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0203-2017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rrigationprojectswithpipeconveyanc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号:GB/T20203-2017。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共有39页,发布于2017-1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5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3.160
  • 实施日期2017-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9页
  • 文件大小3.22M

以图片形式预览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GB/T20203一2017 代替GB/T202032006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Iechniealspeeifieationforirrigationprojeetswithpipeeonveyanee 2017-11-01发布 2017-1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0203一2017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工程规划 4.1 -般规定 4.2主要技术参数 4.3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4.4管道系统布置 4.5规划成果 工程设计 5.1水力计算 5.2管道结构计算 12 5.3设计成果 13 14 管材与连接件 14 6.1 -般规定 6.2塑料管与连接件 14 15 6.3混凝土管与连接件 15 6.4钢丝网混凝土管与连接件 16 6.5金属管与连接件 17 附属设备及附属建筑物 -般规定 7.l 17 给水装置 7,2 17 7.3安全保护装置 18 7.!量水设施 18 7.5配水控制装置 18 交叉建筑物 7.6 18 7.7镇墩 18 水泵选型及动力机配套 19 8.1水泵选型 19 8.2动力机配套 19 管道施工与设备安装 19 9.1一般规定 19 9.2管沟开挖 20 9.3地基与基础 20 9.4管道系统安装 21 23 9.5管沟回填
GB/T20203一2017 24 9.6设备安装 24 9.7附属建筑物施工 10管道水压试验 24 0.1一般规定 24 0.2管道耐水压试验 24 2 0.3渗水量试验 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 26 20 1.l -般规定 27 1.2管材管件检验 1.3附属设备检验 27 1.4施工安装质量检验 管道水压试验 1l.5 29 29 1.6工程质量评定 12工程验收 29 12.1 29 -般规定 30 12.2验收内容 13工程运行维护与管理 30 -般规定 13.l 30 13.2用水管理 30 13.3运行与维护 30 14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32 4.1效益计算 32 14.2费用计算 32 4.3经济评价 32 附录A(规范性附录)多泥沙水源管道输水临界不淤流速的计算 33 附录B(资料性附录运行维护记录表 35
GB/T20203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02032006《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与G;B/T20203一2006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对术语和定义进行了删减,并重新做出规定;界定了管道与出口压力; 适用范围由井灌区以及泵站扬水灌区和丘陵山区自流灌区扩大到所有类型灌区 -取消了系统控制面积不大于80hm的限制; 增加了管道结构计算内容; -增加了钢丝网混凝土管与连接件; 增加了金属管与连接件; -增加了管道水压试验内容; -增加了工程运行维护内容; 增加了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与验收内容; 增加了施工内容 本标准由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单位;扬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天津 农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群昌、何武全、丁昆仑、周明耀、作峰,李其光、王仰仁、蔡甲冰、任贺靖、 吴彩丽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02032006
GB/T20203一2017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管材与连接件、附属设备及附属建筑物水泵选型及 动力机配套、管道施工与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工程验收、工程运行维护与管理、效益分析与 经济评价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40(所有部分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GB/T4084自应力混凝土输水管 GB5084农田灌慨水质标准 GB/T9647 热塑性塑料管材环刚度的测定 0002.1给水用硬聚氧乙烯(PVC-U)管材 GB 1837混凝土管用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GB 1224 安全阀 -般要求 GB 13295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 GB 13663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GB 3664低压输水灌溉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 T 86892002农业灌溉设备小型手动塑料阀 GB 8691.4农业灌溉设备灌溉阀第4部分:进排气阀 GB 2324 灌溉用塑料管材和管件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 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5020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 GB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33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T50769节水灌溉工程验收规范 DL499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JB/T8512输水用涂塑软管 QB/T1130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 QB/T1916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材
GB/T20203一2017 SL.7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255泵站技术管理规程 SL317泵站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irrigationprojectswithpipeconveyanee 由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流,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给水装置,采用地面灌溉的工程 输 水管道设计工作压力不宜大于1.0MPa,最不利点给水装置出口压力不宜大于0,02MPa 3.2 管道输水灌溉系统irrigationnetworkswithpipe conveyance 通过管道将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进行灌溉的各级管道及附属设施组成的系统 3.3 自压管道输水灌溅系统就tyirieinetwutkswihpmene 利用地面自然高差形成水流压力的管道输水灌溉系统 3.4 机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 irrigationnetworkswithpumpingpipecoveyanee 利用水系加压的管道输水灌溉系统 3.5 开敞式管道输水灌溉系统irrigationnetworkswithopenpipeconveyance 沿管线不同部位设有自由水面调压井(池)的管道输水灌溉系统 3.6 半封闭式管道输水灌溉系统irrigationnetworkswithsemi-elosedpipeconveyanee 管道系统不完全封闭,输水过程中出现自由水面的管道输水灌溉系统 封闭式管道输水灌溉系统irrigationnetworkswithcosedpipeconveyance 水流在全封闭的管网中流动,输水过程中不出现自由水面的管道输水灌溉系统 3.8 多水源汇流管道输水灌溉系统connueneeinflowconvergelpipeirigationnetworks 个及以上的水源汇流进人管网的管道输水灌溉系统 3.9 闸管gatedpipe 沿管道按一定间距安装闸门直接放水进人沟畦的可移动管道,分为硬闸管和软闸管 3.10 管道水利用系数 wateruse efrieieneyofpipe 管道出口水量与其进口水量的比值 3.11 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wateruse effieieneyofpipelinesystemm 设计工况下,管道系统出口总水量与其进口总水量的比值,也为各级管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
