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2604.9-2008

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

Non-destructivetesting-Terminology-Termsusedininfraredtest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的编号:GB/T12604.9-2008。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共有16页,发布于2009-05-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J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9.100;01.040.19
  • 实施日期2009-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636.55KB

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


国家标准 GB/T12604.9一2008 代替GB/T12604.91996 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 Non-dlestruetietesting一Terminology一Termsusedininfraredtesting 2008-09-26发布 2009-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2604.g一2008 目 次 前言 范围 红外检测一般术语 红外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的术语 红外检测原理和方法的术语 检测工艺及操作的术语 --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GB/T12604.g一2008 前 言 GB/T12604《无损检测术语》分为九个部分 GB/T12604.1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T12604. 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 GB/T12604.3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GBy/T12604.!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 GBy/T12604.5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 GB/T12604.6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 无损检测术语泄漏检测 GB/T12604.7 GB/T12604.8无损检测术语中子检测 GB/T12604.9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 本部分为GB/T12604的第9部分 -199无损检测术语 本部分代替GB/T12604.9一 红外检测》 本部分与GB/T12604.9一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红外检测一般术语”(1996年版的第2章;本版的第2章); 修改了“红外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的术语"1996年版的第3章;本版的第3章); 修改和增加了“红外检测原理和方法的术语”(1996年版的第4章;本版的第4章); 增加了“检测工艺及操作的术语”见第4章) 本部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维泰凯信新技术有限公司、首都师范大学,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 航空材料研究院、上海材料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苏州美柯达探伤器材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迅、郭广平、陶宁、李艳红,冯立春、金万平,金宇飞、段玉霞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2604.91996 业
GB/T12604.g一2008 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 范围 GB/T12604的本部分界定了红外检测术语,作为标准和一般使用的共同基础 本部分适用于红外检测标准的编写和应用,其他相关技术文件的编写也可参考使用 红外检测一般术语 2 辐射能量radiantenery 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传递或接收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 2.2 辐射通量radiantflux 辐射功率radiantpower D 单位时间内的辐射能量,单位为瓦(w) 辐射出射度radiantexistence 辐出度 M 单位面积的离面辐射通量,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即 dp M= a 式中: dA -面元; -面元dA的离面辐射通量 dp 注:一般来说,辐射出射度包括发射、透射和反射辐射通量 辐射亮度radianee 单位投影面积在单位立体角内的离源辐射通量,单位为瓦每球面度平方米[w/(sr nm],如图1 所示 do dcos0 d 图1辐射亮度示意图
