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0403-2007

多极和双通道感应移相器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specificationformultipolarandtwo-speedinductionphaseshifte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多极和双通道感应移相器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多极和双通道感应移相器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10403-2007。多极和双通道感应移相器通用技术条件共有24页,发布于2008-05-202008-05-20实施,2008-05-20实施,代替GB/T10403-1989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K2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160.30
  • 实施日期2008-05-20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4页
  • 文件大小947.64KB

以图片形式预览多极和双通道感应移相器通用技术条件

多极和双通道感应移相器通用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GB/10403一2007 代替GB/T104031989 多极和双通道感应移相器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speeifieationfomwltipolarandtwospeedinduetionphaseshifters 2007-12-03发布 2008-05-20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0403一2007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产品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1 质量保证期 19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20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多极和双通道感应移相器技术性能参数表
GB/T10403一2007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0403一1989《多极和双通道感应移相器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T10403一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GB/T7345一1994《控制微电机基本技术要求》修订的内容取消强冲击、防爆炸两个检验 项目,并删除相关条款中对这两项的要求; 根据GB18211一2000《微电机安全通用要求》)增加安全的相关内容 根据GB/T7345一1994《控制微电机基本技术要求》修订的内容对本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 修订; -按照GB/T1.1一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对本标 准的编排格式进行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微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微电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莹、沈桂霞、樊君莉 本标准替代历次标准发布情况为: GB/Tl0403一1989 业
GB/T10403一2007 多极和双通道感应移相器通用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多极和双通道感应移相器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在相位控制的同步随动系统和轴角一数字转换中作为精密的角度传感元件的多极和 双通道感应移相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ISo2859-1l:;1999,IDT) GB/T7345一1994控制微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GB/T10405一2001控制电机型号命名方法 GB182112000微电机安全通用要求 JB/T8162一1999控制微电机包装技术条件 产品分类 3.1型号 多极和双通道感应移相器(以下简称电机)的型号按GB/T10405一2001的规定由以下四部分 组成 YD1604 0 -派生代号 性能参数代号 -产品名称代号 -机座号 3.2机座号 机座号与电机外径的关系见表1 表1 机座号 机座号 电机外径/ 电机外径/ /mm /mm 45 45 16o 160 70 70 250 250 l10 l10 320 320 3.3产品名称代号 产品名称代号由两个大写汉语拼音字母组成
