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5377-2017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Indicatorssystemforlong-termobservationofforestecosystem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的编号:GB/T35377-2017。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共有18页,发布于2018-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6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
  • 实施日期2018-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8页
  • 文件大小1,006.16KB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国家标准 GB/T35377一2017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ndieatorssystemftorlong-ermobservationoftoresecsystem 2017-12-29发布 201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利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疙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5377一2017 次 目 前言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观测指标 3.1森林水文要素观测指标 3.2森林土壤要素观测指标 3.3森林气象要素观测指标 3.4森林小气候梯度要素观测指标 3.5微气象法碳通量观测指标 大气沉降观测指标 3.6 3.7森林调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观测指标 森林群落学特征观测指标 3.8 森林动物资源观谢指标 12 3.9 3.10竹林生态系统观测指标 12 3.11其他观测指标 13 参考文献 15
GB/35377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兵、牛香、蒋有绪、郭泉水,刘世荣,杨锋伟,宋庆丰
GB/35377一2017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的指标,包括森林水文要素、森林土壤要素、森林气象要 素、森林小气候梯度要素、微气象法碳通量、大气沉降、森林调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森林群落学特征、森 林动物资源、竹林生态系统和其他l1类观测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土壤有机碳组分soilorganiecearbonfraction 土壤不同类型有机碳的含量 2.2 树干茎流量amontofstemflow 林冠截留的降雨经树叶转移到树枝,再从树枝转移到树干而流向林地地面的雨量 2.3 穿透水throughfall 大气降水量与树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之差 2.4 径流量volumeofrunofr 液压缸与货厢直接连接,同步驱动货厢运行的简易升降机 2.5 森林蒸散量forestevapotranspiratiom 森林植被蒸腾量和林冠下土壤蒸发量之和 植被蒸腾量分为单木树干液流量、单个林分蒸散量和 多个林分蒸散量 2.6 叶面积指数leafareainde% 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 2.7 土壤呼吸soilrespiration 土壤与外界大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并将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排人大气的过程 2.8 水汽通量lH.olux 地面或水面的蒸发通量、植被冠层截留的降水蒸发通量和植物的蒸腾通量的总和 2.9 二氧化碳通量colux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二氧化碳量 森林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则是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界面
