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2071.2-2017

互感器试验导则第2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Testguideforinstrumenttransformers—Part2:Inductivevoltagetransforme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互感器试验导则第2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互感器试验导则第2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编号:GB/T22071.2-2017。互感器试验导则第2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共有57页,发布于2018-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K4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180
  • 实施日期2018-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57页
  • 文件大小4.99M

以图片形式预览互感器试验导则第2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互感器试验导则第2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国家标准 GB/T22071.2一2017 代替GB/T22071.22008 互感器试验导则 第2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Testguideforinstrumenttransformers- Part2:Inductivevoltagetransformers 2017-12-29发布 2018-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2071.2一2017 49 7.4内部电弧故障试验 50 7.5低温和高温下的密封性能试验(适用于气体绝缘产品 50 7.6腐蚀试验 51 7.7着火危险试验 8 型式试验的补充要求 8.1型式试验周期和要求 51 8.2型式试验报告 51 图1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的试验顺序流程图 图2确定切断电源瞬间的电阻R值 图3温升的海拔校正因数 图4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线路 13 图5单相互感器准确度试验线路 l6 22 图6短路承受能力试验(二次侧短路) 23 图7短路承受能力试验(一次侧短路 24 图8励磁特性测量 27 -次绕组外施工频耐压试验 27 图10感应耐压试验的试验电压应用(一次绕组励磁 图11 感应耐压试验的试验电压应用(二次绕组励磁 28 图 12局部放电测量的试验电路示例 28 图13局部放电测量的校准电路 29 图14不接地电压互感器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31 图15铁心接地的)接地电压互感器介质损耗因数测量(线路1 32 图16铁心接地的)接地电压互感器介质损耗因数测量(线路2) 32 33 图17铁心不接地的接地电压互感器介质损耗因数测量(线路1) 33 图18铁心不接地的)接地电压互感器介质损耗因数测量(线路2 19 35 图 二次绕组工频耐压试验 36 图20出线端子极性检验(直流检验法) 图21 10 YS2型微库仑仪分析系统原理框图 图22传递过电压测量;冲击试验波形 45 图23传递过电压测量;一般试验布置 46 图24传递过电压测量:GISs用互感器试验电路 图25机械强度试验示意图 48 表1试验项目 表2型式试验、例行试验和特殊试验时气体的类型和压力 表3试验负荷 表4互感器各种零部件、材料和介质的温升限值
GB;/T22071.2一2017 表5互感器的一次端绝缘水平和耐受电压 12 表6标准湿试验的淋雨条件 表7测量用互感器的电压误差和相位差限值 表8保护用互感器的电压误差和相位差限值 l6 表9准确度试验的负荷范围 30 表10允许的局部放电水平 表11油浸式互感器密封性能试验要求 37 表12绝缘油击穿电压要求 表13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tano)要求 表14绝缘油水分含量要求 表15绝缘油油中气体含量要求 表16传递过电压波形要求及限值 静态承受试验载荷 表17 f8 次端子上试验载荷的施加方式 表18 表19气体系统允许的暂时泄漏率 50 51 表20电工产品的着火危险
GB;/T22071.2一2017 前 言 GB/T22071《互感器试验导则》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电流互感器; -第2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本部分为GB/T22071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22071.2一2008《互感器试验导则第2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与 GB/T22071.2一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及GB/T22071.22008的第2章); -列出了具体的试验项目(见表1); -完善了试验顺序,并给出试验顺序框图(见图1及GB/T22071.2一2008的3.2); 对有关的试验项目、试验要求及试验方法重新进行了完善和增补(见3.1及第5章、第6章、第 7章); 增加了系统标称电压为750kV和100kV互感器的有关试验要求(见表5). 本部分由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互感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沈阳变压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大连第一互感器有限责 任公司、,浙江天际互感器有限公司大连北方互感器集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康嘉(沈阳)互感器有限责 任公司、江苏靖江互感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泰峰电气有限公司、中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电力电 瓷电器有限公司、宁波三爱互感器有限公司、衡阳华瑞电气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 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显忠,刘翔,童悦、沙玉洲、徐文、,高速、刘玉风、熊江咏、何泽坚、隋广君、胡蓓、 刘勇,王继元、李朝晖、陈伟、曾祥顺、柳全仁、赵世祥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2071.22008
