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5745-2017

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要求

Specificationsforcontrolandprotectionequipmentofvoltagesourceconverterbasedhigh-voltagedirectcurrent(VSC-HVDC)transmissionsystem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要求的编号:GB/T35745-2017。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要求共有36页,发布于2018-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K4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240.01
  • 实施日期2018-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6页
  • 文件大小2.87M

以图片形式预览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要求

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 GB/T35745一2017 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要求 Specifieationsfor controlandprotecetionequipmentofvoltagesource converterbasedhigh-voltagedirecteurrentVSC-HVDCtransmissionsystem 2017-12-29发布 2018-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5745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昌开普电气研究院、国网浙江电力调度控 制中心、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 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梦网荣 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智中能 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岩、李志勇、潘武略、饶宏,余江,董云龙,郝俊芳、,司赫,蒲莹,伍双喜、张海祷、 袁志昌、杨慧霞、鲁丽娟陈俊、刘涛、许树楷、付姣、刘伟增
GB/35745一2017 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的通用要求,功能与技术性能要求,试验要求、 标 志标签要求,包装运输及贮存要求、供货的成套性要求以及质量保证等 本标准适用于背靠背,双端、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以下简称设备),可作为设备 设计、制造、试验、验收的依据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87一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4208一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9361一201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1287一2000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 试验 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 GB/T13498高压直流输电术语 GB/T14537一199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GB/T14598.2-2011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4598.24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4部分;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cOMTRADE)通 用格式 GB/T14598.26-2015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 GB/T14598.27一200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 GB/T17626.9-20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0-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8700(所有部分)远动设备和系统 GB/T20840.8互感器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GB/T22390.1一2008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第1部分;运行人员控制系统 GB/T22390.6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第6部分;换流站暂态故障录波装置 DL./T667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置标准 DL/T860(所有部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1193柔性输电术语 IEC62747:2014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系统术语(Terminologyforvoltage-sourcedcon verters(VSC)forhighvoltagedirecteurrent(HVDC)systems)
GB/T35745一2017 术语和定义 IEC62747:2014,GB/T13498和DL/T119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controandproteetionequipmentofvoltagesoureeeonverterbased high-voltagedireeteurrentVSC-HVDCtransmissionsystem 实现柔性直流输电控制及保护功能的二次设备,包括换流阀控制层(不含)以上的控制设备、保护设 备、测量设备、故障录波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备 通用要求 4.1环境条件 4.1.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如下: 环境温度:一10十55; a b)大气压力:80kPa110kPa c 相对湿度:5%95%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 4.1.2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如下 环境温度;十15C~十35C; a b)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相对温度;45%一75% c 4.1.3使用环境的其他要求 使用环境不应有剧烈的振动源 使用环境不应有腐蚀、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介质,对于使用环境内有火灾、爆炸危险的介质,设备 应有防爆措施 使用环境应有防御雨、雪、风、沙的设施 场地安全要求应符合GB/T9361一2011中B类的规定,接地应符合GB/T2887一2011中5.8的 规定 4.2电源 4.2.1交流电源 交流电源要求如下 额定电压;220V,允许偏差一15%~十15%; a b) 频率50Hz,允许偏差土1Hz 波形:正弦,畸变因数不大于5% c 4.2.2直流电源 直流电源要求如下:
