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4166-2013采

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

Safety-belts,restraintsystems,childrestraintsystemsandISOFIXchildrestraintsystemsforoccupantsofpower-drivenvehicl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的编号:GB14166-2013采。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共有82页,发布于2014-0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T2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3.040.60
  • 实施日期2014-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2页
  • 文件大小1.78M

以图片形式预览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

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


国家标准 GB14166一2013 代替GB141662003 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 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 Safety-belts,restraintsystems,childrestraintsystemsamdIsOFIxehildrestraint systemsfor0ceupantsofpower-drivenvehicles 2013-05-07发布 2014-0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14166一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在车辆上安装的要求 使用说明 标准实施过渡期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章条编号与ECER16章条编号对照 22 附录B(规范性附录机动车前向座椅成人安全带和约束系统及1sOFIx儿童约束系统的安装 要求 21 蛋 附录c资料性附录生产 -致性的控制 40 附录D(规范性附录)假人 42 附录E规范性附录试验顺序 5 附录F规范性附录腐蚀试验 53 附录G(规范性附录)磨损和微滑移试验 54 附录H规范性附录双带扣试验 57 附录1规范性附录)卷收器耐久性试验设备示意图 58 附录J(规范性附录)卷收器紧急锁止试验设备示意图 5 附录K规范性附录粉尘试验设备示意图 6 附录L规范性附录滑车,座椅、固定件和停车机构 6 附录M规范性附录)滑车减速度或加速度-时间曲线描述 66 附录N规范性附录安全带与卷收器的最低要求 67 附录O规范性附录安全带提醒装置试验 68 69 附录P(资料性附录)使用说明书 7o 附录Q规范性附录机动车乘坐位置H点和实际靠背角的确定程序
GB14166一2013 前 言 本标准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141662003《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本标准与GB141662003的主要差异有 修改了标准名称 将标准名称改为;机动车乘员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1sOFIX儿童约束系统(原名 为;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 前向或后向座椅上安装了作为成年乘员独立装备单独使用的安全带和约束系统的M、N 类车辆 M,N类车辆前向或后向座椅上作为成年乘员独立装备单独使用的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安装了儿童约束系统和IsOoFIx儿童约束系统的M和N类车辆 装有安全带提醒装置的M类车辆 卷收力 增加了带有减力装置的安全带卷收力的测量要求 测量卷收力时,当减力装置处于运行模式 时,卷收力可减小至0.5N;如果卷收器总成带有减力装置,在进行的耐久性试验前后,织带卷 收力应在减力装置起作用和不起作用的状态下测量(本版的4.2.5.3.4. 动态性能 修改了带有预紧装置的安全带的动态性能要求 对于带有预紧装置的安全带,进行动态 1.2) 2003年版要求进行两次动态试验时预紧装 试验时预紧装置应起作用(本版的4.4 置分别在不起作用和起作用这两种工作状况进行试验(2003年版的4.4.1.2.4). 增加了带有减力装置的安全带的动态性能要求 减力装置在运行模式时进行动态试验 本版的4.4.1.2 修改了殿人参考点位移量的眼值范围 对于约束系统,当上周定点安装在座筒上时根据 GB14167一2013中4.5.4的减免规定,位移量可以大于4.4.1.3b)规定的值(本版的 4.4.1.5);对于全背带型安全带4.4.1.3b)中规定的最小位移量可以减少一半[2003年版 的4.4.1.3b] 2003年版在动态试验中没有涉及安全带上固定点安装在座椅上的相关 减免规定和全背带型安全带的相关规定 增加了可以选用加速滑车装置进行动态试验的试验方法(本版的5.7.5) 2003年版只有减速 e 滑车装置的相关内容 增加了安全带和约束系统在车辆上安装的要求(本版的6). D g 增加了附录B机动车前向座椅成人安全带和约束系统及ISOFIX儿童约束系统的安装要求 h)增加了附录N安全带与卷收器的最低要求 iD 增加了附录O安全带提醒装置试验 增加了附录Q机动车乘坐位置H点和实际靠背角的确定程序,采用IsO6549;1999所述H点 装置 本标准与ECER16法规《关于机动车乘员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 统认证的统一规定X英文版)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GB14166一2013 ECER16中2.10术语定义由儿童约束改为儿童约束系统,直接采用GB27887一2011《机动车 a 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中的定义; b增加了卷收力台架试验方法(本版的5.6.4.3),增加了标准的可操作性; 删除了ECER16中第3章“认证申请”,第4章“标志”,第5章“认证”,第9章“生产一致性” 第10章“生产不一致性的处罚”,第11章“车型或安全带及约束系统的认证更改和认证扩展” 第12章"正式停产",第11章"认证试验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名称和地址",附录1A"按照 ECER16关于安全带的认证批准、认证扩展、认证拒绝、认证撤销或正式停产的通知书”附录 lBP"拨照CERI6关于机动车辆安全带及成人乘员约束系统的认证批准,认证扩展,认证拒 绝、认证撤销或正式停产的通知书”、附录2“认证标志的布置示例”关于认证程序及认证标志 的内容,其原因是标准体系和法规体系的形式差别所致 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ECER16法规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为便于使用,对于BcER16法规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 “本法规”改为“本标准” bem改为mm,daN改为N; 增加资料性附录A c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公司,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郑州 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质量认证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三红,余博英、杨斌、王长江、张尚娇,王盛,李维菁,李强红、王冬成,曲艳萍 本标准代替了GB14166-2003 GB141662003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l4166一1993
