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3598-2009

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

Codeofpracticeforwaterresourcesbulleti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的编号:GB/T23598-2009。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共有40页,发布于2009-09-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5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060.10
  • 实施日期2009-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0页
  • 文件大小1.41M

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


国家标准 GB/T23598一2009 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 Codeofpracticeforwaterresoureesbulletin 2009-04-24发布 2009-09-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3598一2009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则 经济社会指标 水资源量 蓄水动态 供水量与用水量 耗水量与排水量 水体水质 10 1 用水指标和水价 12 重要水事 附录A(规范性附录》全国水资源分区名称及代码 1G 附录B(资料性附录各类表格样式 19 附录c规范性附录)水库,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34 参考文献 35
GB/T23598一2009 前 言 本标准是在水利部水政资【l998]A6号文附件《水资源公报编制大纲(试行稿)》的基础上,经过 10个年度的公报编制实践,逐步进行经验总结和修改补充而成 与现行水资源公报编制内容相比,本 标准增加了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水质、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用水效率及水价等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伟程、甘泓、张象明、卢琼、彭文启、王国新、李怡庭、杜霞、仇亚琴、蒋云钟、 张鸿星

GB/T23598一2009 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资源公报编制的有关术语和定义、编制的基本要求、编制内容及计算方法和表格 样式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水资源一级区、省级行政区水资源公报的编制,地级行政区水资源公报的编制 可参考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地表水资源量quantityofsurfacewaterresources 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 3.2 地下水资源量quantityofgroundwater reS0urcesS 地下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降水和地表水人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3.3 供水量quntyfwatersupply 各种水源为用水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 用水量quantityofwateruse 各类用水户取用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 3.5 用水消耗量quantityofwaterconsumptionm 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吸附、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 能回归至地表水体和地下饱和含水层的水量 6 33 废污水排放量quantityofwastewater discharge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已被污染的水量,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 量和矿坑排水量 3.7 pollutio 污染项目 onparameters 现状水质类别评价中单项水质浓度值不满足设定标准限值要求的水质项目
