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5481-2010

在线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仪

On-lineultraviolet/visiblespectrumanalyzer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在线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仪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在线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仪的编号:GB/T25481-2010。在线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仪共有16页,发布于2011-05-012011-05-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5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1.040.01
  • 实施日期2011-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444.58KB

在线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仪


国家标准 GB/T25481一2010 在线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仪 on-linetrasiolet/isihlespetrum.analyzer 2010-12-01发布 2011-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5481一2010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要求 试验条件 试验程序 检验规则 16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质量保证期 1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波长准确性、波长分辨率及波长稳定性试验方法 13
GB/T25481一2010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标准由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 司、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健、叶华俊、韩双来、张燕群,朱仲文
GB/T25481一2010 在线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仪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线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仪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波长范围在170nm~780nm内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技术测量气体(包括燕 气、液体中一种或几种组分浓度的在线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仪(以下简称仪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O780;1997,MOD) 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4793.1一2007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IEC61o10- l:2001,IDT GB/T11606一2007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GB/T13384一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7626.2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61000-4-2;2001 IDT GB/T17626.3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 3;2002,IT) GB/T17626.4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61000- 4-4;2004,IDT)y GB/T17626.5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EC61000-4-5: 2005,IDT GB/T17626.11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试验(IEC61000-4-11:2004,IDT GB/T18268一200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idtIEc61326-1:1997) GB/T18403.1一2001气体分析器性能表示第1部分;总则(eqvIEC61207-l;1994) 术语和定义 (GB/T18403.1一2001定义的术语以及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在线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仪on-lineutraviolet/isiblespeetrumanalyzer 基于分光光谐分析技术原理,结构上一般包括光源、,测量室、分光光谐仪、中央分析单元等几部分 结构示意如下图1所示
