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8902-2002

超高频测距仪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Performance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forUHFmeasuringdistanceequipment(MD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超高频测距仪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超高频测距仪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的编号:GB/T18902-2002。超高频测距仪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共有31页,发布于2003-05-012003-05-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5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200
  • 实施日期2003-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1页
  • 文件大小1.78M

以图片形式预览超高频测距仪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超高频测距仪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国家标准 GB/T189022002 超高频测距仪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Performaneerequirementsamdtesmethods forUHFMeasuringDistaneeEquipment(DME) 2002-12-04发布 2003-05-01实施 雷靠金恭型 发布国家标准
GB/T18902一2002 目 次 前言 范围 术语和定义 3 性能要求 测试方法 19 附录A(资料性附录DME波道划分
GB/T18902一2002 前 言 本标准由全国导航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营第七六四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忠和,朱全德、许中兴、张满业、赫颖健、徐春玲
GB/T18902一2002 超高频测距仪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超高频测距仪(简称DME)设备的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超高频测距仪(DME)地面设备的设计,生产和测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及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D\E寂静时间DNMIEdeadtime 紧接着有效询问译码之后的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所收到的询问不产生回答 发键时间keydowntime 正在发射莫尔斯码的点或划的时间 2.3 X、Y模式modeX、Y 发射脉冲对间隔为124s,且工作在962MHz1024MHz和1151MHz~1213MHHz波段,称为 X模式;发射脉冲对间隔为30s,且工作在1025MHz1150MHz波段,称为Y模式 脉冲幅度pulseamplitude 脉冲包络的最大电压值 脉冲上升时间pulserisetime 脉冲包络前沿10%振幅点至90%振幅点之间的时间 部分上升时间partialrisetime 脉冲包络前沿的5%振幅点至30%振幅点之间的时间 脉冲宽度pulseduration 脉冲包络前、后沿上50%振幅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脉冲下降时间pulsedeeaytime 脉冲包络后沿的90%振幅点至10%振幅点之间的时间 2 脉冲编码pulsecode 构成发射的双脉冲按规定间隔进行编对,对脉冲间隔编为124s的为X编码,对脉冲间隔编为 30s的为Y编码
GB/T18902一2002 2.10 应答效率repyerfieieney 应答器所发射的应答数与其所收到的有效询问总数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 通常采用统计方法 计算 2.11 发射速率 tranSmissionrate 每秒钟应答器发射的脉冲对的平均个数 2.12 脉冲对每秒pp/s 每秒发射的脉冲对数,Pp/s是pulsepairperseconm nd的缩写 2.13 常规窄频谱特性的测距仪DME/N 主要用于航路或终端区导航的测距设备,“N”表示窄频谱特性的意思[与“w”宽)相对应] 2.14 精密测距仪DMIE/P 微波着陆系统的测距设备,“P”表示精密的意思,其频谱特性与DME/N相近 2.15 最后进场模式FA DME/P的一种工作状态,用以在最后进场和跑道区域保障飞行 2.16 初始进场模式IA DME/P的一种工作状态,用以在最后进场区域之外保障飞行,它可与DME/N互通 性能要求 发射机 3.1.1工作频率 应答器必须在指配的DME波道的应答频率上发射 DME的工作波道必须从附录A的表A.1中 选用 3.1.2频率容差 工作频率相对指配频率的偏差不得超过士0.002% 3.1.3脉冲波形 所有的发射脉冲均应符合下述规定 脉冲上升时间 aa DME/N脉冲上升时间不应超过34s; 22) DME:/P脉冲上升时间不应超过1.64s,对FA模式,部分上升时间为(0.25士0.05)4s bb 脉冲宽度应为(3.5士0.5)4s 脉冲下降时间一般为2.54s,最长不应超过3.54s ce d)在脉冲前沿95%的最大振幅点和脉冲后沿95%的最大振幅点之间的任何瞬间的脉冲振幅均 不应低于脉冲最大幅度的95% 3. .1.4射频脉冲频谱 射频脉冲频谱应为:在脉冲发射期间,包含在标称波道频率的上、下0.8MHz为中心的0.5MHz么 频带内的有效辐射的功率,均不得超过200mw;包含在标称波道频率的上、下2MHz为中心的 0.5MHz频带内的有效辐射功率,均不得超过2mw 频谱的任何一个旁瓣均应比与标称波道频率紧