GB/T23598一2009 3.8 超标项目 parameterse%eelingthestandards 水功能区水质评价中单项水质浓度值不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类别管理目标的水质项目 总则 4.1水资源公报的编制,应考虑社会各界关注的主要水资源问题,按年度全面调查统计水资源的数量、 质量,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有关资料,反映水资源演变情势及开发利用现状;并结合经济社会指标 统计分析用水指标,评价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揭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4.2编制水资源公报的资料来源,应以收集利用有关部门已有资料为主,辅以必要的典型调查、,观测试 验和专题研究工作 产量等经济社会指标应采用统计主管部门的数据,农田、林果、,草场灌 人口、产值、产 溉面积以及人工鱼塘补水面积宜采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数据,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有关资料应以水行 政主管部门的资料为主 水资源公报的编制和发布作为政府行为,在其编制过程中应对数据和内容采取审查和复核的制 度,保证公报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水资源公报编制内容应包括综述、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耗排水量、水体水质,用水指标 水价和重要水事等,各地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反映自身特点的内容 4.5为满足水资源规划和分级管理的要求,应提出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分区两套成果 各省、自治区可 按地级行政区套水资源三级区进行编制,应按地级行政区套水资源二级区上报;各直辖市可按区(县)套 水资源三级区进行编制,应按区(县)套水资源二级区上报 水资源分区应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规定的分区体系(见附录A). 4.6涉及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等多年平均值,应统一采用1956年一2000年系列的 平均值 每5年~10年应进行一次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果复核,检查分析系列合理性 经济社会指标 5.1应及时收集与用水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指标 主要包括人口,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 农田、林果、草场灌溉面积,人工鱼塘补水面积,牲畜头数等,并要结合用水分类的要求,对其中某些指标 进一步划分为与用水项目对应的细目 5.2人口应按城镇人口和农村(乡村)人口分别统计 城镇和农村人口具体划分原则可参照《关于统计 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 5.3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应按当年价格统计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按第一,第二,第 三产业分别统计,工业增加值按火(核)电工业、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规模以下非国有工业等三 类分别统计 水力发电用水属河道内用水,工业增加值应扣除水电的增加值 5.4农田灌溉面积和林牧渔业滥溉(补水)面积均应按当年实际情况统计 其中,将农田实灌面积划分 为水田、水浇地和菜田面积,将林牧渔业灌溉(补水)面积划分为林果地灌溉、草场灌溉和鱼塘补水面积 水田实灌面积指种植水稻为主的灌溉面积,水浇地实灌面积指旱地的灌溉面积,菜田实灌面积指专门用 于蔬菜种植的灌溉面积,三者不应重复统计 5.5牲畜分为大牲畜和小牲畜,均按年底存栏数统计 大牲畜包括牛、马、驴,骡和骆驼,小牲畜指猪和 羊 大型家禽饲养场的家禽数可折算后计人小牲畜中 5.6经济社会指标统计表格样式参见表B.1 6 水资源量 6.1降水量 绘制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和距平图,表示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及其与正常年份的差别,技术要
GB/T23598一2009 求如下 绘制等值线的底图可根据行政区或水资源分区的大小自行确定其比例尺,图中应标示主要地 a 名、河流、流域(或区域)边界以及经纬度线 b年降水量等值线图的基本线值为;25nmm,50mm.,200 mm、400mm、600mm、800mm、1000mm、 1200 1、1600mm、2000mm、2400mm、3000mm、4000 )mm.500r mm 各地可根据实际 mm、 情况加密降水量等值线; 年降水量距平图的基本线值为:一50%、一30%、一20%、一10%,0、10%、20%、30%、50% 100%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距平等值线; 从等值线图上量算的面平均降水量与根据各雨量站资料计算的面平均降水量误差宜控制在 士5%以内,最大不应超过士10% 计算各分区的年降水量,并与上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降水量进行比较,以反映各地区降水量的 动态变化 分区降水量的计算可根据条件采用泰森多边形法、算术平均法,等值线量算法或网格法等 分区降水量表格样式参见表B.2. 选择着干雨量代表站,统计各月的降水量,并与多年平均月分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降水年内分 6.1.3 配特征 雨量代表站选定后,各年间宜保持不变 雨量代表站月、年降水量表格样式参见表B.3 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应在水文站实测径流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实测径流若受测站上游水库调蓄 用水消耗、引人引出水量,分洪决口等的影响应进行还原计算.