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4840-2018

1000kV交流系统用套管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ushingsof1000kVACsystem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1000kV交流系统用套管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1000kV交流系统用套管技术规范的编号:GB/T24840-2018。1000kV交流系统用套管技术规范共有22页,发布于2019-0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K4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240.01
  • 实施日期2019-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2页
  • 文件大小1.57M

1000kV交流系统用套管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GB/T24840一2018 代替GBZ248402009 1000kV交流系统用套管技术规范 Teehnicalspeeifieationforbushingsof1000kVACsystem 2018-07-13发布 2019-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4840一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般使用条件 系统概况 基本技术参数 6.1套管的额定电流I 6.2套管的额定绝缘水平 技术性能要求 基本要求 7.1 7.2伞套形状的尺寸要求 7.3复合套管的伞裙、护套材料 复合套管的管材料性能 7." 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tano 7. 套管的局部放电量 7.0 7.7 无线电干扰 7.8 变压器类套管的试验抽头的电容、介质损耗因数(tano)和工频耐受电压 7.9 套管各部位的发热温度和温升 套管的悬臂耐受负荷 套管耐受的热短时电流I 充油绝缘套管内部变压器油的性能 7.13气体绝缘套管内部气体的性能 8 试验要求与方法 8.1试验的一般要求 8.2外观及尺寸检查 8.3雷电冲击干耐受电压试验 8.4工频干耐受电压试验 8.5长时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8.6操作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l0 8.7变压器类套管的tan和电容量测量 10 8.8套管的局部放电量测量 10 8.9变压器类套管试验抽头绝缘试验 10 8.10套管热稳定性能试验 11 8.11套管温升试验 1l 8.12套管热短时电流耐受试验
GB/T24840一2018 8.13密封试验 8.14套管悬臂负荷耐受试验 11 8.15法兰或其他紧固件上的密封试验 试验分类 12 9.1逐个试验 12 12 9.2型式试验 13 9.3特殊试验 13 9.4现场交接试验 14 10运输、存放、安装、运行和维护规则 10.l 14 -般要求 14 0.2运输、存放和安装要求 15 0.3安装说明 拆装与吊装 10,4 15 10.5组装 15 17 参考文献
GB/T24840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Z24840一2009(1000kV交流系统用套管技术规范》 本标准与GB/Z24840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油-SF,套管”的术语和定义(见3.4); 在标准全文中删除对电压抽头的要求; 修改了表1中“耐受地震能力”的典型参数值,提出了对应抗震设防烈度分别为6、7,8时的水 平加速度相垂直加速度值(见第4章,209年版的第4章)》 修改了变压器类套管的额定绝缘水平中的短时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间由lmin修改为5min 见6.2,2009年版的6.2); 删除了复合套管的伞裙、护套材料性能要求的详细内容(见2009年版的7.3) 删除了复合套管的管材料性能要求的详细内容(见2009年版的7.4). 删除了气体绝缘套管介质损耗因数最大值要求(见2009年版的7.5). 修改了套管的局部放电测量电压值,将“1.05U. /厅”修改为"1.lU./,唇”(见7.6,2009年版 的7.6); 修改了试验抽头的介质损耗因数限值要求,将“tan<0.03”修改为“ano<0.,02"(见7.8,2009年版 的7.9); 在“气体绝缘套管内部气体的性能”条目中增加新充气体和运行气体的水分含量要求(见 7.13); 试验要求中增加了油-SF,套管试验要求(见8.1)3 修改了雷电冲击干耐受电压试验要求,区分了型式试验和逐个试验程序(见8.3,2009年版的 8.4); 修改了长时间工频耐受电压程序中的试验电压值,将最高试验电压1.7Um/V修改为U.