GB14166一2013 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 系统和ISOIX儿童约束系统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的定义、技术要求和 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前向或后向座椅上安装了作为成年乘员独立装备单独使用的安全带和约束系统的M.N类 a 车辆; b M,N类车辆前向或后向座椅上作为成年乘员独立装备单独使用的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安装了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X儿童约束系统的M和N类车辆 c d)装有安全带提醒装置的M类车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094一1999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8427一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饥弧 GB11551一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115522009乘用车内部凸出物 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 GBl15572011 GB13057一2003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GB14167一201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 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 GB27887一2011 1sO6487;2002道路车辆碰撞试验测量技术仪器设备(Roadvehicles一Measurementtech niquesinimpacttestsInstrumentation Is(17373;2005道路车辆后碰撞时评价头部和颈部与座椅和头枕相互作用的滑车试验程序 headandneckinteractionswithseat/head RoadvehiclesSledtestprocedureforevaluatingoceupantl restraintdesignsinlow-speedrear-endimpact AsTMD573在热风炉中进行橡胶变质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TestMethodforRubber-De teriorationinanAirOven forAutomotive AsTMD735汽车用弹性化合物规范(SpeeificationforElastomerCo ompounds Applications AsTMD736橡胶和类似橡胶材料的低温脆性测试方法(MethodofTestforLow-Temperature BrittlenessofRubberandRubber-LikeMaterials)
GB14166一201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安全带safetybelt,belt 具有织带,带扣,调节件以及将其固定在机动车辆内部的连接件,用于在车辆骤然减速或碰撞时通 过限制佩戴者身体的运动以减轻其伤害程度的总成,包括吸能或卷收织带的装置 3.1.1 腰带lapbelt 横跨佩戴者骨盆部位前方的两点式安全带 3.1.2 肩带diagomalbelt 从臀部斜跨前胸至另一侧肩部的安全带 3.1.3 三点式安全带three-pointbelt 由一条腰带和一条肩带组成的安全带 3.1.4 s型安全带stypehelt 除三点式安全带或腰带以外的安全带装置 3.1.5 全背带式安全带harnessbelt 由一条腰带和多条肩带组成的S型安全带总成 全背带式安全带可能提供一个附加的胯带总成 3.2 安全带型式bettype 在下列主要方面没有差异的安全带 -刚性件(带扣连接件、卷收器等); 织带的材料、编织方式、尺寸和颜色等 安全带总成的儿何形状 3.3 织带strap 用于约束乘员身体并将所受到的力传到安全带固定点的柔性部件 3 带扣buckle -种使佩戴者能够被安全带约束住,且能快速解脱的装置,带扣可设有调节装置,但全背带式安全 带除外 5 3 安全带调节装置bheltadjustingdevice 使安全带能按照座椅位置和佩戴者的要求而进行调整的装置 调节装置可以是带扣,或卷收器,或 安全带的其他部件的一部分 6 3. 预紧装置pre-lmdingdeitee 发生碰撞时拉紧安全带织带,以减少安全带松弛量的附加或集成装置
GB14166一2013 3.7 基准区 referenceZOne 关于H点对称,两个相距400mm垂直平面之间的空间,由GB11552一2009附录C描述的头型设 备从垂直位置旋转到水平位置确定 3.8 安全气囊总成airbagassembly 用于机动车辆上辅助安全带和约束系统作用的装置,在发生严重碰撞时自动展开一个柔性结构,通 过压缩包含其中的气体,限制车辆乘员身体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与车内部件的接触力 3.9 乘员安全气囊pasengerarhag 正面碰撞时用于保护驾驶员以外乘员的安全气囊总成 3.10 儿童约束系统childrestraintsystem CRS 带有保护带扣的织带或相应柔软的部位、调整装置、连接装置、以及辅助装置[例如手提式婴儿床 便携睡床),婴儿携带装置、辅助座椅和/或碰撞防护装置],且能将其稳固放置在机动车上的装置 其 设计是通过限制佩戴者身体的移动来减轻在车辆碰撞事故或突然减速情况下对佩戴人员的伤害 3.11 后向rearwardfaeing 车辆正常行驶方向相反的方向 3.12 连接件attachments 安全带总成中的部件,包括使其安装到安全带固定点上的必要的紧固部件 3.13 吸能器eneryabsorber 独立的或同织带结合起来吸收能量的装置,为安全带总成的组成部分 3.14 卷收器 retraetor 用于全部卷收或部分卷收安全带织带的装置 3.14.1 无锁式卷收器(1型non-loekingretractor(type1) 用很小的力即可将织带全部拉出,并且拉出量是不可调整的卷收器 3.14. .2 3 手调式卷收器(2型manuallyunloekingretraetor(type 由使用者手动操作打开卷收器的锁止机构,以获得所需的织带拉出量,当停止操作时,可自动锁止 的卷收器 3.14.3 nomateallyhekim 自锁式卷收器(3型 ingretraetor(type3 au 可按所需长度自由拉出织带,并在带扣扣紧时,可根据佩戴者的体形自动调整织带长度的卷收器, 佩戴者如果不有意解锁,织带将不能进一步拉出 lockins 紧急锁止式卷收器(4型emergeney igrtrnaetuwr(epe4) 在正常行驶条件下,不限制安全带佩戴者活动自由的卷收器,这种卷收器有长度调节元件,可根据
GB14166一2013 佩戴者的体形自动调整织带的长度,并有一锁止机构在紧急情况下因下列因素而起作用 a)车辆减速度(单敏感性); b)车辆减速度,织带的运动或其他自动因素的组合(复合敏感性) 3.14.5 高响应紧急锁止式卷收器(4N型emergeneyloekingretraetorwith higherresponsethreshold ype4N) 用在M,M,N,N,N类(见GB/T15089一2001)车辆上且具有较高响应极限值的紧急锁止式 卷收器 3.14.6 安全带高度调节器beladjustmentdevieetorheight 能够使安全带上导向件的高度位置按照佩戴者的需要和座椅的位置进行调整的装置,该装置可以 视作安全带的组成部分或者视作安全带固定点组成部分 3.15 安全带固定点 beltanchorages 用于固定安全带总成的车辆结构部件或座椅结构,或者车辆的其他部分 16 3 安全带和约束系统的车辆类型vehieleypesreeurdssatety-helsamdrestraintystems 机动车辆的类型,它在车辆结构、座椅结构,或与安全带、约束系统相连接的车辆的任何部分的尺 寸,外型、零件材料等方面无实质差异 3. 7 约束系统restraintsystem -种用于特定车辆类型或制造厂定义的并经检测机构认可的类型的系统,由一个座椅和通过适当 方式固定到车辆上的安全带组成,另外还包括在车辆突然减速时,通过限制佩戴者身体的运动,减少佩 戴者伤害的所有元件 3.18 座椅 seat 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 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3.19 座椅组groupofseats 可供一个或多个成年乘员乘坐的长条座椅或多个并排的单独座椅(即这些座椅中的一个前固定点 与另一个座椅的后固定点的前部成一条直线或在另一个座椅的固定点之间. 3.20 长条座椅 benchseat 供一个以上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的乘坐设施 3.21 座椅调节器adjustmensystemoftheseat 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该装置至少应有如下功能之 a)纵向位移longitudinaldisplacenment; b)垂直位移 verticaldisplacement; c)角位移angular displaeement