GB/T20203一2017 3.12 田间固定管道长度lengthofon-farmfixedppe 系统控制范围内,单位面积田间固定管道的用量,以m/hm"计 3.13 经济管径economiealpipesize 投资偿还期内,管道年费用最小的管道内径 3.14 管道经济流速eeonomiealowveloeity 灌溉管道在设计流量下对应经济管径的管内平均流速 3.15 管道临界不淤流速eritiealnon- rsiltingveloeityofpipe 保证含沙水流挟带的泥沙能稳定地随水流输送而不致在管道中淤积时的管道水流最小平均流速, 3.16 给水装置watersupplydeviee 从输配水管网向田间供水进行灌慨溉的控制装置,包括给水栓和出水口 3.17 给水栓hydrant 从输配水管网向田间地面移动管道供水进行灌溉的给水装置 3.18 出水口outlet 从输配水管网直接向田间毛渠或格田供水进行灌溉的给水装置 工程规划 4.1 般规定 4.1.1应收集项目所在地的水源、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气象、地形、土壤、作物,以及水利农业,交通、 电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4.1.2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发展规划,水利发展规划及现代灌慨发展规划 4.1.3规划应与道路、林带、供水、供电、通信以及居民点等相协调,并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 4.1.4应将水源、输水管道系统及田间灌排工程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4.1.5山区、丘陵地区宜利用地形落差进行自压输水灌溉 4.2主要技术参数 4.2.1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按GB50288的要求确定,且不应低于50% 442.2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设计值不应低于0.95 4.2.3田间水利用系数取值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值 42.4灌溉水利用系数应根据GB.50288中规定的方法计算" 42.5计划湿润层深度宜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 无试验资料时,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宜取 0.4m0.6m,蔬菜宜取0.2m~0.3m,果树宜取0.8m1.0m. 4.2.6土壤适宜含水率上下限应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 无试验资料时,上限宜为田间持水率的 85%95%,下限宜为田间持水率的60%70%;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和果树宜取小值,蔬菜和保护地 作物宜取大值
GB/T20203一2017 4.2.7设计耗水强度应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 无试验资料时,应依据气象资料采用作物系数方 法分作物分生育阶段计算,从中选择灌水临界期内作物最大日需水量值 缺乏气象资料时,可按表1 取值 表1设计耗水强度 单位为毫米每天 作物 耗水强度 作物 耗水强度 果树 蔬菜(露地 葡萄、瓜类 粮食、棉花作物 6 8 油料作物 蔬菜保护地 4.2.8畦田与灌水沟的规格及适宜流量应根据当地试验资料确定 无试验资料时,可分别按表2和 表3取值 表2畦田灌水要素表 地面坡度 S0.002 0.0020.005 0.0050.01 土 壤 透水性 雕长 单宽流量 雕长 单宽流量 畔长 单宽流量 L/(sm) L/(sm) L/sm m m m 强 2550 5一6 30一60 50一70 4一5 中 30一60 56 40一70 4一5 60一80 4一5 弱 50-80 80100 4060 5 表3沟灌灌水要素表 沟底坡度 S0.002 0.0020.005 0.0050.01 土 壤 透水性 沟长 流量 沟长 流量 沟长 流量 L/s L/s m m m l/s 强 3040 1.0~.5 4060 0.7l.0 6080 0.60.9 中 4060 7090 8000 0.7~l.0 0,5~0,6 0.40.6 50一60 0.5一0.6 80l00 0.40.5 90一120 0.20.4 剥 4.3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4.3.1应利用长系列资料进行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提出灌溉设计保证率下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 应根据规划区水资鄙评价成果,结合配套设施能力确定可供水量 地下水源的可供水量应是可 4.3.2 开采水量和开采能力两者中的较小值,深层地下水不应计人可供水量 已建井灌区应根据地下水的多 年开采与回补的监测资料,对地下水可供水量进行复核 4.3.3可供水量的计算应考虑水质状况,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 43.4灌溉需水量应根据作物组成、复种指数、作物需水量、降水量,并考虑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规划等
GB/T20203一2017 计算确定 4.3.5无长系列资料时,可选择典型年计算可供水量和需水量,并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当项目在原有 灌溉工程控制范围内时,可通过现状供水调查分析,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4.3.6当供水量小于需水量时,应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小灌溉面积或进一步采取节水措施 4.4管道系统布置 4.4.1管道系统类型及管网布置形式应根据水源位置、地形,地貌和田间灌溉型式等合理确定;管道系 统结构类型应采用开敞式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半封闭式管道输水霾溉系统或全封闭式管道输水灌溉 系统 4.4.2 管道系统宜采用单水源系统布置 当采用多水源汇流管道系统时,应经技术经济论证 4.4.3管道布置宜平行于沟、渠、路,应避开填方区和可能产生滑坡或受山洪威胁的地带 当管道穿越 铁路、公路或构筑物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当管道铺设在松软基础或有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陷的地段时,应 对管道基础进行处理或增设支墩 4.4.4管道级数应根据系统控制灌溉面积,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 土壤渗透性强的宜增设田间地面移 动管道;山丘区的田间地面移动管道宜布置在同一级梯田上 4.4.5管道布置应与地形坡度相适应 在平坦地形区,干管或支管宜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山丘区,干管 宜垂直于等高线布置,支管宜平行于等高线布置 当地形复杂需要改变管道纵坡时,管道最大纵坡不宜 超过1:1.5,且倾角应小于土壤的内摩擦角,并在其拐弯处或直管段长度超过30m时设置镇墩 4.4.6管道布置宜总长度短、管线平直,并应减少折点和起伏;当转弯部分采用圆弧连接时,其弯曲半 径不宜小于130倍的管外径;当采用直线段渐近弯道时,每段水流的折转角不应大于5",且渐近弯道半 径不宜小于10倍的管外径 4.4.7田间固定管道长度宜为90m/hm'180m/hm;山丘区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 4.4.8支管走向宜平行于作物种植行方向 平原区支管间距宜为50m150m,单向灌水时取小值 双向灌水时取大值;山丘区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 4.4.9给水装置间距应根据畦田规格确定,宜为40 m~80m;经济作物取小值,粮食作物取大值 4.4.10管道系统首部及干支管进口应安装控制和量水设施;管道最高处、管道起伏的高处、顺坡管道 节制阀下游,逆坡管道节制阀上游、逆止阀的上游、压力池放水阀的下游以及可能出现负压的其他部位 应设置进排气阀;管道低处、管道起伏的低处应设置排水泄空装置;寒冷地区应采用防冻害措施 4.4.11管道埋深应大于冻土层深度,且不应小于7001 mm 4.5规划成果 4.5.1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报告,投资估算书及规划布置图等 4.5.2灌慨面积大于或等于333hm'的工程规划布置宜绘制在1/5000~1/10000的地形图上,面积小 于333hm的宜绘制在1/2000~1/5000的地形图上 工程设计 5.1水力计算 5.1.1灌溉制度 5.1.1.1设计灌溉定额应依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水量平衡计算结果或地方相关定额标准确定 5.1.1.2设计净灌水定额应按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 无试验资料时,可参考邻近地区资料确定,也可 按式(1)或式(2)计算确定
