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8967-2007

谷氨酸钠(味精)

MonosodiumL-glutamat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谷氨酸钠(味精)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谷氨酸钠(味精)的编号:GB/T8967-2007。谷氨酸钠(味精)共有18页,发布于2007-12-012007-12-01实施,代替GB/T8967-2000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X6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7.220.10
  • 实施日期2007-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8页
  • 文件大小586.92KB

谷氨酸钠(味精)


国家标准 GB/T8967一2007 代替GB/T8967一2000 谷氨 酸钠味精 Mon0sodiumL-glutamate 2007-02-02发布 2007-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赏会国家标准
GB/T8967一2007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 术语和定义 产品分类 要求 分析方法 10 检验规则 1l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2 附录A(规范性附录半成品L-谷氨酸(炔酸)质量要求 15 +++ 附录B(资料性附录谷氨酸钠的鉴别试验
GB/T8967一2007 前 言 本标准非等效于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第七版中的“谷氨酸钠”标准 本标准整合了QB1500 1992《味精》的有关内容,是对GB/T8967一2000(谷氨酸钠(99%味精))的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8967一2000,QB1500-1992自行废止 本标准与GB/T8967一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谷氨酸钠(味精); 对谷氨酸钠(味精,加盐味精和增鲜味精进行了定义; 对谷氨酸钠(味精)进行了产品分类; -卫生要求执行相应的味精卫生标准,在本标准中不再作要求 氧化物分析方法:增加铬酸钾指示剂法(适用于添加食用盐的氯化物); -硫酸盐目视比浊法,味精、增鲜味精与加盐味精在细节上有不同 -增加增鲜味精中三种增鲜剂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业发酵分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丰原股份生化有限公司、杭州西湖味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蜜蜂集团有限公司沈阳红梅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梅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蔚、常珠侠、程长平,龚旭明、石中科、刘森芝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8967一1988,GB/T8967一2000
GB/T8967一2007 谷氨酸钠味精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谷氨酸钠(味精)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分析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谷氨酸钠(味精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一2000. 1sO780:1997) ),eqv GB/T601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2一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IS6353-1:1982,NEQ) GB2720味精卫生标准 GB/T5009.43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6682一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eqIso3696,1987)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QB/T3798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 QB/T3799食品添加剂5’-鸟苷酸二钠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 3.1化学名称L谷氨酸一钠一水化物(La-氨基戊二酸一钠一水化物). 3.2分子式:CH.NNaO H.O. 3.3相对分子质量:187.13 3.4结构式: H -COOHH.O NaO0C-CH一CH NH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谷氨酸钠 L-glutamate(MsG mo0S0dium 味精 以淀粉质、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等)发酵,提取、中和、结晶精制而成的谷氨酸钠含 量等于或大于99.0%、具有特殊鲜味的白色结晶或粉末