GB/T10403一2007 多极感应移相器为YD(移,多); 双通道感应移相器为Ys(移、双). 性能参数代号 性能参数代号由3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为极对数代号,第34位数字为频率代号 极对数代号与极对数的对应关系见表2 表2 极对数代号 极对数 极对数代号 极对数 32 04 32 08 36 36 16 16 64 64 20 20 28 128 频率代号与额定频率的对应关系见表3 表 3 频率代号 额定频率/Hz 04 400 1000 2000 3.5派生代号 派生代号用一个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A~L表示结构派生代号 L以后的字母表示性能或其 他结构派生代号 技术要求 使用环境条件 电机的使用环境条件应符合GB/T7345一1994中4.1的规定 4.2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类型 额定频率/Hz 额定输人电压/输出电压/V 极对数 精机开路输人阻抗/n 15 YD型,YS型400,1000,2000 8,16,20,32,36,64,128 100,150,200,400,600 4. 3 技术性能参数 电机的技术性能参数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可参考附录A 旋转方向 从非出线端视之,转子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旋转正方向 电气原理图及基准相位零位 4.5 从非出线端视之,当电机处于基准相位零位时的电气原理图和相量图如表5 当转子从基准相位零位正向转过一个角度0时的电气原理图、相量图和输出电压方程式,应符合 表6的规定
GB/T10403一2007 表5 类型 电气原理图 相量图 R1 R2 R4 U 5R3 YS型 R5 R7 R5 YD型 G R7 注1:图中C、R和R分别为粗机的移相电容、移相电阻和补偿电阻;C,,R.,R,R分别为精机的移相电容、移 相电阻和补偿电阻;0为粗,精机相位零位偏差 注2;移相回路中允许采用补偿电感进行补偿 表6 类型 电气原理图 输出电压方程式和相量图 a十 U- i 1/ R2 \9+0 - R3 YS型 R5 山,-i,e"
GB/T10403一2007 表6(续 类型 电气原理图 输出电压方程式和相量图 U Ue" R5 YD型 e 于 注,K表示粗机不带移相回路时的变压比;K,为精机不带移相回路时的变压比;M,为粗,精机相位零位偏差; 为极对数 4.6外观 电机的外观应符合GB/T7345 -1994中4.3的规定 4.7外形及安装尺寸 4.7.1基本结构 电机以分装式有凸缘为基本结构,外形及安装尺寸应符合图1和表7的规定 回C工 图1 表7 单位为毫米 尺寸代号及公差带 机座号 D. D D n h10 h7 hlo H7 士0.1 士0.1 45 45 45 5o 0.02 35 0.02 70 70 70 76 20 6 0.03 0.03 35 110 110 110 118 50 6 0.03 0.03 35 l60 160 l60 170 8o 0.04 0.04 40 250 250 250 260 150 0,04 0.04 50 320 320 l0 0.05 320 350 200 15 0.05 55
GB/T10403一2007 4.7.2派生结构 派生结构的派生代号,结构型式与轴伸型式等外形及安装尺寸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E H K 派生代号 45 机座号 7032045320 70l60 结构型式 分装式 组装式 端部大 安装型式有凸缘无凸缘 法兰盘及腰形孔 外圆及凸缘 止口及 凹槽 结构图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13 外形尺寸 表9 表10 表1m 表12 表 螺纹止 螺纹止 螺纹止光轴伸 螺纹止光轴伸 空心轴 光轴伸 光轴伸 推轴伸光轴伸 轴伸型式 推轴伸 推轴伸 双轴伸 推轴伸双轴伸 双轴伸 双轴伸 轴伸结构 图6 图6 图7 图6 图7 图6 图7 图7 图5 轴伸尺寸 表14 表15 表14 表15 表14 表15 表14 表15 表13 双轴伸电机的另一端轴伸应符合图8和表16的规定 单位为毫米 表9 尺寸代号及公差带 D 机座号 D D D 士0.1 hl0 h7 hl0 H7 士0.1 70 0.03 70 70 76 30 0.03 35 110 ll0 1l0 118 30 0.03 0.03 35 320 320 320 350 150 15 10 0.05 0.05 55 @瓜 A囚 图2