GB;/T22071.2一2017 互感器试验导则 第2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范围 GB/T22071的本部分给出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试验项目试验顺序、一般试验条件和试验要求等 本部分适用于GB/T20840.1和G;B/T20840.3中所规定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以下简称“互感 器”)的型式试验、例行试验和特殊试验 作为产品验收时的交接试验也可采用本部分给出的试验方法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1.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分概述和指南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2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Q;密封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 5169.2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2部分:着火危险评定导则总则 GB 5169.9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9部分;着火危险评定导则预选试验程序总则 GB 5169.18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8部分;燃烧流的毒性总则 GB 5585.1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1部分:铜和铜合金母线 T GB 7354局部放电测量 GB 7674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B 1604高压电器设备无线电干扰测试方法 GB 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 16927.2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2部分;渊量系统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 19001 20138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IK代码》) GB 互感器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 20840.1 GB/T20840.3互感器第3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补充技术条件 JB/T10433三相电压互感器 1sO3231油漆和清漆一对含有二氧化硫潮湿大气的抵抗能力测定(Paintsandvarnishes一Deter minationofresistancetohumidatmospherescontainingsulfurdioxide) 试验项目和试验顺序 3.1试验项目 型式试验、例行试验及特殊试验的项目见表1
GB/T22071.2一2017 注:为了方便制造方与用户判定产品的状态,本部分增加了GB/T20840.3中并未规定的下列试验项目 绝缘电阻测量 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表1试验项目 试 验 条款 型式试验 5.1 温升试验 -次端冲击耐压试验 5.2 户外型互感器的湿试验 5.3 无线电干扰电压(RIV)试验" 5.4 准确度试验 5,5 外壳防护等级的检验 5.6 环境温度下密封性能试验(适用于气体绝缘产品) 5.7 压力试验适用于气体绝缘产品 5.8 短路承受能力试验 5.9 5.10 励磁特性测量 例行试验 6.1 气体露点测量(适用于气体绝缘产品》 -次端工频耐压试验 6.2 局部放电测量 6.3 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6.4 6.5 段间工频耐压试验 二次端工频耐压试验 6.6 准确度试验 6.7 标志的检验 6.8 环境温度下密封性能试验 6.9 压力试验(适用于气体绝缘产品 6.10 励磁特性测量 6.l1 绝缘油性能试验 6.12 绝缘电阻测量 6.13 6.14 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特殊试验 -次端多次截断冲击试验 7.1 7.2 传递过电压试验
GB;/T22071.2一2017 表1(续 试 验 条款 机械强度试验 7.3 7. 内部电弧故障试验 7.5 低温和高温下的密封性能试验(适用于气体绝缘产品》 腐蚀试验 7.6 着火危险试验 7." 隶属于“电磁兼容(EMC)试验” 在气体绝缘互感器试验时,其气体的类型和压力应按照表2中的规定 表2型式试验、例行试验和特殊试验时气体的类型和压力 试验 气体类型 压力 绝缘试验 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 与运行中的相同 最低工作压力 准确度试验 温升试验 内部电弧故障试验 短路承受能力试验 机械强度试验 与运行中的相同 额定充气压力 密封性能试验 气体露点测量 传递过电压试验 无影响 降低的压力 对安装在GIs上的气体绝缘互感器,湿试验和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皆不适用 3.2试验顺序 互感器试验顺序如图1所示 图1以外的试验项目的试验顺序可以自行调整 -次端工频耐压试验、局部放电测量、段间工频耐压试验、二次端工频耐压试验,准确度试验应在短 路承受能力试验前、后各进行一次,并将两次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此判断试品是否通过短路承受能力 试验 注1;经制造方与用户协商同意,试验顺序可以少量修改 注2:图1中的试验项目为全部的例行试验和型式试验项目,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互感器,如不适用,则可不进行 该项试验,试验按顺序向后顺延 重复性工频耐压试验应在规定试验电压的90%下进行 型式试验报告应包括例行试验结果 型式试验中的压力试验和例行试验中的压力试验,如需进行,则制造方应提供另外的(同型式)外壳 体及绝缘子部件(空心绝缘子) 注3:一般情况下,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宜在温升试验之前进行,绝缘电阻测量试验宜在所有试验之前进行
GB/T22071.2一2017 准备度试验 温升试验 励做特性测最 无线电干扰电 户外型互感器 -次端冲击耐 压RIV试阶 的湿试验 乐试验 环培温度下密 短路承受能力 外壳防护等级 封性能试验 试验 (适用手气体 的检验 绝缘产品 压力试验(适 用于气体绝缘 产品 型式 试验 例行 试验 段间工频耐压 -次端工频耐 二次端工频耐 压试验 压试验 试验 电容量和介质 局部放电测量 励做特性测量 损耗因数测 气休菜点# 环境温度下密 准确度试验 封性能试验 (话用于气体 绝缘产品 压力试验(近 绝缘油性能试验 标志的检验 用于气体绝缘 产品) 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的试验顺序流程图 -般试验条件 本章是对一般试验条件的要求,如试验项目中无另行规定,则应按本章的规定执行 一般试验条件如下 试验应在装配完整的产品上进行 a 试品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应无显著差异 b 除另有规定,试验时的环境温度为5C40C; c 试验场所不应有明显的外部电磁场影响 d 试验场地应具有单独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并设置保护栅栏 e f 试品与接地体或邻近物体的距离,一般应大于试品高压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空气距离的 1.5倍