见 8.5,2009年版的7.7); 修改了充油绝缘套管的密封试验要求,增加了型式试验要求(见8.13,2009年版的7.12); 将“变压器类套管的长时工频耐受电压”“套管的热稳定性能”“充油绝缘套管的密封试验”和 “充气套管的密封试验"条目中的内容移至“试验要求与方法”章节中(见第8章,2009年版的 7.7、7.10、7.12、7.13). 修改了型式试验项目顺序,将温升试验调整至内压力试验之后(见9.2,2009年版的9.2); 套管型式试验项目表中将“测量端子电容量及tan测量”改为“试验抽头绝缘试验”见9.2 2009年版的9.2); -增加了套管长时间性能考核试验(见9.3) 本标准由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 瑞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西电电气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 公司、西安西电高压套管有限公司、南京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琪、刘泽洪、彭宗仁、孙岗、吴士普、伍志荣、胡伟、谢雄杰、许佐明、陈国强、
GB/T24840一2018 党镇平、马斌,何平、宿志一,朱斌,聂德鑫、姚涛、王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乙248402009 IN
GB/T24840一2018 1000kV交流系统用套管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000kV交流系统用套管的技术性能要求、逐个试验、型式试验和现场交接试验等 本标准适用于1000kV交流系统变压器类设备和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用的1000kV电压 等级套管,其他设备用套管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23201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Q:密封 GB/T2900.5电工术语绝缘固体,液体和气体 GB/T2900.8电工术语绝缘子 GB/T41092008交流电压高于1000V的绝缘套管 GB/T110222011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16927.1一201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T214292008户外和户内电气设备用空心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接收准则和设计 推荐 GB/T23752一2009额定电压高于1000V的电器设备用承压和非承压空心瓷和玻璃绝缘子 GB/T26218(所有部分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DL/T1277一20131100kV交流空心复合绝缘子技术规范 DL/T140820151000kV交流系统用油-六氟化硫套管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GB/T2900.5,GB/T2900.8,GB/T4109一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浸纸瓷套管oilimpregnatedpaperporeelainbushing 主绝缘由纸卷绕的芯体,经处理后用绝缘液体(通常为变压器油)浸溃,绝缘外套由空心瓷绝缘子构 成的变压器类设备用套管 注,芯体装在绝缘外套内且芯体和绝缘外套之间的空间充以与浸溃时所使用的相同的绝缘液体 3.2 ositebushins 气体绝缘复合套管gas-insuated comp0 主绝缘由高于大气压力的气体(除空气外)构成,绝缘外套由空心复合绝缘子构成的气体绝缘金属 封闭开关设备(简称“开关设备”)用套管 3.3 气体绝缘瓷套管识as-insulatedporeeainbushinr 主绝缘由高于大气压力的气体(除空气外)构成,绝缘外套由空心瓷绝缘子构成的开关设备用套管
GB/T24840一2018 3.4 油-SF套管oil-SFbushing 主绝缘由纸卷绕的芯体,经处理后用绝缘液体(通常为变压器油)浸溃并密封于空心瓷绝缘子内,或 者经处理后用树脂(通常为环氧树脂)浸溃、固化,安装在油浸式变压器与开关设备之间,一端浸人变压 器油中,另一端浸人开关设备SF,气体中的套管 -般使用条件 本标准所规定的套管的一般使用条件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一般使用条件 序号 名称 单位 典型参数 最高气温 40 最低气温 40 周围空气温度 K 最大日温差 25 最热月平均气温 30 海拔高度 m <1000 太阳辐射强度 w/cm 0.1 污秽等级 级 b,c、,d、e 覆冰厚度 20 mm 风速" 35 mm/s 抗震设防烈度 耐受地震能力" 水平加速度 0.10 0.20(0.30" 0.40(0.50 垂直加速度 0.08 0,l6(0.24 0.32(0.40R 日相对湿度平均值 95 湿度 月 相对湿度平均值 90 户外 安装环境 套管轴线与铅垂线夹角不超过30? 安装角度" 离地面高10m处,持续10min的100年平均最大风速 重力加速度从一 /s,括号内数值分别对应于设计基本地震加迷度为0.15迟和0.30只的地区 对于垂直 =9.8l n 安装的套管,一般仅考虑水平加速度;对于长悬臂或悬挑等安装结构形式的套管,需要额外考虑垂直加速度 用于特殊地区(如地震带)的套管,应根据供需双方协议确定套管耐受地震能力参数 套管耐受地震能力的试 验方法由供需双方协议确定 油-sF套管的安装角度由供需双方协议确定 系统概况 5 系统额定频率50Hz,系统标称电压1000kV,系统最高运行电压1100kV
