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6240-2018

离子色谱仪

Ionchromatograph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离子色谱仪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离子色谱仪的编号:GB/T36240-2018。离子色谱仪共有19页,发布于2019-0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5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7.180.99
  • 实施日期2019-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9页
  • 文件大小1.93M

离子色谱仪


国家标准 GB/T36240一2018 谱 离子色 仪 Ionchromatographs 2018-06-07发布 2019-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6240一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要求 3 正常工作条件 3.l 3.2外观 3.3输液泵 3.4恒温系统 3.5检测器 3.6整机性能 3.7安全 ### 3.8电磁兼容性 3.9电源电压与频率试验 + 3.10环境适应性 .I1成套性 ----- 3.12运输、,运输贮存 试验方法 4.1试验条件 4.2外观 4.3输液系统 4.4 恒温系统 A 检测器 4.0 整体性能 安全 47 48 电磁兼容性 电源电压与频率 1t .I0环境适应性 成套性 4.12运输、运输贮存 检验规则 5,1检验分类 5.2出厂检验 5.3型式检验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 6.1标志 10 6.2包装
GB/T36240一2018 10 6.3运输 10 6.4 贮存 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溶液的配制 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标准相关离子色谱图
GB/36240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青岛 普仁仪器有限公司、青岛鲁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埃仑色谱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浙江大学、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 中心、测试技术研究院、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市 计量技术研究院、北京万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爱华、郭波、林振强、张习志、安洁、候倩慧、张道敬、贾照清、崔鹤,朱岩、 张晨光、法芸、赵新颖、张雯、李均、郑清林、夏春、董树怀
GB/36240一2018 离子色谱仪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离子色谐仪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离子色谱仪(以下简称仪器),包括电导检测器、紫外-可见检测器和电化学检测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4793.l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4824一2013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1606一2007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GB/T12519一2010分析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GB/T13384一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8268.1一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要求 3.1正常工作条件 仪器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环境温度;15C35C; aa b) 相对湿度;20%~85%; c 供电电源:电压220V士22V,频率50Hz士0.5Hz d)室内应清洁无尘排风良好,仪器应平稳地放在工作台上,周围无强烈机械震动和电磁干 扰源; 仪器接地良好 3.2外观 3.2.1仪器外表应平整、字迹清晰,表面涂覆色泽均匀,不应有明显划伤、露底、裂纹、起泡等现象 3.2.2各调节旋钮、按键、开关等工作正常,无松动;指示,显示应清晰完整 3.3输液泵 3.3.1输液管路及接口应紧密牢固,在规定的允许压力范围内无泄漏 泵压力不应小于仪器标称耐压 值的90%.停泵后保持10min,压力下降不应大于5MPa 3.3.2流量设定误差(S.)和流量稳定性误差(Sn)应符合表1的要求