GB/T25481一2010 分光光谱议 中央分祈单元 光源 测泉室 图1结构示意图 校准物质ealibrationmaterial 用于校准或检定用的物质 如;标准光源、标准滤光片、标准气体和标准液 3 吸光度absorbanee 对透过率值取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的负值 3 吸光度噪声photometricnoise 在通人零点校准物质的情况下仪器吸光度域的噪声 3.5 被测物质温度变化误差 temperaturefluctuatioerror 由被测物质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 3.6 被测气体压力变化误差pressureluetuationerror 由被测气体压力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 要求 工作条件 仪器在表1规定的正常工作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表1工作条件 序号 影响量 单位 正常工作条件 5~40 环境温度 % 90 相对湿度 大气压力 kPa 70,0~106.0 阳光辐射 无直接照射 空气流速 00.5 m/s 按制造商规定 外界电场、磁场、电磁场 工作位置 按制造商规定 通风 按制造商规定 机械振动 按制造商规定 有害性气体 按制造商规定 11 电源电压 额定电压士10% 12 电源频率 H 额定频率士2% 4.2外观要求 仪器均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污物积垢等 4.2.1
GB/T25481一2010 4.2.2仪器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得有锈蚀现象 4.2.3仪器零件结合处应整齐,无毛刺、锐棱和粗糙不平现象,刚性连接部件不得松动 4.2.4仪器所有的铭牌及标志应清楚、持久 4.3输出接口和输出信号 仪器应具备相应的信号输出接口,信号输出应包括模拟量和/或数字量 4.4光学特性要求 波长准确性 制造商宜对仪器的波长准确性做出明示 4.4.2波长分辨率 制造商宜对仪器的波长分辨率做出明示 4 波长稳定性 4. 3 制造商宜对仪器的波长稳定性做出明示 4.4.4吸光度噪声 应达到制造商对仪器的吸光度噪声做出的规定 4.4.5吸光度稳定性 应达到制造商对仪器的吸光度稳定性做出的规定 4.5性能要求 4.5.1线性误差 仪器的线性误差从下列数值中选取 士1%F.s,士1.5%F.s,士2%F.s,士2.5%F.S,士3%F.S 注:F.S表示满量程 4.5.2重复性 仪器的重复性应从下列数值中选取 0.5%,0.75%、1.0%、1.25%、1.5%,2.5% 4.5.3输出波动 在规定时间内,仪器输出信号的波动应不超过线性误差的三分之一 4.5.4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仪器连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间隔,其零点漂移量和量程漂移量应从下列数值中选取 士1%F.S、士1.5%下.s,士2%F.s,士2.5%F.s,士3%F.s 时间间隔应从以下数值中选取;24h,3d、7d 4.5.5预热时间 预热时间由制造商根据仪器类别优先在下列数值中选取 30min、lh,3h 4.5.6滞后时间、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仪器的滞后时间、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应在下列时间中选取: 滞后时间:0.5s、1s,5s,10s; 上升时间;ls、2s,10s,20s; 下降时间;1s、2s,10s,20s 注:响应时间T为滞后时间和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之和 4.6影响量 4.6.1被测物质温度、压力范围 制造商应对被测物质的额定工作温度范围、(气体的)额定工作压力范围做出明确的规定
GB/T25481一2010 4.6.2被测物质温度变化影响 在被测物质(气体,液体或者混合物)额定工作温度范围内每变化10C所引起的被测物质温度变化 误差不超过线性误差 4.6.3被测气体压力变化影响 在被测气体额定工作压力范围内,由被测气体压力变化引起的被测气体压力变化误差应不超过线 性误差 4.6.4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按制造商产品标准规定 4.6.5振动影响 按制造商产品标准规定 4.6.6干扰误差 凡是被测物质中存在不低于仪器检测限的干扰组分,均应按用户要求或双方协议分别测定其干扰 误差 4.7 电磁兼容性要求 仪器的静电放电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及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应满足GBy/T18288- -2000中的要求 