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6303.2-2010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2部分棒、线、型材

Measuringmethodsfordimensionsandshapesofwroughtcopperandcopperalloy-Part2:Rod,wireandprofil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2部分棒、线、型材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2部分棒、线、型材的编号:GB/T26303.2-2010。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2部分棒、线、型材共有16页,发布于2011-11-012011-11-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H1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7.040.99
  • 实施日期2011-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491.35KB

以图片形式预览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2部分棒、线、型材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2部分棒、线、型材


国家标准 GB/T26303.2一2010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 第2部分棒、线、型材 Measuringmethodsfordimensionsandshapesofwroughtcopperandeopper alloy一Part2:Rod,wireandprofile 2011-01-14发布 2011-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利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6303.2一2010 前 言 GB/T26303《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共有三部分 -GB/T26303.1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1部分:管材; GB/T26303.2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2部分;棒、线、型材; GB/T26303.3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3部分;板带材 本部分为第2部分 本部分由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由宁波博威集团有眼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部分由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轮实业有限公司参加 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庆.谢识才,张明,冯焕锋,姜绀军、蔡消华、胡仁昌、刘剑、王永如,郭莉
GB/T26303.2一2010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 第2部分棒、线、型材 范围 GB/T26303的本部分规定了铜及铜合金棒、线、型材外形尺寸的检测仪器及量具、试样制备、检测 环境条件及检测方法、检测报告等 本部分适用于铜及铜合金圆形棒线材、非圆形棒线材和型材的外形尺寸的检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909.2裸电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 GB/T11086一1989铜及铜合金术语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棒rd/har 沿整个长度方向上具有均一的横截面,以直状供应的实心加工产品 直径等于和小于12mm的拉 制棒也可成卷供应 横截面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矩形、等边三角形和正多边形,见图1 [GB/T11086一1989,定义4.2] 矩形 圆形 椭圆形 正方形 近似矩形 正多边形 图1棒材和线材横截面示意图 3.2 线wire 沿整个长度方向上具有均一的横截面,以卷状供应的实心加工产品