GB/T24840一2018 基本技术参数 6.1套管的额定电流1 套管的I,值应在下列标准值中选取(A): 800,l000,1250,l600,2000,2500,3150,4000,5000,6300. 6.2套管的额定绝缘水平 套管的额定绝缘水平应符合表2表3的规定 表2开关设备套管的额定绝缘水平 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系统标 设备额 工频1min 操作冲击湿耐受电压 耐受电压(干 kv(峰值 称电压 定电压 kV峰值 kV方均根值 kv kV 全波 截波 1800 1000 1100 2400 1100 表3变压器类套管的额定绝缘水平 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系统标 设备额 操作冲击干或湿耐受电压 工频5min耐受电压(干) v峰值) 称电压 定电压 kV峰值 kV(方均根值 kV kV 全波 截波 1000 1100 2400 2760 1950 1200 技术性能要求 7.1基本要求 套管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套管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 a b)套管的空心瓷绝缘子应符合GB/T237522009的规定; 变压器类套管干弧距离不小于9.5m,开关设备套管干弧距离不小于10n c m d 套管用空心绝缘子的外形结构应符合GB/T26218的规定; 套管用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214292008的规定 7.2伞套形状的尺寸要求 套管的伞套形状应满足以下要求 伞套形状应满足GB/T26218的要求 b)大小伞结构的两相邻大伞间距应不小于70mm 7.3复合套管的伞裙、护套材料 复合套管的伞裙、护套材料性能应满足GB/T21429一2008,DL/T1277一2013的要求
GB/T24840一2018 7.4复合套管的管材料性能 复合套管的管材料性能应满足GB/T214292008,DL/T1277一2013的要求 7.5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tanb 套管的tan最大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套管的tan最大值(20c下 1.05Um/V8电压下的最大值 电压从1.05Um/V到U的最大允许增值 套管绝缘类型 % % 油没纸 0,40 0.1o 0.70 胶没纸 0.1o 注U 为设备最高电压,l100kV 7.6套管的局部放电量 套管的局部放电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套管的局部放电量最大值 局部放电量最大值 C 套管绝缘类型 U " 1.U./、" .1Um/V3 10 油浸纸 10 胶浸纸 10 10 气体 10 仅适用于变压器类套管 对开关设备套管,放电量可在供需双方协议的电压下测量 7.7无线电干扰 套管在1.1Um/V的试验电压下,无线电干扰电压应不大于500AV,且在户外睛天夜晚无可见 电晕 本要求不适合油-SF套管 7.8变压器类套管的试验抽头的电容、介质损耗因数(tanb)和工频耐受电压 应在至少1kV的试验电压下测量试验抽头的tano和对地电容 试验抽头对地工频耐受电压不低于2kV,试验持续60s 试验抽头对地电容不大于10000pF,tand<0.02
GB/T24840一2018 7.9套管各部位的发热温度和温升 套管在长期施加额定电流I,(1士2)%至稳定后,其各部位的发热温度和温升应不大于表6的 规定 如果能以比较试验为基础的计算证明最高发热温度符合规定的要求,则可免做本试验 套管中导体的最热点温度可由以下公式计算确定 导体的最高温度,可从关系式(1)和式(2)导出 偿xJ+,- 一0一 0×0 0 ? [X-)--" 一0 [偿一)小- M当 -- /M 式中 导体最高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R 导体两端间在稳定温度时的电阻,单位为欧(Q); R 导体载流I在温度稳定时的电阻,单位为欧(Q); -测量导体电阻温度系数; 导体的稳定基准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导体较冷端测量处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 -导体较热端测量处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M 检修参量 若式(2)算得M为正值,则导体的最高温度是,且它位于导体两端中任何点 若M为负值或 零,则导体的最高温度为0 导体最高温度点位于距温度较低端的距离为LM处,L见式(3). 1士 式中 导体温度较低端到最高温度点的距离,单位为米(m) LM 表6套管各部位允许的最高温度值和温升 最大温升最高温度 部件说明 备注" 75 空气中 45 90 SF中 无锁层 60 50 80 油中 注2 弹性接触 铜与铜合金 空气,SF 注3 镀锡 60 90 或油中 空气或sF,中 75 105 电镀银或镍 90 油中 60
