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8695-2020

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技术条件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allastlesstrackofurbanrailtransi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技术条件的编号:GB/T38695-2020。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技术条件共有77页,发布于2020-10-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6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5.080
  • 实施日期2020-10-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77页
  • 文件大小5.09M

以图片形式预览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技术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GB/T38695一2020 城市轨道交通无昨轨道技术条件 Ieehnicalspeeifieationforballastlesstrackofurbanrailtransit 2020-03-31发布 2020-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警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8695一2020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结构类型 4 技术要求 20 试验方法 25 检验规则 8 35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38 附录A资料性附录无昨轨道结构示意图(以圆形隧道为例 附录B(规范性附录》轨道板原材料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43 45 附录C规范性附录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要求 附录D(规范性附录》预埋套管抗拔力试验方法 48 附录E(规范性附录)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方法 50 附录F规范性附录)垫板静刚度试验方法 51 附录G(规范性附录)垫板动刚度试验方法 53 附录H规范性附录)垫板疲劳性能试验方法 55 附录1规范性附录垫板吸水性能试验方法 57 附录」(规范性附录)弹簧隔振器静刚度试验方法 59 附录K规范性附录隔离式减振垫低温性能试验方法 61 附录L规范性附录隔离式减振垫静模量试验方法 63 附录M规范性附录隔离式减振垫动模量试验方法 65 附录N规范性附录隔离式减振垫疲劳性能试验方法 6" 附录O规范性附录坍落扩展度、扩展时间Tm试验方法 69 附录P规范性附录」环障碍高差试验方法 70 72 附录Q(规范性附录 型仪充填比试验方法 L 73 附录R规范性附录竖向膨胀率试验方法
GB/38695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铁道 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志伟、刘力,李育朝、郭建平、侯庆华、于振华将邵丕彦、黑勇进、李伟、刘江涛、 王继军、王梦、王进、乔怀峰、张艳军、李克飞、戴春阳,王文斌、王文飞、乔渊玮张凌云、孙路、凌晨、王亚周 戴华明、李媛芳,易建伟、王云龙、赵磊
GB/T38695一2020 城市轨道交通无昨轨道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无昨轨道的结构类型、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 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20km/h,新建或改建的标准轨距城市轨道交通无昨轨道 不 适用于有轨电车轨道结构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43L-AN全损耗系统用油 GB/T52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531.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人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 T 1222弹簧钢 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 1499.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1499.3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1682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单试样法 T GB 1689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用阿克隆磨耗试验机 GB 690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 T GB 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3512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 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 7759.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第1部分:在常温及高温条件下 GB 7762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 GB 9258.l 涂附磨具用磨料粒度分析第1部分:粒度组成 GB 0653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 GB 10654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 GB 16947螺旋弹簧疲劳试验规范 GB/T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23934热卷圆柱螺旋压缩弹簧技术条件 GB/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38695一2020 GB/T502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CJ/T191浮置板轨道技术规范 C/T285城市轨道交通浮置板橡胶隔振器 梯形轨枕技术条件 C/T401 DL/T5126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 JG/T248混凝土坍落度仪 TB/T412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 TB/T1878预应力混凝土枕疲劳试验方法 