GB/T18902一2002 贴的那个旁瓣小 3. .1.5脉冲间隔 3.1.5.1构成脉冲对的两个脉冲的间隔应为12s(X模式)或304s(Y模式) 3.1.5.2脉冲间隔的公差 DME/N脉冲间隔的公差为士0.254s; a b)DME/P脉冲间隔的公差为士0.104s 3.1.5.3脉冲间隔应在脉冲前沿的半电压振幅点之间测得 射频脉冲峰值功率 DME/N有效辐射功率的峰值应不小于为保证在最大服务区的边缘处(在距离上和高度上 的峰值脉冲功率密度所需的数值 达到大约一83dBw/m 3.1.6.2DME/P等值各向同性辐射功率的峰值应不小于为保证所有的可运行的气象条件下达到下 述的峰值脉冲功率密度的所需数值 在3.1.6.4所规定的覆盖区内任一点,离开应答器天线13km(7nmile)以上的地方为 -89dBW/m; b 在3.1.6.4所规定的覆盖区内任一点,离开应答器天线不到13km(7nmile)的地方为 -75dBW/mi; 在MIs(微波着陆系统)的进场基准数据点处为一70dBw/m=; c d在跑道平面上方2.5m(8),在MILs数据点或者在DME应答器天线视线内跑道中心线上 最远的一点处为一79dlBw/m= 天线福射的射频脉冲峰值功率在满足覆激区要求的悄况下,发射机输出功率由产品规花 3.16.3 规定 3.1.6.4覆盖区 与voR(甚高频全向信标)联合工作的DME/N的覆盖区至少也应与voR的覆盖区相等; a 当与Ls(仪表着陆系统)或MIS联合工作时,DME/N的覆盖区至少应与ILS或MLs方位 b 引导扇区的覆盖相等; DME:/P的覆盖区至少应与MI.s方位引导扇区的覆盖相等 3.1.7脉冲对两脉冲功率差 构成脉冲对的两脉冲的峰值功率之差应不大于1dB 3.1.8发射速率 发射机工作的发射速率为 a 发射的脉冲速率一般为800pp/一2700p/ bb 发射机工作的发射速率,包括随机分布的脉冲对和测距应答脉冲对在内,不应小于700pp/s 但当发射识别信号时例外,最低发射速率应尽可能接近700pp/s DME/P在任何时候发射速率均不应超过1200pp/s; d 当发射速率为(2700士90)pp/s时假定所服务的航空器为100架),应答器仍能连续地工作 连续波输出 3. 9 1. 在DME任一工作波道上,其载频的任何连续波谐波的等值各向同性辐射功率,均不得超 过一10dBm. 3. 接收机 3.2.1工作频率 接收机的中心频率必须是与机载询问频率相适应的工作中心频率 3.2. 频率稳定度 2 接收机中心频率偏离指定频率不得超过士0.002%
GB/T18902一2002 3.2.3应答器接收机的寂静时间 应答器接收机的寂静时间可在504s1004s内调整,对X波道通常为604s,对Y波道通常为 724s 3.2.4应答效率 在3300对每秒随机分布而电平在最低灵敏度电平的询问信号下,应答效率至少应为:DME/N和 DME/P(IA模式)70%,DME/P(FA模式)80% 3.2.5应答器的灵敏度 3.2.5.1当没有询问脉冲对时(为进行灵敏度测量而需的脉冲例外,具有正确间隔和标称频率的询问 脉冲对,当其在应答器天线处的峰值功率密度至少为下列数值时就应触发应答器 a)对DME/N为-103dBw/m'; bb 对DME:/P的IA模式为一86dBw/mr'; 对DME/P的FA模式为一75dBw/m cc 3.2.5.2上述3.2.5.1的最低功率密度,应使应答器至少以下述的效率进行应答 a)对于DME/N,70% 对于DME/P的IA模式,70%; bb 对于DME/P的FA模式,80% e 3.2.6延时 3.2.6.1当DME仅同甚高频导航设备联合工作,并要求机载询问器指示到应答器台址的距离时,该 延时应符合表1所列数值 表1延时数值 脉冲对间隔/ 延时/ 波道字标 工作模式 第一脉冲 第二脉冲 询向 应答 定时 定时 12 DME/N 50 50 12 2 DME/PIAM 1 s0 18 12 DME/PFAM 56 DME/N 50 30 56 s0 s86 6 DME/PIAM 42 30 62 DME/PFAM w DME/N DME/P1AM 5o 30 DME/PFAM 56 DME/N DME/PIAM 56 1 27 62 DME/PFAM 15 注1,w和x系在同频上复用 注2:Z和Y系在同频上复用 3.2.6.2当DME与MLs的角引导设施联合工作,并要求机载询问器指示到应答器台址的距离时,延 时必须是50As(对X模式的波道)或56s(对Y模式的波道. 3.2.7 接收通道动态范围 DME/N的动态范围 当在应答器天线处的询问信号的功率密度为3.2.5.1的最低值至一22dBw/m的最高值之间的 任一值时,应答器必须保持其原有性能
GB/T18902一2002 3.2.7.2DMIE/P的动态范围 当在应答器天线处的询问信号的功率密度为3.2.5.1的最低值至一22dBw/m的最高值之间的 任一值时,应答器必须保持其原有性能 3.2.8带宽 接收机的最小允许带宽应为;当输人的询问信号频率偏离达士100kHz时,由于接收机总的漂移而 使应答器灵敏度电平降低不得超过3dB 3.2.9接收通道选择性 接收通道选择性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询问信号偏离波道标称频率士900kHz以上,功率密度达到一22dBw/m',不应使应答器 a 触发 b)对中频频率到达的信号,至少应被抑制80dlB 所有的其他杂散响应,或960MHz~1215MHz频带以内的其他信号和镜频,应至少被抑制 75dB. 3.2.10灵敏度的降低 灵敏度的降低应符合下列要求 DME/N.当应答器的负荷超过最大发射迷率的90%时,援收机的灵敏度自动降低.以限制应 a 答器的回答,从而保证其不超过允许的最大发射速率,灵敏度降低范围至少为50dB; DME/P在3.2.10.a)中关于接收机灵敏度降低的规定适用于1A模式,但不适用于FA模式 b 11接收通道恢复时间 当在有效询问脉冲对到达之前8ps时接收到一个比最低灵敏度电平高0dB一0dB的单个脉冲 时,应答器最低灵敏度电平的变化(与不存在上述信号时相比)应在3dB以内 此恢复时间的要求应在 回波抑制电路不工作的情况下达到 84s应在两信号前沿的半电压振幅点之间测得 3.2.12译码能力 译码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译码电路的性能应不受那些相对于正常的编码脉冲对超前、居中或落后的脉冲所影响 a b) 对于一个脉冲间隔超过标称值士24s以上,信号电平高于接收机最低灵敏度达75dB的询问 脉冲对,应能抗拒掉,即应答速率不会超过没有该询问信号时的数值 3.2.13识别信号 3.2.13.1识别信号脉冲对 识别信号由脉冲间隔符合3.1.5要求的脉冲对组成,其脉冲重复率的标称值为1350pp/s,在此期 间,正常的应答脉冲将暂时被取代 3.2.13.2平衡脉冲对 平衡脉冲对应符合下列要求 DME/N为保持恒定的工作周期,则在每一识别脉冲对后(100士10)s处应发射一个具有识别 a 脉冲同样性能的平衡脉冲对 bb DME/P应答器不得使用3.2.13.2a)中所述的平衡脉冲对 3.2.13.3识别码组与它的周期 3.2.13.3.1独立识别信号的特性如下 识别信号由点,划形式构成的信标识别码(国际莫尔斯码)组成,每隔40s至少发一次,发射逃 a 率至少为6个字每分钟; 应答器的识别码特性和字速率应符合下述要求 b l 每个识别码组的总的发键时间最大不超过5s; 2 点的持续时间应为0.1s0.160s,划的持续时间一般为点的持续时间的三倍 点和
GB/T18902一2002 或)划之间的间隔为一个点持续时间士10% 字母之间的间隔不应少于三个点的持续 时间 发送一个识别码组的总的时间周期不应超过10s 3.2.13.3.2联合识别信号的特性如下: 当与甚高频导航设备联合工作时,识别信号仍为3.2.13.3.1规定的点划形式国际莫尔斯 a 码),但应与甚高频导航设备的识别信号相同步 b 将每个40s间隔分成四个相等的周期,应答器的识别信号仅在其中一个周期内发射,在其余 周期内则由联合工作的甚高频导航设备发射识别信号 3.2.13.3.3当应答器与甚高频导航设备联合工作时,应采用联合识别信号;当应答器不与甚高频导航 设备联合工作时,应采用独立识别信号 3.2.13.3.4当联合工作的甚高频导航设备发送话音通信时,来自应答器的联合识别不应被抑制掉和 被干扰 3.3天线 3.3.1工作频段 天线工作频段为960MHlz1215MHz. 3.3.2极化特性 垂直极化 3.3.3驻波比 天线输人端测量驻波比(VSwR)应不大于1.5 监视和控制 一个应答器台站都应提供对使用中的应答器进行自动监视和控制的手段 在每 3.4.1 DME/N的监视动作 当3.4.1.2中的任一条件发生时,监视器应使下列动作发生 3.4.1 向控制地点提供告警的指示; a 工作中的应答器自动关机; b 备用应答器自动进人工作状态 c 3.4.1.2如果发生以下情况,监视器能引发3.4.1.1动作 应答器的延时超出规定值1丛s; a 当 DME与I.s联合工作时,应答器的延时超出规定值0.5" b 旦s; 应答器的脉冲对的第一脉冲和第二脉冲之间的间隔与3.1.5的规定值之差超过1 e s 3.4.1.3如果下述条件之一发生时,监视器也应向控制地点提供适当的指示 应答器的输出功率下降3dB或更多; a b)应答效率减少到60%以下; 发射速率降至700p/s以下; c 每40s内不重复出现识别信号或连续发射5s识别信号 d 3 4.1.4必须采取措施来保证;当3.4.1.2和3.4.1.3所列的条件和故障已被监视到并持续一定周期 之后,监视器开始动作,此周期不得超过10s 3.4.2DIE/P的监视动作 4.2.1当发生下述条件且持续时间超过所规定的数值时,监视系统应使应答器停止工作并向控制点 3. 提供告警信号 a 应答器的航道跟随误差超过3.5.3或3.5.4规定的限度且持续1s以上 如果只超过FA 模 式的限度,而仍保持在IA模式的限度内,IA模式仍可维持工作; b 有效辐射功率降低到低于3.1.6.2所要求的必需值,持续1s以上; 为满足3.2.5中规定的要求,应答器灵敏度有3dB或更大的下降,并在FA模式中维持至少
