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5341-2017

合毒蛾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Orgyialeucostigma(Smith)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合毒蛾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合毒蛾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35341-2017。合毒蛾检疫鉴定方法共有14页,发布于2018-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1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01
  • 实施日期2018-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4页
  • 文件大小19.49M

合毒蛾检疫鉴定方法


国家标准 GB/T35341一2017 合毒蛾检疫鉴定方法 DeteetionandidentifieationofOrgyialeeostigmaSmith 2017-12-29发布 2018-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5341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沈阳出人境检验检疫 局、吉林省食品检验所、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湖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 和国山西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江苏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春艳、李海滨付海滨、史艳宇、国伟、孟庆峰、宋战胸、刘金华、王振华、李惠萍、 徐梅、刘丽玲、陈乃中
GB/35341一2017 合毒蛾检疫鉴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合毒蛾Orgyialeucostigma(Smith)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合毒蛾的检疫和鉴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3452昆虫针插标本的制作与保存 合毒蛾基本信息 中文名;合毒蛾 学名:OgyialeucostigmnaSmith 异名.Ayphas lagiataWalker,1855;CladophoraleucograhaGeyer,1832;Heerocampale costigmnaSmith);OrgyiauardliRiotte,1971;OrgyiaoslariBarnes,1900;OrgyialiberaStrecker, 1900;PhalaenlecostigmlaSmith,1797 英文名:White-markedtussockmoth 中文曾用名;白斑天幕毛虫、白斑合毒蛾 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dae,古毒蛾属OrgyiaOchsenheimer. 合毒蛾幼虫可借助风进行短距离传播;长距离传播则主要是通过寄主植物的调运而进行传播 合毒蛾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方法原理 根据合毒蛾的为害状,在检疫现场或发生合毒蛾的寄主植物上,通过肉眼进行观察,取得卵块、幼 虫、蛹或成虫后,卵块,幼虫或蛹需饲养至成虫,用显微镜观察,根据合毒蛾的为害状及幼虫或成虫形态 特征对种类进行判定 器材和试剂 S 5.1器材 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光照培养箱、冰箱、干燥箱、标本柜,手持放大镜、锻子、可封口塑料袋、标 签、塑料盒、指形管、细沙、昆虫针、解剖针,养虫盒、培养皿,养虫缸等 5.2试剂 无水乙醇、蒸僧水、乙醇-甘油保存液等
GB/T35341一2017 6 检测与饲养 6.1检测 在检疫现场或发生疑似合毒蛾的树木时,如发现疑似蛹粒,可放于指形管内;如发现幼虫,摘取叶 片,放于养虫缸内;如发现卵块,可放于封口塑料袋内 上述指形管,养虫缸、封口塑料袋均需密封好,加 贴标签或编号,记录采集时间、地点、寄主,来源,采集人等,带回实验室 6.2饲养 带虫叶片置于皿底铺有吸水纸的培养皿中,蛹盛于指形管中,用纱布扎口,卵块放于养虫缸中,然后 放人光照培养箱中,在25C一30C条件下,相对湿度70%75%,光照12h培养 成虫羽化24h后, 可将上述培养皿、指形管,养虫缸置于冰箱一20C下,不短于1h将成虫冷冻杀死 标本的制作 成虫标本的制作按照N/T3452执行 实验室鉴定 8 8.1毒蛾科Lymantridae鉴别特征 8.1.1成虫 复眼发达,但无单眼 大多数雄蛾触角为长双栉齿状,雌蛾为短双栉齿状,榄齿上有许多感觉器 前胸不发达,背面有颈板;中胸发达,有发达的中胸盾板和翅基片;后胸不发达 前翅脉序为:S脉1支,R脉 5支,M脉3支,第1M脉基部与第5R脉基部接近,第2和第3M脉基部与Cu脉基部接近;Cu脉2支; A脉2支,第1A脉退化,第2A脉发达 后翅脉序为Sc十R脉愈合为1支,其基部与R脉基部并接或 接近,形成闭锁或半闭锁的基室;R、脉1支,M脉3支,第1M脉基部与R、脉基部并接或接近,第2和 第3M脉基部与Cu脉基部并接或接近;Cu脉2支;A脉2支 雄性外生殖器由腹部第八节至第十节或 第九、第十节特化而成 雌性外生殖器由第七节至第十节特化构造形成(参见附录B和附录C). 