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0269.501-2014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501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

Informationtechnology―Sensornetworks―Part501:Identification:Identifierencodingrulesforsensornod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501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501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的编号:GB/T30269.501-2014。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501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共有11页,发布于2015-04-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L7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5.110
  • 实施日期2015-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1页
  • 文件大小320.59KB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501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


国家标准 GB/T30269.501一2014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501部分: 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 Informationtechmology一Sens0rnetworks Part501.ldemtifteaton:dentiferenedingrulestrssrnde 2014-12-05发布 2015-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0269.501一2014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传感节点标识符 5.1 概述 传感节点身份标识符 5.2 5.3传感节点应用属性标识符 附录A(规范性附录)管理机构代码编码算法 参考文献
GB/T30269.501一2014 前 言 GB/T30269(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拟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术语; 第301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规范" -第302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高可靠性传感器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第303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基于IPV6的网络层规范; 第304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面向视频的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规范; 第 401部分:协同信息处理:支撑服务及接口; 第501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 第502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解析和管理规范; 第503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注册规程; 第601部分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规范 602部分:信息安全.网络传输安全技术规范; 第 第701部分:传感器接口;信号接口 第 702部分传感器接口;数据接口; 第801部分;测试;通用要求; -第802部分测试;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 -第803部分;测试;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 第901部分;网关;通用技术要求; 第1001部分:中间件;节点数据交互规范; 本部分是GB/T30269的第50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杭州家和物联技术有限公司、合 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物品编码中心,互联网络信息中 心、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罗志勇、徐冬梅、徐全平、沃吴吴、陆阳、邓瀚林、王毅、王妍、王平、董挺、吕凌、 王琳
GB/T30269.501一2014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501部分: 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 范围 GB/T30269的本部分规定了传感器网络中传感节点标识符的结构和编制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节点管理与应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6.1一0o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2082008 B/T15829.15一2010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 第15部分;低速无线个域网(wPAN)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GB/T16263.1-2006信息技术AsN.1编码规则第1部分基本编码规则(BER)、,正则编码 规则(CER)和非典型编码规则(DER)规范 GB:/T30269.2一2013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2部分;术语 GB/T30269.701一2014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701部分;接口:信号接口 IsO/IEc/IEEE8802-15-4:2010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 定要求第15-4部分;低速率无线个域网(wPAN)媒体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Infor mationtechnologyTelecommunieationsandinformationexchangebetweensystemsLocalandmet ropolitanareanetworksSpeeifcrequirements一Part15-4:wirelessmediumaccesscontrolMAC) andphysicallayer(PHY)specificationsforlow-rate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swPANs) 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信部无[2005]423[2005-09-05]号 术语和定义 GB/T30269.2一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身份标识符IDidentifier 用于全球范围内唯一,无歧义地标识传感节点身份的一系列连续字符 3.2 identifier 应用属性标识符applieationproperty 用于描述传感节点应用属性的一系列字符 缩略语 OID对象/客体标识符Objectldentifier)
