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2183-2018

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通用规范

Generalspecificationforairbronetransponderofairtrafficcontro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通用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通用规范的编号:GB/T12183-2018。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通用规范共有31页,发布于2019-0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V5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3.220
  • 实施日期2019-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1页
  • 文件大小1.85M

以图片形式预览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通用规范

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通用规范


国家标准 GB/T12183一2018 代替GB/T121831990 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通用规范 Generalspeeifieationfoairbronetransponderofairtrafiecontrol 2018-09-17发布 2019-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12183一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产品分类 要求 4.1A/C模式应答机 4.1.1主要使用性能要求 4.1.2技术性能要求 模式应答机 S 4.2 4.2.1主要使用性能要求 4.2.2技术性能要求 天馈单元 12 4.3.1工作频率 12 4.3.2极化方式 12 4.3.3方向性 12 4.3.4驻波比 12 环境适应性 12 12 4.4.1高温 4.4.2低温 13 4.4.3温度冲击 13 13 4.4.4低气压(高度 4.4.5湿热 13 13 4.4.6振动 4.4.7冲击 13 4.4.8加速度 13 13 4.5电磁兼容性 4.6外部接口 13 13 4.6.1控制 14 .6.2气压高度 14 4.6.3电源适应性 14 4.7连续工作能力 4.8可靠性 4.9维修性 4.10安全性 4.11尺寸、重量 测试方法 5.1测试环境、测试仪表
GB/T12183一2018 5.1.1测试环境 5.1.2测试仪器、仪表 14 5.2A/C模式应答机的测试方法 14 5.2.1主要使用性能测试 15 5.2.2技术性能测试 17 5.3S模式应答机的测试方法 5.3.1 17 主要使用性能测试 5.3.2技术性能测试 18 20 5.4天馈单元 5.5环境适应性 21 #*** 5.5.1高温 21 5.5.2 低温 21 5.5.3 温度冲击 21 5.5.4 21 低气压(高度 5.5.5湿热 21 5.5.6振动 21 5.5.7冲击 21 5.5.8加速度 21 5.6电磁兼容性 21 5.7外部接口 21 5.8连续工作能力 22 5.9可靠性 2 5.1o维修性 22 5.11安全性 2 5.12尺寸、重量 22 5.13包装 22 质量评定程序 22 6.1检验分类 22 6.2检验项目 22 6.3鉴定检验 25 6.4质量一致性检验 25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25 7.1标志 25 25 7.1.1产品标志 7.1.2包装箱面标志 25 7.2包装 25 7.3运输 26 26 7.4贮存
GB/12183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2183一1990(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T12183 199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描述(见第1章,1990年版的第1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章,10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 -增加了“产品分类”(见第3章); -般要求”见1990年版的3.1); “应答模式”要求见4.l.1.l,1990年版的3.2.1); 修改 “应答特性”要求(见4.1.1.,2,1990年版的3,2.2); 修改了“特殊位置识别SPI)脉冲”要求见4.1.1.2.3,1990年版的3.2.2.3) ‘应答代码"要求(见4.1.1.2.4,1990年版的3.,2.2.4); ‘应答脉冲波形”要求见4.1.1.2.5,1990年版的3.2.2.5); 应答脉冲位置偏差”要求(见4.l.1.2.6,1990年版的3.2.2.6); 删除了“回答信号载频”要求(1990年版的3,2.2.7)); 修改 “接收频率”要求(见4.1.2,1.l,1990年版的3.3.1.1); 灵敏度”要求(见4.l1.2.1.2,1990年版的3.3.1.2); 修改 ”要求(见4.1.2.1.3,1990年版的3.3,1.3); 修改了 修改了“镜频抑制”要求(见 译码器”要求,将其改为“处理性能”要求(见4.1.2.2,1990年版的3.3.2); 修改了 应答条件”要求(见 ,1990年版的3.3.2.1; 不应答条件”要求(见4.1.2,2.2,1990年版的3.3.2.2); “旁瓣抑制”要求见 1990年版的3.3.2.4); 修改了“应答速率和应答速率限制”要求(见4.1.2.2.8,1990年版的3.3.2.8); 修改了“发射功率”要求(见4.1.2.3.2,1990年版的3.3.3.2) 增加了“S模式应答机”的“主要使用性能要求”“技术性能要求”内容(见4.2、4.2.1、4.2.2) 修改了“天线”要求,将其改为“天馈单元”要求(见4.3,1990年版的3.3.4); 修改了天线的“工作频率”要求(见4.3.1,1990年版的3.3.4.1); 修改了天线的“方向性”要求(见4.3.3,1990年版的3.3.4.3); 修改了“环境条件”要求,将其改为“环境适应性”要求(见4.4,1990年版的3.2.9); 增加了“维修性”要求(见4.9); 增加了“尺寸、重量”要求(见4.1l); 修改了“测试方法”要求(见第5章,1990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应答特性”测试(见5.2.1.2.2); 增加了“框架脉冲”测试(见5.2.1.2.2.1); 增加了“特殊位置识别(SPI)脉冲”测试(见5.2.1.2.2.3); -增加了“接收性能”测试(见5.2.2.1) -增加了“处理性能”测试(见5.2.2.2);