GB/T24840一2018 表6(续 最大温升最高温度 部件说明 备注 空气中 60 90 无镀层 SF中 75 105 0 铜 油中 100 铝 螺纹接触 注4 空气或sF中 75 105 铜合金 镀锡 油中 70 100 铝合金 空气或SF,中 15 85 电镀银或镍 70 油中 100 无镀层 60 90 用螺钉或螺栓连 接的外用接线铜,银及其合金 镀锡 75 105 注5 5" 端子 电镀银或镍 105 A级(油没浸纸 75 105 与绝缘接触的金属件 绝缘等级 E级胶浸纸 90 120 SF 00 130 注1:温升的数值根据最大日平均温度30C为基础 注2,对于气体绝缘套管,最高温度为105c. 注3弹性接触是用弹簧压力维持连接,如插人式连接 注4:对于气体绝缘套管,最高温度为115 注5,估计有严重氧化,温升需限制在50K 7.10套管的悬臂耐受负荷 套管应能耐受表7给出的负荷水平I或I的悬臂负荷值,负荷水平I是正常负荷,也是通常供货揭 供值 若用户有特殊重负荷要求,则由供需双方协议商定 表7套管的悬臂耐受负荷 额定电流1, 设备最高电压U kV 8001600 40006300 2000~3150 悬臂负荷 N 1100 3150 5000 5000 8000 5000 8000 注:I为正常负荷、l为重负荷 厂家应考虑套管在工程中运行时,空气侧接线端子长期受到高压引线的拉力作用,可能会导致套管 出现形变和密封问题
GB/T24840一2018 7.11套管耐受的热短时电流I叫 套管应能耐受规定的热短时电流试验,I;为额定电流I的25倍,变压器类套管的持续时间通常为 2s,开关设备套管持续时间参照相关开关标准 当套管的热短时电流持续时间为时,其热短时电流 值由式(4)计算确定 =Ih、/7 I 4 式中: 在持续时间为'时的热短时电流,单位为千安(kA); -标准规定耐受的热短时电流,单位为千安(kA); lh -标准规定的热短时电流的持续时间,单位为秒(s) th 持续时间,单位为秒(s). 用式(5)计算验证套管耐受1标准值的能力: I品 -×1 5 0=0 十a S S× 式中: 导体的最终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在环境温度40C下载流1,连续运行时导体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铜取值0.8(K/s)/(kA/em=),铝取值1.8(K/s)/kA/em=)' 上述规定的标准值,单位为千安(kA); I 相应于I,的总横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enm); S -考虑集肤效应的等效横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 S 规定的额定持续时间,单位为秒(s) th 对于其他材料的a值,可由式(6)得出: ×o 式中: 导体电阻率,单位为微欧厘米(4Qcem); 比热容,单位为焦每克开[/g K]: -导体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em 用于公式中的p,、和各值需在平均温度160C下进行校正 在直径D(em)的圆截面导体中,需考虑集肤效应取得等值横截面面积 其值可由式(7)导出的电 流渗人深度d来确定 ×1o dl= 2TA 式中: -额定频率,单位为赫兹(Hz). 因此S,=nl(D 如果计算的导体的最终温度不超过180C,则认为套管能耐受I的标准值,试验可以免做;若导体 的最终温度超过此限度,则应用试验来证明套管是否能耐受此标准值 7.12充油绝缘套管内部变压器油的性能 充油绝缘套管内部变压器油的性能应符合表8的规定 当用户有要求时,可在工厂进行套管内变压器油的性能测试,其具体测试项目和指标也可由供需双
GB/T24840一2018 方协议商定 表8充油绝缘套管内部变压器油性能值 油中溶解气体含量 击穿电压" tano/% 含水量 AL/1 90C kV AL/L 总焰 氢 乙炔 70 0.0 s10 30 利用2.5mm半球形电极进行试验获得 7.13气体绝缘套管内部气体的性能 气体绝缘套管内部新充气体的性能应满足GB/T11022一2011中5.2的规定 气体绝缘套管内部新充SF,气体的水分含量不得大于2504L/L(20C时),运行中的气体绝缘套管 内部SF 气体的水分含量不得大于500L/L(20时. 试验要求与方法 8 8.1试验的一般要求 在进行套管的绝缘和热试验时,应完整地具备固定法兰或其他固定装置及在使用时需要的全部附 件 试验抽头应接地或者接近于地电位热稳定试验时,试验抽头接电桥) 变压器类套管应浸在装有 绝缘液体的尺寸合适的试验容器中,开关设备类套管应装在充有绝缘气体的尺寸合适的试验金属壳体 内,油-SF套管的两侧应同时满足上述要求 套管端部的均压屏蔽罩要确保其表面场强足够低,使其在 浸人的介质中不发生局部放电 充油绝缘的套管,应用规定质量的绝缘液体充至正常液面 气体绝缘的套管,应用规定类型的绝缘 气体,充至气体在20C时的最低压力 如试验开始时温度不是20C,该压力应相应地调整 对浸人式套管,应浸到尽可能与正常运行类似的介质中 当介质为变压器油时,油的击穿电压值应 符合表9的规定 对介质为气体(如SF,)时,套管所浸人的sF气体表压力应与正常运行时的压力相 同,经供需双方协议可用其他介质代替sF气体,油sF;套管绝缘试验时,为了补偿变压器与开关设简 耐受要求的不同,允许适当提高试验金属壳体内气体的压力 试验金属壳体内的SF,气体性能要求可 参考7.13的要求 表9试验容器用变压器油的击穿电压值 油的击穿电压 设备最高电压U kV kV 逐个试验用油 型式试验用油 1100 >65 60 注:变压器油的击穿试验参照GB/T507一2002进行 套管试验时应垂直安装(油-SF套管可垂直或水平安装),要求安装成为其他状态时,应由供需双方 协议商定 试验时的室温不得低于10C,试验用介质的温度应在10C一40C之间 套管与周围接地部件要