GB/T18902一2002 5s,在IA模式下维持至少10s(这不是由于接收机的自动灵敏度衰减电路引起的); 应答器的应答脉冲对的第一脉冲和第二脉冲的间隔与3.1.5规定相差超过0.25s,持续时间 超过1s 3. .4.2.2错误引导信息的发射时间不得超过上述3.4.2.1的规定值 试图用重新调整主用的地面设 备以消除错误,或者是切换到备用的地面设备(如果配有的话),也要在该时间内完成 如果错误在规定 时间内不消除,就停止发射 当关机之后,要经过20s之后才能去恢复其服务 3 .4.2.3为了监视的目的而触发应答器,在IA模式不得超过120次/s,在FA模式不得超过150次/s 3.4.2.4DME/N和DME/P监视器失效:当监视器本身的任一部分失效时,应与所监视的单元失效 那样,自动产生相同的结果 3 4.3应答器监测分机功能 应答器的监测分机应能正确测量应答效率,接收机灵敏度,应答延时和接收机动态范围 3.5准确度 3.5.1DME:/N独立工作时的准确度 DME/N由于应答器所造成的总的系统误差不应超过士14s(150m或500ft). 3.5.2DME:/N与着陆设备联合工作时的准确度 DME/N当与着陆设备联合工作时,由于应答器所造成的总的系统误差不应超过士0.54s(75m或 250t) 3.5.3DME/P一FA模式 3.5.3.1准确度标准1 由于应答器所造成的总的系统误差为:不劣于士10m(士33ft)的航道跟随误差和不劣于士8m 士26ft)的控制运动噪音误差 .5.3.2准确度标准2 33 由于应答器所造成的总的系统误差为;不劣于士5m(士16ft)的航道跟随误差和不劣于士5m 士16ft)的控制运动噪音误差 3.5.4DMIE/P一IA模式 由于应答器所造成的总的系统误差为;不劣于士15m(士50ft)的航道跟随误差和不劣于士10m 士33ft)的控制运动噪音误差 测试方法 若无特殊要求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测试 测试环境条件 a 温度:15C一35C 22) 相对湿度;:20%~80%; 3)气压:测试场所的气压 测试电源条件 b 交流电源为;220V士4.4V,50Hz士0.5H2 4.1发射机 4.1.1工作频率 测试系统图 工作频率测试系统按图1连接 本叛频率 答 数字频率计 器 图1工作频率测试系统图
GB/T18902一2002 4.1.1.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如下: 数字频率计:工作频率不低于1500MHz 4.1.1.3测试程序 按DME地面设备操作要求变换波道,在DME地面设备规定的预热时间后,用数字频率计测试待得 测波道的工作频率 4.1.2频率稳定度 根据4.1.1.3测试结果,按公式(1)计算工作频率与标称频率的相对偏差E E=f一./f 式中 规定的波道标称频率,单位为兆赫兹(MH2); 测出的波道工作频率,单位为兆赫兹(MH2) 4.13脉冲波形 4.13.1测试系统图 脉冲波形测试系统按图2连接 应 器 答 定向精合器 假负载 示波 可变衰减器 线性检波器 器 图2脉冲波形测试系统图 4.1.3.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如下: 定向耦合器;按照待测应答器输出功率电平进行选择,工作频率800MHHz1300MHz a b)可变衰减器;衰减范围0dB~40dB在1dB~10dB内,应具有1dB的衰减步级),工作频率 800MHz1300MHz 假负载满足阻抗匹配和功率要求 c d线性检波器;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驻波比优于1.3; e 示波器;带宽大于100MHz,测试精度优于0.1s 4.13.3测试程序 先将可变衰减器的衰减量置于最大,然后逐渐减小衰减量直至线性检波器工作在线性区为止,用示 波器观测检波后的脉冲波形,读出脉冲的上升时间、下降时间、脉冲宽度和顶部瞬时幅度 4.1.4射频脉冲频谱 4.1.4.1测试系统图 射频脉冲频谱测试系统按图3连接 应 答器 定向满合器 假负载 频 谱 可变衰减器 图3射频脉冲频谱测试系统图
GB/T18902一2002 4.1.4.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如下 定向合器;按照待测应答器输出功率电平进行选择,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 a bb 可变衰减器;衰减范围满足频谱仪工作电平要求,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 假负载:满足阻抗匹配和功率要求; e d频谱仪:工作频率不低于1500MHz 4.1.43测试程序 在频谱仪和应答器工作正常后,将频谱仪“带宽”置于“30kHz”位置,用频谱仪分别测量应答器在 下列五组频率点的谱线能量的分贝值 五组频率点为: a组:(f一2.0MHz)和(f 一2.0MHz2)士25kHz×n; b组:(f -0.8MHz)和(f -0.8MHz)士25kHz×n; c组: 和(f士25kHz×n); d组:(f十0.8MH2)和(/.十0.8MH2)士25kHz×n e组:(6十2.0MH)和" "依次取1~10中的整数 测试时,应保证频谱仪显示的待测频率点的最低谱线的信噪比低于10dB 用频谱仪观测频谱内各波瓣的排列状况 4.1.4.4测试数据的处理 测出上述各频率点的谱线能量的分贝值后,用公式(2)计算出各频率点的归一化到 谱线的能量 值W ,: =10K/10 w 式中 各频率点的谱线能量的分贝值与标称频率f 谱线能量的分贝值之差值 K, 然后,用下面的公式(3)~(7)分别计算出以(一2.0MHta).(一0.8.MuH)f.(f.十0.8MHa) 和十2.0MHz)为中心的士0.25MHz带宽内归一化后的能量和 W =wh一a0xta十Wwn 一2.0MHa)士25kHzXn >w,=w 十>wcd 一0.8MHaD ,一0.sMH)士2kHxn >w W >W 士25knxn" 习W =W+0.s十习W [(,十0.8MIa)士25kHx们 W =w,mn十习W [+2.0Ma)士25kHexn 上述五组频率点谱线归一化的能量总和为 >w=>w 十>w十>w十>w十>w. 8 再用以下公式分别计算出以(,一2.0MHz)、(f一0.8MHz),(十0.8MH2)和(十2.0MHz) 频率为中心的士0.25MHz带宽内所包含的功率 9 P有-之a一P, >w./>W 10 P6一P, SW./>w P>w/>w P十0,.8Ml Pw./>w 12) P一2.0Mta 式中 P. -应答器发射的峰值脉冲功率,单位为毫瓦(mW).