GB/35745一2017 额定电压;220V、l10V,允许偏差一20%+15% a b 纹波系数;不大于5% 4.3交流测量回路功率消耗 交流测量回路功率消耗要求如下 交流电流回路;当额定电流为5A时,每相不大于1VA; a 当额定电流为1A时,每相不大于0.5VA; b)交流电压回路:当额定电压时,每相不大于1VA 4.4绝缘性能 4.4.1绝缘电阻 4.4.1.1 试验部位 试验部位如下: 各电路对外露的导电件相同电压等级的电路互联) aa b)各独立电路之间每一独立电路的端子互联) 4.4.1.2绝缘电阻测量 额定绝缘电压高于63V时,用开路电压为500v额定绝缘电压小于或等于63V时,用开路电压 为250V)的测试仪器测定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00MQ 4.4.2介质强度 具体的被试电路及介质强度试验值见表1,也可采用直流试验电压,其值应为规定的工频试验电压 的1.4倍 表1试验电压 单位为伏 被试电路 额定绝缘电压 试验电压 整机输出端子 2000 地 63一250 63一250 直流输人回路 2000 -地 63一250 2000 交流输人回路 -地 地 63一250 2000 信号和报警输出触点 63250 2000 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 <63 500 出口继电器的动合触点之间 1000 各带电部分分别 地 63 500 上述部位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的工频耐压试验,历时1min,设备各部位不应出现绝缘击穿或闪 络现象 作出厂试验时,允许试验历时缩短为1s,但此时试验电压值应提高10%
GB/T35745一2017 4.4.3冲击电压 4.4.3.1 试验部位 试验部位如下 各电路对外露的导电件(相同电压等级的电路互联)7 a) b) 各独立电路之间每一独立电路的端子互联) 4.4.3.2冲击电压试验值 上述部位应能承受标准雷电波1.2/50!s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试验电压的峰值为1kV额定绝缘 电压<63V)或5kV额定绝缘电压>63V) 4.4.3.3结果判定 承受冲击电压试验后,设备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企业产品标准规定的出厂试验项目要求 试验过 程中,允许出现不导致绝缘损坏的闪络,如果出现闪络,则应复查绝缘电阻及介质强度,此时介质强度试 验电压值为规定值的75% 4.5气候环境耐受性能 设备的耐高低温及耐湿热性能应符合GB/T14598.22011中6.12.3的规定 4.6机械性能 4.6.1振动正弦 4.6.1.1 振动响应 设备应具有承受GB/T11287一2000中3,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响应能力 4.6.1.2振动耐久 设备应具有承受GB/T11287一2000中3.,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耐久能力 4.6.2冲击 4.6.2.1冲击响应 设备应具有承受GB/T14537一1993中4.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响应能力 4.6.2.2冲击耐受 设备应具有承受GB/T145371993中4.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耐受能力 4.6.3碰撞 设备应具有承受GB/T14537一1993中4.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碰撞能力 电磁兼容要求 4.7.1抗扰度要求 4.7.1.1 外壳端口抗扰度要求 设备外壳端口抗扰度要求见表2
GB/35745一2017 表2外壳端口抗扰度 序号 电磁环境现象 标准 试验值 射频辐射电磁场 GB/T14598.262015 10V/m 6kkV,接触放电 GB/T14598.262015 静电放电 8kV,空气放电 30A/m,连续 GB/T14598.262015 工频磁场 300A/m,1s一3s 脉冲磁场 GB/T17626.9一2011 1000A/m 阻尼振荡磁场 GB/T17626.10一1998 100A/m 4.7.1.2辅助电源端口抗扰度要求 辅助电源端口抗扰度要求见表3 表3辅助电源端口抗扰度 序号 电磁环境现象 标准 试验值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扫频 GB/T14598.26-2015 10v(有效值 点频率 10V有效值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GB/T14598.262015 4kV 慢速阻尼振荡波 GB/T14598.262015 1kV 差模 共模 2.5kV 浪涌 GB/T14598.262015 线对线 2kV 线对地 4kkV 0%剩余电压 持续时间 交流;0,.5~25周期 直流.1o ms1000ms 40%剩余电压 持续时间 GB/T14598.262015 交流和直流电压暂降 交流:10/12周期 直流:200ms 70%剩余电压 持续时间 交流:25一30周期 直流;500ms 0%剩余电压 持续时间 交流和直流电压中断 GB/T14598,262015 交流:250/300周期 直流:5s
GB/T35745一2017 表3(续 序号 电磁环境现象 标准 试验值 5%额定直流电压(w 直流中的交流分量 GB/T14598.262015 试验频率: 100/120(Hz正弦波 缓降历时;60 缓降/缓升 GB/T14598.26一2015 电源关断;5min 直流电源供电 缓升历时 60s 4.7.1.3通信端口抗扰度要求 通信端口抗扰度要求见表4 表4通信端口抗扰度 序号 电磁环境现象 标准 试验值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扫频 GB/T14598.262015 10V有效值 点频率 10V有效值》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GB/T14598.262015 2kV 慢速阻尼振荡波 差模 GB/T14598.262015 0kV峰值 共模 lkv(峰值) 浪涌 GB/T14598.262015 线对地 4kV 4.7.1.4输入和输出端口抗扰度要求 输人和输出端口抗扰度要求见表5 表5输入和输出端口抗扰度 序号 电磁环境现象 标准 试验值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扫频 GB/T14598.262015 10V有效值 点频率 10V有效值)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GB/T14598.26一2015 4kV 慢速阻尼振荡波 差模 GB/T14598.262015 1kV 2.5kV 共模 浪涌 线对线 GB/T14598.262015 2kV 4kV 线对地 工频 GB/T14598.26一2015 50V