GB/T24840一2018 有足够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5倍试品外绝缘距离),以避免经环境空气或浸溃介质对接地部件发生直 接闪络 如果试验时的大气条件与GB/T16927.1一2011的规定值不同,应对试验电压值进行大气条件 校正 8.2外观及尺寸检查 本试验应在完整的套管上进行,套管的外观及各部位尺寸应符合相关图纸规定,不允许有影响套管 正常运行的表面缺陷,按抽样方法校对 套管的空心瓷绝缘子应符合GB/T23752-2009的规定;套管 的空心复合绝缘子应符合GB/T214292008的规定 8.3雷电冲击干耐受电压试验 试验电压值见表2、表3,试验方法参考GB/T16927.12011 变压器类套管型式试验应逐次地经受 15次正极性全波雷电冲击 1次负极性全波雷电冲击 -5次负极性截波雷电冲击; 14次负极性全波雷电冲击 开关设备套管型式试验应逐次地经受 -15次正极性全波雷电冲击; -15次负极性全波雷电冲击 变压器类套管逐个试验应逐次地经受, 次负极性全波雷电冲击,或按合同协议施加 1次负极性全波雷电冲击 2次负极性截波雷电冲击 2次负极性全波雷电冲击 开关设备套管逐个试验应逐次地经受 -3次正极性全波雷电冲击; -3次负极性全波雷电冲击 改变极性后,允许在进行冲击试验前,先施加一些较小幅值的冲击电压 连续两次施加电压的时间 间隔应足够长,以避免前次施加电压的影响 如内绝缘未发生击穿或外绝缘闪络次数不超过2次,则认为该套管通过本试验 变压器套管还应 满足如下要求 在油端没有闪络; 在负极性下没有闪络 8.4工频干耐受电压试验 试验电压值见表2,表3 试验时如果没有出现闪络或击穿则认为套管通过此试验 如果套管击穿,则认为没有通过本试验 8.5长时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对于变压器类套管,应进行长时工频耐受电压试验,试验按如下程序进行 升压至U =1.1U.//=699kV,持续5mins 升压至U=1.5U./厅=953kV,持续5 min;
GB/T24840一2018 升压至U=U =1100kV,持续5min; -测试完成,即刻平稳降压至U,并持续1h; 降压至U持续5min; 电压降至零 对于开关设备套管,经供需双方协商后,可在套管装配完整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工频耐受电压试 验,试验程序协商确定 测试时间与测试频率是相互独立的 在所有测试电压下都要监测局部放电量并每5min记录一次 测量结果 如果没有发生闪络或击穿则认为套管通过了该试验 对于电容式套管,如果试验后测量的 电容相比于试验前测得的电容增大约一层的电容量,则认为其发生了击穿 在测试的任一阶段,套管的 局部放电量上限见表5 试验过程中,套管外表面不应出现电晕放电 8.6操作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除油-SF,套管外的其他变压器类套管和开关设备套管应进行湿试验 试验方法参考GB/T16927.1 201l,试验电压值见表2,表3,套管应逐次经受正极性和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各15次 在任意极性下 如内绝缘未发生击穿或外绝缘闪络次数不超过2次,则认为该套管通过本试验 变压器类套管还应满 足如下要求 在油端没有闪络; 在负极性下没有闪络 8.7变压器类套管的tan》和电容量测量 试验应在室温10C40笔的条件下,采用准确度与测量值相匹配的西林电桥或其他等效方法进 行 测量时高压接在套管的接线板上,套管的试验抽头与电桥连接,连接套简接地,试验时应注意选择 直径足够大的高压导线和采取屏蔽措施,以避免线路产生电晕而影响测量结果 测量期间的环境温度 应记录在报告中 测量电压及套管的tan最大值应满足表4的要求 注:对于tan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的套管,套管制造厂需提供tan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 8.8套管的局部放电量测量 套管的局部放电量应满足表5的要求,试验方法和要求应符合GB/T4109-2008中9.4的规定 8.9变压器类套管试验抽头绝缘试验 变压器类套管试验抽头的电容、介质损耗因数(tano)和工频耐受电压应满足7.8的要求 0s耐受电压试验时,连接套简接地,试验抽头接高压引线,施加规定电压 试验过程中没有闪络 或者击穿则认为试验通过 8.10套管热稳定性能试验 对使用时一端浸在油或其他液体绝缘介质中的变压器类套管,应在室温不低于10下将套管下部 浸人(90士2)C的变压器油中进行热稳定性能试验 对使用时浸在不同于大气压力下的气体绝缘介质中的套管,其端部应浸在最低压力下的绝缘气体 中,气体应维持在供需双方协议的温度下 对于油-SF套管,套管变压器侧应浸人(90士2)C的变压器油中,开关设备侧应浸在最低压力下的 绝缘气体中,气体应维持在供需双方协议的温度下 10