GB/T10403一2007 表10 单位为毫米 尺寸代号及公差带 机座号 D hlo H7 45 45 0.02 0,02 35 35 70 7o 20 0.03 0.03 110 0.03 0,03 35 110 50 160 6o 80 0.04 0.04 40 50 250 250 150 0.04 0.04 320 320 200 0.05 0.05 55 I0.02B 7,5” oorg oS 20” 120 表11 单位为毫米 尺寸代号及公差带 D D D D 机座号 h h7 hl0 hl0 士0.1 士0. 士0, 70 84 77 70 70 70 0.03 0.06 11 110 110 128 119 10 0.05 0.l0 55 160 160 169 l0 50 160 178 0.05 0.1o 卫 回
GB/T10403一2007 表12 单位为毫米 尺寸代号及公差带 D D D h 机座号 n h7 士0.2 s hl0 hl0 士0.1 士0.1 70 70 70 82 10 22 10 0.03 0.06 110 ll0 1l0 122 12.5 25 12.5 0.05 0.10 55 160 160 160 176 15 30 15 0.05 0.10 S o.工 4XMS O 0.02|B oD% 习 图5 表13 单位为毫米 尺寸代号及公差带 D D h D O D NMS 机座号 +0.2 h10 h8 h11 8H 7 h6 士0.l 45 4 25 2 12 1.5 M3 70 2.5 33 45 图6 表14 单位为毫米 尺寸代号及公差带 机座号 f门7 70 20 1lo 20 16o 20
GB/T10403一2007 60 图7 表15 单位为毫米 尺寸代号及公差带 D. MS D E E 机座号 i7 8H 70 15 M6×0.5 20 15 M6×0.5 20 1l0 M6×0.5 10 15 10 160 20 表16 单位为毫米 尺寸代号及公差带 机座号 f7 70 llo 160 10 图8 4.8引出线或接线端 4.8.1出线方式和出线标记 分装式电机采用引出线方式,引出线长度应不小于200mm或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组装 式电机采用接线板或其他方式 出线标记及套管颜色按表17的规定或由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表17 出线标记 套管颜色 出线方式 机型 转子 定子 输人端 输出端 粗机 R1,R3;R2,R4 S1,S3;S2,S4 接线板 精机 R5、R7 S5、S7;S6、S8 料粗机 红白、黑白黄白、蓝百 红 黄 红、黑;黄、蓝 引出线 蓝 白 精机 红白、黑白 红、黑;黄、蓝
GB/T10403一2007 4.8.2引出线或接线端强度 电机的引出线或接线端强度应符合GB/T7345一1994中4.11的规定 4.9径向间隙 组装式电机径向间隙和径向力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型式检验后,径向间隙应不大于最大值的1.5倍 4.10轴向间隙 组装式电机的轴向间隙和轴向推力应符合表18的规定 型式检验后,轴向间隙应不大于表18规 定最大值的1.66倍 表 18 机座号 轴向间隙/mm 轴向推力/N 45 0.050,15 10 70 20 0.100,20 110~160 30 4. .11轴伸径向圆跳动 电机轴伸径向圆跳动应不大于0.02mm. 4.12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 电机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应不大于4.7的规定 4.13 安装配合端面的垂直度 电机安装配合端面的垂直度应不大于4.7的规定 电刷接触电阻变化 4.14 组装式电机转子转动时,电刷接触电阻的变化应符合GBT731s 1994中4.17的规定 型式检 验后,其最大变化值还应符合表19的规定 19 表 电刷接触电阻变化 试验名称 转子电阻<200n(20C 转子电阻>200n(20C 台 转子直流电阻的0.75% 型式检验后 1,50Q 4.15静摩擦力矩 电机的静摩擦力矩应不大于表20的规定 型式检验后,静摩擦力矩应不大于表20规定值的2倍 表20 机座号 静摩擦力矩/mNm 机座号 静摩擦力矩/mNm 1.5 110 4.0 70 160 8,0 4.16绝缘介电强度 电机的绝缘介电强度应符合GB/T7345一1994中4.18的规定 其中130机座号以下电机的绕组 峰值漏电流为1mA,130机座号以上电机的绕组峰值漏电流为5mA 4.17绝缘电阻 电机的绝缘电阻应符合GB18211一2000中第7章的规定 4.18消耗功率 电机的消耗功率应不大于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4.19接线正确性 电机的定、转子绕组按4.8规定接线后应满足4.5的电压关系
GB/T10403一2007 4.20基准相位零位标记和粗、精机相位零位偏差 当精机处于基准相位零位时,应在定、转子或机壳与轴伸的相应的适当位置给予明显而牢固的“基 准相位零位”标记 YS型电机的粗、精机相位零位偏差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4.21相位误差 电机的精度按相位误差确定分为三级,其值应不大于表21的规定 型式检验后误差允许增加 对精机0级产品相位误差应不大于规定值的1.5倍,I、级产品相位 误差应不大于规定值的1.25倍,粗机相位误差应不大于规定值的1.25倍 表21 精度等级对应的相位误差 机型 机座号 极对数 0级 I级 I级 45320 粗机 士50 十6 45 士1'30" 士3 士2' 70 士1 士4 16 士1'3o" 