GB/T12183一2018 -增加了“发射性能”测试(见5.2.2.3) 修改了“测试框图”(见5.3.1.1,1990年版的4.2.1) 增加了“S模式应答机”测试(见5.3.1.2); -增加了“天馈单元”测试(见5.4); 增加了“外部接口”测试(见5.7); 增加了“连续工作能力”测试(见5.8); 修改了“可靠性”测试(见5.9,1990年版的4.2.4); 增加了“维修性”测试(见5.10); 增加了“安全性”测试(见5.ll); 增加了“尺寸,重量”测试(见5.12); 增加了“包装”测试(见5.13) 修改了“检验分类”见6.l1,1990年版的5.1) 修改了“检验项目表”(见6.2中表6、表7,1990年版的5.2中表2) 删除了“定型检验”见1990年版的5.3); 增加 “鉴定检验”见6.3); “质量一致性检验”(见6.4); 删除了“交收检验”“例行试验”(见1990年版的5.4、5.5); 修改了“包装箱面标志”(见7.1.2,1990年版的6.1.2) 修改了“包装”(见7.2,1990年版的6.2) 修改了“贮存”(见7.4,1990年版的7.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339-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银、谭源泉、郭小杰、苗东、游华春、邓永清、张庆军,莫斌、何思亮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2183一1990 IN
GB/T12183一2018 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通用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以下简称应答机)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质量评定程序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应答机的设计,生产和验收,是编制应答机产品标准的基本依据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JB74A一1998军用地面雷达通用规范 GJB150.2A一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2部分;低气压(高度)试验 GJB150.3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3部分;高温试验 GJB150.4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4部分低温试验 GJB150.5A一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5部分温度冲击试验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9部分;湿热试验 GJB150.9A2009 第15部分;加速度试验 GJB150.15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GJB150.16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6部分;振动试验 GJB150.18A一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8部分;冲击试验 GJB151A-1997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 GJB152A一1997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 GJB181B2012飞机供电特性 GJB899A2009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GJB2072一1994维修性试验与评定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附件10《航空电信》第四卷监视雷达和防撞系统(ICAOAnnex10VolumeN SurveillaneeRadarandColisionAvoidanceSystems7 产品分类 应答机根据应答模式通常分为:A/C模式应答机和s模式应答机 要求 4.1A/C模式应答机 4.1.1主要使用性能要求 4.1.1.1 应答模式 应能正确检测询问机AC模式的询问,并做出应答,询问格式如图1所示
GB/T12183一2018 MA:8Hs土0.2s MC:21s士0.24s 询问脉冲 0.8s士0.1Hs 0.8Hs土0.14s 2s士0.15Hs 上升话:0.5s~0.1s 下降沿:0.05!s0.2s 抑制脉冲 0.8Hs土0.1us 图1A/C模式询问格式 4.1.1.2应答特性 4.1.1.2.1框架脉冲 框架脉冲应由两个间隔为20.3s士0.14s的脉冲F和F组成,如图2所示 SPI 行士a1 145Is土a1s 435s士a.1!s 20.3s土0.1s 图2应答代码的组成 4.1.1.2.2信息脉冲 信息脉冲从第一个框架脉冲起,应以1.45!s的增量间隔排列(如图2所示),其代号和时序位置排 列见表1 表1信息脉冲代号和时序位置排列 单位为微秒 信息脉冲代号 时序位置 1.45 2.90 c 4.35 5.80 A 7.25 A 8.70 X 10,15 B ll,60 D 13,05 心 14.,50
GB/T12183一2018 表1续) 单位为微秒 时序位置 信息脉冲代号 D. 15.95 B 17.40 D 18.85 注X脉冲位为0. 4.1.1.2.3特殊位置识别(SP)脉冲 在A模式应答时,除规定的信息脉冲外,可与信息脉冲一起发送SPI脉冲 SPI脉冲的位置应在第 二个框架脉冲之后4.354s士0.1"s处(如图2所示),发送持续时间应为15s30s 4.1.1.2.4应答代码 4.1.1.2.4.1A模式代码 应为二-八进制编码,从“000"到“7777”共4096种识别代码排列顺序为AAA,BBBCc.CDD 其中包括3个特殊代码 “7500”表示飞行器受到非法干扰(HUJ); b)“7600”表示通信故障(cOM); “7700”表示紧急状态或机械故障(EMG) 4.1.1.2.4.2C模式代码 接收绝对大气高度数据,按照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附件10(航空电信》第四卷第3章附录中二次雷达 气压高度转换表的要求,转换成c模式代码 4.1.1.2.5应答脉冲波形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脉冲宽度为0.45!s士0.1s; b 脉冲上升时间介于0.054s与0.1!s之间; 脉冲下降时间介于0.05s与0.2!s之间 c 脉冲序列中任何一个脉冲相对于其他脉冲的幅度变化不超过1dB d 4.1.1.2.6应答脉冲位置偏差 应答脉冲序列中每一个脉冲相对于第一框架脉冲间隔容差应为士0.10s 应答脉冲序列中任一 脉冲相对于(除第一脉冲外)其他脉冲的间隔容差应为士0.15!s 4.1.2技术性能要求 4.1.2.1接收性能 4.1.2.1.1接收频率 应为1030MHz士0.2MHz
GB/T12183一2018 4.1.2.1.2灵敏度 在下列条件下,最低触发电平(MTL)容限应为一77dBm~一69dBm: a 译码率应不小于90%; b)测试点为应答机天线端口 4.1.2.1.3带宽 8dB带宽应不小于6MHz. 4.1.2.1.4动态范围 信号在MTL十3dB-21dBm之间时,应答率应不小于90% 信号为一81dBm时,应答率应不大于10% 4.1.2.1.5模式间灵敏度变化值 当脉冲间隔和脉冲宽度为标称值时,各种模式之间灵敏度的变化应不大于1dB 4.1.2.1.6镜频抑制 应不小于60dB 4.1.2.2处理性能 4.1.2.2.1应答条件 在满足下列所有条件下,应答率应不小于90% P 幅度变化从低于P幅度1dB到高于P幅度3dB a b) 在P以后1.3!s一2.7s间隔内没有收到脉冲,或收到脉冲的幅度至少比P小9dB; c P、P的幅度比收到随机脉冲幅度大10dB 4.1.2.2.2不应答条件 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应答率应不大于10% P和P脉冲之间的间隔大于或小于规定值1!s a b)脉冲特性、幅度与正常询问相似的单个脉冲 4.1.2.2.3寂静时间 识别到一个正确的询问后,在应答脉冲序列的持续时间内,A/C模式应答机不应答其余任何询问 寂静时间最迟在应答脉冲序列的最后一个脉冲后125s内结束 4.1.2.2.4旁瓣抑制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P幅度不小于P幅度,且P和P间隔为2s士0.154s时,应答被抑制; a b) 抑制时间为354s士104s; 抑制应可在抑制时间结束后的24s内再次触发 c 4.1.2.2.5脉冲宽度识别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GB/T12183一2018 收到的信号幅度在MT到高于此电平6dB范围内,宽度小于0.34s时,A/C模式应答机不 a 应答或抑制; 除信号脉冲幅度的变化接近于一个询问信号外,在MTL到高于此电平50dB范围内,宽度大 b 于1.5!s的单个脉冲时,不应答或抑制 4.1.2.2.6回波抑制和恢复 A/C模式应答机应具有回波抑制功能,以保证当空间信号出现回波时还可能正常运行 此功能应 满足4.1.2.2.