GB/T35377一2017 之间cO的交换量 2.10 干沉降dtrydepwitn 到达地面的依靠重力沉降且不随降水输人的大颗粒和依靠湍流交换的小颗粒以及痕量气体 2.11 湿沉降wetdpwitom" 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降水(降雨,冰雹、雪)携带到达地面的过程 2.12 人为干扰humandisturbance 由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形成的干扰体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 2.13 粗木质残体coarsewolydebris 粗头直径不小于10cm、长度不小于1m的倒木,枯立木和大枯枝,以及直径不小于10em,长度小 于1m的根桩和直径不小于1cm的地下粗根 观测指标 3.1森林水文要素观测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1 森林水文要素观测指标 表1 指标类别 单位 观测频度 观测指标 降水量 mm 降水强度 mmh 穿透水量 树干茎流量 每次降水时观测 坡面径流量 壤中流量 mmm 地下径流量 水量 枯枝落叶层含水量 至少每月1次 森林蒸散量 连续观测 地下水位 每月1次 m 雪盖面积" hm 每月1次 冰川融雪水"" mm 流域产水量" 每次降水时观测 流域产沙量" pH值 水质 色度 每月1次 浊度
GB/35377一2017 表1(续 指标类别 观测指标 单位 观测频度 悬浮固体浓度 碱度 溶解氧 化学需氧量 五日化学需氧量(coD5 dm mg 生物化学需氧量 可溶性有机碳 每月1次 总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氮 水质 可溶性无机氮 电导率(TDS,总盐,度) AScm 氧化还原电位 mv 叶绿素、蓝绿藻 4gdm Ca?十、Mg+、K+,Na+,CO、HCO sO No,c,总P,总N mgdm'或 微量元素(B,Mn,Mo,Zn,Fe,Cu 4g dm 无本地值,当年监测 有本底值后,每5年1次 重金属元素(Cd、Pb、Ni,Cr,Se、As、Ti) 参照LY/T1688一2007,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观测 参照1Y/T1722一2008,在寒温带,青藏高原等存在冻结现象的观测指标 3.2森林土壤要素观测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2 表2森林土壤要素观测指标 指标类别 观测指标 单位 观测频度 母质母岩 定性描述 土壤层次、厚度,颜色 每5年1次 土壤颗粒组成 土壤容重 gcm 土壤物理 % 土壤含水量 性质 土壤饱和持水量 mm 连续观测 土壤田间持水量 mm 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 土壤人渗率 mm”nin
GB/T35377一2017 表2(续 指标类别 观 测指标 单位 观测频度 土壤导水率 土壤质地 定性描述 连续观测 土壤结构 土壤紧实度 Pa 风沙侵蚀量 土壤侵蚀模数 tkm a 每年1次 土壤侵蚀强度 土壤风沙侵蚀量 thmm 冻土分类 每5年1次 冻土深皮 m 粒度 4m 密度 cmm 冻土容重 cm % 冻土含水量 冻土中未冻水含量 冻胀率 kPa 冻土水势 土壤物理 性质 导湿系数 cm" 冻土基本性质" 导热系数 wnm1K 冻结温度 每年1次 融化温度 10em深度土壤温度 冻土活动层深度 m 多年冻土上限深度 m 最大季节冻结深度 m 最大季节融化深度 m 土壤冻结及解冻时间 年-月-日 季节性冻土深度及上下限深度 m 冻融侵蚀 侵蚀强度 级 雪被厚度 cm 每月1次 雪温度 冬季连续观测 雪的特性 雪/水当量 mm 每月1次 雪密度 cmm 太阳高度(计算雪反射率用 冬季连续观测
GB/35377一2017 表2(续 指标类别 观测指标 单位 观测频度 % 雪面反射率 每月1次 雪粒直径 每5年1次 Am 土壤物理 雪的特性 融雪期下渗量 mm 性质 融雪期每周1次 融雪期渗透量 mm 融雪期径流量 融雪期连续观测 m 土壤pH值 每年1次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交换性钙和钱(盐碱土 土壤交换性钾和钠 cmol kg 土壤交换性酸量(酸性土 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 土壤碳酸盐量(盐碱土 土壤有机质 土壤水溶性盐分(盐喊土中的全盐量,碳酸根和重碳 %,mgkg" 酸根,硫酸根,氯根,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 土壤全氨,水解氨、硝态氨、铵态氨 土壤化学 %,mgkg 性质 每5年1次 土壤氮素转化速率(氨化速率,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mg(kg”a) 土壤全磷、有效磷 土壤全钾、速效钾、缓效钾 土壤全镁、有效镁 土壤全钙、有效钙 土壤全硫、有效硫 %,mgkg" 土壤全棚、有效棚 土壤全锌,有效锌 土壤全钰、有效铺 土壤全钼、有效钼 土壤全铜、有效铜 枯落物碳储量 thm 土壤有机碳组分(活性碳,惰性碳、缓效碳含量》 %或gkg!" 土壤有机碳峦度 kgm 土壤碳 每5年1次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无机碳储量 hmm 土壤年固碳量 土壤呼吸 土壤总呼吸量 连续观测