GB14166一2013 3.22 座椅固定点seatanchorage 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系统,包括车辆结构上的相关部件 3.23 座椅型式seatype 在以下主要方面没有差异的座椅: -座椅结构件的形状尺寸和材料; 座椅调节和锁止机构的型式和尺寸; -座椅上安全带固定点座椅固定点和车辆结构上的相关部件的型式和尺寸 3.24 座椅移位系统dispaementsystemothest 为便于乘员出人,可使座椅整体或其部件之一能转动或纵向移动并且无中间固定位置的装置 3.25 座椅调节器锁止系统lockingsystemoftheseat 使座椅及其部件保持在某个使用位置的装置 3.26 封闭式带扣按钮eneosedbuckle-releasebutton" 用直径40mm的球体不可能使带扣开锁的带扣按钮 非封闭式带扣按钮non-enelosedbueklerelensebutton 用直径40nmm的球体能够使带扣开锁的带扣按钮 3.28 减力装置 tension-redcedevice 与卷收器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当安全带扣好时自动减少织带的张力,当安全带释放时,此装置自动 关闭 3.29 国际通用的儿童约束系统固定装置ISoFIx 将儿童约束系统与车辆连接的装置 包括车辆上的两个刚性固定点,儿童约束系统上两个相对应 的刚性连接装置,以及限制儿童约束系统翻转的装置 3.30 IsoFIx儿童约束系统IsoFIxchildrestrainsystem 具有国际通用的儿童约束系统固定位置(IsOFIX)的儿童约束系统 它是满足GB27887要求的儿 童约束系统,且必须连接到满足GB14167要求的IsOFIx固定点系统上 31 3 IsoFIx位置IsoFIXp0sition 允许安装下述儿童约束系统的位置 a 通用类IsOFIX前向儿童约束系统; b半通用类ISOFIX前向儿童约束系统 半通用类IsOFIX后向儿童约束系统 半通用类ISOFX侧向儿童约束系统; D 特殊类型车辆ISOFIX儿童约束系统
GB14166一2013 3.32 IsoFIx固定点系统IsoFIxanchoragessystem 由两个规定的1sOFIX下固定点组成,与抗翻转装置配合使用,用于固定IsOFIX儿童约束系统的 -套系统 3.33 ISoFIX下固定点IsoFIXlowanechorage 是一个直径6mm的水平放置的刚性圆杆,从车辆结构或座椅结构中伸出,并与带有IsOFIX连接 装置的IsOFIX儿童约束系统相配合使用 3.34 抗翻转装置antirotationdevice 用于防止儿童约束系统沿车辆行进方向发生转动的装置 用于以下不同类型的儿童约束系统其构 成方式不同 -用于通用类IsoFIX儿童约束系统的抗翻转装置由IsoFIX上拉带及其固定点构成; -用于半通用类IsoFIx儿童约束系统的抗翻转装置由一个IsoFIx上拉带及其固定点、车辆 仪表板或者在正面碰撞事故中用于限制约束系统翻转的支撑腿构成 注:对于通用类和半通用类的IsOFIX儿童约束系统,车辆座椅本身不构成抗翻转装置 3.35 ISoFIx上拉带固定点IsoFIxtoptetheranchorage 安装在规定区域,与1IsOFIX上拉带连接件相联,并可以把约束力传递到车辆结构上的构件 3.36 导向装置utdaneedeviee 帮助人员安装IsoFIXx儿童约束系统的装置,通过物理导向作用使IsO)FIX儿童约束系统上的 IsOFIX连接件正确地与ISOFIX下固定点对齐以使连接变得容易 3.37 IsoFIx标识IsoFIxmarkingixture 用于提示IsOFIXCRs使用者车辆上IsOFIX的位置以及每个IsOFIX相应的固定点位置的识别 标志 3.38 儿童约束固定模块ehildrestrantfixture CRF 附录B中B.3.4规定的7种尺寸等级之一的装置 特指附录B中图B.4图B.10给出了尺寸的 装置,用来检查儿童约束系统尺寸等级是否能够适用于车辆的IsOFIX位置 图B.5描述的称为ISO) F2(B)的CRF在GB14167一2013中用来检查ISOFIX固定点系统的位置和尺寸适应性 39 3. 安全带提醒装置safety-beltreminder 当乘员不系安全带时警告驾驶员的系统,该系统由未系安全带的检测装置和两级驾驶员提醒(第- 级提醒和第二级提醒)组成 40 33 视觉提醒 visualwarning 可视信号(灯光、闪烁、符号或信息的可视显示)提醒 3 41 听觉提醒audible warning 声音信号提醒
GB14166一2013 3.42 第一级提醒firstlevel warning 当点火开关接通(发动机运转或不运转)驾驶员未系安全带时激活的视觉提醒 作为一种选择,可 增加听觉提醒 3.43 第二级提醒 secondlevelwarming 当驾驶员未系安全带驾驶车辆时激活的视觉提醒和听觉提醒 3.44 未系安全带satey-helstistenet 按照制造厂的选择,指驾驶员安全带锁扣未插人,或从卷收器中拉出的织带长度不超过100 mm 3.45 车辆处于正常运行状态yehicleisinnormaloperatiom 车辆向前运动速度大于10km/h 技术要求 总则 4.1.1安全带或约束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应满足:当正确安装和由乘员正常使用时,其功能正常,并在交 通事故中降低对身体的伤害程度 4.1.2安全带的织带应不易出现危险形状 由于聚酰胺6具有吸水变形的特性,所以所有机械部件不应使用具有聚酰胺6这种特性的材 料,这种材料操作时很可能有不利影响 安全带和约束系统生产一致性的控制可参考附录C 4.2刚性件 4.2.1概述 4.2.1.1安全带的刚性件,如带扣,调节装置、连接件等,不得有导致易于磨损或割伤织带的锐边 4.2.1.2安全带总成中所有易腐蚀的部件,均应适当进行防锈处理 在经5.2的腐蚀试验后,不允许 出现可能影响正常功能的损坏和由有经验的检验人员能用肉眼观察到的明显腐蚀 4.2.1.3用于吸收能量或承受、传递载荷的刚性件,不得使用脆性材料 4.2.1.4 安全带上刚性件和塑料件所处的位置和安装方式应使车辆正常使用时,不致被夹到滑动座椅 下面或被车门挤住 如果有一件零件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则该零件应进行5.5.4中规定的冷冲击试验 试验后,如果刚性件的塑料覆盖层或保护层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纹,则应去除塑料件后继续检验余下部分 的安全性,如果余下部分仍然是安全的或无肉眼可见的裂纹,则应对比4.2.2、4.2.3和4.4规定的试验 要求进一步地进行评估 4.2.2带扣 带扣应能排除任何误操作的可能性,尤其应使带扣不处于部分啮合的位置,开启带扣的方法 应明确,可能与佩戴者身体接触的带扣部件,在距接触面不超过2.5m处的接触区面积不得小于 对于全背带式安全带带扣部分,如果带扣同佩戴者身体的接触区域 2000mm',宽度不得小于46mm 在2000mm'4000mm”之间,则认为满足要求 4.2.2.2无论车辆处于什么位置,即使带扣不受力,也应保持锁止状态 不能存在偶然或用小于10N
