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6496-2018

含氨(铵)废液处理处置方法

Treatmentanddisposalmethodforammonia(ammonium)wasteliquid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含氨(铵)废液处理处置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含氨(铵)废液处理处置方法的编号:GB/T36496-2018。含氨(铵)废液处理处置方法共有11页,发布于2019-0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Z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030.20
  • 实施日期2019-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1页
  • 文件大小754.44KB

含氨(铵)废液处理处置方法


国家标准 GB/T36496一2018 含氨(铵)废液处理处置方法 TIreatmentanddispusalmethodfor ammoniaammoniumwasteliquid 2018-07-13发布 2019-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6496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废弃化学品处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化重庆济陵化工有限公司、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市蓝恒环保 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钻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中明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常州清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嘉善绿野环保材料厂,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 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浦仁美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沃德凯环保 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润水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潍坊大耀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益丰生化环保股 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兵、林晓、庄马展、叶正茂、赵兵、冯凡让、余海军、顾玲玲、俞明华、唐红辉、 赵美敬、于东川、李祖强、李凯、李军、张超、韦莎
GB/36496一2018 含氨(铵)废液处理处置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含氨(铵)废液(以下简称“含氨废液”)处理处置的术语和定义、处理处置方法及环境 保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含无机氨(铵)废液的处理处置过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3458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含氨(铵)废液ammonia(ammonium)wasteliquid 工业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无机氨和铵盐的废液 处理处置方法 4.1汽提精法 4.1.1适用范围 处理氨含量(以NH,计)大于1000mg/I的含氨废液 4.1.2方法提要 通过调节含氨废液的pH,将废液中氨全部转化为分子态氨,在汽提精溜塔内基于氨与水分子相对 挥发度的差异,控制塔内温度将氨以分子氨的形式从水中分离,然后回收为氨水或铵盐产品 4.1.3工艺流程 将含氨废液置于pH调节池,用液碱调节pH>l0,废液经塔底换热器预热后引人汽提精僧塔内进 行氨脱除 通人蒸汽控制塔内温度,蒸发废液中的氨,并得到脱氨溶液,脱氨溶液经换热后达标排放,蒸 发出的氨至塔顶冷凝器后,一部分返回汽提精憎塔,一部分直接冷凝得到氨水或加人氨气吸收剂回收为 铵盐产品