生中所述抑制要求 灵敏度降低;在收到宽度大于0.了s的任何脉冲(即退敏脉冲)时,接收机应降低灵敏度,灵敏度范 围在退敏脉冲幅度到此脉冲幅度增加9dB之间,除在退敏脉冲后的第一微秒内,其他时候应不低于退 敏脉冲的幅度 恢复;灵敏度降低后,接收机在收到信号幅度高于MTL十50dB的退敏脉冲15!s以内,应恢复灵 恢复应是线性变化;平均速度应不超过3.5dB/ 敏度(MTL十3dB以内) 注:宽度小于0.74s的单个脉冲,不要求降低灵敏度 4.1.2.2.7随机触发速率 在300次间隔相等的随机触发(随机触发信号速率不应超过载机平台上所有可能产生干扰的设备 最大的干扰水平)或30s内(以较少者为准)的条件下,且无有效询问信号,应答机每秒不应产生超过 30次A模式或C模式应答 4.1.2.2.8应答速率和应答速率限制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速率;对15个脉冲编码的应答,应答机应具有至少每秒应答1200次的能力 除非只工作在 a 4500m高度以下的应答机,才允许应答机具有至少每秒应答1000次的能力; 速率限制应答机应具有应答速率限制能力,应答速率可调范围为500次/s一2000次/s,或最 b 高应答率可少于2000次/s 应答率超过选定值的90%时,灵敏度应降低至少3dB,当应答率 超过选定值150%时,灵敏度应至少降低30dB 4.1.2.2.9应答延时和不稳定性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询问信号P脉冲的前沿与应答框架脉冲F前沿之间的延时为3s士0.5!s:; b 在MTL十3dBMTL十50dB范围内,应答脉冲序列的抖动(相对于P)应不大于0.ls; 不同模式之间应答的延时变化应不大于0.2!s c 41.2.3发射性能 4.1.2.3.1发射频率 应为1090MHz士3MHz 4.1.2.3.2发射功率 在应答机天线端口,发射峰值功率应在21dEw一27 dBw之间 只工作在4500m以下的应答 机,天线端口的发射峰值功率应在18.5dBw27dBw之间
GB/T12183一2018 4.2s模式应答机 4.2.1主要使用性能要求 4.2.1.1 应答模式 应具备对A模式,C模式、,交互模式,S模式4种询问模式的应答能力 A模式和C模式询问格式 如图1所示,交互模式询问格式如图3所示,S模式询问格式如图4所示 MA:8s土02s MC土O.2s 2s士0.05s 询问脉冲 0.84s士0.1us 08Hs士0.1Hs 舞光做宝 " 2!s士a.15 上升沿:0.丽" HIs~0.14S 下降:0.05s~0.2s 抑制脉冲 0.8s士0.14s 图3交互模式询问格式 2s士0.05s 2.75Hs土0.05s 0.25s土0.02s .a 0.5Hs 0.5s 询问脉冲 可能的相位 反转位置 0.8s士0.lIs 0.8Is士0.lus 同步相位 最后一个信 期 信息段 息段 反转 阳短:16.5s土05s P长30.25s士0.254s 正 上升沿:0.05s~0.ls 下降翔:O.0Gs~0.2 抑制脉冲 0.8s士a.1s 图4S模式询问格式 4.2.1.2应答能力 S模式应答机应至少符合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附件10《航空电信》第四卷中定义的5级能力中一级的 要求 4.2.1.3应答特性 4.2.1.3.1A/c模式应答特性 同4.1.1.2.
GB/T12183一2018 4.2.1.3.2s模式应答特性 S模式应答信号格式如图5所示 应答数据块 r56s或112s(66或112数据脉冲 t1(8.0s 应答 同步脉冲 8.,0 9.0" 应答数据 时间单位s 注:图中应答数据a为位序0010001的应答数据模块示例 图5s模式应答信号格式 4.2.1.3.3特殊位置识别(SP)脉冲 同4.1.1.2.3 4.2.1.3.4A/C模式应答代码 4.2.1.3.4.1A模式代码 同4.1.1.2.4.1 4.2.1.3.4.2C模式代码 同4.1.1.2.4.2. 4.2.1.3.5S模式应答代码 S模式应答信息格式如图6所示
GB/T12183一2018 DF=0 00ww VST CC SL3 RI:4 AC:13 AP:24 短报文空-空监视 (ACAs) DF=1 00001 -27or83 P;24 DF=2 000o -27or83 P:24 DF=3 00m P:24 27or83 DF=4 01o AP24 监视;高度应答 FS:3 DR:5 UM:6 AC:13 监视,代码应答 00101 FS:3 DR:5 UM:6 ID:13 AP:24 DF=5 DF 00110 2ar83 P:24 00Im 4 DF=" -27or83 DF=8 P:24 0100o 2wr83 01001 P24 DF=g -2wr83 DF=10 01010 P:24 27or83 Df=11 01011 CA3 PI:24 AA;24 全呼叫应答 DF=12 01100 27or83 P;24 DF=13 01101 27or83 P;24 01o DF-14 27or83 P;24 01m P:2 27or83 DF=15 DF=16 10000 VS SL:3 R:4 AC:13 MV:6 AP:24 长报文空-空监视 扩展斯续振荡 DF=17 0001 CA:3 AA:24 ME6 可:24 DF=18 10010 C;3 AA:24 ME:56 P:24 扩展断续振荡/非应答机 104 Df=19 10oI AF:3 MiaryApplicatom" 军事应用 1010o ES:3 DR;5 UM6 AcC13 MB:56 AP;24 Df=20 通讯B高度应答 通讯B代码应答 DF=21 10101 FS:3 DR:5 UM:6 ID13 MB:56 AP:24 军事运用(预留 DF=22 10110 -27or83 P:24 DF=23 O1mm -2or83 :24 E AP:24 通讯D(ELM DF=24 11 ND:4 MD:80 M丧示分配M位的“X"字段 注1: 注2:P:;24表示留给奇偶校验信息的24位字段 [表示来分配的N位代码,发送时这些位显示为"o" 注3: 注4:下行格式(DF)0到23,对应于应答信号的前5位 格式号24规定前面位由“11”起始,其他3位数据由询问信 号的内容确定 注5:此图完整显示了所有格式,但其中部分格式尚未使用和设置 针对未使用的格式,将来可能设置为短格式 56位)或长格式(12位) 图6S模式应答信息格式
GB/T12183一2018 S模式应答信息字段定义见表2 表2S模式应答信息字段定义 功 标志符 能 地址通告(Addressanmnounceed) AA A 高度代码(Altit itudecode AF 应用字段(ApplieationField AP 地址/校验Addressparity CA 能力(Capabiity cC 互联能力(Cross-linkCapability CF 控制字段(ControlField Dp 下行格式(Downlinkformat DR 下行请求(Du Downlinkrequest FS 飞行状态(Fhight status 识别(Identity) ID KE 控制(Control,ELM MB 信息(Message,Comm-B MD 信息(Message,Comm-D ME 信息,扩展间歇应答(Message,extendedsquiter) ,AcAS MV 信息(Message, ND unmberofDsegment) D段数量(Nu 地址/校验(Addressparity PI 校验/询问机识别码(Parity/interrogatoridentifier RI 应答信息(Replyinformation) SL 交通报警及防撞系统灵敏度等级报告(TCASSensitivitylevelReport UM 有用信息(Utitymessage) Vs 垂直状态(Ve erticalstatus 4.2.1.3.6应答脉冲波形 4.2.1.3.6.1A/C模式应答脉冲波形 同4.1.1.2.5 4.2.1.3.6.2S模式应答脉冲波形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脉冲宽度为0.5s士0.1!s aa b 脉冲上升时间介于0.054s与0.1!s之间; c 脉冲下降时间介于0.05ps与0,2"s之间 d)应答脉冲序列中任何一个脉冲相对于其他脉冲的幅度变化不超过2dlB