将实测径流数据还原为天然径流 计算各分区的地表水资源量,并与上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相比较,反映其动态变化 分区 6.2.2 地表水资源量为该区降水形成的年径流量,不包括人境水量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可根据条件采用 水文站控制法、水文比拟法,年径流深等值线图量算法或数学模型法等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表格样式参 见表B.4 6.2.3根据国境(或省境)和人海口附近的水文站实测径流资料,统计分析各分区的出人国境(或省 境、人国际界河(或省际界河)和人海水量,对于无水文站控制的区域采用间接方法估算 出人国境(省 境、人国际(省际)界河及人海水量表格样式参见表B.5 6.3地下水资源量 6.3.1一般将评价范围划分为平原区和山丘区两大类型,分别采用补给量法和排泄量法计算地下水资 源量;分析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确定各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 6.3.2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范围为地下水矿化度小于等于2g/L的区域,不含水面面积、不透 水面积及沙漠面积 地下水补给项包括降水人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地表水体人渗补给量含河 道人渗、库塘人渗、渠系人渗、渠灌田间人渗等项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各项补给量之和称为总补 给量,扣除井灌回归补给量后作为地下水资源量 6 3.3山丘区地下水的排泄项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泉水溢出量,山前侧渗流出量、,潜水燕发量和地下 水开采净消耗量,将各项排泄量之和作为地下水资源量 6. .3.4平原区的山前侧渗补给量和河川基流人渗补给量(地表水体人渗补给量中由河川基流形成的补 给量)是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在计算山区与平原混合分区地下水资源量时应 予扣除 平原区地表水体人渗补给量的水源主要来自上游山丘区,可用地表水体补给量乘以山丘区基 径比估算河川基流人渗补给量 6.3.5南方地区水文地质参数资料较少,且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方法可以简 化 平原区只计算水田(含旱作期、旱地(包括非耕地)的降水人渗补给量和灌溉人渗补给量,将两者之 和作为地下水资源量 山丘区只计算河川基流量,将其作为地下水资源量 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 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近似为灌溉人渗补给量 6.3.6分区地下水资源量表格样式参见表B.6
GB/T23598一2009 6.4水资源总量 6.4.1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人渗补给 量之和,见式(I). (1 w=R,+U,=R+U,一R 式中: 心 水资源总量 R 地表径流量(河川径流量与河川基流量之差); U 降水人渗补给量; R -河川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 -河川基流量 R 各种类型区的水量转化关系不同,资料条件差异较大,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上述基本表达式进 行变通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有关成果,计算分区水资源总量 6.4.2 山丘区水资源总量应根据山丘区河川径流量.地下水总排泄量和河川基流量,用式(2)计算 2 w=RQ棒一R 式中: 山丘区地下水总排泄重,即地下水资源量 Q排 南方山丘区地下水主要以河川基流形式排泄,其他排泄量相对较小,可以将河川径流量近似作为水 资源总量 6.4.3北方平原区水资源总量应根据平原区河川径流量、降水人渗补给量和平原河道排泄量,用 式(3)、式(4)计算 w 3 =R+U,一Qm Q.~Qn(U,/儿Ua 式中: 降水人渗补给量形成的河道排泄量; Q 平原河道的总排泄量; Q排 为地下水的总补给量 U 6. .4.4南方平原区水田,水面面积大,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低,与北方平原区相比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 的转化关系有很大差别;水稻泡田期和生长期一般没有潜水燕发,降水和灌溉的人渗补给量基本上排人 河道,与河川径流重复,而且难以分割 因此,宜采用天然河川径流量加不重复量的办法按式(5)、式(6 计算水资源总量 5 w=R十Q K重复 Q那复(E十Q机)(U早/Q总#) 6 式中: -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的不重复量; Q不重复 E 旱地和水田旱作期的潜水燕发量; Q来料 -浅层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 U, -旱地和水田旱作期的降水人渗补给量; Q早总 旱地和水田旱作期的总补给量,即降水与灌溉人渗补给量之和 6.4.5分区水资源总量表格样式参见表B.7 蓄水动态 水库蓄水动态 统计大型和中型水库的座数、年初蓄水量、年末蓄水量和年蓄水变量 水库统计应包括水利、电力