GB/T8967一2007 4.2 加盐味精saltedmom0sodiumL-glutamate 在谷氨酸钠(味精)中,定量添加了精制盐的均匀混合物 增鲜味精speeialdelicious monosodiumI-glutammate 在谷氨酸钠(味精)中,定量添加了核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GMP)、5’-肌苷酸二钠(IMP)或呈 味核苷酸二钠(IMP+GMP]等增鲜剂,其鲜味度超过混合前的谷氨酸钠(味精. 产品分类 按加人成分分为三类 5.1味精 5.2加盐味精 5.3增鲜味精 要求 6.1原辅料要求 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卫生标准的要求 对大米“不完整粒”和“碎米"不作要求 感官要求 无色至白色结品状颗粒或粉末,易溶于水,无肉眼可见杂质 具有特殊鲜味,无异味 理化要求 6.3.1谷氨酸钠味精 谷氨酸钠(味精)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谷氨酸钠(味精)理化要求 项 指 标 谷氨酸钠/% 99.0 98 透光率/(% 比旋光度[a]/(" 十24.9十25.3 氧化物(以CI计/% DH 6.7一7.5 干燥失重/% 铁/mg/kg) 硫酸盐以SO计/% 0,05 6.3.2加盐味精 加盐味精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加盐味精理化要求 标 项 指 谷氨酸钠/% 80.0 89 三 透光率/(% 食用盐(以NaCl计)/% 20 干燥失重/% l.0
GB/T8967一2007 表2(续 项 标 指 10 铁/mg/kg 硫酸盐(以sG计/(% 0.5 注加盐味精需用99%的味精加盐 3. 增鲜味精 6. 增鲜味精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增鲜味精理化要求 6 项 目 添加5’-鸟苷酸二钠(GMP 添加呈味核苷酸二钠 添加5’-肌苷酸二钠(IMPy 谷氨酸钠/% 97.0 1.08 呈味核昔酸二钠/% 1.5 2.5 透光率/(% 98 干燥失重/(% 0.5 铁/mg/kg 0.05 硫酸盐(以sG计>/(% 注:增鲜味精需用99%的味精增鲜 6.4卫生要求 卫生要求应符合GB2720要求 6.5净含量 净含量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执行 分析方法 本标准中所用的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符合GB/T6682一1992中要求的水 本标准中所用的试剂,在未注明规格时,均指分析纯(AR) 若有特殊要求应另作明确规定 本标准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7.1外观 称取试样约10g,肉眼观察、嗅闻并品尝其滋味,作出判断,做好记录 7.2鉴别试验 按附录B进行 7.3谷氨酸钠含量 7.3.1高氯酸非水溶液滴定法 7.3.1.1原理 在乙酸存在下,用高氧氯酸标准溶液滴定样品中的谷氨酸钠,以电位滴定法确定其终点,或以a帮盼 苯基甲醇为指示剂滴定溶液至绿色为其终点 7.3.1.2仪器 7.3.1.2.1自动电位滴定仪(精度士5mV) 7.3.1.2.2酸度计 7.3.1.2.3磁力搅拌器 7.3.1.3试剂和溶液 7.3.1.3.1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c(HCIO)=0.1mol/L]:按GB/T601配制与标定
GB/T8967一2007 7.3.1.3.2乙酸 7.3.1.3.3甲酸 7.3.1.3.4a-禁酚苯基甲醇-乙酸指示液(2g/L);称取0.1ga-禁酚苯基甲醇,用乙酸(7.3.1.3.2)溶解 并稀释至50ml 7.3.1.4分析步骤 7.3.1.4.1电位滴定法 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处理电极和校正电位滴定仪 用小烧杯称取试样0.15g,精确至0.000lg,加 甲酸(7.3.1.3.3)3ml,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加乙酸(7.3.1.3.2)30ml,摇匀 将盛有试液的小烧杯 置于电磁搅拌器上,插人电极,搅拌,从滴定管中陆续滴加高氧酸标准滴定溶液(7.3.1.3.1)分别记录 电位或pH)和消耗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滴定至终点前,每次滴加0.05ml高氯酸标准滴定溶 液并记录电位或pH)和消耗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超过突跃点后,继续滴加高氯酸标准滴定浴 液至电位(或pH)无明显变化为止 以电位E(或pH)为纵坐标,以滴定时消耗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的 体积u为横坐标,绘制Ev滴定曲线,以该曲线的转折点(突跃点)为其滴定终点 7.3.1.4.2指示剂法 称取试样0.15g精确至0.0001g于三角瓶内,加甲酸(7.3.1.3.3)3ml,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再加乙酸(7.3.1.3.2)30mla-禁酚苯基甲醇-乙酸指示液(7.3.1.3.4)10滴,用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 7.3.1.3.1)滴定试样液,当颜色变绿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消耗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同时 做空白试验,记录消耗高氧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7.3.1.4.3高氧酸溶液浓度的校正 