TB/T1879预应力混凝土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 TB/T234443kg/m~75kg/m钢轨订货技术条件 TB/T3275铁路混凝土 TB/T3396.1高速铁路扣件系统试验方法第1部分;钢轨纵向阻力的测定 TB/T3396.2高速铁路扣件系统试验方法第2部分;组装扣压力的测定 TB:/T3396.3高速铁路扣件系统试验方法第3部分;组装静刚度的测定 TB/T3396.4 高速铁路扣件系统试验方法第4部分;组装疲劳性能试验 TB/T3396.6高速铁路扣件系统试验方法第6部分;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 TB/T3397CRTS双块式无昨轨道混凝土轨枕 TB1042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5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般用途低碳钢丝 YB/T5294 术语和定义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昨轨道ballastlesstrack 用钢筋混凝土等整体结构作为轨下基础的轨道结构 3.2 梯形轨枕laddersleeper 由预应力混凝土纵梁和联结杆件组成的梯子形状轨道构件 3.3 双块式轨枕bh-boeksleeper 采用钢筋衔架连接两块混凝土支承块而形成的轨枕 3.4 浮置板floatingslab 预制或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板,通过隔振元件与轨道基础弹性隔离,构成质量,弹簧与阻尼系统的道 床质量单元 3.5 轨道板trackslab 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 注:轨道板 是板式无昨轨道的主要部件 3.6 弹性元件elasticeomponent 设置于轨枕、浮置板或轨道板下的金属和非金属部件的统称,起承受和传递上部荷载,并缓和或抑
GB/38695一2020 制上部荷载对下部基础结构的冲击作用 注:弹性元件包含混凝土支承块和预应力混凝土长枕用微孔橡胶垫板和橡胶套靴,梯形轨枕用减振垫板和缓冲垫 板,浮置板用弹簧隔振器、橡胶隔振器和隔离式减振垫,轨道板用弹性缓冲垫层 3.7 减振垫板vibrationisolatingpad 设置在梯形轨枕下支点处,用于隔离由轨枕传递到钢筋混凝土道床振动作用的轨道部件 3.8 缓冲垫板buffter pad 设置在梯形轨枕侧面支点处,用于减缓轨枕对钢筋混凝土道床横向和纵向冲击作用的轨道部件 3.9 弹簧隔振器springisolator 由钢弹簧,阻尼材料和金属套筒制成,用于将浮置板与下部基础结构分离,并通过调节系统自振频 率,吸收振动能量,达到隔振减振效果的浮置板无昨轨道的基本隔振部件 3.10 橡胶隔振器rubberisolator 浮置板无昨轨道的基本隔振部件,由橡胶材料和金属材料制成 用于将浮置板与下部基础结构分 离,并通过调节系统自振频率,吸收振动能量,达到隔振减振的效果 3.11 隔离式减振垫vibrationisolatimgpad 辅设于浮置板下,用于将评置板与下部基础结构分离,并通过调节系统自振频率,吸收振动能M,达 到隔振减振效果的弹性阻尼垫层 3.12 弹性缓冲垫层elastiebufrer pad 安装在板式无昨轨道钢筋混凝土底座限位凹槽侧面,用于减缓轨道板对钢筋混凝土底座横向和纵 向冲击作用的轨道部件 3.13 自密实混凝土selfr-eompaetingconerete 具有高流动性、间隙通过性和抗离析性,浇筑时仅靠其自重作用而无需振捣便能均匀充填密实成型 的高性能混凝土 3.14 钢筋混凝土底座reinforcedconeretebase 现场浇筑的用于支撑浮置板或轨道板的钢筋混凝土基础 结构类型 短轨枕式无昨轨道 短轨枕式无昨轨道应由钢轨、扣件、混凝土短轨枕和钢筋混凝土道床组成,混凝土短轨枕通过现浇 方式埋置于左右股钢轨下的钢筋混凝土道床内 当应用于高架桥上时,称作纵向承轨台式无昨轨道 短轨枕式无昨轨道示意图参见附录A中图A.1 4.2长轨枕式无昨轨道 长轨枕式无昨轨道应由钢轨、扣件、预应力混凝土长枕和钢筋混凝土道床组成,预应力混凝土长枕
GB/T38695一2020 通过横穿其下部的纵向钢筋连接,并埋置于钢筋混凝土道床内 长轨枕式无昨轨道示意图参见图A.2 4.3双块式无昨轨道 双块式无昨轨道应由钢轨、扣件、双块式轨枕和钢筋混凝土道床组成,双块式轨枕通过现场浇筑的 方式埋置于钢筋混凝土道床内 双块式无昨轨道示意图参见图A.3 4.4弹性支承块式无砍轨道 弹性支承块式无昨轨道应由钢轨、扣件、混凝土支承块、微孔橡胶垫板、橡胶套靴和钢筋混凝土道床 组成 混凝土支承块下设置微孔橡胶垫板,再由橡胶套靴进行包裹,埋置于钢筋混凝土道床内 弹性支 承块式无昨轨道示意图参见图A.4 4.5弹性长枕式无昨轨道 弹性长枕式无昨轨道应由钢轨、扣件、预应力混凝土长枕、微孔橡胶垫板、橡胶套靴和钢筋混凝土道 床组成 预应力混凝土长枕两端承轨部位下设置微孔橡胶垫板,再由橡胶套靴进行包裹,埋置于钢筋混 凝土道床内 弹性长枕式无昨轨道示意图参见图A.5 4.6梯形轨枕无昨轨道 梯形轨枕无昨轨道应由钢轨、扣件、梯形轨枕、枕下减振垫板、枕侧面缓冲垫板和钢筋混凝土道床组 梯形轨枕通过减振垫板和缓冲垫板与钢筋混凝土道床隔离,构成轻量型质量、,弹簧和阻尼系统,以 成 减少轨道向周围振动的传播 梯形轨枕无昨轨道示意图参见图A.6 浮置板无昨轨道 4.7 浮置板无昨轨道应由钢轨、扣件、浮置板、弹簧隔振器或橡胶隔振器或隔离式减振垫以及钢筋混凝 土底座组成 浮置板通过弹簧隔振器或橡胶隔振器或隔离式减振垫与钢筋混凝土底座弹性隔离,构成 质量、弹簧和阻尼系统,以隔离或减少轨道向周围振动的传播 弹簧浮置板无昨轨道示意图参见 图A.7,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无昨轨道示意图参见图A.8 4.8板式无砍轨道 板式无昨轨道应由钢轨、扣件、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隔离层、弹性缓冲垫层和钢筋混凝土 底座组成,轨道板通过板下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铺设于带有限位凹槽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 板式无昨 轨道示意图参见图A.9 技术要求 5 5.1 般要求 无作轨道结构应满足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绝缘性和弹性要求 5.1.1 5.1.2无昨轨道结构应满足设计减振目标值的要求 5.1.3无昨轨道结构应满足杂散电流的要求 5.1.4无昨轨道地段排水应畅通 5.2钢轨和道岔 5.2.1正线宜采用60kg/m钢轨,抗拉强度不宜小于980MPa,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344的 规定
