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发病率以“R”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Ri=丛 ×100 7n 式中: 发病株数 7n 总株数 n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病情指数以“D”计,按式(2)计算 习.Xn DI= 2×100 n×4 式中 相应病级 dle 各病级病株数 -总株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GB/T22101.5一2009 鉴定结果的校正 由于鉴定的外界条件,包括地区间不可能完全一致,即使同一地区年度间、批次间鉴定结果也可能 存在差异 为此,应对鉴定结果进行校正,即采用相对病情指数进行校正 方法为:鉴定中必须设感病 对照,在感病对照病情指数达50.0以上时进行发病调查,由于感病对照病情指数不可能刚好为50.0, 为此,采用校正系数K来进行校正,K值的求法按式(3)计算 50.00 K= DT 式中 50.00 -感病对照标准病情指数 Dl 本次鉴定感病对照病情指数 用K值与本次鉴定中被鉴定品种的病情指数相乘,求得被鉴定品种的相对病情指数(RD),RD1 按式(4)计算 RD1=D1×K 式中: D! -被鉴定品种病情指数; K -校正系数 以K值在0.75~1.25(相当于病情指数66,6740.00)范围之间的鉴定结果为准确可靠 同一供试品种应连续鉴定2年,以确保准确 鉴定结果的评价 根据被鉴定品种的相对病情指数的大小评定品种的抗性级别,各级别评定标准如表1 表1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评定标准 抗性类型 英文缩写 相对病情指数标准 级 别 RDI=o 免投 035.0
GB/T22101.5一2009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棉花黄萎病病原 A.1学名 大丽轮枝菌(VertieilliumdahliaeKleb.)属真菌界(Fungi),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抱 纲(Hyphomycetes),丝抱目(Hyphommycetales),淡色抱科(Moniliaceae),轮枝抱属(Verticillium),大丽 轮枝菌(VertieilliumdahliaeKleb.. A.2培养特性和抱子形态 初生菌丝体无色后变橄榄褐色,有分隔,直径2Am4Am 菌丝体常呈膨胀状,可单根或数根菌 丝芽殖为微菌核 不同地区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产生的数量、大小和形状有明显的差异 分生抱子呈椭圆形,单细胞,大小为(4.0丝m11.0丝m)×(1.7Am4.2xm),由分生抱子梗上的 瓶梗末端逐个割裂 空气干燥时,抱子在瓶梗末端聚集成堆,空气湿润时,则形成弛子球 显微镜下制 片观察时,袍子即散开,只留下梗端新生出的单个抱子 分生抱子梗常由2个4个轮生瓶梗及上部的顶枝构成,基部略膨大、透明,每轮层有瓶梗1根 7根,通常有3根~5根,瓶梗长度为13m184m,轮层间的距离为30m一38m,4层的为250pm~ 300 丛mo
GB/T22101.5一2009 B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鉴定结果原始记录表 表B.1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鉴定结果原始记录表 年 E 鉴定地点: 鉴定结果调查时间: 品种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发病率 病情 相对 总株数 名称 病株数 病株数 病株数 病株数 病株数 指数 病情指数 检测人 校核人: 审核人: 年 月 年 日 年 月 日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4部分:枯萎病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4部分:枯萎病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4部分:枯萎病的编号:GB/T22101.4-2009。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4部分:枯萎病共有7页,发布于2009-12-012009-12-01实施
小麦条锈病、吸浆虫防治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吸浆虫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小麦条锈病、吸浆虫防治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吸浆虫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小麦条锈病、吸浆虫防治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吸浆虫的编号:GB/T24501.2-2009。小麦条锈病、吸浆虫防治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吸浆虫共有6页,发布于2009-12-012009-12-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