若滴定试样与标定高氯酸标准溶液时温度之差超过10C时,则应重新标定高氯酸标准溶液的浓 度;若不超过10C,则按式(1)加以校正 O.0O又o 式中 滴定试样时高氯酸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标定时高氧酸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乙酸的膨胀系数 0,001 滴定试样时高叙酸溶液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标定时高氯酸溶液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7.3.1.5计算 样品中谷氨酸钠含量按式(2)计算 0.09357x 人 ×100 X= 式中 -样品中谷氨酸钠含量,单位为%; X 0.09357 .00mL高氯酸标准溶液[c(HCIO=1.000mol/L]相当于谷氨酸钠(C,H,NNaO . H.O)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样消耗高氧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7 空白消耗高氧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高氧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mn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7.3.1.6允许差 同一试样测试结果,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超过0.3%
GB/T8967一2007 7.3.2旋光法 7.3.2.1原理 谷氨酸钠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能使偏振光面旋转一定角度,因此可 用旋光仪测定旋光度,根据旋光度换算谷氨酸钠的含量 7.3.2.2仪器 旋光仪(精度士0.01')备有钠光灯钠光谱D线589.3" nm 7.3.2.3试剂 盐酸 7.3.2.4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10g(精确至0.0001g),加少量水溶解并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盐酸20mL.混匀 并冷却至20C,定容并摇匀 于20C,用标准旋光角校正仪器;将上述试液置于旋光管中(不得有气泡),观测其旋光度,同时记 录旋光管中试样液的温度 7.3.2.5计算 样品中谷氨酸钠含量按式(3)计算,其数值以%表示 l00 X × 25.6O.O47o 式中 样品中谷氨酸钠含量,% 实测试样液的旋光度,单位为度('); 旋光管长度(液层厚度),单位为分米(dm) 1mL试样液中含谷氨酸钠的质量,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25.16 谷氨酸钠的比旋光度[a];,单位为度('); 0.047 温度校正系数; -测定时试液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3.2.允许差 同一样品测定结果,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超过0.3% 7.4透光率 77. 4.1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 7.4.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10g(精确至0.1g),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摇匀;用1cm比色皿,以水为空白对照, 在波长430nm下测定试样液的透光率,记录读数 7.4.3允许差 同一样品两次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0.2% 7.5比旋光度 7.5.1原理 同7.3.2.1 7.5.2仪器 同7.3,2.2 7.5.3试剂 同7.3.2.3.
GB/T8967一2007 7.5.4分析步骤 同7.3.2.4 7.5.5计算 7.5.5.1若采用钠光谐D线,1dm旋光管,在样液温度20C测定时,可直接读数 7.5.5.2在样液温度1C测定时,样品的比旋光度按式(4)计算: X =[a];一0.047(20一t 式中 -样品的比旋光度,单位为度("); X [a] -在'C时试样液的比旋光度,单位为度("); 测定样液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0.047 温度校正系数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7.5.6允许差 同一样品两次测定,绝对值之差不得超过0.02% 7.6氯化物 7.6.1比浊法(适于微量氧化物 7.6.1.1原理 试样溶液中含有的微量氯离子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其浊度与标准氯离子产生的氯化银比较, 进行目视比浊 7.6.1.2试剂和溶液 7.6.1.2.1硝酸 7.6.1.2.2氛化物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0.1mg氛 按GB/T602配制 7.6.1.2.310%(体积分数)硝酸溶液 量取1体积硝酸(7.6.1.2.1),注人9体积水中 7.6.1.2.4硝酸银标准溶液[e(AgNo,)=0.1mol/1] 按GB/T6o1配制与标定 7.6.1.3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10g.