GB14166一2013 的力打开带扣的可能性 带扣应易于使用和锁止,当它不受力时或当在58.2中规定的受力条件下,它 应能使佩戴者从某个方向用单手的简单动作来打开 此外,当安全带总成使用于前排外侧座椅位置时 全背带式除外),带扣也应能由佩戴者从某个方向用单手的简单动作来打开 带扣应通过按压按钮或 某个类似的装置来开启 当按钮在实际打开位置上,并投影到垂直于按钮最初运动方向的平面时,开肩眉 力施加表面应满足以下尺寸要求 a)对于封闭式带扣:面积不小于450mm*,宽度不小于15nmm; b 对于非封闭式带扣;面积不小于250mm',宽度不小于10mm; 带扣按钮表面应为红色,带扣其他部分不得呈红色 但如果乘员扣上安全带后警示灯熄灭,当 乘员坐上座椅时,允许在带扣的任何部位设置红色警示灯 4.2.2.3当按5.5.3进行试验后,带扣应能正常工作 行5.7规定的动态试验前,带扣应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经受5000 带扣应能承受反复操作,在进 次开闭循环;对于全背带式安全带的带扣,该试验可以在不是全部锁舌插人的情况下进行试验 4.2.2.5在进行5,8规定的试验时,带扣开启力不大于60N, 4.2.2.6带扣应按5.5.1和5.5.5(适用时)的要求进行强度试验 承受规定的负载时,带扣不得断 裂、严重变形或自行开启 4.2.2.7当两个带扣合并成一个部件供两个总成通用时,将属于一套总成的带扣部件插人属于另一套 总成的配合部件如果使用时带扣可以采用该方法装配的话),也要进行5.7和5.8中规定的强度和开 启试验 4.2.3安全带调节装置 4.2.3.1当佩戴者戴上安全带后,安全带应可自动调整以适应佩戴者,或者易于使佩戴者方便使用,也 应允许单手拉紧安全带以适应佩戴者身体尺寸和车辆座恃的位置 4.2.3.2应按照5.3要求对每种安全带调节装置的两件样品进行试验 对于每个调节装置样品,织带 的滑移不应超过25mm,并且全部调节装置的总移动量不应超过40mm 4.2.3.3全部调节装置应按5.5.1进行强度试验,在承受规定载荷时,不得出现断裂或脱开 4.2.3.4按5.5.6试验后,任何手动调节机构的操作力不得超过50N 4.2.4连接件和高度调节器 连接件应按5.5.1和5.5.2的规定进行强度试验 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如未按GB14167一2013进 行过试验,应按5.5.2的规定进行强度试验 在规定载荷作用下,不应破裂和脱开 4.2.5卷收器 4.2.5.1手调式卷收器 装有手调式卷收器的安全带总成的织带在卷收器锁止位置之间的拉出量不应超过 4.2.5.1.1 25mm 4.2.5.1.2在织带正常拉出方向施加一个不小于14N且不大于22N的力时,从手调式卷收器拉出的 织带长度应不大于6mm 4.2.5.1.3按5.6.1规定的方法将织带拉出,并进行5000次反复拉出回卷试验 然后,卷收器应进 行5.2规定的腐蚀试验和5.6.3规定的粉尘试验,最后再进行5000次拉出回卷试验 完成上述试验 后,卷收器应能正常工作,且仍能满足上述4.2.5.1.1、4.2.51.2的要求 4.2.5.2自锁式卷收器 4.2.5.2.1自锁式卷收器安全带总成的织带在卷收器锁止相邻位置之间的移动量不得超过30n mm
GB14166一2013 在佩戴者向后运动后,安全带应保持其初始位置或在佩戴者随后的向前运动后,自动回到其初始位置 4.2.5.2.2如果卷收器是腰带的一部分,当按56.4.2在假人和卷收器之间的自由长度上测量时,织 带的卷收力应不小于7N;如果卷收器是肩带的一部分时,进行类似测量时,织带的卷收力应不小于 2N,且不大于7N;如果织带穿过一导向装置或导向轮时,应在假人与导向装置或导向轮间的自由长度 上测量卷收力;如果卷收器总成上设有手动或自动防止织带全部卷回的装置,则测量卷收力时,应使该 装置失效 按5.6.4.3测量时,腰带的卷收力应大于2.6N,肩带或连续带的卷收力应在1N一7N 之间 4.2.5.2.3 应拨5.61规定的方法进行5o0次拉出回卷试验 然后,卷收器应进行反.2规定的腐饿 试验和5.6.3规定的粉尘试验,最后再进行5000次拉出回卷试验 完成上述试验后,卷收器应能正常 工作,并满足4.2.5.2.1和4.2.5.2.2的要求 4.2.5.3紧急锁止式卷收器 4.2.5.3.1当按5.6.2试验时,紧急锁止式卷收器应满足下列要求[对于单敏感式卷收器,根据3.14.4a), 只有车辆减速度要求是有效的 对于4型卷收器,当车辆减速度达到a.45s(g一9. im/s)时,卷收器应锁止;对于4N翠卷 收器,当车辆减速度达到0.85g时,卷收器应锁止; 对于4型卷收器,在织带拉出方向上测量织带的加速度值小于0.8g时,卷收器不得锁止;对于 4N型卷收器,加速度值小于1.Og时,卷收器不得锁止; 当敏感装置在其制造厂规定的安装位置向任意方向倾斜12"或以下时,卷收器不得锁止; 对于4型卷收器,当敏感装置在其制造厂规定的安装位置向任意方向上倾斜大于27"时,卷收 器应锁止;对于4N型卷收器,当敏感装置在其制造厂规定的安装位置向任意方向上倾斜大于 40"时,卷收器应锁止 当卷收器依靠外部信号或动力源控制时,其结构应使信号或动力源失效或中断时,卷收器可自 动锁止 如果只有一个敏感性依靠外部信号或动力源控制,且信号或动力源的失效有声光信 号通知驾驶员时,这种复合敏感式卷收器不需要满足此要求 4.2.5.3.2按5.6.2试验时,具有复合敏感性,包括带感的紧急锁止式卷收器应满足规定的要求,当在 拉出方向测量的织带加速度不小于2.Og时,卷收器应锁止 4.2.5.3.3对于4.2.5.3.1和4. 53 提到的试验,在卷收器锁止之前所产生的织带拉出量,从 5.6.2.1给出的初始长度开始,不应超过50mm,对于4.2.5.3.lb)提到的试验,从5.6.2.1给出的初 始长度开始,织带拉出50mm长度过程中,不得锁止 4.2.5.3.4如果卷收器是腰带的一部分,当按照5.6.4在假人和卷收器之间自由长度上测量时,织带 的卷收力不应小于7N; 如果卷收器是肩带的一部分时,进行类似测量时,织带的卷收力应不小于1N且不大于7N;装有 减力装置时除外 这种情况下,只有当减力装置处于运行模式时,卷收力可减小至0.5N 如果织带通 过导向装置或导向轮,应在假人与导向装置或导向轮之间的自由长度上测量卷收力; 如果卷收器总成带有手动或自动防止织带全部卷回的装置,则应在该装置未起作用时测量卷收力 如果卷收器总成带有减力装置,在按4.2.5.3.5进行的耐久性试验前和耐久性试验后评价这些要 求时,上面所述的织带卷收力应在减力装置起作用和不起作用的状态下测量 4.2.5.3.5按5.6.1规定的方法,进行40000次拉出回卷试验 然后,卷收器应进行5.2规定的腐蚀 试验和5.6.3规定的粉尘试验 最后再进行5000次拉出回卷试验(共进行45000次). 如果卷收器总成带有诚力装置,上面所述的试验应在诚力装置起作用和不起作用的状态下进行 在完成上述试验后,卷收器应能正常工作且满足4.2.5.3.1、4.2.5.3.3和4.2.5.3.4的要求
GB14166一2013 4.2.5.4附加要求 在按4.2.5.3.5完成耐久性试验和按4.2.5.3.4完成卷收力测量后,卷收器应满足下列两条要求 a)当卷收器(自动锁止卷收器除外)按5.6.4.4进行试验时,应可以消除人体躯干和安全带之间 的松弛 b)当带扣脱钩释放锁舌时,卷收器应能单独收回所有织带 4.2.5.5卷收器强度试验 卷收器试验包括5.5.1和5.5.2规定的强度试验(不包括无锁式卷收器》. 4.2.6预紧装置 4.2.6.1在经受5.2规定的腐蚀试验后,预紧装置(包括由无电流通过的原接插件连到装置上的撞击 传感器)应能正常工作 4.2.6.2应验证装置的误操作不会导致对佩戴者身体的伤害 4.2.6.3火药式预紧装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在按5.9规定进行环境试验后,预紧装置不能因温度原因而触发,装置应正常工作; a b) 应采取措施防止火药爆发时排出的热气体引燃附近的易燃材料 4.3织带 4.3.1概述 4.3.1.1织带的特性应使其作用在佩戴者身体上的压力,在其全宽上尽可能的均匀分布,而且在载荷 作用下,不会发生扭曲,织带应有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的能力,织带应锁边以防使用时松散 4.3.1.2在9800N载荷下,织带的宽度不得小于46mm 应在进行5.4.2规定的断裂强度试验过程 中测量该尺寸 4.3.2标准温湿态处理后的抗拉载荷 按5.4.1.1进行处理过的两条织带样品,按5.4.2规定测量所得到的织带抗拉载荷值不得小于 14700N,两件样品拉断载荷值的差别不得超过所测得的抗拉载荷较大值的10% 4.3.3特殊处理后的抗拉载荷 按5.4.1(5.4.1.1除外)规定之一进行处理的两条织带样品,织带的拉断载荷不得小于按4.3.2规 定试验中测得的载荷平均值的75%,且不得小于14700N 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或已经获得的资料,检 测机构可以免除试验中的一项或多项 安全带总成或约束系统 4.4.1动态试验 4.4.1.1按5.7规定,对安全带总成或约束系统应进行动态试验 4.4.1.2对事先未受载荷的两套安全带总成进行动态试验,其中安全带总成是约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 分时除外,此时应对事先未受过载荷的一组座椅的约束系统进行动态试验,要试验的安全带总成带扣应 满足4.2.2.4的要求 对于带有卷收器的安全带,卷收器应进行5.6.3给出的粉尘试验 另外,带有火 药式预紧装置的安全带或约束系统,该装置还应按5.9的规定进行处理 安全带按5.2进行腐蚀试验后,带扣还应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进行500次附加的开启和锁止试验 2 对已进行过4.2.5.2试验或4.2.5.3试验的带有卷收器的安全带,如果卷收器已进行过4.4.1. 10