士13”" 士3 20 10 精机 32 士30" 士1 士2 36 160 64 士15” 士30" 士1 250 64,128 士10” 土20"” 士40' 320 4.22输出电压 接人移相回路后的输出电压应符合表4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其偏差应在规定值的士10% 范围内 4.23阻抗 开路输入阻抗 开路输人阻抗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精机的偏差应在规定值的士15%范围内,粗机的 偏差应在规定值的士30%范围内 4.23.2接入移相回路后的短路输出阻抗 接人移相回路后的短路输出阻抗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电磁干扰 4.24 当产品专用技术条件有要求时,电机的电磁干扰应不超过GB/T7345-1994中4.31的规定 4.25质量 电机质量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4.26振动 电机应能承受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振动试验 试验后电机不应出现零件松动或损坏,并应符 合表22的规定 4.27冲击 电机应能承受GB/T7345一1994中4.26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冲击试验,试验后电机不应 出现零件松动或损坏,并应符合表22的规定 10
GB/T10403一2007 4.28低气压 4.28.1低温低气压 当产品专用技术条件有要求时,电机应能承受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低温低气压试验,并应符合 表22的规定 4.28.2高温低气压 当产品专用技术条件有要求时,电机应能承受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高温低气压试验,并应符合 表22的规定 4.29寿命 电机的寿命应不小于2000h,并应符合表22的规定 4.30低温 电机应能承受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低温试验,并应符合表22的规定 4.31高温 电机应能承受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高温试验,并应符合表22的规定 4.32湿热 电机应能承受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湿热试验,并应符合表2的规定 4.33非正常工作 电机尽量避免发生由于不正常或误操作而破坏或消弱其安全性能,从而引起火灾、触电等事故 4.34盐雾 当产品专用技术条件有要求时,电机应能承受GB/T7345一1994中4.32规定的盐雾试验 4.35霉菌 当产品专用技术条件有要求时,电机应能承受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霉菌试验 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 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按GB/T7345一1994中5.1.1的规定 5.1.2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按GB/T7345一1994中5.1.2的规定 基准的标准大气条件 5.1.3 基准的标准大气条件按GB/T7345一1994中5.1.3的规定 5.1.4试验电源 a)电压幅值的偏差为额定值的士1% b 频率的偏差为额定值的士1%,稳定度不劣于1×10'; c)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不大于0.3% 5.1.5试验装置及测试仪表 试验装置及测试仪表应符合 角分度装置的误差不大于电机0级精度等级的20% a b)相位误差测试仪的相位精度不低于士0.05"电角度) 电气测量仪表的精度,检查试验和验收试验时应不低于1级,型式检验时应不低于0.5级 D 高阻抗电压表应用相应试验类别规定的精度等级的电工仪表进行校准 示波器Y轴频率响应0MHz15MHz应不大于3dB,X轴频率响应0kHz一200kHa应不 大于3dB,灵敏度不大于135mV/em 5.1.6电机的安装与接地 电机水平或垂直位置安装,电机机壳应良好接地 1l