GB/T26303.2一2010 横截面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矩形、等边三角形和正多边形,见图1 [GB/T110861989,定义4.3] 3.3 型材profile 沿整个长度方向上具有均一的横截面,而横截面形状不同于棒,线、管、板、带材的加工产品 型材 以直状或卷状供货 [GB/T11086一1989,定义4.6] 3.3.1 空心型材holowprofile 横截面有一个或多个封闭通孔,但横截面形状与管材不同的型材 空心型材横截面示例见图2. [GB/T11086一1989,定义4.6.1 图2空心型材横截面示意图 3.3.2 实心型材solidprofile 横截面上无任何封闭通孔的型材 实心型材横截面示例见图3 [[GB/T110861989,定义4.6.2] Y形 D形 8字形 锁形 锁形 角形 槽形 工字形 T形 图3实心型材横截面示意图
GB/T26303.2一2010 直径diameter 通过圆形棒线材横截面圆心的弦长 3.5 ediameter 平均直径average 圆形棒线材任一横截面上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的平均值 3.6 insidediammeter 内径 通过空心型材横截面内孔圆心的弦长 圆度 oundness 指圆形棒线材任一横截面上最大和最小直径之差 3.8 purallelsurfaees 对边距distancebetween 多边形棒材相对两平行面间的垂直距离 3.9 宽边broadside 对于扁线或矩形棒材,相对较窄的两平面间的垂直距离 3.10 窄边narrowside 对于扁线或矩形棒材,相对较宽的两平面间的垂直距离 .11 直度straiehtness 在规定的长度上所出现的最大弧深 3.12 侧面弯曲度elgewise curVature 对于非等边形棒线材或型材,在规定的长度上侧面所出现的最大弧深 3.13 曲面间隙nomplanarinterspace 沿宽度方向,型材曲面与标准弧样板之间的最大间隙 3.14 平面间隙planeinterspaee 型材放在平板上,沿宽度方向,型材底面与平板之间的最大间隙 3.15 长度lengths 从棒、线、型材一端,沿与轴线相平行的方向到另一端之间的距离 3.16 轴长axiallength 横截面呈轴对称的非圆形棒线材(如近似矩形、椭圆形等)和型材(如8字形、锁形等)的对称轴线的 长度,见图4
GB/T26303.2一2010 锁形 锁形 椭酬形 8字形 近似知矩形 长轴 短轴 图4轴长示意图 3.17 棒材扭拧度rodltwist 多边形棒材在规定长度内两截面平行的两边相对扭转的最大垂直距离h(或角度a),见图5 图5棒材扭拧度示意图 3.18 型材扭拧度profiletwist 型材在规定长度内翘起端的两侧端点与平板间的间隙值T与T的差值,见图6. 图6型材扭拧度示意图 3.19 切斜度euthedleere eeofinclination 棒材或型材经切割后,端面与横截面倾斜的最大垂直距离 3.20 圆角半径(R角cornerradiws 型材或非圆棒线材截面中两条直线相交处的过渡圆弧的半径,见图7
GB/T26303.2一2010 3.21 角度(0)angle 型材或非圆棒线材两平面相交所形成的夹角,见图7 图7圆角半径和角度示意图 3.22 横截面积theareaoferossseetion 垂直棒线材轴线的截面的面积 3.23 型材壁厚thewallthieckenssofprofile 型材中翅壁空腔壁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壁厚分为A、B.C三种,见图8 翅壁壁厚; 封闭空腔周壁壁厚 B C -两个封闭空腔的隔断壁厚; H 非壁厚尺寸 图8型材壁厚示意图 3.24 cireumseritbing 外接圆 eirele 能够将型材横截面完全包围的最小的圆,见图9.
GB/T26303.2一2010 图9外接圆示意图 测量仪器及量具 4.1测量仪器及量具的精度应能满足产品尺寸测量精度要求 4.2测量仪器及量具的各项性能应处于完好状态,具有有效的检定合格证书(或合格标识) 4.3各检测项目所使用的测量仪器、量具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各检测项目所使用的测量仪器、量具 测量仪器及量具 检测项 目 外径千分尺 直径,宽边、窄边、高度.,间距,圆度、轴长 内测千分尺 内径 壁厚千分尺 壁厚 游标卡尺 直径,壁厚,间距内径,间隙、高度、轴长,侧面弯曲度、扭拧度 万能角度尺 角度,扭拧度 直角尺 斜切度、直度、侧面弯曲度 半径样板(R规 圆角半径,圆弧半径 特制样板 复杂截面形状 投影仪,显微镜 角度,圆角半径,复杂截面形状,直径,内径、高度、间距 俐直尺.俐卷尺 长度,间距,间隙,斜切度、直度 塞尺 间隙,直度 标准直尺 作为标准直线 平板 作为标准平面 试样制备 对于表2要求的检测项目需要制样,并按表2的规定进行制取,除此以外的检测项目,可在成品上 检测