GB/T18902一2002 4.1.5脉冲间隔 4. 1.5.1测试系统图 脉冲间隔测试系统按图2连接 4.1.5.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见4.1.3.2 4.1.5.3测试程序 在应答器和测试设备加电正常工作后,用数字示波器测出脉冲间隔时间 4.1.6射频脉冲峰值功率 4.1.6.1测试系统图 射频脉冲峰值功率测试系统按图4连接 应 答 微波脉冲功率计 发射的射频脉冲峰值功率测试系统图 4.1.6.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剖试设备及其要求如下 微波脉冲功率计;按照待测发射脉冲功率值选用 4.1.6.3测试程序 应答器加电正常工作后,在微波脉冲功率计上读取应答器发射的射频脉冲峰值功率 4.1.7脉冲对两脉冲功率差 .1.7.1测试系统图 44. 脉冲对两脉冲功率差测试系统按图2连接 4.1.7.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见4.1.3.2. 4.1.7.3测试程序 用示波器观测脉冲对,同时记录脉冲对两个脉冲的幅度A,和Ag,按公式(13)计算出脉冲对两个脉 冲的幅度差 A=20lg(A/A 式中 脉冲对两脉冲功率差,单位为分贝(dB) 4.1.8发射速率 4.1.8.1测试系统图 发射速率测试系统按图5连接 定向糊合器 假负载 应答 可变衰减器 线性检波器 数字频率计 图5发射速率测试系统图 4.1.8.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如下 定向耦合器;按照待测应答器输出功率电平进行选择,工作频率800MHz~1300MHa; aa b)可变衰减器;衰减范围0dB一40dB(在1dB10dB内,应具有1dB衰减步级),工作频率 800MHz1300MHz 心 1o
GB/T18902一2002 假负载:满足阻抗匹配和功率要求 ce d 线性检波器;工作频率在800MHz~1300MHz,驻波比优于1.3; 数字频率计:工作频率不低于100MH2 e 4.1.8.3测试程序 先将可变衰减器的衰减量置于最大,然后逐渐减小衰减量,直至数字频率计能正常工作为止,在数 字频率计上读出的数值再除以2为发射速率值 4.1.9连续波输出 4.1.9.1测试系统图 连续波输出测试系统按图6连接 微波功率计 应答 图6连续波输出测试系统图 4.1.9.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如下: 微波功率计:按照脉冲对间泄漏的连续波功率大小选用 4.1.9.3测试程序 应答器不加调制脉冲,在微被功率H上读取脉冲对间的连续波输出功率 4.2接收机 4.2.1工作频率 4.2.1.1测试系统图 射频工作频率测试系统按图7连接 接收机本操颜岸 应 器 数字频率计 图7射频工作频率测试系统图 4.2.1.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见么1.12 4.2.1.3测试程序 测试程序见4.1.1.3 4.2.2频率稳定度 频率稳定度的测试方法见4.1.2 4.2.3寂静时间 4.2.3.1测试系统图 寂静时间测试系统按图8连接 应 答 器 器 示波 图8寂静时间测试系统图 4.2.3.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如下 示波器;测试精度优于0.14s 4.2.3.3测试程序 将示波器直接接到应答器内部,测量寂静门宽度即为寂静时间 4.2.4应答效率 4.2.4.1测试系统图 应答效率测试系统按图9连接 11
GB/T18902一2002 双脉冲信号 单脉冲信号 高频信号发生器G 隔离器 发生器G 发生器G 可变延迟线 环 行 5s一8OIs 假负载 应答器 定向棚合器 7!s方波 形成电路 线性检波器 可变哀减器 数字频率计 图9应答效率测试系统图 4.2.4.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如下: 定向棚合器;按照待测应答器输出功率电平进行选择,工作频率800.MHlr一1300MHa a b)可变衰减器;衰减范围0dB一40dB(在1dB10dB内,应具有1dB衰减步级),工作频率 800MHz1300MHz; 假负载满足阻抗匹配和功率要求; 线性检波器: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驻波比优于1.3; 高频信号发生器;具有外调制,频率范围为1000MHz~1200MHz; 环行器;工作频率800MHz一1300MHz,隔离度不小于20dB 隔离器;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隔离度不小于20dB g 可变延迟线;延迟范围454s一80s; 74s方波形成电路; 与门; k 数字频率计:工作频率不低于1500MHz,能测量时间间隔 单脉冲信号发生器;满足脉冲数要求,前沿优于0.014s; 双脉冲信号发生器:满足编码要求 m 4.2.4.3测试程序 使单脉冲信号发生器每秒输出不大于100个脉冲 先将数字频率计接到B点,测出询问脉冲个 数,再接到与门电路的输出端A点,调整延迟线的延迟时间,使模拟的询问信号和应答器产生的应答信 号在时间上重合然后由与门电路输出端A点测出应答脉冲个数 应答脉冲个数除以询问脉冲个数再 乘以100则为一次测量的应答效率 上述测量至少进行10次,其算术平均值为测试的应答效率 4.2.5应答器的灵敏度 4.2.5.1测试系统图 应答器的灵敏度测试系统按图9连接 4.2.5.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见4.2.4.2 12
GB/T18902一2002 4.2.5.3测试程序 测试程序如下 将高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置于工作频道的标称接收频率,输出电平高于灵敏度电平10dB左 a 右 形成的双脉冲间隔为工作模式规定的标称值 调节单脉冲信号发生器使其每秒输出100 个脉冲; 接收机在上述输人电平时,按生.2.4.3测出应答效率 然后逐渐降低输人信号电平,直到使应 b 答效率为70%为止,此时信号的输人电平即为接收机灵敏度 调节单脉冲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迷率从最大发射迷率(2700pp/s)的0%变化到90%,测出相 应询问速率的灵敏度,应答器灵敏度电平的变化应小于1dB 4.2.6延时 4.2.6.1测试系统图 延时测试系统按图10连接 单脉冲偏g 双脉冲信号 高频信号发生器G3 隔离器 发生器G 发生器G 应答器 定向糊合器 假负载 环 行 器 开 可变哀减器 线性检波器 关 示 波 放大器 数字频率计 半幅度形成电路 图10延时测试系统图 4.2.6.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如下 定向鹏合器;按照待测应答器输出功率电平进行选择,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 a b)可变衰减器:衰减范围0dB40dB(在1dB10dB内,应具有1d的衰减步级),工作频率 800MHz1300MHz; 假负载;满足阻抗匹配和功率要求; 线性检波器;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驻波比优于1.3 放大器:满足放大量和带宽要求 半幅度形成电路;同应答器的半幅度形成电路; 1500.MH,测时精度优于0.03s 数字频率计:工作频率不低于1 g 高频信号发生器:具有外调制,频率范围1000Hz1200Hz 环行器: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隔离度不小于20dB 隔离器;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隔离度不小于20dlB; k3 高频开关: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 示波器;带宽大于100MH2; 13
GB/T18902一2002 m)单脉冲信号发生器;满足脉冲数要求,前沿优于0.01赶s; 双脉冲信号发生器;满足编码时间要求 n 4.2.6.3测试程序 测量时,先将高频开关置于位置2,高频信号发生器G的输出幅度置于使线性检波器工作在线性 区,用数字频率计测出测量系统的延迟时间为T 同时记下用示波器观测到的信号幅度,然后将高频 开关置于位置1,调整衰减器的衰减量,使示波器观测到信号幅度与前者观测的信号幅度相等,再用数 字频率计测出时间T,T与T之差为延时 4.2.7接收机动态范围 4.2.7.1测试系统图 接收机动态范围测试系统按图11连接 单脉冲信号 双脉冲信号 高频信号 发生器G 发生器G2 发生器Ga 隔离器 可变延迟线 应答器 定向横合器 假负载 环 行 45s8Os 器 线性检波器 可变衰减器 开 7Is方波 形成电路 关 示 波 器 版 大 半幅度形成电路 数字颜率计2 器 数字频率计1 11接收机动态范围测试系统图 图 4.2.7.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如下: 定向鹏合器;按照待测应答器输出功率电平进行选择,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 a b 可变衰减器;衰减范围0dB40dB在1dB10dB内,应具有1dB的衰减步级),工作频率 800MHz1300MHz; 假负载;满足阻抗匹配和功率要求; d 线性检波器: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驻波比优于1.3 单脉冲信号发生器;满足脉冲数要求 双脉冲信号发生器;满足编码时间要求 高频信号发生器:具有外调制,频率范围为1000Hz1200Hz; g 80 h)可变延迟线;延迟范围454s Ms; 高频开关: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 14
