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216-2018

外径千分尺

Externalmicrometer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外径千分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外径千分尺的编号:GB/T1216-2018。外径千分尺共有12页,发布于2018-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J4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7.040.30
  • 实施日期2018-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2页
  • 文件大小866.38KB

外径千分尺


国家标准 GB/T1216一2018 代替GB/T12162004 外径千分尺 Externalmicroeter 2018-05-14发布 2018-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216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216一2004《外径千分尺》 本标准与GB/T1216一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删除了分度值0.005mm的外径千分尺(见第1章,2004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外径千分尺的定义(见3.1,2004年版的3.1); -增加了外径千分尺的型式见4.1.1); -增加了外径千分尺读数装置的型式与说明见4.1.2); 修改了外径千分尺的基本参数(见4.2,2004年版的4.2); 修改了尺架的变形量要求(见5.3.1,2004年版的5.3.1); 修改了测微螺杆和测砧的技术要求(见5.4,2004年版的5.4); 修改了相互作用的技术要求见5.5,2004年版的5,5和附录A); 修改“测力装置”为“锁紧装置”(见5.6,2004年版的5.6); 修改“棘轮”为“测力装置”(见5.7,2004年版的5.7); 修改了测量面的技术要求,删除了附录“测量面偏位值”,相应内容放人正文(见5.8,2004年版 的5.8和附录B); 修改了标尺间隔技术要求(见5.9,1,2004年版的5.9.1) 增加了分度值0.001mm的外径千分尺刻线重合度要求(见5.9.5); 修改了“数字显示装置”为“计数器数字读数装置”,并修改了相应要求(见5.10,2004年版的 5.10); 修改了最大允许误差的技术要求(见5.11,2004年版的5.,11) 修改了校对量杆的技术要求(见5.12,2004年版的5.12); 修改了相互作用的检验要求,删除了附录“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相应内容放人正文(见6.4 2004年版的6.4和附录A); 修改了测量面的偏位误差检验要求(见6.6,2004年版的6.6); 修改了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的检验要求(见6.7,2004年版的6.7)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苏州麦克龙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桂林量具刃具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成量工具 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桂林广陆数字测控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计量 检测研究院、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刚、姜志刚黄晓宾、魏改红、罗卫兵、张伟、董中新、陈萍、丁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216一1975,GB/T1216一1985,GB/T1216一2004
GB/T1216一2018 外径千分尺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外径千分尺(不包括电子数显外径千分尺)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要求、 检验方法以及标志与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0.001mm,0.002mm,测量范围上限至1000mm 的外径千分尺 不包括电子数显外径千分尺).