GB/T36240一2018 表1流量设定误差s、和稳定性误差s要求 允许误差 流量设定值 收集时间 流量次数 ml/min min S SR 士 0.20.5 2010 5% s3% 0.51.0 10~5 土 <2% 3% >l.0 士 2% <2% 注1:最大流量的设定值可根据用户使用情况而定 注2;对特殊的,流量小的仪器,流量的设定可以根据用户使用情况选择大,中,小三个流量,收集时间可根据实际 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 注3,流量设定值中0,2~0,5包含0,.5流量设定点,0.5~l.0包含1.0的流量设定点 3.4恒温系统 3.4.1恒温系统设定值误差AT.;士1C 3.4.2恒温系统的稳定性T.;不大于1/h 3.5检测器 仪器检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检测器主要性能指标 技术指标 电导检测器 紫外-可见检测器 电化学检测器 基线噪声 <0.02Sem或1%FS <5×10-AU <0.2nA s0.204Scm-1/30min或 5×10-AU/30min 基线漂移 2nA/30min s15%Fs/30min 最小检测浓度 <0.0054g/ml 0.0054g/ml s0,014g/ml 仪器线性 0.999 0.999 0.999 波长示值误差 士2nmm 波长重复性 2nm 3.6整机性能 3.6.1定性重复性 定性重复性应不大于1.5% 3.6.2定量重复性 定量重复性应不大于2.0% 3.7安全 3.7.1接触电流 由交流电网供电的仪器,其接触电流应符合GB4793.1一2007中6.3的有关规定 正常状态下应
GB/36240一2018 不大于0.5mA 3.7.2保护接地 由交流电网供电的仪器,其保护接地应符合GB4793.1一2007中6.5.1的有关规定 在正常工作条 件下,电源输人插座中的保护接地点(电源接地端子)与保护接地的所有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的阻抗不 得超过0.1Q. 3.7.3介电强度 由交流电网供电的仪器,电源输人端与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之间施加电压1500V,历时1 ,不应 min, 出现击穿或重复飞弧现象 3.8电磁兼容性 3.8.1 电磁辐射骚扰限值 按照GB4824一2013.GB/T18268.1一2010,离子色谱仪属于1组A类设备,应满足GB4824 2013中6.2.2.3要求 3.8.2端子骚扰电压限值 按照GB4824一2013,GB/T18268.1一2010,离子色谱仪属于1组A类设备,应满足GB4824 2013中6.2.1.3要求 3.9电源电压与频率试验 按照GB/T11606一2007中3.3.1中要求进行,其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应满足表2的要求 3.10环境适应性 按照GB/T11606一2007中的分类方法,离子色谱谐仪属于I类实验室仪器 分别进行温度上限,温 度下限、恒定湿热、交变湿热试验,其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应满足表2的要求 3.11成套性 仪器的成套性及附件应符合具体产品标准要求 3.12运输运输贮存 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流通条件,按G;B/T1l606一2007中第8章,第15章、第16章,第17章和 第18章试验后,包装不应有较大变形和损伤,受试仪器不应有变形松脱、涂覆层剥落等机械损伤,其基 线噪声和基线漂移应满足表2的要求 试验方法 4.1试验条件 4.1.1本试验均应在3.1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4.1.2试验过程中室温波动不超过3C 4.1.3试验用计量器具经计量检定或校准,并达到相应技术要求 包括: 压力表一块,量程不小于60MPa,0.4级; a
GB/T36240一2018 b)秒表一块,分度值不大于0.1s; e 分析天平一台,最小分度值0.1mg d)数字温度计一台,最小分度值0.1 4.1.4溶液与试剂;试验用标准溶液均应使用有证的标准溶液进行逐级稀释,淋洗液和紫外波长测试 性溶液参照附录A 所用淋洗液经脱气处理,其他试剂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憎水或去离子水 4.2外观 目视和手动检查 4.3输液系统 4.3.1泵耐压 将仪器各部分连接好,以水为淋洗液,流量为0.1mL/min,按说明书启动仪器,压力平稳后保持 10min,用滤纸检查各管路接口处应无泄漏 卸下色谱柱,堵住系出口端,使系压力不小于仪器标称耐 压值的90%记录压力表示值声 输液暴停止运行,保持10mm,记录压力表示值声拨式()计算压 力下降值 力= 声1一力 式中 -压力下降值,单位为兆帕(MPa) 力 -达到上限值90%时的压力表示值,单位为兆帕(MPa); p 停泵10min后压力表示值,单位为兆帕(MPa). 4.3.2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流量稳定性误差S 启动仪器,待压力稳定后,保持10min,按表1的要求设定流量,在分离柱出口处用事先清洗称重 过的容量瓶收集淋洗液,同时用秒表计时,收集表1规定时间流出的淋洗液,在分析天平上称重,每组流 量设定值做3次,按式(2)、式(3)、式(4)计算s和SR s、=(下 一Fs/F、×100% SR=(F一Fm/万×100% 3 F=(w -w/pr t 式中 F 流量实测值,单位为毫升每分(mL/min); 厂 同一组流量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升每分(mL/n /min 流量设定值,单位为毫升每分(mL/min); F Fm 同一组流量测量中的最大值,单位为毫升每分(ml/min); 同一组流量测量中的最小值,单位为毫升每分(mL/min); Fa w -容量瓶与淋洗液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w 容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室温下淋洗液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 收集流动相的时间,单位为分(G min 4.4恒温系统 柱恒温系统温度设定值误差T,和控温稳定性T,的试验方法 将数字温度计探头固定在柱温箱内或恒温块的温度探测器附近,选择30C或40c(也可根据用户