GB/T18902一2002 j示波器;带宽大于100MHz; k 74s方波形成电路 与门 m)数字频率计(2台);能测量时间间隔,测时精度优于0.034s n)半幅度形成电路;同应答器的半幅度形成电路 o脉冲放大器;满足放大量和带宽要求 p隔离器;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隔离度不小于20dlB 环行器: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隔离度不小于20dB. Q 4.2.7.3测试程序 按测试方法4.2.4、4.2.5、4.2.6中的测试程序分别测出应答器的应答效率,灵敏度和延迟时间,将 输人信号电平从一92dBm开始逐渐增大到一12dBnm,观察应答效率和应答延迟的变化是否超过极 限值 4.2.8接收机带宽 4.2.8.1测试系统图 接收机带宽测试系统按图9连接 4.2.8.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见4.2.4.2 4.2.8.3测试程序 测试程序如下: 按4.2.5.3测试程序测出接收机灵敏度; a 将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增大3dB,同时将高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逐浙偏离标称频率 b 直到应答器效率降到70%为止,测出接收机带宽 4.2.9接收机通道选择性、中频及镜频抑制 4.2.9.1测试系统图 接收机通道选择性、,中频及镜频抑制测试系统按图9连接 4.2.9.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如下 高频信号发生器;工作频率为10MHz1300MHz; a bb 其余测试设备及其要求见4.2.4.2 4.2.g.3测试程序 测试程序如下 按4.2.5.3测试程序测出接收机灵敏度; a bb 将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分别调至选择性频率点(如士900kH2)和镜频频率点上,然后增 大输人电平直到应答效率低于某一规定值(如5%)为止,高频信号发生器增加的输人值(以 dB计),分别为选择性和镜频抑制比 将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调到中频频率,同时增大输人电平直到应答效率低于某一规定 值(如5%)为止,高频信号发生器增加的输人电平值(以dB计)即为中频抑制比 4.2.10灵敏度的降低 4.2.10.1测试系统图 灵敏度的降低测试系统按图9连接 4.2.10.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s测试设备及其要求见4.2.4.2. 4.2.10.3测试程序 15
GB/T18902一2002 测试程序如下 按4.2.5.3测试程序测出接收机灵敏度 然后将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脉冲重复频率调至 a 2700pp/s的90%即2430pp/s),同时将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从测出的应答器灵敏 度电平值开始增大,直到应答效率达到最大值(接近100%)时的电平点为止,记录下该电 平值; 将脉冲重复频率调至超过最大发射速率的90%以上,此时应答效率下降,再增加高频输出电 b 平到使应答效率重新达到最大值(接近100%)时,再记录此时的电平值 两者电平值之差应 大于50dB 4.2.11接收机通道恢复时间 4.2.11.1测试系统图 接收机通道恢复时间测试系统按图12连接 高频信号发生器G 功率分配器 单脉冲信号发生器G1 双脉冲信号 可变延迟线 高频信号发生器G 发生器G 5IsI5ISs 环 行 可变延迟线 45s一8OIs 应答器 定向祸合器 假负役 示 被 7s方波形成电路 器 线性检波器 可变衰减器 数字频半计 图 12接收机恢复时间测试系统图 4.2.11.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如下: 定向耦合器;按照待测应答器输出功率电平进行选择,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 a b)可变衰减器;衰减范围0dB40dB(在1dB10dB内,应具有1dB的衰减步级),工作频率 800MHz1300MHz; 假负载:满足阻抗匹配和功率要求; d 线性检波器: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驻波比优于1.3 单脉冲信号发生器;满足脉冲数的要求; 双脉冲信号发生器;满足编码时间的要求; 高频信号发生器:具有外调制,频率范围为1000MHz1200MHz; g h 可变延迟线;延迟范围54s154s; 可变延迟线;延迟范围454s80 从s; 74s方波形成电路 k 与门; 16
GB/T18902一2002 数字频率计:工作频率不低于1500MHz,测时精度优于0.1赶s; m)功率分配器;满足功率分配要求; n 环行器:工作频率800MHz~1300MHz,隔离度不小于20dB 示波器;带宽大于100MHz,测时精度优于0.14s o 4.2.11.3测试程序 测试程序如下 图12中的高频信号发生器G充当无用信号的信号源,双脉冲信号发生器G和高频信号发 a 生器G,充当有用信号的信号源 测试开始时,先使高频信号源G不工作或输出极小,测出 应答器的灵敏度值; b 将高频信号发生器G输出的射频脉冲(与询问脉冲具有相同特性)电平增大到高于灵敏度 60dB; 将5As15As延迟线的延迟时间调至8s,高频信号发生器G的输出电平调至高于灵敏度 3dB,观测应答效率应不小于70% 在测试过程中,可用示波器观察接收机的输出情况 4.2.12译码能力 4.2.12.1测试系统图 译码能力测试系统按图9连接 4.2.12.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见4.2.4.2 4.2.12.3测试程序 测试程序如下 按4.2.5.3测试程序测出接收机的灵敏度后改变双脉冲发生器的脉冲对间隔,使其与标称值 偏离土0.了,接收机灵敏度应不降低; 改变双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脉冲对间隔使其与标称值偏差超过土24s,将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 b 出幅度调至高于灵敏度75dB,接收机对所加上述询问不予回答(应答效率小于5%) 将双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脉冲对间隔调至标称值,将脉冲宽度调至0.8,或将调制脉冲调为任 意宽度的单脉冲,将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调至高于灵敏度75dB,接收机对所加上述询 问均不予回答(应答效率小于5%) 4.2.13识别信号 4.2.13.1测试系统图 识别信号测试系统按图2连接 4.2.13.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见4.1.3.2 4.2.13.3测试程序 测试程序如下 将应答器置于识别状态 数字示波器用内同步 用数字示波器测量识别脉冲对脉冲间隔,平 a 衡脉冲对脉冲间隔,识别脉冲对与平衡脉冲对的间隔时间及识别脉冲对的重复周期 bb 将应答器置于正常工作状态,并用秒表记录识别码组的时间和重复周期 4.3天线 4.3.1工作频段 通过4.3.3测试对工作频段进行验证 4.3.2极化特性 4.3.2.1测试系统图 极化特性测试系统按图13连接 n