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00,2一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2部分;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 极限偏差表 GB/T17163一2008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基本术语 GB/T17164一2008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产品术语 术语和定义 GB/T171632008,GB/T17164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外径千分尺extermalnmicrommeter 利用螺旋副把测微螺杆的旋转角度转换成测微螺杆的轴向位移,对尺架上两测量面间分隔的距离 进行读数的外尺寸测量器具 注改写GB/T17164一2008,定义2.3.2 3.2 head 测微头最大允许误差 maximumpermissibleerrorofmeasuring 忽略了测砧和尺架的影响,仅针对测微头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 型式与基本参数 4.1型式 4.1.1外径千分尺主要型式 外径千分尺的型式如图1所示,图示仅供图解说明 外径千分尺的测砧可制成固定的、可更换的或可调整位置(或可移动)的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型式有模拟标尺读数和计数器数字读数 外径千分尺应附有调零位的工具,测量范围下限大于或等于25mm的外径千分尺应附有校对 量杆
GB/T1216一2018 一云气 自 测砧固定的外径千分尺 13 四 测砧可更换的外径千分尺 图1外径千分尺型式示意图
GB/T1216一2018 测黏可调整位置(或可移动)的外径千分尺 说明: -测量面; 基准线 -标尺模拟读数装置; -测础; -测微螺杆; 10 -微分筒; nm 尺架; 测力装置 -隔热装置; 12 -计数器数字读数装置 13 -可更换的测站; -锁紧装置; -固定套管; 可调整位置(或可移动)的测砧 图1(续) 4.1.2外径千分尺读数装置 4.1.2.1模拟标尺读数装置 模拟标尺读数装置见图2和图3所示 可 T 说明 -主标尺; -副标尺. 注图中读数为35.04mm 图2模拟标尺读数装置(测微螺杆的螺距为0.5mm,分度值为0.01mm)
GB/T1216一2018 15 s 10 45 说明 主标尺 -副标尺 游标尺 注:图中读数为5.005mm 图3模拟标尺读数装置(测微螺杆的螺距为0.5mm,分度值为0.001mm 4.1.2.2计数器数字读数装置 计数器数字读数装置见图4所示 E日 说明: 计数器数字读数装置 图4计数器数字读数装置 4.2基本参数 外径千分尺的基本尺寸见图5和表1 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的下限宜为0,或量程的整数倍 图5外径千分尺的基本尺寸
GB/T1216一2018 表1基本尺寸 单位为毫米 基本尺寸 标称值 测微螺杆和测砧伸出尺架的部分的公称直径,D 5,6.35,6.5,7.5,8,.0 测砧伸出尺架的长度,L 在测量范围上限时测微螺杆伸出尺架的长度,L 3 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上限,L <1000 外径千分尺的量程,L" 13,15,25,50 尺架深度,L >0.5×L 外径千分尺测微螺杆的螺距 0.5,l 制造商可选用其他参数 5 要求 5.1外观 外径千分尺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锈蚀、碰伤、划痕、裂纹等缺陷 5.2材料 5.2.1尺架应选择钢、可锻铸铁或其他类似性能的材料制造 5.2.2测微螺杆和测砧应选择合金工具钢、不锈钢或其他类似性能的材料制造;测量面宜镶硬质合金 或其他耐磨材料 5.3尺架 5.3.1尺架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当尺架沿测微螺杆的轴线方向作用10N的力时,其变形量不应大于 表2的规定 5.3.2尺架上应安装有隔热装置 表2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平行度公差和尺架受10N力时的变形量 示值最大允许误差 平行度公差 尺架受10N力时的变形量 测量范围 mnm Am 015,025 4(2 2(1 2550 2(1.5)" 5(3" 5075,75100 3(2) 100~125,125150 150175,175一200 200225,225250 250275,275300
GB/T1216一2018 表2续) 示值最大允许误差 平行度公差 尺架受10N力时的变形量 测量范围 mm Am 300~325,325一350 10 1 350一375.375一400 400425,425一45o 12 1o 450475,475~500 13 11 500600 14 12 600700 16 14 13 700800 18 16 800900 15 20 18 22 17 900l000 20 括号()中数值为分度值0.00lmm的外径千分尺相应要求 5.4测微螺杆和测砧 5.4.1测微螺杆和测砧伸出尺架的光滑圆柱部分的公称直径D见表1 5.4.2可更换的测砧伸出尺架的长度差宜等于外径千分尺的量程或量程的整数信 5.4.3可调整位置(或可移动)的测砧在位置调整后伸出尺架的长度差宜等于外径千分尺的量程或量 程的整数倍 5.5相互作用 5.5.1 测微螺和螺母之间在全量程范围内应充分眦合配合良好,不应出现卡滞和明显的轴向窜动 轴向窜动值宜不大于0.01" mm 5.5.2测微螺杆伸出尺架的光滑圃柱部分与轴套之间的配合应良好,不应出现明显的径向摆动 径向 摆动值宜不大于0.01n mm 5.6锁紧装置 外径千分尺锁紧装置应有效地锁紧测微螺杆 锁紧前、后,两测量面间的距离变化不应大于2m. 且两测量面间的平行度应符合5.8.2的规定 测力装置 通过测力装置移动测微螺杆,使测量面与球面接触的测量力及测量力变化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测量力、,测量力变化 测量力 测量力变化 测量范围 mm 0~500 510 >500~1l000 8~12