GB/35745一2017 4.7.1.5功能地端口抗扰度要求 功能地端口抗扰度要求见表6 表6功能地端口抗扰度 序号 电磁环境现象 标准 试验值 GB/T14598.262015 10V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GB/T14598.262015 4kV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4.7.2 电磁发射试验 外壳端口应符合GB/T14598.26一2015中5.1规定的辐射发射限值(见表7),辅助电源端口应符 合GB/T14598.26一2015中5.2规定的传导发射限值(见表8);按表7和表8规定的电磁发射限值和有 关规定评定试验结果 表7辐射发射限值 限值 频率范围 dB(AV/m) 40准峰值(10m处》 30MHz~230MH2 50准峰值(3m处 频率低于1GHz 47准峰值(10tm处 230MHz1000MHz 57准峰值(3m处 6平均值 1GHz3GHz 76准峰值(3m处 频率高于1GHz 0平均值 3GHz6GHz 80准峰值(3m处 表8传导发射限值 限值 频率范围 dB(AV MH 准峰值 平均值 79g 0,150.5 66 0.5一30 73 60 4.8结构及外观要求 设备的金属零件应经防腐蚀处理 所有零件应完整无损,设备外观应无划痕及损伤 设备所用元器件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设备零部件,元器件应安装正确、牢固,并实现可靠的机械和电气连接 同类设备的相同功能的插件,易损件应具有互换性,不同功能的插件应有防误插措施
GB/T35745一2017 4.9安全要求 4.9.1外壳防护(IP代码 设备应有外壳防护,防护等级为GB/T42082017规定的IP20或IP50(有要求时 4.9.2电击防护 设备的电击防护应符合GB/T14598.27一2008中5.1的规定 5 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5.1控制设备 5.1.1总则 控制设备的体系结构、功能配置和总体性能应与工程的主回路结构和运行方式相适应,保证柔性直 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并满足系统可用率的要求 控制设备每个环节应采用可靠冗余配置 分布式I/0宜采用模块化结构,易维护和更换,任何一 个模块故障不应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 控制设备所采用的网络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网络通信规约应采用国际通用协议 网络的抗干扰 能力、传输速率及传输距离应满足现场运行环境及控制性能的要求 控制设备的自诊断覆盖率应达到100%,即自诊断功能应能覆盖从测量二次线圈开始的完整的测 量回路,信号输人、输出回路,通信回路,主机和所有相关设备,根据故障严重情况采取报警,系统切换等 措施,并能提供足够的信息使故障定位到最小可更换元件,能提供相应的检修建议 控制设备应采用合理的软,、硬件设计方案,以保证设备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 5.1.2远动通信系统 5.1.2.1 -般要求 远动通信系统的总体功能和性能要求见GB/T18700(所有部分)的相关规定 5.1.2.2功能要求 远动通信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应能完成规定的信号传输要求; a 应具有模拟量越限优先传送、开关量变位优先传送和全数据传输功能; b 支持IEEE802系列局域网协议,如10/100Mbit/s以太网 c d 支持TCP/IP协议; 采用ATM设备接人时支持ATM协议 支持SNMP网管协议 每个远动工作站除提供满足与远动LAN连接和实现点对点专线传输所必须的接口外,对不 g 同类型的接口至少应提供1个备用接口; 对于需要事件顺序记录的远方调度中心,远动工作站应提供与换流站运行人员控制系统中事 h 件顺序记录相同的内容,时标应为事件产生时的时刻 远动工作站在软件故障后应能自动重启动;
GB/35745一2017 远动工作站应具备与站时钟系统对时的功能 k) 远动工作站应具备就地监视功能(如运行情况显示,记录及打印),方便设备运行和维护; 远动工作站应具备远方配置组态功能 在失电后,电源重新恢复时系统应有自启动能力 m n)远动工作站应用软件应支持各调度中心以及本地运行人员工作站对换流站的分区控制,且同 -控制区在同一时间内仅能被一个控制属主控制,不同控制属主可在同一时间内控制不同的 控制区; o 远动工作站对各调度中心的遥控操作应具有返送校核功能 5.1.2.3性能要求 远动通信系统应满足如下性能要求; 数据传输实时性要求为:从IO测控单元监测到数据变化时开始,到远动LAN网的时延:;模 a 拟量<2s,状态量<1s; b)系统可用率>99.99%; 遥信正确率>99.9%; c 遥控正确率=100% d 遥调正确率=100%; 遥信变位传送时间<2s; 遥测越死区传送时间二3s; g 遥控传送时间<2s; h sOE分辨率不大于1 ms; 远动通道切换时间<10s; j MTBF>17000h k 5.1.3运行人员控制系统 5.1.3.1 -般要求 运行人员控制系统设计构成应符合GB/T22390.1一2008中4.3的规定 5.1.3.2功能要求 5.1.3.2.1监视功能 监视功能如下: 交流系统的监视信号应包括但不限于 a 变压器网侧三相电压、三相电流、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变压器阀侧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2 变压器中性点电流或电压; 33 4 站用电系统的电压、电流、有功 直流系统的监视信号应包括但不限于 b 系统运行方式、换流站控制方式 22 直流运行电压、电流及功率 设备状态信号应包括但不限于
GB/T35745一2017 换流阀系统 换流阀;桥臂功率模块电容电压平均值 桥臂功率模块电容电压最大值; 桥臂功率模块电容电压最小值; 所有功率模块电容电压; 所有功率模块自检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旁路状态,冗余个数等必要信息); -阀厅;温度和湿度显示 各接地刀闸的投切状况; 阀厅避雷器的动作次数; 阀冷却系统:主备冷却系统的运行工况 进、出口水温、流量和漏水监视 泵的运行工况; 水电导率的监测信号 联接变压器 油温、油位; 绕组温度; 分接开关位置 33 直流电抗器 油温和绕组温度(油浸式); 直流场设备;直流场内所有断路器、隔离开关及接地刀闸的投切状态; 44 交流场设备 5 -线路断路器,隔离开关及接地刀闸的投切状态; 站用变及主备站用电系统的投运状态 控制位置;远方调度或换流站主控室/就地控制 6 系统保护的投切状态,以及多重化系统中主,备通道的状态相切换 77 8 远动系统:远动主、备通道的投运情况 9 其他辅助系统 蓄电池硅整流充电器的投运状态; UPs及其旁路电源投运状态 d 运行控制命令信号: 所有控制操作命令均属于监视信号 所有运行操作命令的发出执行及完成或中断情况均应 得到监视,并应设有防止误操作的确认、纠错等监控功能 事件顺序记录信号: 所有的运行值和状态信号中,当达到或超过设计临界值或限制值时的显示告警 1) 所有的交/直流保护的动作信号 2 所有设备或系统的主、备用设备或通道的切换报警; 3 ! 所有设备的自检结果,故障报警 5 通信系统故障的显示和报警; 正常运行时,所有的运行控制命令,直流控制系统指令和控制动作过程,及其运行状态的 变化; 所有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的跳闸命令,及其相应的设备状态的变化的顺序记录 10