GB/T23598一2009 和其他部门的所有大中型水库,没有观测资料的中型水库应进行蓄水量估算 前后两年间的水库统计 应相衔接,但当年已蓄水的新建水库应统计在内 水库蓄水动态表格样式参见表B.8 7.2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根据地下水位动态观测资料,按照年末与年初的水位变化情况将平原区划分为上升区(水位上升 0.5m以上),下降区(水位下降0.5m以上)和相对稳定区(水位升降值在0.5m以内,含0.5m) 对 浅层地下水开采区应分别统计这三种类型区的面积、平均年水位变幅和年蓄水变量,同时调查统计当年 该平原区的地下水开采量和1980年以来的地下水累积蓄变量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表格样式参见 表B.9 7.3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对严重超采、危害较大的漏斗应进行调查监测,掌握地下水超采动态 逐年填报漏斗要素资料且 注意当年初的漏斗周边地下水埋深、漏斗面积和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与上年末的衔接 平原区地下水 位降落漏斗表格样式参见表B.10. 供水量与用水量 供水量 供水量应根据水源不同类型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三大类,按供水对象所在地 统计 地表水源供水量应按蓄水.引水,提水、,竭水四类工程及非工程供水量分别统计 为避免重复统 计规定以水库,塘坝为水源的,无论是自流引水或提水,均属蓄水工程供水量;从河湖中自流引水的,无 论有闸坝或无闸坝,均属引水工程供水量;利用泵站从河湖直接取水的,属提水工程供水量 跨流域调 水工程供水量指无天然河流联系的独立流域之间的调配水量(不包括支流之间的调配水量),对于跨省 级行政区的调水工程以各省收水口作为计量点 非工程供水量主要指人工载运水量和其他临时性措施 取水量等 8.1.3地下水源供水量指水井工程的开采量,应按浅层水、深层水、微咸水分别统计 浅层水指与当地 降水,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深层水指承压地下水,微咸水指矿化度介于2g/L5g/L.的 地下水 8.1.4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再利用,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工程的供水量 污水处理再利用量 指经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的回用水量,不包括企业内部废污水处理的重复利用量;雨水利用量指通 过修建集雨场地和微型蓄雨工程(水窖、水柜等)取得的供水量;海水淡化供水量指海水经过淡化设施处 理后供给的水量 作为工业冷却水及城市环卫用水等的海水直接利用量,不计人总供水量中,但需 单列 8 .1.5取水口有计量设施的水源工程,应以实测水量作为供水量的统计依据 没有计量设施的水源工 程,可采取临时测流的办法确定供水量,也可根据用水户的经济社会指标和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毛用水 定额估算供水量 8. .1.6分区供水量表格样式参见表B.11 2 用水量 8 8 .2.1用水量应按用户特性分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补水三大类,其中生产用水再划分为 第一产业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 用水计量点应与供水计量点一致 8. 2 2. 第一产业用水应包括农田灌溉用水、林牧渔业灌溉用水和牲畜用水 农田灌溉用水按水田,水 浇地和菜田分别统计用水量;林牧渔业灌溉用水按林果地灌溉(含果树、苗圃、经济林、防护林),草场灌 溉(含人工草场、饲料基地和天然草场)和人工鱼塘补水分别统计用水量;牲畜用水按大牲畜和小牲畜 包括大型家禽饲养场用水)分别统计用水量 8.2.3第二产业用水应包括工业用水和建筑业用水 工业用水按火(核)电、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
GB/T23598一2009 业、规模以下非国有工业等三类分别统计用水量;建筑业用水包括城镇土木工程建筑、管线铺设、装修装 饰等行业的用水 工业用水量应按取用的新水量计,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量 8.2.4第三产业用水应包括商品贸易、餐饮住宿,金融,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文教卫生、机关团体 等各种服务行业的用水量 8.2.5生活用水指居民住宅日常生活用水,应按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用水分别统计 8.2.6生态环境补水只包括人为措施提供的维护生态环境的水量,不包括降水、径流自然满足的水量, 应按城镇环境补水(含河湖补水和绿化、清洁用水)和农村生态补水(指对湖泊、洼淀、沼泽等的补水)分 别统计 8.2.7分区用水量表格样式参见表B.12 表中细目的划分,考虑了不同统计口径的需要,既可按生 产、生活(仅指居民生活、生态环境三大类用水统计,也可按农业、工业、生活(含公共用水、生态环境四 大类用水统计 城市用水集中,应统计其建成区(城市建筑基本连片、公共设施达到的地区)的供水量和用水量 8.2.8 统计项目及表格样式参见表B.13 耗水量与排水量 9.1用水消耗量简称耗水量 耗水量没有实测资料,可在用水统计,典型调查和专项试验等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用户分类和耗 9.1.1 水率(耗水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的差异进行归类估算 对于耗水量大且耗水率差异大的用户应分开估 