GB14166一2013 腐蚀试验,则腐蚀试验不必重复 对于带有3.l4.6中定义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的安全带,应由检测机构选择最不利的调节位置进行 试验 如果安全带高度调节器为安全带固定点的一部分,且已满足GB141672013要求,检测机构可 按5.7.1的规定执行 对于带有预紧装置的安全带,4.4.1.3b)中规定的最小位移量可减少一半 进行本试验时预紧装 置应起作用 对于带有减力装置的安全带,动态试验前应按照4.2.5.3.5诚力装置在运行模式下进行耐久性试 验,然后减力装置在运行模式时进行动态试验 4.4.1.3试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影响乘员约束的安全带总成或约束系统的部件不得断裂,并且带扣或锁止系统或位移系统均 ? 不得释放或解锁 mm200t b对于腰带,假人骨盆位置前移量应在801 mm之间,对于其他型式安全带,骨盆位置前移 量应在80mm200mm之间,胸部位置前移量应在100mm300mm之间 对于全背带型安 全带上述最小位移量可以减少一半 这些位移量为附录D图D.6所示测量点处的位移 安全带安装在前排外侧乘坐位置并且在前面有安全气囊保护时,如果胸部参考点在通过上面 4.4.1.3b)规定位移值的时刻的速度不超过24 km/h,胸部参考点的位移值可超过这个规定 的值 约束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如果通过计算或进一步的试验表明;假人的头部或躯干与车辆前面坚硬部位不发生任何接触、 a 则胸部参考点的移动量允许超过4.4.1.3b)的规定;动态试验中如胸部与转向机构总成接触 转向机构总成符合GB11557一2011要求,且胸部与转向装置的撞击速度不大于24km/Ah时 则胸部参考点的移动量允许超过4.4.1.3b)的规定,进行本项评价时,座椅应位于5.7.2d)规 定的位置 b)车辆上的位移和锁止系统,应使所有座椅上的乘员在动态试验后,仍可用手动操作方式离开 车辆 4.4.1.5作为上述条款的部分减免,对于约束系统,当上固定点安装在座椅上时,根据GB14167 2013中4.5.4的减免规定,位移量可以大于4.4.1.3b)中规定的值 4.4.2磨损处理后的载荷 4.4.2.1经按5.4.1.6规定处理后的两件样品,应按5.4.2和5.5的规定来评价其断裂强度,其强度 值至少应等于织带未经磨损处理时平均断裂强度值的75%,且不得小于规定的试件最小载荷值 两件 样品的断裂强度之间的差别不可超过所测强度最高值的20% 对于程序1和程序2,只对织带样品按 5.4.2进行断裂强度试验,对于程序3应对金属元件结合在一起的织带按5.5进行断裂强度试验 4.4.2.2进行磨损处理程序的安全带总成部件见表1 “×”表示该部件适用的处理程序,每一程序均 应采用新的试样 表1磨损程序 磨损处理的部件 程序1 程序2 程序3 连接件 X 导向件或导向轮 × 带扣环 调节装置 × 缝到织带上的部件 X 11
GB14166一2013 试验方法 5.1安全带或约束系统试验的样品 5.1.1两套安全带或约束系统进行带扣检查、带扣低温试验,5.5.4规定的低温试验(如有必要,带扣 耐久性试验、安全带腐蚀试验,卷收器性能试验,动态试验及动态试验后带扣开启试验 这两件样品之 -将用于安全带或约束系统检查 .1.2需要一套安全带或约束系统进行带扣检查和带扣、连接件安装座、安全带调节装置以及卷收器 5 如有必要)的强度试验 需要两套安全带或约束系统进行带扣检查、微滑移试验和磨损试验 这两套样品之一将进行安 全带调节装置试验 5 需要织带样品用于织带的断裂强度试验 安全带或约束系统试验的样品见附录E 5 腐烛试验 5 2 将一套完整的安全带总成置于附录F规定的试验箱内,对装有卷收器的总成,织带除留下 300mm士3mm外应全部拉出,除应检查或补充盐溶液等短时间中断外,试验应持续进行50h 腐蚀试验完成后,应将安全带总成轻柔地冲洗或浸在温度不高于38的流动清水中除去盐迹、 然后放在室温中干燥24h,再按4.2.1.2进行检查 5. 3 微滑移试验 5.3.1样品应在温度为20C士5C,相对湿度为65%士5%的环境中至少保持24h试验应在15C~ 30C的温度下进行 5.3.2应使调节装置自由部分按装车状态朝上或朝下置于在工作台上 5.3.3织带的下端应悬挂50N载荷,另外一端应作行程300mm士20mm的前后往复运动(见图G.3). 5.3.4如果织带有用于储备的自由端,则该端不应固定或夹在受力段 5.3.5应使织带在试验台上与在车上一样,其松弛情况下,从调节装置下垂呈凹形曲线 加到试验台 上的50N载荷应有垂直导向,以防止载荷摇摆和安全带扭转,应按装车状态将连接件固定在50N的载 荷上 5.3.6在试验正式开始前,应预先运转20个循环,以使自紧系统正确定位 mm士20mm 应以每秒0.5个循环的频率,3001 1的总行程,完成1000次试验 50N载荷仅在 半个周期内的100mm士20mm移动区间内起作用 5.3.8试验装置见附录G 5.4织带的处理和断裂强度试验(静态 5.4.1对进行断裂强度试验的织带的处理 5.4.1.1温湿态处理 织带应在温度为20C士5C、相对湿度为65%士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如果处理后不立即进 行试验,试件应存放在密封容器内直至试验开始,断裂载荷应在织带从处理环境中或从容器中取出后 5min内测量 12
GB14166一2013 5.4.1.2光照处理 5.4.1.2.1应采用GB/T8427一2008推荐的设备 织带暴露在光照之下,其时间相对应于使蓝色羊 毛标准7褪色到灰色样卡4级所用的时间 5 4.1.2.2光照处理后,织带应在温度为20C士5C、相对温度为65%士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 如果处理后不立即进行试验,试件应存放在密封容器内直至试验开始,断裂载荷应在织带从处理环境中 或从容器中取出后5min内测量 5.4.1.3低温处理 5.4.1.3.1织带应在温度为20C士5、相对湿度为65%士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 5.4.1.3.2然后,织带应在温度为-30C士5的低温箱内的平面上至少存放1.5h,然后,将织带对 折,并在对折处压上预先冷却到一30C士5C的2kg重块,在同一低温箱内放置30min,除去重块,断 裂载荷应在织带从低温箱中取出后5min内测量 5.4.1.4高温处理 5.4.1.4.1织带应在温度为60C士5C、相对湿度为65%士5%的加热箱中保存3h 5.4.1.4.2断裂载荷应在织带从加热室中取出后5min内测量 5.4.1.5浸水试验 5.4.1.5.1织带应完全浸泡在温度为20C士5C且已加人少量湿润剂的燕水中保存3h,可采用任 何适用于被试织带纤维的湿润剂 5.4.1.5.2断裂载荷应在织带从水中取出后10min内测量 5.4.1.6磨损处理 5.4.1.6.1所有同刚性件接触的织带均应进行磨损处理,对于在微滑移试验(5.3),织带滑移值小于规 定值的一半的所有调节装置,无需按5.4.1.6.4a)进行程序1规定的磨损处理 试验设备的设置应基 本上保持织带和接触区域的相对位置 .4.1.6.2样品应在温度为20C土5C、相对湿度为65%士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在进行磨损 S 程序时,试验室温度应在15C30C之间 5.4.1.6.3表2列出每个磨损程序的一般条件 表2 -般条件 程序 载荷/N 频率/HHz 循环次数 移动量"/mm 25 0.5 300士20 程序1 5000 程序2 0.5 45000 300士20 程序3 050 0.5 45000 见5.4.1.6.4e) 移动量是指织带前后往复运动的行程 5.4.1.6.4特殊处理程序的适用要求: 程序1适用于织带穿过调节装置滑动的情况 25N的垂直稳定载荷应保持作用在织带一端 a 13
GB14166一2013 织带的另一端应系在使织带呈水平前后运动的装置上 调节装置应放在水平织带上以便使织 带保持张紧状态(见附录G图G.1. 程序2适用于织带穿过某个刚性件改变方向的情况 本试验过程中,织带的角度应保持图G.2 所示的数值 试验时,应保持5N的稳定载荷,对于穿过某个刚性件且不止一次改变织带方向 的情况可增加5N载荷以得到穿过刚性件300mm的织带运动情况(见附录G图G.2) 程序3适用于织带通过缝制或用相似方法固定于刚性件上的情况 向前和向后运动全程应为 300mm士20mm,但是对每半个周期而言,仅在100mm士20mm 的移动量中对织带施加 0N的载荷(见附录G图G.3). 5.4.2织带的断裂强度试验(静态试验 5.4.2.1每次应采用两条长度足够且按照5.4.1的规定处理过的新织带进行试验 5. .4.2.2每条织带应夹在拉力试验机夹具之间,夹具的设计应避免织带在夹具附近或夹具上发生断 裂,加载速度大约为100mm/min,试验开始时,夹具间试样的自由长度应为200nmm士40nmm 5.4.2.3当载荷达到9800N时,应在不停机情况下测量织带宽度 继续增加载荷值,直至织带拉断,记录断裂载荷值 5 如果织带发生滑动或断裂发生在距夹具10mm以内,试验视为无效,应重新对另一试样进行 试验 5.5带有刚性件的安全带总成部件的试验 5.5.1带扣和调节装置应由安全带总成上的部件连接到拉力试验机上,然后加载至9800N 对于全背带式安全带,通过与带扣和锁舌或与相对于带扣几何中心近似对称位置上的两个锁舌相 连接的织带将带扣同试验设备连接到一起,如果带扣或调节装置是连接件或三点式安全带共用部件的 -部分时,带扣或调节装置应按5.5.2与连接件一起试验,卷收器有导向轮或在安全带上部固定点处有 织带导向件的情况除外 当载荷达到9800N时,织带缠绕在卷轴上的长度应尽可能使锁止时的长度 mm处 接近织带末端4501 5.5. 