GB/T24840一2018 试验应在油和套管间达到热平衡后开始施加0.8U.的试验电压,试验时应频繁地测量tan,且在 每次测量时记录周围空气温度 当套管的tan在周围温度条件下连续5h无明显上升趋势时,套管即 达到热稳定 热稳定时套管每小时的Atan应不大于0.02% 8.11套管温升试验 套管各部分的发热温度和温升应满足7.9的要求,套管温升试验方法和要求应符合GB/T4109 2008中8.7的规定 8.12套管热短时电流耐受试验 套管热短时电流耐受试验方法和要求应符合GB/T41092008中8.8和本标准7.11的规定 8.13密封试验 8.13.1充油绝缘套管的密封试验 套管应按正常运行要求装配好后进行密封试验 逐个试验时,在环境温度不低于10C时充以规定的液体,变压器类套管应充以最低温度60C的液 体 充液后应尽快地对套管内部施加比最大运行压力高(0.1士0.01)MPa的压力,维持至少12h 如果 没有泄漏的现象则认为套管通过了本试验 检测方法应符合GB/T2423.23一2013附录c中C.2所 规定 型式试验时,充以规定的液体并放人温度能持续12h保持在75C的一个适当的加热容器内 如 果套管不允许这样试验,可由供需双方协议确定一个代替方法 试验时应保持套管内部的最小压力比 其最高运行压力高出0.1士0.01)MPa 对有内部波纹管的套管,压力大小应由供方规定 对此试验起影响作用的部件应预先进行密封试验 对于套管一端或两端预期要浸人到气体介质中 的套管需另外考虑 8.13.2气体绝缘套管的密封试验 套管应按正常运行要求装配好(不影响密封的外部附件,如外屏蔽环等可以不装),在环境温度下充 以最高运行压力的气体 套管应密封在一外套(例如一塑料袋)内 在不少于12h的时间间隔内测量 两次外套内部空气中的气体浓度 如果算得的年泄漏率等于或低于0.5%,则认为该套管通过了本 试验 替代的气体泄漏探测方法可由供需双方协议 对影响此试验的部件应预先进行密封试验 8.14套管悬臂负荷耐受试验 套管的悬臂耐受负荷值应满足7.10的要求,悬臂负荷耐受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应符合 GB/T4109一2008中8.9的规定 8.15法兰或其他紧固件上的密封试验 法兰或其他紧固件上的密封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应符合GB/T4109一2008中9.9的规定,对于 油-SF套管的法兰或其他紧固件上的密封试验方法和要求应符合DL/T14082015中8.15的规定 11
GB/T24840一2018 9 试验分类 g.1逐个试验 出厂的每一只套管,应按表10顺序进行逐个试验 试验时,如套管有不符合表10中规定的任何一 项要求时,则此套管不合格 表10套管逐个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名称 试验依据 试验方法 外观及尺寸检查 7.1、7.2、7.3、7,4 8.2 介质损耗因数(tanb)及电容量测量" 7.5 8.7 雷电冲击干耐受电压试验 6.2 8.3 6.2 工频干耐受电压试验 8.4 局部放电量测量 7.6 8.8 试验抽头绝缘试验" 7.8 8.9 内压力试验 GB/T41092008中9.6 GB/T41092008中9.6 密封试验 8,13 8.13 法兰或其他紧固件上的密封试验 8,15 8.15 仅适用于变压器类套管 变压器类套管在工频耐受电压试验以后,应按表10第2项再次进行tan,电容量测量,以便检验套 管是否发生击穿或其他明显的损伤 9.2型式试验 新产品定型或正常产品修改结构,改变原材料及生产工艺时,应根据改变性质,进行产品型式试验 的全部项目或部分项目试验 试验用的套管应与正常交货的套管相同 型式试验应在通过逐个试验合 格后的产品中随机抽取1只,按表1顺序进行试验 试验时,如套管有不符合表11中规定的任何一项 要求时,则型式试验不合格 对于浸人式套管,在套管全部试验后,应及时抽取试验油箱内的变压器油样进行分析,并对试验金 属壳体内的气体进行成分分析,作为试验装置内是否发生放电的辅助判据 在全部试验后,还应及时抽 取充油绝缘套管试品内部油样进行分析、对气体绝缘套管试品内部气体进行成分分析,作为套管内部是 否发生放电或过热现象的辅助判据,变压器油性能值应满足表8要求,气体性能值应满足7.13要求 在型式试验后,应按表10第2项、第5项规定进行tano、电容量及局部放电量测量,以便检验套管 是否发生击穿或者其他明显的损伤 表11套管型式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名称 试验依据 试验方法 外观及尺寸检查 7.1、7.2、7.3、7.4 8.2 工频干耐受电压试验 6.2 8.4 长时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8.5 8.5 12