GB/T10403一2007 5.2试验规定 相位误差检查时,电机应从试验零位开始正向旋转 试验线路中粗、精机共用一个线路图绕组出线标志不带括号者表示粗机,带括号者表示精机. C,R和R分别为粗机的移相电容,移相电阻和补偿电阻,C,R,那分别为精机的移相电容、移相电阻、 补偿电阻;移相回路中允许采用补偿电感进行补偿 试验中如无特殊规定,对YS型电机均是粗、精机同时励磁 5.3外观 目检电机外观,应符合4.6的要求 5 外形及安装尺寸 检查电机的外形及安装尺寸,应符合4.7的要求 引出线或接线端 5 5 5.5.1出线方式和出线标记 检查电机的出线方式和出线标记应符合4.8.1的要求 5.5.2引出线或接线端强度 电机的引出线或接线端强度按GB/T73451994中5.10的规定进行试验,并应符合4.8.2的 要求 5.6径向间隙 电机径向间隙按GB/T7345一1994中5.4的规定进行检查,并应符合4.9的要求 轴向间隙 电机轴向间隙按GB/T7345一1994中5.5的规定进行检查,并应符合4.10的要求 5.8轴伸径向圆跳动 电机轴伸径向圆跳动按GB/T7345一1994中5.6的规定进行检查,并应符合4.ll的要求 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 电机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按GB/T7345一1994中5.7的规定进行检查,并应符合4.12的要求 安装配合端面的垂直度 电机安装甩合端面的垂直度按GB/T7345一199!中5.&的规定进行检查,并应符合4.13的要求 5.11电刷接触电阻变化 电刷接触电阻变化按GB/T7345一1994中5.16的规定进行检查,电阻变化值应符合4.14的 要求 5. 12静摩擦力矩 电机的静摩擦力矩按GB/T7345一1994中5.9的规定进行检查,并应符合4.15的要求 5.13绝缘介电强度 电机的绝缘介电强度按GB/T7345一199!中5.17规定进行试验,并应符合4.16的要求 5.14绝缘电阻 电机的绝缘电阻按GB18211一2000中第7章表2的规定选择对应的兆欧表,测量电机各绕组对机 壳及各绕组同的绝缘电跟并应符合417的要求 5.15消耗功率 按图9接线,被试电机输人绕组额定励磁,输出绕组开路,分别测量粗、精机的空载消耗功率应符合 4.18的要求 允许用能保证精度的其他方法测量 接被试电机输入绕组 图9 12
GB/T10403一2007 5.16接线正确性 电机安装在角分度装置上,先确认RI(R5),R3(R7);sI(S5),S3(S7),按图10接线 输人绕组额 定励磁(对YS型粗、精机单独励磁) 转动转子使高阻抗电压表读数最小 再按图11接线,输人绕组 额定励磁(对YS型粗、精机单独励磁)当转子从上述位置正方向旋转90*(电角度)时,高阻抗电压表的 读数由大逐渐减至最小,则s2(S6),S4(S8)接线正确 S2(S6)g oS4(S8 R1(R5) S1(S5) S3(SsD R3(R7)9 R2 图10 S2(S6 S4(S8 R1(R5) s(S5) R3(R7) oS3(S) R2 R4 图11 5.17基准相位零位标记和粗、精机相位零位偏差 电机安装在角分度装置上,按图12接线,移相电容c(C,)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额定励磁 微调移相电阻R(R,)和补偿电阻R,R,),并转动转子使高阻抗电压表读数恒定或变化最小 再按图 13接线,转动转子并调节无感电阻器R.,使高阻抗电压表读数最小,此时转子位置即为相位零位 先确 定粗机相位零位,在此附近确定精机基准相位零位 两者之差即为粗、精机相位零位偏差 粗机超前精 机时,为正偏差,反之为负偏差 应符合4.20的要求 并在精机基准相位零位处给予明显而牢固的标 记,作为电机的基准相位零位 对于YD型电机,可取任一个相位零位给予明显而牢固的标记 作为电机的基准相位零位 允许用能保证精度的其他方法测量 c(cR,(R S4(S8) S2(S6 R(R, R1(R s1(S5) PH S3(S7) R3(RT) R: R4 图12 13
GB/T10403一2007 c(CR.(R S4(S8) s2(s6) R(R R1(R5) s1(s5 Ph S3(S7 R3(R7 R2 R4 图13 5.18相位误差 5.18.1总则 电机安装在角分度装置上,相位误差测量中,电机重返试验零位的偏差;粗机不大于3';精机不大 于3'7 按图14接线,c(C,),R(R,),R,(R,)选取同5.17,输人绕组额定励磁,相位误差测量必须在电机 达到稳定工作温度后进行 5.18.2粗机 5.18.2.1确定粗机试验零位 电机先处于粗机零相位位置,微调R,R,,并微动电机转子,使示波器上获得第一个如图15a(或 图15b)所示的李沙育图形 记下此时角分度装置的角度,以此点作为粗机试验零位 5.18.2.2粗机相位误差测量和计算 电机转子从粗机的试验零位开始正转约15,在示波器上获得与5.18.2.1反相的李沙育图形如 图15b(或图15a)时,读取电机转子实际转过的机械角度,再继续将电机转子正转约15',在示波器上获 得与5.18.2.1同相的李沙育图形如图15a(或图15b)时,读取电机转子实际转过的机械角度;电机转子 继续正转每隔15"测一点,共测24点 计算上述各测点实测的机械角度与相应的理论相位角度之偏差,其中绝对值最大的偏差即为相位 误差 重复5.18.2.1和5.18.2.2,再微调R,R,,使电机的相位误差最小为止,此时的误差即为粗机的相 位误差 此时的R,R即分别为粗机移相电阻或补偿电阻的确定值 粗机的相位误差应符合4.21的要求 5. .18.3精机 5.18.3.1确定精机试验零位 电机处于基准相位零位的位置,微调R,和R,并微动电机转子,使示波器上获得如图15a(或 图15b)所示的李沙育图形 记下此时角分度装置的角度,以此点作为精机试验零位 5 .18.3.2确定精机的移相电阻和补偿电阻 先通过测一对极的相位误差,确定合适的R, 和R命 电机转子从精机的试验零位开始正转约 15°/力机械角度,在示波器上获得与5.18.3.1反相的李沙育图形如图15b(或图15a)时,读取此时电机 转子实际的机械角度;电机转子再继续正转,每隔约15°/p机械角度测1点,共测24点 重复5.18.3.1和5.18.3.2,再微调R,和R师,使电机一对极下的相位误差最小为止,此时的R,和 R,即为电机精机的移相电阻和补偿电阻的确定值 18.3.3精机各特定点相位偏差测量 用5.18.3.2确定的R 和R,值,先测理论相位电角度0°、90*、180'n×90°(n=12、34 14