GB/T35377一2017 表2(续 指标类别 观 测指标 单位 观测频度 土壤动物呼吸量 土壤呼吸 微生物呼吸量 g”m ”a 植物根系呼吸量 连续观测 cO.,CH、,N.o.,CHF,C,H,F、 土壤温室 mol 气体通量 CHF,CF,CF,SF,等 土壤脉酶活性 mgkg 土壤磷酸酶活性 mg 土壤酶活性 土壤蔗糖酶活性 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 ml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每5年1次 土壤动物 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 m 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g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mgkg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厚度 mm 储量包括粗木质残体储量 每年1次 林地当年凋落量 kghm" 凋落物 分解速率 热带气旋和异常的冰雪 非正常凋落量 kghm!次 灾害影响前后观测 参照LY/T1722 s,在寒温带、青藏高原等土壤层存在冻结现象的观测指标 2008 土壤开始冻结至次年土壤完全解冻期间,季节性冻土上下限深度观测频率 参照LY/T1687一2007,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增加此观测指标 3.3森林气象要素观测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3 表3森林气象要素观测指标 指标类别 单位 观 测 指标 观测频度 天气现象 云量、风,雨、雪,雷电、沙尘,雾、霾,能见度 每日1次 天气现象 气压 Pa 每日1次 灾害天气 干旱,暴雨,冰雹、龙卷风,雨雪冰冻、霜冻、沙尘暴 每日1次 林冠以上3m处风速 风 连续观测 林冠以上3m处风向(E,S,W、N,SE、NE、SW、NW
GB/35377一2017 表3(续 指标类别 观 测指 标 单位 观测频度 最低温度 每日1次 最高温度 空气温湿度 定时温度 相对湿度 地表定时温度 地表最低温度 地表最高温度 5cm深度土壤温湿度 土壤温湿度 % 10em深度土壤温湿度 20cm深度土壤温湿度 连续观测 40cm深度土壤温湿度 80cm深度土壤温湿度 总辐射量 净辐射量 分光辐射 MJm W 辐射 UVA/UVB辐射量 m 长波辐射量 光合有效牺射量 日照时数 每日1次 降水总量 mm 降水 连续观测 h 降水强度 mmmm 蒸发量 mm 水面蒸发 每日l次 干燥程度" 干燥度(干燥指数) 每年1 次 在热带地区,其变幅非常微小,可减少观测层次或频度 参照IY/T1688一2007,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增加此观测指标 3.4森林小气候梯度要素观测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表4 表4森林小气候梯度要素观测指标 单 位 指标类别 观测频度 6 天气现象 P 气压 冠层上3m处风向 连续观测 风速和风向 地被层处风向
GB/T35377一2017 表4续 指标类别 指 标 单位 观测频度 冠层上3m处风速 距地面1.5m处风速 风速和风向 m 冠层中部风速 地被层处风速 冠层上3m处温湿度 冠层中部温湿度 "C 空气温湿度 % 距地面1.5m温湿度 地被层处温湿度 树干温度 胸径处(I.3m)温度 地表温度 5cm深度土壤温湿度 连续观测 10cm深度土壤温湿度 土壤温湿度 C 20cm深度土壤温湿度 % 40cm深度土壤温湿度 80 cm深度土壤温湿度 总辐射量 净辐射量 直接辐射 wm Mm 辐射量 反射辐射 紫外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光照时数 每日一次 5cm深度土壤热通量 土壤热通量 m 10cm深度土壤热通量 连续观测 降水量 林内降水量 mm 痕量气体 CO,N,O,SO.,O,CH、NO、NO、NH、Hs mgmm 辐射量观测位置:冠层上3m、冠层中部、距地面1.5m,地被层(4个高度,总辐射或光合有效辐射任选一种,在 冠层上可增加净辐射观测 3.5微气象法碳通量观测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5
GB/35377一2017 表5微气象法碳通量观测指标 指标类别 观测指标 单 观测频度 X轴水平风速 风速 连续观测 m”s Y轴水平风迷 风速 Z轴垂直风速 连续观测 ms 温度 脉动温度 水汽浓度 水汽浓度 gm 连续观测 CO浓度 CO浓度 mgm CO垂直通量 CO垂直通量 mg”mm 3.6大气沉降观测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6 表6大气沉降观测指标" 指标类别 观测指标 单位 观测频度 大气降尘 大气降尘总量 tkm 非水溶性物质、非水溶性物质的灰分,非水溶性可 燃物质,水溶性物质、水溶性物质灰分,水溶性可燃 大气降 物质,苯溶性物质,灰分重量,可燃性物质总量、pH mgm 尘组分 值,硫化物、硫酸盐和叙化物含量,固体污染物总 连续观测 大气干沉降 量等 大气降尘 Cu,Zn,Se,As,Hg.Cd,Cr(六价) mg” 元素浓度 Pb,Ca,Mg、Na,K,N 大气湿沉降通量 hm kg 总N,NH-N、NO-N、总P,Cu,Zn,Se,As,Hg、 元素 Cd、Cr(六价,Pb,硫化物、 mgL 浓度 大气湿沉降 每次降水时观测 硫酸盐、氯化物,Ca,Mg,Na,K S 电导率 cmm pH值 包括林内外的观测 3.7森林调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观测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7