GB/38695一2020 5.2.2道岔的技术要求应符合TB/T412的规定 5.3扣件 5.3.1扣件宜采用弹性分开式扣件 5.3.2扣件宜进行组装性能检验,组装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组装静刚度宜为20kN/mm40kN/mm a b 每组扣件钢轨纵向阻力和组装扣压力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扣件在标准组装状态下,经疲劳试验后各零部件不应伤损,轨距扩大量不应大于6mm,疲劳 试验前后钢轨纵向阻力变化率不应大于20%,组装扣压力变化率不应大于20%,组装静刚度 变化率不应大于25%; d 扣件在设计最大调高量状态下,经3×10"次荷载循环后各零部件不应伤损,轨距扩大量不应 大于6mm; 扣件经300h盐雾试验后,应能用手工拆卸工具顺利拆卸和安装 5.3.3扣件各零部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5.4预制混凝土构件 5.4.1混凝土短轨枕和混凝土支承块 5.4.1.1材料 5.4.1.1.1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应使用早强型水泥 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42.5级,碱含量不应大于0.60%,三氧化硫含量不应大于3.0%,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TB/T3275的 规定 5.4.1.1.2粗骨料应采用5mm一20m连续级配碎石,不应使用碎卵石,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 TB/T3275的规定 细骨料应采用天然中粗河砂,含泥量按质量计不应大于1.50%,其他技术要求应 符合TB/T3275的规定 不应使用具有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或快速砂浆棒膨胀率大于或等于0.20%的 碱-硅酸反应活性的骨料 5.4.1.1.3拌和水应符合TB/T3275的规定 5.4.1.1.4减水剂应符合TB/T3275的规定 5.4.1.1.5矿物掺和料应符合TB/T3275的规定 5.4.1.1.6混凝土短轨枕和混凝土支承块用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受力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其性能应符合GB/T1499.2的规定 a b 当箍筋采用热轧光圆钢筋时,其性能应符合GB/T1499.1的规定;当采用低碳冷拔钢丝时,其 性能应符合YB/T5294的规定,且不应低于Q235 螺旋筋应采用低碳冷拔钢丝,其性能应符合YB/T5294的规定 5.4.1.1.7所有原材料(不含骨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和复检报告单,骨料应有人厂检验报告单 5.4.1.2质量 5.4.1.2.1混凝土短轨枕和混凝土支承块的外形尺寸与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5.4.1.2.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50. 5.4.1.2.3混凝土抗冻等级不应低于F300. 5.4.1.2.4混凝土电通量应小于1000C 5.4.1.2.5在氯盐环境下,混凝土56d氯离子扩散系数Dw不应大于5×10-"m'/s、 5.4.1.2.6混凝土内总碱含量不应大于3.5kg/m 当骨料具有潜在碱活性时,总碱含量不应大于
GB/T38695一2020 3.0kg/m 混凝土氧离子含量不应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0.10%,混凝土三氧化硫含量不应大于胶凝材 料总量的4.0% 5.4.1.2.7预埋套管抗拔力不应小于100kN,试验后预埋套管周围不应有可见裂纹,可有少量砂浆剥离 表1混凝土短轨枕和混凝土支承块外形尺寸与外观质量 序号 检验项目 极限偏差/外观缺陷型式检验数量出厂检验数量 检验项别 外形尺寸 士3.0mm B1 长度" 20块 10块 20块 10块 B1 高度" 土2.0mm 顶面和底面宽度 土2.0mm 20块 0块 B1 帽下长度" 士1.0mm 10块 20块 B1 士1.5mm 底部长度" 20块 10块 B 帽下宽度" 士1.0mm D0块 10块 B1 10块 B1 底部宽度" -2.0mm+1.0mml 20块 帽下高度" 士l.0mm 20块 0块 B 士1.0mm B1 支承块总高度" 20块 10块 士05" 轨底坡'(100mm范围内 20块 mmm 10 块 2 10块 支承块底面平整度" 1.0mm 20块 B1 12 承轨面平整度(200mm范围内 1.0mm 20块 10块 B1 套管中心位置与短轨枕纵向中 B1 20块 10块 士1.0mm 心线距离 预 两套管中心横、纵向间距 士1.0mm 20块 0块 13 套 mm处 套管歪斜(距离顶面120 2.0mm 20块 0块 B1 偏离中心线距离) 20块 B1 套管下沉 10块 l.0mm 外观质量 长度<10mm 全检 承轨面缺陷(气孔粘皮,麻面等) 20块 深度<2mm 其他部位表面缺陷(气孔、粘皮、麻面 长度<30mm 15 全检 20块 等 深度<5mm 16 端部破损和掉角 长度<25mm" 全检 20块 17 表面肉眼可见裂纹 不允许 20块 全检 18 除外伸钢筋外露筋 不允许 20块 全检 B1 19 不允许 20块 预埋套管堵孔 全检 标志 无遗漏 20块 全检 20 该检验项目仅适用于混凝土短轨枕 该检验项目仅适用于混凝土支承块
GB/38695一2020 5.4.2预应力混凝土长枕 5.4.2.1材料 5.4.2.1.1混凝土原材料应符合5.4.1.1.1一5.4.1.1.5的规定 5.4.2.1.2预应力混凝土长枕用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预应力钢丝应符合G;B/T5223的规定 a b)当箍筋采用热轧光圆钢筋时,其性能应符合GB/T1499.1的规定;当采用低碳冷拔钢丝时,其 性能应符合YB/T5294的规定,且不应低于Q235 螺旋筋应采用低碳冷拔钢丝,其性能应符合YB/T5294的规定 5.4.2.1.3所有原材料(不含骨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和复检报告单,骨料应有人厂检验报告单 5.4.2.2质量 5.4.2.2.1预应力混凝土长枕的外形尺寸与外观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5.4.2.2.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60,混凝土28d弹性模量不应低于3.60×10'MPa 5.4.2.2.3混凝土抗冻等级不应低于F300 5.4.2.2.4混凝土电通量应小于1000C 氯盐环境下使用的预应力混凝土长枕,混凝土56d叙离子扩散系数D不应大于 5.4.2.2.5 5×10-1m/s 5.4.2.2.6混凝土内总碱含量不应大于3.5kg/m' 当骨料具有潜在碱活性时,总碱含量不应大于 3.0kg/m 混凝土叙离子含量不应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0.06%,混凝土三氧化碗含量不应大于胶凝材 料总量的4.0% 5.4.2.2.7预埋套管抗拔力不应小于100kN,试验后预埋套管周围不应有可见裂纹,可有少量砂浆 剥离 5.4.2.2.8预应力混凝土长枕静载抗裂强度检验不应出现裂纹 5.4.2.2.9弹性长枕式无昨轨道用预应力混凝土长枕经疲劳检验后,最大残余裂缝宽度不应大于 0.05mm 5.4.2.2.10预应力混凝土长枕不应缺丝,表面不应有收缩或者受力产生的裂纹 表2预应力混凝土长枕外形尺寸与外观质量 序号 检验项目 极限偏差/外观缺陷型式检验数量出厂检验数量 检验项别 外形尺寸 长度 士5,0mm 20根 10根 各断面高度 -3.0mm十5.0mm 20 根 10 根 10根 承轨面宽度 20根 士2.0mmm 承轨面平整度(200mm范围内 1.0mm 20根 0根 1.0mm B1 轨枕底面平整度" 20根 0根 两承轨面之间相对扭曲 0.7mm 20根 l0根 B 轨底坡(100mm范围内 士0.5mm 20根 10根 B2