GB/T10403一2007 各特定点的相位偏差,其方法是电机转子从精机的试验零位开始正转,每隔90°/机械角度测一点,在 示波器上出现如图15a(或图15b)所示的李沙育图形时,读取电机转子实际的机械角度 依次测取,共 测4力点 电机极对数>64时,先测理论相位电角度0",360,720"力×360"各零相位点的相位偏差其方 法是转子从精机的试验零位开始正转,每隔360°/力机械角度测一点,在示波器上出现如图15a(或 图15b)所示的李沙育图形时,读取电机转子实际的机械角度 依次测取,共测力点 计算上述各特定点实测的机械角度与相应的理论相位角度之偏差 超前为正、滞后为负 然后取最大正,负相位偏差点所在位置(当出现多个相同的最大正、负相位偏差点时,应取最大正、 负相位偏差点近似相差180"机械角的两个位置)各测一对极的相位误差 5.18.3.4精机相位误差的测量和计算 电机转子从精机的试验零位开始,转到5.18.3.3确定的第一位置,在示波器上得到如图15a(或 图15b)所示的李沙育图形,并读取此时电机转子实测的机械角度 然后将电机转子正转约15/机械 角度,在示波器上得到如图15b(或图15a)所示的李沙育图形,读取此时电机转子实测的机械角度:电机 转子再继续正转,每隔约15/" 力机械角度测一点,共测24点 然后转到5.18.3.3确定的另一个位置 用同样的方法测24点 计算上述各点实测的机械角度与相应的理论相位角度之偏差 其中绝对值最大的偏差即为精机相 位误差,应符合4.21的要求 允许用能保证精度的其他方法测量 R(R c(C 三倍 四信 频器 顿器 S2(S6 s4(S8) R(R R1(R5) S1(S5) H S3(s7 R3(R7) R2 R4 图14 图15 5.19输出电压 电机安装在角分度装置上,采用5.18确定的c(C,),R(R,)及R,(R),按图12接线,以额定频率 和额定输人电压励磁,在0"360°机械角度范围内慢慢转动转子,读取高阻抗电压表上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按公式(1)计算输出电压,应符合4.22的要求 Um+U U= 式中: U 输出电压,单位为伏(V); 15
GB/T10403一2007 U -高阻抗电压表上的最大值,单位为伏(V); U 高阻抗电压表上的最小值,单位为伏(V min 5.20阻抗 55 .20.1开路输入阻抗 电机额定励磁对YS电机粗、精机单独励磁),输出绕组开路 按GB/T7345一1994中5.15的规 定进行测量,开路输人阻抗应符合4.23.1的要求 .20.2接入移相回路后的短路输出阻抗 5 电机励磁绕组短接,输出绕组接人移相回路,移相回路的参数采用5.18确定的C(C,R(R,)和 R,(R命)值,输出绕组施加5.19规定的输出电压,按G;B/T7345一1994中5.15的规定进行测量 接人 移相回路后的短路输出阻抗应符合4.23.2的要求 允许用能保证精度的其他方法测量 5.21电磁干扰 电机的电磁干扰按GB/T73451994中5.30的规定进行试验 输人绕组额定励磁,转子以 300r/min士50r/min的转速旋转,将等于开路输出阻抗四倍的电阻负载加在输出绕组两端,电机的电 磁干扰应符合4.24的要求 5.22质量 用感量不低于1%的衡器秤取电机的质量 应符合4.25的要求 5 23振动 电机按GB/T73451994中5.24的规定进行试验,输出绕组开路,输人绕组额定励磁 160机座 号电机的机械负载同130机座号电机 分装式电机定、转子固定不动 试验后应符合4.26的要求 5.24冲击 电机按GB/T7345一1994中5.25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接线通电方式及转子所处的状态均同 5.23,试验后应符合4.27的要求 5. .25低气压 5.25.1低温低气压 电机按GB/T7345-1994中5.23.1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接线,通电方式均同5.23,试验后应 符合4.28.1的要求 5.25.2高温低气压 电机按GB/T7345一1994中5.23.2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接线、通电方式均同5.23,试验后应 符合4.28.2的要求 26寿命 5 电机按GB/T7345一1994中5.28的规定进行试验,输人绕组额定励磁,转子以(1150士50)r/mim 的转速旋转,每隔24h改变一次转向,并应符合4.29的要求 5.27低温 电机按GB/T7345一1994中5.20的规定进行试验,应符合4.30的要求 高温 5.28 电机按GB/T73451994中5.21的规定进行试验,应符合4.31的要求 5 29湿热 电机按GB/T7345-1994中5.27的规定进行试验,应符合4.32的要求 5.30非正常工作 非正常工作按GB18211一2000中17.2规定的方法试验,应符合4.33的要求 5.31盐雾 电机按GB/T7345一1994中5.31的规定进行试验,应符合4.34的要求 5.32霉菌 电机按GB/T7345一1994中5.32的规定进行试验,应符合4.35的要求 16