GB/T12604.g一2008 d'更 L dwdAcos/ 式中: de -投影面积为dAcos/的源发射到立体角ddo内的辐射通量; -面积元dA的表面法线与观测方向之间的夹角 2.5 辐照度 iradiance 投射到给定表面上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 6 2 吸收率absoptance 吸收比 ax 物体吸收的辐射通量与人射到该物体表面上的辐射通量之比 反射率releetanee 反射比 从物体表面反射的辐射通量与人射到该物体表面上的辐射通量之比 2.8 透射率 transmittance 透射比 透过物体的辐射通量与人射到该物体表面上的辐射通量之比 2.9 发射率emissiity 在给定温度下,一个物体的辐射亮度与处于相同温度下黑体的相应辐射亮度之比 10 2. 黑体blackody 在给定温度下,能发射和吸收全部有效热辐射的理想的热辐射体,其发射率为1 2.11 灰体greybody 发射率不随辐射波长变化其值大于0且小于1的热辐射体 2.12 选择性辐射体seleetieradiator 发射率随辐射波长和/或温度变化的热辐射体 2.13 点源pointsouree 线尺寸远小于其至观察点距离的源 注:点源的辐照度变化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GB/T12604.g一2008 2.14 扩展源extendelsouree 完全充满探测器视场的红外辐射源 注:辐照度与源至观察点的距离无关 实际上,所有非扩展源都被认为是点源 2.15 热扩散率thermaldfusivity 热扩散系数 材料的热传导率与材料的密度和比热容乘积的比值,单位为平方米每秒(m'/s). 2.16 红外辐射infraredradiation 通常是指波长从0.75m到1000xm波段的电磁波 2.17 视在温度apparenttemperature 表观温度 采用辐射测温法测量热辐射体时的温度示值 等效黑体辐射温度blackbodyequialenttemperature 假定物体是一个具有发射率为1的理想黑体时,根据实测辐射亮度所确定的物体视在温度 19 2. 红外热成像infraredthermalimagting 将来自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亮度的二维空间变化转变成以灰度或伪彩色显示的图像的过程 2.20 热分辨力 thermalresolution 红外传感装置能够测出的两个黑体之间的最小温度差 2.21 atialfre 空间频率span requency 用等间隔、周期性图案表示的对细节的度量 在物体或图像平面内,可用周每毫米(cy/mm)或线 对每毫米(Ip/mm)等单位表示 在成像系统内,可用周每毫弧度(ey/mrad)或线对每毫弧度(Ip/mrad) 等单位表示 2. 22 fieldofview 视场 FOvy 系统成像的物空间范围,用圆锥或棱锥的形状和角度描述 例如,矩形视场用宽4"X高3"表示 2.23 瞬时视场instantaneousfiedofview Irow 光机扫描系统中,探测器单元所对应的物空间的立体角 2.24 像元视场piselfieldofview PFOV 单个探测器单元所对应的物空间的立体角 2.25 物平面分辨力ohjeetplaneresol ution 物平面内的可分辨尺度,等于系统的像元视场和该系统至物体距离的乘积
GB/T12604.g一2008 2.26 极限分辨力 immitingresolution 成像传感器能够分辨出的目标的最高空间频率 2.27 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transferfunetiom MTF 像面光强度分布函数与物面光强度分布函数的傅立叶变换之比的模量 2.28 红外检测intfraredtesting 基于红外辐射原理,通过红外系统观察或记录被测物体红外辐射的一种检测方法 2.29 目标背景targetbackground 视场范围内被检测对象以外的部分 2.30 热波thermalwave 随时间周期变化的温度场 红外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的术语 3.1 红外检测系统infraredtestingsystem 基于红外检测原理,能独立使用的无损检测系统 3.2 红外探测器infrareddeteector 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能量转变为电信号的器件 device 红外探测装置infraredsensing 用于探测、显示,记录所接收到的物体热辐射信息的装置 ? 热成像系统thermalimagingsystem 红外成像系统infraredimagingsystem 将来自物体的红外辐射亮度的分布转变成以灰度或伪彩色图像显示的系统 3.5 热像仪infraredeamerau 红外热像仪 通过红外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将物体红外辐射转换成可见图像的设备 3.6 工作波段workingspeetrummband 通常按大气窗口分为短红外波段(0.了pm一3pm)中红外波段(3pm一了m)长红外波段(8pm~ am)三个使用波段 14 焦平面阵列探测器foealplanearray 置于光学系统像平面处的阵列探测器
GB/T12604.g一2008 3.8 行扫描器linescanner 沿被测物体进行单行扫描以提供该物体一维热分布图的装置 3.9 成像行扫描器imaginglimescanner -种沿横向扫描、纵向移动以产生二维热像图的装置 3.10 radiomeer 辐射计 -种测量辐射能量的仪器 3.11 黑体参考源blackbodyreference -种用于红外辐射测量或对红外装置进行标定的装置,其温度可调可控,红外发射率接近于1 3.12 温差黑体dirrerentialblackbody 差分黑体 -种用于建立有效发射率为1.0,温度不同的两个并列的等温平面区的装置 3.13 最小可分辨温度差 aterne minimumresolvabletemperature MRTD 评价红外成像系统能力的一种指标,它通过观察者在显示屏上辨认周期性条形目标来度量 MRTD是标准测试板(长宽比为7:1的四条条纹)与其黑体背景之间的最小温度差 在此条件下,观 察者能分辨出它是一个四条条纹图形(见图2). 图2用于评价最小可分辨温度差的标准测试板的示意图 3.14 minimumdetectable 最小可探测温度差 temperaturedifterenee MDTD 同时考虑红外成像系统与观察者的一个温度差分辨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 测试要求观察者在限定 时间内能从均匀温度的大背景中找出位置未知,温度不同的目标 注:给定目标尺寸时,MDTD是指观察者检出目标时,目标与其背景之间的最小温度差 标准目标是一个尺寸由 观察角确定的圆,目标和背景两者都是等温黑体