GB;/T22071.2一2017 型式试验 5.1温升试验 5.1.1试验要求 5.1.1.1 -般要求 产品在进行温升试验时,其各部分温升不应超过其对应的温升限值 绕组的温升应采用电阻法测量(如可行),但对电阻值很小的绕组可采用热电偶测量 绕组以外部位的温升可用温度计或热电偶测量 当温升变化值不超过1K/h时,则认为互感器已达到稳定温度 温升试验应在连接额定负荷时进行,如有多个额定负荷,则应在连接最大额定负荷时进行 当有多个二次绕组时,除制造方与用户另有协议外,试验应在每个二次绕组同时连接相应的额定负 荷时进行 剩余电压绕组《如果有)应按下列规定连接负荷 对于三相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中的互感器,所有三相应同时进行试验 互感器的安装应代表其运行时的安装状态 但由于互感器在各种开关柜中的位置可能不同,因此 此时的试验布置应由制造方决定 试验时所施加的电压应按照下述a),b)或e)项中相应的规定 所有的互感器,无论其额定电压因数和额定时间如何,皆应在1.2倍额定一次电压下进行试 a 验,此时剩余电压绕组不接负荷 如果规定了热极限输出,则互感器应在额定一次电压和其热极限输出所对应的且功率因数为 1的负荷下,在剩余电压绕组不接负荷时进行试验 如果对多个二次绕组规定了热极限输出,则应分别对互感器这些绕组进行试验,每次试验时 只有一个二次绕组连接其热极限输出所对应的且功率因数为1的负荷 试验应连续进行,直到互感器温升达到稳定状态为止 额定电压因数为1.5或1.9并均持续30s的互感器,应在1.2倍额定电压下达到稳定热状态 后,按其各自的额定电压因数施加电压进行试验,历时30s,温升应不超过表4的规定值加 0K 此时剩余电压绕组接额定输出所对应的负荷 这种互感器的试验也可在冷状态下按其相应的电压因数施加电压,历时30s,其绕组温升应不 超过10K 注1如果能用其他方法证明互感器在这些条件下能满足要求,则可不进行本试验 注2在额定电压下测量之后,过电压下短暂的30s时间未必能产生可测量的温升 所以,过电压对互感器的有害 作用,最好根据从各绝缘型式试验中所观察到的缺 缺陷间接进行评估 额定电压因数为1.9持续8h的互感器,试验应在施加1.2倍额定电压并经过足够时间达到稳 定热状态后,立即施加1.9倍额定电压,历时8h,温升应不超过表4的规定值加10K 在按1.2倍额定一次电压的预热试验时,剩余电压绕组不接负荷 在按1.9倍额定一次电压持续 8h试验时,剩余电压绕组应连接额定负荷或额定热极限输出(如果有)所对应的负荷,而其他绕组均接 额定负荷 注:电压测量宜在一次绕组上进行,因为实际二次电压可能明显小于额定二次电压与额定电压因数的乘积 5.1.1.2试验负荷 试验中所接负荷见表3
GB/T22071.2一2017 表3试验负荷 各绕组所带负荷 试验时施加 试验持续时间 的一次电压 二次测量绕组 二次测量(保护)绕组 剩余电压绕组 1.oU 热极限负荷(如果有) 不接负荷 不接负荷 到温升稳定为止 1.0U 不接负荷 热极限负荷如果有 到温升稳定为止 不接负荷 1.2U 额定负荷 额定负荷 不接负荷 到温升稳定为止 热极限负荷,如未 1.9U/8h 额定负荷 额定负荷 8h 规定则接额定负荷 1.5U./30s 额定负荷 额定负荷 额定负荷 30s 或1.9U/30s 注1:如规定有几个额定负荷,则取最大的额定负荷 注2:对于三相接地电压互感器,剩余电压绕组额定负荷是指开口角端的负荷 5.1.13环境要求 试验场所周围不应有任何影响环境温度的因素,例如辐射、热源、气流等 环境温度测量应采用至少2个温度计,其测温端应浸于容积不小于1000ml装满油的杯中 放置 于试品周围1m2m处,高度约为试品高度的中间部位 环境温度以几个温度计的平均值为准 5.1.1.4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施加电压装置、温度计、热电偶、试验负荷和直流电阻测量装置 注,可根据试品的技术条件来确定试验设备的型式及规格 5.1.3试验方法 5.1.3.1 铁心及顶层油温度测量 测量铁心表面温度,可采用酒精温度计或其他不受磁场影响的温度计如热电偶或电阻式温度计), 测温端应与被测点紧密接触 测量顶层油温度时,温度计的测温端应浸于油面下50mm100mnm m(如有温度计座时,则座内应 充油. 5.1.3.2绕组温度测量 绕组平均温度应采用电阻法测量,测量冷、热电阻应用同一线路和仪器 在温升试验结束,切断电源之后,立即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 应在停电后1 min2min内测出第 个读数 然后在8min~10min内每隔相等的时间A(30s~60s)测定电阻值,依次记录为R,Ra、 R,,Rk 若以切断电源瞬间为to=0,在坐标纸上将相应各点绘出,用一曲线连接,按图2的方法 绘出1线,再确定曲线与R轴的交点即为o=0时的R.值,由电阻值R可计算出切断电源瞬间的绕组 平均温升A9
GB;/T22071.2一2017 AR 图2确定切断电源瞬间的电阻R,值 绕组平均温升A/按式(1)计算 A0= 是u+的 -t十0. 式中 绕组平均温升,单位为开尔文(K) A0 R -断电瞬间绕组热态电阻值,单位为欧姆(n) 温度为0时冷态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 Rn 绕组冷态温度(冷态时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温升试验后期确定温升的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导体温度系数的倒数,铜为235,铝为225 5.1.4试验判据 绕组温升受其本身绝缘或周围介质的最低绝缘等级限制 互感器各种零部件、材料和介质的温升限值见表4 表4互感器各种零部件材料和介质的温升限值 单位为开 互感器各部分 温升限值 顶层油 50 55 顶层油(对于全密封结构》 油浸式互感器 绕组平均 60 绕组平均(对于全密封结构 65 接触油的其他金属 与绕组相同 45 固体或气体 绕组平均(对于接触 60 绝缘互感器 右列各等级绝缘材料) E 75 85
GB/T22071.2一2017 表4续 单位为开 互感器各部分 温升限值 110 绕组平均(对于接触 固体或气体 有列各等级绝缘材料 135 绝缘互感器 接触上述各等级绝缘材料的其他金属件 与绕组相同 在空气中 50 裸铜、裸铜合金 在SF中 75 或裸铝合金 在油中 6o 75 在空气中 用螺栓或类似 75 被覆银或镇 件紧固的 在SF,中 连接接触处 60 在油中 在空气中 65 65 被覆锡 在SF,中 在油中 60 如果互感器规定在海拔超出1000m处使用而试验处海拔低于1000m,则表4的温升限值应按使 用处海拔超出1000m后的每100m减去下列相应数值(见图3). 油浸式互感器:0.4%; a b 固体或气体绝缘互感器;0.5% ko 1.0 0,95 0.9 0.85 h/m 0.8 T000 2000 3000 4000 5000 图3温升的海拔校正因数 温升的海拔校正因数按式(2)计算 AT k 一 T 式中 AT 在海拔h>1000m处的温升; AT 表4所规定的温升限值(海拔h,<1000m处
GB;/T22071.2一2017 如果互感器各种零部件、材料和介质的实际温升值不高于表4及经海拔修正后的温升限值,则认为 通过本试验 5.2 -次端冲击耐压试验 5.2.1试验要求 5.2.1.1 -般要求 -次端冲击耐压试验应按照GB/T20840.1,GB/T20840.3,GB/T16927.1和GB/T16927.2的有 关规定进行 5.2.1.2试验电压 -次端额定雷电冲击耐压试验、一次端额定操作冲击耐压试验与一次端截断雷电冲击耐压试验的 试验电压的选取均应以表5所列的设备最高电压为依据 表5互感器的一次端绝缘水平和耐受电压 单位为千伏 额定短时工频 额定雷电冲击 额定操作冲击 截断雷电冲击 设备最高电压U 耐受电压 耐受电压 耐受电压 内绝缘 方均根值 方均根值) 耐受电压(峰值 峰值 峰值 U.0.66 45 3.6 18/25 40 60 65 7.2 23/30 75 12 30/42 85 17.5(18 40/55 105 115 224 50/65 125 140 40.5 80/95 185/200 220 140 325 360 72.5 160 350 385 450/480 530 126 185/200 550 530 850 95o 360 1050 252 395 950 460 1050 1175 460 1050 850 1175 363 510 l175 950 1300 630 1425 1050 1550 550 680 1550 1175 1675 740 1675 1300 1925 880 1950 1425 2245 800 975 1550 2415 2100