GB/T20203一2017 =0.1-(0一0 n m=0.1:('-0 式中 设计净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 n 计划湿润层土壤的干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计划湿润层深度,单位为厘米(cm); -按重量百分比确定的土壤适宜含水率上限 按重量百分比确定的土壤适宜含水率下限 0" 按体积百分比确定的土壤适宜含水率上限 0 按体积百分比确定的土壤适宜含水率下限 5.1.1.3设计灌水周期应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 无资料试验时,可参考邻近地区试验资料确定 也可按式(3)计算: 3 T,= ,TGB/T20203一2017 b)每个轮灌组内工作的管道宜集中 各个轮灌组的总流量宜接近,离水源较远的轮灌组总流量可小些,但变动幅度应平稳; c 地形地貌变化较大时,可将高程相近地块分在同一轮灌组,同组内压力宜相近 d 同一轮灌组内各给水装置出口压力宜相近; e 轮灌组数目应根据管网系统灌溉设计流量、给水装置的设计流量及整个系统的给水装置总数 fD 按式(7)计算确定 N= )+" (7 =int 5.1.2设计流量 灌溉系统的设计流量应由调整后的灌水率确定,或按式(8)计算 5.1.2.1 -习("") Q 式中: 灌溉系统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Q. 灌水高峰期第i种作物的种植比例 灌水高峰期第i种作物的灌水定额,单位为立方米每公顷(m'/hm=); m 灌水高峰期第i种作物的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单位为天(d): T -设计灌溉面积,单位为公顷(hm=')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水高峰期同时灌水的作物种类数,单位为个 5.1.2.2树状管网各级管道或管段的设计流量,应按式(9)计算 Q,="Q R 式中 -某级管道的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Q -管道控制范围内同时开启的给水装置个数,单位为个; 全系统同时开启的给水装置个数,单位为个(个) n 5.1.2.3环状管网管道流量应按式(10)计算 .(10 Q十习e;=0 式中: 节点的节点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Q 连接节点i的第管段流量(流人节点的流量为正,流出为负),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r/h) q 5.1.2.4管道系统、各级管道或管段及给水装置的流量,应在管道布置及管径已定的条件下,通过水力 计算确定;水泵加压的管道系统,应通过水泵工作点计算确定 5.1.2.5管网系统水力设计,应使同时工作各给水装置的流量满足式(11)的要求 Q>0.75Qm 11 式中: -同时工作各给水装置中的最大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Qmx -同时工作各给水装置中的最小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Qmin 5.1.3设计水头 5.1.3.1管道系统的设计工作水头,应按式(12)计算 对于地形复杂的灌区,或同时开启1个以上给水
GB/T20203一2017 装置的管道输水灌慨系统,参考点应通过计算比较确定 12) H =Z -Z 十h 十习h,十习h,十A 式中 H 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单位为米(m) 管道系统进口高程,单位为米(m); -参考点给水装置的地面高程,单位为米(m);在平原地区,参考点一般为距水源 最远的给水装置的位置; 参考点给水装置出口中心线与地面的高差,单位为米(m);给水装置出口中心线 ho 的高程应为其控制的田间最高地面高程加0.15m -分别为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给水装置的管路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 习/习 单位为米(m); -给水装置工作水头,单位为米(m) h, 5.1.3.2给水装置的工作水头,应按试验或厂家提供的资料确定;无资料时,可取0.02MPa 5.1.3.3机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水泵运行扬程与流量范围,应通过水泵工作点计算确定,并使其位于 水泵高效区内 水泵的设计扬程应按式(l3)计算 13 H=H十Z一Z十习h,十习h 式中 H 灌溉系统水泵的设计扬程,单位为米(m)5 2. 泵站前池水位或机井动水位,单位为米(m); 习力m、习万 分别为水泵吸水管进口至管道系统进口之间的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 头损失,单位为米(m) 5.1.3.4自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通过高位水池供水的自压灌溉管道系统应根据田间需水要求及水源供水能力,合理确定蓄水 a 池容积及高程; b)从水库取水的自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应校核设计水位能否满足系统压力水头需求 c 管道设计压力不应小于工作压力与残余水击压力之和,并不应小于静水压力 5.1.4水头损失 5.1.4.1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应按式(14)计算 各种管材的f,m、值,可按表4确定: (14 h =/ 式中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单位为米(n h m; 管材摩阻系数; -计算管段的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管道内径,单位为毫米(mm); 管长,单位为米(m); 流量指数; n 管径指数
GB/T20203一2017 表4,m,b值 管材类别 mn n=0,013 1.312×10" 5.33 混凝土管 =0.014 1.516×10" 5.33 n=0.015 1.749×10" 5.33 硬塑料管 0.948×10 1.77 4.77 钢管、铸铁管 6.25×10 1.9 5.1 球墨铸铁管 1.899×102.232×10 1.852 4.87 铝合金管 0.861×10 1.74 4.74 注:n为糙率系数 5.1.4.2等距等流量多口供水时,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宜按式(15)和式(16)计算 h'=Fh 15 "-1士x N 大 十六 6N2 16 N一1十X 式中: 多口出流时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单位为米(m); h" 多口系数 F N -同时出流的孔口数 x 多口管道首口位置系数 5.1.4.3地面移动软管沿程水头损失可按硬塑料管计算公式计算后乘以一个系数,该系数宜根据软管 布置的顺直程度及铺设地面的平整度取1.1~1.5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应按式(I7)计算,规划阶段可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一15%估算 5.1.4.4 u h= 17 式中: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单位为米(m); 局部损失系数; 管内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 5.1.5允许设计流速 允许设计流速宜根据管线、管材、管径、管网结构及管道投资、运行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5.1.5.1 5.1.5.2允许设计流速确定宜满足下列要求: a 在设计流量下,管内最小流速不宜低于0.3m/s;当配水管网兼有施肥或施药任务时,管内最小 流速不宜低于0.6m/s 自压管道输水漩溉系统设计流速不宜大于2.5m/s;当采用较大流速时,应对管道倾斜部位水 b 流惯性作用力和弯曲部位水流轴向推力进行分析 机压管道输水灌慨系统设计流速不宜大于2.0m/s