4.8安全要求 4.8.1标志和文件 应符合GB4793.1一2007中第5章的有关规定 4.8.2防电击要求 4.8.2.1接触电流 由交流电网供电的仪器,其接触电流应符合GB4793.1一2007中6.3的有关规定 4.8.2.2保护接地 由交流电网供电的仪器,其保护接地应符合GB4793.12007中6.5.1的有关规定 4.8.2.3介电强度 由交流电网供电的仪器,电源输人端与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之间施加规定的1.5kV的试验电压,历 时1min, ,不应出现击穿或重复飞呱现象 注:仪器设计时,可参照附录A确定试验电压值 4.8.3其他要求 如果仪器存在GB4793.1一2007所规定的涉及安全的机械性危险;机械冲击和撞击;火焰蔓延;温 度和耐热;液体危险;辐射、声压力和超声压力;有释放气体,爆炸或内爆;涉及安全的元器件;有连锁装 置等情况,则应满足GB4793.1一2007的相关规定 4.9包装、运输和贮存 仪器在运输包装状态下,按照GB/T11606-2007中第8章、第15章、第16章、第17章和第18章 方法试验后,包装箱不应有较大变形和损伤,受试仪器不应有变形松脱、涂覆层剥落等机械损伤,其性能 要求应能满足4.5和4.8规定 试验条件 5.1除非另有规定,第6章试验方法中的性能试验6.3应在参比试验条件下进行;其他试验在仪器的 工作条件下进行 仪器的参比试验条件见表2
GB/T25481一2010 表2参比试验条件 单位 号 序 影响量 参比试验条件 环境温度 23十2 % 45一75 相对湿度 大气压力 kPa 86.0~106.0 阳光辐射 无直接照射 空气流速 I一 0.2 m/s 外界电场、磁场、电磁场 可以忽略不计的含量 工作位置 正常工作位置士1" 通风 无阻碍,但不得对流 机械振动 可忽略不计 10o 有害性气体 可以忽略不计的含量 11 电源电压 额定电压士1% 12 电源频率 H2 额定频率士1% 5.2试验时,校准物质应采用国家二级或二级以上的校准物质 5.3试验用测量装置和记录设备其准确度应优于受试仪器准确度 5.4仪器操作应遵守有关安全规定 5.5对于多组分,多量程仪器应分别试验 6 试验程序 外观检查 6 用目视和手感等方法进行 6 输出接口和输出信号 用万用表和示波器检测输出信号 6.3光学特性检验 6.3.1波长准确性、波长分辨率、波长稳定性 波长准确性、波长分辨率、波长稳定性的试验方法见附录A 6.3.2吸光度噪声 仪器通人零点校准物质,采集未经过平均的吸光度谱图,在工作波长范围内选取宽度为100nm的 光谐区间(如果工作波长范围小于100nm,则取整个工作波长范围),计算该区间吸光度的标准偏差 A.用该标准偏差作为仪器的吸光度噪声值,计算按公式(1) (A一A. A,= 式中: -该区间某个波长数据点i的吸光度值,无量纲; A A, -该区间吸光度值的平均值,无量纲; -100nm波长范围(或整个工作波长范围)内所有数据点个数 6.3.3吸光度稳定性 仪器通人零点校准物质,间隔2h采集未经过平均的吸光度谐图,共13次 计算有效波长范围内
GB/T25481一2010 的某个波长数据点吸光度的标准偏差A,,用该标准偏差作为仪器的吸光度稳定性指标,计算按公式 (2) A-A 2 A, 一 12 式中: A -波长数据点第i次所测吸光度值,无量纲 石 -波长数据点13次A,的平均值,无量纲 6.4性能试验 .4.1线性误差 o 校准仪器零点,满度,依次通人不同浓度校准物质(在量程范围内均匀分布,不少于三种),待稳定 后,分别记录仪器的示值 上述步骤至少重复三次,求出相应的示值平均值 求这些平均值与校准气标 称值的差值A,按公式(3)计算 取绝对值最大者为仪器的线性误差 =×100% o 式中: R -仪器满量程值(以下值同义) 6.4.2重复性 启动仪器,按规定时间预热后,向仪器通人零点校准物质,待示值稳定后,再通人规定浓度(指浓度 为满量程60%~90%的标准物质,以下同)的校准物质,记录稳定后仪器的示值A 上述步骤重复六 次,求出其平均值A 按公式(4)计算标准偏差(s) A一A 重复性以相对标准偏差C表示,按公式(5)计算 ×100% Cv= 6. .4.3输出波动 启动仪器,按规定时间预热后,向仪器连续通人零点校准物质,把指示调到规定处,持续5min,用 测量装置在此期间内测量随机的最大峰一峰值Am、;重复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A 按公式(6)计算仪 器由输出波动引起的偏差(o.). -员×Iw% 测量过程中如有判明有电源或机械振动等引起的尖峰,则应重新测量 6. .4.4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启动仪器,按规定时间预热后,通人零点校准物质,指示调到量程的5%与测量下限之和处(以下简 称规定处),稳定后,记录仪器的示值 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物质,记录稳定后的仪器的示值(至少六次, 在试验周期内近似均匀分布) 分别记录零点值为Z,和终点值E.(i=1,2,,n;n>6) 计算差值 Z=(Z一Z)及E;=(E;一Z)-(E一Z),取绝对值最大的为AZ,AE 零点漂移量(o.)按公式(7)计算 Zm "×100% . 量程漂移量(o)按公式(8)计算
