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1709.12-200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2部分:火针

Standardizedmanipulation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Part12:Fireacupunctur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2部分:火针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2部分:火针的编号:GB/T21709.12-20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2部分:火针共有6页,发布于2009-08-012009-08-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1.020
  • 实施日期2009-08-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6页
  • 文件大小689.94KB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2部分:火针


国家标准 GB/T21709.12一200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2部分:火针 Standardizedmanipulationsofacupunetureandmoxibstion- Part12;Fireacupuneture 2009-02-06发布 2009-08-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I21709.12一2009 前 言 GB/T217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分为21个部分 第1部分:艾灸; 第2部分:头针; 第3部分:耳针; 第4部分;三棱针 第5部分:拔罐; 第6部分:;穴位注射; 第 7部分;皮肤针; 第8部分:皮内针; 第9部分:;穴位敷贴; 第10部分:穴位埋线 第 11部分电针; 第 12部分火针 13部分;芒针 第 14部分:鳗针; 第 第 15部分;眼针; 第 16部分:腹针; 17部分;鼻针 第 第 18部分;口唇针; 19部分;腕踝针 第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第21部分;毫针针刺手法 本部分为GB/T21709的第12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针灸学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贺普仁,曲延华,贺林,王京喜,徐春阳、程海英,谢新才
GB/I21709.12一200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2部分火针 范围 GB/T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火针刺法及火针操作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及 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火针刺法的技术操作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1709的本部分 2.1 火针fireneedle 用耐受高温并对人体无伤害的金属为材料,供烧红使用的针具 2.2 火针刺法fireneedlletherapy 烧红火针针体,按一定刺法迅速刺人人体选定部位的针刺方法 操作步骤与要求 3.1施术前准备 3.1.1针具选择 3.1.1.1火针针具选择 针尖应圆利,无倒钩;针体应光滑,无锈蚀;针柄与针体缠绕应牢固,无松动 火针的结构、材质,规格参见附录A 3.1.1.2烧针工具选择 点燃酒精灯,用于针体加热;或用其他安全方式加热针体 3.1.2部位选择 根据适应证病情可选取喻穴、血络、体表病灶或病灶周围等部位,并在选定的针刺部位上加以标记 以确保针刺的准确性 火针刺法适应证参见附录B. 3 1. 体位选择 .3 根据病情及针刺部位,可选择患者舒适安全,医者便于操作的体位 环境要求 治疗环境应清洁卫生,远离易燃物,并注意避风 3.1.5消毒 3.1.5.1医者消毒 医者双手应先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75%乙醉擦拭 3.1.5.2针刺部位消毒 可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在针刺部位消毒 3.1.5.3火针针体消毒 点燃酒精灯,从针根沿针体到针尖连续移动烧红,对施术前针体消毒 2 3 施术方法 3.2.1针体加热 用酒精灯烧红针尖及针体,根据针刺深度,决定针体烧红长度
GB/T21709.12一2009 3.2.2进针 针体烧红后,应迅速、准确地刺人针刺部位 3.2.3火针常用刺法 3.2.3.1点刺法 在喻穴上施以单针点刺的方法 3.2.3.2密刺法 在体表病灶上施以多针密集刺激的方法,每针间隔不超过1c cm 3.2.3.3散刺法 在体表病灶上施以多针疏散刺激的方法,每针间隔2cm左右 3.2.3.4围刺法 围绕体表病灶周围施以多针刺激的方法,针刺点在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 3.2.3.5刺络法 用火针刺入体表血液淤滞的血络,放出适量血液的方法 3.2.4出针 针体达到治疗深度后,即可出针 3.3施术后处理 3.3.1消毒针具 为避免由针体产生的交叉感染,应重新用酒精灯从针根沿针体到针尖连续移动烧红,消毒备用 3.3.2处置针孔 为减轻疼痛,促进愈合,应妥善处置针孔 a)可用无菌棉球或棉签按压针孔 b) 针孔如有出血或渗出物,可用无菌棉球擦拭按压; 火针刺络出血后,可用敞口器皿承接,待出血停止后,再用无菌棉球擦拭按压 注意事项 施术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烧伤或火灾等事故发生 4.2针刺要避开动脉及神经干,勿损伤内脏和重要器官 4.3孕妇、产妇及婴幼儿慎用 糖尿病患者、,疲痕体质或过敏体质者慎用 . 4.5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的患者不宜用 4.6施术后,医者应向患者说明术后针刺部位的维护事项,包括: a)针孔局部若出现微红、灼热、轻度疼痛、瘙痒等症状属正常现象,可不作处理 应注意针孔局部清洁,忌用手搔抓,不宜用油、膏类药物涂抹; D) 针孔当天不宜着水 c 禁忌 5.1不明原因的肿块部位 大失血、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 5
GB/I21709.12一200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火针针具 A.1火针结构 A.1.1针尖 火针前端尖利部分为针尖 由于火针在烧红状态下使用,针尖反复烧灼,易变脆折断,因此要求针 尖利而不锐,稍圆钝为佳 A.1.2针体 针尖至针根的中间部分为针体 针体烧红时进针,容易变形弯曲,因此要求针体应坚硬、挺直,有弹 性、表面光滑,使进出针顺畅 A.1.3针根 针体与针柄连接处为针根,是针体消毒的起始部位 A.1.4针柄 火针后部手指持针处为针柄 针柄宜用铜质材料缠制成环柄盘龙式针柄,使其具有隔热性,便于施 术操作 A.2火针材质 火针针具在高温下使用,要求制作火针针体的材料在高温烧灼条件下,应具备坚硬、不弯曲,有弹 性、对人体无伤害的特点,理想的材质宜采用钨基高比重硬质合金材料 A.3火针规格 火针疗效与针体的粗细长短有一定关系 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病症,不同穴位,选择不同规格的火 针 一般火针规格如下 针体直径可选用0.3mm.0.4 mm,0.5mm,0.6mm或其他适合的直径; a b)针体长度可分为20mm,30mm、40mm或其他适合的长度
GB/T21709.12?2009 ? B ?? ??? B.1? ???Ρ???,漡Ρ,??з硢???硢??в ?,? B.2?? ????,????????? ????? B.3 ?????,??? B.4? ?,?,?,???м??,?? B.5? ,?????,???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4部分:鍉针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4部分:鍉针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4部分:鍉针的编号:GB/T21709.14-20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4部分:鍉针共有9页,发布于2009-08-012009-08-01实施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1部分:电针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1部分:电针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1部分:电针的编号:GB/T21709.11-20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1部分:电针共有11页,发布于2009-08-012009-08-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