GB/T20203一2017 5.1.5.3采用多泥沙水源时,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设计流速应大于管道临界不淤流速 管道临界不淤 流速宜通过试验确定;缺乏试验条件时,可按附录A规定的经验公式计算 5.1.6管径与管道工作压力 管道系统各管段的直径,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计算确定;初选管径时,可按式(18)估算 5.1.6.1 D-Is、" I 18 5.1.6.2计算管径时,流速可采用经济流速 不同管材的经济流速可按表5确定 表5管道经济流速推荐表 单位为米每秒 管材 混凝土管 钢筋混凝土管 硬塑料管 金属管 薄膜管 流速 0.5~1.0 0.81.5 l.0~1.5 1.52.0 0.51.2 5.1.6.3管道系统各管段的设计工作压力,可取正常运行情况下最大工作压力与残余水击压力之和;最 大工作压力应根据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比较确定 5.1.6.4正常运用时管顶内水压不宜小于2m,局部不应出现负值 5.1.7水击压力验算及其防护 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进行水击压力验算 5.1.7.1 管网系统规模较大,管线地形复杂; a b 管道布设有易滞留空气和可能产生水柱分离的凸起部位; 阀门关闭历时等于或小于一个水击相时 c d 对设有止回阀的上坡管道,应验算事故停泵时的水击压力;未设止回阀时,应验算事故停泵时 水泵机组的最高反转转速 对于下坡管道,应验算启闭阀门时的水击压力 水击压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5.1.7.2 阀门关闭历时等于或小于一个水击相时,所产生的直接水击压力可按式(19)和式(20)计算 a 2L -+- 19 Ha T 20 T,= 式中 H 直接水击压力,单位为米(m); 计算管段管长,单位为米(m); T 水击相时,单位为秒(s); 阀门前水的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Uo 水击波传播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b 阀门关闭历时大于一个水击相时,瞬时关阀所产生的间接水击压力可按式(21)计算 2Lu 21 H= (T,T, 式中: H 间接水击压力,单位为米(m); 10
GB/T20203一2017 T -阀门关闭历时,单位为秒(s) 瞬时完全关闭管道末端(下游)阀门时,在阀前产生的最大压力水头可按式(22)计算 c 2Lo 22 Hm=H十 gT 式中 -阀前产生的最大压力水头,单位为米m); Hw -管道正常运行压力水头,单位为米(m) H d)瞬时部分关闭管道末端(下游)阀门时,在阀前产生的最大压力水头可按式(23)计算 2L(u一u, Hm=H十 23 gT 式中: T 瞬时部分关闭阀门后管内产生的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缓慢关闭自压或恒压管道末端(下游)阀门时,在阀前产生的最大压力水头可按式(24)计算 H=H+ 24 , 式中: T,管道中水柱惰性时间常数:T=Lu/gH, 缓慢关闭水泵出口(即管道首端)处的阀门时.阀后产生的压力水头可按式(25)计算 fD -毕;+、 Hn=H 一 5.1.7.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管道应采取相应的水击防护措施 水击情况下,管道内压力超过管材公称压力; a b)水击情况下,管内出现负压 水泵最高反转转速超过额定转速的1.25倍 c 5.1.7.4当关阀历时符合式(26)时,可不验算关阀水击压力 T >相 26 425 1425 27 西. +" N1+品 式中 -圆形管水击波传播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a 管壁厚度,单位为米(m); K 水的体积弹性模数,单位为帕(Pa),随水温和水压的增加而增大,2.5MPa大气压以下,水 温10C时K=2.06×10”Pa; 水的弹性系数和管材弹性系数之比,a=K/E; 管材系数,匀质管c=1,钢筋混凝土管c=1/(1十0.95a) C 管壁环向含钢筋系数,a =f/t; a E 为管材纵向弹性模数,单位为帕(Pa),不同管材的a、E值可按表6选取 11
GB/T20203一2017 表6管材弹性模数(E)及水的弹性系数和管材弹性系数之比(a)值表 铸铁管 球墨铸铁管 管材 钢管 混凝土管 钢筋混凝土管 E/(P 206×l0 l60×l0" 108×l0" 20,6×10 20.6×10 K/E 0.013 0.01 0.02 0.l0 0.l0 管材 硬聚氯乙熔管 硬聚乙熔管 聚丙熔管 玻璃钢复合管 钢丝网水泥管 7.84×10'" 14.7×10 E/(Pa 2.83×10" 1.4~2×10'" 20.6×10” K/E” 0.74~0.69 1,47l.,03 26276 0.14 0,.10 5.2管道结构计算 5.2.1一般规定 5.2.1.1管道结构设计应与其埋设条件和运行工况相适应 5.2.1.2柔性管应按柔性管理论进行设计,刚性管应按刚性管理论设计;管道刚,柔性判别方法应符合 GB50332的规定 5.2.1.3作用在管道上的永久作用应包括结构自重、竖向和侧向土压力、预加应力和管道内的水重等 5.2.1.4作用在管道上的可变作用应包括管道上的地面人畜荷载,地面车辆交通荷载,地面堆积荷载 外水压力和内水压力等 5.2.1.5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的计算应符合GB50332的规定 5.2.2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 5.2.2.1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应符合GB50332的规定 5.2.2.2 管道结构的强度应按式(28)验算 ** 28 YSGB/T20203一2017 式中: Fa -管壁截面失稳的临界压力标准值,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 -管侧土的变形综合模量,单位为兆帕(MPa),应按GB50332一2002附录A确定; E s. -管材环刚度,单位为兆帕MPa),采用G;B/T9647规定的管材环钢度的测定方法计算出 的环钢度值 5.2.2.6对非整体连接的管道,在其敷设方向改变处,应作抗滑稳定验算;抗滑验算的稳定性抗力系数 不应小于1.5 5.2.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5.2.3.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应符合GB50332的规定 5.2.3.2柔性管道的变形允许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用水泥砂浆等刚性材料作为防腐内衬的金属管道,在组合作用下的最大竖向变形不应超过 管道计算直径的0.020.03倍; b 采用延性良好的防腐涂料作为内衬的金属管道,在组合作用下的最大竖向变形不应超过管道 计算直径的0.030.04倍 塑料管道,在组合作用下的最大竖向变形不应超过管道计算直径的0.05倍 5.2.3.3对于刚性管道,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在组合作用下,计算截面的受力状态处于受弯、大偏心 受压或受拉时,截面允许出现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n mm 5.2.3.4对于刚性管道,其混凝土结构构件在组合作用下,计算截面的受力状态处于轴心受拉或小偏心 受拉时,截面设计应按不允许裂缝出现控制 对柔性管道在组合作用下的变形,应按准永久组合作用计算,并应按式(31)计算其变形量 5.2.3.5 K,rF. 土D fD=D 31 E,I,十0.061Ea" 式中: fn -管道在组合作用下的最大竖向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K -管道变形系数,应按管的敷设基础中心角确定;对土弧基础,当中心角为90、120"时,分 别可采用0.096,0.089; -圆管结构的计算半径,即自管中心至管壁中线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F 每延米管道上管顶的竖向土压力标准值,单位为千牛每毫米(N/mm); -地面车辆轮压传递到管顶处的竖向压力标准值,单位为千牛每毫米(N/nm mm g 可变作用的准永久值系数,取0.5 变形滞后效应系数,可根据管道胸腔回填土压实程度取1.00~1.50; -管材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管壁的单位长度截面惯性矩,单位为四次方毫米每毫米(mm'/mm) 5.3设计成果 5.3.1提交的设计成果应包括工程设计说明书、工程概(预)算书等 5.3.2说明书附图应包括下列主要图样 a 管道系统平面布置图; b 管道纵、横断面图 典型连接安装图; c d 主要建筑物结构设计图; 典型田间工程布置图(1/1000~1/3000) 13