GB/T12183一2018 4.2.2技术性能要求 4.2.2.1 接收性能 4.2.2.1.1接收频率 应为1030MHz士0.2MHz 4.2.2.1.2灵敏度 最低触发电平(MTL)容限应为一77dBm~-71dlBmm. 4.2.2.1.3动态范围 信号在MT十3dB-21dBm之间时,应答率应不小于9% 信号为一81dBm时,应答率应不大于10% 4.2.2.1.4带宽和带外抑制 带宽;同4.1.2.1.3 带外抑制;低于1005MHz和高于1055MHz时,带外抑制至少60dB 4.2.2.2处理性能 4.2.2.2.1A/c模式询问 同4.1.1.1 4.2.2.2.2脉冲译码特性 4.2.,2.2.2.1A/C/s全呼叫模式识别 询问信号在MTL十1dB~一21dBm,P位置及宽度应满足图3中A/C/S全呼叫格式的要求,且 ? 幅度 a)大于P幅度一1dB,应识别为A/C/S全呼叫询问; 小于P幅度一6dB,应识别为A/C模式询问 4.2.2.2.2.2仅A/C全呼叫模式识别 询问信号在MTL十1dB-21dBm,P位置及宽度应满足图3中仅A/C全呼叫格式的要求,且 幅度 P a)大于P幅度一1dB,应不接受该询问 小于P 幅度一6dB,应识别为A/C模式询问 b) 4.2.2.2.3询问脉冲位置容限 脉冲位置容限要求如下: a 若P-P脉冲间隔在标准间隔(A模式;8"s;C模式;21!s)的士0.2"s内,则识别为有效A/C 模式询问; b 若P-P脉冲间隔在标准间隔的士0.2s内,且P-P脉冲间隔在标准间隔的士0.05s内,则 识别为有效的A/C/S全呼叫询问 若P-P脉冲间隔比标准值偏差>l4s,则识别为无效的A/C模式询问、A/C/S全呼叫询问 10
GB/12183一2018 以及仅A/C全呼叫询问 d 若在P上升沿后的1.74s一2.3s时间内没有检测到P上升沿,则认为A/C/S全呼叫询问 无效 4.2.2.2.4询问脉冲宽度容限(A/C模式询问 若P,P,脉冲宽度在0.74s~0.9s,则认为A/C模式询问有效 4.2.2.2.5询问脉冲宽度容限(A/C/S全呼叫询问 A/C/S全呼叫询问宽度脉冲容限要求如下 若P,P脉冲宽度都在0.7!s~0.94s,并且P的脉冲宽度在1.54s1.7s,则认为A/C/s aa 全呼叫询问有效; b)若P脉冲宽度小于1.2s或大于2.54s,则认为A/c/S全呼叫询问无效 4.2.2.2.6窄脉冲的应答率 信号幅度在MTL-45dBm的范围内,如果P或P脉冲宽度不大于0.34s,应答机对A/C模 式询问或A/C/S全呼叫询问的应答率应不大于10% 4.2.2.2.7同步相位反转脉冲位置容限 同步相位反转脉冲位置容限要求如下 如果应答机根据P脉冲来检测同步相位反转 a 当其在P上升沿后2.7s2.8!s被接收到时,则接受该同步相位反转脉冲; 22) 当其在P上升沿后小于2.55s或大于2.95!s时,则不接受该同步相位反转脉冲; 33 当处于范围2.554s2.74s或2.8!s一2.954s内时,可接受也可不接受该同步相位反转 脉冲 b)如果应答机根据P,脉冲来检测同步相位反转 1当其在P上升沿后1.24s一1.34s被接收到时,则接受该同步相位反转脉冲 22 当其在P上升沿后小于1.05!s或大于1.45s时,则不接受该同步相位反转脉冲; 33 当处于范围1.05s1.24s或1.3s1.45s内时,可接受也可不接受该同步相位反转 脉冲 4.2.2.3发射性能 4.2.2.3.1发射频率 应为1090MHz士1MH 4.2.2.3.2应答延迟和不稳定度 4.2.2.3.2.1A/C模式应答 同4.1.1.2 4.2.2.3.2.2A/c/S模式全呼叫应答 P,脉冲前沿和s模式应答信号的第一个前导头脉冲前沿之间的时间延迟应为128然s士0.5、 在MTL+3dB-21dBm范围内,应答脉冲序列的抖动应不大于0.1!s 1
GB/T12183一2018 4.2.2.3.2.3s模式应答 同步相位反转脉冲前沿和S模式应答信号的第一个前导头脉冲前沿之间的时间延迟应为128s士 0.25s 在MTL十3dB-21dBm范围内,应答脉冲序列的抖动应不大于0.08s 4.2.2.3.3应答速率 4.2.2.3.3.1A/C应答速率 同4.1.2.2.8. 4.2.2.3.3.2S模式应答速率 应不小于50次/s 4.2.2.3.4断续振荡 S模式应答机应能产生断续振荡信号,断续振荡信号的周期为1s士0.2s. 4.2.,2.3.5应答脉冲幅度差 4.2.2.3.5.1A/c模式应答脉冲幅度差 同4.1.1.2.5 4.2.2.3.5.2S模式应答脉冲幅度差 应不大于2dB 4.2.2.3.6寄生发射 待机状态下,输出功率应不大于一70dBm 4.3天馈单元 4.3.1工作频率 应为1030MHHz~1090MHz 4.3.2极化方式 应为垂直极化 4.3.3方向性 应为水平全向 4.3.4驻波比 应不大于1.5 4.4环境适应性 4.4.1高温 若平台无特殊要求,应能承受表3规定的高温环境条件 12
GB/T12183一2018 表3高温环境条件 单位为摄氏度 工作温度 贮存温度 十55+70 十85 4.4.2低温 若平台无特殊要求,应能承受表4规定的低温环境条件 表4低温环境条件 单位为摄氏度 贮存温度 工作温度 15 55 -20 -45 55 4.4.3温度冲击 若平台无特殊要求,应能承受表5规定的温度冲击试验条件 表5温度冲击试验条件 单位为摄氏度 低温 高温 55 -15 -45 十55十70 -20 4.4.4低气压(高度 应满足平台要求 4.4.5湿热 应符合GJB150.9A一2009的有关规定或满足平台要求 4.4.6振动 应符合GJB150.16A一2009的有关规定或满足平台要求 4.4.7冲击 应符合GJB150.18A一2009的有关规定或满足平台要求 4.4.8加速度 应符合GJB150.15A一2009的有关规定或满足平台要求 4.5电磁兼容性 应符合GJB151A1997的有关规定 具体指标由产品标准规定 4.6外部接口 4.6.1控制 应具有控制接口,电气接口根据平台确定 13
GB/T12183一2018 4.6.2气压高度 应具有气压高度接口,电气接口根据平台确定 4.6.3 电源适应性 直流28V或交流115V,应符合GJB181B-2012的有关规定或满足平台要求 4.7连续工作能力 由产品标准规定 4.8可靠性 由产品标准规定 4.9维修性 由产品标准规定 4.10安全性 由产品标准规定 4.11尺寸、重量 由产品标准规定 测试方法 5 5.1测试环境、测试仪表 5.1.1测试环境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测试应在下列测试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 温度:l5C一35C; a 相对湿度:25%一75%; b) 气压:86kPa~106kPa c 5.1.2测试仪器、仪表 测试仪器、仪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符合被测产品标准规定的精度要求,其测量误差应小于被测指标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 a b)应经过计量单位校准且在有效期内 5.2A/C模式应答机的测试方法 5.2.1主要使用性能测试 5.2.1.1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14