GB/T38695一2020 表2续) 序号 检验项目 极限偏差/外观缺陷型式检验数量出厂检验数量 检验项别 外形尺寸 套管中心位置与轨枕纵向中心 士1.0mm 20根 0根 线距离 同一承轨面两套管中心间 20根 10恨 埋 士l.0mm 套 套管歪斜距离顶面120mm处 2.0mm 20根 0根 B 偏离中心线距离 套管下沉 1.0mm 20根 0根 B1 上排预应力钢丝距长枕顶面距离 士3.0mm 20根 0根 B2 预应 土2.0mm B2 力钢任意两排预应力钢丝之间距离 20根 10根 必 预应力钢丝外露长度 10根 B2 士5.0mm 20根 20根 10根 倒面直径 士2.0mm B2 1o 2 预留沿长枕纵向距离 10 士3.0mmm 20 根 根 孔" 2 士3.0mm 20根 0根 沿长枕高度方向距离 外观质量 长度<10mmt 2 20根 全检 承轨面缺陷(气孔粘皮,麻面等) 深度<2 mm 长度<50mm 其他部位表而缺陷(气孔、粘皮、麻面 20根 全检 深度<5mm 等 13 端部破损和掉角 长度<50mmt 20根 全检 侧面 全检 A 预留孔堵孔 不允许 20根 预留 预留孔内残留物 不允许 20根 全检 B2 孔" 15 B1 箍筋和螺旋筋外露 不允许 根 全检 20 16 预埋套管堵孔 不允许 20根 全检 17 标志 无遗漏 20根 全检 A 该检验项目仅适用于弹性长枕用预应力混凝土长枕,普通预应力混凝土长枕不检验此项 该检验项目仅适用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长枕,弹性长枕用预应力混凝土长枕不检验此项 5.4.3双块式轨枕 双块式轨枕的技术要求应符合TB/T3397的规定 5.4.4梯形轨枕 梯形轨枕的技术要求应符合C]J/T401的规定
GB/38695一2020 5.4.5轨道板 5.4.5.1 材料 轨道板用水泥、骨料拌和水、减水剂、引气剂,、矿物掺和料和封错砂浆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5.4.5.1.1 5.4.5.1.2轨道板用预应力钢筋、锚固板和非预应力钢筋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5.4.5.1.3排流端子的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5.4.5.1.4所有原材料(不含骨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和复检报告单,骨料应有人厂检验报告单 5.4.5.2质量 轨道板的外形尺寸与外观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5.4.5.2.1 5.4.5.2.2普通钢筋混凝土轨道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5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板的混凝 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60,混凝土28d弹性模量不应低于3.G0×10'MPa 5.4.5.2.3混凝土抗冻等级不应小于F300 5.4.5.2.4混凝土电通量应小于1000C 5.4.5.2.5氯盐环境下使用的轨道板,其混凝土56d氯离子扩散系数Dwcw不应大于5×10-m'/s 5.4.5.2.6混凝土中碱含量不应大于3.0kg/m',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胶凝材料量的0.06%,三氧化硫 含量不应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4.0% 预埋套管抗拔力不应小于100kN,试验后其周围不应有可见裂纹,可有少量砂浆剥离 5.4.5.2.7 5.4.5.2.8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强度检验不应出现裂纹 表3轨道板外形尺寸与外观质量 序号 检验项目 极限偏差/外观缺陷型式检验数量出厂检验数量 检验项别 外形尺寸 长度 士3,0mm 5块 3块 宽度 5块 3块 士3.0mm 2 厚度 5块 3块 士3.0mm B 板端套管距离板端距离 5块 士2.0mm 3块 歪斜距顶面120mm处偏离中 3块 2.0mm 5块 B2 心线距离 预埋 套管下沉 1.0mm 2 5块 3块 套管 同一承轨台两相邻套管中心距 士0.5mm 5块 全检 B 纵向相邻套管中心距 士2.0mm 5块 全检 B1 全检 B 中心位置距轨道板中心线距离 士1.0mm 5块 预埋套管处承轨台横向位置偏差 5块 全检 B 士0,5mm B1 5块 预埋套管处承轨台垂向位置偏差 全检 士1.0mm 士0.5mm 轨底坡(I00mm范围内 5块 全检 承 轨 A 士0.5mm 5块 单个承轨台钳口距离” 全检 承轨台与钳口面夹角" B1 士1.0" 5块 3块 承柜台间外钳口间距离" 士l.0mm 5块 全检 A 承轨台外钳口距外侧套管中心距 士l.0mm 5块 全检 B
GB/T38695一2020 表3续) 序号 检验项目 极限偏差/外观缺陷型式检验数量出厂检验数量检验项别 外形尺寸 士3.0mm 其他预埋件位置及垂直歪斜 5块 3块 士5.0mmm 全检 排流端子距板端距离 5块 B 板顶 轨道板四角的承轨面水平 士1.0mm 5块 全检 B1 面平 <2.0mm B1 5块 全检 整度单侧承轨面中央翘曲量 9 保护层厚度 0mm十5.0mm 5块 3块 2 外观质量 预应力钢轨混凝土轨道板 不可见 5块 全检 表面 宽度<0.2mm 裂纹普通钢轨混凝土轨道板 5块 全检 1 无贯裂纹 承轨部位表面缺陷气孔、粘皮、麻面、 长度10m 12 5块 全检 裂纹等 深度<2mm 锚穴部位表面缺陷'(裂纹,脱皮,起壳 13 不允许 5块 全检 等 长度 30mmm 14其他部位表面缺陷(气孔、粘皮、麻面 5块 全检 深度3mm 长度<50mm 15轨道板四周棱角破损和掉角 5块 全检 深度<15mmt 16预埋套管内混凝土淤块 不允许 5块 全检 不允许 轨道板露筋 5块 全检 B1 承轨台外缘低于轨道板面 不允许 5块 全检 18 轨道板底浮浆 不允许 5块 全检 19 该检验项目仅带挡肩的轨道板进行检测,不带挡肩的轨道板不检查此项 该检验项目仅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板进行检测,普通钢筋混凝土轨道板不检查此项 5.5弹性元件 5.5.1微孔橡胶垫板 5.5.1.1原材料 5.5.1.1.1微孔橡胶垫板原材料不应掺用再生胶 5.5.1.1.2原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和检验报告单 5.5.1.2外观质量 微孔橡胶垫板表面应洁净平整、修边整齐,不应出现分裂,剥落或剥离现象,颜色应均匀,并应符合 表4的规定 10
GB/T38695一2020 表4微孔橡胶垫板外观质量 序号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缺角 掉角的三个边长之和不应大于6mm 缺胶长度不应大于3mm,深度不应大于0.5mm,每件不应超过2处,修补处按缺陷计 缺胶 海缩 工作面上不应有多于2处长度大于3mm的海绵状物 毛边和裂纹 毛边宽度不应大于2mm,无肉眼可见裂纹 5.5.1.3外形尺寸 微孔橡胶垫板外形尺寸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微孔橡胶垫板外形尺寸 单位为毫米 序号 检验项目 极限偏差 -5.0~0 长度 宽度 -3.00 士0.5 厚度 5.5.1.4物理力学性能 微孔橡胶垫板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微孔橡胶垫板物理力学性能 序号 检验项目 指标 拉伸强度/MPa" 4.0 150% 拉断伸长率 20% 压缩水久变形 2030 -般地段/(kN/" mm 静刚度 过渡地段/kN/mm 4050 动静刚度比 1.5 拉伸强度/MPa >3.2 >120% 热空气老化 拉断伸长率 <20% 静刚度变化率 20% 静刚度变化率 <10% 疲劳性能 厚度变化率 外观 无异常黏着、碎裂现象 吸水性能 S1.0% 吸水率 拉伸强度/MPa >3.2 耐水性能 拉断伸长率 >120% 1