GB/T30269.501一2014 传感节点标识符 5.1 概述 传感节点标识符包括身份标识符和应用属性标识符,身份标识符用于唯一标识传感节点的身份,是 必选项;应用属性标识符用于描述传感节点的应用属性,是可选项 身份标识符与应用属性标识符具有 不同的数据结构,分别用两个独立连续数据区域进行存储 5.2传感节点身份标识符 5.2.1 身份标识符结构 传感节点身份标识符由管理机构标识符和产品身份标识符两部分组成 管理机构标识符长度为 48位,编码结构为;管理机构代码,见表1 产品身份标识符长度为72位,编码结构为版本号十生产厂 商代码十产品代码,见表2 表1管理机构标识符结构 管理机构代码 位 48 表2产品身份标识符结构 版本号 生产厂商代码 产品代码 位 24 40 5.2.2身份标识符编码规则 5.2.2.1管理机构代码 管理机构代码长度为48位,内容是国家传感器网络管理机构的对象标识符OID) 2.16.156.101818”,按照GB/T16263.1一2006中8.19规定的编码规则,二进制表示为 “o110000010000010000111001000011010011o1100111o1o' 上述编码算法见附录A 版本号 5.2.2.2 版本号长度为8位,当前版本的二进制表示为“o0000001” 其余的254个数值(“00000000”除外 预留,供版本号的未来扩展 5.2.2.3生产厂商代码 生产厂商代码长度为24位,是由国家传感器网络标识符注册管理机构编制的,并分配给传感节点 生产厂商的唯一编号,其二进制数值范围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11111111ll1 11111111”
GB/T30269.501一2014 5.2.2.4产品代码 产品代码长度为40位,是生产厂商自行为本厂每个传感节点产品分配的唯一编号,应包含传感节 点的产品类别序列号等产品信息,其二进制数值范围为“o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5.3传感节点应用属性标识符 5.3.1应用属性标识符结构 传感节点应用属性标识符由节点描述符和信号接口捕述符两部分构成 信号接口描述符包括各个 通道信号描述符 应用属性标识符的编码结构如表3所示 表3应用属性标识符结构 节点描述符 通道1信号接口描述符 通道n信号接口描述符 八位位组 八位位组 八位位组 2或8 3255 3一255 信号接口的通道数量由节点描述符规定,分为简化版本或完整版本;信号接口的每个通道对应 一个 通道信号接口描述符,每个传感节点最多可以有255个信号接口通道 表3中n的最小取值为十进制 数1,最大取值为十进制数255 5.3.2节点描述符 节点描述符结构 5.3.2.1 简化版本节点描述符描述节点的基本应用信息包括描述符类型、,版本号和信号接口通道数量 节 点描述符长度为2个八位位组(16位),见表4 表4简化版本的节点描述符结构 描述符类型 版本号 信号接口通道数量 位 位 位 完整版本的节点描述符描述节点的较为全面的应用信息,包括描述符类型,版本号,信号接口通道 数量、供电方式,外壳防护等级,无线频段、,防爆型式等内容 节点描述符长度为8个八位位组(G位). 见表5 表5完整版本的节点描述符结构 信号接口通道 描述符类型 版本号 供电方式外壳防护等级无线频段 防爆型式 保留1 数量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16 12 表4和表5中 描述符类型:4位,固定为二进制编码“0000”,表示该描述符是“节点描述符” a
GB/T30269.501一2014 版本号;简化版本的二进制表示为“o000”,节点描述符长度为2个八位位组(16位);完整版本 的二进制表示为“0001”,节点描述符长度为8个八位位组(64位); 信号接口通道数量;节点中具有的信号接口通道总数量,以8位二进制编码表示,范围为 “0000001”“11111111” d)供电方式:l6位,见5.3.2.2 外壳防护等级:8位,见5.3.2.3; 无线频段;8位,见5.3.2.4; f g防爆型式:4位,见5.3.2.5 h)保留1:12位,固定为二进制编码“o00000000000” 5.3.2.2供电方式 供电方式字段长度为16位,规定了节点的有效供电电源,见表6 表6供电方式编码 位15 位14位13 位12 位11 位10 位9位0 电池 总线供电 是否可以外部供电外部供电直流/交流用于扩展 标志位 00:无电池; 0;非总线供电; 0;不可外部供电; 0位14一位0有效; 0;外部直流供电 01;不可充电电池; 保留 1;位14一位0无效 1总线供电 1;外部可供电 1,外部交流供电 10: ;可充电电池 5.3.2.3外壳防护等级 外壳防护等级字段长度为8位 依据GB4208一2008的规定,其中位7位4为防护等级编码 位3位0为防水等级编码,见表7 表7外壳防护等级编码 编码 编码 防护等级 防水等级 位7一位4) 位3~位0 0000 0;没有保护 0000 0没有保护 1;垂直滴水 000l l中50mm 0001 0010 2;中12.5mm 0010 2:15"滴水 p2.5mm 0011 3;淋水 0011 0100 4:p1.0mm 0100 4;溅水 0101 5:防尘 0101 5;喷水 0110 6;尘密 0110 6:猛力喷水 7;短时间内浸水 0111 (1m 8;于一定压力下长时间 1000 浸水 0111~111o 10011110 保留 保留 111m 该字段无效 1l11 该字段无效
GB/T30269.501一2014 5.3.2.4无线频段 无线频段字段长度为8位,描述了传感节点所支持的无线频段 GB/T15629.15一2010规定了频 段A:314MHz~316MHz,频段B;430MHz434MHz,频段C;779MHz~787MH么三个频段;IsO IEC/IEEE8802-15-4;2010规定了频段D;2400MHz~2483.5MHz;《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 技术要求》规定了频段E:470MHz一510MHz 表8规定了对于支持的频段或频段组合的编码 表8无线频段编码分配 频段/频段组合编码 支持频段/频段组合 频段/频段组合编码 支持频段/频段组合 00000000 保留 00010000 ABC 00000001 00010001 ABD E 00000010 00010010 AB o0010011 AcD 00000011 00000100 00010100 AcE 00000101 00010101 ADE 00010110 000001l0 AB BCD 000001ll AC 00010111 BCE 00001000 AD 00011000 BDE 0000100 H 00011001l CD 0001101o ABcD BC 00001010 00001011 00011011 ABcE BD 00001100 BE 00011100 ABDE 00001101 CD 00011101 ACDE 00001l10 CE 0001l110 BCDE 00001ll1 DE 0001l1l1 ABCDE 保解 该字段无效 00100000111111l0 11111ll1 5.3.2.5防爆型式 防爆型式字段长度为4位 依据GB3836.1一2010的规定,对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正压 型,油浸型,充砂型,浇封型等防爆型式进行了编码,见表9 表9防爆型式编码 防爆型式编码 防爆型式类型 0000 无防爆型 0001 隔爆型 0010 增安型 0011 本质安全型 0100 正压型
