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5529-2010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eographicinformationclassificationandcodingrul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的编号:GB/T25529-2010。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共有32页,发布于2011-03-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7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7.040
  • 实施日期2011-03-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2页
  • 文件大小582.36KB

以图片形式预览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国家标准 GB/T25529一2010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eographicinformationclassifieationandeodingrules 2010-12-01发布 2011-03-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5529一2010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与编码原则 地理要素类型分类 分类要求 5.1 分类体系 5.2 5.3门类和亚门类 5.4大类和中类 5.5小类 地理要素编码规则 代码的使用与扩充、细分原则 代码的使用 7.2要素类及其代码的扩充、细分规则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理要素类高位分类与代码 附录B(资料性附录要素实例及要素属性分类编码规则与范例 22 参考文献 2

GB/T25529一201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 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武汉大学、 地质大学,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澜,曹彦荣,何建邦,李莉、杜道生,祁国燕,苏山舞,李浩川,李超岭,李景朝 刘修国、.吕建军.对桶江.余国宏、马立广,王占发、李军 m
GB/T25529一2010 引 言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是地理信息共享的基础标准之一,是通过对多源地理要素及其属性进行 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支持跨部门、跨领域、多源、多时相、多尺度地理信息整合与管理的基础性标准 本标准面向我国现有地理信息系统,从多源地理信息空间集成共享和信息持续更新的需求出发,基于既 实现多源地理信息整合所需要的信息统一分类编码,又维持整合后的信息分类编码方案能够与原有信 息系统的数据分类编码保持一致的原则,规定了地理要素与属性信息的分类与编码规则 从满足地理信息空间整合的基本需求出发,本标准重点对于地理要素类型的分类和编码规则及其 扩充方法进行了统一规定,并且通过规范性附录(附录A)规定了地理要素类型的高位分类(门类,亚门 类,大类和中类)与代码 通过资料性附录(附录B)对地理要素实例和属性的分类编码规则进行说明 并提供了范例
GB/T25529一2010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以及地理要索类的高位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对多源地理信息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4092009地理格网 GB/T13923一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理信息gegraphicinformatiom 与地球上的位置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现象的信息,又称地理空间信息(geo-spatialinformation). [ISO19101:2002] 3.2 要素 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注,要素可以类型或实例的形式出现 当仅表达一种含义时,应使用要素类型或要素实例 [ISO19101;2002] 3.3 地理要素geographicfeature 与地球上位置相关的现实世界现象的表达 [ISO19125-2:2004 要素实例featureinstances 具有地理空间位置的单个地理对象,是地理要素的一个具体单元,也是对应要素类型的最小组成单 元,且可以用特定的图式符号表达 例如;“京九铁路"就是一个要素实例,属于“铁路”要素类中的一个具体要素单元 3.5 要素类型fteaturetypes 具有同类特征的现实世界地理对象的类型,即具有同类属性和相同几何特征的要素实例的集合 一个确定的要素类型是所有组成该要素类型实例的元类,简称“要素类”
GB/T25529一2010 3.6 要素属性featreattributes 要素的特征 注1,要素的属性包括名称,数据类型及与其相关的值域 某个要素实例的要索属性也具有一个来自于其值域的属性值 注2:在要素目录中,要素属性可以包括一个值域,但并不指定要索实例的属性值 [ISO19101:2002] 3.7 要素目录featurecataogues 包含对一组或多组地理数据的要素类型,要素属性,要素关联以及可执行的要索操作的定义和描述 的目录 [[IsO19110:2005] 3.8 线分类法methodsoflinearclassifieation 将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 同一分 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GB/T10113一2003] 3.9 上位类categoryinhigherlevel 在线分类体系中,一个类目相对于由它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而言,称为上位类 [GB/T10113一2003] .10 inlowerlevel 下位类eategory 在线分类体系中,由上位类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 [GB/T10113一2003] 3.11 同位类categoryinsamelevel 在线分类体系中,处于同一级别的类目之间称为同位类 例如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若干下 -级类目之间称为同位类 GB/T101132003] 分类与编码原则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应遵循如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分类与编码规则应符合现实世界地理信息的基本组织规则 信息分类视角选择 应在满足多源地理信息整合的需要的同时,充分兼顾各领域传统信息的分类体系 同时信息 分类体系内容应涵盖各层次、各领域的地理信息;编码规则的设计应覆盖各类地理要素及其属 性,具有兼容性 系统性原则:信息分类体系结构应正确反映地理要素与属性纵向、横向的体系结构 信息分 类、分级的层次应清晰合理,对于分类对象的同级分类应采用相同的视角 -致性原则;分类与编码规则的设计 应满足地理要素与属性在同一地理信息系统中具有唯 代码,其中地理要素实例的代码应与相关领域的国家标准保持一致 应实现在信息编码和代码扩 充、增删时,地理要素与其原有属性之间对应关系的稳定性和与原有信息概念和语义的一致性 可扩展性原则地理要素类型的编码强调高位统一,低位留有充足扩充余地 D e 适用性原则;能最大限度兼容原有数据分类体系,能方便地用于多源地理空间信息整合与共享 交换