GB/T38695一2020 5.5.2橡胶套靴 5.5.2.1原材料 5.5.2.1.1橡胶套靴原材料不应掺用再生胶 5.5.2.1.2原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和检验报告单 5.5.2.2外观质量 橡胶套靴外观质量应符合5.5.1.2的规定 5.5.2.3外形尺寸 橡胶套靴外形尺寸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橡胶套靴外形尺寸 单位为毫米 序号 检验项目 极限偏差 套靴上口长 -2.5+1.5 套靴下口长 -1.5~+1.5 套靴上口宽 -2.5十1.5 套靴下口宽 -l.0一十2.0 套靴厚度 士0.5 套靴深度 -2.0~0.0 5.5.2.4物理力学性能 橡胶套靴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橡胶套靴物理力学性能 序号 检验项目 指 标 邵尔A型硬度/ShoreA) 7585 拉伸强度/MPa >12.0 拉断伸长率 >250% >8.5 200%定伸应力/MPa 二5% 压缩永久变形 阿克隆磨耗/cm'/1.61km) 0.6 拉伸强度/MPa >10.0 热空气老化 扯断伸长率 >200% <8% 硬度变化率 厚度变化率 <10% 疲劳性能 外观 无异常黏着,碎裂现象 12
GB/T38695一2020 表8(续) 序号 检验项目 指标 耐碱性能 体积变化率 5% 10 耐油性能 质量变化率 <20% 11 脆性温度/ 一35 耐臭氧老化性能 无龟裂 12 5.5.3减振垫板和缓冲垫板 5.5.3.1 原材料 5.5.3.1.1减振垫板和缓冲垫板原材料不应掺用再生胶 5.5.3.1.2原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和检验报告单 5.5.3.2外观质量 减振垫板和缓冲垫板外观质量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减振垫板和缓冲垫板外观质量 序号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缺角/mm" 长度<2.0 工作面上气泡/mm 直径<2.0 表面裂痕 不可见 表面皱痕 不可见 毛边/mm 1.0 5.5.3.3外形尺寸 减振垫板和缓冲垫板外形尺寸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减振垫板和缓冲垫板外形尺寸 单位为毫米 序号 检验项目 极限偏差 长度 士1.5 宽度 士1.5 厚度 士0.5 5.5.3.4物理力学性能 当采用微孔聚氨酯材料时,减振垫板和缓冲垫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1的规定;当采用橡胶 材料时,威振独板和缓冲垫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2的规定 13
GB/T38695一2020 表11微孔聚氨酯减振垫板和缓冲垫板物理力学性能 序号 检验项目 指标 拉伸强度/MPa 习 218 拉断伸长率 >150% <5% 压缩永久变形 减振部件 <15% 静刚度与设计刚度值极限偏差 缓冲部件 <15% 动静刚度比 13 拉伸强度/MPa >1.3 热空气老化 拉断伸长率 >105% 20% 静刚度变化率 <10% 疲劳性能 厚度变化率 外观 无异常黏着、碎裂现象 表12橡胶减振垫板和缓冲垫物理力学性能 序号 检验项目 指 标 6.0 拉伸强度/MPa 拉断伸长率 >150% 压缩永久变形 25% 减振部件 15% 静刚度与设计刚度值极限偏差 <15% 缓冲部件 动静刚度比 1,4 拉伸强度/MPa >4.8 热空气老化 拉断伸长率 >120% <20% 静刚度变化率 疲劳性能 厚度变化率 10% 外观 无异常黏着、碎裂现象 5.5.4弹簧隔振器 5.5.4.1原材料 5.5.4.1.1弹簧材质不应低于50CrVA 5.5.4.1.2隔振器外套筒和内套筒,当用于隧道内时,其材质不应低于Q235B,当用于露天低温环境时 其材质不应低于Q345D 5.5.4.1.3原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及检验报告单 14
GB/T38695一2020 5.5.4.2外观质量 5.5.4.2.1弹簧、隔振器外套筒和隔振器内套筒金属表面应光滑平整、无裂纹、凹凸等肉眼可见缺陷 焊接部位焊缝应均匀,无焊漏、裂纹、焊瘤等缺陷 5.5.4.2.2 5.5.4.3外形尺寸 5.5.4.3.1弹簧内径、外径和自由高度尺寸偏差应符合GB/T23934的规定 隔振器外套简和内套简外形尺寸应符合表13的规定 5.5.4.3.2 表13隔振器外套筒和内套筒外形尺寸 单位为毫米 序号 检验项目 极限偏差 士3.0 高度 士3.0 直径 圆度 士2.0 焊缝高度 01.0 5.5.4.4 静刚度 弹簧隔振器静刚度与设计刚度的极限偏差应小于设计刚度值的10% 5.5.4.5阻尼比 弹簧隔振器的阻尼比应为0.050.12 5.5.4.6疲劳性能 在设计动荷载作用下,经3×10次疲劳试验后,弹簧和主要传力部件应无断裂和目视裂纹,静刚度 变化率、垂向永久变形和阻尼比变化率应符合CJJ/T191的规定 5.5.5橡胶隔振器 橡胶隔振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c]/T285的规定 5.5.6隔离式减振垫 5.5.6.1原材料 5.5.6.1.1隔离式减振垫原材料不应掺用再生胶 5.5.6.1.2原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和检验报告单 5.5.6.2外观质量 隔离式碱振垫表面应洁净平整、修边整齐,不应有任何分裂,剥落或剥离现象,颜色应均匀,并应符 合表14的规定 15
GB/T38695一2020 表14隔离式减振垫外观质量 序号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每平方米隔离式减振垫工作面的缺胶总面积不应大于200mm ,深度不应大于0.5 mm. 缺胶 缺胶缺陷每平方米不应超过5处 毛边和裂纹 毛边宽度不应大于2mm ,无肉眼可见裂纹 5.5.6.3外形尺寸 隔离式减振垫外形尺寸应符合表15的规定 单位为毫米 表15隔离式减振垫外形尺寸 序号 检验项目 极限偏差 士20.0 长度 宽度 士20.0 厚度 士1.0 5.5.6.4物理力学性能 隔离式橡胶减振垫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6的规定,隔离式聚氨酯减振垫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 表17的规定 表16隔离式橡胶减振垫物理力学性能 序号 检验项目 指标 >10.0 拉伸强度/MPa 拉断伸长率 >350% 压缩永久变形 <25% 静模量与设计模量值极限偏差 <10% 动静模量比 <1.5 拉伸强度/MPa >8.0 热空气老化 拉断伸长率 >280% 静模量变化率 <15% 疲劳性能 厚度变化率 3% 阿克隆磨耗/cm'/1.61km S0,6 拉伸强度/" MPa >9,0 耐水性能 拉断伸长率 >315% <40% 静模量变化率 10 低温性能 耐油性能 质量变化率 <20% ll 16
GB/T38695一2020 表17隔离式聚氨酯减振垫物理力学性能 序号 检验项目 指标 拉伸强度/MPa >l.8 拉断伸长率 >150% 习 <10% 压缩水久变形 静模量与设计模量值极限偏差 <10% <1.3 动静模量比 拉伸强度/MP%a >1.3 热空气老化 拉断伸长率 >105% <20% 静模量变化率 疲劳性能 厚度变化率 3% 吸水率 <1.0% 吸水性能 低温性能 静模量变化率 <40% <20% 10 耐油性能 质量变化率 5.5.7弹性缓冲垫层 5.5.7.1 原材料 5.5.7.1.1弹性缓冲垫层原材料不应掺用再生胶 5.5.7.1.2原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和检验报告单 5.5.7.2外观质量 弹性缓冲垫层表面应洁净平整、修边整齐,不应出现缺角、开裂、剥落及剥离现象,颜色应均匀,并应 符合表18的规定 表18弹性缓冲垫层外观质量 序号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因杂质、气泡、水纹和闷气造成的缺陷总面积不应大于表面面积的1%,深度不应大于 表面缺陷 0.5nmm,每块不应超过4处 毛边 毛边宽度不应大于1mm 5.5.7.3外形尺寸 弹性缓冲垫层外形尺寸应符合表19的规定 17