GB/T24840一2018 表11(续 序号 试验名称 试验依据 试验方法 雷电冲击干耐受电压试验 6,2 8.3 操作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8.6 6,2 7.8 8.9 试验抽头绝缘试验 7.11 8.12 热短时电流耐受试验 热稳定性能试验" 8.10 8.1o 无线电干扰试验 7.7 GB/T41092008中8.6 10 悬臂负荷耐受试验 7.10 8.14 密封试验 8.13 8.13 GB/T41092008中9.6 GB/T41092008中9.6 12 内压力试验" 13 温升试验 8.11 仅适用于变压器类套管 仅适用于开关设备套管 9.3特殊试验 特殊试验包括以下试验项目,仅在供需双方有合同协议的情况下进行,试验方法和要求由供需双方 协议商定 长时间性能考核试验 地震试验 g.4现场交接试验 9.4.1 -般要求 现场交接验收试验在装有套管的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所有试验结果均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范 9.4.2 交接试验项目 9.4.2.1油浸纸、胶浸纸绝缘套管 油浸纸、胶浸纸绝缘套管的现场交接试验项目如下 外观检查; a 套管主绝缘的绝缘电阻测量; b 试验抽头的绝缘电阻测量; c d 10kV电压下套管主绝缘的tan和电容量测量 试验抽头对地的tan测量; e 密封检查 g.4.2.2气体绝缘套管 气体绝缘套管的现场交接试验项目如下: 外观检查; a 13
GB/T24840一2018 b 套管主绝缘的绝缘电阻测量; c sSF,气体性能测试 9.4.3外观检查 套管的空心瓷绝缘子应符合GB/T23752一2009的规定;套管的空心复合绝缘子应符合 GB/T21429-2008的规定 检查套管有无破损、裂纹、划痕,有无渗漏 9.4.4绝缘电阻测量 应对套管主绝缘和试验抽头对地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要求如下 测量主绝缘的绝缘电阻,应使用5000V或2500V兆欧表,其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10000MQ aa b)测量试验抽头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使用2500V兆欧表,其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1000MQ. g.4.510k电压下套管主绝缘的tan和电容量测量 现场交接试验应对套管主绝缘的tan和电容量进行测量,要求如下: 安装前后,测量变压器类套管主绝缘的tan和电容量的试验电压为10kV a 油浸纸绝缘套管的实测电容值与产品铭牌数值相比,其差值应小于士5% b) 9.4.6试验抽头对地的tan测量 现场交接试验时,套管试验抽头对地的tan的要求如下 测量试验抽头对地的tan时,试验电压为2kV; a b)试验抽头对地的tano应符合产品技术规范的要求 9.4.7密封检查 应对套管油枕、法兰等部位有无渗漏进行仔细检查 9.4.8SF气体性能测试 对套管SF,气体性能要求如下 SF,气体的水分含量不得大于250L/L(20C时); a 定性检漏无泄漏点,有怀疑时进行定量检漏.年泄漏率应小于0.5% b) 10运输、存放、安装、运行和维护规则 10.1 般要求 套管的运输、存放、安装、,运行和维护都应按照供方提供的说明书来执行 因此,供货商应提供套管的运输、存放、安装,运行和维护的说明书 运输和存放的说明书应在供货 之前提供,而安装,运行和维护说明书最迟应在供货时提供 对不同类型套管的安装,运行和维护规则不作详细要求,但是供货商提供的说明书应包含以下给出 的重要信息 0.2运输,存放和安装要求 如果在订单中规定了维护条件,但对运输和存放没有要求,那么供需双方应做专门的协定 特别是 14
GB/T24840一2018 在运输、存放和安装过程中不能破坏绝缘性能,在加压之前,防止产品受潮,例如要防止雨水、,积雪和凝 露 应当考虑在运输过程中的震动,必要时应给出说明书 气体浸溃和气体绝缘套管在运输过程中应当能承受足够的压力 供方应在环境温度为20C对产 品充以1.3X10Pa的压力 如果是sSF 气体绝缘套管,运输按GB/T11022-2011执行 运输中必要时应在套管本体上加装加速度监测装置 10.3安装说明 供方提供的不同类型套管的说明书都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0.4拆装与吊装 提供安全拆装和吊装所必需的信息,包括详细的吊装步骤和必要的设备 在套管运抵目的地后,安装前应按供方提供的说明书检验清楚 对于气体浸清和气体绝缘套管,在 环境温度下气体压力应高于大气压 10.5组装 10.5.1标识和图纸 当套管不是组装好后运输的,则运输的零部件应标识清楚 总装图中应标清各个零部件的位置 10.5.2 安装说明 安装说明中应指出以下内容 a 套管的质量; b 套管的质量(或者是将要安装的最重的零部件)是否超过100kg; 重心位置 气体浸渎和气体绝缘套管应充以指定的气体,例如符合GB/T110222011的新的SF 气体 充 气结束时的压力为在标准大气条件下(20C和101.3kPa)的额定充气压力 10.5.3连接说明 说明书中应包含以下信息 在连接导体时应注意防止套管过热和不必要的损伤,留出足够的间距, a b) 所有辅助电路的连接; 液体和气体系统的连接,如需要,说明所需管道的大小和排列方式; c d)接地 10.5.4最终安装检查 应提供在套管安装和连接完毕后进行检查和测试的说明书 说明书中的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正常运转设定的测试计划表; a b 执行所有能使套管正常运转的调节程序; 提供一些帮助设备运行中的维护建议; d 最终检查和投人运行的说明书 测试和检查结果应记录于投运报告中 气体浸溃和气体绝缘套管按以下内容检查 15
