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4647-2009

拖拉机适应性评价方法

Adaptabilityevaluationoftracto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拖拉机适应性评价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拖拉机适应性评价方法的编号:GB/T24647-2009。拖拉机适应性评价方法共有6页,发布于2010-05-012010-05-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T6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60.10
  • 实施日期2010-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6页
  • 文件大小641.96KB

拖拉机适应性评价方法


国家标准 GB/T24647一2009 拖拉机适应性评价方法 Adaptabilityevyaluationoftractors 2009-11-15发布 2010-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4647一2009 拖拉机适应性评价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拖拉机适应性评价指标,试验方法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拖拉机在不同地区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871.9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9部分:牵引功率试验(GB/T3871.92006,Iso789- 9:1990,MOD) GB/T3871.10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10部分;低温起动(GB/T3871.10-2006,ISO789 12:2000,MOD GB/T3871.11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11部分:高温性能试验 评价指标 拖拉机的适应性能按下列指标进行评价 3.1 高温适应性 评价拖拉机保持正常工作性能的最高环境温度 3.2 低温启动性 拖拉机能够顺利启动的最低环境温度 3.3海拔适应性 拖拉机最大牵引功率下降不超过30%的相当海拔高度,或不同海拔情况下的拖拉机最大牵引功率 下降情况 3.4水田泥脚适应性 拖拉机在不同泥脚深度下、滑转率达到15%时的牵引效率下降情况 3.5耐候性 拖拉机在不同酸碱或湿热环境中保持正常工作的性能 3.6抗振性 拖拉机在颠簸路面上长期工作时支承系统、覆盖件及连接件的工作可靠性 试验方法 被试拖拉机应为制造厂经检验合格的产品 高温适应性试验 按GB/T3871.11的规定测定拖拉机正常工作时最高环境温度 低温启动性试验 4.2 按GB/T3871.10的规定测定拖拉机能顺利启动的最低环境温度
GB/T24647一2009 4.3海拔适应性试验 按GB/T3871.9的规定测定特定海拔高度的最大牵引功率下降幅度 拖拉机最大牵引功率下降幅度按式(1)计算: P一P ×100% P 式中: 下降幅度,%; 拖拉机在规定大气条件下测得的最大牵引功率,单位为千瓦(kw). P 拖拉机实际测得的最大牵引功率,单位为千瓦(kw. 4.4水田泥脚适应性试验 在使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水田地块上,按GB/T3871.9的规定进行试验,测出拖拉机的最大牵引 效率 4.5耐候性试验 4.5.1试验条件 a 试验空间为盐雾弥漫的密闭空间,盐雾用氯化钠化学纯以上)和蒸憎水配制,其质量浓度为 (5土0.1)% b)雾化前的盐溶液的pH值在6.57.2(35C)之间 e)试验设备的有效空间内的温度为35C士2c d 用面积为80em的漏斗收集连续雾化16h的盐雾沉降量,有效空间内任一位置的沉降率为 1.02.0)mL/h 采用连续雾化方式,试验时间为24h e 4.5.2试验步骤 a)试验前,应对拖拉机整机进行外观检查,并检查电器仪表和灯光工作性能,记录检查结果 b)将拖拉机静置于满足4.5.1规定条件的试验空间内24h 试验结束后,用温度不超过35的蒸僧水以8m/s10m/s的射流速度冲洗拖拉机外表面, 然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恢复1.5h 检查并记录拖拉机外观质量变化情况,启动发动机,检查并记录拖拉机电器仪表和灯光的工 dD 作性能 4.6抗振性试验 1 4.6 试验条件 试验应为坚硬的地面 障碍物的规格和铺设方式如图1所示 对轮式拖拉机,障碍物的间跑 a 应大于轴距的1.5倍 b)测量手扶拖拉机的振动传感器装在外侧驱动轴壳体的上部;测量轮式拖拉机前、后桥的振动 传感器应分别安装在接近前、后轮轴心线铅垂面与拖拉机对称面交线的上部,接近轮轴处 双侧越障时,手扶拖拉机驱动轴壳体和轮式拖拉机前桥的最大垂直振动加速度为40m/s~ 42m/s 轮式拖拉机后桥的最大垂直振动加速度为25m/、一27m/s 拖拉机应进行连续颠簸试验,功率不大于15kw的拖拉机的颠簸次数为50000次;其他拖拉 机的颠簸次数为70000次 正转和反转的颠簸次数各占一半 在手扶拖拉机颠簸试验中,每个扶手把上加重块2kg(颠簸次数为10000次),在轮式拖拉机 颠簸试验中,驾驶座上附加重块45kg,前后配重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运输状态配置
GB/T24647一2009 R250 R200 HL30 R75 a型障碍物剖视图 b型障碍物剖视图 3 14 12 12 14 15 10 16 10 16 RM6m 17 16" b型障副物 e 18 型障码物 19 19 a型障则物 型障码物 20 20 21 21 22 22 23 23 24 24 手扶拖拉机颠簸试验时障碍物铺设方式 轮式拖拉机颠簸试验时障碍物铺设方式 图1障碍物规格和铺设 4.6.2试验步骤 试验前,应对拖拉机前、后轮承重,轴距、轮距,前后桥垂直振动加速度、轮胎气压、越障速度等 a 进行测量和记录 b 颠簸试验中,每班中要定时检查,保证轮胎气压和越障速度达到规定值 试验中,要详细记录颠簸次数和故障情况 拖拉机每颠簸10000次进行一次班次保养,对连 接件进行检查和紧固,保养项目按使用说明书规定进行 试验结束后,对拖拉机进行详细检查和纪录 对损坏件要进行拍照或理化分析并附人报告 评价方法 根据试验结果,,给出拖拉机在不同地区适应性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GB/T24647一2009 表1拖拉机适应性评价表 试验地区: 评价指标 试验结果 结论 备注 高温适应性 最高工作环境温度/c 低温适应性 顺利启动的最低温度/C 海拔适应性 牵引功率下降幅度/% 水田泥脚适应性 水田牵引效率/% 耐候性 抗振性 拖拉机不适应于在高于最高工作环境温度和低于最低启动温度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对水田泥脚适应性,当拖拉机的牵引效率大于40%时即认为该机型对该地区水田作业具有较好地 适应性 对海拔高度的适应性,当拖拉机在该海拔高度地区测得的最大牵引功率下降幅度超过在规定大气 压下测得的最大牵引功率的30%时,认为该机型在该海拔高度地区的工作适应性差 耐候性试验后,拖拉机涂渎表面不应出现起皮、鼓包、剥落等,电气仪表和灯光性能工作正常 拖拉机通过规定的颠簸试验次数后仍能正常工作

拖拉机标定功率测试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拖拉机标定功率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拖拉机标定功率测试方法的编号:GB/T24646-2009。拖拉机标定功率测试方法共有8页,发布于2010-05-012010-05-01实施
拖拉机可靠性考核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拖拉机可靠性考核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拖拉机可靠性考核的编号:GB/T24648.1-2009。拖拉机可靠性考核共有19页,发布于2010-05-012010-05-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