GB/T25529一2010 地理要素类型分类 5.1分类要求 要素类型分类应满足以下要求 a)由某一上位类划分出的下位类的总范围应与该上位类的范围相同 b 当某一个上位类划分成若干个下位类时,应选择同一种划分视角 c 同位类类目之间不交叉、不重复,并只对应于一个上位类; d 分类应从商位向低位依次进行,不应有跳跃 5.2分类体系 采用线分类法将要素类型分为门类,亚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五个层次,并规定了门类,亚门类,大 类、中类的分类名称,小类宜根据应用需求进行细分和命名 5.3门类和亚门类 地理要素类的门类是根据地理信息的来源和使用的普遍性划分为三类,即基础要素类、专业要素类 和综合要素类;然后将3个门类进 步细分为16个亚门类(见表1 基础要素类应具有以下特点: a)覆盖各个领域的基础性地理要素,其属性信息的内涵具有普适性 b 其他领域信息空间整合应用的基本地理信息 基础要素类分为以下6个亚门类: 基础地理要素;各领域地理要素空间定位基准和基本地理要素; 基础地质要素;反映地壳物质和结构特征的基本地质要素; 土地与房产宗地要素;代表土地与房屋基本权属特征的要索; 基础覆被要素;反映地表覆被情况的基本要素;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海洋定位基准和海洋基本地理要素; 遥感遥测要素;对地观测的要素 专业要素类是信息来源与应用以专业领域为主的地理要素 按应用领域分为6个亚门类,自然资 源要素,环境与生态要素,灾害与灾难要素、经济与社会要素、基础设施要素,其他专业与专题要索 由基础要素类和专业要素类的属性数据综合处理形成的综合性地理要素类型及其他派生的要素类 型归人综合类要素类型 综合要素类按其主要应用领域分为4个亚门类;综合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人文 地理要素、综合对地观测地理要素和其他综合地理要素 门类和亚门类的名称以及包含大类的个数如表1所示 地理要素类的门类、亚门类体系及其包含大类的个数一览表 表1 门类名称 亚门类名称 大类数 基础地理要素 基础地质要素 土地与房产宗地要素 基础要素类 基础覆被要素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 遥感遥测要素
GB/T25529一2010 表1(续 门类名称 亚门类名称 大类数 自然资源要素 环境与生态要素 灾害与灾难要素 专业要素类 经济与社会要素 基础设施要素 其他专业与专题要素 综合自然地理要素 综合人文地理要素 综合要素类 综合对地观测地理要素 其他综合地理要素 合计数 16 77 5.4大类和中类 5.4.1分类概况 地理要素类的大类和中类的分类采用线分类方法,在3个门类、16个亚门类的基础上,共划分为 77个大类 其中基础要素类33个,专业要素类40个,综合要素类4个 在大类的基础上,按线分类进一步划分和命名了465个中类 其中基础要素类187个,专业要素类 272个,综合要素类6个 上述地理要素类门类、亚门类、大类和中类的名称及其结构见附录A 5.4.2基础要素类的大类和中类分类规则 “基础地理要素”亚门类的大类和中类引用GB/T13923一2006的基础地理信息分类方案,按要素 的性质分类;同时根据地理信息整合的需要,扩充了少数中类,共划分为9大类53个中类 主要扩充内 容如下: 在"定位基础"大类中增加"地理格网"中类和"其他定位基础"中类,其中"地理格冈"中类以下 a 的小类内容引用GB/T12409-2009; b)在“管线”大类中增加“其他管线”中类; 在“地貌”大类中增加“其他地貌”中类 c) “基础地质要素”亚门类的大类按照基础地质要素的性质和调查手段组织为8个大类,然后按照要 素性质进行中类分类 “土地与房产宗地要素”亚门类的大类按管理对象分为土地宗地、房产宗地2个大类 “基础覆被要素”亚门类的大类和中类按照覆盖要素的性质组织,共分为4个大类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亚门类的大类和中类的分类综合参考了GB12319一1998,GB15702一1995 和GJB1839A一2002的内容,按GB/T13923一2006的大类组织方式,将海洋基础地理要素按其性质 组织为6个大类 “遥感遥测要素”亚门类的大类和中类的分类按照空间信息采集的渠道和性质分类,共分为4个 大类
GB/T25529一2010 5.4.3专业要素类的大类和中类分类规则 在门类和亚门类的基础上,专业要素类的大类和中类按两个层次组织 首先从目前数据采集和数 据库建设的行业或领域出发组织大类的分类和编码;然后根据目前各领域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普遍采 用的管理视角,从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的业务流组织中类的分类编码,各个专业要索类亚门类的大类和 中类分类视角如下 “自然资源要素”亚门类,主要按资源类型组织大类 然后根据目前大多数自然资源数据库建设的 组织方式,采用基于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管理信息流程的视角,按资源特性、资源调查、资源开发利用、 资源管理与统计,资源评价与规划、资源保护与治理的思路组织中类要素 共分为土地、水,矿产,能源、 森林,草地/草原,海洋,气候,其他9个大类 “环境与生态要素”亚门类,主要按环境和生态两大领域组织大类 然后根据目前环境与生态类数 据库建设的组织方式,采用环境与生态监管流程的视角,按环境与生态的特征与区划监测与管理、评价 与规划,保护与治理的思路组织要素中类 共分为生态环境、环境污染监管与环境保护,地质环境、湿 地、野生动植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生态系统7个大类 “灾害与灾难要素”亚门类,按灾种组织要素大类;然后根据目前灾害与灾难主要按事件组织信息系 统建设的特点,果用害与灾难信息流的恍角,按灾害的背景.平时的监测预报、火害发生后火区范围. 灾情监测评价与应急反应、灾损评估与重建规划、防治的规划与预案的视角组织中类 共分为洪涉、干 旱,气象/海洋,地震、,地质灾害,森林与草原火灾、生物灾害与生物人侵、人为灾难,其他灾害9个大类 “经济与社会要素”亚门类,由于其公共的主要要素类来自基础地理亚门类的行政区划,因此按经济 社会要素的性质组织大类,划分为经济区划,人口与社会管理区划,区域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统 筹规划,城市管理、文化遗产,公共安全和其他8个大类 “基础设施要素”亚门类,主要按基础设施的类型组织大类,按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规划组织中类, 共分为交通、邮电通信、能源,水利、广播电视、其他6个大类 “其他专业与专题要素”亚门类是为专业或专题要素的扩充进行的技术处理,不再细分大类 5.4.4综合要素类的大类和中类分类规则 综合要素类的要素大类按其要素的主要对象类型分为4个亚门类;综合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人文地 理要素、综合对地观测地理要素和其他综合地理要素 对其大类延续亚门类分类不在细分,仅对“综合 对地观测地理要素”按与影像组合的地理要素性质进行大类的分类 5.5小类 地理要素类的小类由各个领域应用根据以下规则自行细分 细分规则如下 小类的内涵必须在其上位类(中类)的范内 a b)各个专业在设计小类时,要保持视角的一致性,即同一级分类应保持相同的视角 地理要素编码规则 地理要素类的代码采用10位定长数字码,不足10位用“0”补齐 代码结构如表2所示,门类,亚门类,大类各1位,中类2位,小类5位,按它们的从属关系顺序编码 本标准附录A规定了要素类高位的分类名称和代码,即要素类的门类、亚门类、大类和中类的名称 与代码;后5位宜由各领域应用根据信息共享和应用的需要决定