GB/T26303.2一2010 表2取制样 制样要求 试样尺寸 检测项目 直径小于1mm线材, 用镶样粉镶样,使试样轴线垂直于镶 直径 长度;20mm一30mm 高精度测量 样平台 内径小于5mm产品, 用镶样粉镶样,使试样轴线垂直于镶 内径 长度;20mm一30mm 高精度测量 样平台 试样截面应垂直于产品轴线,横截面 圆角半径 长度;20mm30mm 高精度测量 表面须经砂纸磨平,再对表面进行抛光 处理 试样截面应垂直于产品轴线,横截面 角度 高精度测量 长度;20mm 30mmm 表面须经砂纸磨平,再对表面进行抛光 处理 试样截面应垂直于产品轴线,横截面 外接圆小于5mm产品, 型材壁厚,非壁厚 长度;20mm一30mm 表面须经砂纸磨平,再对表面进行抛光 高精度测量 处理 检测环境条件 般尺寸测量在室温下进行,有检测环境要求的检测项目,应按照相应要求进行 检测方法 7.1圆截面棒线材外形尺寸 7.1.1直径 用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测直径,在横截面距端面不小于200mm处,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测量,至 少在抽样产品的两端和中部共测量三处,所测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直径范围 对于直径小于1mm 线材或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时,需采用投影仪或显微镜测量 7.1.1.1外径千分尺测量法 将量具测量面分隔至足够大,保证抽样产品可方便地置于量具中 a b)将抽样产品置于测量面间,保持量具的基准线与抽样产品纵向轴线垂直,并使量具与轴线处于 同一平面内 旋转微分筒,使测量面的两测量点与抽样产品被测量点接触在一起,再旋转棘轮,使两测量点 与抽样产品被测量点紧贴,并且力量适度,不使抽样产品变形 d)读取数值 反向旋转微分简,退出抽样产品或找出不同被测量点进行重复测量 7.1.1.2游标卡尺测量法 打开制动螺钉,滑动指示装置,使外测量面分开至足够大,保证抽样产品可方便地置于量具中; a b将抽样产品置于外测量面间
GB/T26303.2一2010 滑动指示装置,使两外测面与抽样产品被测量点接触在一起,保持量具的基准线与抽样产品纵 向轴线垂直,并使量具与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再调整微动装置,使两外测量面与抽样产品被 测量点紧贴,并且力量适度,不使抽样产品变形 读取数值 dD 反向滑动指标装置,退出抽样产品或找出不同被测量点进行重复测量 e 7.1.1.3投影仪或显微镜测量法 切取试样,经制样抛光后,将试样置于投影仪或显微镜下,使试样圆周清晰地成像于视场中 调整 仪器的基准直线与圆周的左边圆弧相切,并沿基准直线方向上读取数值,然后沿垂直基准直线方向移动 工作台,使基准直线与圆周的右边圆弧相切,并沿基准直线方向上读取第二个数值,两次读数的差值即 为试样直径 7.1.2圆度 用外径千分尺测圆度,在横截面距端面不小于200mm处,测得直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外径千 分尺测量法同7.1.1.1 7.1.3直度 将抽样产品放在测试平板上,将规定长度钢直尺紧靠在抽样产品向内弯曲的一侧,然后用直角尺或 钢直尺测量直尺与内弯曲侧的最大距离 7.2非圆截面棒线材外形尺寸 7.2.1 宽边 用外径千分尺在平直试样的两端距端面不小于200mm处和中部各测量一次,所测得的最大值和 最小值为宽边范围 7.2.2窄边 宽边<4.00mm时,用外径千分尺在平直试样的两端距端面不小于200mm处和中部各测量一次 所测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窄边范围 宽边在4.00mm~10.00mm时,用外径千分尺在平直试样的两端距端面不小于200mm处和中 部,每处的平面两侧各测量一次,所测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窄边范围 宽边>10.00mm100.00mm时,用外径千分尺在平直试样的两端距端面不小于200mm处和中 部,每处的平面两侧和中间各测量一次,所测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窄边范围 外径千分尺测量法同7.1.1.1 7.2.3对边距 在抽样产品相对平行两侧面间,用外径千分尺或游标卡尺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测量,至少在试样的 两端和中部共测量三处,所测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对边距范围 外径千分尺测量法同7.1.1.1,游标 卡尺测量法同7.1.1.2 7.2.4侧面弯曲度 将棒线材或型材放在测试平板上,将规定长度L,钢直尺紧靠在抽样产品A边向内弯曲的一侧.然 后测量直尺与A边的最大距离hi,见图10.
GB/T26303.2一2010 图10侧面弯曲度检测示意图 7.2.5棒材扭拧度 见图5,直条状供货的多边形棒材,将待测量的棒材,置于一足够大的平板上,对于偶数多边形棒 材,使其相平行的较大面之一与平板接触,固定一端,使棒材固定端的两个侧面与平板垂直,另一端自由 伸展;对于非偶数多边形棒材,使其一底面与平板接触,固定一端,使棒材固定端横截面底边上的高与平 板垂直,另一端自由伸展 用肉眼找出与棒材固定端横截面上和平面接触的边A,相对棒材另一面上自由端横截面上的边B 与平面的最大垂直距离h(或夹角a),用钢直尺和万能角度尺测量 7.3型材外形尺寸 7.3.1壁厚尺寸 见图8,用壁厚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量两对边距,游标卡尺测量法同7.1.1.2 对于外接圆小于 nm型材或尺寸稍度要求较高时,需采用投影仪或显微镜渊量 5mr 7.3.1.1壁厚干分尺测量方法 a)将量具测量面打开至足够大,保证抽样产品的壁厚能方便地置于量具中 