算,对于耗水量较小且耗水率相近的用户可以合并估算 9.1.2农田、林果地、草场滥溉的耗水量应为毛用水量与回归水量(含地表退水和下渗补给地下水)之 差 可以通过灌区水量平衡分析直接确定耗水量;也可利用灌溉试验,渠系水利用系数,地下水计算参 数等有关资料分析确定耗水率,间接推求耗水量 水田与水浇地、渠灌与井灌的耗水率差别较大,应分 别进行估算 9.1.3工业、城镇公共、城镇居民的耗水量应以取水量扣除废污水排放量和输水损失回归量估算 可 以根据管网损失、工厂水平衡测试、居民区给排水调查等有关资料分析确定耗水率,间接推求耗水量;对 于供排水资料齐全的城市,可进行城区的水量平衡分析,直接估算耗水量 火(核)电厂的直流冷却和循 环冷却的耗水率差别很大,应分别估算 农村居民和牲畜的用水定额较低,耗水率一般较大,可以根据给排水设施条件选用耗水率,推求 耗水量 城镇环境、农村生态和人工鱼塘均属补水性用水,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估算耗水量,但 水体换水不应计人耗水量中 9.1.5分区耗水量表格样式参见表B.14 9. ..2 废污水排放量 9 .2.1废污水排放量应按用户排放量和人河量两个层次进行统计 人河污水排放量包括排人河流、湖 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废污水量,为用户废污水排放量与排水损失量之差 9 .2.2用户废污水排放量一般应根据用户排水量实测资料求得,但在缺乏实测水量资料时,可通过典 型调查估算用户消耗水量和输水损失水量,由公式(7)进行估算 =v,-V -V V 式中: V -废污水排放量; -水源地取水量; V -输水损失水量含消耗和回归量 V -用户消耗水量 9.2.3人河废污水量一般应根据人河(湖、库)排污口测流资料求得,也可以通过典型调查确定废污水
GB/T23598一2009 人河系数进行估算 还应根据人河废污水量和人河排污口水质监测资料估算人河主要污染物,化学需 氧量(cOD)和氨氮为必选项目 9.2.4用户废污水排放量表格样式参见表B.15,人河废污水量及人河主要污染物表格样式参见 表B.16 10水体水质 10.1地表水水质 10.1.1河流水质 ) 评价标准按GB3838一2002的规定执行 评价项目应包括G;B3838一2002规定的基本项目 2 3)评价方法;水质类别应按评价项目中最差水质项目的类别确定 评价结果以全年期、汛期、非 汛期的分类河长表示 单项水质项目浓度超过GB3838一2002的川类标准限值的称为污染 项目 流域或区域的主要污染项目应根据各单项水质项目超标频率的高低排序确定,排序列 前三位的为流域或区域的主要污染项目 4河流水质评价表格样式参见表B.17 10.1.2湖库水质 详价内容应包插木质类别评价和营养状态评价 1 2 水质类别评价标准按GB3838一2002的规定执行,评价项目应包括GB3838一2002规定的基 本项目,评价方法与河流水质评价相同 营养状态评价标准和方法见附录c 评价项目应包括总磷、总氮,叶绿素a,高孟酸盐指数和透 3 明度 湖泊水质及营养状况评价表格样式参见表B.18,水库水质及营养状况评价表格样式参见 4 表B.19 10.1.3省界水体水质 1) 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和评价方法应符合本标准10.1.1的规定 省界水体水质评价表格样式参见表B.20 2) 10.1.4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水质 1) 评价标准应按GB3838一2002的规定执行 21 评价项目应包括GB3838一2002表1及表2中规定的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有条件的地区宜 增加表3的特定评价项目中的有毒有机物项目 3 评价方法与河流水质相同 在评价项目中,基本项目应符合GB3838一2002标准表1的皿类 标准限值要求,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应符合GB3838-2002表2和表3的标准限值要求 水 质评价项目均满足上述要求的水源地为水质合格水源地 4)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表格样式参见表B.21 10.1.5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 1 评价范围应包括水功能一级区中的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水功能二级区中的饮用水源区、工 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和有水质管理目标的排污控 制区 评价标准应以GB3838一2002为基本标准,同时应根据水功能区功能要求综合考虑相应的专 多 业标准和行业标准 单一功能水功能区应以其水质管理目标对应的水质标准为评价标准 功能水功能区应以水质要求最高功能所规定的水质管理目标对应的水质标准为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应根据水功能区的功能要求确定 具有饮用水功能的水功能区的评价项目应按照本 标准10.l.4的要求确定