GB/T25529一2010 表2地理要素类的代码结构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第4位 第5位 第6位 第7位 第8位 第9位 第10位 门类 亚门类 大类 中类 小类 注,由于木代码的中类代码为2位,较所引用的GB/T13923一2006的中类多1位 为此对于“基础地理要索"亚 门类的中类在编码时引用GB/T13923;一2006中类,并在所引用的中类码前补" “0” 要素实例的分类和编码引用各领域现有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没有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 由应用系统定义编码规则及其各个要素实例的代码 要素属性编码采用定义该属性的要素类型编码与行业(专业/专题)属性编码结合的组配编码结构 即采用定义要素属性时所对应的要素类型代码与行业(专业/专题)属性代码组合编码的方法,前者称为 要素属性的“主码”,后者称为要素属性的“辅码” 主码在前,辅码在后 主码采用10位定长数字码,不 足10位用“o”补齐,编码方法与要素类编码方法相同 辅码采用不定长代码,其编码方法和码长、数据 类型和属性特征的域值/值域遵循行业(专业/专题)属性的编码规则 在进行跨领域信息整合和应用系 统开发时,也可根据多专业综合应用集成的需要和具体应用目标对要素属性进行重新分类编码 要素 属性的代码结构如表3所示 表3地理要素属性类型代码结构表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第4、5位 第6、7.8.9,10位 要素小类 辅码;不定长代码,采用行业专业或 要素门类要素亚门类要素大类 要素中类 专题)属性代码 主码(定义要素属性时所对应的要素类代码 10位 要素实例及要素属性分类编码规则与范例见附录B. 代码的使用与扩充、细分原则 代码的使用 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时,宜按照本标准的分类与编码规则组织建立统一的数据系统和编码体 系;并宜按照要素类代码的分类体系组织要素目录 在进行多源地理信息整合时,应按照本标准的分类对参与整合的信息进行统一组织,包括采用 b 本标淮附录A提供的分类代码对要素类及其属性进行重组;采用本标准的编码规则实现整合 后产生的数据系统应实现地理要素类,地理要素实体、要素属性代码的唯一性,以及地理要素 与属性之间对应关系与相关信息系统一致 7.2要素类及其代码的扩充、细分规则 要素类的门类,亚门类,大类和附录A中已经列出的中类的名称与代码不应扩充;中类和小类 可以扩充;并可以在中类下进一步细分小类,但码位长度不能扩充 b)细分后的小类应当归人相应的中类,且具有向上递归的唯一性 扩充后的要素类的代码应具有唯一性,不得与已有代码重复
GB/T25529一2010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地理要素类高位分类与代码 表A.1地理要素类高位分类与代码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 大类中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 备 注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代码 类代码 11100lGB/T139232006 定位基础 中的大类 1101 测量控制点 GB/T13923一2006中的中类 数学基础 11102 地理格网 新增中类,引用 11103 GB/T124092009 其他定位基础 新增中类,保证分类覆盖全面 11199 水系 中的大类 11200GB/T13923一2006" 河流 11201 沟渠 11202 湖泊 11203 水库 1204GB/T13923一2006中的中类 海洋要素 11205 其他水系要素 11206 水利及附属设施 11207 居民地及设施 11300GB/T13923一2006中的大类 基 居民地 1l301 础 工矿及其设施 1l302 础 地 要 1r 农业及其设施 11303 理 公共服务及其设施 11304 GB/T139232006中的中类 名胜古迹 1l305 宗教设施 11306 科学观测站 11307 其他建筑物及其设施 11308 交通 11400GB/T13923一2006中的大类 铁路 11401 城际公路 11402 城市道路 11403 乡村道路 1404 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 11405GB/T139232006中的中类 水运设施 11406 航道 ll407 空运设施 11408 其他交通设施 11409 11500GB/T139232006 管线 中的大类
GB/T25529一2010 表A.1(续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 大类中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 备 注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 代码 类代码 150 输电线 通信线 11502 GB/T13923一2006中的中类 油、气,水输送主管道 11503 城市管线 1l504 其他管线 1599新增中类,保证分类覆盖全面 境界与政区 11600GB/T139232006中的大类 国外地区 11601 1602 国家行政区 窗级行议区 11603 地级行政区 11604 GB/T13923一2006中的中类 县级行政区 11605 1l606 乡级行政区 其他区域 11607 基 11700lGB/T139232006 地貌 中的大类 础 11 等高线 11701 地 理 高程注记点 11702 水域等值线 11703 础 水下注记点 11704 GB/T13923一2006中的中类 11705 自然地貌 工地貌 11706 其他地貌 11799新增中类,保证分类覆盖全面 植被与土质 11800GB/T13923 -2006 大类 中的大 农林用地 11801 城市绿地 11802 GB/T13923一2006中的中类 11803 十 质 其他基础地理要素 11900 数字栅格地图 11901 数字正射影像图 11902 数字高程模型 1903 地层与岩体(带)要素 12100 地层地质观测点 12101 地层单元 2102 地层剖面 12103 地层界限 12104 基 础 地层分区 12105 其他地层要素 12109 12 岩浆岩侵人岩体 1211m 交 岩浆岩脉岩体 12112 素 岩浆岩火山岩体 12113 岩浆岩火山机构 12114 岩浆岩接触带 121l5 其他岩浆岩要素 12119 12121 变质岩体