GB/T35377一2017 表7森林调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观测指标 指标类别 指 标 单位 观测频度 TSP,PM10、PM2.5 "4gm N,(0(NO、NO 森林环境空气质量 S(O. 连续观测 O m mg Co 浓度 空气负离子 个cm 单位叶面积吸附滞纳量 4gcm sP.PM.PM 植被吸附滞纳颗粒物量 按照物候期观测 -公顷林地吸附滞纳量 hm 植被吸附氮氧化物量 N,(0(NO、NO 植被吸附二氧化硫量 sO. kghm 植被吸附氟化物量 HF 每5年1次 镐(Ccd,汞(Hg),银(Ag)铜(CD 植被吸附重金属量 mgkg 镇(Ba),错(Pb),呻(Se) 3.8森林群落学特征观测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8 表8森林群落学特征观测指标 指标类别 观 测指标 单位 观测频度 起源 只观测一次 林龄 种名 树高 m 胸径 cmm 坐标 m 编号 乔木 每5年1次 森林群落主要成分 密度 株hm 郁闭度 枝下高 mm 冠幅(东西,南北 m 立木状况 叶面积指数 种名 灌木 每5年1次 株数/丛数 10
GB/35377一2017 表8(续 指标类别 观测 指 标 单位 观测频度 平均基径 cm 平均高度 cmm 盖度 % 灌木 多度 生长状况 分布状况 种名 株数/丛数 盖度 草本 高度 emm 生长状况 森林群落主要成分 分布状况 幼树和幼苗 种名 株hm 密度 高度 cmm 每5年1次 幼树和幼苗 基径 cmm 生长状况 种名 藤高 cm 藤本 蔓数 基径 Cm 种名 附寄)生植物 数量 树高年生长量 m 胸径年生长量 cmm 森林群落乔木层 生物量和林木生长量 乔木层各器官(干枝、叶、果、花、根)的生物量" kghm" 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 kg”hm 根系长度 cmm 根系 根系直径 mm 每年1次 根系年生长量与年死亡量 mmmem a C,N,P,K,Fe,Mn.Cu,Ca,Mg.Cd,P 森林群落的养分 kg hm 乔木层碳储量 每5年1次 植被碳储量 thm 灌木层碳储量 1
GB/T35377一2017 表8(续 指标类别 观测指标 单位 观测频度 草本层碳储量 植被碳储量 藤本植物碳储量 每5年1次 thm 凋落物碳储量 3.9森林动物资源观测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9 表9森林动物资源观测指标 指标类别 观测指标 观测频度 单位 种类 昆虫 数量 只 居生境及质量 种类 数量 只 鸟类 性别 种类 成体 幼体 两栖类 卵 每5年1次 数量 生境状况 种类 实体 数量 只 兽类 性别 类别 痕迹 数量 CO排放量 能量代谢 min mgg O消耗量 3.10竹林生态系统观测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10 12
GB/35377一2017 表10竹林生态系统观测指标 指标类别 观测指标 单 位 观测频度 种类 竹龄 胸径 cm 每年1次 竹林 竹高 0 冠幅(Ew,Ns m 郁闭度 灌木 按照表8执行 草木 笋高20cm时地径 cm 出笋数 个 hm- 退笋数 竹笋 每年1次 成竹率 退笋笋重 hnm 展枝高度 mm 3.11其他观测指标 其他观测指标见表11 表11其他观测指标 指标类别 观测指标 单位 观测频度 有害昆虫与天敌的种类 受到有害昆虫危害的植株 占总植株的百分率 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有害昆虫的植株虫口密度和森林受害面积 ,hm ,hm 每年1次 植物受感染的菌类种类受到菌类感染的 植株占总植株的百分率 受到菌类感染的森林面积 hm" 森林鼠害的发生与危! 鼠口密度和发生面积 只hm ,hm 土壤沙化面积 km" 级 土壤沙化程度 土地沙化、盐渎化 每5年1次 土壤盐溃化面积 km 土壤盐溃化程度 级 森林流域每年发生洪水、泥石流的次数和 与森林有关的 危害程度以及森林发生其他灾害的时间和 每年1次 灾害的发生情况 程度,包括冻害、雪害、风害、干旱、火灾等 13
GB/T35377一2017 表11(续 指标类别 观测指 标 单位 观测频度 国家或地方保护动植物的种类、数量 珍稀濒危物种种类、濒危 等级及数量(珍稀濒危指数) 生物多样性 地方特有物种的种类、数量(特有种指数 每5年1次 动植物编目,数量 生物多样性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index 古树年龄等级(古树年龄指数) 人为干扰面积 hm 人为干扰状况" 每年1次 级 人为干扰强度 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 mm 年轮 早材密度,晚材密度,年轮密度、最大年轮密度、 g/em 最小年轮密度、早材晚材界线密度 每5年1次 13C丰度值(13C),15N丰度值(15N),180丰 稳定同位素 度值(18O)、,D丰度值(D)2H丰度值(2H 树液流动开始日期、芽膨大开始日期 芽开放期、展叶期、花蕾或花序出 乔木和 现期',开花期,果实或种子成熟期 灌木 果实或种子脱落期、新梢生长期、 叶变色期,落叶期 萌芽期/返青期(萌动期),展叶期、 分乘期、拔节期、抽穗期 物候 草本植物 现蕾期",开花期",结荚期" 年-月-日 连续观测 二次或多次开花期、成熟期、 种子散布期",黄枯期 初终霜、初终雪、严寒开始,水面结冰 土壤表面冻结、河上厚冰出现、 气象 河流封冻、土壤表面解冻、春季解冻、 河流春季流水、雷声、闪电 虹及植物遭受自然灾害" 参照LY/T1688一2007,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增加此观测指标 在认为干扰较重地区重点观测此指标 在常绿叶林所需观测的物候指标 14