GB/T12604.g一2008 3.15 difference 噪声等效温度差 noiseegquivalenttemperaturet NETD 热成像系统或扫描器的信噪比为1时,黑体目标与其黑体背景之间的温度差 3.16 热激励装置thermalexeitingdeviee 在红外检测中,用于对被测物加热以激发被测物内部缺陷的可控制热激励系统,一般由加热装置 能源提供装置和控制装置及软件构成 常见的激励方式有闪光灯,超声激光、热风、电流或其他形式 3.17 脉冲热源pulsedheat S0urce 用于对被测物施加短时间、高能量热激励的装置 红外检测原理和方法的术语 红外热像法infraredthermography 采用红外热成像方法显示被测物体表面辐射亮度的变化(实际温度或发射率引起的变化,或两者 共同引起的变化)的方法 被动式热像检测passivethermographictesting 通过探测物体自身辐射亮度分布而进行检测的一种红外热像法 主动式热像检测actiethermographictesting 通过探测物体受激励后辐射亮度分布的变化而进行检测的一种红外热像法 同侧检测same-sidethermographictesting 在主动式热像检测中,对被测物体的热激励和探测在被测物体的同一侧面进行 对面检测opposite-sidethermgraphietesting 在主动式热像检测中,对被测物体的热激励和探测分别在被测物体检测表面相对的两个侧面进行 4.6 热波检测thermalwavetesting 利用已知变化温度场在媒介中的传输及其与媒介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控制热激励并测量材料表 面的温度场变化,获取材料均匀性信息以及其表面下的结构信息,而达到检测目的的一种红外热像法 4 脉冲热像法pulsedthermgraphy 利用脉冲热源激励进行检测的一种红外热像法 4,8 脉冲相位热像法pulsedlphasethermography 对脉冲热像法采集到的热图序列,采用傅里叶变换提取不同频率热波成分的幅值与相位信息,进行 图像显示和分析的一种红外热像法 振动热像法ibrothermography 用振动激励进行检测的一种红外热像法
GB/T12604.g一2008 4.10 超声热像法 ultrasomicthrem0grapny 利用超声波激励进行检测的一种红外热像法 4.11 锁相热像法loek-inther rm0graphy 采用周期性激励和锁相原理对热图序列进行处理的一种红外热像法 4.12 阶梯热像法stepheaing" thremography 利用阶梯式热激励进行检测的一种红外热像法 4.13 背景辐射backgroundradiationm 由红外传感装置接收到的,非被检测表面所发射的全部辐射 4.14 热图thermalimage;thermogram 将物空间的红外辐射亮度分布转换成灰度或伪彩色的图像 热图序列 thermalimageseguence 有时序关系的一组热图 -阶对数微分firstlogarithmicderivative 脉冲热激励前后温度差值的自然对数相对于时间自然对数的变化率 4.17 二阶对数微分secondorderlogarithmicderivatie -阶对数微分对于时间自然对数的变化率 4.18 温度-时间对数曲线logarithmieteperature-timeplot Y轴为脉冲热激励前后温度差值的自然对数(Y轴也可为辐射亮度差值的自然对数),X轴为时间 自然对数的曲线 /=0是闪光灯触发时刻 4.19 帧频framerate 采集两帧热图的时间间隔的倒数,单位为帧/秒(f/s) 4. .20 热异常区域thermalabnormalregion 检测人员根据对被测物体的材料、结构等的分析,在热图中判定的与预期的辐射亮度分布或变化存 在差异的区域 4.21 宽深比aspeclrtin 缺陷的宽度与深度的比值 检测工艺及操作的术语 5 温度标定temperatureealibration 利用黑体参考源对热像仪进行温度标定的过程
GB/T12604.g一2008 5.2 非均匀校正 nonuniformitycorrect NUC 对于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热成像系统,用于补偿探测器单元响应不均匀而进行的校正过程 5.3 antirefleetionprocess 抗反射处理 对被测物体表面所做的,降低其表面红外反射率和提高其表面红外发射率的处理过程 4 5. uisitionfree 采集频率acq" queney 根据被测物体材料的热特性而设定的热成像系统单位时间采集图像的帧数 5.5 采集时间aequisitiomtime 根据特测材料的热特性邻因素而设定的热皮像系统完成一次测试热图序列采集的总时间 5.6 分区seetiomalexamimation 由于热成像系统视场限制,对大尺寸物体检测时所进行的区域划分 分区标记点nmatehingmark 对大尺寸物体检测时所进行的区域划分的标记 5.8 热图拼接thermalimagescomposition 将分区获得的热图拼接在一起的过程
GB/T12604.g一2008 中 文 索 引 H 背景辐射 4.13 行扫描器 3.8 被动式热像检测 4.2 黑体 2. 10 3. 黑体参考源 11 表观温度 2. 17 红外成像系统 3.4 16 红外辐射 2. 28 红外检测 采集频率 红外检测系统 3.1 采集时间 5. .5 19 红外热成像 3.12 差分黑体 红外热像法 4.t 超声热像法 0 红外热像仪 3.5 成像行扫描器 3.9 红外探测器 3.2 红外探测装置 3.3 灰体 -- 2.11 2. 18 等效黑体辐射温度 2. 13 点源 对面检测 4.5 极限分辨力 3. 焦平面阵列探测器 阶梯热像法 12 4.17 二阶对数微分 抗反射处理" 2.9 发射率 空间频率 2.21 2.7 反射比 21 宽深比 44. 2.7 反射率 扩展源 14 2 非均匀校正 5 2 N 分区 5.6 分区标记点 5.7 脉冲热像法 4.7 辐出度 脉冲热源 .17 3 辐射出射度 脉冲相位热像法 4.8 辐射功率 目标背景 2.29 3. 10 辐射计 2.4 辐射亮度 辐射能量 2.1 热波 2.30 辐射通量 2 2 热波检测 6 4. 辐照度 热成像系统 3.4 热分辨力 2.20 热激励装置 3. 16 15 工作波段 热扩散率 2