GB/T10403一2007 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电机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2出厂检验项目及规则 出厂检验项目及基本顺序按表22进行 出广检狼可以抽样或道台进行 抽样按GBT388一23w8中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聚进行.脸验 水平I,接收质量限(AQL值)由使用方和制造方协商选定 出厂检验中,电机若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则该电机为不合格 若批出厂检验合格,则除抽验中的不合格品外,使用方应整批接收;若批出厂检验不合格,则整批拒 收,由制造厂消除缺陷并剔除不合格品后,再次提交验收 6.3型式检验项目及规则 6.3.1检验规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定型产品,其电磁设计、机械结构或在制造过程中工艺和所用材料上的变更足以引起性能和 参数变化时,允许根据上述变更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有关项目检验; e)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 产品正常生产时,每两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此时盐雾、长霉和寿命检验等项目可不进行 当 批量小时,允许制造单位与使用方另行协商 6.3.2样机数量 从能代表相应生产阶段的产品中抽取6台,其中4台作为试验样机.2台作为存放对比用 6.3.3型式检验结果的评定 6.3.3.1不合格 只要有一台电机的任一项检验不符合要求,并且不属于6.3.3.2和6.3.3.4的情况,则型式检验不 合格 6.3.3.2偶然失效 当鉴定部门确定某一项不合格项目属于孤立性质时,允许用新的同等数量的电机代替,并补做已经 做过的项目 然后继续试验,若再有一台电机的任何一个项目不合格,则型式检验不合格 6.3.3.3性能降低 电机经环境试验后,允许性能发生不影响使用性的降低,具体降低的程度及合格判据由产品专用技 术条件规定 6.3.3.4环境试验时和环境试验后的性能严重降低 电机在环境试验时或环境试验后,发生影响使用性的性能严重降低时,鉴定部门可以采取两种 方式 a)判定型式检验不合格; D 当一台电机出现失效时,允许用新的两台电机代替,并补做已经做过项目,然后补足4台继续 下面的试验,若再有一台电机的任何一个项目不合格,则判定型式检验不合格 6.3.4同类产品的型式检验 当某一类同机座号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型号的电机同时提交鉴定时,每种型号均应抽取4台样机,所 有样机通过出厂检验后再从中选取四台有代表性的不同型号的样机进行其余项目的试验,合格判据按 6.3.3规定 任一台样机的任一项目不合格,则其所代表的该型号的电机型式检验不合格 本检验不 允许样机替换 若型式检验合格,则认为同时提交的所有型号的电机均合格 17
GB/T10403一2007 6.3.5定型鉴定合格的范围 若定型鉴定试验合格,则认为同时提交的同类型电机均定型鉴定合格 此后生产的主要结构尺寸 相同的同类型电机也认为定型鉴定合格,可不再进行定型鉴定检验 6.3.6型式检验项目和基本顺序 电机的型式检验项目、基本顺序及样机编号应符合表22规定 表22 型式检验 项 目 序号 要求条款 试验方法条款 出厂检验 样机编号 外观 4.6 5.3 1.2.3.4 4.7 5, 1,2,3,4 外形及安装尺寸 出线方式和出线标记 4.8.1 5,5.1 1,2,3,4 径向间隙" 4.9 5.6 1,2,3,4 轴向间隙" 4.10 5,7 l,2,3,4 轴伸径向圆跳动" 4.l1 5.8 l,2,3,4 4. 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 .12 5.9 l,2,3,4 安装配合淄面的垂直度 心 5. l,2,3,4 4. 10 5 电刷接触电阻变化" .14 1 1.2.3.4 4. 4 .15 5.12 1,2,3,4 静摩擦力矩 10 11 4 绝缘介电强度 .16 5.13 1,2,3,4 12 绝缘电阻 1,2,3,4 4.17 5.14 13 消耗功率 5.15 1,2,3,4 4.18 14 接线正确性 4.19 5.16 1,2,3,4 基准相位零位标记和粗、精机相位零位 15 4.20 5.17 l,2,3,4 偏差 16 相位误差 4.21 5.18 1,2,3,4 17 输出电压 4.22 5.19 1,2,3,4 18 阻抗 4.23 5.20 1,2,3,4 19 引出线或接线端强度 4.8.2 5.5.2 1,2,3,4 20 电磁干扰 4.24 5.21 l,2,3,4 5. 22 21 质量 4.25 22 4.26 5.23 振动,随后进行项9,I0,4.5,1和12检验 1,2,3,4 23 4.27 5.24 1,2,3,4 冲击,随后进行项16,20.4,5,1和12检验 24 4.28.1 5.25.1 3,4 低温低气压,在此期间进行项9和12检验 25 高温低气压,在此期间进行项9和12检验 4.28.2 5.25.2 3,4 26 寿命,随后进行项9、4、5、16和10检验" 4.29 5.26 1,2 低温,在此期间进行项9,11和12检验、,随后 4.30 5,27 3,4 进行项10检验 8