GB/T18902一2002 备 DME地面没 测量接收机 图13信号极化特性测试系统图 4.3.2.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如下: 射频无反射室(电波暗室);反射信号与直达信号之比小于一35dB a b)测量接收机;频率范围960MHz1215MHz,动态范围大于40dB,内部噪声应比所接收到 的水平极化分量的低电平低10dB以下 测量接收天线;采用线极化天线,其线极化度(垂直分量与水平分量之比)大于35dB C 4.3.2.3测试程序 测试程序如下 a 把DME地面设备天线、测量接收天线和测量接收机置于电波暗室内,使DME地面设备天线 保持与地面垂直,测量接收天线的相位中心与DME地面设备天线的相位中心处在同- -水平 面上,并使测量接收天线与地面保持垂直; 注:一般情况下,天线的相位中心是与天线阵列的结构中心相重合 图13中的距离R应满足公式(14)的要求 .(14 R>2D'/A 式中 -为DME地面设备天线阵列长度,单位为米(m). b)在DME地面设备和测量接收机正常工作后,用测量接收机测量DME地面设备天线垂直极化 性能的相对电平值 然后将测量接收天线在其所在DME地面设备天线波阵面上旋转90',再 用测量接收机测量DME地面设备天线水平极化性能的相对电平值 根据两电平值之比确定 DME地面设备发射信号的极化特性 4.3.3驻波比 4.3.3.1测试系统图 驻波比测试系统按图14连接 网络分析仪 DME地面设备天线 图 14驻波比测试系统图 4.3.3.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如下 网络分析仪:工作频率300kHz1300MH2 4.3.3.3测试程序 测试程序如下 完成“驻波比测量校正”; a bb 用射频电缆将待测天线射频输人端与网络分析仪的输出端口连接 在网络分析仪的显示屏 上直接读出待测天线在3.3.1规定的天线工作频段范围内的驻波比 监视和控制 人为地使设备故障或技术指标超过规定要求,观察监视器是否显示,控制器是否产生告警信号 对双机设备,人为地使主机设备工作不正常,观察监视器是否产生告警指示,控制器是否进行自动 切换控制 对单机或双机设备,人为地使设备工作不正常,观察监视器是否产生告警指示,控制器是否进行自 动关机控制 18
GB/T18902一2002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DE波道划分 DME波道划分见表A.1 表A.1DME波道划分 数 DME 波道配对 问 应 答 询 脉 中 编 码 脉冲 DME/P模式 MLS VHF 频率 频率 编码 DME 角引导 MIS (DME/N)/ 初始 最后 MHz MHz 频率/ 波道号 波道号 S 频率 进场 Ls 进场 MHz MHz 4S 1As 1025 962 12 12 36 30 1025 1088 12 1026 963 1 1026 1089 30 36 3x 1 1027 964 l Y 1027 l090 36 30 N 1 1 1028 965 1028 30 80 1091 12 1029 966 12 0 1029 1092 36 6x 1 12 1030 967 y 80 1030 36 1093 1031 968 12 I 80 0 1031 1094 969 1032 30 36 1032 1095 9 1033 970 y" 30 1033 1096 36 n 12 1034 971 12 0 1034 1097 I 1035 972 1035 80 80 1098 12 1036 973 12 12 0 1036 1099 36 3x 1 12 1037 974 y 80 1037 36 1100 1I 1038 975 I3Y 1038 1o1 386 30 5 976 1039 15Y" 36 1039 1102 1 16X 1040 977 16Y? 1040 36 1103 30 19
GB/T18902一2002 表A.1(续 DME 数 配对 道 问 应 答 波 询 脉 编 码 中 DME:/P模式 脉冲 MLS VHF 频率 频率/ 编码 DME 角引导 MIS (DME/N)/ 初始 最后 MHz2 MHz 频率 被道号 频率 波道号 1s 进场 进场 1As MHz MHz 丛s S 12 978 108.00 104l 12 12 386 17Yy 108.05 5043.0 540 42 1104 30 1041 36 172 5043.3 541 104l 1104 12 12 8 12 18X 108.10 5031.0 500 1042 979 2 30 24 18w 5031.3 501 1042 979 08.15 5043.6 542 1042 36 1105 36 30 18Y l 5043.9 543 1042 1105 8o 108.2 1043 2 30 1106 5044. 2 108.25 544 1043 27 5044.5 545 1043 1106 8 公x 108.30 5031.6 502 1044 981 s81 w 24 5031.9 503 1044 2 108.35 5044.8 1044 36 36 546 l107 30 " 22 21 15 5045.1 547 104!4 1107 1045 982 l08.4 2 1045 1108 108.45 5045.4 548 In 2n 5045.7 549 1045 1108 8 504 106.50 5032.2 1046 983 常 s0 24 5032.5 505 1046 983 2 08.55 5046.0 55o 1046 36 36 1109 30 5046.3 551 1109 15 1046 1047 984 108.60 30 1047 36 l1o 108.65 5046. 6 552 232 5046.9 553 1047 11l0 i1 12 4公x 108.70 5032.8 506 1048 985 24w 30 24 5033.1 507 1048 985 2 108.75 5047.2 554 1048 36 36 1111 30 21 15 5047.5 555 1048 1l1m 一 86 108.80 1049 2 30 l12 108.85 5047.8 556 1049 2 5048.1 557 1049 1l12 8 508 108.90 5033.4 1050 987 26w s0 24 2 5033.7 509 1050 987 2 108.95 5048.4 558 105o 36 1113 36 26Y 30 28z 5048." 559 105o 1l13 15 1051 988 27x 109.00 27Y 2 109,05 5049.0 560 1051 36 1l14 发 27 561 27Z 5049.3 1051 1l14 12 12 12 28X 109.10 5034.0 510 1052 18 989 20
GB/T18902一2002 表A.1(续 DME 数 配对 道 问 应 答 波 询 脉 编 码 中 脉冲 DME:/P模式 MLS VHF 频率 频率/ 编码 DME 角引导 MIS (DME/N)/ 初始 最后 MHz2 MHz 频率 被道号 频率 波道号 1s 进场 进场 1As MHz MHz S "s 28w 1052 30 5034.3 989 A 24 2 109.15 5049.6 1052 36 36 30 28Y 562 1ll5 282 27 5049.9 563 1052 ll15 29X 109.20 1053 990 12 l 29Y 109.25 5050.2 564 1053 36 1116 30 3 27 29Z 5050.5 565 1053 1116 2 l 18 1 109.30 5034.6 512 1054 30x 991 1 s0 么 0w 5034.9 513 1054 91 2 30 30Y 109.35 5050 566 1054 1117 8 27 302 1117 5051.1 567 1054 109,40 1055 12 992 31N n 2 30 36 109,45 5051.4 568 1055 1118 27 5051.7 569 1118 31Z 1055 l 18 2公x 1 109.5o 5035.2 993 514 1056 1 s8 32w 035.5 515 1056 93 5 2 32Y 570 1056 36 1119 30 109.55 5052.0 32 27 571 5052.3 1056 1l19 12 109.60 1057 994 部 36 30 109.65 5052.6 572 1057 1120 36 27 5052.9 1057 1120 3Z 573 l I8 1 8 109.70 5035. 1058 995 34x 516 1 s0 34w 517 1058 95 5036.1 2 34Y 5053 574 36 1121 109.75 2 1058 392 27 1121 5053.5 575 1058 一 12 109.80 1059 996 35N 5Y 2 36 109.85 5053.8 576 1059 1122 吻 5 5054.1 577 1059 5Z 7 122 18 1 109.90 5036.4 106o 97 36x 518 1 30 036.7 么 36w 519 97 5 1060 2 30 36 1123 109.95 1060 anY 5054.4 578 27 362 1123 5054.7 579 1060 110.00 1061 998 37N l 37Y 36 30 110.05 5055.0 58o0 1061 1124 36 27 37Z 5055. S 581 1061 1124 l I8 110.1o 5037.0 52o 1062 999 38x 1 s8 1062 999 38w 521 5037,3 2 5055,6 36 38Y 110.15 582 1062 36 1125 27 221 1125 38Z 5055,9 583 1062 12 12 39X l10.20 1063 1000 21