GB/35745一2017 5.1.3.2.2数据处理,运算和存储 数据处理、运算和存储如下 数据合理性检查及处理; a b 异常数据处理;包括状态量异常变化、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越限,抖动过滤、非正常数值的处 理等; 事件分类处理; c d历史数据处理 应支持灵活设定历史数据存贮周期的功能; 2 应具有不少于两年的历史数据的存贮能力; 应具有灵活的统计计算能力 3 ! 应具有方便的历史数据查询的能力 5.1.3.2.3数据通信接口 应具有与直流控制,直流保护,交流保护,故障录波、主时钟系统、远方调度系统、辅助系统等子系统 及其他相关系统交换数据的能力 宜采用DL/T860所有部分)或DL/T667规定的相关通信协议 5.1.3.2.4控制调节功能 控制调节功能如下 柔性直流系统的启动/停运控制包括但不限于) a 控制位置的选择 远方控制中心或换流站控制室位置的选择; 从主控室转移到就地控制系统或就地设备的操作 在试验、验收以及紧急状况下,应 能允许运行人员在就地控制系统或设备就地进行安全可靠的操作 直流系统运行方式的选择 22 系统运行方式 换流站控制方式 直流控制和附加控制的选择 应能对直流控制系统的各项附加控制功能进行手动投人或退出操作; 对直流控制功能的手动/自动控制方式切换 运行整定值的选择 定直流电压模式可设定直流电压运行值及其变化速率; 定有功功率模式可设定有功功率运行值及其变化速率 定无功功率模式可设定无功功率的运行值及其变化速率; 定交流电压模式可设定交流电压的运行值及其变化速率 定交流频率模式可设定交流频率的运行值; 配置相应的切换“开关”,允许运行人员对手动功率方式(定功率值整定方式)和自动 功率曲线方式进行选择和切换; 整定值的输人范围应满足工程需要 直流系统的正常启动和停运: 1
GB/T35745一2017 直流系统的启动和停运命令通常由运行人员发出,但在系统未达到直流系统解锁条件或 系统处于异常状态时,应禁止执行启动命令 b)柔性直流系统的状态控制 除了柔性直流系统的启动和停运程序自动完成一系列状态控制外,运行人员还应能进行操作 使柔性直流系统能分段达到下述不同的状态 检修状态; 1! 22 冷备用状态; 33 热备用状态; 闭锁状态; ! 换流阀解锁(运行)状态; 5 6 空载加压试验状态(如有 各状态之间的转换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详细设计 运行过程中的运行人员控制 运行人员在柔性直流系统运行中应能实现以下的在线操作 1 运行整定值的在线整定,包括直流电压/有功功率、交流电压/无功功率以及变化率在线改 变,以及手动定功率方式/功率曲线方式的在线转换 报警或保护动作后的手动复归确认 2 3 紧急停运; 4 换流站级控制器的主、备系统的在线手动切换 换流站内主设备及其辅助系统的操作控制 d 对柔性直流系统中的主设备及其辅助系统的控制操作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控制操作 1 交流场、直流场和阀厅内断路器、隔离刀闸和接地刀闸的分合 变压器分接开关的调节; 2 主、备站用电源系统的切换 3 5.1.3.2.5人机界面功能 人机界面功能如下: 图形功能 a 应采用全图形、多窗口技术,具有画面缩放、平面叠加等功能" 1) 2 应能支持各种图形、表格曲线、棒图、饼图等表达形式; 3 应支持画面拷贝,应支持一键拷贝批量画面; 屏幕显示应支持多种字体汉字 ! b 报警显示功能: 1 模拟量异常告警; 数字量变位提示及告警; 2 计算机系统异常告警; 3 ! 数据通信异常告警; 5 告警应有闪烁、发音响及提示窗等方式 趋势浏览 1 应具有用户自定义趋势曲线的功能; 22 应能显示基于实时数据的趋势曲线和基于历史数据的趋势曲线 12
GB/35745一2017 d报表和打印 1应具有电子报表的基本功能; 应具有各种报表、各种异常记录、操作记录的打印能力 2 应能支持多种打印机 3 ! 应能即时、定时、召唤打印; 5 制表打印应支持多种字体汉字 5.1.3.2.6顺序事件记录 顺序事件记录如下 应能够采集全站所有预先定义事件,并汇总事件记录送至数据库存储和显示 aa 系统对于事件记录应具有数据过滤、自动统计和归档功能 b 事件至少应包括产生时间、事件产生对象、,事件描述、事件等级等信息; c 用户应能够从事件记录中生成各种统计文档,如故障列表、告警列表等; d 事件记录应可按照事件类型、事件发生时间、事件级别、描述文字等项目进行检索; e 应能够打印即时和检索的事件记录 5.1.3.2.7 数据库 数据库的要求如下 功能要求 a 数据库中存储的系统数据应包括但不限于;系统运行参数和状态、顺序事件记录、告警记 录,趋势记录等; 数据库应具有完备的自检测和监视功能;除故障时的主、备系统自动切换之外,当剩余的 存贮容量小于10%时,还应有自动的报警功能 数据库应具有自动保存功能,自动保存时间可由运行人员手动整定,并能定期将所有数据 库文件自动备份到外部存储器 数据库配置要求 b 数据库及其服务器系统应采用成熟、通用的商业化硬件产品和软件平台 其外部数据接口应 使用标准规约,以保证其他二次子系统对数据库文件的正确写人和读取 5.1.3.2.8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能管理,添加、删除用户并分配用户操作权限 5.1.3.2.9基本防误操作功能 系统应能够识别和防止以下误操作并发出提示 不满足联锁条件下的隔离刀闸分合; aa 不满足联锁条件下的断路器分合 b 不满足联锁条件下的接地刀闸分合 c 不满足顺控条件下进行顺控操作 d 5.1.3.2.10系统的维护和自诊断功能 系统的维护和自诊断功能如下 系统应提供图形页面维护、报表维护曲线维护、数据库维护等灵活方便的维护工具; 13
GB/T35745一2017 b 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功能,能够诊断系统通道和网络故障 5.1.3.2.11换流站文档管理系统 系统可提供一个文档管理系统,负责文档分区,安全防护,存贮、管理整个换流站的全套设计资料. 以供查询: 提供的文档资料可包括文件、图表、接线图、报告等多种样式 a b)应提供便捷、友好的人机对话方式和数据库查询、检索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调用和查询 这些资料文档 5.1.3.2.12系统培训仿真功能(选配 系统培训仿真功能如下 系统仿真系统由系统培训工作站和仿真模拟装置组成, a b)系统培训工作站用于实现运行人员培训功能,要求能够在培训工作站上模拟运行人员操作,包 括运行和故障时的处理操作 在培训工作站上所进行的所有操作不应对整个实时系统产生任何作用和影响 5.1.3.3性能要求 运行人员控制系统技术参数应符合GB/T22390.1一2008中4.5的规定 5.1.4直流控制系统 5.1.4.1 -般要求 直流控制系统一般要求如下 应采用分层分布式设计,完成直流系统要求的系统级控制、站级控制、换流器级控制等功能 a) b) 设备的每个环节应采用可靠冗余配置 5.1.4.2系统级与站级控制功能要求 5.1.4.2.1联锁功能 所有控制操作,应设计有安全可靠的联锁功能,联锁功能应禁止任何可能引起不安全运行的控制操 作的执行,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和运行人员的安全 联锁包括硬件联锁和软件联锁,其中硬件联锁的种类 包括机械联锁、电磁联锁和电气联锁,软件联锁在系统级和站级控制的软件中实现 联锁范围包括 直流开关场; a b联接变压器,换流器及阀厅 c 交流开关场; d) 辅助系统 联锁功能应能在各个操作层次实现,运行人员在任一控制层对设备进行操作时,联锁均应起作用 为便于运行检修或紧急情况操作,应配置就地投/退联锁功能的手段 5.1.4.2.2顺序控制 顺序控制主要是为直流系统中换流站站内或站间协调运行所需的开关的分/合操作,换流阀的解 锁/闭锁、运行方式的转换、控制方式的转换等操作提供自动执行功能 顺序控制应能由运行人员在运 行人员工作站上通过集控系统(多端,系统主站站控系统或各站站控手动配合启动,控制权限可相互 14