GB/T10403一2007 表22(续 型式检验 项 目 序号 要求条款 试验方法条款 出厂检验 样机编号 高温,在此期间进行项9、ll和12检验、随后 28 3,4 4.31 5.28 进行项16和10检验 29 湿热,随后进行项9、10、l6、l1和12检验 4.32 5.29 3,4 非正常工作 30 4.33 5.30 1,2 1.2 盐雾 4.34 5.31 4.35 5.32 霉菌 32 注;“、"表示出厂检验应进行的项目;"-”表示出厂检验不进行的项目 分装式电机不进行此项检验 YD型电机不测量粗、精机相位零位误差 当产品专用技术条件有要求时进行此项检验 质量保证期 质量保证期为产品从出厂之日算起的存放期(包括运输期)与保用期之和或由使用方与制造方 协商 存放期分为一年、三年和五年三种,由制造厂规定 保用期从电机包装启封开始计算,保用期为两年半 在正确存放和使用电机的情况下,制造厂应保证电机在保用期内正常工作(不超过寿命时间)如在 保用期内电机因制造质量不良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则制造厂应负责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标志 标志内容至少应包括: a)产品型号; 产品编号; D) c 制造厂名称或标记 使用环境等级 d 8 包装 2 电机包装按JB/T8162一1999的规定进行 8.3运输 电机包装箱或包装盒在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轻放,避免碰撞和敲击 严禁与酸碱等腐蚀性物品放在 起 储存 8 电机应存放在环境温度为一6C30C,相对湿度不大于75%,清洁,通风良好的库房内,空气中不 得含有腐蚀性气体 19
GB/T10403一2007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多极和双通道感应移相器技术性能参数表 表A.1 短路输出阻抗 极 额定输人输出电压接人 额定频率 开路输人阻抗(接人移相回路 移相电容 对 序号 型号 电压 移相回路后 Hz kQ AF 数 45YD081 1000 15 200 10 0.012 45YD082 2000 15 600 10 0.006 45YS082 2000 15 10 600 0.006 10 70YD160416 400 15 200 0.030 1000 15 70YS161 16 10 200 0.012 70YS162 2000 15 200 16 10 0.006 15 110YD160416 400 200 0.030 10 0 10 110YD2004 400 15 200 0,030 110YS2004 15 400 20 200 10 0.030 15 110YS3204 400 10 32 200 10 0.030 1 110YS321 1000 15 32 200 1o 0.012 12 10Ys322 2000 15 32 200 10 0.006 110YS361 1000 15 13 36 10 200 0.012 l1oYD36236 14 2000 15 10 0.006 200 15 110YS6404 400 15 64 200 0,003 10 16 160YS641 1000 15 65 10 200 0.012 16oYS642 2000 15 64 l0 200 0.006 20
GB/T10403一2007 表A.1续) 短路输出阻抗 极 额定输人输出电压接人 额定频率 开路输人阻抗接人移相回路 移相电容 序号 型号 电压 移相回路后 Hz l kQ 数 s 18 250YS6404 400 15 64 200 0.030 10 250YS641 19 1000 15 64 10 0.012 150 320YS641 1000 15 20 64 10 l10 0.012 21 15 320YS642 2000 110 0.006 64 10 22 1000 320YS281 15 128 10o 10 0.012 320YS282 23 2000 15 128 100 10 0.006 注,电机出厂时,不带移相元件,但移相电容、移相电阻和补偿电阻(补偿电感)的数值及粗机的开路输人阻抗 接人移相回路后),必须在产晶合格证或使用说明书中注明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的编号:GB/T3048.5-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共有9页,发布于2008-05-012008-05-01实施,2008-05-01实施,代替GB/T3048.5-1994,GB/T3048.6-1994
逆变应急电源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逆变应急电源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逆变应急电源的编号:GB/T21225-2007。逆变应急电源共有32页,发布于2008-05-202008-05-20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