GB/T24840一2018 气体压力测量 在标准大气条件下(20C和101.3kPa)充气结束时的压力值不能低于最低设 计压力也不能高于绝缘气体的额定填充压力 露点测试 在额定填充压力下,在环境温度为20C时测量露点的温度不能低于一5C 在 其他温度下的测量值要适当的修正 紧固装置的检查 用封闭系统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查 检查应在套管填充气体1h以后进行以 便获得稳定的泄漏 此项检查仅限于用一相匹配的泄漏探测器对密封圈、超负荷设备、阀、终 端、压力计,热敏元件等进行检查 16
GB/T24840一2018 考文 参 献 GB/T507一2002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法 [2] GB/T1094.32017 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3]GB/T5654一2007液体绝缘材料相对电容率、介质损耗因数和直流电阻率的测量 [4]GB/T7354一2003局部放电测量 [5幻 GB/T7600一2014运行中变压器油和汽轮机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 [[6]GB/T7601一2008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水分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7门 GB50260201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1000kV交流系统用套管技术规范GB/T24840-2018解读

在交流输电系统中,套管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新型技术。它主要通过在导线周围覆盖一层绝缘材料来降低电场强度,增加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GB/T24840-2018标准对于1000kV交流系统用套管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

1. 套管选型

根据导线直径、电气性能以及运行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套管类型。同时,在套管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被列举了出来。

2. 套管制造及检测

套管材料、制造工艺和检测标准都需要符合规范要求,以确保套管的性能和可靠性。在制造过程中,还需注意避免绝缘体内部存在气泡或污染物等问题。

3. 套管施工及维护

套管施工前需要进行项目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的问题,并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

此外,还需要对套管的维护进行高效管理。包括按照要求开展巡视、清洁、检查、测试等工作。

4. 其他要求

该标准中还规定了一些其他要求。例如,在套管操作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以提醒相关人员注意安全事项。同时,还需要制定一份套管技术操作手册,对操作流程、要点等进行具体说明。

总的来说,GB/T24840-2018标准为1000kV交流系统用套管技术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指导。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有效提高线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能够降低维护成本。

1000kV交流系统用支柱绝缘子技术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1000kV交流系统用支柱绝缘子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1000kV交流系统用支柱绝缘子技术规范的编号:GB/T24839-2018。1000kV交流系统用支柱绝缘子技术规范共有23页,发布于2019-02-01
1000kV交流系统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1000kV交流系统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1000kV交流系统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的编号:GB/T24841-2018。1000kV交流系统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共有14页,发布于2019-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