b将壁厚置于量具测量面中,使测砧位于抽样产品内腔,保持量具基准线与抽样产品纵向轴线垂 直,并使量具与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旋转微分筒,使测量面的两测量点与抽样产品被测量点接触在一起,再旋转棘轮,使两测量点 与抽样产品被测量点紧贴,并且力量适度,不使抽样产品变形 d)读取数值, 反向旋转微分筒,退出抽样产品或找出不同被测量点进行重复测量 7.3.1.2投影仪或显微镜测量法 切取试样,经制样抛光后,将试样置于投影仪或显微镜下,使试样两对边棱廓线清晰地成像于视场 中 调整仪器的基准直线与两对边中一条边相切,并沿基准直线方向上读取数值,然后沿垂直基准直线 方向移动工作台,使基准直线与两对边中另一条边相切,并沿基准直线方向上读取第二个数值,两次读 数的差值即为试样两对边距 7.3.2非壁厚尺寸 见图8,用外径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量两对边距,外径千分尺测量法同7.1.1.1,游标卡尺测量法同 7.1.1.2 对于外接圆小于5mm型材或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时,需采用投影仪或显微镜测量,投影仪或 显微镜测量法同7.3.1.2
GB/T26303.2一2010 7.3.3内径 用内测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在抽样产品的横截面内孔通过圆心的距离,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测 量,游标卡尺测量法同7.1.1.2 对于内径小于5mm产品或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时,需采用投影仪或显 微镜测量 7.3.3.1内测千分尺测量方法 移动活动测量爪,使两测量爪间隙足够小,保证量具可方便地置于内径中; a) b将量具置于抽样产品内径中,保持量具的基准线与抽样产品纵向轴线垂直,并使量具与轴线处 于同一平面内 旋转微分筒,使两测量爪与抽样产品被测量点接触,再转动测力装置,使两测量爪与被测量点 紧贴,并且力量适度,不使抽样产品变形; d)读取数值 反向旋转微分筒,移出抽样产品或找出不同被测量点进行重复测量 7.3.3.2投影仪或显微镜测量法 切取试样,经制样抛光后,将试样置于投影仪或显微镜下,使试样内圆周清晰地成像于视场中 调 整仪器的基准直线与内圆周的左边圆弧相切,并沿基准直线方向上读取数值,然后沿垂直基准直线方向 移动工作台,使基准直线与内圆周的右边圆弧相切,并沿基准直线方向上读取第二个数值,两次读数的 差值即为试样内径 7.3.4型材扭拧度 见图6,将型材放在平板上,并使其一端紧贴平板 型材借自重达到稳定时,测量型材翘起端的两 侧端点与平板间的间隙值T和T.,计算出T,与T的差值 7.3.5型材直度 将型材放在平板上,借自重达到稳定时,沿型材长度方向用钢直尺或塞尺测量型材底面与平板间的 最大间隙值),见图. 平板 图11型材直度检测示意图 7.3.6曲面间隙 将标准弧样板紧贴在型材的曲面上,沿宽度方向用塞尺或钢直尺测量型材曲面与标准弧样板之间 的最大间隙值(.r),见图12. 10o
GB/T26303.2一2010 长 标准弧样板 曲而间隙x 图12曲面间隙检测示意图 7.3.7平面间隙 将型材放在平板上,型材借自重达到稳定时,沿宽度方向用塞尺或钢直尺测量型材与平板之间的最 大间隙值(F),见图13 平板 图13平面间隙检测示意图 7.4棒、线、型材其他外形尺寸 7.4.1 高 轮廓为非偶数多边形棒线材或型材,在抽样产品的横截面上,用外径千分尺或游标卡尺对准抽样产 品顶点和垂直于底边的连线,测量出顶点与底边的垂直距离h,见图14,外径千分尺测量法同7.1.1.1 游标卡尺测量法同7.1.1.2 图14高的检测示意图 长度 7.4.2 用钢卷尺或钢直尺测量从棒、线、型材一端,使量具与棒、线、型材外缘紧贴,沿与轴线相平行的方向 到另一端的距离 11
GB/T26303.2一2010 3 7.4. 轴长 见图4,在抽样产品的横截面上,用外径千分尺或游标卡尺对准抽样产品对称轴两端,测量出两端 连线的距离,外径千分尺测量法同7.1.1.1,游标卡尺测量法同7.1.1.2 7.4.4 圆角半径 7.4.4.1用半径样板测量 见图7,在型材或非圆形棒线材的横截面上,选择与抽样产品轮廓圆角半径接近的半径样板,用半 径样板紧靠轮廓圆角半径并保持与轴线垂直,目测轮廓圆角半径与半径样板之间形成的间隙.其形成间 隙最小的半径样板尺寸,即为轮廓圆角半径测量的近似值 或者用特制样板比较测量 7.4.4.2投影仪或显微镜测量高精度测量 切取截面垂直于产品轴线的试样,抛光后,将试样置于投影仪或显微镜下,使试样清晰地成像于视 场中 调整仪器和试样使被测圆弧成像于视场中,以仪器的基准直线截取一段弧,移动仪器的横向和纵 向坐标测得此弧的旋长(s)和弓高(h),见图15,然后按式(1)算出圆弧半径(R) R=品+" 图15圆角半径检测示意图 7.4.5切斜度 用直角尺和钢直尺测端面与横截面倾斜的最大垂直距离d,见图16 端面 端面 端面 模截面 横截面 横截而 图16切斜度检测示意图 12