GB/35745一2017 切换 在直流系统正常顺序控制的动态过程中,联锁应避免除保护外的其他操作或顺序控制的可能性 当顺序控制失败而中止时,或系统处于非正常状态时,联锁应中止顺序控制,避免启动后续的顺序步骤 在顺序控制中止后,控制系统应可以允许运行人员手动进行后续操作,暂停后,选择返回顺控初始状态; 或在一个固定时间内,待系统恢复正常,确认无误后,选择继续完成后续操作 5.1.4.2.3充电控制 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技术的换流器在解锁前应通过交流系统或直流电缆/线路进行充电 换流器与 交流系统之间通过限流电阻相连,以抑制充电瞬间的过电流 充电结束后,可通过开关设备将限流电阻 旁路 5.1.4.2.4运行方式选择 系统级与站级控制应满足直流系统在各种电网工况下正常运行,如果与换流站相连的交流网络是 有源电网,站控系统应提供直流电压/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控制;如果与换流站相连的交流网络是无 源电网,站控系统应提供交流电压和频率的控制 在系统工况允许的情况下,运行方式可通过工作人员 在运行人员工作站上下达 在系统工况发生变化导致运行方式改变时,系统级与站级控制应能够自动 检测并执行相应换流站控制模式的平滑切换 5.1.4.2.5与稳控的配合 柔性直流换流站控制系统应具备与稳控系统的协调配合功能 5.1.4.2.6负荷限制 柔性直流换流站控制系统可以设置负荷限制功能 负荷限制包含短时负荷限制和长期负荷限制 其负荷限制值根据工程需要设定 5.1.4.2.7 频率限制 柔性直流换流站控制系统可以设置频率限制功能 当交流系统频率超过一定限值,即进行有功功 率调节,将交流系统频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5.1.4.2.8多端协调控制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控制系统应配置协调控制功能,在正常状态下宜选择某一换流站作 一的定直流电压控制站为主站,其他换流站配合平衡直流网络的输人和输出功率,保证直流系统的 为唯 电压,功率稳定性 在异常情况下,定直流电压控制的换流站退出运行后,其他换流站中应有一个换流 站可以自动转为定电压控制,保障整个直流系统的电压稳定 5.1.4.2.9监视功能与系统切换 监视功能与系统切换如下 系统监视 a 系统监视设备应能对换流站内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操作进行全面的监视,监视信号应能上传到 运行人员控制系统和远动系统 b)系统状态切换 系统采用双重化配置原则,应能独立完成自身监视和相互监视,自动实现故障监视后的处理,保证 15
GB/T35745一2017 不会因为系统自身故障而误动 应对故障级别进行划分,并将监视信息显示在运行人员工作站上 c 数据采集功能 设备应通过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有关信息,检测出事件、故障、状态、变位信号及模拟量正常、越限信 息等,进行包括对数据合理性校验在内的各种预处理,实时更新数据库 5.1.4.2.10直流双极控制 针对具有两个独立极的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应按照双极层和极层进行功能配置 在设备配置 上,可以配置独立的双极层控制设备,也可以将双极控制功能集成在极层控制设备(换流器控制设备) 内 双极控制要求如下: 双极有功功率控制 a 双极有功功率控制应考虑双极有功功率的协调配合,使得在双极柔性直流系统的各种运行方式下 有功功率在每个极之间正确分配 双极功率控制应具有两种控制方式 )手动控制; 2)自动控制 双极交流电压/无功功率控制 b) 双极交流电压/无功功率控制功能应实现不同运行方式下,无功功率在每个极之间正确分配 其控 制对象可以是交流侧母线电压或全站与交流系统之间交换的无功功率 5.1.4.2.11控制模式转换 控制模式间能在线转换,单、,双极有功功率转换、,交流电压与无功功率控制转换过程应平滑,不应引 起系统保护动作和闭锁 5.1.4.2.12定值整合 站级控制将功率、电压等运行定值进行整合后发给换流器级控制,由换流器级控制实现后续的闭环 控制功能 5.1.4.3换流器级控制功能要求 5.1.4.3.1上层控制 上层控制主要包括 a 直流电压控制 定直流电压控制模式下,直流控制系统应能控制直流电压为运行人员设定值的电压值,定直流电压 控制应具有两种运行控制方式: 手动控制;由运行人员设定希望的直流电压定值; 1 自动控制;解锁前直流电压的指令值为预定的直流电压定值,该直流定值小于额定值 22 解锁成功后,经过预定的时间直流电压指令由原降压定值线性变化为额定值 b)有功功率控制 定有功功率控制模式下,直流控制系统应能控制换流器的有功功率为运行人员设定值或预先设定 的功率曲线值,定有功功率控制应具有两种运行控制方式 1 手动控制:由运行人员设定希望的有功功率定值及有功功率升降速率 22 自动控制:有功功率定值及有功功率变化率可以按预先编好的日或周或月)输送功率负 16
GB/35745一2017 荷曲线而自动变化 无功功率控制 c 定无功功率控制模式下,直流控制系统应能控制无功功率为运行人员设定值的无功功率值 当执行无功功率升降指令时,换流器无功功率应当线性地以运行人员设定的无功功率升降速率变 化至预定的无功功率定值 d)交流电压控制 定交流电压控制模式下,直流控制系统应能控制交流电压为运行人员设定值的电压值 当执行交流电压升降指令时,交流母线电压应当线性地以运行人员设定的交流电压升降迷率空化 至预定的交流电压定值 控制模式切换功能 e 直流控制系统应能实现交流电压/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频率等多种控制模式间的可靠切换,切换 过程中不应引起系统保护动作和功率大范围波动 联接变压器分接开关控制 f 联接变压器分接开关控制应具有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模式 手动控制模式时,可单独调节单 个联接变的分接开关,也可同时调节本极所有联接变的分接开关 自动控制模式时,其策略为控制换流 器的调制比或变压器阀侧交流电压,使调制比或交流电压位于死区范围内 无论是在手动控制模式还是在自动控制模式,当分接开关被升/降至最高/最低点时,控制系统应发 出信号至SCADA系统,并禁止分接开关继续升高/降低 5.1.4.3.2底层控制 底层控制主要包括: 锁相环控制 a 为实现换流器控制与交流系统电压的同步,应在内环控制中配置锁相环 锁相环的输人是三相交 流系统电压,其输出是基于时间的相角值 b)电流内环控制 电流内环控制接受来自外环控制的有功,无功电流指令,根据当前的交流电流、电压采样值计算得 到换流器的每相参考电压指令 控制精度和动态响应速度应满足具体工程要求 5.1.4.4技术性能 5.1.4.4.1稳定性能要求 在规定的交流系统电压及频率变化范围内,柔性直流控制系统都应具有维持稳定地传送功率的能 力,以及使柔性直流系统保持稳定运行的能力 控制系统应防止任何原因引起的静态不稳定,包括由于交流电压波形畸变引起的不稳定 控制系 统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应在交流系统中激发振荡,也不应对振荡提供负阻尼 5.1.4,4.2控制精度要求 直流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能达到稳定、无漂移的运行要求,并能在全部稳态运行范围内,把被测有功、 无功功率值的误差保持在额定功率的士1%之内,把被测直流电压值的误差保持在电压指令值的土1% 范围之内,把被测交流电压值的误差保持在电压指令值的士1%范围之内,把被测交流系统频率值的误 差保持在士0.2Hz范围之内 17
GB/T35745一2017 5.1.4.4.3动态性能要求 应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对功率控制器、电压控制器、频率控制器、电流控制器等进行优化以满足直 流系统的阶跃响应及其他相关性能要求 功率阶跃试验推荐采用0,1p p儿和05p山w两种阶跃量进行考核 5.2保护设备 5.2.1总则 保护设备应自动适用直流系统的各种运行方式,并保证其安全性,可靠性,选择性与快速性 根据工程需要,保护可采取完全双重化或三取二的冗余配置方案,各重保护之间应完全独立,即有 各自独立的电源回路,测量互感器的二次线圈,信号输人/输出回路,跳闸回路、通信回路、主机,以及二 次线圈与主机之间的所有相关通道、装置和接口 每重直流保护或三取二装置应满足每个断路器两路 跳出口的要求 保护设备与直流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参数应正确地协调配合,设备应首先借助直流控制系统的能力 去抑制故障发展,改善直流系统的暂态性能,保护的动作时间应与控制系统调节参数相配合 保护设备应具有自检功能,包括设备硬件损坏,功能失效和二次回路异常运行状态的自检 除出口 继电器外,设备内的任何单一元件损坏时,不应误动作跳闸,自检回路应能发出告警或异常信号,并给出 有关信息指明损坏元件的所在部位,应尽可能将故障定位至最小可更换单元 保护设备应具有顺序事件记录的功能,记录信息应包括事件名称及产生事件的时间 