GB/T23598一2009 评价方法:对规定了水质类别管理目标的水功能区,应进行水质类别达标评价 所有参评水质 项目均满足水质类别管理目标要求的水功能区为水质达标水功能区;有任何一项不满足水质 类别管理目标要求的水功能区均为水质不达标水功能区 不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类别管理目标 的水质项目称为水功能区超标项目 水功能区域的主要超标项目应根据各单项水质项目超标 倍数的高低排序确定,排序列前三位的为主要超标项目 对规定了营养状态管理目标的水功 能区,应进行营养状态达标评价 满足营养状态管理目标要求的水功能区为营养状态达标水 功能区,反之为营养状态不达标水功能区 水功能区营养状态评价应符合本标准10.1.2的 规定 应分别对全年期、汛期、非汛期的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进行评价 在评价水期或年度内按照评价 次数统计,达标率大于(含等于)80%的水功能区为水期或年度达标水功能区 水功能区水质 达标评价表格样式参见表B.22 10.2地下水水质 评价标准按GB/T14848的规定执行 2 评价项目应包括GB/T14848规定的所有水质项目 3)评价方法应采用单指标评价法 小评价时段为全年期,评价结果用分类观测井数及其代表面积表示,并以类标准值为眼值给出 主要污染项目 5)评价重点为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表格样式参见表B.23. 用水指标和水价 11 用水指标 在经济社会资料收集整理和用水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分析计算综合用水指标和单项用水指标、 反映用水水平 11.1.2综合用水指标宜采用人均用水量和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两个指标 国内(地区)生 产总值应采用当年价格 11.1.3单项用水指标应根据用水特性不同,分为农业用水指标,工业用水指标、城镇公共用水指标、居 民生活用水指标和牲畜用水指标等,并逐项进行分析计算 农业用水指标可按农田灌溉、林果地灌溉、草场灌溉和鱼塘补水分别计算,用亩均用水量表示 对于农田灌溉宜细分为水田,水浇地和菜田,分别计算其用水指标 2) 工 业用水指标可按火(核)电工业和非火(核)电工业分别计算,用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表示 业增加值应采用当年价格 工 3) 城镇公共用水指标可用城镇人均公共用水量表示 4 居民生活用水指标可按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计算,用人均日用水量表示 5 牲畜用水指标以头均日用水量表示,可按大、小牲畜分别计算 6) 用水指标表格样式参见表B.24 11.1.4将各项用水指标进行年际间的比较分析,反映其变化趋势 在进行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用水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比较时,应采用可比价 11.2用水效率 11.2.1统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农业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和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反映用水效率 因收集资料难度大,可分期分批选择典型进行调查,每五年完成一次全面统计 1.2.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重复利用的水量占总用水量新鲜水量与重复 利用水量之和)的百分比,按城市分行业进行统计,表格样式参见表B.25 11.2.3农业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指进人田间水量与渠首取水量之比值,可选择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
GB/T23598一2009 灌区进行调查统计,表格样式参见表B.26. 1.2.4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指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网漏失的水量占其供水总量的百分比,可采用供水 主管部门资料,按城市进行统计,表格样式参见表B.27 11.3水价 11.3.1统计现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原水价格,城市水价,反映各地水价水平 因收集资料难度大,可 分期分批选择典型进行调查,每五年完成一次全面统计 11.3.2作为取水单位和个人因取用了水资源而向国家缴纳的水资源费,应按不同水源、不同用途分行 政区进行统计,表格样式参见表B.28 11.3.3作为供水经营者通过拦、蓄、引提等水利工程设施销售给用户的原水价格,应按不同用途分行 政区进行统计,表格样式参见表B.29 1.3.4城市水价应包括自来水供水价格、中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按城市进行统计,表格样式参见 表B.30. 12 重要水事 摘要选录当年发生的重要水事活动以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的内容: 国家对水利,水资源工作提出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以及采取的重大举措 12.1 2.2各大流域或地区发生较为突出的干早、洪捞灾害和水污染事件 12.3各地在水资鄙开发、利用、管理、配置、节约,保护等方面实能的重要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12.4其他重要水事