GB/36240一2018 使用温度设定)进行试验 按仪器说明书操作,通电升温,待温度稳定后,记录下数字温度计读数并开始 计时,每隔10min记录一次读数,连续记录7次,取平均值 平均值与设定值之差为AT,,7次读数中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控温稳定性T 按式(5),式(6)计算AT,和T. T,=下-r T =T 厂m一T 式中: -实测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C); T -温度设定值,单位为摄氏度(C) Tm -同一组测量中的最高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 T, -同一组测量中的最低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mimn 4.5检测器 电导检测器 4.5.1 4.5.1.1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 仪器开机预热待稳定后记录30min基线 30min基线里的短期内最大峰一峰值为基线噪声 基线起始点引出的30min内基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最大垂直距离为基线漂移 若电导检测器不能输出电导值,就以相当5儿定量环仪器的05e/mLc或024g/'mL.lr的 峰高为满刻度 上述测得基线噪声值和基线漂移值除以该满刻度即为仪器的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 4.5.1.2最小检测浓度 在45.l.1中的仪器条件下,选取相应的检测离子浓度(0.5e/ml.c或0.2/mlL)进行× 定,记录色谱图,由色谱峰高和基线噪声,按式(7)计算最小检测浓度C.(色谱条件参见B.1或B.2) 2HNc× 7 Cnh= 25H 式中: -最小检测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4g/ml) ni 基线噪声峰高,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或毫伏(As H、 cm'或mV); 标准溶液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4g/mL); 进样体积,单位为微升(uL) 标准溶液的色谐峰高,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或毫伏(us cmm-'或mV H 4.5.1.3仪器的线性 选择不低于两个数量级范围内,均匀分布的5种浓度的cl或L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测量,每个浓 度点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与标准溶液的标准值做线性回归,按式(8)计算其相关系数(r). S(c,-)(H!,-万 8 - Sc-o>(H 式中: 第,种溶液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4g/mL); C
GB/T36240一2018 -被测离子的算数平均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4g/mL); H 第i种溶液的峰高或峰面积,峰高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或毫伏(MS 或mV),峰面 cm 积单位为分散西门子每厘米或分毫伏(min”psem'或minmvw 丽 被测离子浓度的算数平均峰高或峰面积,峰高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或毫伏(Ascm-'或 mV); mV),峰面积单位为分微西门子每厘米或分毫伏(min”Scm 或min 被测离子浓度的个数 4.5.2紫外-可见检测器 4.5.2.1波长示值误差与重复性 将检测器连接好,通电预热稳定后,用注射器将紫外波长溶液(波长溶液配制参见A.2,标准波长为 235nm、257 mm.,.313nm和350nm)从人口注人样品池中冲洗,并将检测池充满 将检测器波长调到 低于标准波长5nm处,采集信号,每隔5s10s改变1nm,信号将如图1所示的折线,折线的最高点 或最低点)对应的波长与标准溶液波长之差为波长示值误差 每段波长重复测量3次,其中最大值与 最小值之差为重复性 有吸光度值显示的检测器,改变波长时可直接读出吸光度值,其最大(或最小)吸 光度值对应的波长与标准溶液波长之差为波长示值误差 有波长扫描功能的仪器可画出标准溶液的光 谱曲线,其波峰(或波谷)对应的波长与标准波长之差为波长示值误差 AU 257 258 256 25 259 254 260 253 252 波长/nm 图1波长示值误差检定记录示意图 4.5.2.2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 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连接好仪器各部分,开机预热,紫外-可见检测器的波长选用210nm左右,待仪 器稳定后记录基线30min 30min基线内最大峰-峰值为基线噪声 基线起始点引出的30min内基线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最大垂直距离为基线漂移 4.5.2.3最小检测浓度 选取合适的检测离子浓度(NO;1.04g/mL)进行试验,记录色谱图,由色谐峰高和基线噪声,按 式(7)计算最小检测浓度Cm(色谱条件参见B.3).