GB/T22071.2一2017 表5(续 单位为千伏 额定短时工赖 额定雷电冲击 额定操作冲击 截断雷电冲击 设备最高电压U 耐受电压 耐受电压 耐受电压 内绝缘 方均根值 方均恨值) 峰值 蜂值 耐受电压(峰值 1100 2250 1800 2400 1100 1100 2400 1800 2560 不接地互感器的感应耐压试验采用斜线上的额定工频耐受电压值 对于设备最高电压为1100kV的电压互感器,其短时工频耐压时间为5min 对于暴露安装,推荐选用最高的绝缘水平 对于斜线下的数值,额定工频耐受电压为设备外绝缘干状态下的耐受电压值,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为设备内 绝缘的耐受电压值 对于安装在GIS的互感器,其额定工频耐受电压水平按照GB/T7674,但可能有差别 5.2.2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冲击电压发生装置、截波装置、电压测量系统 设备的选取可根据产品的技术条件来 确定,电压测量系统应满足GB/T16927.1和GB/T16927.2的要求 5.2.3试验方法和判据 5.2.3.1一次端额定雷电冲击耐压试验 5.2.3.1.1U.<300kV的互感器 试验应在正和负两种极性下进行 应施加每一极性连续冲击15次,不作大气条件校正 对于不接地互感器,应依次对每一个线端施加约一半次数的冲击 此时其余线端接地 如果满足下列条件,则认为互感器通过本试验 每一组试验(正极性和负极性)至少冲击15次; a) 非自恢复绝缘不发生破坏性放电 b 对此确认的条件是跟随一次破坏性放电后能耐受连续冲击 5次; 每 -组试验的自恢复绝缘破坏性放电次数不超过2次; d 此程序使每一组试验最多可能冲击25次; 未发现绝缘损坏的证据(例如,作为验证试验的例行试验时的各记录量波形的变异 e 如果试验时发生破坏性放电,而无证据显示破坏性放电发生在自恢复绝缘上,则互感器应在绝缘 试验完成后拆开检查 如发现非自恢复绝缘损坏,应认为互感器未通过本试验 施加正、负极性冲击各15次是针对外绝缘试验而规定的 如果制造方与用户协商同意用其他方法 检查外绝缘,则每一极性下的雷电冲击数可减少到3次,不作大气条件校正 5.2.3.1.2U.>300kV的互感器 试验应在正和负两种极性下进行 应施加每一极性连续冲击3次,不作大气条件校正 如果情况如下,则认为互感器通过本试验: a 不发生破坏性放电; b)未发现绝缘损伤的证据例如,作为验证试验的例行试验时的各记录量波形的变异). 10
GB;/T22071.2一2017 5.2.3.2操作冲击耐压试验 试验应在正极性下进行 应施加连续冲击15次,需作大气条件校正 对户外型互感器,试验应在 湿状态下进行 淋雨程序应按照GB/T16927.1的规定 为了抵消铁心饱和的影响,允许在连续冲击的间隔中通过适当的试验程序调节铁心的磁性状态 如果满足下列条件,则认为互感器通过本试验 试验至少冲击15次; a b 非自恢复绝缘不发生破坏性放电;对此确认的条件是跟随一次破坏性放电后能耐受连续冲击 5次 每一组试验的破坏性放电次数不应超过2次 d)此程序时每一组试验最多可能冲击25次; 未发现绝缘损坏的证据例如,作为验证试验的例行试验时的各记录量波形的变异) e 如果试验时发生破坏性放电,而无证据显示破坏性放电发生在自恢复绝缘上,则互感器应在绝缘试 验完成后拆开检查 如发现非自恢复绝缘损坏,则认为互感器未通过本试验 对试验室墙壁或天花板 闪络的冲击应不计 5.2.3.3 一次端截断雷电冲击耐压试验 本试验应仅以负极性进行,并按下述方式与负极性额定雷电冲击试验结合进行 电压应是 GB/T16927.1规定的标准雷电冲击波在2一百处截断 截断冲击电路的布置应使所记录冲击波 的反冲值限制约为峰值的30% 施加冲击的顺序如下 U,<300kV的互感器 a 1次额定雷电冲击; 2次截断雷电冲击(不接地电压互感器为4次截断雷电冲击); 14次额定雷电冲击 对于不接地互感器,每一个端子应施加2次截断雷电冲击和约为15次一半的额定雷电冲击次数 U,>300kV的互感器 b 次额定雷电冲击; 2次截断雷电冲击; 2次额定雷电冲击 以截断雷电冲击前后所施加额定雷电冲击波形的变异作为内部损坏的指示 截断雷电冲击沿自恢复外绝缘上的闪络,应不纳人对绝缘性能的评价之中 5.3户外型互感器的湿试验 5.3.1试验要求 5.3.1.1 -般要求 对于U.<300kV的互感器,试验应以工频电压进行 对于U>300kV的互感器,试验应以正极 性操作冲击电压进行 5.3.1.2湿试验特殊要求 用满足规定电阻率和温度的水(见表6)喷射试品 落在试品上的水应成滴状(避免雾状),并控制 喷射角度,以使其按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分布量大致相等 用量雨器测量水量,量雨器应具有两个隔开的 开口均为100cm'750cm'的容器;一个开口测水平分布量,一个开口测垂直分布量,垂直的开口面对 11
GB/T22071.2一2017 淋雨方向 应在所收集的即将喷到试品的水样品中测量其温度和电导率 表6标准湿试验的淋雨条件 所有测量点的平均淋雨率 每次测量的每个分布量的极限值 雨水温度 雨水电导率 水平分布量 垂直分布量 mm/min 4S/cm mm/min mm/min 1.0~2.0 1,02.0 平均值士0.5 周围环境温度士15 100士15 5.3.1.3试验电压 对于Um<300kV的互感器,依据设备最高电压取表5的相应电压值,需作大气条件校正 对于 U>300kV的互感器,依据设备最高电压和规定的绝缘水平取表5的相应电压值 5.3.2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工频试验变压器、冲击电压发生器、电压测量装置和淋雨装置 设备的选取应按照产 品的试验参数及外观尺寸来进行 电压测量系统应满足GB/T16927.1和GB/T16927.2的要求 淋 雨装置应能调整,以便在试品上产生表6中规定的在允许容差内的淋雨条件 只要满足表6中规定的 淋雨条件,任何形式的喷嘴均可采用 5.3.3试验方法 通常情况下,湿试验结果与其他高压散电或耐受试验相比.其重复性差 为诚少分散性,应采用下 述方法 对于高度小于1m的试品,量雨器要位于靠近试品的地方,但要避免试品上溅出的雨滴 测 a 量时,应缓慢地在足够大的区域移动并求其雨量的平均值 为避免个别喷嘴喷射不均匀的影 响,测量的宽度应等于试品宽度,最大宽度为1m 对于高度在1m一3m之间的试品 应在试品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别进行测量,每一测量区域 b 仅涵盖试品高度的三分之 对于高度超过3m的试品,测量段的数目应增加至覆盖试品的整个高度,但不应重叠; d 对于高度超过8m的试品,测量段数不应少于5段; e 对于水平尺寸大的试品采用类似方法 fD 试品表面用活性洗涤剂洗净会减少试验的分散性 洗涤剂在开始淋雨之前应擦净 试验的结果可能受局部反常(偏大或偏小)淋雨量的影响 如果需要的话,宜采用局部测量进 g 行检验,以改进喷射的均匀性 试品应按规定条件在规定的容差范围内至少不间断预淋15min,预淋时间不包括调整喷水所需的 时间 开始时也可以用自来水预淋15min,接着在试验开始前需用规定的水连续预淋至少2min 雨 水条件应在试验开始前进行测量 湿试验的试验程序和规定的相应干试验的程序相同,交流电压湿试验的持续时间为60s 5.3.4试验判据 对于U.<300kV的互感器,在进行湿耐受试验时,允许闪络一次,但在重复试验时不应再发生闪 络,满足上述要求则认为产品通过试验 对于U.>300kV的互感器,试验判据同5.2.3.2 12