GB/T1216一2018 5.8测量面 5.8.1测量面边缘应倒钝,其平面度不应大于0.6Am 硬质合金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应大于 Ra0.044m;合金工具钢和不锈钢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应大于Ra0.14m 5.8.2在规定的测量力范围内,测砧固定的外径千分尺两测量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 测砧可更换的和测砧可调整位置(或可移动)的外径千分尺的平行度误差不应大于按最大的测量范围查 表2的值加lMm. 5.8.3合金工具钢测量面的硬度不应小于740HV(或61.8HRC);不锈钢测量面的硬度不应小于 552HV或52.5HIRC). 5.8.4 外径千分尺两测量面不应有明显的偏位,其偏位误差宜不大于表4的规定 表4偏位误差 单位为毫米 测量范围上限 偏位误差 测量范围上限 偏位误差 25 0.05 0.40 200 50 0.10 >200~250 0.50 75 0.15 >250~300 0.60 100 0.20 >300400 0.80 125 0.25 400600 1.20 150 0.30 600800 1.60 175 0.35 >800~100o 2.00 5.9标尺 5.9.1微分简筒上应有50个或100个等间隔标尺分度,标尺间距不应小于0.8mm,标尺标记的宽度应在 0.08mm0.20mm之间 微分筒圆锥面的斜角宜在7”一20"之间,微分筒圆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管表面的距离不应大 5.9.2 于0.4mm 5.9.3固定套管上的标尺标记与微分简上的标尺标记应清晰,其宽度差不应大于0.03mm 5.9.4外径千分尺对零位时,微分筒圆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标尺标记的距离,允许压线不大于 0.05mm,离线不大于0.10mm 5.9.5分度值0.001mm的外径千分尺游标尺的零刻线和尾刻线与副标尺相应刻线重合度应不大于 0.005mm 5.10计数器数字读数装置 移动计数器外径千分尺的测微螺杆时,其计数器应按顺序进位,无错乱显示现象;除去尾码,其他数 字码的中心在不进位时应在平行于测微螺杆轴线的同一直线上 分辨力0,002mm的计数器读数值与 模拟标尺指示值的差值应不大于34m 5.11示值最大允许误差 外径千分尺在测量范围内的任意位置设定零点(即浮动零点)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不应大于表2的 规定 外径千分尺的测微头最大允许误差不应大于表5的规定
GB/T1216一2018 表5测微头最大允许误差 测量范 测微头最大允许误差 mm Am 015,025 3(2 25一5o 括号()中数值为分度值0.001mm的外径千分尺相应要求 5.12校对量杆 5.12.1测量范围不大于500mm的外径千分尺校对量杆的尺寸偏差不应大于GB/T1800.2一2009中 规定的j2,测量范围大于500mm的外径千分尺校对量杆的尺寸偏差不应大于GB/T180.2 -2009中 规定的js3 5.12.2校对量杆测量面硬度不应小于740Hv或61.8HRC);不锈钢测量面的硬度不应小于552HV 或52.5HRC) 5.12.3校对量杆应有隔热装置 检验方法 6 6.1尺架变形 将尺架测砧端处固定,在尺架测微螺杆一端作用100N的力,然后分别观察在施力和未施力条件下 所产生的示值,将二次示值之差按10N力的比例换算,求出尺架变形量 6.2测量面的平面度 采用2级光学平晶检验时,应调整光学平晶使测量面上的干涉带或干涉环的数目尽可能少,或使其 产生封闭的干涉环,测量面不应出现两条以上的相同颜色的干涉环或干涉带 在距测量面边缘0.4nmm范围内的平面度忽略不计 6.3测量面的平行度 测量范围上限不大于100mm的外径千分尺两测量面的平行度宜采用三块或四块一组,其厚度差 大约相当于测微螺杆螺距的1/3或1/4的光学平行平晶来进行检验;依次将光学平行平晶放人两测量 面,转动测力装置,施加5N10N的力,使光学平行平晶与测量面间相接触,并轻轻转动平晶,使两测 量面出现的干涉环或干涉带数目减至最少 外径千分尺测量面的平行度还可以用其他的仪器(如自准直仪)检验 在距测量面边缘0.4mm范围内的平行度忽略不计 6.4相互作用 -般情况下用手感检验相互作用,手感不得有明显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如有异议时,可按下述 方法检验 用分辨力不小于0.001mm的杠杆指示表检验轴向窜动,检验时将杠杆指示表与测微螺杆测量面按 触,在测微螺杆上沿其轴向往返施加3N5N的力,指示表显示值的变化即为测微螺杆的轴向窜动量 用分辨力不小于0.001mm的杠杆指示表检验径向摆动,检验时将测微螺杆伸出尺架10mm,使杠