在设备直流 电源消失时,不应丢失已记录信息 保护设备应具有状态显示,表明设备是否处于运行状态,或存在故障、退出运行、在测试状态等 保护设备应配置故障录波功能,录波的范围包括输人模拟量、开关量和保护计算数字量 保护设备应设置必要的硬压板,可使用软压板 保护设备应具有对应的人机界面,可方便的查看设备的状态、定值、产生的事件;可在保证安全的情 况下修改定值 保护装置与交流站控和直流控制设备之间的接口应简洁、紧凑和可靠,宜采用通信方式连接,如网 络、现场总线或其他串行数据连接方式,传输介质为光纤或通信电缆 如果需要可采用硬接线输人输出 方式,开关量采用强电开人,防止电磁干扰 保护装置与站控、直流控制系统存在数据交换,应在冗余系统之间交叉传递 双重化配置方式下保 护装置冗余系统之间以及与外部系统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 子系统1 子系统2 保护A 外部系统 子着失" 子看整 外部香线 保护B a 直流系统保护内部连接方式 D)直流系统保护与外部连接方式 图1双重化方式冗余系统之间以及保护装置与外部系统的连接方式 三取二配置方式下保护装置冗余系统之间以及与外部系统的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 18
GB/35745一2017 子系统2 保护A 子系续! 外部系统 三取二逻 辑 保护B 子系统" 子香线? 外部系统 三取二逆 保护 子系统1 子系统2 辑2 直流系统保护内部连接方式 b)直流系统保护与外部连接方式 图2三取二方式冗余系统之间以及保护装置与外部系统的连接方式 5.2.2直流保护 5.2.2.1保护配置及二次回路的基本要求 5.2.2.1.1配置要求 直流保护设备应独立配置,功能配置按照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主回路结构和运行方式,对交流连接 母线区、换流器区、直流极区、双极区、接地极区的保护功能进行合理的分配 双重化设计时每套保护应采用“起动十动作”逻辑,任一套保护跳闸即可出口,双套保护设备完全独 立;三重化设计时保护采用“三取二”逻辑出口 5.2.2.1.2测量 直流保护的采样回路应能适用常规互感器的输人方式、电子式测量设备的数字量输人方式,应考虑 与末屏电压测量回路的匹配 直流保护与电子式测量设备之间采用光纤连接,接口应符合 GB/T20840.8等标准通信协议 直流保护的采样频率不小于10kHza 5.2.2.1.3通信与接口 直流保护设备应提供与换流站内下列设备的接口功能 直流保护应接收站同步时钟系统发出的IRIG-B(DC)码、脉冲对时信号或网络对时信号; a b)直流保护应提供至少两个与运行人员控制系统的网络接口,以及至少一个与保护故障信息系 统的网络接口,宜采用DL/T860(所有部分)或DL/T667规定的相关通信协议 直流保护设备与直流控制设备之间应配置高速通信接口,以实现控制与保护系统之间的配合; d 直流保护设备与其测量系统和I/O层设备之间宜具备通信接口,实现数据采集和保护动作输 出功能 直流保护设备应能根据工程需要,提供冗余的站间数字通信通道,直流保护的站间通信通道宜 独立于控制系统配置,以满足保护系统站间通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 当工程采用双极拟 线方式时,每极保护的站间通信通道宜独立 5.2.2.2功能要求 5.2.2.2.1保护范围及分区 直流保护的范围应覆盖直流线路,直流开关场、阀厅,联接变压器阀侧交流引线 直流保护必须对 19
GB/T35745一2017 保护区域的所有相关的直流设备进行保护 直流保护宜按照下述分区进行功能配置 a) 交流连接母线保护区域;包括联接变同侧套管至桥臂电抗器网侧之间的所有设备; b 换流器保护区域;包括桥臂电抗器网侧至阀厅极线侧直流穿墙套管之间的所有设备; 直流极保护区域;包括阀厅极线直流穿墙套管至对侧换流站同极极线穿墙套管之间串联的直 流电抗器以及直流输电线路等,以及极母线、极中性母线和中性母线开关等设备; 双极区保护区域;包括双极公用连接区域以及其中的开关设备; d e 接地极引线保护区域:包括中性母线至接地极间的接地极引线之间的接地极线路等设备 直流保护分区图,如图3所示 们.交流连接母线保护2.换流保护区 3直流极保护这 极1 双极这保护 启动回路 MRS 5.接地极引线保 HSNB9 !护区 MRTB HISNBs HSGS 启动回路 极2 图3直流保护分区示意图 5.2.2.2.2保护功能配置 保护功能配置如下: 交流连接母线区保护 a 交流连接母线区可根据工程情况选择配置如下保护功能 交流连接母线差动保护; 1 22 交流连接母线过流保护; 33 启动回路热过载保护; 启动回路差动保护; 交流连接母线接地保护; 5 6 中性点电阻热过载保护; 接地过流保护; 8 交流低电压保护; 9 交流过电压保护 b 换流器区保护 20
GB/35745一2017 换流器区保护可根据工程情况选择配置以下保护功能 桥臂过流保护; 1 桥臂电抗器差动保护 2 桥臂电抗器谐波保护; 3 4) 换流器差动保护 换流器直流过流保护; 5 桥臂环流保护 6 直流极区保护 直流极区保护可根据工程情况选择配置以下保护功能 直流电压不平衡保护 1 22 直流低压过流保护; 直流低电压保护; 3 直流过电压保护; 直流线路纵差保护; 5 6 直流线路行波保护; 直流线路电压突变量保护; 直流极线电流谐波保护 直流过流保护; 9 0)直流极母线差动保护; 1直流中性母线差动保护 12)直流极差动保护; 13接地极开路保护 14)中性母线开关保护 15)金属回线横差保护 16)金属回线纵差保护 d)双极区保护 双极区保护可根据工程情况选择配置以下保护功能: 1双极中线差动保护; 后备站内接地过流保护; 22 33 金属回线接地保护; 4 站内接地开关保护 后备站内接地开关保护 5 金属回线转换开关保护 后备金属回线转换开关保护; 大地回线转换开关保护; 8 后备大地回线转换开关保护 9 接地极引线区保护 接地极引线区保护可根据工程情况选择配置以下保护功能 接地极引线过流保护; 22 接地极引线开路保护; 33 接地极引线不平衡保护; 21
GB/T35745一2017 4 接地极引线监测; 5 接地极引线纵差保护; 站接地过流保护 6 5.2.2.3设备的技术性能 5.2.2.3.1稳定性 设备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100000t h 5.2.2.3.2测量精度 设备的测量精度如下: 模拟量测量综合误差:1.0% a b) 模数转换分辨率;>l4位 5.2.2.3.3动作精度 动作误差不超过士5% 5.2.3联接变压器保护 5.2.3.1保护配置及二次回路的基本要求 5.2.3.1.1配置要求 联接变压器保护以六桥臂柔直换流器为基础配置,每个六桥臂柔直换流器所对应的联接变压器可 独立配置联接变压器保护 联接变压器保护可配置双重化的主、后备保护一体的电气量保护,也可按三取二配置,非电量保护 可根据工程情况,配置单套或按三取二配置 双重化设计时每套保护应采用“起动十动作”逻辑,任一套 保护跳闸即可出口,双套保护设备完全独立;三重化设计时保护应采用功能“三取二"逻辑出口 5.2.3.1.2测量 联接变压器的采样回路应能适用常规互感器的输人方式,电子式测量设备的数字量输人方式,应考 虑与末屏电压测量回路的匹配 联接变压器与电子式测量设备之间采用光纤连接,接口应符合 GB/T20840.8等标准通信协议 5.2.3.1.3通信与接口 联接变压器保护设备应提供与换流站内下列设备的接口功能 联接变压器保护应接收站同步时钟系统发出的IRIG-B(DC)码、脉冲对时信号或网络对时 a 信号; 联接变压器保护应提供至少两个与运行人员控制系统的网络接口,以及至少一个与保护故障 b 信息系统的网络接口,宜采用DL/T860(所有部分)或DL/T667规定的相关通信协议 联接变压器保护设备与直流控制设备之间采用开关量信号接口,以实现控制与联接变保护之 间的配合 当保护采用三重化冗余设计时,三重化的保护设备与双重化冗余控制系统的接口 宜通过三取二逻辑单元实现 每重联接变压器保护设备与每重直流控制设备或每台三取二 逻辑单元间,应采用冗余的开关量接口 22