GB/T23598一2009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全国水资源分区名称及代码 A.1全国水资源分区名称及代码见表A.1 表A.1 -级区名称 二级区名称 三级区名称 代码 A000000 额尔古纳河 A010000 呼伦湖水系 A010100 A010200 海拉尔河 A010300 额尔古纳河干流 嫩江 A020000 尼尔基以上 A020100 尼尔基至江桥 A020200 江桥以下 A020300 第二松花江 A030000 丰满以上 A030l00 A030200 丰满以下 松花江(三岔河口以下 A040000 三岔河口至哈尔滨 A040100 松花江区 哈尔滨至通河 A040200 牡丹江 A040300 通河至佳木斯干流区间 A040400 佳木斯以下 A040500 A050000 黑龙江干流 黑龙江干流 A05o100 乌苏里江 A060000 穆棱河口以上 A060100 穆棱河口以下 A060200 缓芬河 A070000 A070100 缓芬河 A080000 图们江 图们江 A080100 B000000 辽河区 B010000 西辽河 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 B01o100 10
GB/T23598一2009 表A.1续) -级区名称 二级区名称 三级区名称 代码 乌力吉木仁河 B0l0200 西辽河下游区间(苏家堡以下 B010300 东辽河 B020000 东辽河 B020100 辽河干流 B030000 柳河口以上 B030100 柳河口以下 B030200 浑太河 B040000 辽河区 浑河 B040100 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 B040200 鸭绿江 B050000 浑江口以上 B050100 B050200 浑江口以下 B060000 东北沿黄勒海诸河 沿黄海东部诸河 B06o100 沿溺海西部诸河 B060200 Co00000 河及冀东沿海 C010000 河山区 Co10100 Co10200 漆河平原及翼东沿海诸河 海河北系 C020000 C020100 北三河山区 水定河册田水库以上 (C020200 永定河册田水库至三家店区间 C020300 北四河下游平原 C020400 海河南系 C030000 海河区 大清河山区 C030100 大清河淀西平原 C030200 大清河淀东平原 (C030300 子牙河山区 Co30400 子牙河平原 C030500 潭卫河山区 C030600 漳卫河平原 C030700 黑龙港及运东平原 C030800 徒骇马颊河 C040000 徒骇马颊河 C040100 ll
GB/T23598一2009 表A.1续) -级区名称 二级区名称 三级区名称 代码 000000 龙羊峡以上 D010000 河源至玛曲 010100 D010200 玛曲至龙羊峡 龙羊峡至兰州 D020000 大通河享堂以上 D020100 追水 D020200 大夏河与跳河 D020300 龙羊峡至兰州干流区间 D020400 兰州至河口镇 D030000 兰州至下河沿 D030100 清水河与苦水河 D030200 下河沿至石嘴山 D030300 石嘴山至河口镇北岸 D030400 D030500 石嘴山至河口镇南岸 D040000 河口镇至龙门 河口镇至龙门左岸 D040100 吴堡以上右岸 D040200 吴堡以下右岸 D040300 黄河区 龙门至三门峡 D050000 汾河 D050l00 北洛河状头以上 D050200 泾河张家山以上 050300 渭河宝鸡峡以上 D050400 泗河宝鸡峡至咸阳 D050500 泗河咸阳至潼关 D050600 龙门至三门峡干流区间 D050700 三门峡至花园口 D060000 060100 三门峡至小浪底区间 D060200 沁丹河 伊洛河 D060300 D060400 小浪底至花园口干流区间 D070000 花园口以下 金堤河和天然文岩渠 D070100 D070200 大议河 花园口以下干流区间 D070300 D080000 内流区 内流区 D080100 12
GB/T23598一2009 表A.1续) -级区名称 二级区名称 三级区名称 代码 E000000 Eo10000 谁河上游(王家坝以上 Eo10100 王家坝以上北岸 王家坝以上南岸 E010200 淮河中游(王家坝至洪泽湖出口 E020000 王蚌区间北岸 E020100 王蚌区间南岸 E020200 蚌洪区间北岸 E020300 蟀洪区间南岸 E020400 E030000 淮河下游(洪泽湖出口以下 淮河区 高天区 E030100 里下河区 E030200 沂述泗河 E040000 湖东区 E040100 湖西区 E040200 Eo40300 中运河区 Eo40400 祈沐河区 日区 E040500 山东半岛沿海诸河 E050000 小清河 E050100 胶东诸河 E050200 F000000 Fo10000 金沙江石鼓以上 Fo1o100 通天河 直门达至石鼓 Fo10200 金沙江石鼓以下 F020000 F020100 雅著江 石鼓以下干流 F020200 长江区 崛花江 F030000 F03o100 大渡河 F030200 青衣江和眠江干流 沱江 F030300 嘉陵江 FO40000 广元昭化以上 F040100 江 Fo40200 13
GB/T23598一2009 表A.1续) -级区名称 二级区名称 三级区名称 代码 Fo40300 渠江 Fo40400 广元昭化以下干流 Fo50000 乌江 思南以上 F050100 思南以下 F050200 宜宾至宜昌 F060000 赤水河 F060100 宜宾至宜昌干流 F060200 F070000 洞庭湖水系 F070100 徵水 沅江浦市镇以上 Fo70200 沅江浦市镇以下 F070300 资水冷水江以上 F070400 资水冷水江以下 F070500 湘江衡阳以上 F070600 F070700 湘江衡阳以下 洞庭湖环湖区 Fo70800 长江区 汉江 Fo80000 丹江口以上 F08o100 唐白河 F080200 丹江口以下干流 F080300 鄙阳湖水系 F090000 F09o100 修水 F090200 赖江栋背以上 赣江栋背至峡江 F090300 江峡江以下 F090400 F090500 抚河 信江 F090600 饶河 F090700 Fo90800 鄙阳湖环湖区 F100000 宜昌至湖口 清江 F100100 宜昌至武汉左岸 F100200 武汉至湖口左岸 F100300 城陵矶至湖口右岸 F100400 14
