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5137-2017

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

Thehigh-frequencyreciprocatingrigfordieselfuelassessmentoflubricit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的编号:GB/T35137-2017。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共有8页,发布于2018-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7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7.040.30
  • 实施日期2018-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页
  • 文件大小1.14M

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


国家标准 GB/T35137一2017 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 Ihehigh-frequeneyreeipreatingrigfordieselfuelasessmentofIabrieity 2017-12-29发布 2018-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5137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北京朝阳高科应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 司、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润英蓝地计量检测上海)有限公司,大连北方分析仪 器有限公司、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绿林、邱兆军、黄博涛、郭晓东、崔长军、李琛、周倜
GB/35137一2017 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频往复试验机的系统构成和测试原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仪器的核对、检验规 则、包装与随机文件、运输和储存及安装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以下简称试验机)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587一2012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T13384一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11940一2014石油产品检测仪器铭牌编制规则 SH/T0765一2005柴油润滑性评定法(高频往复试验机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润滑性lubricity 通过一个浸泡在试样中的静止钢片和一个与之接触的往复运动的钢球,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相互 运动后,产生在钢球上的磨斑直径来测定的液体的一种特性 3.2 未校正平均磨斑直径unorreetedmeanwearscardiameter(MIwSD) 对产生在试验球上的磨斑进行测量并计算后所得的平均磨斑直径值 3.3 校正磨斑直径eorreetelwearscardliameer(wS1.4) 以水燕汽压1.4kPa为基准,经过校正后的磨斑直径计算值 3.4 核对check 使用已知数据的参考油作为样品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已知数据进行比较 系统构成和测试原理 4.1系统构成 试验机由主机系统,温度、相对湿度控制系统及数据测量系统构成 试验机主机结构见图1.
GB/T35137一2017 说明 -油槽" -试验片; 试验球; -加热槽; 施加载荷; 激振器 图1试验机主机结构简图 4.2测试原理 试验样品放在给定温度下的油槽内,固定在垂直夹具中的试验球对水平安装的试验片进行加载,试 验球以设定的频率和冲程往复运动,试验球与试验片的接触界面应完全浸在样品中 试验球和试验片 的材质、试验温度、载荷、频率和冲程都是确定的 根据试验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把试验球的未校正 平均磨斑直径校正到标准状况下的数值,试验样品的润滑性用校正后的校正磨斑直径表示 5 技术要求 5.1外观 外观完好,无明显机械损伤及锈蚀和脱漆现象,电镀件表面无麻点和剥皮现象 铭牌齐全,铭牌标 示内容及质量应符合JB/T119402014中第4章,第5章的规定 5.2测量性能 5.2.1主机系统 5.2.1.1油槽表面面积:600mm士100mm 5.2.1.2载荷;200g士1 g 5.2.1.3冲程:1.0mm士0.02mm. 5.2.1.4频率;50Hz士1Hz 5.2.1.5油样温度:60C土2C 5.2.1.6试验时间:75nmin士0.1nmin 5.2.2温度相对湿度控制系统 试验箱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控制,可通过自动恒温恒湿装置来实现,此装置应具有自动对试验 箱内空气进行加温、降温、加湿、去湿的功能 未配备自动恒温恒湿装置的,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控制 5.2.2.1采用自动恒温恒湿装置来进行试验箱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调节的,可预先对试验箱内的空气 温度及相对湿度进行设置,使试验箱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保持优化和稳定,以保证试验箱内的空气 温度和相对湿度符合图2中的容许范围,并可最大程度地减小HCF值(未知油样的修正系数)的修正
GB/35137一2017 项计算值对数据结果产生的离散性 100 90 太湿 70 60 0 容许范围 40 30 20 太干 10 19 21 23 25 空气温度/c 图2试验箱内温度、相对湿度的容许范围 5.2.2.2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试验箱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调节的,应符合图2中的容许范围 5.2.3数据测量系统 显微镜或类似成像装置,能放大100倍,并能精确到1m 5.2.4重复性 按照sH/T0765-2005的试验方法操作,其两次重复试验结果之差,不应超过63m 5.3环境适应性 5.3.1温度 应符合GB/T6587一2012中4.7.1中表1中I组的规定 5.3.2湿度 应符合GB/T6587一2012中4.7.1中表1中I组的规定 5.3.3振动 应符合GB/T6587一2012中4.7.1中表1中I组的规定 5.3.4冲击 应符合GB/T65872012中4.7.1中表1中I组的规定 5.3.5电源频率与电压 应符合GB/T6587一2012中4.10的规定 5.4安全性能 应符合GB/T6587一2012中4.6的规定
GB/T35137一2017 6 试验方法 6.1外观 目测 6.2测量性能 6.2.1主机系统 油槽表面面积;用精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6.2.1.1 6.2.1.2载荷;用精度为0.1g的电子天平进行称量 6.2.1.3冲程;按照SH/T07652005中7.2.3的规定进行 6.2.1.4频率;用精度为0.1Hz的频率表进行频率的检验 6.2.1.5油样温度;用K型热电偶仪表插人油液中,与仪器显示温度数值进行对比 6.2.1.6试验时间;用精度为0.1s的计时器进行时间的测量 6.2.2温度,相对湿度控制系统 6.2.2.1 用精度为1C的电子温度计进行试验箱体内空气温度的测量,其测量位置应距下试件夹具 0.1m0.5m范围内 6.2.2.2用精度为1%的湿度表进行试验箱体内湿度的测量,其测量位置应距下试件夹具0.1m~0.5nm 范围内 6.2.3数据测量系统 用精度为1丝m的标尺,对显微镜的读数进行核对 6.2.4重复性 由同一操作者,用相同的仪器对同一试验材料,按照SH/T0765一2005的试验方法进行操作所得 两次重复试验结果之差 6.3环境适应性 6.3.1温度 按照GB/T6587一2012中5.9.1的规定进行 6.3.2湿度 按照GB/T6587一2012中5.9.2的规定进行 6.3.3振动 按照GB/T65872012中5.9.3的规定进行 6.3.4冲击 按照GB/T6587一2012中5.9.4的规定进行
GB/35137一2017 6.3.5电源频率与电压 按照GB/T6587一2012中5.12的规定进行 6.4安全性能 按照GB/T6587一2012中5.8的规定进行 试验机的核对 7.1试验球 直径为6mm,材料为AISIE-52100钢.ANSIB3.12金属球)28级,应达到洛氏硬度HRC为58 66,表面粗糙度Ra<0.05m 类似的试验球如经参考油验证符合要求也可以使用 7.2试验片 由退火的AISIE52100钢棒加工成具有维氏硬度“HV30”为190210,并经研磨和抛光到表面粗 糙度Ra<0.02Am 类似试验片如经参考油验证符合要求也可以使用 7.3参考油 两种参考油(高润滑参考油、低润滑参考油)其润滑性数值的最小差值为200m,并提供经测定的 数值和相应的湿度校正系数(HCF值),用4m表示参考油的数值(wS1.4)和它的扩展不确定度,用 4m/kPa表达湿度校正系数 7.4操作原则 试验机性能的核对是使用两种已知数据的参考油,分别进行一次试验来核对的 所使用的试验耗 材应符合7.1一了3的要求,最终数揪(wsl.l值o的得出需用所对应的那种参考油的HcF值(温醒度修 正系数)来计算 如果那种参考油的ws1.4值超出了规定范围,应再做两个试验;如果这两个试验中有 个再超出范围,应进行仪器的检验(按照sH/T0765一2005中7.2.3的规定进行) 如果对于低润滑 性参考油的试验结果太低,该参考油需更换 8 检验规则 8.1检验的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5.1、5.2为出厂检验项目,5.15.4为型式检验项目 8.2型式检验 8.2.1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时 b 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c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GB/T35137一2017 8.2.2型式检验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批次中随机抽取一台进行 8.3判定规则 8.3.1产品经出厂检验项目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不合格项目允许返修和调试,但返修次数不得超过 次 返修和调试后复检仍按全部出厂项目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出厂 8.3.2型式检验中任一项不合格时,应查明原因,经修复后重新检验 如果再出现任何一项不合格时 则判定产品型式检验不合格 包装与随机文件、,运输和储存 9.1包装与随机文件 9.1.1外包装标示应包括防雨、防潮、防震、防压、小心轻放,不可倒置标志 g.1.2包装标志与随机文件应符合GB/T13384一2008中第7章的规定 9.1.3包装质量应符合GB/T13384一2008中第5章的规定 9.2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强烈震动、碰撞,严禁淋雨、受溯,在搬运时倾斜不得大于30"” 9.3储存 储存产品的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环境温度0C一50C,相对湿度10%80% 10安装条件 试验机应安装在架构稳固的硬质试验台上,周围应无振动、磁场和腐蚀性介质的干扰