GB/35745一2017 5.2.3.1.4保护的出口 对单重化和双重化联接变压器保护,每一种电量及非电量保护应为每组交流进线断路器和联接变 阀侧断路器提供两路跳闸出口,分别接人该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 保护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在任何恶 劣环境下不会导致保护误动或拒动 三取二装置应为每个交流进线断路器和联接变阀侧断路器提供两 路跳闸出口,分别接人该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 5.2.3.2功能要求 5.2.3.2.1保护范围 联接变压器保护的保护功能配置应按照工程情况和模拟量测点配置能进行合理的分配,并考虑具 体工程运行特点 5.2.3.2.2保护功能配置 对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联接变保护区主设备,一般可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配置以下保护功能 联接变及引线差动保护; a b联接变差动保护; 联接变绕组差动保护; c d 联接变引线差动保护; 联接变过流保护; 联接变过压保护; 联接变过激磁保护; g 联接变过负荷; h 阻抗保护; 零序保护; j k 联接变非电量保护至少应包括 重瓦斯(包括调压部分); 1) 轻瓦斯包括调压部分) 2 3 压力释放 4) 油位低; 5 油温高; 6 绕组温度高; 油流速动; 冷却系统故障(含风扇、泵等故障); 8 有载调压分接开关故障, 9 0)有载调压分接开关重瓦斯; 11 有载调压分接开关轻瓦斯; 12)有载调压分接开关压力释放 有载调压分接开关油位低 13 5.2.3.2.3设备的稳定性要求 设备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100000h. 23
GB/T35745一2017 5.2.3.2.4设备的测量精度 设备的测量精度如下 模拟量测量综合误差;<1.0%; a b)模数转换分辨率:>14位 5.2.3.2.5动作精度 动作误差不超过士5% 5.3辅助二次系统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5.3.1总则 柔性直流换流站应配置相应的辅助二次系统设备,包括直流线路故障定位系统、保护及故障录波信 息管理子站、换流站暂态故障录波装置、接地极引线监视设备和时钟同步系统等 5.3.2直流线路故障定位系统 直流线路故障定位系统采用双端行波检测原理实现,提供GB/T14598.24规定的coMTRADE数 据格式,提供2M数据通道 直流线路故障定位装置应内置时钟同步对时设备 在每一放障探测点,都需要对故障被检电气R 时刻进行高精度的定时 定时信号宜采用站内时钟的时间标志信号 在每一换流站的每极直流线路上,都应安装故障电气量探测设备 此探测设备在故障电气量到达 后的1!s内就应检知故障 检测信号应使用光纤传送到位于室内的接收装置 应对信号在光纤中和接收装置中的传送和处理 时间进行测量,并且用这个时延对检测到的故障电气量时刻进行修正 对于直流输电系统所有的运行方式,该故障电气量探测装置都应能可靠地工作 直流线路故障定位系统检测到故障定位信息时,应将动作信号发送到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后台,接 口信号采用无源接点接口形式 5.3.3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 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应配置双重化主机、单台工作站,主要完成直流保护、联接变保护、暂 态故障录波设备及交流保护的信息统一接人,集中管理,独立采集交直流保护信息 保护上传的信息至少应包括详细的保护动作信号,保护定值、保护装置运行状态,故障波形等,换流 站运行人员应能通过保护及故障录波管理子站系统访问保护设备和故障录波设备 860(所有部分)标准通信规约,故障录波信息文件的数帮格式按照 保护规约宜采用DL/T GB/T14598.24的相关规定 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应满足各级调度中心的不同接口要求 5.3.4换流站暂态故障录波装置 换流站暂态故障录波装置基本功能及性能参见GB/T22390.6的有关规定 故障录波采样率宜在50kHz以上 5.3.5接地极引线监视设备 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应配置接地极引线监视设备用于对接地极引线运行状态的实时监视,一旦接 24
GB/35745一2017 地极及其引线出现开路或者接地故障,应能正确地记录并报警 接地极引线监视设备宜采用数字式装置构成 可以采用独立设备,也可将其功能集成在其他二次 设备中 监视设备可采用注人电流法,高频脉冲反射法等原理实现,当工程存在共用接地极的情况时,监视 设备应能对故障数据自动进行修正,以满足检测精度的要求 监视设备应具有自监测功能,以便当设备自身发生故障时闭锁可能的误报警 5.3.6时钟同步系统 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应配置双重化的时钟同步设备,作为全站统一的时间基准 时钟同步设备主 要由主时钟系统和时钟信号分配装置构成 每套时钟系统应能接收北斗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 标准时间信号,使其与标准时钟的误差保持在1ms以内 时钟同步设备应同时具备报文对时和脉冲对时两种与站内二次设备的对时方式 时钟同步设备通 过其网络接口或串行接口,接人站LAN网或控制保护设备的串行接口,下发时钟同步报文 时钟同步 设备的对时脉冲通过时钟信号分配装置和控制保护设备的时钟脉冲接口相连 时钟信号分配装置一般 安装在站内的各继电小室 时钟同步设备时钟输出接口的数量应满足换流站柔性直流控制保护设备和其他二次系统的对时 需要 5.4接口和通信 5.4.1换流站的内部接口 5.4.1.1 直流控制系统与阀控系统接口 直流控制系统与阀控系统一一对应,不采用交叉冗余方式 控制设备和阀控设备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光纤连接方式,调制波信号宜采用GB/T20840.8通信 协议 5.4.1.2直流控制系统与阀冷控制系统之间的接口 直流控制系统与阀冷控制系统的接口应采用交叉冗余方式 系统之间传递的重要开关量信号宜采用光调制信号,事件报文采用标准通信协议上送 5.4.1.3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与测量系统之间的接口 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主机与各自的测量系统之间应具备标准的数字通信接口或模拟式互感器接口, 按照工程设计要求的测点位置、互感器的类型和数量配置 接口的抗干扰能力和测量精度应满足系统 设计的要求 数字标准接口宜采用GB/T20840.8通信协议 5.4.1.4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与站内其他二次设备的接口 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应按照系统设计的要求,配置与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及站内其他二次设备的 接口,接口建议采用光纤形式,可根据工程要求和具体设备的情况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协议通信 5.4.1.5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与交直流一次系统的接口 换流站控制保护系统通过现场I/O层设备、直流控制保护设备的测量单元以及交流保护装置自身 的输人输出回路等实现与交直流一次系统的接口 冗余控制保护的各重设备与交直流一次系统的接口 25