GB/T36496一2018 4.1.4工艺流程图 汽提精僧法工艺流程图见图1 液碱 脱氨溶液 燕汽 氨气吸收剂 镀盐产品 塔顶冷凝器 含氨废液 pH调节池 换热器 汽提精憎塔 氨水 达标排放 图1 汽提精法工艺流程图 4.1.5工艺控制条件 4.1.5.1进人换热器含氨废液pH;不小于10 4.1.5.2蒸汽压力:0.3MPa0.6MPa 4.1.5.3反应温度;90C~l10C 4.1.6主要设备 pH调节池、换热器、汽提精憎塔、塔顶冷凝器等 4.1.7处理结果 含氨废液处理后的氨含量(以NH计)不大于10mg/L 氨水及铵盐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4.2吹脱法 4.2.1适用范围 处理氨含量(以NH计)大于1000mg/L的含氨废液 4.2.2方法提要 通过调节含氨废液的pH,将废液中氨全部转化为分子态氨,在脱氨塔内通过空气的吹脱,使废液 中溶解的氨穿过气液界面向气相移动,从而达到脱除氨的目的,然后回收为氨水或铵盐产品 4.2.3工艺流程 将含氨废液置于pH调节池,用液碱调节pH912,同时加人脱氨助剂,然后经加热器加热至一定 温度 废液进人脱氨塔通过空气进行吹脱,并得到脱氨溶液,脱氨溶液经换热,再进行深度处理后,达标 排放 经过吹脱后含有大量氨的吹脱气进人吸收塔,向吸收塔通人氨气吸收剂进行吸收,得到氨水或铵 盐产品 4.2.4工艺流程图 吹脱法工艺流程图见图2
GB/36496一2018 空气 液碱 脱氨助剂 氨气吸收剂 铵盐产品 含氨废液 pH调节池 加热器 脱氨塔 吸收塔 氨水 脱氨溶液 换热器 深度处理 达标排放 图2吹脱法工艺流程图 4.2.5工艺控制条件 4.2.5.1进人加热器的含氨废液pH:912 4.2.5.2吹脱温度30C70 4.2.5.3 吹脱气液比;20011一300;1 4.2.6主要设备 pH调节池、加热器,脱氨塔、换热器、吸收塔等 4.2.7 处理结果 含氨废液处理后的氨含量(以NH计)不大于100mg/L,应进行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 氨水及铵盐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4.3IVR蒸发法 4.3.1适用范围 处理氨含量(以NH计)大于10000mg/L的组分单一的氧化铵(或硫酸铵)的含氨废液 4.3.2方法提要 调节含氨废液的pH在酸性范围内利用MVR蒸发技术(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技术或三效蒸发技 术)将废液进行蒸发、浓缩、结晶析出得到铵盐产品 产生的蒸发水经冷凝后,可工艺回用,或深度处理 后达标排放 4.3.3工艺流程 将含氨废液置于pH调节池,用酸调节pH至4.55.5,废液进人MVR蒸发系统进行蒸发浓缩,蒸
GB/T36496一2018 发产生的二次蒸发液经冷却后得到蒸发冷凝液 浓缩后高温过饱和的铵盐溶液进人冷却结晶系统,经 冷却结晶后,得到铵盐产品 冷却结晶后的母液返回蒸发系统进行循环处理 4.3.4工艺流程图 MVR蒸发法工艺流程图见图3 盐酸/硫酸 含氨废液 pH调节池 燕发冷凝液 MR燕发系统 浓缩后高温过饱和铵盐溶液 冷却结晶后母液 冷却结晶系统 铵盐产品 图3MIVR蒸发法工艺流程图 4.3.5工艺控制条件 4.3.5.1进人MVR蒸发系统含氨废液pH:4.5~5.5 4.3.5.2含氨废液浓缩后质量分数(以NH,Cl计):不小于13% .3.5.3含氨废液浓缩后质量分数[以(NH).so计]不小于10% 4.3.5.4叙化锁产品燕发温度;80C士15C 4.3.5.5硫酸铵产品蒸发温度:75C士15C 4.3.5.6冷却结晶温度:35C一45C 4.3.6主要设备 pH调节池、MVR蒸发系统冷却结晶系统等 4.3.7处理结果 蒸发冷凝液中氨含量(以NH计)不大于200mg/L,可工艺回用,或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 铵盐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AA 离子交换法 4.4.1适用范围 处理氨含量(以NH,计)小于1000mg/L的含氨废液 4.4.2方法提要 .3中得到的蒸发冷凝液中的氨主要以铵离子形式存在,强酸性阳离子树脂上的碱酸基可以有效
GB/36496一2018 的去除溶液中的铵离子,从而实现蒸发冷凝液达标排放 4.4.3工艺流程 将蒸发冷凝液置于pH调节池,用液碱调节pH68,然后进人离子交换柱,过柱后的废水达标排 放 离子交换柱饱和后,采用3%~5%盐酸溶液再生,再生后的树脂循环使用 4.4.4工艺流程图 离子交换法工艺流程图见图4 3%5%盐酸济液再生 液碱 蒸发冷凝液 调节池 离子交换柱 达标排放 回收铵盐 图4离子交换法工艺流程图 4.4.5工艺控制条件 4.4.5.1离子交换柱进液pH:68 4.4.5.2进液体积与树脂体积比;3倍5倍 4.4.5.3再生液洗脱体积与树脂体积比12. 4.4.5.4离子交换柱的工作温度;20C~60C 4.4.6主要设备 pH调节池、离子交换柱等 4.4.7处理结果 含氨废液处理后的氨含量(以NH计)不大于20mg/L 4.5气敏脱气膜法 4.5.1适用范围 处理氨含量(以NH计)小于1000 mg/L.的含氨废液 含氨废液中若含有表面活性剂、有机物或 钙镁离子等需要进行前处理 4.5.2方法提要 采用疏水性微孔膜,水和离子状态的溶质不能透过膜孔,而挥发性的物质可以在浓度差的作用下通 过膜孔从膜的一侧到达另外一侧,进行吸收和富集 在处理含氨废液时,疏水性的微孔膜作为废液和酸 性吸收液的屏障,疏水的微孔结构在两相间提供一层很薄的气膜结构,废液中的游离氨在分压差的推动 下,扩散通过气膜进人吸收液侧,被酸性吸收液不可逆吸收而加以脱除