GB/T18902一2002 表A.1(续 DME 数 配对 道 问 应 答 波 询 脉 编 码 中 脉冲 DME:/P模式 MLS VHF 频率 频率/ 编码 DME 角引导 MIS (DME/N)/ 初始 最后 MHz2 MHz 频率 被道号 频率 波道号 1s 进场 进场 1As MHz MHz 丛s S 110.25 5056.2 花 126 36 39Y 1063 36 30 584 392 5056.5 1063 1126 l 585 40N 110.30 5037.6 522 1064 12 l001 12 2 30 5 40w 037.9 523 1064 1001 24 S 40Y 110.35 5056.8 586 1064 36 1127 30 2 27 5057.1 587 1064 1127 0z l 1065 1002 12 110.40 1 80 110.45 5057.4 588 1065 128 30 1 5057.7 589 1128 1065 i1 1 12 110.50 5038,2 524 1066 1003 24 2w 5038.5 525 1066 1003 2s 2 30 110,55 5058.0 590 1066 36 1129 27 5058.3 591 1066 1129 l 1 110.6o 1067 1004 1 110.65 5058.6 592 1067 36 l130 30 1 5058.9 1067 593 1130 8 12 110.70 5038.8 526 1068 l005 0 24 5039.1 527 1068 1005 n 0 30 38 110.75 5059.2 594 1068 36 1131 2 27 5059. 595 1068 5 1131 l 1 110.80 1o06 1069 1 80 0 110.85 596 1132 5059.8 1069 1 22 597 1132 5060.1 1069 38 12 110,90 5039,4 528 1070 1007 ES 24 5039,7 529 1070 1007 2 30 4sy 110,95 5060.4 598 1070 36 1133 27 5060.7 599 1070 1133 l 1 111.00 1008 1071 1 80 110.05 1071 l134 30 506l.0 600 15 1071 5061 3 601 1134 1072 12 usN 1l1.10 5040.0 530 1009 8w 1072 0 1009 24 5040.3 531 48y 1l1.15 5061.6 602 1072 36 1135 30 27 9 5061 603 1072 1135 8Z l 111.20 1073 1o1o 49x 111.25 386 1136 49Y 1073 5062.2 604 30 27 492 15 5062.5 605 1073 1136 18 12 50X 532 12 1011 1l1.30 5040.6 1074 24 50w 5040.9 533 1074 30 101l 24 22
GB/T18902一2002 表A.1(续 DME 数 配对 道 问 应 答 波 询 脉 编 码 中 脉冲 DME:/P模式 MLS VHF 频率 频率/ 编码 DME 角引导 MIS (DME/N)/ 初始 最后 MHz2 MHz 频率 被道号 频率 波道号 1s 进场 进场 1As MHz MHz 丛s S 1074 花 137 36 50Y 1ll.35 5062.8 606 36 30 2 27 1137 502 1074 5063.1 607 l 51x 12 lll.40 1075 l012 36 5 36 51Y 1l1.45 063.4 608 1075 l1138 30 51z 5063.7 609 1075 1138 8 110.50 5041.2 534 1076 12 1013 12 52x 30 21 5041.5 535 1076 1013 52w 2 111.55 1139 5064.0 61o 1076 36 30 27 1 5064 61m 1076 3 1139 5 1077 1l1.60 1014 5Y 36 1077 30 1l1.65 5064.6 612 1140 5a2 1077 5064.9 613 1140 5 I8 111.70 5041.8 536 1078 1015 l l 21 s0 5042.1 537 1078 1015 54w 2 111.75 065.2 614 1078 36 114 30 5 7 1 615 1078 5065.5 1141 ll1.80 1079 l016 36 ll1.85 5 065.8 616 30 1079 36 1142 5成2 21 1 5066.1 617 1079 1142 Se 18 ax 111.90 5042.4 538 108o 1017 1 1 I 21 s0 21 539 108o 1o17 5042.7 56w 2 111.95 108o 1143 618 5066.4 36 30 6Y 27 1 568z 5066.7 619 1080 1143 T3 112.00 1081 1018 30 7Y 36 112.05 1081 1144 8N 112.10 1082 1019 112.15 1082 1145 58Y 30 s 12 112.20 1083 1020 112.25 59Y 1083 36 30 1l46 12 60x 1084 1021 o 60Y" 1084 1147 36 6ilx 1 12 1085 1022 en 30 1085 36 1148 1086 1023 2x 1086 1149 386 30 2Y 1087 3x 1024 63Y" 36 1087 1150 12 64X 1088 115l 64Y? 1088 36 1025 30 23
GB/T18902一2002 表A.1(续 DME 数 配对 道 问 应 答 波 询 脉 编 码 中 DME:/P模式 脉冲 MLS VHF 频率 频率/ 编码 DME 角引导 MIS (DME/N)/ 初始 最后 MHz2 MHz 频率 被道号 频率" 波道号 1s 进场 进场 1As MHz MHz S s 152 65X 1089 12 1026 1089 36 30 65Y" 12 66X" 1090 l153 66Y" 1090 1027 30 36 1 67X 1091 1154 l 1091 1028 30 36 G7Y 68e 1 1092 1155 12 6ay 1092 1029 36 30 69x 1 1093 1156 30 s9y" 1093 1030 36 1 1 112.30 1094 1157 s 30 112.35 1094 36 1031 Ix 1095 12 1158 12.40 FI 386 1095 1032 12.4!5 12.50 l159 1096 30 12.55 36 1096 1033 3 112.60 1097 1160 3 112.65 1097 1034 30 36 x 1 112.70 1098 1161 1098 1035 36 12.75 30 1 112.80 1099 1162 12 12. 85 1099 1036 30 36 12 112.90 1100 1163 30 112.95 1100 1037 36 " 12 1 113.00 1101 1164 rm 30 113.05 11o1 36 1038 1165 78x 13.l0 l102 113.15 1102 36 1039 3 l13. 20 103 l166 386 30 113.25 1103 114o D 113.30 1l04 1167 DY 36 36 113.35 5067.0 620 1l04 42 104l 30 s0z 27 21 5067.3 621 1104 1041 113.40 1105 1168 81x 1 113.45 5067.6 622 1105 8 1042 30 8IY 227 623 1042 81z 1105 5067.9 1 82X 113.50 1106 1169 1 36 624 36 1043 82Y 113.55 5068.2 1106 30 27 21 15 82Z 5068.5 625 1106 1043 24