连接件和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应按5.5.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但载荷应为14700N,且应按 . .1第二句中的规定,以安全带正确装于车内时所可能出现的最不利的条件施加载荷 对于卷收器, 试验应在织带完全拉出状态下进行 5.5.3两套完整的安全带总成样品应置于温度为一10C士1C的低温箱内2h.从低温箱内取出后 应立即将带扣互相配合的部分连接到一起 5.5.4两套完整的安全带总成样品应置于温度为-10C士1C的低温箱内2h,试验时,依次将刚性 件和塑料件放在一刚性金属平板上:(该平板同样品一起存放在低温箱内),再将该平板放在一质量至少 为100kg的水平坚实水平硬块上,在取出低温箱30s之内,用一质量为18kg的钢质重块以自由落体 方式从300mm高处下落冲击试样,重块冲击面应为表面硬度至少为HRC45的凸曲面,重块中心线处 的纵向半径为150mm,横向半径为10mm,一件试样曲面块的轴线应与织带方向一致进行试验,而另 -件试样与织带成90"进行试验 5.5.5带扣与两套安全带有共用部件时,其加载方式应能模拟座椅处于中间调整位置时车辆内的使用 条件,对每条织带同时施加14700N载荷,载荷施加方向应按5.7.1确定,附录H给出了一种适合进 行本试验的装置 5.5.6当试验手动调节装置时,织带应稳定地从该调节装置中拉出 考虑到正常使用条件,速度大约 为100mm/s.且在织带开始拉出25mm后测量最大力,精度为1N 应在织带穿过装置的两个方向均 进行试验 在测量前,织带应预先来回拉动10次 14
GB14166一2013 5.6带有卷收器的安全带的附加试验 5.6.1卷收器机构的耐久性 5.6.1.1织带应以每分钟不多于30次的速度进行规定次数的拉出回卷试验,对于紧急锁止式卷收器, 每5次循环应使卷收器锁止一次,锁止次数在了种不同拉出长度上应相同,即拉出推绕在卷收器上织带 总长度的90%、80%、75%、70%和65% 但是,对于缠绕织带长度大于900mm的情况,上述百分数应 以织带可从卷收器中拉出的最后900mm长度为准 5.6.1.2附录1给出了一种适合进行5.6.1.1规定的试验设备 5.6.2紧急锁止式卷收器的锁止 5.6.2.1卷收器应在当绕在卷收器上的织带长度为300mm士3mm时进行一次锁止试验 对织带敏感式卷收器,织带的拉出方向应是卷收器装在车上正常使用时的方向 对车体敏感式卷收器进行试验时,如果卷收器按安全带制造厂的规定安装在车上,则应沿两水平正 交轴线方向按上述拉出量对其进行试验 当该位置没有规定时,检验机构应与安全带制造厂协商 这 两个轴之一的方向应由检验机构按最不利锁止机构触发的方向选定 该试验设备应使织带拉出5 5.6.2.2附录J」描述了一种适用于进行5.6.2.1规定的试验设备 mm 以前达到所规定的加速度值,而且应使织带拉出时的加速度平均增长率在25日/八一150x/唇之间 5.6.2.3为检查是否满足4.2.5.3.le)和4.2.5.3.ld)要求,卷收器应装在水平台面上,并使台面以不 超过2"/s的速度倾斜直至发生锁止 试验应在其他方向上重复进行以满足要求 5.6.3粉尘试验 5.6.3.1卷收器应安装在附录K描述的试验箱内,其安装方式类似于在车辆上的安装状态 试验箱 应装有5.6.3.2规定的粉尘,除了在每次搅拌粉尘后1min~2min内进行10次安全带拉出回卷试验 外,应保持织带处于从卷收器中拉出500mm长度的状态 在5h内,每隔20min,以表压为5.5×10 士0.5×10Pa,且不含油的干燥压缩空气,由一直径为1.5mm士0.1mm的小孔吹搅粉尘5s 5.6.3.2上述5.6.3.1规定试验所用粉尘应含有1kg干石英砂,其颗粒度分配如下 a)通过150m孔径,1044m线径:99%至100% b 通过105m孔径,64m线径:76%至86% c 通过75m孔径,52m线径:60%至70% 5.6.4卷收力 5.6.4.1按5.6.4.2或5.6.4.3测量卷收力 5.6.4.2将安全带总成安装到进行5,7规定的动态试验的假人上,当织带以约10mm/s速率回卷时 在最接近与假人接触处测量织带卷收力 对于装有减力装置的安全带,应在减力装置运行模式和非运 行模式下测量卷收力和织带张力 5.6.4.3将卷收器按在汽车上的安装状态固定住,把织带全部拉出,然后以约500mm/nmin的速度将 织带卷人卷收器内,当卷人的织带长度为织带有效长度的25%士50mm时,测量卷收器的卷收力 对 带有导向件的卷收器,则按实际安装尺寸,并让织带穿过导向件进行卷收力测量 5.6.4.4在进行5.7描述的动态试验前,应将穿着棉质衬衫的座姿假人向前倾斜,直到从卷收器中拉 出350mm织带,然后放回初始位置 5 安全带总成或约束系统的动态试验 5.7.1安全带总成应安装在装有按附录L规定的座椅和固定点的滑车上 如果安全带总成用于某一 15
GB14166一2013 特定车辆或特殊类型的车辆上,假人和固定点之间的距离应由检验机构按照随安全带提供的安装说明 或按照车辆制造厂提供的资料来确定 如果安全带装有3.14.6定义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则应按车辆设计要求给定的安装位置和固定方 式来安装安全带高度调节器 当已经进行了一种车型的动态试验,其他车型的每一个固定点与已试安全带相对应的固定点距离 少于50mm n时,不需要重复试验 制造厂也可选择确定假定的固定点,以覆盖最大数目的真实固定点 5.7.2对于带有由不在该安全带总成中的零部件组成的预紧装置的安全带或约束系统,安全带总成应 按5.7.2a)的规定与必要的附加零件一起安装在滑车上 对于不能在试验滑车上进行试验的那些装置,制造商可以选择通过按照GBl1551一2003规定的 标准速度50km/h进行正面撞击试验,来验证该装置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对于构成作为约束系统申请型式认证的总成一部分的安全带或约束系统,安全带应装在该约束系 统通常安装的车辆结构上,该部分应按下列规定的方式刚性地连接到滑车上 试验时,安装车辆的方法不得对座椅或安全带的固定点起加强或减少其结构正常变形的作用 除脚部外,车辆前部不得有限制假人前移而减少约束系统试验时受力的部件 去掉的结构部 件,只要不妨碍假人前移,可用具有同样强度的部件代替 如果车辆或结构在距所试约束系统的固定点前方不少于500mm处加强或固定,并且固定装 置不在结构整个宽度区域内对其产生影响,则认为该固定装置是符合要求的,对后部而言,结 构件应在固定点后方足够距离上安装以满足上述5.7.2a)的要求 由检测机构选择对强度最不利条件将座椅安装于驾驶位置上,同时与车辆内的假人安装相匹 配 座椅位置应在报告中说明 如果椅背可倾斜调整的话,应按制造商的规定锁止,当无任何 规定时,对于M和N类车,应使实际座椅靠背角尽可能地接近25",对于所有其他类型车辆 应使该角度尽可能接近15" d)为了按4.4.1.4a)的要求进行评估,座椅应位于适合于假人尺寸的最前的驾驶或乘坐位置 同一座椅组的所有座椅应同时进行试验 e) f 全背带式安全带的动态试验应在无胯带(总成)的情况下进行 应按下述方法将安全带总成佩戴在附录D中规定的假人身上;在假人后背和椅背之间放置一 个 25mm厚垫板,安全带应调至紧贴假人,然后去除垫板使假人背部与座椅靠背接触,然后进行检查使 带扣两部分的连接状态不至产生降低锁止可靠性的危险 5.7.4织带的自由端应伸至调节装置外足够长以允许滑移 5.7.5减速或加速装置可以选用下列两种装置之一进行试验 a)减速试验装置 滑车的驱动方式应使滑车碰撞瞬间具有50km士1km/h的自由运行速度,并且使假人保持稳定, 士50 滑车的停车距离应为400mm出 mm 滑车减速过程中应保持水平,滑车减速度应通过使用附录L 中描述的设备或任何能得出相同结果的其他装置来获得 本设备性能应符合附录M规定的要求 进行安全带试验时,包括惯性块的滑车总质量为455 士20kg 进行约束系统试验时,滑车和车 kg士 辆结构的名义质量为800l kg,包括惯性块的滑车总质量为910 kg 滑车减速度曲线应在附录 士40k kg士 M图中阴影区域内 必要时,滑车及所连接车辆结构的名义质量以200kg增量递增,此时每增加 200kg的增量应增加28kg的惯性块 滑车和车辆结构及惯性块的总质量与标定试验的名义值之间的 差异任何时候都不得超过士40kg在停车装置标定时,滑车速度应为50km士1km/h,停车距离为 400mm士20mm b)加速试验装置 滑车的驱动方式应使滑车总的速度变化Au为51+;km/h 滑车在加速过程中应保持水平 滑车 的加速度应通过满足下面规定的仪器获得: 16