GB;/T22071.2一2017 5.4无线电干扰电压(RIV)试验 5.4.1试验要求 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仅适用于安装在空气绝缘变电站的U>126kV的互感器 包括附件在内的装配完整的互感器应干燥和清洁,其温度接近于试验时的试验室室温 试验应在下列大气条件下进行 温度;5C一40C; aa 气压:87kPa~107kPa; b c 相对湿度;45%~75% 试验连接线及其端头不应成为无线电干扰电压源 模拟运行条件的一次端子屏蔽件应用以防止放电 推荐采用球形端头的分段管件 试验电压应施加在试品一次绕组的一个端子与地之间 座架、箱壳(如果有)和铁心(如需接地)及 各二次绕组的一个端子皆应接地 5.4.2试验线路 试验线路如图4所示 1bln 2a BN IR 2b(2n) 说明 阻波器" -合电容器; 电抗器 R,R 电阻; 无线电干扰测量仪内阻; P 无线电干扰测量仪; 被试互感器 A,BNN 次绕组端子; 1a、lb(ln)、2a.2b(2n) 二次绕组端子 图4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线路 5.4.3试验方法 试验线路应符合GB/Tl1604的规定 测量仪器和试验线路的校正方法见GB/T11604 最好将 试验线路调谐到频率为0.5MHz~2MHz范围内,并记录测量频率 测量结果应以微伏(V)表示 无线电干扰背景水平(由外界电磁场和高压变压器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应低于规定的无线电干扰水 平至少6dB(最好10dB). 13
GB/T22071.2一2017 测量仪器和试验线路的校正方法见GB/T11604 应施加预加电压1.5Um并保持30s 然后,在约10s时间将电压降低至1.1Um/,保持此电压 30、后测量无线电干扰电压 5.4.4试验判据 如果在电压1.1Um/下的无线电干扰水平不超过2500AV,则认为互感器通过本试验 5.5准确度试验 5.5.1试验要求 5.5.1.1 -般要求 试验环境温度为5C一40C,相对湿度不大于95% 环境电磁场干扰引起标准器的误差变化不应大于被检互感器基本误差限值的1/20 检定接线引 起被检互感器误差的变化不应大于被检互感器基本误差限值的1/10 试验接线的布置应尽量避免对误差测量结果的影响 三相电压互感器的准确度试验方法与要求按照JB/T10433中的相关规定 5.5.1.2测量用互感器的准确度要求 测量用互感器的准确级,是以该准确级在额定电压和额定负荷下所规定的最大允许电压误差百分 数来标称的 测量用互感器的标准准确级为 0.l1、0.2、0.5、1.0、3.0 在80%120%额定电压之间的任一电压下,其额定频率下的电压误差和相位差应不超过表7所 列值,且负荷如下: a)对于功率因数为1的负荷系列I,为0VA100%额定负荷之间的任一值; b)对于功率因数为0.8(滞后)的负荷系列I,为25%~100%额定负荷之间的任一值 误差应在互感器端子处测定,并应包括作为互感器整体中一部分的熔断器或电阻器的影响 对于二次绕组带有抽头的互感器,如无另行规定,则其准确级的要求指的是最大变比 表7测量用互感器的电压误差和相位差限值 相位差 电压误差(比值差 准确级 % crad 士0 士0.15 0.l 士5 士0.2 0,2 士10 士0.3 0.5 士0.5 士20 士0.6 1.2 士1l.0 1.0 40 士 士1 3.0 土3,0 不规定 不规定 对于有两个独立二次绕组的互感器,应考虑两个二次绕组间的相互影响 有必要规定每个绕组试验时的输出范 围,且在非被试绕组带有0到额定负荷的任意值下,每个被试绕组在规定的输出范围内均应满足准确级的要求 如果未规定输出范围,则每个绕组试验时的输出范围应符合本条中a)项或b)项中的规定 如果某一绕组只有偶然的短时负荷,或仅作为剩余电压绕组使用时,则它对其余绕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14
GB;/T22071.2一2017 5.5.1.3保护用互感器的准确度要求 保护用互感器的准确级,是以该准确级自5%额定电压到与额定电压因数相对应电压的范围内的 最大允许电压误差百分数来标称的 其后标以字母P 保护用电压互感器的标准准确级为3P和6P,对每一准确级,其在5%额定电压及与额定电压因数 相对应电压下的电压误差和相位差的限值通常相同 在2%额定电压下的误差限值为5%额定电压下 误差限值的两倍 在5%额定电压和额定电压乘以额定电压因数(1.2、1.5或1.9)的电压下,其额定频率下的电压误 差和相位差应不超过表8所列值: 表8保护用互感器的电压误差和相位差限值 相位差 电压误差(比值差 准确级 crad 3P 士3.0 士120 士3.5 6P 士240 士6.0 士7.0 当订购的互感器具有两个单独的二次绕组时,因为它们的相互影响,用户宜规定两个输出范围,每个绕组一个 各输出范围的上限值应符合标准的额定输出值 每个绕组应在其输出范围内满足各自准确级的要求,同时另 绕组具有0100%输出范围上限值之间的任一输出值 为证明是否符合此要求,只需在各极限值下进行试验 5.5.2试验线路 单相互感器准确度试验线路如图5 其中电源频率为50Hz士0.5Hz,波形畸变系数不大于5% 试验使用的标准电压互感器,额定变比应和被检互感器相同,准确度等级至少比被检互感器高两个 等级,在试验环境条件下的实际误差不应大于被检互感器基本误差限值的1/5 标准器的变差不应大 于其基本误差限值的1/5 标准器的实际二次负荷不应超过其规定的上、下限负荷范围 用于互感器误差测量的电压负荷箱,在规定的环境温度区间及在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的80% 120%范围内,有功和无功分量相对误差均不应超出士6%,残余无功分量(适用于功率因数为1的负荷 箱)不应超出额定负荷的士6% 在其他规定的电压百分数下,有功和无功分量的相对误差均不应超出 士9%,残余无功分量适用于功率因数为1的负荷箱)不应超出额定负荷的士9% 误差测量装置的比值差和相位差分辨力不应低于0.001%和0.01' 监测用电压百分表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5 在规定的测量范围内,内阻抗应保持不变 15
GB/T22071.2一2017 ACC u Au 议养测试装置 误差测量装置 b 高端测差 低端测差 说明: 标准电压互感器 P 被检互感器; Y、Y 电压负荷箱 图5单相互感器准确度试验线路 5.5.3试验方法 5.5.3.1测量用互感器的准确度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应在80%、100%.120%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进行,其输出按照表9所列在功率因数为 1负荷系列I)或功率因数为0.8(滞后,负荷系列I)的各规定值 表9准确度试验的负荷范围 额定输出的优先值 试验值(额定输出 负荷系列 VA 1.0,2.5,5、10 0和100 10,25,50,100 25和100 5.5.3.2保护用互感器的准确度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应在2%、5%和100%额定电压和额定电压与额定电压因数(1.2,1.5或1.9)相乘的电压 下进行,其输出按照表9所列在功率因数为1(负荷系列I)或功率因数为0.8(滞后,负荷系列I)的各 规定值 当电压互感器有多个二次绕组时,它们应按表8的注中所述连接负荷 剩余电压绕组在电压不超过120%额定电压的试验中不接负荷,在电压为额定电压乘以额定电压 因数(1.5或1.9)时的试验中接额定负荷 5.5.4试验判据 测量用互感器的准确度测量结果应满足表7中对应准确级的限值要求 保护用互感器的准确度测量结果应满足表8中对应准确级的限值要求 16