GB/T38695一2020 表19弹性缓冲垫层的外形尺寸 单位为毫米 序号 检验项目 极限偏差 长度 02.0 宽度 0一十2.0 0十0.5 厚度 5.5.7.4物理力学性能 弹性缓冲垫层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0的规定 表20弹性缓冲垫层物理力学性能 序号 检验项目 指标 拉伸强度/MPam >12.0 拉断伸长率 >250% 200%定伸应力/MPa >8.5 邵尔A型硬度/ShoreA 7585 压缩永久变形 25% 阿克隆磨耗/cm'/1.61kmm) <0.6 胞性温度!" /C <一35 无龟裂 耐臭氧老化性能 静刚度/(kN/mm) 2040 10 耐碱性能 体积变化率 5% 拉伸强度/MPa >10.0 拉断伸长率 >200% 11 热空气老化 硬度变化率 <8% <10% 静刚度变化率 20% 疲劳性能 静刚度变化率 12 5.6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5.6.1钢筋混凝土道床 5.6.1.1钢筋混凝土道床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5.6.1.2钢筋混凝土道床用钢筋的类型和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5.6.1.3钢筋混凝土道床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应有露筋、蜂窝、麻面、孔洞、疏松,缺棱、掉 角等缺陷 梯形轨枕与钢筋混凝土道床间不应有硬质材料堵塞 5.6.1.4锅筋混凝土道床外形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1的规定 18
GB/T38695一2020 表21钢筋混凝土道床外形尺寸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序号 检验项目 极限偏差 顶面高程 士5.0 3.0/1m 平整度 保护层厚度 0~十10.0 伸缩缝位置 10,0 伸缩缝宽度 士5.0 5.6.2钢筋混凝土底座 锅筋混族土底座的混屁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5. 5.6.2.1 5.6.2.2钢筋混凝土底座用钢筋的类型和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5.6.2.3钢筋混凝土底座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应有露筋、蜂窝、麻面、孔洞、疏松,缺棱、掉角等 缺陷 5.6.2.4钢筋混凝土底座外形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2的规定 5.6.2.5限位凹槽外形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3的规定 表22钢筋混凝土底座外形尺寸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序号 极限偏差 检验项目 顶面高程" 士5.0 宽度" 士10.0 中线位置 3.0 平整度 10,0/3mm 0 顶面高程” -5,0 2.0/1m 平整度" 保护层厚度 0~十10.0 10.0 伸缩缝位置 伸缩缝宽度 士5,0 此类检验项目适用于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无昨轨道和板式无昨轨道俐筋混凝土底座外形尺寸的检查 此类检验项目适用于使用弹簧隔振器和橡胶隔振器的浮置板无作轨道钢筋混凝土底座外形尺寸的检查 限位凹槽外形尺寸极限偏差 表23 单位为毫米 序号 检验项目 极限偏差 长度 士5,0 宽度 士5.0 中线位置 3.0 深度 士5.0 平整度 2/0.5m 相邻凹槽中心间距 士10.0 19
GB/T38695一2020 5.6.3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 5.6.3.1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5.6.3.2钢筋焊接网片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499.3的规定 5.6.3.3钢筋的类型和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5.6.3.4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的外露面不应有蜂窝、麻面、露筋、裂纹等缺陷,与隔离层和轨道板间不应 有离缝 5.6.3.5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厚度的极限偏差应为士10 mm 6 试验方法 6.1钢轨和道岔 6.1.1钢轨各技术指标的试验方法应按TB/T2344的规定执行 6.1.2道岔各技术指标的试验方法应按TB/T412的规定执行 6.2扣件 6.2.1扣件组装静刚度试验方法应按TB/T3396.3的规定执行 6.2.2钢轨纵向阻力试验方法应按TB/T3396.l的规定执行 6.2.3扣件组装扣压力试验方法应按TB/T3396.2的规定执行 6.2.4扣件组装疲劳性能试验方法应按TB/T3396.4的规定执行 6.2.5扣件盐雾试验方法应按TB/T3396.6的规定执行 6.2.6扣件各零部件技术指标的试验方法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执行 6.3预制混凝土构件 6.3.1混凝土短轨枕和混凝土支承块 6.3.1.1外形尺寸应采用专用量具和通用量具检查 6.3.1.2外观质量应采用目视和通用量具检查 6.3.1.3混凝土短轨枕和混凝土支承块脱模前,混凝土试件应与混凝土短轨枕或混凝土支承块相同条 件成形和养护;脱模后,28d的试件应按TB/T3275的规定进行标准养护 6.3.1.4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拌和水,减水剂及矿物掺和料的性能试验应按TB/T3275的规定进行 6.3.1.5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应按TB/T3275的规定进行 6.3.1.6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应按GB/T50081中立方体标准试件试验方法进行,并应按TB10425规 定的方法进行评定 6.3.1.7混凝土电通量试验应按TB/T3275的规定执行 6.3.1.8混凝土抗冻等级试验应按TB/T3275中快冻法的规定执行 6.3.1.9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应按TB/T3275的规定执行 6.3.1.10混凝土总碱含量、氯离子含量、三氧化硫含量应按TB/T3275的规定进行计算 6.3.1.11预埋套管抗拔力试验应按附录D的规定执行 6.3.2预应力混凝土长枕 6.3.2.1外形尺寸应采用专用量具和通用量具检查 6.3.2.2外观质量应采用目视和通用量具检查 20