GB14166一2013 滑车(包括惯性块)的加速度曲线,应在附录M图中阴影区域内,并且在规定的线段[(10g,5n ms (2og,10ms)]的上面 根据1So17373;2005的0.5g加速度水平,定义碰撞开始时刻(T.) 滑车和车 辆结构及惯性块的总质量与标定试验的名义值之间的差异任何时候都不得超过士40kg 在加速试验 装置标定时,滑车总的速度变化A为51 km/ /h 除满足上述的要求外,检测机构应使用附录L中L.1规定的滑车,其质量超过380kg 5.7.6应测量碰撞前瞬间的滑车速度(对于减速试验台车需要计算停车距离),滑车的减速度或加速 度,假人向前的前移量和假人胸部前移300mm处胸部的速度 通过对记录的滑车减速度或加速度进行积分,得到滑车的速度变化 最初达到50+km/h时的滑车速度变化的距离,可以通过对记录的滑车减速度进行双重积分 获得 5.7.7碰撞后,在不打开带扣的情况下,目视检查安全带总成或约束系统及刚性件,以确定是否有失效 或断裂现象 对于约束系统试验后还应检查连接在滑车上的车辆结构部件是否有可见的永久性变形 如有变形,则应将其计人按照4.4.1.4a)规定进行的计算中 5.7.8然而,如果滑车的速度高于规定值和/或加速度曲线超过阴影区域的上限,安全带满足要求,应 认为该试验符合要求 5.8带扣开启试验 5.8.1在本试验中,应使用已经过5.7规定的动态试验安全带总成或约束系统 55 8. 在不打开带扣情况下,从试验滑车上取下安全带总成,通过直接牵引连接于其上的织带将载荷 2 作用到带扣上以使所有织带承受600N/n的力(n表示带扣在锁止位置时,其上所连接的织带数),对于 与刚性件连接的带扣,施力时带扣与刚性件形成的角度与动态试验时相同 开启力应沿平行于按钮运 动初始方向以每分钟400mm士20mm 的速度施加到带扣开启按钮的几何中心,对带扣施加开启力时 带扣应由一刚性件固定住,所施加的载荷不应超过4.2.2.5规定的限值 试验装置接触点应是半径为 2.5mm士0.1mm的球面,该球面系金属抛光面 测量带扣开启力并记录带扣失效情况 5 8 在带扣开启试验后,应对经过5.7规定试验的安全带总成或约束装置的部件进行检查,并且应 将动态试验时安全带总成或约束系统所遭受的破坏程度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5.9有预紧装置的安全带的附加试验 -温度调节处理 可以将预紧装置从要试验的安全带上拆下来进行试验 将其置于在温度为60C士5c下保持 24h,然后将温度升至100C士5C保持2h,接着在一30C士5C温度下保持24h 温度调节处理后, 装置应升温至环境温度,如果装置是从安全带上拆下来的,应再装回到安全带上 5.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第5章全部试验的结果; b使用的试验装置的类型(加速或减速装置) 总的速度变化 碰撞前瞬间的滑车速度(减速滑车); d 滑车速度变化过程中的加速度或减速度曲线, 假人的最大前移量; 17
GB14166一2013 g试验时带扣所占位置(如果是可变化的); h 带扣开启力 各种失效或断裂现象 i 如果根据5.7.1没有按附录L规定的固定点安装,试验报告应描述安全带总成或约束系统是如何 安装的,且应说明重要的角度和尺寸 报告也应提供试验时发生的带扣变形或断裂情况 对于约束系统,试验报告还应详细说明车辆结 构与滑车的连接方式、座椅的位置、座椅靠背倾斜角度 如果假人前移量超过上述4.4.1.3b)的规定 值,报告应说明是否符合4.4.1.4a)的要求 在车辆上安装的要求 安全带和约束系统装备 6.1.1除了折叠座椅(按GB14167一2013中的定义)和只在车辆静止时使用的座椅,M和N类车辆 (GB/T150892001定义的I级、级和A级的M和M类车辆除外)应当装备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安 全带或约束系统 6.1.2需要安装的每个乘坐位置的安全带或约束系统的类型应符合附录N的规定[不能使用无锁式 卷收器(3.14.1)和手调式卷收器(3.14.2)] 除了使用时正常扣上安全带扣后卷收程度显著降低舒适 性的情况,对于附录N中规定使用B型腰带的所有乘坐位置容许使用Br3型腰带 然而,对于附录N表N.1中带有角注a的N类车辆的外侧非前排乘坐位置,当座椅与最近的车侧 壁之间有一个允许乘员到达车辆其他部位的通道时,允许安装Br4m或Br4Nm类型的腰带 把所有车 门关上,如果侧壁与通过座椅中心线的垂直纵向平面的距离(在R点位置测量并垂直于车辆纵向中心 平面)大于500 mm,座椅和车辆侧壁之间的空间认为是一个通道 6.1.3不要求安装任何安全带的车辆,制造厂也可以选择按本标准设计生产的任何类型的安全带或约 束系统 可以用附录N中允许的A型安全带来替代附录N规定的安装腰带的乘坐位置的腰带 6. 1.4装有多个卷收器的三点式安全带,应至少有一个卷收器用于肩带 6.1.5除了M类车,负责试验的检测机构认为安装4型卷收器不适用的地方而且使用4N型符合要 求,可以用4N型紧急锁止式卷收器(3.14.5)来代替4型紧急锁止式卷收器 6.1.6对于附录N表N.1中带有角注b的前排外侧座椅和前排中间位置座椅,当风窗玻璃位于 GB11552一2009附录C规定的基准区域以外时,使用附录N所规定的腰带就足够 关于安全带,依据GB11552一2009附录C规定的方法,如果风窗玻璃与试验设备可以静态接触 则认为风挡玻璃是基准区域的一部分 6.1.7对于附录N表N.1中带有角注c的所有乘坐位置,应提供附录N规定的三点式安全带 除非 满足下列任意一个条件,才能使用附录N中规定的两点式安全带 前方有一个满足GB13057一2003中5.3.3规定的座椅或其他车辆部件; 车辆的任何部件都不在基准区域内,或当车辆运动时,没有车辆的部件能进人基准区域内 在基准区域内的车辆部件应符合GB13057一2003中5.2规定的吸能要求 6.1.8除了6.1.9包括的情况,需要给每个安装安全气囊的乘员乘坐位置配备警告标识,以防止在此 乘坐位置使用后向儿童约束系统 警告标识是包括解释性文字的象形图,应当持久地固定在明显的位 置上,让安装后向儿童约束系统人员容易发现 图1是象形图的一个例子 永久性提示应当任何时候 均可见,防止关门时不可见 18
GB14166一2013 R 骂 注:颜色: 象形图为红色; a b座椅、期儿童座椅及安全气囊轮廓线为黑色; 安全气囊(AIRBAG)文字与安全气囊为白色 图1警告标识象形图 只有装备有自动识别是否存在向后儿童约束系统的装置,并确保在装上这样的儿童约束系统后 6.1.9 安全气囊不再展开,才允许不执行6.1.8的要求 6.1.10对于设计用于车辆静止时使用,能够翻转或移动到不同方位的座椅,依据6.1.1的要求只适用 于车辆在路面上正常使用的座椅方向的情况 6.2一般要求 安全带,约束系统和附录B表B.3中的IsOFIX儿童约束系统按照GB141672013的规定应 能够固定在固定装置上,并能够满足设计和尺寸特性,固定点的数量及强度要求 6.2.2安装制造商推荐的附录B中表B.2和表B.3中的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 儿童约束系统,确保发生事故时它们能够正常工作,减少对乘员身体的伤害 应满足以下要求: a)不能要求织带承担有危险的配置 b) 把由于前倾运动使正确安装的安全带从佩戴者胸部往下滑移的危险性降到最小 e)把与车辆、座椅结构、儿童约束系统或按制造商推荐的附录B中表B.2和表B.3中的ISOFIXx 儿童约束系统的尖锐部件接触而使织带受损的危险降到最小 对于每个座椅位置提供的每个安全带的设计与安装应便于使用 此外,对于能够折叠以方便 d 进人车辆的后部、货箱或行李厢的整体座椅或座垫或靠背,在折叠并恢复座椅到乘坐位置后 依据车辆的用户使用说明书,无需培训或练习,单人就能方便的使用这些座配套的安全带 或很容易从座椅下面或后T 面方小地开饮复 检测机构应将锁舌插人带扣,以验证安全带可能的松弛不会影响对制造厂推荐的儿童约束系 统进行正确安装,并且对于三点式安全带,当放置好下列假人或装置时,对安全带的肩带从外 部施加拉力可对安全带的腰带产生至少50N的张紧力: GB27887一2011附录G关于“9个月、3岁、6岁和10岁的假人的描述”中规定的10岁假 人,并根据附录B中B.5进行调整 或附录B图B.1所确定的装置,该装置安装在能够安装通用儿童约束系统的座椅上 6.3对集成到安全带或约束系统的刚性部件的特殊要求 6.3.1刚性部件,如带扣、调节装置和连接件在事故中不应对佩戴者或其他乘员增加身体伤害的危险 19