GB/T26303.2一2010 7.4.6角度 7.4.6.1万能角度尺测量 见图7,在型材或非圆形棒线材的横截面上,用万能角度尺两测量面紧靠轮廓线两边并保持与轴线 垂直,读取万能角度尺示值,即为轮廓角度值 或者用特制样板比较测量 7.4.6.2投影仪或显微镜测量高精度测量 切取截面垂直于产品轴线的试样,抛光后,将试样置于投影仪或显微镜下,使试样清晰地成像于视 场中 调整试样基面的直线与仪器的基准直线相切并读取角度数值,然后调整仪器的角度分划板,使仪 器基准直线分别与试样轮席两边相切,此时角度分划板在两边移动的角度即为此两边的角度 7.4.7横截面积 棒线材横截面积按GB/T4909.2的规定进行检测 检测报告 如需出具检测报告时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试样说明(材料牌号,状态,规格、批号) 试样数量 b 检测仪器及量具的范围及其最小示值; e) 检测环境及结果, d 检测单位、检测日期、人员 e 本标准编号, f g其他 13
GB/T26303.2一2010 参 考 文 献 [1门 GB/T1216一2004外径千分尺 [2]GB/T4123一2007铜及铜合金拉制棒 [a GB/T6092一2004直角尺 d]GBT6312=2o壁厚千分尺 [ GB/T6892一2006 -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 [C1 GB/T8061一2004杠杆千分尺 [ GB/T110861989铜及铜合金术语 [81 GBl4848一2008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尺寸偏差 o" GB/T21389一2008游标,带表和数显卡尺 铜及铜合金线材 GB/T216522008 " 铜及铜合金挤制棒 YS/T662一2007 E5 JG1钢直尺 [L131IG30通用卡尺 ;33万能角度尺 ]G 571读数、,测微显微镜 1IG 1093投影仪校准规范 口1]F B/T 口7 6830投影仪 LB/T780半径样板 BTI内群干分尺 [20]JJG117平板检测规程 [21]QB/T2443钢卷尺 [22]AsTMB249M一2006加工铜合金线材的一般要求 [23]AsTMB250M一2007加工铜合金棒材,条材,型和锻件的一般要求 14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2部分棒、线、型材GB/T26303.2-2010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建筑等行业的重要材料。而对于这些材料的外形尺寸检测,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将介绍GB/T26303.2-2010标准中关于棒、线、型材的外形尺寸检测方法。 首先,对于棒材,其长度和直径是最为基本的尺寸指标。在检测时,应使用长度测量仪和直径测量仪进行检测。另外,在使用直径测量仪时,需要注意测量点应该位于材料的同心圆上,并且测量点应该均匀分布在整个截面上。 其次,对于线材,其外径和直径也是最为基本的尺寸指标。在检测时,应使用外径测量仪和直径测量仪进行检测。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外径测量仪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公差,并且测量点应该位于材料的同心圆上。 最后,对于型材,其外形尺寸则包括高度、宽度、厚度等多个方面。在检测时,可以采用长度测量仪、角度测量仪、外径测量仪等多种工具进行检测。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角度测量仪时,应该将材料放置在水平面上,并且测量点应该位于凸部的内侧。 综上所述,GB/T26303.2-2010标准中关于棒、线、型材的外形尺寸检测方法,对于保证铜及铜合金加工材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2部分棒、线、型材的相关资料

    和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2部分棒、线、型材类似的标准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1部分管材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1部分管材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1部分管材的编号:GB/T26303.1-2010。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1部分管材共有19页,发布于2011-11-012011-11-01实施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3部分板带材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3部分板带材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3部分板带材的编号:GB/T26303.3-2010。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3部分板带材共有11页,发布于2011-11-012011-11-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