GB/T25481一2010 AE ×100% (8 R 如果大气压力变化对仪器指示值的影响不可忽略,应记录大气压力值,以便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Z 、E值应为受压力影响的修正值 .4.5预热时间 6. 检查预热时间时用记录设备记录输出信号 在未通电的情况下放置12h,接通仪器电源,与此同时连续地向仪器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物质,用 记录仪记录仪器的输出信号 从仪器接通电源起,到记录线出现在30min内输出信号的偏差不大于量程漂移的二分之一为止之 前的时间为预热时间 按式(9)计算偏差心, 7 max Amn×100% o 9 R 式中: 最大指示值; 最小指示值 Amin 6.4.6滞后时间(T)、上升时间(T,)和下降时间(T) 6.4.6.1仪器的输出信号值用记录设备记录.校准物质压力、流量恒定 6.4.6.2向仪器分别通人零点校准物质和规定浓度的校准物质,记录稳定后的示值A和A 计算 A =A,十0.1x(A-A,)和A =A十0.9x(A一A)的值 4.6.3重新通人零点校准物质,待示值稳定后,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物质 向仪器进口通人校准物 6. 质起.用秒表分别记录仪器指示到A,处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和仪器指示从A到A 处所经过的时 间 这两个时间分别为滞后时间(T)和上升时间(T,) 下降时间(T)的测定 再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物质,待示值稳定后,向仪器通人零点校准物质,用 秒表记录示值从A到达A了处所经过的时间 6.4.6.4上述测量结果如有争议,可根据记录设备记录的图形来确定滞后时间、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6.5影响量 6.5.1被测物质温度变化误差 向仪器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物质,利用温控装置调节被测物质温度,升(降)温速率不大于1 ,分别测定仪器在被测物质额定工作温度上限、下限及中间值时稳定3h后的仪器的示值 min, 仪器的示值变化按公式(10)和公式(11)换算成校准物质温度每变化10C时的上限差值AA.和下 限差值AAm A7 ×10 二A 10 AAn An一A×10 (11 An 一T T 式中: T -中间温度值((T,十TL/2),单位为摄氏度(); 被测物质温度等于中间温度值(T)的仪器的示值; Ao 被测物质温度在上限温度(T.)下仪器的示值; Arn 被测物质温度在下限温度(T)下仪器的示值 1 则误差按公式(12)计算
GB/T25481一2010 AA ×100% (12 n R 式中: -An与AAn之中的最大值 AAr 6.5.2被测气体压力变化误差 试验应在参比条件下进行 经过调零、标定校准后,向仪器连续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体 通过调 压装置使被测气体压力在被测仪器压力范围内士5%均匀可调 均匀地调节被测物质气体到试验压力 值,利用检定合格的压力测量装置测量被测气体实际压力,并记录测量值变化 按公式(13)计算被测气体压力变化误差(o, A A"×100% 13 o R 式中: A -每种被测气体压力下仪器偏差A,的平均值A中的最大值 被测气体压力取值数 被测气体压力变化可参考选取下面儿个点, Pnmin; b Pmn十P×35%; ,十P mX65% Pe ×90% 十P range 被测气体压力上限; 被测气体压力下限 P, n P 被测气体压力范围,等于Pm一Pmm 6.5.3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将仪器安放在环境试验室(箱)内 向仪器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物质,将环境试验室(箱)依次均匀调节到给定的温度,升降温度速率不 大于1C/nmin 在该温度下保持4h,分别测定仪器在参比温度和额定工作范围上、下限温度下仪器的 示值,求出与参比条件下仪器的示值之差AA 偏差()按公式(14)计算 A=A,一A (14 AA 15 o 三 ×100% 式中: 相对于参比值变化时仪器的示值 A2一 A参比条件下仪器的示值 6.5.4振动影响 试验方法参照GB/T116062007中第9章规定的振动试验方案进行 6.5.5干扰误差 6.5.5.1干扰组分 6.5.5.1.1若干扰组分浓度大小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则应基于用户或双方协议的干扰组分浓度,制备 在其具有最大影响时的浓度值
GB/T25481一2010 6.5.5.1.2若干扰组分浓度大小对测量结果无影响,则可用其浓度不加限定的干扰组分进行试验,也 可按用户提供或双方协议给定的干扰组分浓度处进行试验 6.5.5.2试验步骤 6.5.5.2.1干扰组分的干扰误差 仪器通人零点气,并将示值调到规定处,示值为An,向仪器通人按上述6.5.5.1.1要求制备的干扰 气测定仪器的示值,上述步骤重复三次,按公式(16)计算AA, 习(A 一A, AA l6) 式中: -通人干扰气时仪器的第i次示值; A 一 -未通人干扰气前仪器调零后的示值 Ao 组分的干扰误差参照公式(15)计算 水蒸气的干扰误差 6.5.5.2.2 向仪器通人干燥的校准物质(含水量按体积比低于0.1%) 记录仪器的示值A;然后让其通过一 个水蒸气发生装置(如水鼓泡器),该装置的温度控制在某一温度点上,使产生的蒸气浓度满足给定要 求,记录稳定后仪器的示值A' 上述步骤重复三次 试验过程中,应避免水蒸气进人仪器传感器之前发生冷凝现象 按公式(17)计算AA (A.'一A (17 A 水燕气的干扰误差参照公式(15)计算 6.6 电磁兼容性 6.6.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的试验方法按GB/T17626.2一2006实施 6.6.