GB;/T22071.2一2017 5.6外壳防护等级的检验 5.6.1试验要求 5.6.1.1 -般要求 如果适用,对于互感器包含电源电路零件可从外部穿人的所有外壳,以及所属低电压控制和/或辅 助电路的所有外壳,应按照GB/T4208规定其防护等级 互感器的外壳还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规定 了IP代码的互感器应按GB/T4208的要求进行试验 规定了IK代码的互感器应按GB/T20138的 要求进行试验 IP,IK代码的检验可在试品上直接进行试验,也可在制造方提供的代表性部件上如:同型式二次 端子盒)或同结构等比例缩小试品上进行试验 对于有保证安全的控制手段(例如联锁、书面操作指令等)禁止工作人员接近的户内互感器 IP20 可不做要求 5.6.1.2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的检验要求 如果互感器按GB/T30840.1和GB/T4208的要求规定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则应要求进行 试验 5.6.1.3外壳防护等级(IK代码》的检验要求 如果互感器按GB/T20840.1和GB/T20138的要求规定了外壳防护等级(IK代码),则应要求进 行试验 5.6.2试验设备 5.6.2.1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的检验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的检验的试验设备和试具应符合GB/T4208的规定 5.6.2.2外壳防护等级(IK代码的检验 外壳防护等级(IK代码的检验可用下列三种试验装置进行试验 摆锤; a 弹簧锤, b) 垂直落锤 c 推荐弹簧锤法 d 5.6.3试验方法 5.6.3.1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的检验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的检验的试验方法应符合GB/T4208的规定 5.6.3.2外壳防护等级(IK代码的检验 应对被试外壳施加击打以检验其对机械碰撞的防护 不能承受冲击的部件(如瓷绝缘子、浇注式 环氧树脂外壳及伞裙,外壳上的接插件、显示器等)可以不要求该试验 试验时,被试外壳应按制造方使用说明的要求安装在一刚性支撑座上 当对支撑座直接施加一能 量相当于被试外壳防护等级的碰撞力时,如发生的位移小于或等于0.lmm,则认为该支撑座具有足够 17
GB/T22071.2一2017 的刚性 适合于产品的其他安装和支撑方法,可在相关的产品标准中规定 如在相关的产品标准中无规定,则每一暴露面应承受5次碰撞 碰撞的部位应均匀地分布于被试 外壳的测试面上 在外壳上同一部位附近所施加的碰撞应不超过3次 相关的产品标准应规定所施加 撞击力的碰撞部位 5.6.4试验判据 5.6.4.1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的检验 5.6.4.1.1第一位特征数字所代表的对接近危险部件防护的试验的接受条件 如果试具与危险部件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则防护合格 第一位特征数字为1的试验,直径为50mm的试具不得完全进人开口 第 -位特征数字为2的试验,较接试指可进人80mm长,但挡盘不得进人开口 从直线位置开始 试指的两个接点应绕相邻面的轴线在90'范围内自由弯曲 应使试指在每一个可能的位置上活动 接受条件中“足够的间隙”对于低压设备来说,指的是试具不能触及危险带电部件,如果足够的间隙 是通过试具与危险部件间的指示灯电路来检验,则试验时指示灯应不亮 接受条件中“足够的间隙”对于高压设备,指的是当试具放在最不利的位置时,设备应能承受相关标 准规定的适用于该设备的耐电压试验,还可通过观察规定的空气中的间隙尺寸来确定,这个间隙应能保 证在最不利的电场分布下通过耐电压试验,如果外壳包括有不同等级的几个部分,则应对每一部分确定 足够间隙的适当验收条件 5.6.4.1.2第一位特征数字所代表的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的试验的接受条件 第一位特征数字为1,2,3,4的接受条件;如果试具的直径不能通过任何开口,则试验合格 第一位特征数字为5的防尘试验接受条件;试验后,观察滑石粉沉积量及沉积地点,如果同其他灰 尘一样,不足以影响设备的正常操作或安全,则认为试验合格,而且在可有沿爬电距离导致漏电起痕处 不允许有灰尘沉积 第一位特征数字为6的防尘试验接受条件;试验后,如果壳内无明显的灰尘沉积,则认为试验合格 5.6.4.1.3第二位特征数字所代表的防水进入试验 试验后应检查外壳进水情况,一般来说,如果进水,则应不足以影响设备的正常操作或破坏安全性 水不积聚在可能导致沿爬电距离引起漏电起痕的绝缘部件上;水不进人带电部件,或进人不允许在潮湿 状态下运行的绕组;水不积聚在电缆头附近或进人电缆 如外壳有泄水孔,应通过观察证明进水不会积 聚,且能排出而不损害设备 满足以上条件则认为试验合格 5.6.4.2外壳防护等级(IK代码的检验 试验后,外壳不应出现破裂,外壳的变形应不影响互感器的正常性能,且不降低规定的防护等级 表面的损伤,例如漆膜脱落、散热翅或类似件的破损或少量凹痕可以忽略 5.7环境温度下密封性能试验(适用于气体绝缘产品 5.7.1试验要求 本试验适用于所有采用气体作为绝缘介质的互感器,但使用大气压的空气除外 本试验应在完整 的互感器上和环境温度为20C士10C下进行 试验方法应是GB/T2423.23规定的封闭压力系统的 18
GB;/T22071.2一2017 累积法(Qm试验的方法1) 互感器气体封闭压力系统上每一个开口应以原有的密封手段密封 互感器应充以运行时所用的同一种混合气体,达到环境温度为20C时的额定充气压强 泄漏测量的灵敏度应能检测出相当于约每年0.25%的泄漏率 注1泄漏测量的灵敏度,随测漏仪的灵敏度、,所测量的容积和两次浓度测量的间隔时间而变化 为了测量准确,试验应在互感器充气完成至少1h后开始进行 注2;如果密封性能例行试验采用累积法(Qm试验的方法1)进行,则密封性能型式试验不需要进行 5.7.2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密封罩和特征气体检漏仪 特征气体检漏仪应能检测出从密封容器中泄漏的微量特 征气体,其灵敏度应不低于10-" 5.7.3试验方法 互感器气体封闭压力系统上每一个开口应以原有的密封手段密封 在测试期间内,从任何缺陷处 泄漏出的气体聚集在密封罩内,然后测量采集到的气体并计算出漏气率 试验程序如下 互感器应充以运行时所用的同种气体,达到环境温度为20C时的额定充气压强; a 互感器放置6h后,用密封罩将整个样品(或它表面的一部分)罩住; b 扣罩24h后,用灵敏度不低于10-、经检验合格的气体检漏仪测定罩内特征气体的浓度(视产 品的大小选择2个6个点,通常是罩的上、下,左、右、前、后共6个点),根据密封罩内泄漏气 体的浓度、密封罩的容积试品的体积及试验场地的绝对压力,推算出漏气率R,见式(3) V(C一C)P R =10" × 式中: 漏气率,单位为帕立方米每秒(P,”m'/s); -测量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 V C 示踪气体浓度,单位为立方厘米每立方米(em'/mi'); -时间间隔,单位为秒(s) P 样品外表面压力(10`P). 相对年漏气率F,(%/年)按式(4)计算 Rx31.5x101 F,= ×100% VP,十P. 式中 试品气体密封系统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 P 试品额定充气压力,单位为帕(Pa) 当所测量的特征气体仅为试品中混合气体的一种气体时,测出的漏气率应乘以 个校正因子,即内 部总压强与特征气体分压强之比 5.7.4试验判据 如果产品经过本试验测得的年漏气率不超过每年0.5%(适用于SF,和sF,混合气体),则认为产品 通过本试验 5.8压力试验(适用于气体绝缘产品 5.8.1试验要求 当制造方能提供金属封闭设备,绝缘子同型式的型式试验报告时,可以免做此项试验 19