GB/T25529一2010 表A.1(续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 大类中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 备 注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 代码 类代码 2122 变质岩蚀变带 其他变质岩要素 12129 地质构造 12200 大地构造单元 12201 构造单元 12202 构造单元界限 12203 产状 12204 12205 不整合界面 精皱 12206 断层 12207 破碎带 12208 其他地质构造要索 122g9 区域地质调查要素 12300 区域地质调蠢区 12301 如测区、标准分幅及其区界等 区域地质观测要素 12302如观测点,观测路线等 区域地质剖面 12303 区域地质钻孔 12304 采样点 12305包括同位素,岩矿,化石等样点 其他区调要素 基 12399 础 水文地质 12400 12 含水层 12401 12402 隔水层 爱 水文地质单元 12403 素 12404 地下水区划单元 地下水观测站 12405 水文观测孔 12406 2407 抽水漏斗 岩溶地质要素 12408 其他水文地质要素 12499 工程地质 12500 区域工程地质要素 12501 城市工程地质要素 2502 岩土工程要素 12503 其他工程地质要素 12599 地球化学 12600 测区 12601 126022 采样点 元素量等值线 12603 异常区 12604 背景区 12605 分散区 12606 其他地球化学探测 12699 12700 地球物理
GB/T25529一2010 表A.1(续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 大类中 备 注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 代码 类代码 12701 地而地球物理斯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 12702 地下地球物理勘查 12703 基 海洋地球物理勘查 12704 础 地球物理斯查方法重、,磁、电、地震 地 12705 12 和测井 质 12706 地球物理勘查图件 要 地球物理异常 12707 素 其他地球物理探测 12799 12900 其他基础地质要素 12901 地质工作程度要素 土地宗地 13100 地籍单元 13101 土 地籍宗地界址线 13102 地 地籍宗地界址点 13103 与 地籍宗地界标 13104 房 13199 其他地籍要素 产 13 房屋宗地 13200 宗 房屋宗地单元 13201 基 房屋宗地界址线 13202 础 房屋宗地界址点 13203 素 要 房屋地界标志 13204 其他房屋宗地要素 13299 地利用 14100 土地利用地类要素 14101 土地利用地类单元界限 14102 土地利用线状地类 14103 土地利用零星地类 14104 土地利用地类变更 4105 土地利用类型分区 14106 其他土地利用要素 14199 基 土地覆被 14200 础 土地覆被地类要素 14201 覆 14 土地覆被地类单元界限 114202 地覆被线状地类 l4203 素 土地覆被零星地类 14204 土地覆被地类变更 14205 其他土地覆被要素 14299 土壤覆被 14300 土壤类型要素 14301 土壤类型单元界限 14302 上壤肥力定位监测点 14303 其他土壤覆被要素 14399 其他基础覆被 14900 1o
GB/T25529一2010 表A.1(续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 大类中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 备 注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 代码 类代码 领海与定位基础 15100 15101 领海基点,基线 深度、高度基准 15102 滨海与潮间带(干出滩难》 15103包括;海岸线、海岸带;干出滩的边线等 15104 浅海与大陆架 深海 15105 海流、洋流与潮汐 15106 其他领海与定位基准 15199 海底地貌及底质 15200 海水深度与等深线 15201 海底底质 15202 海岛与明礁 15203 其他海底地貌与底质要素 15299 海底障碍物 15300 障碍礁 包括;暗礁、干出礁,适淹礁等 石 15301 沉船 15302 海 障碍物 15303 洋 其他海底障碍物与孤立危险物 15399 15400 航道及助航设施 础 15 航道 15401海洋航道 要 5402相关标志 航道标志 包括;灯塔、灯桃;活节式灯桩,装顶标灯 桩;水中灯桩;塔形立标、格式立标,水中 15403立标;船形灯浮标;灯船、大型浮标、柱形 助航、导航灯标 浮标;杆形浮标锥形浮标,球形浮标、罐 形浮标,桶形浮标等 包括;灯船灯光、航海雷达,无线电,雾号 信号源及其覆盖区 15404 等信号源及其覆盖区 其他航道及助航设备要素 15499如,特殊标志等 海底管线与设施 15500 海底电缆 包括电力线、通信线等 15501 海底管道 15502 捕鱼设施 15503 海底遗址和保护区 15504 其他海底设施 15599 15600 海上区界 包括专属经济区,海详自然资源开发利 海上利用区界 用区界,海港船舶停靠锚地、,海洋废物倾 15601 倒区等 包括海洋行政与经济管理区界和重要管 海洋管辖区界 15602 理区界 领海内外的科学考察区 5603包括;军事、环保等限制区界 海上限制区界 其他海上区界 15699
GB/T25529一2010 表A.1(续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 大类中 备 注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 代码 类代码 16100 卫星遥感遥测要素 卫星平台 16101 轨道 16102 像畅/ 16103 像元/最小采样单元 16104 其他卫星遥感遥测要素 16199 航空遥感遥测要素 16200 航空遥感遥测区 16201 遥 空遥感遥测航线 航 16202 感 航摄分幅 16203 遥 16 像元/最小采样单元 16204 162g9 其他航空遥感遥测要素 地面遥感接收处理设施 16300 地而测控设胞 16301 地面数据接收站 16302 遥感数据中心 16303 其他遥感接收处理设胞 16399 地面遥感应用支撑设施 16400 16401 光谱定标场 观测点 16402 样地 16403 t他遥感应用支撑设施 16499 土地资源要素 21100 土地资源分布 21101 1102概查与详查 土地资源调查要素 土地调查工程要素 21103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要素 104历史、现状与变更,开发区布局 土地资源管理与统计要素 21105土地监管、价格 土地资源保护要素 21106基本农田及保护、,整理、复层等 自 土地利用区划、资源开发规划、资源利用 专 土地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规划 21107 业 动态评价 2 21199 其他土地资源要索 水资源要素 21200 含江,河、湖、冰川.沿海及其水源地区 水资源分布 21201 带)等 水资源区划 21202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调查与水文、.水 水资源调查与水资源观测站网 21203 质、水情的观测站、井、点 水资源利用要素 21204 包括重大水库,水电、调水、蓄滞洪等工程 水利工程与相关配套工程设施 21205及相关的移民,城镇及交通等配套重建工 程设施等 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规划 21206 12