GB/T30269.501一2014 表9(续 防爆型式编码 防爆型式类型 油浸型 0101 0110 充砂型 0111 浇封型 1000~111o 保留 1111 该字段无效 5.3.3信号接口描述符 信号接口描述符由各个通道信号接口描述符组成 通道信号接口描述符用于描述传感节点相应的信号通道接口信息,其结构如表10所示 表10通道信号接口描述符结构 描述符类型 保留 描述符长度 通道信号接口编号 通道信号接口描述数据 位 位 位 位 八位位组 0252 表10中: a)描述符类型;4位,固定为二进制编码“o010”,表示该描述符是“通道信号接口描述符”; b保留;4位,用于将来信号接口描述符的扩展 描述符长度;表示接口描述符总长度的八位位组数,以8位二进制编码表示,范围为“0000 0o11”_“11111111” 通道信号接口编号;该描述符所描述的信号接口的编号,以8位二进制编码表示,范围为 D “00000001”“11111111” 通道信号接口表述格式详见GB/T30269.7012014附录C
GB/T30269.501一2014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管理机构代码编码算法 管理机构代码编码算法步骤如下 OID起始的顶级狐“2”与次级狐“16”按照如下方式编码: 计算2×40十16得96,转化为二进制“1100000”,最前面1位补“0”,编码为8位“01100000” 三级弧“156”转化为二进制“10011100”,最前面6位补“0"转化为14位“00000010011100”,14 位分为“0000001”和“0011100”两组,其中第一组最前面1位补“1”,第二组最前面1位补“0” 编码为16位“1000000100011100” 四级弧“101818”转化为二进制“11000110110111010”,最前面4位补“0”转化为21位“o00o11o 00110110111010”,21位分为“0000110”、“0011011”和“0111010”三组,其中第一组和第二组最 前面1位补“1”,第三组最前面1位补“o”",转化为24位编码“100001101001101100111o10” 将三段编码首尾相接,形成最终的编码序列“01100000100000010001110010000110 1001101100111010” 注:在国家OID编码体系下,其他机构编号范围为10000015999999,其中“101818”分配给“国家传感器网 络标识符注册管理机构" 2.16.156下oD资源分配情况见GB/T26231一2010.
GB/T30269.501一2014 参考 文 献 [1]GB/T26231一201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OID的国家编号体系和注册规程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501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GB/T30269.501-2014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将感知信号转换为可读取的信号的设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网络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传感器网络中,每一个节点都需要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来区分不同的节点。而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GB/T30269.501-2014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做出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传感器节点标识符的编制方法和结构,确保了每个节点都有唯一的标识符。具体地说,节点标识符由三部分组成:

  • 前缀部分:表示节点类型和生产厂商。
  • 中间部分:表示节点所属的网络地址或者组地址。
  • 后缀部分:表示节点的序列号和版本号。

根据这个编制规则,可以方便地对传感节点进行管理和维护。同时,由于节点标识符的唯一性,也为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提供了保障。

总之,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GB/T30269.501-2014是传感器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它为节点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也为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501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的相关资料

    和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501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类似的标准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301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301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301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规范的编号:GB/T30269.301-2014。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301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规范共有177页,发布于2015-04-01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701部分:传感器接口:信号接口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701部分:传感器接口:信号接口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701部分:传感器接口:信号接口的编号:GB/T30269.701-2014。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701部分:传感器接口:信号接口共有65页,发布于2015-04-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