GB/T18902一2002 表A.1(续 DME 数 配对 道 问 应 答 波 询 脉 编 码 中 DME:/P模式 脉冲 MLS VHF 频率 频率/ 编码 DME 角引导 MIS (DME/N)/ 初始 最后 MHz2 MHz 频率 被道号 频率 波道号 1s 进场 进场 1As MHz MHz 丛s S 170 83X 113.60 12 1107 1107 83Y 113.65 5068.8 626 36 42 30 36 1044 27 832 5069.l 627 1107 l044 84X 113.70 1l08 l1171 12 l 36 84Y 113.75 5069.4 628 1108 1045 30 36 2 27 84Z 5069.7 629 1108 1045 l 113.80 1109 1172 12 85x 1 80 113.85 5070.0 85Y 630 1109 046 30 1 22 85Z 5070.3 631 1109 1046 86X 113.90 1l10 1173 12 36 30 113.95 5070,4 632 1l10 1047 86Y 86Z 5070.9 33 111o 1047 114.00 1111 1174 87X l l G7 386 80 114.05 5071.2 634 1111 1048 ?7 5071.5 635 87Z 1ll 1048 12 88x 1175 114.10 1 1l12 80 88Y 1l4.15 5071.8 636 1l12 l049 2 637 1049 15 88Z 5072.1 1l12 12 89XN 114.20 1113 1176 l 89Y 114.25 5072.4 638 1113 36 36 105o 30 2 639 15 89Z 5072.7 1113 105o 1114 90x 1177 114.30 2 30 90Y 36 1051 114.35 5073,0 640 1114 2 90Z 5073.3 641 1l14 1051 - 12 114.40 1l15 1178 91X 91Y 30 36 114.45 5073.6 642 1115 1052 27 1o62 5073.9 643 1115 91Z l 2x 1 114.50 1116 1179 1 80 114.55 i074.2 1l16 053 5 30 644 " 15 5074.5 645 1l16 1053 93x 12 1l4.60 1l17 l1180 36 646 1054 30 1l4.65 5074.8 1l17 93Y 2a 932z 1 5075.1 647 1117 1054 114.70 1118 1181 94x 1 114.75 5075.4 648 1118 8 2 1055 30 94Y 227 5075.7 1118 9942 1055 649 1182 1 95X 114.80 1l19 1 36 650 1056 95Y 1l4.85 5076.0 1l19 36 30 27 21 15 95Z 5076.3 651 1119 1056 25
GB/T18902一2002 表A.1(续 DME 数 配对 道 问 应 答 波 询 脉 编 码 中 DME:/P模式 脉冲 MLS VHF 频率 频率/ 编码 DME 角引导 MIS (DME/N)/ 初始 最后 MHz2 MHz 频率 被道号 频率 波道号 1s 进场 进场 1As MHz MHz 丛s S 112o 183 96X 114.90 12 96Y 114.95 1057 5076.6 652 120 36 42 30 36 27 962 5076.9 653 1120 1057 97X 115.00 1121 l1184 12 l 36 97Y 115.05 5077.2 654 1121 1058 30 36 2 27 97Z 5077.5 655 1058 l121 l 12 115.1o 1122 1185 98x 1 80 115.15 5077.8 98Y 656 l122 059 30 1 22 8z 657 22 5078.1 1059 99X 115.20 1123 1186 12 36 30 99Y 115.25 5078.4 658 1123 1060 99Z 5078.7 59 1123 106o 100X 115.30 1187 l124 l 386 100Y 115.35 5079.0 66o 1124 1061 ?7 5079.3 00z 661 1124 06n 12 101x 25 1188 115 40 1 80 1o1Y 115.45 5079.6 662 1125 1062 2 663 1062 101Z 5079.9 1125 15 12 102X 115.50 1126 1189 115.55 5080. 2 664 1063 l02Y l126 36 30 2 5080.5 665 1063 15 02z 1126 115.6o 103x 1127 1190 2 30 103Y 1127 36 115.65 5080.8 666 1064 2 1032 5081.1 667 1127 1064 115.70 1128 1191 104XN 104Y 36 2 30 115.75 5081.4 668 1128 1065 7 5081.7 669 1128 1065 04Z l 1 105X 115.8o 1129 1192 1 80 115.85 105Y 670 29 066 30 5082.0 15 105z 5082.3 671 129 1066 12 106X 115.90 1130 1193 36 106Y 115.95 5082.6 672 1130 1067 30 2a 1 106Z 5082.9 673 1130 1067 107X 116.00 1194 12 1131 1 80 107Y 116.05 5083.2 674 2 1194 1131 227 675 107z 1131 5083.5 1068 30 108X 116.10 1132 1068 1 36 12 676 1195 108Y 116.15 5083.8 1132 36 27 21 108Z 5084.1 677 1132 1069 30 26
GB/T18902一2002 表A.1(续 DME 数 配对 道 问 应 答 波 询 脉 编 码 中 DME:/P模式 脉冲 MLS VHF 频率 频率/ 编码 DME 角引导 MIS (DME/N)/ 初始 最后 MHz2 MHz 频率 被道号 频率 波道号 1s 进场 进场 1As MHz MHz S s 109X 1l6.20 1133 1069 15 109Y 116.25 5084,4 678 36 42 1196 1133 36 27 30 109Z 5084.7 679 1133 l070 10X 116.30 1134 107o l l 36 12 110Y 115.35 5085.0 68o0 1134 1197 36 2 27 5085. 681 1071 30 3 1134 10z 1071 15 116.40 1135 1 " 80 116.45 682 5085.6 l135 1198 22 30 5085.9 1135 1072 683 12 116.50 1136 1072 112Yy 36 1l6.55 5086.2 684 1136 1199 122 30 5086.5 685 1136 1073 116.60 1073 l137 l l 386 1 116.65 5086.8 686 1200 1137 ?7 132 5087. 687 1137 074 30 138 11201 116.70 Ims 36 0 116.75 5087.4 688 1138 l075 1Z 689 1075 15 5087.7 1138 叩 15 12 116.80 1139 1202 116.85 5088.0 690 36 1076 l139 36 30 " 2 5088.3 691 1076 15 1139 n 114o 1203 1l6.90 IY 2 30 36 1077 116.95 5088.6 692 1140 n2 2 5088.9 693 1140 1077 12 117.00 1141 1204 mm 36 30 117.05 5089.2 694 1141 1078 7 17z2 5 5089. 695 1078 ll4 l IN 1 117.10 1142 1205 80 117.15 18Y 696 1l42 079 5089.8 30 15 18z 5090.1 697 1142 1079 19x 117.20 1l43 1206 12 36 11Yy 698 117.25 5090.4 1l43 36 1080 30 2 27 12 1 5090.7 699 1143 108o 120X 117.30 1144 1207 12 12 80 0 120Y 117.35 1081 1l44 121x 17. 1145 40 1208 121Y 117.45 1145 1082 12 122X 117.50 1146 1209 122Y 117.55 1l46 36 1083 30 27

多普勒甚高频全向信标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多普勒甚高频全向信标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多普勒甚高频全向信标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的编号:GB/T18897-2002。多普勒甚高频全向信标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共有10页,发布于2003-05-012003-05-01实施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的编号:GB/T11821-2002。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共有17页,发布于2003-05-012003-05-01实施,代替GB/T11821-1989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