GB/T25529一2010 表A.1(续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 大类中 备 注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 代码 类代码 水资源管理与统计要索 21207 水资源保护及整治工程与配套设施 21208含水保与水土流失治理等 其他水资源要素 21299 矿产资源要素 21300 矿产勘查区 21301含油气探区 探矿工程要素 1302槽、井、坑、钻等,含油气井 1303资源潜力与可供性评价,勘查与开发区则 产资源勘查与评价要素 矿产资源/储量分布、统计与管理要素21304含固体矿产,油气和地下水资源 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开发矿区与开 21305含油气井,探矿,采矿权管理 发件理要素 采矿工程及配套设施 21306含各类用于资源开发的工程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环境保护与治理 包括国家规划矿区和保护性开采矿区与 21307 矿种,采矿环境的治理复垦邻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要素 21321 地下水资源勘查与开发要素 21331 国外资源及资源进出口要素 21341 全国地质勘查程度要素 21351 其他矿产资源要素 21399其他矿产资源要素 21400 能源资源要素 白 专 包括传统能源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 21 能源资源分布要素 21401能)和新能源(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地热、生物质能等)的资源分布 能源资源区划 21402 I能源资源调查及工程设施 21403各类能源资源调查及设施 能源资源开发及相关工程设胞 21404 能源资源管理与统计要素 21405 能源资源评价与调查及开发利用 21406 规划 能源资源保护及其开发环境治理 21407 要素 国外能源资源及资源进出口 21408 其他能源资源要素 21499 森林资源要素 21500 森林资源分布要素 21501 21502 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要索 森林培育要素 21503种苗、造林、经营等 森林保护要素 21504 包括不同林种的开发利用,如用材林、经 森林资源利用要素 21505 济林、竹林、,特用林等 21506 森林资源管理和统计要素 森林资源规划和区划 21507 防护林带、生态还林、湿地保护、野生动机 重点工程和设施 21508物保护,城市绿地以及荒漠化治理等重点 工程与设施 13
GB/T25529一2010 表A.1(续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 大类中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 备 注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 代码 类代码 森林资源评价及其他森林资源要素2159 草地/草原资源要素 21600 草地/草原资源类型要素 21601 地/草原资源区 划 21602 草地/草原资源调查要素 21603 草地/草原资源利用要素 21604 草地/草原资源评价与管理要素 21605 其他草地/草原资源要素 21699 海洋资源要素 21700 海洋观测系统要素 21701海洋观测站网采集信息及其配套基础设施 海洋管理与统计要素 21702海域使用权管理与社会经济统计 以渔业为主,含近海与远洋渔场,捕捞和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要素 21703养殖资源的分布与区划,开发利用装备与 设施等 海底地层单元,地质构造、能源与矿产资 海底地质与能矿资源要素 源分布、海祥探矿工程与设施,海洋风能 21704 潮汐能、波浪能 2 海洋油气开发要素 21705油,气田;探采工程及其配套设施等 21706含近海与远洋 海港与航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海洋经济与产业区划、海洋功能区划港 专 口航运区,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矿产 海详资源评价与资源规划管理要素21707资源利用区,旅游区,海水资鄙利用区,海 洋能利用区、工程用海区、海洋保护区、特 殊利用区,保留区) 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权益(领海基点、基 其他海洋资源管理的要素 21799 点/线、12海里线》 气候资源要素 21800 气候资源区划 21801 气象观测台,站、点及其配套设施 21802 含各类气象参数等值线,气象参数异常 气象动态监测评价与天气预报 21803 区、气候异常区和天气预报 含风,太阳,溯汐、气温等资源利用,以能 气象资源开发及工程设施 21804 源为主 其他气候资源要素 21899 其他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要素 21900 21901 土壤资源要素 生态环境要素 22100 环 22101 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区划 境 水土流失类型、荒漠化类型、土壤盐碱化 生态专项区划 22102 草原退化、地面沉降等类型区划 22 含综合生态观测站网;森林,湿地、荒谈 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地下水、沙尘 生态环境观测站网 22103 暴,地球化学、土壤,地面沉降等专业化观 测站网 14
GB/T25529一2010 表A.1(续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 大类中 备 注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 代码 类代码 22104 全球气候变化及啊应要索 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专项监测 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要素 22105 评价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及其作用 极地考察、青蔽高原将黄河三角洲等科学 重点地区生态环境考察与评价要素22106 考察与生态环境监测评价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重点荒漠化、沙尘暴 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及其评价要素 22107 治理等工程 流域综合整治要素 22108 其他生态环境要素 22199 环境污染监管与环境保护 22200 包括:各级环境监测站网、大气,水源等专 环境监测站网及其配套设施 22201 项监测、重点污染企业排放监测等 包括;城市大气、水环境污染监测、废水处 城市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要素 22202理设施、垃圾及固体废弃物的堆放与处理 设施、工矿固体废弃物堆放与处理设施等 包括农村水污染监测点,土壤污染检测站 农村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要素 22203 以及饮水工程等设施和治理工程等 重点江河湖泊污染治理区 22204 环 22205 重点土壤改良区 专 多废利用重点项目分布区 22206废气、废水,废渣,噪声,辐射 22 海洋环境质量、海洋环境评价、海洋生态 生 环境安全,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倾废区 海洋环境保护要素 22207 管理,海洋倾废许可,海洋排污管理,海洋 石油平台管理、海洋污染损害事件 其他环境污染监测与环境保护要素 22299 地质环境要素 22300 地质环境监测和调查区 22301 地质环境调查工程与监测点 22302 地质环境评价与异常区 22303主要包括地下水污染与防射性异常区 地质环境保护与利用要素 22304 地质遗迹要素 22305 地质公园 22306 22399 其他地质环境要素 湿地要素 22400 湿地资源分布要素 22401 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要素 22402 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要素 22403 湿地资源利用要素 22404 湿地自然保护区 22405 湿地资源管理和统计要素 22406 22407 湿地资源规划和区划 湿地资源评价要素 22408 湿地保护工程和设施 22409 15