GB/T20203一2017 5.3.3说明书附表应包括下列主要附表: a 工程量和材料量汇总表; b 田间典型区工程量分析计算表; 田间工程量汇总表 c 6 管材与连接件 6.1 -般规定 6.1.1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所用管材应根据工程特性,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进行选择 6.1.2同一区域宜选用同一种管材;管线复杂或前后段压力相差1偕时,可根据不同条件分段选择不 同材质的管材 当管径小于或等于400mm时,宜选用塑料管;当管径大于400mn时,宜选用混凝土管、钢筋混 6.1.3 凝土管,玻璃钢管,球墨铸铁管等 当不具备地埋条件而需要明铺时,宜选用球愚铸铁管、钢管或钢筋混 凝土管 6.1.4选用的管材公称压力不应小于设计工作压力与残余水击压力之和. 6.1.5管材、管件以及附属设备之间的连接应方便可靠 连接件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所选管材的公称压力且其规格尺寸及偏差应满足连接密封要求 6.1.6 当管道需埋设在硫酸盐浓度超过1%的土壤中时,不应选用混凝土管和金属管 6.1.7 6.2塑料管与连接件 6.2.1管道输水湄溉工程所用硬聚氯乙稀管应符合GB/T1o002.1、GB/T13664和QB/T1916的规 定,聚乙熔管应符合GB/T13663的规定,加筋聚乙烯管应符合GB/T23241的规定,涂塑软管应符合 JB/T8512的规定 6.2.2当聚氯乙稀管直径小于200mm时,宜采用粘接剂承插连接;当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时,宜 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 6.2.3当聚氯乙稀管采用粘接剂连接时,粘接剂应由管材生产厂配套供应 粘接剂的固化时间应与施 工条件相适应.粘结强度应满足管道使用要求 6.2.4当塑料管采用惚胶圈作为接口密封材料时,所用橡胶圈不应有气孔、,裂缝或接缝,且其性能应符 合下列基本要求: 拉断强度大于或等于16MPa a 伸长率大于或等于500% b 邵氏硬度为45度一55度; c d 永久变形率小于20%; 老化系数大于0.8(在70C下,l44h) e 6.2.5由静荷载引起的塑料管径向变形率不应大于5% 6.2.6塑料管连接件应符合下列力学性能要求 m高度自由坠落不破裂 a b) 在20时,聚氯乙烯管件4.2倍公称压力保压1.0h不渗漏;聚乙烯管件3倍公称压力保压 1.0h不渗漏 6.2.7地面移动薄膜管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 14
GB/T20203一2017 表7薄膜管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允许偏差 规格 l60300 士4 折径 300一500 士4 500800 士6 0.25 士0.025 壁厚 0.30 士0.030 0.40 土0.040 管内外壁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应有气泡,分解变色线和1mm以上的杂质 1mm以下杂质 b 1m长度内不应超过10个,且不应聚集成群; 薄膜管应按GB/T1040,QB/T1130测试力学性能 其拉伸强度应大于或等于17MPa,断裂 伸长率不应小于450%,直角撕裂强度应大于或等于80N/mm. 6.2.8薄膜管应按JB/T8512的规定进行水压试验,其破坏压力值不应小于其工作压力的3倍 6.2.9薄膜闸管性能除应满足6.2.7和6.2.8要求外,其孔口间距还应与沟畦宽度相匹配,孔口大小应 能满足人沟畦流量的要求,且闸阀不应渗漏 6.3混凝土管与连接件 6.3.1混凝土管的外观、规格尺寸及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制管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强度检测应按GB11837的规定进行;管体的抗渗性能 a 检测应按GB4084的规定进行,试验水压应大于管道系统工作压力的2倍; b 管内壁应光滑,内外壁应无裂缝;公称直径小于300mm的混凝土管内径允许偏差为土3mm. 壁厚允许偏差为 十2mm 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300mm的混凝土管内径允许偏差为十6mm、 -8mm,壁厚允许偏差为 十8mm、3mm 6.3.2当采用三点荷载试验数据确定管上的允许填土荷载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25 6.3.3混凝土管连接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连接件的内径应为连接管外径加上填料厚度 aa b 连接件的壁厚应大于管壁厚度; 刚性连接时,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应大于M10,柔性连接可采用塑料油膏 c d 连接件应在承受管道的最大工作压力时不漏水 钢丝网混凝土管与连接件 6.4.1钢丝网混凝土管的外观、规格尺寸及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内壁及承插口密封面应光滑,无凹槽、无凸块 a b 辐射制作的外保护层应圆滑整齐,波纹起伏不应大于10mm,保护层最薄处厚度不应小于 20mm,保护层不应有空鼓、脱落和大于0.02mm宽度的裂缝; 管两端平面应垂直于管轴线 公称直径小于300mm管道的管端平面倾斜度应小于或等于 mm;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300mm管道的管端平面倾斜度应小于或等于4mm;尺寸偏差 2 应符合表8的规定; 15
GB/T20203一2017 表8钢丝网混凝土管主要尺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偏差部位 公称直径 自应力 止胶台 插口密封面插口密封面 插口密封面 内径 壁厚 保护层厚 直径 直径 长度 直径 3 十2 十4 十1 100350 士3 土1 土2 -0.5 十3 +2 父 十1 400600 士4 士1 士2 -0,5 十6 十2 8001200 士6 士2 士3 注:预应力一自应力钢丝网混凝土管不考核保护层厚 压力等级及检验压力应符合表9的规定; d 表9钢丝网混凝土管压力等级及检验压力 单位为兆帕 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 抗漏试验压力 抗裂试验压力 抗漏试验压力 抗裂试验压力 0,8 0,8 1.2 1." 2.0 0,4 0.5 0.9 2.2 1.4 1.0 0.6 1.2 1.6 2.1 2.4 2.o 0.8 1.2 2.5 2.8 1,4 1.0 1.5 1.7 2.5 3.0 3.3 在抗渗试验压力下,管身不应开裂、漏水、渗水,接头处不应滴水,外表面不应出现潮片 e 在抗裂试验压力下,管身不应开裂 f) 6.4.2钢丝网混凝土管宜按90"土弧基础、管顶覆土厚0.8m一2.0m,地面两汽一15级汽车荷载及工作 压力设计;当条件改变时,应另行设计计算 6.4.3公称直径100mm~300mm 管接头密封性能所允许的接头转角不应小于或等于2.0";公称直径 400mm800 nmm的不应小于或等于1.5";公称直径10001 mm及1200mm的不应小于或等于1.0' 6.4.4钢丝网混凝土管连接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连接件的外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裂缝、蜂窝、气孔、缩松等缺陷 a b)连接件的插口和承口工作面应光滑完整,且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钢丝网混凝土管主要尺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公称直径 承口工作面内径 插口工作面外径 十.0 100~300 士l1.0 0.5 在3.2MPa试验压力下,应无渗漏现象 6.5金属管与连接件 6.5.1球墨铸铁管与连接件 6.5.1.1球墨铸铁管及管件的表面不应有裂纹、重皮,承、插口密封工作面不应有连续的轴向沟纹,不应 16
GB/T20203一2017 有影响产品性能的缺陷和表面损伤 6.5.1.2密封面以外的不影响使用的表面局部缺陷应予验收 必要时,可对不影响整体壁厚的表面损 伤和局部缺陷进行修复 修复后的管和管件应符合GB/T13295要求 6.5.1.3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宜采用c25级或C20级的球墨铸铁管 6.5.1.4球墨铸铁管宜采用承插式柔性接口,接口角度偏转能力应满足表1l的要求 表11铸铁、球墨铸铁管沿曲线安装接口的允许转角 管径D/mm" 75600 700800 900 允许转角/("" 6.5.1.5球墨铸铁管及管件的公称直径,长度和尺寸等应满足GB/T13295的规定 6.5.1.6球墨铸铁管的机械性能应满足GB/T13295的规定,拉伸性能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球墨铸铁管拉伸性能要求 最小抗拉强度 最小断后伸长率 % MPa 铸件类型 DN402600 DN401000 DN1100一2600 10 离心铸造管 420 6.5.2钢管与连接件 钢管宜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接口对接,悍接质量应符合GB50236的规定 6.5.2.1 6.5.2.2钢管与量控设备之间宜采用法兰连接 6.5.2.3钢管及连接件的内外壁均应进行防腐处理 附属设备及附属建筑物 7.1 一般规定 7.1.1承压附属设备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所接管道的公称压力,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应密封、牢固 7.1.2附属设备应为设计定型产品,出厂时应附有产品合格证 7.1.3附属设备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便于管理、养护和维修 7.1.4附属建筑物应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 7.2给水装置 7.2.1给水装置宜由金属或工程塑料制成,且操作灵活、坚固耐用 7.2.2给水装置宜采用外压止水或内水压力止水结构形式 7.2.3给水装置采用外压止水时,密封压力不宜低于0.2MPa;采用内压止水时,最小密封压力不宜低 于0.01MPa 7.2.4给水装置过流断面不宜小于结构断面的90% 7.2.5用于寒冷地区的给水装置和出水立管,应有防冻措施 7.2.6给水装置防护设施宜采用装配式结构 7.2.7当采用给水装置直接向田间配水时,其出口应设置防冲设施,且防冲设施宜采用预制混凝土构 17