GB14166一2013 6.3.2解开带扣的装置应清晰可见并易于触及,设计上应能避免被无意或偶然打开 带扣需位于救援 者易于触及的地方,以便在紧急时解救佩戴者 带扣无论是否承担佩戴者的重量,其安装应使佩戴者用简单的动作在一个方向上单手就能打开 除了全背带式安全带,对于前座外侧的乘坐位置的安全带或约束系统,带扣应能用同样的方式 锁止 如果带扣与佩戴者接触,应进行检查,确认接触面的宽度不应少于46mm 如果带扣与佩戴者接触,应进行检查 接触面应满足6.2.2a)的要求 6.3.3系上安全带时,安全带应能自动调节以适应佩戴者,或当佩戴者坐下时易于触及手动调节装置, 使用简单方便,也可以单手收紧安全带,以适应佩戴者的坐姿和车辆座椅位置 集成到卷收器的安全带或约束系统的安装应使卷收器能正常工作并有效地卷收织带 6.3.4 6.3.5为了告知车辆用户对载运儿童乘员而制定的条款,M和N,类车辆需按附录B提供相关资料 根据GB14167一2013的相关规定,所有M类车辆均需具备IsOFIx位置 第一个IsOFIx位置应能 至少安装附录B中B.3定义的三个前向装置中的一个;第二个IsOoFIx位置应能至少安装附录B中 B.3定义的三个后向装置中的一个 对于第二个1sOFX位置,如果因为设计因素车辆第二排座椅不 能安装后向装置,则在车辆的任何位置允许安装六个装置中的一个 6.4安全带提醒装置 6.4.1M类车辆驾驶员位置应配置一个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安全带提醒装置 如果车辆制造厂提供 另一种类型车辆上的提醒装置安装到驾驶员位置时,该安全带提醒装置也可以按本标准要求进行批准 如果满足6.4.7的要求,安全带提醒装置允许关闭 6.4.2 发全带提醒装置的一股要求 视觉提醒信号应被放置到驾驶员在日光下易于看见和识别的地方,并且能够与其他的提醒信 号相区别 如果这个视觉提醒信号使用红颜色,应使用一个与GB4094一1999中5.2.9规定 -致的符号,参见图2. 客 图2视觉提醒信号示意图 b视觉提醒信号应是持续的或间歇式的信号 听觉提醒信号应是持续或间歇式的声音信号或语言信息 如果使用语言信息,制造厂应确保 该语言提醒使用车辆销售市场的语言 这个听觉提醒信号可以由一个以上的节拍组成 视觉提醒信号应使驾驶员易于识别 6.4.3当驾驶员未系安全带并且点火开关打开,第一级提醒信号应至少有一个持续4s或更长时间的 视觉提醒信号 第一级提醒信号的激活应按附录o中o.1定义的试验程序进行试验 6. 二级提醒信号在未系安全带,车辆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且至少符合以下的一个条件(或这些条 6.4.5第 件的组合)时,除3、以上的提醒停止时间外,应启动30、以上的视觉和听觉信号 以下的条件为 -驾驶距离超过限值距离 限值不应超过500m 不包括车辆不在正常运行状态的距离 -速度超过迷度限值 限值不应超过5km/h. 持续时间(发动机运转)超过持续时间限值 限值不应超过60s 不包括第一级提醒信号持续 时间和车辆不在正常运行状态的持续时间 心
GB14166一2013 6.4.6第二级提醒信号的激活应按附录O中O.2定义的试验程序进行试验 6.4.7安全带提醒装置可以设计成允许关闭 a 当具有短期关闭功能时,关闭安全带提醒装置应比扣上和解开安全带更难 当点火开关关闭 超过30min然后再打开,短期关闭的安全带提醒装置应能重新激活 b)当具有长期关闭功能时,要求进行一系列只在制造厂技术手册有详细描述关闭操作程序和/或 使用车辆没有提供的工具(机械、电子或数字等)才能关闭 使用说明 如果安全带对于车辆来说是单独提供的,它的包装和安装说明书应清楚写明它所对应的车型 标准实施过渡期 新定型车型自201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生产车型自201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21
GB14166一2013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ECER16章条编号对照 表A.1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ECER16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表A.1本标准章条编号与CER16章条编号对照 本标准章条编号 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编号 3.1 2.1 3.1.1 2.1.1 3.1.2 2.l.2 3.1.3 2.1.3 3.1.4 2.1.4 3,1.5 2.1.5 3.2 2.2 3.3 2.3 3.4 2.4 3.5 2.5 3,6 2.6 3.7 2.7 3.8 2.8 3.9 2.9 3.10 3.l1 2.ll 3.12 2.12 3.13 2.13 3.14 2.14 3.14.1 2.14.1 3.14.2 2.14.2 3.14.3 2.l4.3 3.14.4 p. 14. 22
GB14166一2013 表A.1(续) 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编号 本标准章条编号 3.14. 2.l4.5 3.14.6 2.14.6 3.15 2.15 3.16 2.16 3.17 2.17 3.18 2.18 3.19 2.19 3 .20 2. .20 3.21 2.21 2.21.1 3 .21 a 3.21b) 2.21.2 2.21.3 3.21c) 3.22 2.22 3.23 2.23 3.24 2.24 3.25 2.25 3.26 2.26 3.27 2.27 3.28 2.28 3.29 2.29 3.30 2. .30 3.31 2.31 .32 3,32 2. 3.33 2.33 3.34 2.34 3. .35 2.35 3.36 2.36 3.37 2.37 3.38 2.38 2.39 3.39 3,40 2.40 23
GB14166一2013 表A.1(续) 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编号 本标准章条编号 3.41 2.41 3.42 2.42 3,43 2.43 3.44 2.44 3.45 2.45 4.1 6.1 4.1.1 6.1.1 4.1.2 6.1.2 4.1.3 6.1.3 4.1.4 6.1.4 4.2 6.2 4.2.l 6.2.1 4.2.2 6,2.2 4.2.8 6.2.3 4.2.4 6,2,4 4.2.5 6,2.5 2.6 4,2.6 6.2. 4.3 6.3 4.3.1 6.3.l 4.3.2 6.3,2 4.3.3 6.3.3 4.4 6.4 4,4.1 6.4.1 4.4.2 6.4.2 5.l 7.1 5.2 7.2 2
GB14166?2013 A.1() ???? ? 5.3 5,4 7. 5,5 7,5 5,6 7.6 5.6.l1 7.6.l 5,6.2 7.6,2 5.6.3 7.6.3 5.6.4 7.6.4 5," 7." 5,8 7.8 5.9 7.9 5. 7.10 10 6.1 8.1 6.2 8.2" 6.3 8.3 6.4 8.4 1o 1 12 13 1 15 ?1 ?2 ?A ?B ?17 ?C ?14 ?D ?7 25
GB14166?2013 A.1() ???? ? ?E ?13 ?F ?12 ?G ?11 ?H ?10 ?1 ?3 ?4 ? ?K ?5 ?1. ?6 ?M ?8 ?N ?16 ?O ?18 ?P ?9 ?Q ?15 26

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GB14166-2013

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是指在机动车行驶中,为了保障乘员人身安全而设置的装置。这些装置能够限制乘员在车祸时的移动范围,从而减轻事故对乘员的伤害。

根据标准GB14166-2013,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应该包括安全带、头枕等部件,而儿童约束系统则应该包括婴儿座椅、儿童座椅等部件。此外,ISOFIX儿童约束系统是一种通过固定装置将儿童座椅固定在车内的系统,它可以更加牢固地保护儿童安全。

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的使用非常重要,可以大大减少车祸造成的伤害。因此,在驾驶机动车时一定要确保这些设备的正确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不同,对应的儿童约束系统也不同。因此,在购买儿童约束系统时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机动车乘员在行驶中务必系好安全带,而儿童则应该坐在儿童座椅上,并且使用ISOFIX固定系统,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防护服装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防护服装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防护服装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的编号:GB/T29511-2013。防护服装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共有20页,发布于2014-02-012013年第6号公告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的编号:GB14167-2013采。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共有44页,发布于2014-0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