精确至0.1经,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摇匀 吸取试样液10.00ml于一支50ml钠氏比色管中,加水13mL摇匀;准确吸取氯化物标准溶液 7.6.1.2.2)10.00mL于另一支50mL钠氏比色管中,加水13mL,摇匀,同时向上述两管各加硝酸溶 液(7.6.1.2.3)和硝酸银标准溶液(7.6.1.2.4)各1mL,立即摇匀,于暗处放置5min后,取出,立即进 行目视比浊 若样品管浊度不高于标准管浊度,则化物含量<0.1% 7.6.2铬酸钾指示剂法(适于添加食用盐的氧化钠 7.6.2.1原理 以铬酸钾作指示剂,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试样液中的氯化钠,根据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消 耗量,计算出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 7.6.2.2试剂和溶液 7.6.2.2.1硝酸银标准溶液[c(AgNO.)=0.1mol/1 同7.6.1.2.4 7.6.2.2.2铬酸钾指示液:称取铬酸钾5g,加95mL.水溶解,滴加硝酸银标准溶液(7.6.2.2.1)直至生 成红色沉淀为止,放置过夜 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GB/T8967一2007 7.6.2.3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10g,精确至0.0001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摇匀 吸取上述制备的试样液5.00ml于锥形瓶中,加水40ml铬酸钾指示液(7.6.2.2.2)1ml,以 0.1mol/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试样液,直至砖红色为其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7.6.2.4计算 样品的氯化钠的含量按式(5)计算,其数值以%表示 -xcx.os84xoo ×100 X=" m×5 式中 样品中氧化钠的含量,%. X 试样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空白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0.05844 1.00m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1.000mol/I]相当于以克表示的氯化钠的 质量,单位为克(g); 试样定容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0 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77 测定时,吸取试样液的体积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7.6.2.5允许差 同一试样测试结果,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超过2% 7.7pH值 7.7.1原理 将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浸人被测溶液构成原电极,在一定温度下,原电池的电动势与溶液的pH呈 直线关系,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即可得出溶液的pHH 7.7.2仪器 pH计(酸度计);精度士0.02pH 7.7.3试剂和溶液 磷酸盐标准缓冲溶液(pH值6.86)称取预先于120C烘干2h的磷酸二氢钾(KHPO)3.40g和 磷酸氢二钠(NaHPO,)3.55g,加人不含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并定容至1l000ml,摇匀. 7.7.4分析步骤 用磷酸盐标准缓冲液,在25C下,校正pH计的pH为6.86,定位,用水冲洗电极 称取试样5g,精确至0.1g,加人不含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并定容至50ml,摇匀,作为试样液 用试 样液洗涤电极,然后将电极插人试样液中,调整pH计温度补偿旋钮至25C,测定试样液的pH 重复 操作,直至pH读数稳定1min,记录结果 测定结果准确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7.7.5允许差 同一样品两次测定,绝对值之差不得超过0.05pH 7.8干燥失重 7.8.1原理 用干燥法测定失去的易挥发性物质的质量,以百分含量表示 7.8.2第一法常规法 7.8.2.1仪器 7.8.2.1.1电热干燥箱;温控98C士1C
GB/T8967一2007 1×30 7.8.2.1.2称量瓶:50mm mm 7.8.2.1.3干燥器;变色硅胶 7.8.2.1.4分析天平:感量0.1mg 7.8.2.2分析步骤 用烘至恒重的称量瓶称取试样5g,精确至0.0001g,置于98C士1C电热干燥箱中,烘干5h,取 出,加盖,放人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30min),称量 7.8.2.3计算 样品的干燥失重按式6)计算,其数值以%表示 m一mn X,- ×100 71 nn 式中 X -样品的干燥失重,%; 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干燥前称量瓶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干燥后称量瓶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7.8.2.4允许差 同一样品测定结果,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超过10% 第二法快速法 仪器 电热干燥箱 温控103C士2C 7.8.3.1.2称量瓶、干燥器分析天平 同7.8.2.1.2~7.8.2.1 .A 7.8.3.2分析步骤 用烘至恒重的称量瓶称取试样5g,精确至0.0001g,置于103C士2C电热干燥箱中,烘干2h,取 出,加盖,放人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301 ,称量 min, 7.8.3.3计算 同7.8.2.3. 