GB/T20203一2017 件;当采用给水装置接地面移动管道配水时,移动管道的出口宜采用防冲措施 7.3安全保护装置 7.3.1安全保护装置应结构合理,运转灵活、牢固耐用 7.3.2对管线地形高差变化较大或管道直径较大的管网系统,可采用调压井、调压管等安全建筑物 调压井,调压管宜设在干管与支管连接处,可结合分水建筑物设置 调压井、调压管顶高程或溢流口高 程应根据管道的保护压力确定 7.3.3在管道轴线起伏段的高处和顺流向下弯处,应设置进排气设施,且其通气孔直径应按式(32 计算 g d,=1.05D 32 式中 d 进排气阀通气孔直径,单位为毫米(mm); -排出空气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可取45m/s v 7.3.4在顺坡管道节制阀下游侧、逆坡管道节制阀上游侧,以及可能出现负压的其他部位,应设置负压 消除设施 7.3.5安全阀的排放能力,在管道压力上升但未超过管材公称压力的1.5倍时,应达到管道的设计 流量 当采用地表水时,应在管道进口处设置拦污栅、拦污网等;当泥沙含量较大时,宜设置沉沙池、拦 7.3.6 沙坎等 7.4量水设施 7.4.1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应设置量水设备,并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 7.4.2量水设备规格应与管道流量相匹配 7.4.3量水设备应水头损失小,牢固耐用、维修方便;量水计量精度不应低于3% 7.4.4固定量水设施应设防冻保护措施 7.5配水控制装置 7.5.1配水控制装置可采用闸门、闸阀等定型产品,亦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水,配水建筑物 7.5.2配水控制装置应满足设计的压力和流量要求,且密封性好、安全可靠、操作维修方便、水流阻 力小 7.5.3对于较大管网系统应分级控制,干管,分干管和支管进口宜设置控制装置 7.5.4有条件地区宜采用电动阀、电磁阀等,进行自动控制 7.6交叉建筑物 7.6.1交叉建筑物应具有稳定性和密封性 7.6.2当管道与铁路、公路、,河渠、沟道等交叉时,应在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安全、可靠和经济 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交叉建筑物的位置、形式等 7.7镇墩 7.7.1管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镇墩 a 管内压力水头大于等于6m,且管轴线转角大于或等于15"; b 管内压力水头大于等于3m,且管轴线转角大于或等于30°; 18
GB/T20203一2017 管轴线转角大于或等于45"; c d) 管道末端、三通、弯头,出水口等重要管件连接处 管道长度超过100m e 7.7.2管道有坡度时,应通过受力分析确定其镇墩的位置 7.7.3镇墩应设在坚实的地基上,用混凝土构筑,管道与沟壁之间的空隙应用混凝土填充到管道外径 的高度;镇墩的最小厚度应大于15cm,其支撑面积应符合抗滑、抗倾稳定及地基强度等技术要求 水泵选型及动力机配套 8.1水泵选型 8.1.1水泵宜优先选用技术成熟、性能先进、高效节能的产品;水泵类型应根据灌区水源条件、动力资 源状况、地形条件及设计流量与扬程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对比选择 8.1.2水位埋深较大的地下水源宜选用潜水电泵,其额定流量不应大于井的设计出水量 8.1.3潜水系配套的出水管,在经济上合理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大管径,但应不影响水泵的安装和运行 8.1.4水位变幅不大的地表水源,扬程较低的可选择轴流泵,扬程较高的可选择离心泵或混流泵 8.1.5抽取清水时,轴流泵站与混流泵站的装置效率宜为70%一75%;净扬程低于3m的泵站,装置效 率不宜低于60%;离心泵站的装置效率宜为65%一70%;新建泵站的装置效率应取高值 8.1.6在平均扬程时,水泵应在高效区运行;在整个运行扬程范围内,水泵应能安全、稳定运行 8.1.7多台并联运行的水泵扬程应相等或相近;多台串联运行的水泵流量应相等或相近 8.1.8水系台数应根据工程规模及管网类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备用机组的台数,应根据工程的 重要性、运行条件及年运行小时数确定 工作台数3~9台时,宜设1台备用泵;多于9台时,宜设2台 备用泵 8.2动力机配套 8.2.1动力机的选型配套应根据当地的能源供应情况,结合工程实际选定 有可幕电源时,宜优先选配电动机;无电源时,宜优先选配柴油机;机泵需要频繁移动时,宜选择 8.2.2 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也可选用移动式泵站 水梨配用电动机时,应根据电源容量大小、电压等级、水泵轴功率、,转速、传动方式以及使用条件 8.2.3 来确定电动机的类型,容量,电压和转速等工作参数及绝缘等级 8.2.4水泵配用柴油机时,应根据水泵的转速和功率选配柴油机速度特性曲线和水泵特性曲线相适应 的机型,并根据柴油机的相关特性曲线校核所选机型 8.2.5动力机配套功率应按水泵运行可能出现的最大轴功率选配,并留有一定的储备,储备系数宜为 1.051.l10 管道施工与设备安装 9.1 般规定 g.1.1管道施工前应提供下列文件 完整的设计文件及施工图样; a b)批准的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 管道沿线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c d)管区填土材料分布与储量资料; 19
GB/T20203一2017 弃土场分布及容量资料; e fD 必要的试验资料 g.1.2管道施工前,应了解管线附近原有建(构)筑物详细情况 当施工影响其使用或安全时,应采取 有效防范措施 g.1.3地下管道施工时,应防止雨水和施工用水浸人地基 冬季,雨季施工时,应采取专门措施,确保 工程质量 g.1.4施工过程中,应在上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g.1.5管道安装工作间断期间,应及时封闭敞开的管口 g.1.6施工中应执行机械,电气设备等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g.1.7管道安装应符合GB50268的规定 9.2管沟开挖 9.2.1管沟开挖前应设置测量控制网点,挖制网点技术要求应符合GB50268的有关规定 管沟开挖 前应先清理和平整场地 9.2.2管沟应位于天然稳定土层中,管沟两侧的天然稳定土层宽度不应小于管道公称直径的2.5倍.不 足部分应采取加固措施 9.2.3管沟开挖宜采用窄沟断面形式,沟底开挖宽度应根据施工方法,采用的机械、施工进度要求等因 素决定 沟底最小开挖宽度不宜小于表13规定的数值 同一管沟并行敷设的管道间距,以外轮廓计不 应小于相邻管道的平均半径,且不应小于300mm 表13沟底最小开挖宽度 单位为毫米 管道内径D 沟底宽度B 二400 >D;十600 400~1000 >Dw十800 >l000 >Dw十1000 Dw为管道外径 9.2.4从管沟内挖出的土,宜在管沟一侧堆成土堤,土堤坡脚至管沟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m 受 地表径流威胁的管线段,在管道施工时,应做好临时防洪和排洪设施 9.2.5当管沟需要支护时,采用的支护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临时支护不应影响后序工作的实施; b 管区部位不宜设置临时支护,当需设置支护时,应为永久支护,并进行防腐处理 9.2.6当管沟开挖遇有积水或地下水时,应及时进行排水 当开挖深度接近基底设计标高,而又不能 进行下一工序时,宜在基底以上保留不小于200mm厚的土层,待继续施工时开挖 9.2.7在管沟基底设计高程以上,应预留夯底土层,厚度应视土质而定 9.2.8在管道接口部位,宜局部加宽管沟 g.3地基与基础 9.3.1管道位于一般土质地基时可直接采用天然地基,但槽底应连续平整,原状土不应被扰动 9.3.2管道位于淤泥,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的地基时,可采用清除换填等方法进行处理,换填的 材料可采用黏土,砾石砂及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 换填厚度应根据承载力计算确定,不宜小 于500mm,且不宜大于3000mm 地基处理的压实度不应低于95%. 20