GB/T35745一2017 应互相独立 开关量输人输出接口应保证控制保护与一次设备之间的电气隔离 输人接口应具备抗干扰能力和 信号的去抖动功能,正确反映一次设备的状态 输出接口应考虑其初始输出电平的影响,避免初始化期 间错误的电平输出对一次回路的误操作 5.4.2换流站的内部通信 站内通信的网络和总线应采用双重化冗余设计,冗余网络之间应避免相互影响,满足网络的安全 性、控制实时性和可扩展性要求 远方监控通信层设备、运行人员控制层设备与直流控制保护层设备之间采用站级局域网(站LAN 网)通信,单个设备均应配置两路网络接口分别与双重化的站LAN网连接 对于柔性直流系统的双重化控制主机之间应通过标准的网络总线或高速控制总线进行通信,热备 用系统实时跟随主控系统 双重化控制主机之间应具备切换逻辑的接口,实现系统无扰切换功能,宜采 用光纤接口 极控和站控等不同的控制设备之间、控制与保护设备之间的通信可根据实时性要求同时具备快速 和慢速两种通信通道 用于设备之间实时配合的通信应采用高速控制总线或并行硬件接口,慢速的状 态信息交换可通过站LAN网或现场总线进行 当采用并行接口时,应采取电气隔离措施 5.4.3远动通信系统与远方监控中心通信 远动通信系统与远方监控中心的通信宜采用数据网通信方式 5.4.4站间通信 站间通信用于在多个换流站控制保护设备之间传送控制和保护信息,实现控制保护的配合 站控极控和直流保护宜配置独立的站间通信通道 站控设备的站间通信通道按站配置,极控和直 流保护的通信通道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按站或按极配置 按站配置和按极配置的站间通信通道均 应双重化设计 站间通信宜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的规约 试验要求 6 6.1总则 试验主要包括工厂试验、出厂试验和现场试验 6.2工厂试验 6.2.1工厂型式试验 6.2.1.1试验目的 试验主要验证控制与保护设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满足现场运行环境和标准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6.2.1.2被试设备 试验应对工程中所应用全部型号的控制保护设备进行测试 26
GB/35745一2017 6.2.1.3试验内容 试验的内容主要包括: 环境试验 b 电源扰动及断电试验,至少包括但不限于 1频率影响试验; 22 辅助电源影响试验; 3 电源中断试验; ! 辅助电源纹波影响试验 5 辅助电源峰值涌流试验 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 d 温度贮存,耐湿热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至少包括以下八种抗扰度试验和两种发射试验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22 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3 浪涌抗扰度试验;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试验;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8 传导发射试验; 9 0)射频发射试验 6.2.2工厂例行试验 6.2.2.1试验目的 试验主要验证控制与保护设备的电气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满足现场的运行环境 6.2.2.2被试设备 试验应对工程中所应用全部控制保护设备进行测试 6.2.2.3试验内容 试验的内容主要包括: 电源偏差试验; a b 绝缘性能试验; 稳态电压试验; c d 冲击电压试验; e 00h连续通电运行试验 27

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要求GB/T35745-2017解析

柔性直流输电是指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采用柔性可控直流输电技术,使得输电系统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运行。柔性直流输电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接入、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特殊地形条件下的输电、交直流联合输电等。

为了确保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保障,需要配备相应的控制和保护设备。《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要求GB/T35745-2017》标准就是为此而制定的。

该标准中规定了柔性直流输电控制和保护设备的基本要求,包括设备的技术指标、功能要求、控制策略、保护原理等。同时,还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其他设备和元器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在柔性直流输电控制方面,该标准要求控制设备应具有高速、精确、可靠的控制能力,能够实现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无功、有功、电压等参数进行精密控制。同时,还要求控制设备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场景,能够自动识别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保护方面,该标准要求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配备完整的保护装置,能够对各种故障进行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处理。保护设备应具有高速、可靠的保护能力,能够实现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过电压、过电流、短路等故障进行精确检测和定位。

此外,该标准还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其他设备和元器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低压侧组合电器、电抗器、滤波器等。这些要求的制定,可以保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全面、协调、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要求GB/T35745-2017》标准的制定,对于推进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确保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公用纺织品清洗质量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公用纺织品清洗质量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公用纺织品清洗质量要求的编号:GB/T35744-2017。公用纺织品清洗质量要求共有5页,发布于2018-07-01
空气射流式房间空调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空气射流式房间空调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空气射流式房间空调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5747-2017。空气射流式房间空调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共有8页,发布于2018-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