8.1.2幼虫 头部上唇腹面缺刻较深;胸部有发达的3对胸足;腹部有4对腹足分别位于第三至第六对腹节上和 对臀足位于第十腹节上 足上通常有刚毛 趾钩长,单序,半环状;体呈圆筒形或扁圆筒形,仅前胸背 板和肛上板骨质化较强,体色因种类和龄期不同而异;体表面着生毛瘤,毛瘤的位置和原生刚毛的位置 基本相同,毛瘤平坦或突出,表面界限通常清晰,毛瘤上着生数量不等的刚毛,有的毛瘤合并或缺如;翻 缩腺位于第六,第七腹节背板上,每节各有1个突出的或稍小的翻缩腺;刚毛的形态多样,毒针毛在一些 属中十分发达 8.2古毒蛾属orgyia鉴别特征 8.2.1成虫 雄蛾下唇须短小,向前平伸,被浓毛;复眼突出,略长圆形;足被长毛,后足胫节有一对发育完全的 距,爪腹面有齿 腹部第二节背面具毛簇 前翅短而宽,径室较大,近菱形,Sc脉较直,近末端稍弯曲,
GB/35341一2017 R脉起于中室前缘,起点小于端半部,R脉与Sc脉平行,R,脉起于径室前缘近端部,R脉与R,脉共 柄长,其共柄起于径室顶端,R,脉与R脉近翅顶分开,R脉起于径室前端,M脉起于中室上角,M 脉 近中室下角分出,比Cu脉更接近M脉,M,脉起于中室下角,Cu脉在中室后缘,近中室下角分出, Cu,脉起于中室后缘,其起点小于端半部,2A脉基部分叉 后翅Sce十R脉在基部近1/4处弯曲,与中 室前缘形成不封闭的基室,R脉与M脉共柄,共柄长小于Rs长度的1/2,M 脉在中室下角分出,接近 M脉,M脉起于中室下角.Cu,脉在中室后缘接近M 脉分出,比M脉更接近M 脉,2A脉和3A脉 分别从中室基部分出 雌雄异型,雌蛾翅短缩或退化;头部和胸部较小,腹部肥大,体被茸毛,触角短栉 齿状,纤细,下唇须极小,被长毛,复眼椭圆形,足比雄蛾退化,被长毛,后足胫节有一对退化的距或完全 退化 雄性外生殖器钩形突细长,微弯曲,顶端圆形或尖形;抱器瓣复杂,端部呈两叉状;无颗形突;阳茎末 端扩大 8.2.2幼虫 幼虫前胸两侧十V毛瘤上,着生有由长短不等的带微刺的羽状长刚毛组成的毛束,并向前伸;第 -至第四腹节背面中央各有一由近等长的带微刺的刚毛组成的横向短毛刷;第八腹节背面中央有一竖 起的由长短不等的带微刺的羽状长刚毛组成的毛束;其余各毛瘤着生柔软的带微刺的刚毛;前胸X毛瘤 通常与毛瘤I、融合成一个大瘤(各毛瘤的界限不甚清晰);毛瘤较小;N十V毛瘤大且圆;毛瘤稍 小于毛瘤 中胸和后胸各毛瘤独立且大小不等 腹部第一至四节I毛瘤与毛瘤平行且合并形成毛 瘤板,在其上着生横向短毛刷,I毛瘤稍小于毛瘤;毛瘤大;毛瘤着生一根刚毛;V至毛瘤依次 渐小;腹部第六至第八节I毛瘤与毛瘤分离,I毛瘤小,圆形而毛瘤呈肾形;腹部各节毛瘤存在 在腹部第六,第七节背板上各有一个翻缩腺 8.2.3卵 卵直径0.3mm~l.0mm;卵壳坚硬,无光泽;卵孔周围具玫瑰花形刻纹 蝠 8.2.4 蛹黑色或褐色,具少量小毛束,体末端十分窄 雌雄背腹稍扁平 8.3合毒蛾鉴别特征 8.3.1成虫 雄虫翅展约30.0mm 体灰褐色,腹部棕色,腹末具明显的棕色簇毛 触角羽状 前翅暗褐色,具 波形带和白色斑 后翅Se十R,脉在中室前缘1/3处与中室接触,形成一大基室,M脉和R、脉在中室 以外短距离愈合 雌虫乳白色,无翅,不能飞翔,全身具毛,腹末具大毛丛,产卵时用以覆盖卵块(参见附 录C和附录D) 8.3.2老熟幼虫 体长约38.0mm,暗褐色,两侧各有一条断断续续的白线,第一腹节至第八腹节背面中央具一条黑 色毛带 头部微红色,前胸前缘两侧各有一向前伸的黑色长毛束;全身具毛,第一腹板和第八腹节之间 具长的黑褐色毛 第一至第四腹节背面中央具白色刷状毛;第六至第七腹节背面具红色翻缩腺;第八腹 节背面具一向后斜的灰褐色长毛束;胸部具淡黄色条带;腹部具黄色斑点(参见附录C) 8.3.3 卵 卵粒整齐排列成块,常于雌虫的蛹壳内
GB/T35341一2017 8.3.4 蟋 复眼大,腹节具体毛 g 结果判定 以成虫或老熟幼虫形态特征为依据,符合8.3.1或8.3.2可判定为合毒蛾 10标本保存 将制好的合毒蛾成虫标本,置于干燥箱中干燥,然后移人标本柜中长期保存,并加贴注明时间、地 点,寄主.采集人等信息的标签 幼虫可保存在乙醇-甘油保存液中
GB/35341一201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合毒蛾其他信息 A.1主要寄主 柳属Salirsp.、红柳TamarirramosisimalLedeb.、苹果属Malussp.、梨属Pyrussp.鸢尾属 Irissp.、栎树Qwuercusirginiana、紫荆属Cereissp.,火棘Pyracanthacocinea,大头茶Gordoniala sianthus、玉米ZeamaysL.、椁CyxdoniaoblongaMi.、樱属Prunussp.、李Prun4sdomestica、枯移 Amnelanchiersp.等 A.2生物学 该虫一年发生1代~2代 以卵在卵块内越冬,卵块通常位于已羽化的雌虫蛹壳内 幼虫期4周~6周 蛹期2周,蛹出现在4月初至4月中旬 4月中旬至5月初雄虫羽化,与无翅雌虫完成交配后,雌虫产 卵于茧壳内或茧壳附近,每次产卵约300粒 此后,卵在卵块内越冬至翌年春,或过几周后孵化成幼虫 开始下一个世代 A.3地理分布 合毒蛾为美洲本地种,分布在加拿大、美国 在加拿大,分布在纽芬兰省至阿尔伯达省一带;在美 国,分布在以德克萨斯州,克罗拉多州为边界的美国东北部 A.4为害特点 幼虫为害阔叶树和灌木的叶子,影响植物生长,甚至会导致贵重树种和灌木死亡 而它体上的毒毛 接触皮肤会引起发疹,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合毒蛾并不属于重要的森林害虫,但对行道树和观赏树木而言则是相对重要的园林害虫 树木很 少被为害至死,但减缓了树木的生长速度或使树势变弱 在美国,合毒蛾偶尔发生大规模流行,在几种 阔叶树上为害并把所有树叶吃光,造成一定的损失 在城市及林荫休息区域.