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3711-2017

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Mobilelaboratory—General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formationtransmissionsystem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的编号:GB/T33711-2017。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通用技术规范共有13页,发布于2017-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40.20
  • 实施日期2017-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3页
  • 文件大小2.63M

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GB/T33711一2017 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NMohilelaboratory一 techmiealspeeifieation -General forinformation ransmissionsystem 2017-05-12发布 2017-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3711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移动实验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C50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优能通信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航天通信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产品质量 监督检验研究院、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成都航天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易讯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洛生、王学山、杨宏斌、单国峰、李卫国、戴辉发、杨自力、戴安乾、崔褪峻、 刘存宾、柳红伟、章献民、张朝阳
GB/33711一2017 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以下简称信息传输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架构、要求 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通信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及 系统中的设备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和导则冲击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2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 GB/T2423.5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数字控 制)和导则 电信网络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达 GB/T192862015 GB/T29476移动实验室仪器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GB/T31017一2014移动实验室术语 GJB27631996通信设备话音质量等级标准与评测方法 YD/T1642互联网业务服务质量测试方法 术语和定义 GB/T31017一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31017一2014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移动实验室mobilelaboratory 满足特定目的和要求,由成套装置组成的,在可移动的设施和环境中进行检测、校准或科学实验等 活动的实验室 [[GB/T31017一2014,定义2.1.2] 3.2 丢包率Iosstolerance 传输过程中所丢失数据包数量占所发送数据包数量的比率
GB/T33711一2017 3.3 信息采集informationaquisitiom 接收信息的主体根据需要采用一定的程序、设备和方法,对各种相关信息或数据进行收集和记录的 过程 [GB/T31017一2014,定义2.5.8] 3.4 信息传输系统informationtransmissionsystem 实现将信息采集获得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提供给信息需求对象的系统 3.5 智能数据交互平台intelligentdatainteraetiveplatform 对移动实验室舱内各检测设备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并通过智能传输控制单元进行信息传输 的功能设备 3.6 智能传输控制单元inteligenttransmissitoncontrolunit 控制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方式、传输安全的功能设备 3.7 智能传输管理单元intelligenttransmissionmanageentunit 对移动实验室进行接人管理的功能设备 分类和架构 4.1分类 信息传输系统可分为有线传输系统、无线传输系统、卫星传输系统 4.2架构 信息传输系统架构见附录A 5 要求 5.1功能要求 5.1.1数据信息传输 信息传输系统应支持移动实验室与数据管理中心的数据信息传输 5.1.2音频信息传输 信息传输系统宜支持音频信息传输,话音信号质量宜达到GJB2763一1996中4.1.4规定的3级 以上 5.1.3视频信息传输 信息传输系统宜支持视频信息传输 5.1.4智能传输网络选择 信息传输系统应支持多种制式的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支持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及卫星通信等传输
GB/33711一2017 方式的智能选择 5.1.5用户与权限管理 信息传输系统应具有对接人的移动实验室用户进行授权和认证、访问控制的功能 5.1.6存储与备份 信息传输系统应配置专用存储备份设备,以长期保存相关信息 信息保存的时间应>90d 存储 的数据信息应能支持检索功能 5.1.7数据加密 信息传输系统进行信息传输时,应采用端到端的加密方式,采用非对称加密协议 5.2性能要求 5.2.1 传输时延 信息传输系统端到端的传输时延应符合以下要求 有线传输端到端传输时延<209.5ms; aa 无线传输端到端传输时延<209.5ms b 卫星传输端到端传输时延<609.5ms c 5.2.2丢包率 信息传输系统端到端的网络丢包率应符合以下要求 进行数据信息传输时<1.2%; a b)进行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传输时<3% 5.2.3通信协议结构 信息传输系统控制协议采用SIP协议,音频编解码采用H.248协议,视频编解码采用H.264协议 5.3电气安全 5.3.1绝缘电阻 信息传输系统相关设备电源输人端与机壳之间(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有绝缘要求的外部端子 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在正常大气压下应>100MQ,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应>2Mn 5.3.2介电强度 信息传输系统相关设备电鄙输人端与机壳之间应有足够的介电强度 交流供电条件下应满足在 50Hz、1500V历时5s以上(鉴定试验1min以上)的高压试验时,不发生击穿、,飞弧和闪烁等现象;直 流供电条件下应满足在电压250V历时5s以上(鉴定试验1nmin以上)的高压试验时,不发生击穿、飞 弧和闪烁等现象 5.3.3泄漏电流 信息传输系统相关设备在工作期间,其金属外壳与地之间的泄漏电流应<5mA 5.4电磁兼容性 信息传输系统相关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T192862015第12章的规定 各分系统设备