GB/T36496一2018 4.5.3工艺流程 将含氨废液置于pH调节池,用液碱调节pH>11,废液经计量后进人膜分离组件,废液循环处理, 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 同时一定浓度的酸性吸收液经计量后在膜的另一侧逆流通过反应组件,吸收 液循环利用,返回吸收液槽 4.5.4工艺流程图 气敏脱气膜法工艺流程图见图5 液诚 酸性吸收液 含氨废液 pH调节池 气敏脱气膜 达标排放 回收饺盐 图5气敏脱气膜法工艺流程图 4.5.5工艺控制条件 4.5.5.1进人气敏脱气膜含氨废液pH:大于11 4.5.5.2酸性吸收液pH:小于2 45.6主要设备 pH调节池、气敏脱气膜等 4.5.7处理结果 含氨废液处理后的氨含量(以NH计)不大于10mg/儿 4.6生物法 4.6.1适用范围 处理氨含量(以NH计)小于500mg/L的含氨废液 4.6.2方法提要 生物法去除氨是指含氨废液中的氨在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硝化和反硝化等一系列反应,最终 形成氮气.从而达到去除氨的目的 4.6.3工艺流程 将含氨废液置于预沉淀池,加人1mg/L的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去除大部分悬浮物,然后进人缺 氧池(调节pH在6.5~8.0)和接触氧化池调节pH在8.0~8.5)组成的缺氧/好氧生化脱氮系统,经一 系列的生化反应去除绝大部分污染物,最后废液经沉淀(加人lmg/I的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过滤处 理达标排放
GB/36496?2018 4.6.4? ???6 ι?? ? ? ? ? ? ?? ? ? ?? ? ? ? ?6?? 4.6.5? ??;?6h 4.6.5.1 4.6.5.2?з?pH:6.58.0 4.6.5.3???:?6h 4.6.5.4?з?pH:8.08.5 4.6.5.5???:?16h 4.6.5.6?;15mg/I 4.6.5.7?:?4h 4.6.6?豸 ?????,???????? 4.6.7 ??(NH)С15mg/L ? 4.7 4.7.1÷Χ (NH)С500mg/L????? 4.7.2? ?ú????кд,?ο??γ??γ
GB/T36496一2018 而达到去除氨的目的 4.7.3工艺流程 将含氨废液置于pH调节池,用液碱调节pH45,加人氧化镁进行磷酸铵镁沉淀反应,沉淀物质 经板框压滤生成磷酸铵镁副产物 收集去除氨后的废液进行下一步处理 4.7.4工艺流程图 磷酸铵镁沉淀法工艺流程图见图7 液碱 氧化铁 收然去险纵辱的盛 H调节池 含氨废液 反应池 沉淀池 滤液 板框压滤机 磷酸铵镁副产物 图7磷酸铵镁沉淀法工艺流程图 4.7.5工艺控制条件 4.7.5.1pH调节池中废液pH;4~5 4.7.5.2反应池停留时间:约1h 4.7.5.3反应池中废液pH:6~8 4.7.5.4反应池中氨(N)的浓度与磷(P)的浓度比:1:21:2.5 4.7.6主要设备 pH调节池、反应池、沉淀池、板框压滤机等 4.7.7处理结果 含氨废液处理后的氨含量(以NH计)小于30mg/L 含氨废液进一步处理后应符合GB13458中规定的排放标准 4.8折点加氯法 4.8.1适用范围 处理氨含量(以NH 计)小于100mg/L的含氨废液 4.8.2方法提要 向含氨废液中通人氯气或加人次氧酸钠,将其中的氨氧化为氮气去除 当废液中加氧量达到某一
GB/36496一2018 点时,余氯含量最低,氨的浓度为零,当废液中加氯量超过该点时,余氯含量增多,该点被称为折点 4.8.3工艺流程 将含氨废液置于pH调节池,用盐酸或液碱调节pH6~7(控制关键点),废液进人折点加氯反应 器,向反应器中通人氯气或加人次氯酸钠,氨被氧化为氮气去除,脱氨溶液经余氯脱除装置除氯后达标 排放 4.8.4工艺流程图 折点加氯法工艺流程图见图8 盐酸或液碱 飘气或次氧酸纳 含氨废液 折点加叙反应器 余复脱除装置 pH调节池 达标排放 图8折点加氯法工艺流程图 工艺控制条件 4.8.5 4.8.5.1折点加氧反应器进液pH.6一7 4.8.5.2折点加氯反应器停留时间:0.5h一2h 4.8.5.3氯气与氨摩尔比:不小于1.5(或氯气与氨质量比:不小于6.17) 4.8.5.4次氯酸钠与氨摩尔比;不小于1.5(或次氯酸钠与氨质量比;不小于6.52) 4.8.6主要设备 pH调节池、折点加氯反应器,余氯脱除装置等 4.8.7处理结果 含氨废液处理后的氨含量(以NH计)小于10mg/L 环境保护要求 含氨废液处理后应符合GB8978、GB14554及GB16297的排放要求