幼虫常常因坠落虫粪、飘 落使人过敏的毒毛和近距离迁徒而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在森林条件下无需人工防治 在城市及林荫 休息区域,喷酒杀虫剂可以减少吃光树叶.坠落虫粪等现象的发生 由于国内存在合毒蛾的合适寄主,具备适合其定殖、流行的气候条件和生存环境,所以,合毒蛾可以 在国内定殖、扩散 一旦传人,对国内的旅游资源和城市绿化所造成的影响将很严重
GB/T35341?2017 B ? ?? ???? ?????B.1??B.11 Or ?B.1 ?B.2orgyiadeyfiniia rgyiaantiqua ?B.4Orgyiapseudotsugata ?B.3orgyiaderia anartoides ?.6osiahyelhina ?B5oreyia
GB/35341一2017 图B.8Orgyiapostia 图B.7Orgyiaantiquoides dubia recens 图B.10Orgyia 图B.9ogyia" 图B.11orgyiatrigoephras 注:图B1图B4引自http://mothphotographersgroup.msstate.,edu/contribphp?plate=24&.init=JV8page=38.sort=h 图B5引自htp://en.wikipedia.org/wilki/File ;OrgyiaLanartoides_male_dorsal.jpg 图B.6引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Orgyia_thyellina_male_ventraljpg 图B7引自htt htp://en.wilkipedia.org/wiki/File.;Oreyiaaniqoides,jpg 图B.8引自htp:/ /www.i -dmoth/76_Lymantridae/3202%20Orgyia%20postica/page_thummbl.htm pmoth.org 图B,.9引自http://en.wikipedia.org/wilki/File:Orgyia_recens.,jpg 图B10引自htp:/lepidoptcra.po/galery/19674 图B.11引自http://lepidoptera.pro/taxonomy/6973
GB/T35341一2017 录 附 资料性附录) 毒蛾科翅脉及幼虫重要特征图 毒蛾科翅脉及幼虫重要特征见图c.1一图c.4 横径外 线 脉 室 绞 线 基 中 墨 线 线 线 内区 中区 外区 图c.1毒蛾科前翅翅脉图 Sc+R M Cur 3A4 2A 缘 亚 " 图c.2毒蛾科后翅翅脉图
GB/35341?2017 ? ?й ? ? ? ? ?c.3???? ? ?C.4???? ??c.3,?c.4?
GB/T35341?2017 ? D ??) ??? ???D.1~?D.6 ?D.1??? ?D.2??? ?D.3??? 10
GB/35341?2017 ?D.4?? ?D.5?? ?D.6??? ??D.1?D.5,?D.6??й?к ?D.2http://buguide.net/node/view/ wR227eme" ?D.3http://bugguide.net/node/view/811782/bgimage ?D.4http://bugguide.net/node/view/836469/lgimage
GB/T35341一2017 参 考 文 献 [1]陈乃中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昆虫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9;l18-119. [2]赵仲签.动物志昆虫卷第三十卷鳞翅目毒蛾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华立中,昆虫名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263, [4]华立中拉汉英昆虫名称[M]广州:中山大学,2013:554 [习CFsCcanadianForcestServicee2006BologyofthewhitemarkedTussoctkMoth(Org>ialen wwtim 1a [6] CharlesV.Covel,PetersonFieldGuides;EasternMoths,HoughtonMiflinCompany,1984. [7]CharlesV.Covell,Jr.FieldGuidetoMothsofEasternNorthAmerica. [8]Douglasc.Fergw uson;TheMothsofAmericaNorthofMexico;Fascicle22.2;N0C TUOIDEA;Lymantridae;80,f.14b,18e-f,pl.7,f.22-46,pl.A,.13-14,DownEastBooks,2002 [9]JohnHimmelman,DiscoveringMoths:NighttimeJewelsinYourOwnBackyard. [10]w.J.Holland,TheMothBook,Page&.Company,1922.