GB/36240一2018 4.5.2.4仪器的线性 选取NO,系列标准溶液,按4.5.1.3方法进行计算 4.5.3电化学检测器 4.5.3.1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 按仪器说明书要求,开机预热,待仪器稳定后记录基线30min以上 不少于30min基线里的最大 峰-峰值为基线噪声 基线起始点引出的30min内基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最大垂直距离为基线漂移 4.5.3.2最小检测浓度 选取合适的检测离子浓度(I;0.54g/mL)进行测定,记录色谱图,由色谱峰高和基线噪声,按 式(7)计算最小检测浓度C色谱条件参见附录B) 4.5.3.3仪器的线性 选择I系列标准溶液,按4.5.1.3的方法进行计算 4.6整体性能 4.6.1定性重复性 按仪器说明书要求,打开仪器,待仪器稳定后,按不同检测器选取不同检测离子(见表3)进行测量, 连续进样6次,记录色谱峰的保留时间,按式(9)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作为保留时间的重复性(色谱图参 见附录B) 表3不同检测器对应的检测离子浓度 浓度 检测器 离子 4g/ml 电导检测器 CI或Li 0,5或0.2 紫外-可见检测器 NO 1.0 电化学检测器 0,5 RSDe ××100% 式中: 被测离子第i次测量的保留时间,单位为分(min) T 被测离子保留时间算术平均值,单位为分(nmin); 保留时间重复测量次数; -测量序号 4.6.2定量重复性 按4.6.1,连续进样测定6次,记录被测离子(色谱图参见附录B)的峰高或峰面积,按式(10)分别计 算相对标准偏差作为每个离子的定量重复性
GB/T36240一2018 H,一H RSDe ×100% 10 定 元 式中 H 被测离子第i次测量的峰高或峰面积,峰高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或毫伏(scnm-'或 mV),峰面积单位为分微西门子每厘米或分毫伏(nmin”Sscm'或nminmV); 丽 被测离子测量峰高或峰面积算术平均值,峰高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或毫伏(scm或 mv),峰面积单位为分微西门子每厘米或分毫伏(min”ps"em'或min”mV 某离子重复测量次数; 测量序号 4.7安全 4.7.1接触电流 试验豁免条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当可触及零部件与参考地之间,或在同一台上在1.8m(沿表面 或通过空气)的距离内的任意两个可触及零部件之间的电压值不超过33V(交流有效值)或直流70V, 可以不进行该项试验 按GB4793.1一2007的6.3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4.7.2保护接地 按GB4793.1一2007的6.5.1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4.7.3介电强度 电网电源供电、直流或峰值脉冲试验,仪器能通过三者之一即可 但在产品标准中应明确一种试验 方法 脉冲试验电路,用耐电压测试仪,在一端为连接在一起的电源线插头的相线和中线,另一端为连 接在一起的所有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之间,在5s内升至规定的试验电压值,并保持1min 电源线与可 接触导电件间的抗干扰电容不应开路;若这些电容不能用于进行试验,则可以用一个数值为交流电压 11.4倍的直流电压试验 其他电路参照GB4793.12007附录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4.8电磁兼容性 按GB4824一2013测量方法进行 4.9电源电压与频率 在GB/T11606一2007中3.3.1的条件下,按4.5.3.1进行试验 4.10环境适应性 在GB/Tl16062007中2.7的条件下,按4.5.3.1进行试验 4.11成套性 目测检查 4.12运输、运输贮存 仪器在包装状态下,按GB/T11606一2007中第8章,第15章、16章,17章和第18章的方法进行
GB/36240一2018 检验规则 5.1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 出厂检验 a b) 型式检验 5.2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a)每台仪器均应经检验合格,并附有仪器合格证方能出厂; b) 出厂检验应按3.2~3.7,3.9要求进行 5.3型式检验 5.3.1仪器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3.2~3.10要求进行型式检验 新仪器或老仪器转厂定型鉴定 a b 仪器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仪器性能时 仪器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应周期进行一次检验,一般为3年; c d)仪器长期停产,恢复生产时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e 5.3.2型式检验的样品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批中随机抽取 5.3.3型式检验应按GB/T2829一2002规定进行,采取一次抽样方案 仪器的检定项目、不合格分类、 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判别水平(DL),按表4规定进行,批质量以每百单位仪器不合格数表示 表4型式检验 检验项目及章条 抽样方案 不合格质量判别水平 不合格 序号 试验方法 判定数组 要求 分类 水平(RQL DL) 项目 样品量 章条 章条 AeRe) 接触电流 保护接地 3.7 4." 介电强度 30 (0,1 电磁兼容性 3.8 4.8 电源电压与频率 3.9 4.9 环境适应性 3.10 4.1o 输液泵 3,3 4.3 恒温系统 3.4 4.4 65 检测器 3,5 4.5 (1,2) 10 整机性能 3,6 4.6 运输、运输贮存 11 3.12 4.12 12 3.2 4.2 外观 100 (2,3) 13 3.1l1 4.11 成套性