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的试验方法按GB/T17626.3一2006实施 6.6.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的试验方法按GB/T17626.4一2008实施 6.6.4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的试验方法按GB/T17626.5一2008实施 6.6.5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的试验方法按GB/T17626.112008实施 安全性 6.7.1标志和文件 目测检查 防电击试验 6.7.2.1接触电流 6.7.2.1.1试验豁免条件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当可触及零部件与参考地之间,或在同一台上在1.8m(沿表面或通过空气)的 距离内的任意两个可触及零部件之间电压值不超过33V交流有效值)或直流70V,可以不进行该项 试验 6.7.2.1.2试验方法 按GB4793.12007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6.7.2.2保护接地 按GB4793.1一2007附录F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GB/T25481一2010 6.7.2.3介电强度 .7.2.3.1试验要求 6 潮湿预处理按GB4793.1一2007中6.8.2规定进行(该项试验仅在仪器鉴定检验时进行)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仪器处于非工作状态,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按试验要求4.8.2.3规定的试 验电压值对受试仪器进行试验 6.7.2.3.2试验方法 用耐电压测试仪在一端为连接在一起的电源线插头的相线和中线,另一端为连接在一起的所有可 触及导电零部件之间,在5、内升至规定的试验电压值,并保持1 电源线与可接触导电件间的抗 min 干扰电容不应开路;若这些电容不能用于进行试验,则可以用一个数值为交流电压1.4倍的直流电压 试验 6.7.3其他要求 按GB4793.1一2007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6.8仪器的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在包装状态下,按GB/T116062007中第8章,第15章,第16章,第17章的方法进行试验, 恢复后的性能检查项目按4.9规定进行 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仪器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出厂检验 7.2.1每台仪器须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所检验的项目全部达到产品标准要求后方可出厂,并 附有产品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及装箱单 7.2.2出厂检验项目及不合格类别见表3 7.2.3出厂检验不合格或有不合格项目,则应返工然后复验 复验全部项目合格后,方可出厂 7.3型式检验 7.3.1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仪器设计定型或生产定型时 a b)仪器转厂或转移生产地时; 仪器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仪器性能时 c 仪器长期停产,恢复生产时 d 仪器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应周期进行一次检验,一般为3年; 国家各级质量监督检验要求时 f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g 7.3.2抽样方案 型式检验的样本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批中随机抽取,样本量不少于两台 7.3.3判定规则 7.3.3.1型式检验项目及不合格类别见表3 7.3.3.2型式检验的抽样应按GB/T28292002中5.9的规定 采用的抽样方案、检验的不合格分 类,检验项目及对应的条目、不合格质量水平、判别水平、样本量和判定数组等要求应在产品标准中 规定 7. 3. 3. 3 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应按GB/T2829一2002中5.11的规定进行 7.3.3.4若型式检验合格,对进行抽样的该批产品可以提交鉴定,定型或出厂,人库 7.3.3.5若型式检验不合格,应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验证有效后,重新提交检验 若型式检验再 10