合毒蛾检疫鉴定方法GB/T35341-2017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也越来越频繁。但同时,一些有害生物也通过贸易被带入到其他国家,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威胁。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各国都对进口的农产品进行严格的检疫。

合毒蛾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农业有害生物,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重要检疫对象之一。为了加强对合毒蛾的检疫工作,中国于2017年发布了最新版的合毒蛾检疫鉴定方法GB/T35341-2017。

什么是合毒蛾?

合毒蛾是一种昆虫,属于灰飞虱科。成虫体长约1.5-2厘米,前翅呈三角形,呈棕黄色或深褐色,具有黑色斑点和条纹。幼虫则为灰白色或浅黄色的毛虫,体长约1.5-2厘米。

合毒蛾分布于美洲、非洲以及亚洲一些地区,如印度、孟加拉国、中国等。它主要危害茶树、桑树等经济作物,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GB/T35341-2017检疫鉴定方法

GB/T35341-2017是针对合毒蛾进行检疫鉴定的标准,由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合毒蛾的分类特征、检疫鉴定方法以及检疫处理措施。

其中,检疫鉴定方法包括外部形态、解剖学和生物学三种方法。其中,外部形态法是指通过观察成虫或幼虫的外部特征来进行鉴定;解剖学法则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幼虫的口器、足部、生殖器等解剖学结构来进行鉴定;生物学法是通过对幼虫、成虫或卵的发育和生物学特征来进行鉴定。

此外,在检疫处理方面,GB/T35341-2017也作出了规定。对于检疫部门查获的合毒蛾,应当立即予以销毁或彻底消毒,并对来源企业进行调查和追溯,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总结

合毒蛾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农业有害生物,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重要检疫对象之一。为了加强对合毒蛾的检疫工作,中国发布了最新版的检疫鉴定方法GB/T35341-2017。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合毒蛾的分类特征、检疫鉴定方法以及检疫处理措施,为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严格执行GB/T35341-2017标准,对从外国进口的农产品进行检疫鉴定,确保国内生态环境和农业安全。同时,还需加强对国内农产品种植、流通和销售环节的监管,防止合毒蛾等有害生物扩散和传播。

总之,合毒蛾作为一种危害极大的农业有害生物,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通过GB/T35341-2017标准的实施,我们能够更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合毒蛾的危害,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安全。

合毒蛾检疫鉴定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合毒蛾检疫鉴定方法类似的标准

    大洋臀纹粉蚧和柑橘臀纹粉蚧检疫鉴定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大洋臀纹粉蚧和柑橘臀纹粉蚧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大洋臀纹粉蚧和柑橘臀纹粉蚧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35340-2017。大洋臀纹粉蚧和柑橘臀纹粉蚧检疫鉴定方法共有18页,发布于2019-01-01
    松材线虫分子检测鉴定技术规程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松材线虫分子检测鉴定技术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松材线虫分子检测鉴定技术规程的编号:GB/T35342-2017。松材线虫分子检测鉴定技术规程共有16页,发布于2018-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