7.8.3.4允许差 同7.8.2.4 7.9 铁 7.9.1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样液中的铁离子与硫氮酸铵作用,其颜色深浅与铁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可以进行比 色测定 7.9.2仪器 具塞比色管.50mL 7.9.3试剂和溶液 7.9. 3 硝酸 7.g.3.21十1硝酸溶液:量取1体积硝酸(7.9.3.1),注人1体积水中 7.9.3.3硫酸铵 4 7.g. 3. 硫氮酸铵溶液(150g/L);称取硫氮酸铵(7.9.3.3)15.0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5 7.9. 3 铁标准溶液I含铁0.1g/L):按GB/T602配制
GB/T8967一2007 7.g.3.6铁标准溶液I(含铁0.01g/L)吸取铁标准溶液I7.9.3.5)10mL,加水稀释至100mL 7.9.4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1g于比色管中,精确至0.1g,加水10ml溶解,再加硝酸溶液(7.9.3.2)2mL.,摇匀 准确吸取铁标准溶液Il(7.9.3.6)0.5m于另一支比色管中,加水9.5mL 及硝酸溶液(7.9.3.2 22 mL,摇匀 将上述两管同时置于沸水浴中煮沸2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同时向各管加人硫氮酸铵 溶液(7.9.3.4)10.00mL,补加水至25m刻度,摇匀,进行目视比色 若试样管溶液颜色不高于标准管溶液的颜色,则含铁量<5mg/kg 7.10硫酸盐 7.10.1原理 样液中微量的硫酸根与氯化锁作用,生成白色硫酸锁沉淀,与标准浊度比较定量 7.10.2仪器 7.10.2.1具塞比色管;50ml 10.2.2烧杯:50mL 7. 7.10.3试剂和溶液 7.10.3.110%盐酸溶液(体积分数):量取1体积盐酸,注人9体积水中 7.10.3.250g/氯化俱溶液;称取5.0g氯化锁,用水溶解并稀释至定容至100ml 7.10.3.31.0g/L硫酸盐标准溶液I:称取无水硫酸钠1.480g,按GB/T602一2002中4.28配制 7.10.3.40.1g/L硫酸盐标准溶液l;按GB/T602一2002中4.28配制 7.10.4分析步骤 7.10.4.1味精、增鲜味精 称取试样0.5g于50ml具塞比色管中,精确至0.01g 加水18ml溶解,再加盐酸溶液(7.10.3.1 2mL,摇动混勾匀;准确吸取硫酸盐标准溶液l(7.10.3.4)2.50mL,置于另一支50mL具塞比色管中 加水15.5m、盐酸溶液(7.10.3.1)2mL摇动混匀 同时向上述两管各加氧化镇(7 10.3.2) 5.00mL,摇匀,于暗处放置10min后,取出,进行目视比浊 若试样管溶液的浊度不高于标准管溶液的浊度,则硫酸盐含量<0.05% 7.10.4.2加盐味精 称取试样0.5g于50ml具塞比色管中,精确至0.0l层 加水18mL游解-,再加盐酸游液(7.10.3.1) 2ml,摇动混匀;准确吸取硫酸盐标准溶液I(7.10.3.3)2.50ml,置于另一支50ml具塞比色管中 加水15.5mL、盐酸溶液(7.10.3.1)2mL,摇动混匀 同时向上述两管各加氯化(7.10.3.2) 5.00ml.,摇匀,于暗处放置10min后,取出,进行目视比浊 若试样管溶液的浊度不高于标准管溶液的浊度,则硫酸盐含量<0.5% 7.115'-鸟苷酸二钠 按QB/T3799的方法测定 7.12呈味核苷酸二钠 按QB/T3798的方法测定 7.135'-肌苷酸二钠 7.13.1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 7.13.2试剂 盐酸(0.01mol/L) 7.13.3分析步骤 精确称取试样0.5g(准确至0.0001g),用水溶解并稀释定容至500ml.,吸取5mL,用0.01mol/L 7.13.2)盐酸溶液稀释并定容至250mlL,作为试液备用
GB/T8967一2007 将试液注人10mm石英比色杯中,以0.01mol/L(7.13.2)盐酸溶液作空白,于紫外分光光度计 250nm处测定吸光度 7.13.4计算 5'-肌昔酸二钠(IMP)的含量按式(7)计算,其数值以%表示 A×25000 X = ×100 3T0文I一m 式中 X5肌苷酸二钠的含量,% A 在250nm波长下测得试液的吸光度 31o -5'-肌苷酸二钠溶液的百分吸收系数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样的干燥失重,单位为克(g) mn 7.13.5允许差 同一试样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1% 7.14卫生要求 按GB/T5009.43方法测定 7.15净含量 按JJF1070检验 检验规则 8.1组批 凡同一生产厂名、同一产品名称、同一规格、同一商标及批号,并具有同样质量合格证的产品为 -批 8.2取样 按表4抽取样本 表4样品抽样表 批量范围/箱 抽取样本数/箱 抽取单位包装数/袋 <100 100~250 10 251500 500 20 取样量及取样方法 8. 每批抽取总样品量为500g,若按表4抽取的样品量不足时,可按比例适当加取 抽样后,迅速将其 混匀,用四分法缩分后,分别装人两个干燥、洁净的容器中,贴上标签,注明:样品名称,生产厂名,商标、 生产日期(批号),取样日期,地点和取样人姓名 1份送化验室进行检验,另1份封存3个月备查 8.4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前,按本标准规定逐批进行检验 8.4.2出厂检验项目 8 4.2. 谷氨酸钠(味精)包装.净含量、谷氨酸钠含量,透光率,比旋光度、干燥失重、,铁,硫酸盐 8 4.2.2加盐味精:包装,净含量谷氨酸钠含量、食用盐,透光率、干燥失重、铁,硫酸盐 8. 4.2. 增鲜味精:包装、净含量、谷氨酸钠含量、透光率、核苷酸钠含量、干燥失重、铁,硫酸盐 3 型式检验 8. 5 型式检验为本标准中各种产品分别的感官、理化、卫生要求中的全部项目 产品在一般情况下,型 1o