GB/T33711一2017 应不被别的设备所干扰,也不干扰别的设备 5.5环境适应性 5.5.1低温 信息传输系统应能在>-10正常工作,在>一25C环境条件下能承受运输及贮存 5.5.2 高温 信息传输系统应能在<十40笔正常工作,在<+55笔环境条件下能承受运输及贮存 5.5.3湿热 信息传输系统应能在温度>十30C,相对湿度>95%的高温高相对湿度环境中工作 5.5.4冲击 信息传输系统在经受采用半正弦形脉冲,峰值加速度为200m/s',脉冲宽度为1llms,在相互垂直 的三个轴向上各进行三次冲击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 5.5.5随机振动 信息传输系统在经受振动频率(振动幅值)5Hz20Hz(3dB/Oet)200Hz(0.01g=/Hz),三个 轴向上各进行0.5h的振动后,应能正常工作 5.5.6低气压 信息传输系统应适应不同海拔低气压环境条件,应能在气压值>84kPa环境中正常工作 5.5.7盐雾 在沿海地区或盐雾环境下使用的信息传输系统应能在浓度为G士0.1)%盐雾环境中正常工作 6 试验方法 6.1功能试验 6.1.1数据信息传输 将信息传输系统依次通过有线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联网,检查系统间数据信息 传输情况 6.1.2音频信息传输 将信息传输系统依次通过有线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联网,检查系统间音频信息 传输情况,按照GJB2763-1996中5.7规定的方法测试话音信号质量等级 6.1.3视频信息传输 将信息传输系统依次通过有线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联网,检查系统间视频信息 传输情况
GB/33711一2017 6.1.4智能传输网络选择 将信息传输系统分别通过有线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联网,检查系统间互联互通 情况,检查系统传输方式的智能选择情况 6.1.5用户与权限管理 模拟移动实验室用户登录信息传输系统,检查信息传输系统对接人的移动实验室用户进行授权和 认证、访问控制的功能 6.1.6存储与备份 信息传输系统按90d的时间间隔人为地采集相关数据,查看数据存储和备份情况,检查检索操作 情况 6.1.7数据加密 信息传输系统采用端到端的国际通用AEs算法加密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数据接收端查看接收到 的数据解密后的情况 6.2性能试验 6.2.1传输时延 传输时延测试按YD/T1642规定的方法进行 6.2.2 丢包率 丢包率测试按YD/T1642规定的方法进行 6.2.3通信协议结构 检查信息传输系统相关设备控制是否支持SIP协议,音频编解码是否支持H.248协议,视频编解 码是否支持H.264协议 6.3电气安全试验 6.3.1绝缘电阻 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试,正常条件和潮湿条件各测一次,读取绝缘电阻值 6.3.2介电强度 用介电强度测试仪施加高压,测试一次,检查设备情况 6.3.3泄漏电流 用泄漏电流测试仪测试,测试一次,读取泄漏电流值 6.4电磁兼容性试验 电磁兼容性按GB/T19286一2015第12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GB/T33711一2017 6.5环境适应性试验 6.5.1低温 低温试验按GB/T2423.1规定的方法进行 6.5.2高温 高温试验按GB/T2423.2规定的方法进行 6.5.3湿热 湿热试验按GB/T2423.3规定的方法进行 6.5.4冲击 冲击试验按GB/T2423.5规定的方法进行 6.5.5随机振动 随机振动试验按GB/T2423.56规定的方法进行 6.5.6低气压 低气压试验按GB/T2423.21规定的方法进行 6.5.7盐雾 盐雾试验按GB/T2423.17规定的方法进行
GB/33711一2017 录 附 A 规范性附录 信息传输系统架构 A.1信息传输系统基本架构 A.1.1信息传输系统组成 信息传输系统由移动实验室平台、信息传输网络和数据管理中心组成 信息传输系统基本架构示 意图见图A.1 移动实验室平台 数据管理中心 信息传输网络 " 刻 智能传输 智能数树 智他数据 数据中心 " 交互平台 交互平台 管理单元 图A.1信息传输系统基本架构 A.1.2移动实验室平台 移动实验室平台包括移动实验室侧产生信息交互、传输需求的各种设备和系统,主要有满足移动检 测、校准或科学实验正常实施的仪器仪表、数据采集设备、信息交互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实现在 可移动环境中信息有效互联传送的设备等 A.1.3信息传输网络 信息传输网络可分为公共通信网络、专用通信网络,其网络结构可分为IP网络、非IP网络;传输方 式由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及卫星通信等构成 信息传输系统进行网络互联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传输 方案 无论采用何种网络、何种传输方式,均应保证信息接人的安全 A.1.4数据管理中心 数据管理中心宜分级设置,分级和数量宜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A.2信息传输系统多级架构 信息传输系统多级架构示意图见图A.2
GB/T33711一2017 数搬管理中心 输 输 网络 体剧 卫 线皇 数据管理中心 数据管理中心 智能传输 智能传输 管理革元 理草元 信息传输 信息传播 网络 网络 智能传输 控制单元 "邮 解 S 数据 躲 交互平脊 智能数期 智他化物 吗姓品你禁 移动实验室平台 " 交互平台 控制单元 移动实验室平台 移动实验室平台 图A.2信息传输系统多级架构 A.3信息传输系统互联结构 信息传输系统内的设备、系统(包括数据管理中心之间、数据管理中心与移动实验室平台之间)通过 网络互联的示意图见图A.3 数据管理中心宜同时支持>10个移动实验室的远程或本地接人管理 数据管理中心之间宜支持互联
GB/33711一2017 数据管理中心 智能传输 信息传 信息传 管理单元 输网络 输网络 智他传输 控制单元 智能数据 交互平省 数据管理中心 移动实验室平台 智使传输 他传价 信息传 控制单元 管理单元 物网络 智能数 交互平谷 移动实验室平台 w能传输 控制单元 智能数据 交互平台 移动实验室平台 图A.3信息传输系统互联结构 A.4信息传输系统关键设备 A.4.1智能数据交互平台 智能数据交互平台宜符合以下条件 提供符合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等输人输出要求的各类接口 a b 支持实验检测数据,语音、视频等信息的采集/变换; 支持移动实验室内各系统的互联、信息交互; c d)支持远程管理; 自主可控保证信息安全; e 电气及机械性能符合GB/T29476的规定 A.4.2智能传输控制单元 智能传输控制单元宜符合以下条件 支持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信息传输方式 b)支持在不同传输方式上的智能选择和自动切换 c 支持专用的加密/解密; d)支持远程管理; 自主可控,保证信息安全 e f 电气及机械性能符合GB/T29476的规定 A.4.3智能传输管理单元 智能传输管理单元宜符合以下条件 支持对接人的移动实验室用户进行授权和认证、访问控制的功能 a
GB/T33711一2017 b 配合移动实验室侧智能传输控制单元,信息传输宜支持专用的加密/解密 c 支持远程管理; d 自主可控,保证信息安全; 电气及机械性能符合G;B/T29476的规定 e 0