GB/T25481一2010 次不合格,则对进行抽样的该批产品应停止出厂,再重复上述分析、纠正、验证、重新提交的步骤,直至合 格为止 表3仪器检验项目表 检验项目,要求及试验条目 检验分类 不合格 序号 分类 检验项目 要求条目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安全要求 4.8 6.7 重复性 6,4.2 4.5.2 4.5,3 输出波动 6.4.3 4.5.4 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6.4.4 外观要求 4.2 6,1 波长准确性 4.4.1 4.4.2 6.3.l 波长分辨率 波长稳定性 4.4.3 吸光度噪声 4. .4.4 6.3.2 吸光度稳定性 10 6.3.3 11 线性误差 4.5.1 6.4.1 12 预热时间 4.5,5 6,4.5 滞后时间、上升时间和下降 4.5,6 13 6.4.6 时间 B 输出接口和输出信号 4.3 6.2 被测气体温度、压力范围 15 4.6.l 16 4.6.2 6,5,1 被测气体温度变化误差 4.6.3 6.5.2" 被测气体压力变化误差 8 环境温度变化 4.6.4 6.5.3 19 振动影响 4.6.5 6.5.4 20 干扰误差 4.6.6 6.5.5 21 电磁兼容性要求 4.7 6.6 包装,运输和贮存 22 4.9 注1 应进行检验的项目 注2:o 需要时进行检验的项目 不进行检验的项目 注3 注4A类不合格 单位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 注5:B类不合格 -单位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仪器的标志 仪器在适当的明显位置固定铭牌,其上应有如下标志 制造厂名称、地址 a 11
GB/T25481一2010 b 仪器型号、规格、名称; c)制造日期; d 出厂编号; e)电源电压,电源频率; f 必须标志的重要参数; g执行标准 8.2 包装 8.2.1仪器包装应符合GB/T13384一2008中防潮防震包装规定 8.2.2包装箱的适当明显位置上应有下列标志 仪器型号规格、名称 a 制造厂名称,地址 b 箱体体积长×宽×高,单位为mm; c 净重及毛重,单位为kg d 出厂编号,包装箱序号及数量"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易碎物品”“向上”“怕雨”等应符合GB/T191一2008规定; f 发送地点及收货单位 g 8.2.3随机文件 包括 a)装箱单 b) 产品合格证; e)使用说明书(仪器文件中有关安全描述应符合GB4793.12007第5章有关规定); d 备件清单 8.3运输、贮存 8.3.1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和贮存时应防止受到剧烈冲击、雨淋、暴晒及辐射 8.3.2仪器应原箱存放保管,仓库环境温度为0C一40C,相对湿度不大于85%,不应有能引起仪器 腐蚀及电气绝缘降低的有害物质存放 8.3.3仪器贮存期限不应超过两年,超过期限后,应对仪器按产品标准要求进行抽检 质量保证期 在用户遵守运输、贮存和使用条件下,从制造厂发货之日起18个月或用户投人运行之日起12个月 以先到日期为准),产品因制造质量不良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制造厂应无偿为用户修理仪器 或更换部件 12
GB/T25481一2010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波长准确性、,波长分辨率及波长稳定性试验方法 A.1波长准确性 使用标准光源检定 获取标准光源谱图,在波段范围内选择两条汞(氯)灯波长特征谱线,重复三次 测量,三次测量的特征峰中心波长平均值与波长标准值之差A作为该波长处的准确性检定结果 按 公式(A.1)计算 x=入一 A.1 式中: -特征峰中心波长平均值,有效位数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单位为纳米(nm); -波长标准值,有效位数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单位为纳米(nm. 3 波长分辨率 A, 使用标准光源检定 获取标准光源谱图,测量求(氧)灯某一特征峰最大强度值一半处所如图A.1 所示)所对应的两个波长值入和入a,计算其差值作为仪器的分辨率检定结果,有效位数保留小数点后两 位,单位nm. /2 波长nm 图A.1 A.3波长稳定性 使用标准光源检定 间隔2h采集未经过平均的标准光源谱图,共采集13次 选择标准光源某 特征峰谱线,计算该特征峰实际测量中心波长值的标准偏差w,作为检定数据 按公式(A.2)计算 入 w 2 A. 12 式中: 第i次所测特征峰的中心波长值,有效位数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单位为纳米(nm) 13次入,的平均值,有效位数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单位为纳米(nm) 入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无纸记录仪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无纸记录仪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无纸记录仪的编号:GB/T25479-2010。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无纸记录仪共有13页,发布于2011-05-012011-05-01实施
自动闭口闪点仪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自动闭口闪点仪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自动闭口闪点仪的编号:GB/T25482-2010。自动闭口闪点仪共有8页,发布于2011-05-012011-05-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