GB/T12604.g一2008 5.1 热扩散系数 2.15 温度标定 热图 44 14 温度-时间对数曲线 4.18 2.25 热图拼接 5.8 物平面分辨力 热图序列 44 15 热像仪 3.5 4.20 热异常区域 吸收比 2.6 2.6 吸收率 2.24 像元视场 视场 2.22 2.12 选择性辐射体 2. 17 视在温度 瞬时视场 锁相热像法 4.16 -阶对数微分 调制传递函数 2.27 噪声等效温度差 3.15 同侧检测 4. 帧频 44 19 44 透射比 振动热像法 .9 主动式热像检测 透射率 3 2.8 4. 最小可分辨温度差 3. 13 最小可探测温度差 3. 14 温差黑体 3.12 10
GB/T12604.g?2008 ? 6 2. abS0rDtance acguisitionfregueney 5.4 acguisitiontime 5.5 activetherm0grapictesting 4.3 antirefectionprocess 5.3 2. 17 apparenttemperature aspeetratio 4.21 backgroundradiation 4.13 blackbody 2.10 2 blackb0dyeguivalenttemperature 18 3. 11 blackbodyreference differentialblackb0dy 12 emissivity extendedsouree 2. 14 2.22 fieldofview 4.16 firstlogarithmicderivative 3.7 foealplanearray 4.19 framerate 2.11 greybody 3.9 imaginglinescanner infraredcamera 3. 5 .2 infrareddetect01 3 3.4 iniraredimagingsystem 2. 16 infraredradiatiOn 3. 3 infraredsesingdevice 2. 28 infraredtesting
GB/T12604.g?2008 3.1 infraredtestingsystem 2. 19 infraredthermalimaging infraredtherm0graphy 41 2 .23 instantaneousfieldofview 2.5 irradiance Iimitingresolution 2.26 3.8 linescanner 4.11 l0ck-in thermography 18 Iogarithmictemperature-timeplot 5 matchingmark minimumdeectabletemperaturedifferenee 3. 14 3. minimumresolvabletemperaturedifference 13 modulationtransferfunction 27 difrerence 3. 15 noiseequivalenttemperature 2 nonuniformitycorect 5. objectplaneresolutionm 2.25 4.5 -sidethermographietesting opp0site- passivethermographictesting 2.24 pixelfieldofview pointsouree 13 pulsedheatsource 17 pulsedphasethermgraphy 4.8 pusedthermegraphty 2.4 radiance 2 ener aistencE 2.3 2.2 radiant 2.2 adiantpOwer 3. 10 "adi0mefer reflectance 2
GB/T12604.g?2008 same-sideth 4.4 hermugrphict testing secondorderlogarithmicderivative 4.17 5.6 SectionaleXamination selectiveradiator 12 D spatialfrequeney 2.21 stepheatingthermography 4.12 targetbackground 2.29 temperatureealibration 5. thermalabnormalregion 4.20 thermaldiffusivity 2. 15 3. excitingdevyice 16 image 14 imagesequence 15 imagescomp0sition 5.8 3.4 imagingsystem 2.20 thermalresolution 2.30 thermalwave .6 thermalwavetesting 4. thermogram 14 2.8 transmittance 4.10 ultrasonmicthrem0graphy vibrotherm0graphy 4.9 3.6 workingspectrumband

船用陀螺罗经组合操舵仪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船用陀螺罗经组合操舵仪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船用陀螺罗经组合操舵仪的编号:GB/T11877-2010。船用陀螺罗经组合操舵仪共有11页,发布于2010-12-012010-12-01实施,代替GB/T11877-1999
船用金属螺旋桨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船用金属螺旋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船用金属螺旋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12916-2010。船用金属螺旋桨技术条件共有16页,发布于2010-12-012010-12-01实施,代替GB/T12916-199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