GB/T8967一2007 式检验每季度一次,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原辅材料有较大变化时; a 更改关键工艺或设备; bb 新试制的产品或正常生产的产品停产3个月后,重新恢复生产时; e d)出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按有关规定需要抽检时 8.6判定规则 8.6.1当检验结果中有一项检验项目不合格时,应重新自同批产品中抽取两倍量样本进行复验,以复 验结果为准 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整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8.6.2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由双方协商选定仲裁单位,按本标准进行复验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标志 产品的外包装标志宜符合GB/T19的要求 外包装物上应有明显的标识 标识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厂名、厂址、净含量、生产日期(批 号)等 9.1.3预包装产品包装按GB7718规定标注,加盐味精包装上需标注谷氨酸钠具体含量 9.2包装 8.2.1产品内包装材料需符合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要求 9.2.2包装要求;内包装封口严密,不得透气,外包装不得受到污染 9.3运输和贮存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严防污染.,雨淋和曝睛 9.3.1 运输工具应清洁,无毒,无污染 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物质混装混运 9.3.2 9.3.3产品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无污染的环境下,不应露天堆放 11
GB/T8967一200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半成品L-谷氨酸(酸)质量要求 术语和定义 A.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附录 A.1.1 amicacid L谷氨酸(酸 -"gluta 以淀粉质、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等)发酵,提纯而制得的带有特征酸味的结晶或结 晶性粉末 A.2要求 原料要求 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要求 对大米“不完整粒”和“碎米”不作要求 A.2.2外观及感官要求 白色、浅黄色(淀粉,大米等为原料)或棕黄色(糖为原料)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略有特征酸味,无 异味 A.2.3理化要求 应符合表A.1的规定 表A.1 L -谷氨酸(魅酸)理化要求 优等品 目 项 合格品 L谷氨酸(綦酸)含量" /(% 97 95 比旋光度[a];/(") 31.0 30.3 透光率/% 40 30 硫酸盐SO'/% 0,35 糖蜜原料半成品 A.3分析方法 A.3.1L谷氨酸含量 A.3.1.1旋光法 A.3.1.1.1 原理 同7.3.2.1 A.3.1.1.2仪器 同7.3.2.2 A.3.1.1.3试剂 同7.3.2.3 A.3.1.1.4分析步骤 试样液的制备;称取试样10g,精确至0.0001g,加水20ml,边搅拌边加人盐酸16.5mL,样 aa 品全部溶解后移人100ml容量瓶中,待溶液冷却至约20C时,定容并充分混匀 滤纸过滤, 待用 12
GB/T8967一2007 若试样液颜色较深,可加人活性炭0.1g(最多可加人0.3g),搅拌脱色过滤,弃去前5ml 滤液,收集其余滤液,待用 b)测定;同7.3.2.4 A.3.1.1.5计算 样品中L-谷氨酸的含量按式A.1)计算,其数值以%表示 100 X X A.1 32.00干0.O6205 式中 X 样品中谷氨酸的含量,%; 实测试液的旋光度,单位为度("); 旋光管长度(即液层厚度),单位为分米(dm); lmL试样中谷氨酸的含量,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32. 00 谷氨酸的比旋光度[a],单位为度("); -测定时试样液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0.06 温度校正系数 计算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 A.3.1.1.6允许差 6 同7.3.2. A.3.1.2中和滴定法 A.3.1.2.1原理 谷氨酸具有两个酸性的拨基(COOH)和一个碱性的氨基(一NH),可以用碱液滴定其中一个 -COOH基,以消耗碱的量间接求得谷氨酸含量 A.3.1.2.2仪器 自动电位滴定仪 A.3.1.2.3试剂和溶液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I[c(NaOHH)=0.1mol/儿];按GB/T601配制和标定; a bb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I[c(Na(OH)=0.05nmol/1];将氢氧化钠标准溶液I[A.3.1.2.3a)]准确 