GB/38695一2020 6.3.2.3预应力混凝土长枕脱模前,混凝土试件应与预应力混凝土长枕相同条件成形和养护;脱模后, 28d的试件应按TB/T3275的规定进行标准养护 6.3.2.4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应符合6.3.1.4的规定 6.3.2.5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电通量、混凝土抗冻等级、混凝土氧离子扩散系 数、混凝土总碱含量、氧离子含量、三氧化硫含量及预埋套管抗拔力的试验应符合6.3.1.56.3.1.1的 规定 6.3.2.6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应按GB/T50081中棱柱体试件的试验方法进行 预应力混凝土长枕静载抗裂强度试验应在脱模24h后按TB/T1879的规定进行 6.3.2.7 6.3.2.8预应力混凝土长枕疲劳强度试验应在达到28d强度后按TB/T1878的规定进行 6.3.3双块式轨枕 双块式轨枕各技术指标的试验方法应按TB/T3397的规定执行 6.3.4梯形轨枕 梯形轨枕各项技术指标的试验方法应按c/T40的规定执行 6.3.5轨道板 6.3.5.1外形尺寸应采用专用量具和通用量具检查 6.3.5.2外观质量应采用目视和通用量具检查 6.3.5.3轨道板用原材料的试验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电通量混凝土抗冻等级、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 6.3.5.4 数、混凝土总碱含量、氯离子含量、三氧化硫含量及预埋套管抗拔力的试验应符合6.3.1.56.3.1.11的 规定 6.3.5.5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应按GB/T50081中棱柱体试件的试验方法执行 6.3.5.6 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的静载性能试验应按附录E的规定执行 6.4弹性元件 6.4.1微孔橡胶垫板 6.4.1.1外形尺寸应采用通用量具检查 6.4.1.2外观质量应采用目视和通用量具检查 6.4.1.3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测试应按GB/T10654的规定执行 6.4.1.4压缩永久变形测试应按GB/T10653的规定执行,试验温度应为70C士1C,试验时长应为 22h,压缩量应为50% 试样长度和宽度应为50mm士1mm. 6.4.1.5静刚度的试验方法应按附录F的规定执行,试样应为1:1原样,试验荷载范围应为2kN 42kN 6.4.1.6动刚度的试验方法应按附录G的规定执行,试验荷载范围应为2kN42kN 6.4.1.7热空气老化测试应按GB/T3512的规定执行,试验温度应为100C士1C,试验时长应为 72h 疲劳性能的试验方法应按附录H的规定执行 试样应为11原样,背载范围应为10N- 6.4.1.8 65kN,加载频率应为4Hz士1Hz,荷载循环次数应为3×10次 6.4.1.9吸水性能的试验方法应按附录1的规定执行 21
GB/T38695一2020 6.4.1.10耐水性能试验方法应按GB/T1690的规定执行,试验温度应为23C士2C,全浸时长应为 96h 6.4.2橡胶套靴 6.4.2.1外形尺寸应采用专用量具和通用量具检查 6.4.2.2外观质量应采用目视和通用量具检查 6.4.2.3邵尔A型硬度测试应按G;B/T531.1的规定执行 6.4.2.4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200%定伸应力测试应按GB/T528的规定执行,试样类型应为1型 试样 6.4.2.5压缩永久变形测试应按GB/T7759.l的规定执行,应采用B型试样,试验温度应为70C士 C,试验时长应为24h,压缩量应为25% 试验时,应在橡胶套靴的底面、长侧面和短侧面各切取一 个圆形试样,切取试样时,应避开沟槽 6.4.2.6阿克隆磨耗测试应按GB/T1689的规定执行 热空气老化测试应按GB/T3512的规定执行,试验温度应为100” 6.4.2.7 C士1C,试验时长应为 6.42.8疲劳性能的试验方法应按附录H的规定执行 试样尺寸应为270mmX100mm短侧边试 样,荷载范围应为10kN~65kN,加载频率应为4Hz士1Hz,荷载循环次数应为3×10"次 耐碱性能测试应按GB/T1690的规定执行;应采用I型试样,饱和Ca(OH)溶液,试验温度 6.4.2.9 应为23C士2C,全浸时长应为24h 6.4.2.10耐油性能测试应按GB/T1690的规定执行;应采用I型试样,试验介质应为符合GB/T443 规定的46号机油,试验温度应为23C士2C,全浸时长应为24h 试验时,每个橡胶套靴应取3个试 样,取样时应在橡胶套靴的底面、长侧面和短侧面各切取1个试样 6.4.2.11脆性温度测试应按GB/T1682的规定执行 6.4.2.12耐臭氧老化性能测试应按GB/T7762的规定执行;臭氧浓度应为(50士5)×10-",拉伸率应 为(20士2)%,试验温度应为40C土2,暴露时长应为96h 6.4.3减振垫板和缓冲垫板 6.4.3.1外形尺寸应采用通用量具检查 6.4.3.2外观质量应采用目视和通用量具检查 6.4.3.3微孔聚氨酯减振垫板和缓冲垫板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测试应按GB/T10654的规定执行; 橡胶减振垫板和缓冲垫板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测试应按GB/T528的规定执行,试样类型应为1型 试样 6.43.4微孔聚氨酯减振垫板和缓冲垫板压缩永久变形测试应按GB/T10653的规定执行,试验温度 应为23C士2,试验时长应为70h,减振垫板应压缩50%,缓冲垫板应压缩25%;橡胶减振垫板和缓 冲垫板压缩永久变形测试应按GB/T7759.1的规定进行,应采用B型试样,试验温度应为70C士1C 试验时长应为24h,压缩量应为25% 6.4.3.5静刚度的试验方法应按附录F的规定执行;试样应为1:1原样,试验荷载应符合设计文件规 定,试验荷载下限应为梯形轨枕分配到每块垫板上的荷载,试验荷载上限应为梯形轨枕分配到每块垫板 上的荷载与列车定员荷载下分配到每块垫板上的最大荷载之和 6.4.3.6动刚度的试验方法应按附录G的规定执行,试验荷载应与静刚度试验时所用荷载相同 6.4.3.7热空气老化测试应按GB/T3512的规定执行,试验温度应为100C士1C,试验时长应为 72h 6.4.3.8疲劳性能的试验方法应按附录H的规定执行;试样应为11原样,疲劳试验荷载应符合设计 22
GB/38695一2020 文件规定,疲劳荷载下限应为梯形轨枕分配到每块垫板上的荷载,疲劳荷载上限应为梯形轨枕分配到每 块垫板上的荷载与列车定员荷载下分配到每块垫板上的最大荷载之和乘以设计动力系数,加载频率应 为4Hz士1Hz,荷载循环次数应为3×10次 6.4.4弹簧隔振器 6.4.4.1弹簧材质试验应按GB/T1222的规定执行 6.4.4.2当弹簧隔振器外套筒和内套筒材质为Q235B时,试验方法应按GB/T700的规定执行;当材 质为Q345D时,试验方法应按GB/T1591的规定执行 6.4.4.3弹簧隔振器外观质量应采用目视法检查 6.4.4.4弹簧隔振器的外形尺寸应采用通用量具检查 6.4,4.5弹簧隔振器静刚度试验方法应按附录J的规定执行 6.4.4.6弹簧隔振器疲劳试验方法应按GB/T16947的规定执行;疲劳试验荷载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疲劳荷载下限应为浮置板分配到每个弹簧隔振器上的荷载,疲劳荷载上限应为浮置板分配荷载与列车 定员荷载下最大分配荷载之和乘以设计动力系数,加载频率应为4Hz士1Hz,荷载循环次数应为3× 0"次 6.4.4.7阻尼比的试验应采用环境微振动法或自由衰减振动法,应采用自相关函数分析、曲线拟合法或 半功率点法确定 当检验阻尼比时,应在弹簧隔振器组件上配重,其荷载应为浮置板分配到每个弹簧隔 振器上的荷载 6.4.5橡胶隔振器 橡胶隔振器各技术指标的试验方法应按c/T285的规定执行 6.4.6隔离式减振垫 6.4.6.1外形尺寸应采用通用量具检查 6.4.6.2外观质量应采用目视和通用量具检查 6.4.6.3隔离式聚氨酯减振垫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试验应按GB/T10654的规定执行;隔离式橡 胶减振垫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试验应按GB/T528的规定执行,试样类型应为1型试样 6.4.6.4隔离式聚氨酯减振垫压缩永久变形试验应按GB/T10653的规定执行,试验温度应为70C士 ,试验时长应为22h,压缩量应为50%;隔离式橡胶减振垫压缩永久变形试验应按GB/T7759.1的 规定执行,应采用B型试样,试验温度应为70C士1,试验时长应为24h,压缩量应为25%. 