GB/T22071.2一2017 对于气体绝缘互感器金属封闭部件,需进行外壳的型式试验的压力试验 对于气体绝缘互感器的空心绝缘子,则应进行空心绝缘子的型式试验的内压力试验 注:本条中的“空心绝缘子”均简称为“绝缘子” 本项试验推荐采用水压进行,并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螺杆崩断、试品炸裂等情况造成人 身伤害 5.8.2试验设备 5.8.2.1外壳压力试验 试验设备为外壳水压试验机 5.8.2.2绝缘子内压力试验 5.8.2.2.1复合绝缘子内压力试验 试验设备包括电阻应变片、端盖端盖上应装有能使内压力介质进人和排放的装置,充气或注液体 装置,且充气或注液体装置上应装有单向阀和压力计(压力计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2.5级) 5.8.2.2.2瓷绝缘子内压力试验 试验设备包括端盖(端盖上应装有能使内压力介质进人和排放的装置),充气或注液体装置,且充气 或注液体装置上应装有单向阀和压力计(压力计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2.5级) 5.8.3试验方法 5.8.3.1外壳压力试验 在型式试验的压力试验情况下,压力上升速度不应超过400kPa/min 型式试验的压力试验要求至少如下 铸铝和铝合金外壳 a 型式试验压力=(3.5/0.7)×设计压力 数值0.7是考虑了涵盖铸造可能存在的分散性,如果经过专门的材料试验证明,则允许将该系数提 高到1.0 b) 焊接的铝外壳和焊接的钢外壳 型式试验压力=(2.3/)×(a1/a.)×设计压力 其中: -焊接效应系数(10%焊接段经过超声波或射线检查时为l;目测检查时为0.75); -试验温度时的允许设计应力 o 设计温度时的允许设计应力 这些系数给予所用材料验证过的最低性能 考虑到制造的方法,可以要求附加的系数 经过这些压力后依然保持完好的所有外壳都不能使用 5.8.3.2绝缘子内压力试验 5.8.3.2.1 复合绝缘子内压力试验 本试验所用绝缘子试品应装有伞套 试品上应装上2个电阻应变片例如最终伸长率大于或等于2%,阻抗大于或等于120Q,长度小于 20
GB;/T22071.2一2017 或等于12mm),应除去局部伞套以便将应变片固定到管的外侧 应变片的位置应为: 管的外侧或内侧 a b 一个应变片平行于管的轴线,另一个应变片垂直于管的轴线; 两个端部附件间管的中部 c 内压力试验时,试品应垂直安装 试品两端应装有端盖并密封,端盖上应装有能使内压力介质进人 或排除的装置,内压力介质应是气体或液体,该介质除对管施加机械力外不产生其他影响 本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也可能分三个阶段进行 设计用于无压力运行条件下的绝缘子无需进行 本试验 试验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在2.0倍最大设计压力下的试验 a 内压力在室温下应迅速而平稳的从零增加到2.0倍最大设计压力 当压力达到2.0倍最大设计压 力时应保持5min 然后将压力平稳的泄去 如在压力施加前和施加后,管的应变情况相同即应变片 表明,管的残余应变在最大应变的士5%以内(可逆的弹性状态),则表明没有出现损伤 b)第二阶段,在4.0倍最大设计压力下的试验 在随加先前的压力后,再随加40俯最大设计压力持续至少5min 然后将压力平稳泄去 在压力 施加后允许残余应变大于最大应变的士5%(不可逆的塑性状态),但应确定没有出现可见损伤 第三阶段,规定内压力水平下的试验 c 如有附加要求,则应使用第二阶段的程序,施加规定内压力5min,应记录所有数据 允许有明显 的损伤(不可逆的塑性状态) 5.8.3.2.2瓷绝缘子内压力试验 将带有相应连接阀和测量仪表的压板压紧或固定到空心绝缘子端部附件上,固定时在附件和压板 间加适当的密封垫 密封结构应尽可能与实际使用结构接近 将空心绝缘子注满水,并与液压泵相连 液体压力应平稳增加到试验压力,升压中不应产生冲击 每分钟的升压速率应为试验压力的30%60% 5.8.4试验判据 5.8.4.1外壳压力试验 外壳应至少能承受试验所要求的压力,无破裂或永久变形 5.8.4.2绝缘子内压力试验 5.8.4.2.1复合绝缘子内压力试验 如果满足下列条件,则试验通过 没有出现管的破坏和抽出,没有出现端部附件的破坏 aa b)施加2.0倍最大设计压力后,据应变片的指示,没有发现管的不可逆形变 5.8.4.2.2瓷绝缘子内压力试验 绝缘子应能承受4.25倍设计压力5min,不发生破坏 当压力释放到零时,应检查绝缘子的瓷件和 端部附件是否开裂,胶状或密封是否破坏 如无上述现象,即使端部附件承受的压力超过其屈服点,只 要没有破坏,则也认为该试验通过 21
GB/T22071.2一2017 5.9短路承受能力试验 5.9.1试验要求 试验时互感器的初始温度为5C一40C 互感器宜在一次侧励磁,二次端子之间短路 短路试验应进行一次,历时1 s 注1:此要求也适用于熔断器为互感器组成部件的情况,试验时熔断器需短接 短路时,施加于电压互感器端子上的电压方均根值应不低于其额定电压 当互感器有多个二次绕组、多线段或多抽头时,其试验接线应由用户与制造方协商确定 注2;本试验也可将一次端子短路,在二次绕组励磁 三相互感器短路承受能力试验可按照JB/T10433的规定 5.9.2试验线路 试验线路按图6或图7任选其一,图6为二次侧短路,图7为一次侧短路 1b(n)y c节 -0sc 2n osC 2(2m) B(N 说明: Tv 调压器; -升压变压器; c,c 电容分压器; OSC 示波器; 开关; -测量用标准电流互感器; 被试互感器[A,B(N)为一次绕组端子;la、,Ib(In)、2a,2b(2n) 二次绕组端子] T! 为 图6短路承受能力试验(二次侧短路 22
GB;/T22071.2一2017 bn OsC 2ao 2(2m) B(N OSC 说明 TV -调压器; 升流器; 峰值电压表(读数除以); O)sC -示波器; S -开关; -测量用标准电流互感器 T 被试互感器[A、,B(N为一次绕组端子;la、lb(ln),2a,2b(2n为二次绕组端子] 图7短路承受能力试验(一次侧短路 5.9.3试验方法 试验前,应先进行试品的阻抗测量,以此估算出短路电流值,以便选择合适的测量用标准电流互感 器的量程 如有必要,可在试品一次绕组末端BN)与地之间接一低阻值标准电阻,其容量应能承受一次短路 电流,由标准电阻抽取信号来测量试品一次短路电流值 施加试验电压应不低于额定电压值,此电压应通过计算或先施加1/31/2试验电压,时间小于 0.5s,以此推算出压降 以便使短路后施加的电压等于或略高于额定电压值 对于有多个二次绕组的试品,应在短路阻抗最小的绕组上进行试验 5.9.4试验判据 如果互感器在冷却到环境温度后能满足下列要求,则认为互感器通过了本试验 无可见的损伤; a b)其误差与本试验前的差异不超过其准确级误差限值的一半,且满足相应准确级的要求; 能承受住6.2,6.3,6.5和6.6规定的绝缘试验,但其试验电压值降至规定值的90% c d)经检查,与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表面所接触的绝缘无明显的劣化现象(例如;碳化) 如果绕组是铜材且电导率不低于GB/T5585.1规定值的97%,在绕组的电流密度不超过 180A/mm'时,则d)项检查可以不进行 此电流密度应依据实测的二次绕组对称短路电流方均根值计 算(对于一次侧,应除以额定变比). 5.10励磁特性测量 5.10.1试验要求 对设备最高电压Um>40.5kV的互感器应进行励磁特性测量 23