GB/T1216一2018 杆指示表接触测微螺杆直径的端部,在测微螺杆上沿杠杆指示表测量方向往返施加2N~3N的力,指 示表显示值的变化即为测微螺杆在该方向的径向摆动量 径向摆动的检验应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 行,取两次检验所得的最大值为测微螺杆的径向摆动量 6.5硬度 对于未镶硬质合金或其他耐磨材料的测量面,可在该测量面上或距测量面1mm的光滑圆柱部位 处检验 对于镶了硬质合金或其他耐磨材料的测量面,其硬度可不做检验 6.6测量面偏位 -般情况下用目力观察外径千分尺两测量面不得有明显偏位;如有异议时,可按下述方法检验 用分辨力不小于0.01mmm的指示表或高度卡尺检验两测量面的偏位 检验时,先把外径千分尺的测 微蝶杆调整到最大量程,然后将尺果平散在平板上的了" 个可调支承架上,调整支承架使测微螺杆伸出部分 轴线与平板平面平行,分别测出测微螺杆和测站至平板平面间的距离,两距离的差值即为两测量面在水平 方向的偏移量;然后,将尺架绕测微螺杆轴线转动90'",使尺架平面与平板平面垂直,以尺架为支撑点 调 整支撑点使测微螺杆伸出部分轴线与平板平面平行,分别测出测微螺杆和测砧至平板平面间的距离,两距 离的差值即为两测量面在垂直方向上的偏移量;取两次检验所得的最大值为两测量面的偏位量 6.7示值误差 6.7.1将外径千分尺紧固在夹具上,在两测量面间放人尺寸系列为:A十2.5mm、A5.1 mm、 A十7.7mm、A十10.3mm、A十12.9mm、A十15mm、A十17.6mm、A十20.2mm、A十22.8mm和 A十25mm或尺寸系列为:A十5.12mm,A十10.24mm、A十15.36mm,A十21.5mm,A十25mm的 2级精度量块进行检验(A为实现测量范围的下限值) 测出外径千分尺指示值与各量块尺寸的偏差 连接各点偏差绘制成曲线,其最高点与最低点在纵坐标上的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即为外径千分尺的示值 误差,参见图6 上 Lmm 25 2.5 5.1 7.710.312.9 1517.620.2 22.8 说明: 长度; 误差; -示值误差, 最大允许误差限值 误差曲线 图6示值误差曲线的示例
GB/T1216一2018 6.7.2不同测量范围的外径千分尺,需采用适应其测量范围的专用量块进行检验 示值误差的判定方 法同6.7.1 6.7.3对于测量范围大于100mm的外径千分尺,安装球形辅助测砧从0mm点开始检验,最大允许误 差依照测微头最大允许误差;或将外径千分尺专用量块依次研合在相当于测量范围下限的量块上检验 示值误差的判定方法同6.7.1 标志与包装 7.1外径千分尺上应标志有 a)制造厂厂名或商标; b分度值或分辨力; c 测量范围; d)产品序号 7.2校对量杆上应标志其长度标称尺寸 外径千分尺包装盒上应标志有 7.3 制造厂厂名或商标 a) b) 产品名称; 测量范围 c d 分度值或分辨力 外径千分尺在包装前应经过防锈处理并妥善包装,不得因包装不善而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产品 7.4 7.5外径千分尺经检验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应附有产品合格证,产品合格证上应标有本标准的标准号 产品序号和出厂日期 0

外径千分尺GB/T1216-2018介绍

外径千分尺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外径尺寸。为了规范外径千分尺的生产和质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外径千分尺标准GB/T1216-2018。

这个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名称和分类:外径千分尺的命名和分类;
  • 要求:外径千分尺的指标要求;
  • 检验方法:外径千分尺的检验方法;
  •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外径千分尺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外径千分尺标准GB/T1216-2018对于保障外径千分尺的品质和精度具有重要作用。该标准规定了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精度等内容,对于保证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外径千分尺也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制造领域。例如,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外径千分尺可以用来检查加工后的零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在轴承制造领域,外径千分尺也是常用的测量工具。

因此,掌握外径千分尺标准GB/T1216-2018的内容和应用,对于提高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精度和促进其应用具有推动作用。

和外径千分尺类似的标准

电子数显外径千分尺

外径千分尺

外径千分尺

航天用标准太阳电池

油茶籽油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油茶籽油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油茶籽油的编号:GB/T11765-2018。油茶籽油共有7页,发布于2018-12-01
深度千分尺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深度千分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深度千分尺的编号:GB/T1218-2018。深度千分尺共有11页,发布于2018-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钻夹圆锥量规

奇数沟千分尺

金属直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