稀释1倍 A.3.1.2.4分析步骤 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处理电极和校正自动电位滴定仪 a bb 粗称样品10g,研细,待用 c 准确称取试样0.25g,精确至0.0001g,置于100ml烧杯中,加水70mL,加热使之全部溶 解,冷却至室温,用氧氧化钠标准溶液I[A.3.1.2.3b]进行电位滴定,终点pH值控制在 7.0,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V) 同时做空白试验,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A.3.1.2.3b)]的体积(V ). A.3.1.2.5计算 样品中L-谷氨酸含量按式(A.2)计算,其数值以%表示 0.1471×c×V一V -×100 A.2 XN一 mn 式中 样品中谷氨酸含量,%; XA2 -试液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L); V -空白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3
GB/T8967一2007 -1.00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1.000mol/1]相当于L-谷氨酸(C,H,NO)的质 量,单位为克(g); 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 A.3.1.2.6允许差 同7.3.1.6 A.3.2比旋光度 A.3.2.1吸取试液[A.3.1.1.4a)],按7.5进行测定 A.3.2.2分析结果的表述 若采用钠光谱D线,ldm旋光管,在20C(液温)测定时,可直接读数;试液温度为1C时,则须按式 A.3)换算 (A.3 X=[a]一0.06(20一)×100 式中 Xs -样品的比旋光度[a],单位为度(") [a] 在tC时试液的比旋光度,单位为度('); -测定时试液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0.06 温度校正系数 计算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A.3.2.3允许差 同一样品两次测定,绝对值之差不得超过0.02% A.3.3透光率 A.3.3.1仪器 分光光度计:精度士0.5% A.3.3.2试剂 盐酸; a b)盐酸溶液[c(HcCI)=2mol/儿];量取盐酸[A.3.3,2a)]16.5nml,注人100mL水中,摇匀 A.3.3.3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了g,精确至0.1g.用盐酸溶液[A.3.3.2b)]溶解并定容至100mL摇匀,作为试液,用试 样液冲洗比色皿,并用1cmm比色皿以同批盐酸溶液[A.3.3.2b)]调零点,在波长590nm处,测定其透 光率 A.3.3.4允许差 同7.4.3 A.3.4硫酸盐 A.3.4.1原理 同7.10.1 A.3.4.2试剂和溶液 同7.10.3 A.3.4.3分析步骤 吸取试样液[A.3.1.1.4a)]1.00mL,加17mL水、,2mL盐酸[10%体积分数)],作为样品管;吸取 3.50ml硫酸盐标准溶液,加14.5m水、2ml盐酸[10%体积分数],作为标准对照管,以下按 10.4进行测定 7 若样品管浊度不高于标准管浊度,即硫酸盐含量<0.35% 14
GB/T8967一2007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谷氨酸钠的鉴别试验 氨基酸的确认 B.1 B.1.1原理 在加热情况下,试样液中的氨基酸与前三酮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B.1.2试剂和溶液 1g/L苗三酮溶液;称取苗三酮0.1g,精确至0.01g,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 B.1.3分析步骤 B.1.3.1称取试样0.1g,精确至0.01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B 1. .3.2吸取5.0ml试样液(B.1.3.1),加人革三酮溶液(B.1.2)1.0mL混匀,于水浴中加热 3min.取出,观测 若最终溶液呈现紫色,则确认为氨基酸 B.2钠盐的确认 B.2.1原理 钠盐在无色或蓝色火焰中燃烧,呈黄色火焰 B.2.2试剂 盐酸 B.2.3器具 铂针(一端镶人玻璃棒中)直径0.8mm,长20 mm 本生灯 B.2.4鉴别步骤 取少量试样(约0.5g),加lml盐酸(B.2.1)溶解,将铂针尖端插人试液内约5mm 然后,把铂针 平放在本生灯的无色或蓝色火焰中燃烧 若呈现黄色火焰,并持续约4s,则确认是钠盐

食品加工用酵母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食品加工用酵母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食品加工用酵母的编号:GB/T20886-2007。食品加工用酵母共有18页,发布于2007-12-012007-12-01实施
电钻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钻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钻的编号:GB/T5580-2007。电钻共有15页,发布于2008-02-012008-02-01实施,代替GB/T5580-20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酿造食醋

酿造酱油

油辣椒

谷氨酸钠(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