GB/T25529一2010 表A.1(续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 大类中 备 注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 代码 类代码 22499 其他湿地资源要索 野生动植物要素 22500 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要素 22501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监测要素 22502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要素 22503 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要素 22504 野生动植物管理和统计要素 22505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规划和区划要素22506 保护区建设和设施 22507 野生动植物自然 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要素 22508 其他野生动植物资源要素 22599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要素 22600 环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资源分布要素 22601 王地在和监渊 荒漠化和沙化 素 22602 22 荒漠化和沙化防治要素 22603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资源利用要素 22604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资源管理和统计 22605 要素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资源规划和区划 22606 专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资源评价要素 22607 荒漠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22608 其他荒谈化和沙化土地资源要累 22699 生态系统要素 22700 森林生态系统要素 22701 草原生态系统要素 22702 湿地生态系统要素 22703 荒漠生态系统要 22704 素 城市生态系统要素 22705 农村生态系统要素 22706 22707 农业生态系统 其他生态系统要素 22799 洪灾害 23100 I洪涉灾害区划与风险分析 23101 防洪规划 23102 防汛应急预案 23103 灾 灾害预测预报预警 23104 防汛应急响应 23105 23 防洪指挥调度 23106 灾害评估分析 23107 灾后重建规划 23108 抢险物资与队伍 23109 其他洪涉灾害要素 23199 23200 旱灾 16
GB/T25529一2010 表A.1(续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 大类中 备 注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 代码 类代码 干早灾害区划与风险分析 23201 23202 抗旱规划 抗旱应急预案 23203 灾害预测预报预警 23204 23205 抗旱应急响应 抗旱指挥调度 23206 应急调水 23207 灾害评估分析 23208 灾后重建规划 23209 抗旱物资与抗旱服务队 23210 23299 其他早灾害要素 气象灾害与海祥灾害 23300 灾害气候区划 23301 灾害天气预测预报及其专业观测站网23302 台风灾害监测预报与灾情动态监测 23303 评价要素 冰雪火害监测预报与灾情动态监测 23304 评价要素 专 风沙灾害监测预报与灾情动态监测 写 23305 23 评价要素 灾 海洋赤潮灾害、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 海洋灾害要素 啸、海冰灾害,海岸侵蚀灾害,海水人侵灾 23306 害、病原生物、蓝藻分布暴发等 其他灾害监测预报与灾情动态监测 23307 评价要素 灾害损失评价与灾后重建规划实施 23308 要素 其他气象、海洋灾害要素 包括沙尘暴 23399 地震灾害 23400 地震构造带分布、地震活动性和地 23401 震区划 地震观测站点和监测设胞 23402 地震预测与震情分析 23403 防震减灾规划、备灾与预案 23404 过渡性安置区域、避难场所与灾后 23405 恢复重建规划 地震震中及灾情分析 23406 灾情调查、损失评估与应急救援 23407 其他地震灾害要素 23499 地质灾害 地震之外的地质灾害 23500 包括滑坡、泥石流、 l,地下水位下降引 、火山 地质灾害分布区划地质灾害类型 23501 发的地面沉降、海水人侵等
GB/T25529一2010 表A.1(续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 大类中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 备 注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 代码 类代码 地质灾害区划 23502 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工程设施 23503 地质灾害动态监测预警 23504 灾发地点与灾情评估 23505 重大灾情监测与应急救援要素 23506 灾害损失评价与灾后重建规划 23507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预案 23508 其他地质火害要素 23599 森林、草原火灾 23600 森林、草原防火区划 23601 森林、草原火灾监测点网及灾害预 223602 测预报 火灾发地点、范围与灾情监测评估 23603 重大灾情动态监测与应急救援要素23604 灾害损失评价与灾后重建规划实施23605 森林与草原火灾防洽规划和预案 23606 其他森林与草原火灾要素 23699 包括森林虫灾,草原鼠灾、虹虫灾害、草原 专 生物灾害与生物人侵 23700|毒害草,境外有害生物人侵对人和生物的 与 侵害,如非典,禽流感、手足疮疹等 23 灾 生物灾害与生物人侵事件分布区划23701 生物灾害与生物人侵监测站网与灾 23702 情预测预报 重大疫情监测预报 23703 灾发地点、范围与灾情监测评估 23704 重大灾情动态监测与应急反应 23705 灾害损失评价与灾后重建规划实施23706 生物灰害与生物人侵防洽规划和预案23707 其他生物灾害与生物人侵要素 23799 包括人为引发的灾害 如火灾、毒气泄 漏、化学危险品引发爆炸与伤害、放射性 灾难事件 23800 污染、环境污染引发大面水污染与生态危 机(如太湖蓝藻)等 各类灾难的区域风险和预防区划 23801 各类灾难防惠监测的网络与灾难预 23802 、预警 灾发地点、范围与灾情监测评估 23803 灾情动态监测与应急反应 重大 23804 灾难损失评价与处置要素 23805 应对与防滑各类灾难的规划和预案 23806 其他灾难事件要素 23899 其他灾害与灾难要素 23900 18