GB/35377一2017 参考文献 [1]LY/T1687一2007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2]LY/T1688一2007干旱半干旱区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3]LY/T1722一20o8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GB/T35377-2017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明发展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标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GB/T35377-2017——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该标准主要针对长期定位监测的需要,旨在通过建立相应的观测指标体系,实现对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指标的长期、连续、系统地监测和评估,为科学决策、生态修复和资源管理等提供依据。

指标体系的构成

GB/T35377-2017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地理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等。
  • 森林结构和物种组成:包括树高、胸径、树冠密度、下木数、乔木种类、灌木种类等。
  • 生态功能指标:包括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碳储量、水循环等。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指标体系的应用

GB/T35377-2017的指标体系不仅可以用于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观测,还可以在以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森林资源管理: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指标的监测和评估,有助于制定科学的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计划。
  • 生态修复:指标体系可以帮助评估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气候变化研究:指标体系可以用于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总结

GB/T35377-2017的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是国内外最为完善的指标体系之一,其建立和实施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我国的森林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和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类似的标准

森林资源术语

森林火险气象预警

森林抚育规程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日本对虾亲虾和苗种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日本对虾亲虾和苗种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日本对虾亲虾和苗种的编号:GB/T35376-2017。日本对虾亲虾和苗种共有7页,发布于2018-07-01
植物单根短纤维拉伸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植物单根短纤维拉伸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植物单根短纤维拉伸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的编号:GB/T35378-2017。植物单根短纤维拉伸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共有9页,发布于2018-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