GB/T12183一2018 ANT蹦口应答机 稳压电源 应答机测试系统 示波器 图7应答模式和应答特性测试框图 5.2.1.2测试内容 5.2.1.2.1应答模式 设置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满足4.l.1.l中的询向模式时,检查应答机对选择的询问模式是否作出正 确应答 5.2.1.2.2应答特性 5.2.1.2.2.1框架脉冲 设置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A模式询问,选择代码为“0000”时,用示波器测试框架脉冲是否满足图2 的要求 5.2.1.2.2.2信息脉冲,应答代码、应答脉冲波形和应答脉冲位置偏差 设置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A模式询问,设置A代码为任一代码,观察示波器是否有符合4.1.1.2.2 和4.1.1.2.4要求的所选代码的信息脉冲出现,且应答脉冲波形是否满足4.1.1.2.5的要求,应答脉冲位 置偏差是否符合4.l.1.2.6的要求 5.2.1.2.2.3特殊位置识别(SPr)脉冲 设置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A模式询问,设置A代码为任一代码,按下识别按钮,观察示波器上框架 脉冲F之后是否有sPI脉冲出现,若有sPI脉冲出现,其存在时间是否满足4.1.1.2.3的要求 5.2.2技术性能测试 5.2.2.1接收性能 5.2.2.1.1接收频率、灵敏度 按图7连接,设置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A模式询问,调整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信号频率,是否满足 4.1.2.1.1的要求 调整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电平,当测试系统译码率不小于90%时,测试系统输出的电平即为灵敏 度,观察其是否满足4.1.2.1.2的要求 5.2.2.1.2带宽 采用应答机测试系统测试带宽,当测试系统应答率不小于90%时,观察其带宽是否满足4.1.2.1.3 的要求 15
GB/T12183一2018 5.2.2.1.3动态范围 测试方法同5.2.2.1.1 调整应答机测试系统的输出电平,从MTL到高于该电平50dB范围内,观 测应答机测试系统,当译码率不小于90%时,是否满足4.1.2.1.4的要求 5.2.2.1.4模式间灵敏度变化值 测试方法同5.2.2.1.1 调整应答机测试系统的输出模式 测试各种模式的MTL即为模式间灵敏 度变化值,是否满足4.1.2.1.5的要求 5.2.2.1.5镜频抑制 测试方法同5.2.2.1.1 调整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镜像频率,且信号电平强度高于最低触发电平 60dB,当译码率不大于10%时,是否满足4.1.2.l.6的要求 5.2.2.2处理性能 5.2.2.2.1应答条件 按图7连接,用应答机测试系统观察,是否满足4.1.2.2.1的要求 5.2.2.2.2不应答条件 按图7连接,用应答机测试系统观察,是否满足4.1.2.2.2的要求 5.2.2.2.3寂静时间 按图7连接,操作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分别输人A模式和C模式两个询问信号,并使询问信号 的重复频率均为500Hz,代码为“o000”,且询问信号电平强度高于最低触发电平50dB,同时使C模式 P前沿相对于A模式P后沿延时125s 操作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逐渐缩短c模式P前沿相对 于A模式P,后沿的延时间隔时间,观察测试系统直至应答机对C模式不应答为止 此时,C模式P 前沿相对于A模式P后沿的延时间隔时间即为寂静时间,且是否满足4.1.2.2.3的要求 5.2.2.2.4旁瓣抑制 按图7连接,使用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旁瓣抑制信号,观察其输出是否满足4.1.2.2.4的要求 5.2.2.2.5脉冲宽度识别 按图7连接,调整输人信号脉冲宽度,使其满足4.1.2.2.5的规定,观察其输出是否满足4.1.2.2.5的 要求 5.2.2.2.6回波抑制和恢复 按图7连接,输人规定的信号,重复频率500Hz 在P前加人脉冲宽度为14s的单个降低灵敏度 脉冲,使其信号强度高于最低触发电平50dB 将降低灵敏度脉冲后沿与P脉冲前沿的间隔由14s变 化到154s,在产生90%应答率条件下确定P和P的信号强度,观察是否满足4.1.2.2.6的要求 5.2.2.2.7随机触发频率 按图7连接,使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满足4.1.2.2.7约定的信号,观察应答机输出的响应是否满足 4.1.2.2.7的要求 16
GB/T12183一2018 5.2.2.2.8应答速率和应答速率限制 按图7连接输人规定的信号,重复频率从500Hz一2000Hz变化,测试应答机应答重复频率 增 大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分别高于灵敏度3dB和30dB,观察其输出是否满足4.1.2.2.8的要求 5.2.2.2.9应答延时和不稳定性 按图7连接,输人规定的信号,观察应答延迟和不稳定性,观察其输出是否满足4.1.2.2.9的要求 5.2.2.3发射性能 5.2.2.3.1发射频率 按图7连接,输人规定的信号,观察发射机的发射频率,观察其输出是否满足4.1.2.3.1的要求 5.2.2.3.2发射功率 按图7连接,输人规定的信号,观察发射机的发射功率,观察其输出是否满足4.1l.2.3.2的要求 5.3s模式应答机的测试方法 5.3.1主要使用性能测试 5.3.1.1测试框图 同图7 5.3.1.2测试方法 5.3.1.2.1应答模式 调整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当产生符合4.2.1.1中的询问模式时,应答机对选择的询问模式作出 应答 5.3.1.2.2应答能力 按产品标准的规定方法进行测试 5.3.1.2.3应答特性 5.3.1.2.3.1A/C模式应答特性 同5.2.1.2.2. 5.3.1.2.3.2s模式应答特性 按图7连接,调整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为S模式询问,观察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的结果是 否满足4.2.1.3.2的要求 5.3.1.2.3.3特殊位置识别(SP)脉冲 同5.2.1.2.2.3 5.3.1.2.3.4A/C模式应答代码 同5.2.1.2.2.2 17