GB/T23598一2009 表A.1续) -级区名称 二级区名称 三级区名称 代码 F110000 湖口以下干流 F11o100 巢游皖及沿江诸河 F110200 青弋江和水阳江及沿江诸河 通南及崇明岛诸河 F110300 长江区 太湖水系 F120000 湖西及湖区 F120100 武阳区 F120200 F12030o 杭嘉湖区 F120400 黄浦江区 G000000 G010000 钱塘江 富春江水库以上 G010100 富春江水库以下 G010200 浙东诸河 G020000 浙东沿海诸河(含象山港及三门湾 G020l00 舟山群岛 G020200 G030000 浙南诸河 江温溪以上 G030100 东南诸河区 江温溪以下 G030200 闽东诸河 G040000 闽东诸河 G040100 G050000 闽江 间江上游(南平以上) G050l00 G050200 国江中下游(南平以下) 闽南诸河 G,060000 闽南诸河 G060100 台澎金马诸河 Gi070000 台澎金马诸河 G07o100 H000000 Ho10000 南北盘江 Ho1o01o0 南盘江 珠江区 北盘江 Ho10200 红柳江 H020000 红水河 H020100 柳江 H020200 15
GB/T23598一2009 表A.1续) -级区名称 二级区名称 三级区名称 代码 H03000o 郁江 H030100 右江 H030200 左江及郁江干流 西江 H040000 桂贺江 H040100 黔寻江及西江(梧洲以下 H040200 北江 H050000 北江大坑口以上 H050l00 北江大坑口以下 H050200 Ho60000 东江 东江秋香江口以上 H0601o0 东江秋香江口以下 H060200 珠江三角洲 H070000 珠江区 东江三角州 H070100 香港 Hl070200 H070300 西北江三角州 澳门 H070400 韩江及粤东诸河 H080000 韩江白莲以上 H08o100 韩江白莲以下及粤东诸河 H080200 粤西桂南沿海诸河 H090000 粤西诸河 H090100 桂南诸河 H090200 H100000 海南岛及南海各岛诸河 海南岛 H100100 南海各岛诸河 Hl00200 J000000 红河 J010000 李仙江 J01o100 J0l0200 元江 Jo10300 西南诸河区 盘龙江 澜沧江 J020000 讹江口以上 J020100 讹江口以下 J020200 怒江及伊洛瓦底江 J030000 6
GB/T23598一2009 表A.1续) -级区名称 二级区名称 三级区名称 代码 怒江劲古以上 J030100 J030200 怒江动古以下 J030300 伊洛瓦底江 雅鲁藏布江 J040000 拉孜以上 J040100 拉孜至派乡 J040200 西南诸河区 派乡以下 J040300 藏南诸河 I050000 藏南诸河 J050100 J060000 藏西诸河 J06o100 奇普恰普河 藏西诸河 J060200 K000000 内蒙古内陆河 Ko10000 内蒙古高原东部 K010100 Ko102o0 内蒙古高原西部 K020000 河西走廊内陆河 石羊河 K020100 黑河 K020200 疏勒河 K020300 河西荒漠区 K020400 青海湖水系 K030000 K0301o0 青海湖水系 Ko040000 柴达木盆地 西北诸河区 柴达木盆地东部 K040100 柴达木盆地西部 K040200 吐哈盆地小河 K050000 巴伊盆地 K050100 哈密盆地 KO50200 吐鲁番盆地 K050300 Ko60000 阿尔泰山南能诸河 额尔齐斯河 Ko6o100 乌伦古河 K060200 吉木乃诸小河 K060300 中亚西亚内陆河区 K070000 17
GB/T23598一2009 表A.1续) -级区名称 二级区名称 三级区名称 代码 额敏河 K070l00 Ko70200 伊犁河 K080000 古尔班通古特荒漠区 古尔班通古特荒漠区 K080100 天山北沌诸河 K090000 东段诸河 K090100 中段诸河 K090200 艾比湖水系 K090300 K100000 塔里木河源流 和田河 K100100 叶尔羌河 K100200 喀什噶尔河 K100300 西北诸河区 阿克苏河 K100400 泗干河 K100500 K10o600 开孔河 K1100o0 昆仑山北前小河 K11o1o0 克里亚河诸小河 车尔臣河诸小河 K110200 塔里木河干流 K120000 塔里木河干流 K120100 塔里木盆地荒漠区 K130000 塔克拉玛干沙漠 K130100 K13020o 库木塔格沙谈 K140000 羌塘高原内陆区 羌塘高原区 Kl40100 18
GB/T23598?2009 H ? ? ? ? 19
GB/T23598一2009 姐 关 当 日 g 四 世 出 母 A 益 搬 米 出 出 井 四 自 知 泪 江 如 A m o 20
GB/T23598一2009 ¥ 凶 年 斗 老 年 凶 突 世 出 e 怅 烘 白 年 三 21
GB/T23598一2009 册 道 母 爸 # # 米 尽 十 诊 本 如 烘 co 的 22
GB/T23598?2009 S ? 6 ? # C 9 e 23
GB/T23598?2009 ? ? ? ? 214
GB/T23598?2009 S " - S ? 25
GB/T23598一2009 母 台 怕 英 咱 母 ‘ 州 田 海 登 兴 三 长 ‘ 二 S 一" 加 知 州 - 26

元宵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元宵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元宵的编号:GB/T23500-2009。元宵共有7页,发布于2009-10-012009-10-01实施
配合胶乳硫化程度的测定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配合胶乳硫化程度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配合胶乳硫化程度的测定的编号:GB/T23655-2009。配合胶乳硫化程度的测定共有5页,发布于2009-12-012009-12-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