GB/T36240一2018 5.3.4若型式检验不合格,则应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并落实措施,重新进行型式检验,若再次型式检验不 合格,则应停产整顿,仪器停止出厂,待问题解决,型式检验合格后方可恢复出厂检验 5.3.5若型式检验合格,经出厂检验合格的批次,作为合格品可以出厂或人库,若人库超过12个月再 出厂,则应重新进行出厂检验 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标志 6.1.1仪器标志 每台仪器应在明显的部位固定铭牌,铭牌上应明确标示下列内容 制造厂名称; a b)仪器型号; 仪器名称 c d) 商标 e 制造日期、仪器编号; D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识和编号 包装标志 6.1.2 仪器的包装标识规定如下: 制造厂名称和地址; aa b) 仪器名称 商标; c d)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识和编号; e 仪器质量,单位:kg;外形尺寸:长×宽×高,单位:mm; fD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易碎物品”“怕雨”和“向上”等应符合GB/T191-2008的规定 6.2包装 6.2.1仪器包装 仪器包装应符合GB/T13384一2008中的规定 6.2.2随机文件 仪器的随机文件如下 a 装箱单; 使用说明书; b) 出厂合格证书; ) 备件清单等 6.3运输 仪器在包装完整的条件下,可用一般交通工具运输 运输过程中应按印刷的运输标志的要求进行 运输作业,防止雨淋、翻倒、暴晒及剧烈冲击 6.4贮存 仪器在运输包装状态下,应符合GB/T125192010中8.4贮存环境的规定 10
GB/36240一2018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溶液的配制 A.1电导检测器淋洗液的配制 A.1.1试剂 A.1.1.1碳酸钠分析纯及以上试剂) A.1.1.2碳酸氢钠(分析纯及以上试剂 去离子水(不小于18.2M.em. A.1.1.3 A.1.2设备与材料 A.1.2.1分析天平;准确度等级级,分度值不大于0.1mg A.1.2.2烘箱:温度范围大于120C,温度波动小于1 干燥器 A.1.2.3 A.1.2.4经计量检定合格的1000mL容量瓶2个,取样器 A.1.3阴离子淋洗液储备液配制 A.1.3.10.24mol/1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试剂在270C300C灼烧至恒重,取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取25.400g,去离子水 溶解并定容至1l 每次使用新鲜配制 A.1.3.20.30mol/1碳酸氢钠配制 称取25.500g,去离子水溶解并定容至1L 每次使用新鲜配制 A.2紫外波长测试用溶液的配制 A.2.1试剂 A.2.1.1重铬酸钾(分析纯 A.2.1.2浓硫酸(分析纯,密度1.84g/em') A.2.1.3去离子水(不小于18.2Mncm) A.2.2设备与材料 A.2.2.1分析天平:准确度等级级,分度值不大于0.1mg 烘箱:温度范围大于120,温度波动小于1C 干燥器 A .2.2. 3 A.2.2.4经计量检定合格的1000mL容量瓶2个,取样器1支 A.2.3溶液的制备 A.2.3.1空白溶液的配制 移取浓硫酸2.7ml,去离子水稀释并定容至1L 11
GB/T36240一2018 A.2.3.2紫外波长测试用溶液的配制 0.20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重铬酸钾在110C烘2h至恒量,取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取 0.o60g.0.05mol/儿的统酸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L A.3吸光度准确性测试用标准溶液的配制 吸光度测试用标准溶液配制同A.2 12
GB/36240一2018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标准相关离子色谱图 B.1C色谱图 检测条件;淋洗液;2.4mmol/LNa.CO十6.0mmol/LNaHcO.;温度:35C;进样体积:25AL; 检测器:抑制电导;流速:1.5mL/min;CI-浓度:0.54g/mL; 色谱柱规格;4.0mm×250mm 色谱图见图B.1 默 20 20 240 200 60 120 80 40 24min 图B.1 CI色谱图 B.2Li'色谱图 检测条件;淋洗液;5mmol/I 甲炕磺酸;温度:35C;进样体积;25L; 检测器;电导;流速:l.0mL/min;Li浓度:0.24g/mL 色谱柱规格;4.6mm×100mm 色谱图见图B.2 13
GB/T36240一2018 mV -21 118 15 12 10 图B.2Li'色谱图 B.3No色谱图 检测条件;淋洗液;2.4mmol/几Na.cO十6.0mmol/LNaHcO;温度:35C;进样体积:25AL 检测器;紫外-可见检测器;流速:1.5mL/min;NO浓度;1.04g/mL; 色谱柱规格;4.0mm×250mm 色谱图见图B.3 mV I00 -90 80 Nog 70 -60 -30 -20 10 1 min 图B.3No色谱图 14
GB/36240一2018 B.4I色谱图 检测条件;淋洗液;4.8mmol/LNa,CO;温度:35C;进样体积;25AL; 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参比电极;Ag/AgC(饱和KCl); 工作电极:Ag电极;电压;一0.07V;电流lMA;流速:l.5mL/min; !浓度:0.54g/mL; 1×250mm 色谱柱规格:4.0mm 色谱图见图B.4 mV 8.1 7,2 6.3 .5 3,6 2.7 l.8 0.9 min 4.8 -0.9 图B.4I色谱图 15