GB/T12183一2018 5.3.1.2.3.5s模式应答代码,应答脉冲波形 按图7连接,调整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为S模式询问,观察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接收的应 答信号是否满足4.2.1.3.5的要求;观察示波器上应答脉冲波形是否满足4.2.1.3.6.2的要求 5.3.2技术性能测试 5.3.2.1接收性能 5.3.2.1.1接收频率 按图7连接,操作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A模式询问信号,在1029.8MHz1030.2MH2 范围内改变RF信号的频率值,将RF信号输出幅度设置为MTL十3dB,从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 取此时S模式应答机的应答率是否不小于90% 5.3.2.1.2灵敏度 按图7连接,操作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A模式、A/S模式全呼、仅S模式询问信号, 改变RF信号幅度大小,记录能使模式应答机达到90%以上应答率的RF信号幅度的最小值,此时 RF信号幅度为以上模式的灵敏度值,观察是否满足4.2.2.1.2的要求 5.3.2.1.3动态范围 按图7连接,操作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分别产生标准的A模式、A/S模式全呼叫和仅s模式询 问信号 在ML十3dB和一21dBm范围内以5dB的步进值改变RF信号幅度大小,从s模式应答机 渊试系统上读取此时s模式应答机的应答率 将RF信号幅度大小设置为一8ldBm,从s模式应答机 测试系统上读取此时S模式应答机的应答率,观察其结果是否满足4.2.2.1.3的要求 5.3.2.1.4带宽及带外抑制 带宽测试方法同5.2.2.1.2 带外抑制测试方法:操作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A模式询问信号,将RF信号的频率值 设置为1005MHz,将RF信号输出幅度设置为MTL十60dB,从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取此时 S模式应答机的应答率是否不大于10% 操作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A模式询问信号,将RF信号的频率值设置为1055MHz, 将RF信号输出幅度设置为MTL十60dB,从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取此时S模式应答机的应答 率是否不大于10% 5.3.2.2处理性能 5.3.2.2.1A/C模式询问 同5.2.1.2.1 5.3.2.2.2脉冲译码特性 按图7连接,改变P脉冲的幅度及P 脉冲的位置,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2.2的要求 5.3.2.2.3询问脉冲位置容限P,-P脉冲 按图7连接,改变P脉冲及P脉冲的位置,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2.3的要求 18
GB/T12183一2018 5.3.2.2.4询问脉冲位置容限(P脉冲 按图7连接,改变P脉冲的位置,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2.5的要求 5.3.2.2.5询问脉冲宽度容限(A/C模式询问 按图7连接,改变P、P脉冲脉冲的宽度,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2.4的要求 5.3.2.2.6询问脉冲宽度容限(A/C/S模式询问 按图7连接,改变P、P,P脉冲脉冲的宽度,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2.5的要求 5.3.2.2.7窄脉冲的应答率 按图7连接,改变P,P脉冲的宽度,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2.6的要求 5.3.2.2.8同步相位反转脉冲位置容限 分别调节同步相位反转脉冲上升沿到P,P上升沿的间隔,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2.7的要求 5.3.2.3发射性能 5.3.2.3.1发射频率 按图7连接,操作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规定的询问信号,观察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的发 射频率值,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3.1的要求 5.3.2.3.2应答延迟和不稳定度 按图7连接,操作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A模式询问信号,在MTL十3dB~一21dBm 之间改变RF信号幅度大小,从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取应答延迟时间和不稳定度 操作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A/S模式全呼叫询问信号,在MTL十3dB一21dBm之 间改变RF信号幅度大小,从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取应答延迟时间和不稳定度 操作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仅s模式询问信号,在MTL十3dB-21dBm之间改变 RF信号幅度大小,从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取应答延迟时间和不稳定度 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3.2的要求 5.3.2.3.3应答速率 按图7连接,操作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A模式询问信号,将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 的询问次数设置为1200次/s,RF信号幅度设置为MTL+3dB,从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取此时 S模式应答机的应答率 操作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A模式询问信号,将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的询问次数设 置为1500次/s,RF信号幅度设置为MTL+3dlB,从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取此时S模式应答机 的应答率 操作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仅S模式询问信号,将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的询问次数 设置为50次/s,RF信号幅度设置为MTL十3dB,从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取此时S模式应答机 的应答率 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3.3的要求 19
GB/T12183一2018 5.3.2.3.4断续振荡 按图7连接,打开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的专用菜单,观察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S模式应答机 发出的断续振荡信号的格式、内容和相邻两次断续振荡信号之间的间隔时间 测试输出是否满足 4.2.2.3.4的要求 5.3.2.3.5应答脉冲幅度差 测试框图如图8所示 S模式应答机 ANT端口 测试系统 s模式应答机 稳压电源 示波器 环行器 峰值功率计 图8应答脉冲幅度差测试框图 按图8连接,操作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A模式询问信号,将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 的询问次数设置为500次/s,用峰值功率计测量A模式应答脉冲的幅度差 操作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仅s模式询问信号,将S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的询问次数 设置为50次/s,用峰值功率计测量S模式应答脉冲的幅度差 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3.5的要求 5.3.2.3.6寄生发射 测试框图如图9所示 稳压 ANT 频谱仪 S模式应答机 端口 电源 图9寄生发射测试框图 按图9连接,操作S模式应答机处于待机状态 将频谱仪频率设为1090MHz,带宽130MHz,扫 描时间2s进行测试,此时显示的功率值即为寄生发射功率 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3.6的要求 5.4天馈单元 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20