含氨(铵)废液处理处置方法 GB/T36496-2018

一、引言

含氨(铵)废液是指在生产中产生的含有铵离子和氨基团的废水,如化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尿素废水等。这类废液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因此对含氨(铵)废液进行处理处置是十分必要的。

二、物理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将含氨(铵)废液中的污染物质与水分离,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法、过滤法、吸附法等。

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使废液中的污染物质沉淀下来,然后通过分离方法将其与水分离。这种方法适用于含氨(铵)废液中主要污染物质为重金属等易于沉淀的物质。

过滤法:将含氨(铵)废液通过滤料,使污染物质被滤料截留。适用于颗粒较大,具有一定粘度的废液。

吸附法:将含氨(铵)废液通过吸附剂,使污染物质被吸附在吸附剂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适用于颗粒较小,难以直接分离的废液。

三、化学处理方法

化学处理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含氨(铵)废液中的污染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污染物质。

中和法:将含氨(铵)废液中的酸碱度调整到一定范围内,使废液中的离子得以中和,不再对环境造成污染。适用于废液中主要污染物质为酸性或碱性物质。

氧化法:利用氧化剂将废液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氧化分解,从而达到净化目的。适用于有机废液处理。

四、生物处理方法

生物处理方法是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将含氨(铵)废液中的污染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废水处理领域。

生物接触氧化法:将含氨(铵)废液与微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微生物接触,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将废液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分解,净化废液。

生物滤池法:通过建立含氨(铵)废液处理系统,在生物滤池中填充适当的生物滤料,利用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对废液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去除。

五、总结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含氨(铵)废液处理处置方法非常重要。在选择方法时应首先考虑污染物质的种类、浓度和水量等,以及所需处理的成本和效果等因素。希望本文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含氨(铵)废液处理处置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含氨(铵)废液处理处置方法类似的标准

    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6495-2018。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共有14页,发布于2019-06-01
    涂料中多氯联苯的测定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涂料中多氯联苯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涂料中多氯联苯的测定的编号:GB/T36497-2018。涂料中多氯联苯的测定共有11页,发布于2019-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