GB/T20203一2017 9.3.3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冻胀土,膨胀土,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基应进行相应处理 g.3.4砂土、粉砂土、黏性土、压实填土的地基可设置不小于100mm垫层,基础的下层应铺砾石或碎 石,基础压实度不应小于95%;上层应铺厚度不小于50mm的中粗砂 9.3.5岩石或坚硬土层地基可不设基础,但应铺设厚度不小于100mm的中粗砂垫层,压实度不应小 于95% 9.3.6位于局部地势低洼地段的管道,当采用填方土堤通过时,管道应铺设在填方土堤内,且土堤截面 应满足下列规定: 堤边距管边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5Dw a b) 土堤顶部宽度不应小于Dw+1000mm; c 管顶至堤顶距离应大于或等于800mm,土堤应按沟槽回填要求施工,并预留排水通道 9.4管道系统安装 g.4.1管道安装应在管沟、管道基础等验收合格后进行 9.4.2管道安装前,应对管材、管件进行外观检查,清除管内杂物 9.4.3管道采用人工搬运时应轻抬轻放,不应使管道在不平地面上滚动、在地面上拖动以及从地面自 由滚下沟槽 施工中应防止石块等重物撞击管道 管道安装宜按先干管后支管顺序进行 9.4.4 管道采用乘桶式连接时,应将捕口顺水流方向,承口道水流方向,安装宜由下游往上游行 9.4.5 9.4.6管道中心线应平直,管底与槽底应贴合良好;调压井和检查井的底板基底砂石垫层应与管道基 础垫层平缓顺接 9.4.7塑料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聚氯乙烯管宜采用承插式橡胶圈止水连接、承插或套管粘接和法兰连接,聚乙烯管宜采用承插 式橡胶圈止水连接、热熔对接和法兰连接,聚丙烯管不宜用粘接法连接 承插式橡胶圈止水连接时,插口端不宜插到承口底部,应留出不小于10mm的伸缩空隙,插人 b 前应在插口端外壁做出插人深度标记;插人完毕后,承插口周围空隙均匀,连接的管道平直 聚氯乙烯管承插式橡胶圈止水连接的最小承口长度应符合表14的规定 采用粘接法连接时,应对管与管件进行去污、打毛等预加工处理 粘接时粘接剂涂抹应均匀. 涂抹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聚氯乙烯管每个连接处粘接剂的使用量不宜低于表15的规定 表14聚氯乙烯管承插式橡胶圈止水连接时的最小承口长度 管径 最小承口长度 压力等级 mm mm MPa 63 64 75 67 90 70 1.0 75 110 160 86 94 200 250 05 0.6 315 118 21
GB/T20203一2017 表15聚氯乙烯管粘接法安装时粘接剂的使用量 管径 管径 使用量 使用量 g/个 g/个 mm mm 63 160 30 75 200 54 11 25o 90 84 10o 13 315 20 热熔对接时,电热设备的温度和时间控制、焊接设备的操作应按接头的技术指标和设备的操 作程序进行 采用法兰连接时,法兰应放人接头沟槽内,并应保证管道中心线平直,法兰密封圈应与管同心 拧紧法兰螺栓时,扭力应符合规定,各螺栓受力应均匀 9.4.8玻璃钢管,预应力钢简混凝土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道运输时应固定牢靠,采用卧式堆放,不应抛掷或剧烈撞击; a 管道起吊时,宜用柔性绳索;若用铁链或钢索起吊,应在吊索与管道棱角处填橡胶块或其他柔 b 性物;应采用双点起吊,并轻起轻放 采用套筒式连接时,应清除套筒内侧和插口外侧的污渎和附着物 c 管道安装就位后,套简式或承插式接口周围不应有明显变形和胀破 d 施工过程中应防止管道受损伤,避免内表层和外保护层剥落; e 管道曲线铺设时,接口的允许转角不应大于表16的规定 f) 表16玻璃钢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沿曲线安装的接口允许转角 允许转角/(") 管道内径D/mm 承插式接口 套筒式接口 400500 1.5 500l800 0.5 0.5 9.4.9铸铁、,球墨铸铁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铸铁,球墨铸铁管及管件下沟前,应清除承口内部的油污、飞刺铸砂及铸瘤;柔性接口铸铁管 a 及管件承口的内工作面、插口的外工作面应修整光滑,不应有沟槽、凸脊缺陷和裂纹 沿直线安装管道时宜选用管径公差组合最小的管节组对连接 b c 滑人式橡胶圈连接时,推人深度应达到标记环,并复查与其相邻已安好的第一至第二个接口推 人深度; d 安装机械式柔性接口时,应使插口与承口法兰压盖的轴线相重合;螺栓安装方向应一致,用扭 矩扳手均匀、对称地紧固; 管道沿曲线安装时,接口的允许转角应符合表11的规定 9.4.10钢管的安装应符合GB50235的规定 g.4.11凝土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2
GB/T20203一2017 管节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发现裂缝、保护层脱落、空鼓、接口掉角等缺陷,应修补并经鉴定 a 合格后方可使用 b 管节安装前应将管内外清扫干净,安装时应使管道中心及内底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采用混凝土基础时,管道中心,高程复验合格后,应及时浇筑管座混凝土; c 柔性接口的钢筋混凝土管安装时,套在插口上的橡胶圈应平直,无扭曲,应正确就位;橡胶圈 表面和承口工作面应涂刷无腐蚀性的润滑剂;安装后放松外力,管节回弹不应大于10mm,且 橡胶圈应在承、插口工作面上 刚性接口的钢筋混凝土管道施工时,抹带前应将管口的外壁凿毛、洗净;钢丝网端头应在浇筑 混凝土管座时插人混凝土内,在混凝土初凝前,分层抹压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抹带完成后应 立即用吸水性强的材料覆盖.3h一4h后洒水养护;水泥砂浆填缝及抹带接口作业时落人管道 内的接口材料应清除;管径大于或等于700mm时,应采用水泥砂浆将管道内接口部位抹平、 压光;管径小于700mm时,填缝后应立即拖平; 钢筋混凝土管沿直线安装时,管口间的纵向间隙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标准要求,无明确要求时应 fD 符合表17的规定;预(自)应力混凝土管沿曲线安装时,管口间的纵向间隙最小处不应小于 5 mmm,接口转角应符合表18的规定; 表17钢筋混凝土管管口间的纵向间隙 单位为毫米 管内径D 管材种类 接口类型 纵向间隙 500600 1.05.0 平口企口 钢筋混凝土管 7.0~15 700 承插式乙型口 600~3000 55.0~1.5 表18预(自)应力混凝土管沿曲线安装接口的纵向间隙 单位为毫米 管内径D 管材种类 纵向间做 500700 1.5 800~1400 预应力混凝土管 l.0 16003000 0.5 自应力混凝土管 500800o 1.5 预(自)应力混凝土管不得截断使用 g h)预(自)应力混凝土管道采用金属管件连接时,管件应进行防腐处理 9.4.12安装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冲洗 9.5管沟回填 9.5.1 管道敷设后,应对管道填土定位 对位置重要或易发生漏水的部位应在水压试验合格后再进行 回填;其余位置应在密封性和水压试验前及时进行回填 管顶以上回填高度应满足抗浮要求的最小厚 度且不小于400mm 9.5.2填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填土中不应含有尖角、锐棱的块石和废弃物,低液限有机土、高液限土、高有机土、冻土、软土膨 a 胀土及湿陷性黄土等土类不应用于管区填土; b 填土施工应分层对称进行,不应单侧回填,两侧压实度应相同,回填高差不应超过300m mm; 23
GB/T20203一2017 腋部填土应塞满,密实; c d)管顶部分填土施工可用人工夯打或轻型机械压实,但不应直接作用在管道上 9.5.3填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士3%的范围内 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击实 试验应符合GB/T50123的规定 9.5.4允许自行下沉的地段,可不夯实,但应留有适量的堆高,待其自然沉实 使用碾压设备的适宜管顶填土厚度应经过荷载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500mm. 9.5.5 9.5.6管顶最小覆土厚度应大于当地最大冻土深度,且不宜小于700mm 9.5.7穿越铁路,公路和其他建(构)筑物的管道,宜采用套管法施工;采用直接覆土施工时,填土厚度 及处理措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9.6设备安装 g.6.1机电设备、水泵、水表及闸阀等定型产品应按厂家提供的安装说明进行安装,并应分别符合 GB50231,GB50254,SL317等的规定 9.6.2给水装置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其转动部分应灵活;给水装置与竖管应连接稳固、可靠 9.7附属建筑物施工 9.7.1附属建筑物施工应与管道安装过程同时进行 9.7.2阀门井和镇墩的施工应符合GB50203的规定 10管道水压试验 10.1 般规定 10.1.1管道耐水压试验和渗水量试验应在管道安装完毕并填土定位后进行 10.1.2管道水压试验前,应编制试验方案,其内容应包括 水源引接及排水疏导路线 a b 后背及堵板设计; 进水管路、排气孔及排水孔设计; c d 加压设备、压力表的选择及安装 排水疏导措施 升压分段的划分及观测方案; 试验管段的稳定措施; 8 h)安全措施 10.1.3管道充水宜从下游缓慢灌人 灌人时,在试验管段的上游管顶及管段中的凸起点应设排气阀 冬季进行管道水压试验时,应采取防冻措施;试验完毕后应及时放空管道 10.1.4 0.2管道耐水压试验 10.2.1管道耐水压试验的分段长度对无阀门等中间连接的管道,不宜超过1.0km;对中间有连接件的 管道可根据其位置分段进行试验 0.2.2管道耐水压试验采用的设备、仪表规格及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采用弹压力表时精度不应低于1.5级,最大量程宜为试验压力的1.52.0倍,表壳的公称 a 直径不应小于150mm,使用前应校正; b 水泵、压力表应安装在试验段下游的端部与管道轴线相垂直的支管上 0.2.3管道耐水压试验前,管道安装应经检查合格;管件的支墩,锚固设施应达设计强度,未设支墩及 24