GB/T22071.2一2017 5.10.2试验线路 从二次侧进行励磁特性测量的试验线路见图8 试验电源应为额定频率50Hz,电源电压的波形应 近似于正弦波,其波形中总的谐波含量不应大于3% 1a b(n) 2a 2BN 22n) 说明 TV 自耦调压器; 电流表 w 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方均根值电压表; 平均值交流电压表 T! 被试互感器[A,B(N)为一次绕组端子la,Ib(In),2a,2b(2n)为二次绕组端子] 图8励磁特性测量 5.10.3试验方法 试验时,电压应施加在二次端子或一次端子上,电压波形应为实际正弦波 试验时应将互感器一次 绕组的末端出线端子可靠接地,其他绕组开路且接地,在互感器二次绕组上测量损耗值和励磁电流值 若电压施加到一次端子上就测量一次绕组中的励磁电流),测量点至少应包括额定电压的0.2倍、 0.5倍,0.8倍、1.0倍、l.2倍及相应于额定电压因数(1.5或1.9)下的电压值,测量出对应的励磁电流,并 向用户提供励磁特性曲线 试验中应注意电表的分流分压作用所带来的误差(以平均值电压表为准) 6 例行试验 6.1气体露点测量(适用于气体绝缘产品 6.1.1试验要求 气体露点应在充气后24h测定 如无其他协议,试验方法由制造方自行选定 6.1.2试验设备 常用的气体露点测量方法有电解法和露点法,设备分别为电解式微量水分仪(电解湿度计)和气体 露点仪 电解式微量水分仪的仪器要求如下: 调节测试流量、旁通气流量的装置; a b 仪器气路系统应无死体积或应尽量减小死体积 仪器气路系统应进行严格试漏,以确保气路系统的气密性 c d)在通常情况下,仪器的检测限应比样气湿度低一个数量级,当样气湿度的体积分数小于5× 24
GB;/T22071.2一2017 10-"时,仪器的检测限应至少小于样气湿度的50% 仪器时间常数不大于5min; ee 全程式电解池的吸收效率应大于98%; f 仪器需经计量检定为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g 气体露点仪的仪器要求如下 能够把流经测定室的气体以及镜面冷却到所需温度,降温速率和样气流速可以控制 a 能够测定露(霜或冰)的形成并能测定镜面温度; 测定室内的气压不能超过仪器允许的最大压力 c 仪器需经计量检定为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d 6.1.3试验方法 6.1.3.1 露点法推荐 瓶装气体的采样用耐压针形阀,至少采用三次升、降压法吹洗采样阀及其他气路系统 管道气体的采样应使用管道上的根部采样阀,并用尽可能短的采样管将样品气直接通人露点仪 按照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气体流速,用皂膜流量计或其他方法来确定适当的样品气流速 当整个气路系统充分置换后就可以开始测量,手动制冷的露点仪当镜面温度离露点约5时应该 缓慢地降低镜面温度,应尽量减小降温的惯性影响,到露点出现时,记录露点值 消露后重复测定一次 当两次平行测定的误差满足仪器规定的要求时即可停止测定 6.1.3.2电解法 瓶装气体的采样用耐压取样阀 用被测气体充分置换采样阀及采样管内气体 管道气体的采样应使用管道上的采样阀,并用尽可能短的采样管将样品气直接通人电解式微量水 分仪 测定方法及测定前的准备按仪器说明书进行 6.1.4试验判据 对于额定充气密度达到要求的气体绝缘互感器,,其内部最大允许含水量应对应于20C测量的露点 不高于一30C 在其他温度测量应作适当校正 6.2一次端工频耐压试验 6.2.1试验要求 6.2.1.1 -般要求 互感器应承受下列试验 次端外施工频耐压试验; b 一次端感应耐压试验 -次端的重复工频耐压试验应以规定试验电压值的80%进行 6.2.1.2外施工频耐压试验要求 外施工频耐压试验的持续时间应为60s 试验电压应施加在一次绕组各端子与地之间 所有二次绕组端子、座架,箱壳(如果有)、铁心(如果 要求接地)皆应连在一起接地 试验电压按下列规定选取 25

互感器试验导则第2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GB/T22071.2-2017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测量设备之一,它用于将高电压变压为低电压,以便于在低压范围内进行测量和保护。而如何对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进行试验呢?这就需要参考国家标准GB/T22071.2-2017《互感器试验导则第2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试验内容

GB/T22071.2-2017规定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试验内容如下:

1. 交流耐受性试验:在高电压交流下检验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耐受能力。

2. 绝缘电阻试验:检验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绝缘性能。

3. 零序电流试验:检验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在故障状态下的响应能力。

4. 负载试验:检验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负载特性。

试验方法

GB/T22071.2-2017规定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试验方法如下:

1. 交流耐受性试验:按照规定的高压值和时间,在高电压下进行试验,并观察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

2. 绝缘电阻试验: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绕组与地相连,然后施加一定的直流电压,测量其绝缘电阻值,并判断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 零序电流试验: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接入对称三相短路电流,测量其零序电流,并判断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 负载试验:通过改变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负载,测量其输出电压并判断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结论

通过对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进行上述试验,可以对其质量进行评估,并判断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GB/T22071.2-2017的要求。同时,在使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时,也需要按照该标准的要求进行试验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

婴幼儿服装用人体测量的尺寸定义与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婴幼儿服装用人体测量的尺寸定义与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婴幼儿服装用人体测量的尺寸定义与方法的编号:GB/T22044-2017。婴幼儿服装用人体测量的尺寸定义与方法共有7页,发布于2018-07-01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的编号:GB/T22082-2017。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共有22页,发布于2018-1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