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通用技术规范GB/T33711-2017

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是指在移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数据、命令、监控信息等各种数据传输的系统。为了保证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通用技术规范GB/T33711-2017标准。

一、技术要求

根据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的应用需求和功能特点,GB/T33711-2017标准提出了以下技术要求:

  • 通信协议: 应采用通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如TCP/IP协议族等。
  • 数据安全: 应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 实时性要求: 应满足实验数据实时传输和处理的要求,要求系统延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 容错性: 应具备较好的容错能力,当网络故障或其他异常情况发生时,系统应能够自动恢复或提供备用方案。

二、技术架构

GB/T33711-2017标准提出了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的技术架构,该架构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 前端设备: 包括各种传感器、测量仪器、终端设备等,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到信息传输系统中。
  • 信息传输网络: 由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组成,负责将前端设备的数据传输到信息管理平台。
  • 信息管理平台: 负责接收、处理和存储前端设备传输的数据,提供数据管理、分析和应用服务。

三、应用

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通用技术规范GB/T33711-2017标准的发布,对移动实验室信息传输系统的建设和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类移动实验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架构,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备采购、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高信息传输系统的质量和效率,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移动实验室分类分级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移动实验室分类分级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移动实验室分类分级方法的编号:GB/T33710-2017。移动实验室分类分级方法共有5页,发布于2017-12-01
药品检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药品检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药品检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的编号:GB/T33712-2017。药品检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共有14页,发布于2017-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