GB/12183一2018 5.5环境适应性 5.5.1高温 按GJB150.3A2009的规定测试 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中间检测、最后检测的检测项目和测 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5.2 低温 按GJB150.4A-2009的规定测试 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中间检测,最后检测的检测项目和测 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5.3温度冲击 按GJB150.5A-2009的规定测试 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中间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检测项目和 测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5.4低气压(高度 按GJB150.2A一2009的规定测试 其中工作和贮存测试压力为海拔高度15250m(12kPa) 测 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中间检测和最后检测项目由产品标准规定 5.5.5湿热 按GJB74A1998中4.7.12.3.2的规定测试 测试持续时间为48h 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中 间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检测项目和测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5.6振动 按GJB150.16A一2009的规定测试 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检测项目、中间检测和 测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5.7冲击 按GJB150.18A一2009的规定测试 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检测项目、中间检测和 测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5.8加速度 按GJB150.15A一2009的规定测试 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中间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检测项目和 测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6电磁兼容性 按GJB152A一1997的规定测试 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中间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检测项目和测 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7外部接口 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21
GB/T12183一2018 5.8连续工作能力 测试项目由产品标准确定 5.9可靠性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按GJB899A一2009规定的方法进行 5.10维修性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应按GJB2072一1994规定的方法进行 5.11安全性 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测试 5.12尺寸、重量 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测试 5.13包装 根据7.2的要求,按产品标准、包装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对照实物进行检查和试验 质量评定程序 6 6.1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为 鉴定检验; a b)质量一致性检验 6.2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见表6,表7 表6A/C模式应答机检验项目表 质量一致性检验 要求的 鉴定 测试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 章条号 章条号 A组 B组 C组 D组 应答模式 4.1.1. [5,2.1.2. 应答特性 4.l.l.2 5,2.2.1.l 4.1.2.l.1 接收频率 5.2.2.1.l 灵敏度 4.1.2.1.2 5.2.2.1.1 拔 带宽 4.1.2.1.3 5.2.2.1.2 收 性 动态范围 4.1.2.1.4 5.2.2.1.3 能 模式间灵敏度变化值 4.1.2.1.5 5,2.2.1. 镜频抑制 4.1.2.1.6 [5,2.2.1.5 22
GB/T12183一2018 表6(续) 质量一致性检验 鉴定 要求的 测试方沾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 章条号 章条号 A组 B组 C组 D组 4.1.2.2.l 5.2.2.1.5 应答条件 4.1.2.2.2 5.2.2.2.2 10 不应答条件 m 寂静时间 4.1.2.2.3 5.2.2.2.3 处 12 旁瓣抑制 4.l.2.2. 5.2.2.2. 理 13 脉冲宽度识别 4.1.2.2.5 5,2.,2.2.5 14 回波抑制和恢复 4.1,2.2.6 5,2.2.2.6 能 15 随机触发频率 4.1.2.2.7 5,2.2.2.7 4.1.,2.2.8 6 应答速率和应答速率限制 5.2.2.2.8 4.1.2.2.9 5.2.2.2.9 17 应答延时和不稳定性 18 发射频率 4.1.2.3.l 5.2.2.3. 发射 性能 19 发射功率 4.1.2.3.2 5.2.2.3.2 20 工作频率 4.3.1 21 极化方式 4.3.2 5.4 单 22 方向性 4.3.3 元 驻波比 23 4.3.4 4.4.1 5.5. 高温 214 低温 5,5.2 4.4.,2 25 26 温度冲击 4.4.3 5.5.3 21 低气压高度 4.4.4 5.5.4 28 湿热 4.4.5 5.5.5 应 性 29 振动 4.4.6 5.5,6 4.4.7 5.5.7 30 冲击 331 加速度 4.4.8 5.5.8 32 电磁兼容性 4.5 5.6 33 控制 4.6.1 外部 34 气压高度 4.6,2 5.7 接口 35 电源适应性 4.6.3 36 4.7 5.8 连续工作能力 7 可靠性 4.8 5.9 38 维修性 4.10 5.11 39 安全性 4.11 5.12 40 尺寸,重量 4.l1 5,12 4 包装 7.2 5.13 注“"表示必做项目“可"表示选做的项目;"-"表示不做项目 23