GB/T25529一2010 表A.1(续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 大类中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 备 注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 代码 类代码 经济区划 24100 统计城乡地域 24101 专业区划如;农业区划农业经济区划;城 镇建设区划;工业、三产、高技术、旅游等 专业或专题经济区划 24102 产业区划等 专题区划如:粮食估产、能源储备等区划 如全国层次三大地带、七大综合经济区 “十一五”的5个综合经济区、主体功能区 划等 综合经济区划 24103 区域层次的西部开发区,京津冀邢市圈、 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拗海地区,北 长 部湾综合经济区等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产业开发 经济与技术开发区 24110 区、综合经济开发区、经济核心区等 享有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如经济特区 特殊经济区 24111保税区、国家和地区扶贫地区、沿海开发 开放地区、沿边开放地区等 产业发展基地或聚集区 2412如基础工业基地、相关产业基地等 重点开发整治区 24113指国家与地区重点生态环境整治区 经 国际经济区划 24120如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济 其他经济要素 24199 专 与 人口与社会管理区划 24200 24 人口普查区划单元 24201 人口与人力资源分布区划 24202包括人口、人力资源,教育资源分布区划 24203如劳动就业,城镇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服务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区划 综合行政经济区 24204如六 大行政区划等 主要包括就业.养老、低保、住房、公共安 |社会管理区划 24205 全为主 24206以科,教,文,卫、公交、信息(知情)为主 公共服务区划 其他人口与社会管理要素 24299 区域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要素 24300 规划范围和背景区 24301 专项、专题规划区 24302 主体功能区划 24303 综合发展规划 24304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 24305 环境保护与整治项目规划 24306 重点地区和重点开发项目规划 24307 其他区域规划要素 24399 城乡统筹规划要素 24400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24401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24402 跨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4403 城市总体规划 24404 19
GB/T25529一2010 表A.1(续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 大类中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 备 注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 代码 类代码 镇总体规划 24405 乡和村庄规划 24406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24407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24408 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 24409 其他城乡规划要素 24499 城市管理要素 24500 24501 城市管理与服务格网 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与评价要素 24502 经 城市部件与事件及其动态管理要素24503 城市经济管理要素 24504 24 城市社会管理要素 24505 城市公共服务要素 24506 其他城市管理要素 24599 文化遗产要素 24600 历史遗迹及相关要素 24601 不可移动文物分布要素 24602 24603 文化景观要素 专 世界文化遗产分布要素 24604 水下文化遗产分布要素 24605 其他文化遗产要素 24699 公共安全要 素 24700 其他经济社会要素 24900 交通基础设施 25100 铁路基础设施及营运与管理要素 25101 公路基础设施及营运与管理要素 25102 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及营运与管理 25103 要素 远洋运输的营运与管理要素 25104 民航基础设施及雪运与管理要索 25105 专项交通与综合交通规划及物流动 25106 设 态管理评价要素 25 区域与城市交通规划管理与动态评 25107 价要素 其他交通基础设施要素 25199 邮电通信基础设施 25200 邮电基础设施及营运与管理要素 25201 邮电基础设施规划及评价要素 25202 25203 通信基础设施及营运管理要素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及评价要素 25204 其他邮电通信基础设施要素 25299 20
GB/T25529一2010 表A.1(续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 大类中 备 注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 类代码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 代码 能源基础设施 25300 石油天然气开发,运输及营运管理 25301 要素 煤炭开发,运输及营运管理要素 25302 电厂、电站、电力网及相关配套设施25303 其他能源基础设施 25399 水利基础设施 25400 基 础 综合水利设施 25401 专 设 25 25410 水库及配套设施 业 水电站及配套设施 25420 要 农田灌溉水利设施 25430 防洪抗旱水利设施 25440 包括水电、防洪抗旱,农田澈溉等功能的 其他水利设施及其相关配套设施 25499 水利设施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 25500 其他基础设施要素 25900 其他专 业或专 26 26100 其他专业或专题要素 题要素 综合自 31 然地理 综合自然地理要素 110o包括地貌区划、综合自然区划 要素 综合人 32 32100 文地理 综合人文地理要素 要素 综合对地观测地理要素 33100 综合对 影像-基础地理要素 影像与基础地理要素叠加的结果 33l01 地观测 33 地理 影像-专题地理要素 33102影像与专题要素叠加的结果 要素 其他综合对地观测要素 33199 其他综 34100 合地理 其他综合地理要素 34 要素 21