了解离子色谱仪GB/T36240-2018

离子色谱仪是一种基于离子交换分离原理的仪器,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制药等领域中,通过对样品中的离子进行分离、富集和检测,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

GB/T36240-2018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离子色谱仪技术要求的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离子色谱仪的分类、性能参数、试验方法、使用要求等内容,以保障离子色谱仪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离子色谱仪的分类

根据其工作原理,离子色谱仪可以分为两类:

  • 传统离子色谱仪:该类型离子色谱仪采用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适用于对阴、阳离子进行分离。
  • 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联用仪(HPLC-IC):该类型离子色谱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和离子交换柱进行联用,适用于对有机离子和无机离子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离子色谱仪的性能参数

离子色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

  • 分离效率:离子色谱仪的分离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仪器对待测样品中不同离子间的分离程度。通常以理论板数来表示,标准规定离子色谱仪的理论板数应大于等于3000。
  • 检出限:指在特定测试条件下,仪器检测到所测离子与噪声信号之比达到一定值时所能检测到的最小浓度。
  • 线性范围:离子色谱仪的线性范围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仪器对待测样品中不同离子的浓度与检测响应信号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的范围。

离子色谱仪的试验方法

离子色谱仪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

  • 检查仪器的外观和性能参数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 进行系统漏水试验,确认系统密封性良好。
  • 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如样品的处理、稀释、过滤等操作。
  • 设置分离柱、检测器等参数,开始检测并记录数据。
  •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果并进行比对、验证。

离子色谱仪的使用要求

在使用离子色谱仪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 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仪器损坏。
  • 注意样品的前处理,确保样品中不含有干扰物质。
  • 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易耗品。
  •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措施,如戴好手套、面罩等。

总之,离子色谱仪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制药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GB/T36240-2018是对离子色谱仪技术要求的标准,通过规范离子色谱仪的分类、性能参数、试验方法、使用要求等内容,提高了离子色谱仪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和离子色谱仪类似的标准

离子色谱仪

离子色谱仪

特种机器人术语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特种机器人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特种机器人术语的编号:GB/T36239-2018。特种机器人术语共有21页,发布于2019-01-01
气体旋进旋涡流量计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气体旋进旋涡流量计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气体旋进旋涡流量计的编号:GB/T36241-2018。气体旋进旋涡流量计共有16页,发布于2019-0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