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GB/T35137-2017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柴油机在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柴油机的性能与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润滑性能。因此,对柴油的润滑性进行评定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GB/T35137-2017的相关内容。

一、试验机的概述

GB/T35137-2017标准规定了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该试验机主要由润滑剂供给系统、试验腔室、高频往复机构、控制系统等组成。

其中,润滑剂供给系统包括柴油泵、柴油箱、柴油过滤器等,能够为试验提供所需的柴油。试验腔室是高频往复试验机的核心部分,其尺寸、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应符合标准规定。高频往复机构则是实现高频往复运动的关键部件,其设计应满足标准规定的振动频率和幅值等要求。控制系统则用于控制试验的启停、时间、温度等参数。

二、试验方法

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GB/T35137-2017标准规定了三种试验方法,分别为A、B、C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为常规方法,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润滑性评定;方法B适用于低温条件下的润滑性评定;方法C适用于高速条件下的润滑性评定。

在试验过程中,首先将试样注入试验腔室中,然后根据标准规定设置试验参数,并启动高频往复机构进行振动。试验结束后,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判断,以确定柴油的润滑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三、试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GB/T35137-2017进行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能够客观反映柴油的润滑性能。在试验过程中,如果柴油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则说明其润滑性良好。

同时,根据试验结果还可以进一步了解柴油在不同温度、压力、速度等条件下的润滑性能表现,为设计和使用柴油机提供参考依据。

四、总结

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GB/T35137-2017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试验方法,能够客观反映柴油的润滑性能,并为设计和使用柴油机提供参考依据。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设置试验参数,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GB/T35137-2017在柴油机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提高柴油机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的编号:GB/T35136-2017。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共有19页,发布于2018-07-01
光合有效辐射表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光合有效辐射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光合有效辐射表的编号:GB/T35139-2017。光合有效辐射表共有28页,发布于2018-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