GB/T25529一2010 附 录B 资料性附录 要素实例及要素属性分类编码规则与范例 B.1要素实例的分类 要素实例的分类由引用标准或各应用领域的规范进行规定,没有引用标准和行业规范的由应用系 统自行定义,应满足地理要素实例在同一地理信息系统中具有唯一代码 B.2要素实例的编码规则与范例 要素实例的代码结构和编码方法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进行 若无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 业规范,应自行编码 但在同一应用系统中,应保持要素实例地理代码的唯一性 例如“县级行政区”要素类中的各个县是该要素类的要素实例,其代码采用GB/T22602007 以北京市的“延庆县”为例,该县是“县级行政区”要素类(据附录A和GB/T13923一2006,该要素类的 代码是;1160501000)的一个要素实例,为此,根据GB/T22602007,其代码为110229 B.3要素属性的分类 要素属性的分类采用各领域原有的分类 在进行跨领域信息整合和应用系统开发时,宜根据多专 业综合应用集成的需要和具体应用目标对要素属性进行重新分类 B.4要素属性的编码规则与范例 针对不同行业(或专业专题)对同类地理要素的相同属性特征佳往存在不同定义和不同的分类域 值/值域,容易造成多源地理信息整合过程中出现要素属性的“一词多义”或者要素整合归并处理时与要 素属性错位的问题 要素属性代码采用定义该属性的要素类型代码与行业专业/专题)属性编码结合 的组配编码的方法 即采用要素属性所对应的要素类型代码与行业(专业/专题)属性代码组合编码的 方法,前者称为要素属性的“主码”,后者称为要素属性的“辅码”,主码在前,辅码在后 主码采用10位定长数字码,不足10位用“0”补齐,编码方法与要素类编码方法相同 辅码采用不 定长代码,其编码方法和码长、数据类型和属性特征的域值/值域遵循行业(专业/专题)属性的编码规 则 要素属性的代码结构如表B,1所示 表B.1地理要素属性类型代码结构表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第4、5位 第6,7,8,9,10位 辅码;不定长代码,采用行业(专 要素门类要素亚门类 要素大类 要索中类 要素小类 业或专题)属性代码 主码(定义要素属性时所对应的要素类代码10位 例如;来自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土地调查的分省“耕地面积”与来自遥感解译的分省“耕地面积”往往 差别很大,各自采用的分类体系,误差处理方法不同 前者的要素属性代码采用土地资源要素类代码与 22
GB/T25529一2010 “耕地面积”代码组码,即21102×××××+“耕地面积”;后者采用33102×××××+“耕地面积” 在进行多源信息整合时,可作为“省级行政区”要素类(1160301000)的2个属性,即“来自国土资源调查 的耕地面积”和“来自遥感解译的耕地面积” B.5要素实例、要素属性及其代码的变更和扩充 B.5.1要素实例及其代码的变更、扩充和细分 要素实例代码的变更和扩充按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相应变更和扩充的规定执行,但应保持在 所建信息系统中地理要素实例及其代码的唯一性 B.5.2要素属性及其代码的扩充、细分 要素属性及其代码的扩充.细分涉及定义要素属性时所对应的要素类型及其代码(主码)的扩充.细 分和行业(专业或专题》要素屑性分类及其代码(辅吗)的扩充 定义要素属性时所对应的要素类及其代码主码)的扩充和细分按本标准7.2进行 a b)行业(专业或专题)要素属性分类及其代码(辅码)允许扩充,其分类与代码编制的规则应符合 B.3的要求 扩充和细分后主码的大类、中类和小类应当归人相应的要素类的亚门类,且具有向上递归的唯 -性 d扩充和细分后的要素属性代码应具有唯一性,不得与已有代码重复 23
GB/T25529一2010 参 考 文 献 [1]GB/T2260一2007行政区划代码 [2]GByT2659一200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3 GB/T5751一2009煤炭分类 打GB/T113一20分类与编码逃用术谢 [ GB/T101l4一2003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7 GB12319一1998海图图示 GB/T12402一2000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 [R 世界海祥名称代码 GB/T12462一1990 o"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GB/T145291993 林业资源分类与代吗 GB/T14721 1993 森林类型 " GB/T152181994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 " GB/T152812009油、气田名称代码 GB15702-1995电子海图技术规范 [口1 GB/T15778一1995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自然保护区 LI0 GB/T16705一1996环境污染类别代码 [L1 LIT GB/T16706一1996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 m 998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GB/T17504 口s GB/T17296-2009土壤分类与代码 I1 GB/T17694一2009地理信息术语(1so/Ts19104;2008,IDT [2cGB/T20一2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ia GJB5068一2004 军用数字地图矢量数据模型及格式 [2]GJB1839A一202军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吗 [23]c46一1991城市用地分类代码 [24]Iso19101;2002Geographiecinformation一Referencemodel [25]IsO19109;2005Geographieinformation一Rulesforapplicationschema [26]IsO19110;2005GeographicinformationMethodologyforfeaturecataloguing 24

信息技术中文Linux应用编程界面(API)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中文Linux应用编程界面(API)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信息技术中文Linux应用编程界面(API)规范的编号:GB/T25656-2010。信息技术中文Linux应用编程界面(API)规范共有100页,发布于2011-04-01
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的编号:GB/T15224.2-2010。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共有4页,发布于2011-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