GB/T20203一2017 锚固设施的管件应采取加固措施;试验管段所有敞口应临时密封,不应有渗水现象 10.2.4试验管段灌满水后,宜在不大于工作压力条件下充分浸泡后再进行试压,浸泡时间应符合下列 规定 塑料管不应小于24h; aa b 无水泥砂浆衬里的铸铁管、球墨铸铁管、钢管不应小于24h;有水泥砂浆衬里的不应少于 48h; 管径小于或等于1000mm的预应力、自应力混凝土管不应少于48h;管径大于1000 nmm的 不应少于72h 0.2.5管道耐水压试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道升压时,应排除管道内气体 a b 应分级升压,每升一级应检查后背,支墩、管身及接口,当无异常现象时,再继续升压; 水压试验过程中,后背顶撑、,管道两端不应人员逗留; c d)水压试验时,不应对管身、接口进行敲打或修补缺陷,发现缺陷时,应作出标记,卸压后再修补 10.2.6管道耐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应符合表19的规定 表19管道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 单位为兆帕 管材种类 工作压力P 试验压力 P 塑料管 1.5P 钢管 P+0.5,且不应小于0.9 0.5 2.0P 铸铁及球墨铸铁管 >0.5 P十0.5 s0.6 1.5P 预应力、自应力混凝土管 >0.6 P十0.3 当管道长度不大于1.0km时,在试验压力下保持恒压10min,管道压力下降不大于0.05MPa. 10.2.7 管道无泄漏、无破损即为合格 10.3渗水量试验 10.3.1当管道耐水压试验结果不满足10.2.7的规定时,应进行管道渗水量试验 试验时,先将管道压 力缓慢升至试验压力,关闭进水阀,记录管道压力下降0.1MPa所需时间 再将管道压力升至试验压 力,关闭进水阀后立即开启放水阀向量水装置中放水,记录管道压力下降0.1MIPa时放出的水量 按 式(33)计算实际渗水量: 1000W 33 TL 式中: -管道实际渗水量,单位为升每分千米[L/T minkm m)]; ! 试验管道长度,单位为米(nm m T -管道密封时其压力下降0.1MPa所经历的时间,单位为分(m min W -开启放水阀放水,管道压力下降0.1MPa时放出的水量,单位为升(L). 10.3.2管道实测渗水量应小于或等于表20规定的允许渗水量 25
GB/T20203一2017 表20管道允许渗水量 允许渗水量 管道内径 L/minkm mm 钢管和塑料管 铸铁管 混凝土管 100 0.28 1.40 0.70 125 0.35 0.90 1.56 150 0.42 1.05 1.72 200 0.56 1.40 1.98 250 0.70 1.55 2.22 300 0.85 1.70 2.42 0.93 1.8o 350 2.62 400 1.00 1.95 2.80 450 1.05 2.10 2.96 500 1.10 2.20 3.14 600 1.20 2.40 3.44 700 1.30 2.55 3.70 80o0 1.35 3.96 2.75 900 1.45 2.95 4.20 1000o 1.53 3.10 4.42 1100 1.60 3,25 4.64 1200 1.68 3.40 4.85 0.3.3当管道内径大于表26规定时,实测渗水量不应大于按式(34)、式(35)和式(36)计算的允许渗 水量 钢管和塑料管 qg,=0.05、D 34 球墨铸铁管 g,=0.1D 35 混凝土管 g =0.14、D 36 0.3.4实测渗水量不大于允许渗水量即为合格;实测渗水量大于允许渗水量时,应修补后重测,直至 合格为止 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 1 11.1一般规定 11.1.1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应进行项目划分 项目按级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 元工程 11.1.2项目划分应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质量管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位工程应按项目区、招标标段工程结构进行划分; a 分部工程应按管道级别长度或功能进行划分,同一单位工程中,各个分部工程的工程量(或 b 26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17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管道输水灌溉成为农业灌溉的主流方式。而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水平。GB/T20203-2017是我国针对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风险、提高工程效益。

该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 全面覆盖了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方面;
  • 从技术指标、材料选用、施工工艺、验收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 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地区、不同用途的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制定了对应的技术要求。

具体来说,GB/T20203-2017对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设计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进行了规定。例如,规定了管道系统的压力等级、流量、温度、材料选用等方面的要求;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管道敷设、焊接、保护、试验等方面也进行了规范。此外,该标准还对灌溉系统中的喷头、阀门、水泵、水箱等关键部件的选用、安装和维护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除了技术要求,该标准还规定了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验收标准和运行管理要求。验收标准包括检验内容、检验标准、检验方法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运行管理要求则包括日常巡检、设备维护、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并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

总之,GB/T20203-2017是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的重要参考标准,有效地提高了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该标准的要求对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操作,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和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类似的标准

管道用三通过滤器

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和采油提升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再制造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和采油提升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再制造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和采油提升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再制造的编号:GB/T19832-2017。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和采油提升设备的检验、维护、修理和再制造共有20页,发布于2018-05-01
竹集成材地板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竹集成材地板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竹集成材地板的编号:GB/T20240-2017。竹集成材地板共有15页,发布于2018-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