GB/T12183一2018 表7S模式应答机检验项目表 质量一致性检验 鉴定 要求的 测试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 章条号 章条号 A组 B组 C组 D组 4.2.1.l 5.3.1.2.1 应答模式 4.2.1.2 5.3.1.2.2 应答能力 应答特性 4.2.1.3 5.3.1.2.3 接收频率 4.2.2.1. 5.3.2.1l.l 灵度 4.2.2.1.2 5.3.2.1.2 接收 性能 动态范围 4.2.2.1.3 5.3.2.1.3 带宽和带外抑制 4.2.2.1.4 5,3,2.l,4 5.3.2.1. AC模式询向 4.2.2.2.l 脉冲译码特性 4.2.2.2.2 5.3.2.2.2 10 询问脉冲位置容限(P-P 4.2.2.2.3 5.3.2.2.3 1m 询问脉冲位置容限(P 4.2.2.2.3 5.3.2.2. 处理 2性能询问脉冲宽度容限(AC模式询问 4.2.2.2.4 5.3.2.2.5 询问脉冲宽度容限(A/C/S模式询问 4.2.2.2.5 13 5.3.2.2.6 窄脉冲下的应答率 4.2.2.2.6 5.3,2.2.7 5 同步相位反转脉冲位置容限 .2.2.2.7 5.3.2.2.8 4.2.2.3.1 5.3.2.3.1 发射频率 4.2.2.3.2 5.3,2.3.2 应答延迟 17 18 应答速率 4.2.2.3.3 5.3.2.3.3 发射 性能 19 断续振荡 4.2.2.3.4 5.3.2.3.4 20 应答脉冲幅度差 4.2.2.3.5 5.3.2.3.5 寄生发射 4.2.2.3,6 5.3,2.3.6 22 工作频率 4.3.1 4.3.2 23 极化方式 天锁 5.4 单元 4.3.3 2 方向性 驻波比 4.3.4 2s5 高温 4.4.1 5,5. 低温 4.4.2 5.5,2 28 温度冲击 4.4.3 5.5.3 环城 29 低气压(高度) 适应 4.4.5 5.5.5 湿热 30 振动 4.4.6 5.5.6 3 32 冲击 4.4.7 5.5.7 33 加速度 4.4.8 5.5.8 24
GB/T12183一2018 表7(续) 质量一致性检验 鉴定 要求的 测试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 章条号 章条号 A组 B组 C组 D组 5.6 电磁兼容性 34 4.5 4.6.1 35 控制 外部 36 气压高度 4.6.2 5.7 接口 37 电源适应性 4.6.3 38 连续工作能力 4.7 5.8 39 可靠性 4.8 5,9 维修性 40 4.9 5,10 4 4.10 5.11 安全性 42 4.11 5,12 尺寸、重量 43 包装 7.2 5.13 注;“ "表示必做项目;“o”表示选做的项目;“”表示不做项目 6.3鉴定检验 按GJB74A1998中4.4的规定执行 6.4质量一致性检验 按GJB74A一1998中4.5的规定执行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7.1.1产品标志 产品标志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 产品型号; 生产批号 c d 生产日期 产品标志的其他要求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5.4的规定 7.1.2包装箱面标志 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5.4.3的规定 7.2包装 产品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基本要求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5.1的规定;
GB/T12183一2018 b 防护要求应符合GJB74A-1998中5.1的规定; e)包装箱容器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5.2.1的规定; d)随机文件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5.1.10的规定 7.3运输 包装好的A/C模式或s模式应答机在不受雨、雪和烈日的直接影响下,适用于公路、铁路、水路,空 中等单一运输或上述任一组合运输 运输的其他要求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5.3.1的规定 7.4贮存 包装好的A/C模式或S模式应答机应贮存在环境温度为0C40,相对湿度应不大于80%,无 酸碱腐蚀,无强烈机械振动,无强磁场作用和通风良好的库房内 贮存的其他要求应符合GJB74A一1998中5.3.2的规定

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通用规范GB/T12183-2018详解

随着民航行业的快速发展,飞机机载设备越来越多,其中机载应答机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发布了最新版的《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通用规范》(GB/T12183-2018),以规范机载应答机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和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该规范规定了机载应答机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测试方法、标志及说明、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内容。根据规范,机载应答机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 能够接收地面雷达发射的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以向地面雷达提供飞机位置、高度和速度等信息。
  • 能够根据地面雷达的指令,加入或退出监视系统,并在适当的时候,向地面雷达发送应答信号。
  • 能够在广泛的气象条件下,准确地发送应答信号。
  • 能够适应不同的监视区域和飞行高度范围。

此外,规范还规定了机载应答机的测试方法和技术指标。例如,在距离为200海里的情况下,机载应答机应当具有90%以上的正确应答率和95%以上的正确返回率。同时,规范还对机载应答机的安装、标志和说明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总之,《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通用规范》(GB/T12183-2018)是一份非常重要且实用的规范文件。它为我们确保航空安全、规范监管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

和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通用规范类似的标准

空中交通管制二次监视雷达通用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空中交通管制二次监视雷达通用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空中交通管制二次监视雷达通用规范的编号:GB/T12182-2018。空中交通管制二次监视雷达通用规范共有33页,发布于2019-01-01
硅单晶抛光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硅单晶抛光片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硅单晶抛光片的编号:GB/T12964-2018。硅单晶抛光片共有10页,发布于2019-06-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