6.4.6.5低温性能试验应符合附录K的规定,试验温度应为一40C士1C 6.4.6.6静模量的试验方法应按附录L的规定执行 6.4.6.7动模量的试验方法应按附录M的规定执行 6.4.6.8热空气老化试验应按GB/T3512的规定执行,试验温度应为100C士1C,试验时长应为 72h 6.4.6.9疲劳性能的试验方法应按附录N的规定执行 6.4.6.10隔离式橡胶减振垫阿克隆磨耗试验应按GB/T1689的规定执行 6.4.6.11隔离式橡胶减振垫耐水性能试验方法应按GB/T1690的规定执行,试验温度应为23C士 2C,全浸时长应为96 6.4.6.12隔离式聚氨酯减振垫吸水性能试验方法应按附录I的规定执行 6.4.6.13耐油性能试验应按GB/T1690的规定执行;应采用I型试样,试验介质应为符合GB/T443 23
GB/T38695一2020 规定的46号机油,试验温度应为23C士2C,全浸时长应为24h. 6.4.7弹性缓冲垫层 6.4.7.1外形尺寸应采用通用量具检查 6.4.7.2外观质量应采用目视和通用量具检查 6.4.7.3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200%定伸应力试验应按GB/T528的规定执行,试样类型应采用 型试样 6.4.7.4邯尔A型硬度试验应按GB/T531.1的规定执行 6.4.7.5压缩永久变形试验应按GB/!7759.1的规定进行,试样直径应为29.0mm士0.5mm,厚度应 为成品厚度,试验温度应为70C士1C,试验时长应为24h,压缩量应为25% 6.4.7.6阿克隆磨耗试验应按GB/T1689的规定执行 6.4.7.7脆性温度试验应按GB/T1682的规定执行 6.4.7.8耐臭氧老化性能试验应按GB/T7762的规定执行 臭氧浓度应为(50士5)×10-",拉伸率应 为(20士2)%,试验温度应为40C士2C,暴露时长应为96h 6.4.7.9静刚度的试验方法应按附录F的规定执行,试样应从弹性缓冲垫层上裁取,试样尺寸应为 100 6O nmm×成品厚度,试验荷载应为1kN~24kN mmX 6.4.7.10耐碱性能试验应按GB/T1690的规定执行;应采用I型试样、饱和Ca(OH).溶液,试验温度 应为23C士2C,全浸时长应为24h 6.4.7.11 热空气老化试验应按GB/T3512的规定执行,试验温度应为100C士1C,试验时长应为 72 6.4.7.12疲劳性能的试验方法应按附录H的规定执行,试样尺寸应为100mm×60mm×成品厚度 试验荷载应为1kN一24kN,加载频率应为4Hz士1Hz,荷载循环次数应为3×10"次 6.5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6.5.1钢筋混凝土道床 6.5.1.1钢筋混凝土道床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应按GB/T50299的规定留置抗压试件,并应按 (GB/T50081规定的立方体标准试件试验方法进行,其评定应按TB10425的规定执行 6.5.1.2钢筋性能试验应按TB10424的规定抽取试样进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6.5.1.3钢筋混凝土道床外观质量应采用目视检查 6.5.1.4钢筋混凝土道床外形尺寸应采用通用量具检查 6.5.2钢筋混凝土底座 钢筋混凝土底座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性能、外观质量和外形尺寸的试验方法应符合6.5.1.1 6.5.1.4的规定 6.5.3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 6.5.3.1自密实混凝土各项技术指标的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6.5.3.2钢筋焊接网片技术指标的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499.3的规定 6.5.3.3钢筋性能的试验方法应符合TB10424的规定 6.5.3.4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外观质量应采用目视检查 6.5.3.5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厚度应采用钢直尺检查 24
GB/38695一2020 检验规则 7.1钢轨和道岔 7.1.1钢轨的检验规则应符合TB/T2344的规定 7.1.2道岔的检验规则应符合TB/T412的规定 7.2扣件 7.2.1扣件组装性能的检验规则应符合表24的规定,每个试验项目各随机抽取2组扣件,试验结果均 满足要求则应判定为合格 7.2.2扣件各零部件的检验规则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表24扣件组装性能检验规则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频次 初次投产时、正常生产每两年时或关键零部件(弹条、轨下垫板、板下垫板)制造厂 组装静刚度 结构、材质改变时 初次投产时,正常生产每两年时或关键零部件(弹条,轨下垫板、轨距块)制造厂 ,结 钢轨纵向阻力 构、材质改变时 组装扣压力 初次投产时或弹条制造厂、结构、材质改变时 初次投产时、正常生产每两年时或关键零部件(弹条、轨下垫板、板下垫板、轨距块、 组装疲劳性能 轨距挡板、调高垫板)制造厂,结构材质改变时以及铁垫板工艺改变时 恶劣环境条件影响 初次投产时 7.3预制混凝土构件 7.3.1混凝土短轨枕和混凝土支承块 7.3.1.1 -般要求 7.3.1.1.1生产厂检验部门应对轨枕质量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方可出厂 7.3.1.1.2混凝土短轨枕和混凝土支承块的检验应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7.3.1.2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检验内容应符合表5规定的全部项目 a 轨枕批量投产前; b)连续生产2.5年时; 材料、生产工艺有重大变更时; c d)停产1年及以上又恢复生产时; e 用户提出要求时 7.3.1.3出厂检验 轨枕出厂检验应逐批进行,同一班次,同样材料和同种工艺制成的同一型号的轨枕每1500块为一 检验批,不足1500块按一批计 出厂检验的检验内容和检验规则应符合表25的规定 25
GB/T38695一2020 表25混凝土短轨枕和混凝土支承块检验规则 出厂型式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规则 检验检验 外形尺寸和外观质量的抽样数量和检验类别应符合表1的规定 外形尺寸 A类项别单项项点数的合格率为100%,H类项别单项项点数的合格 率不小于95%,B2类项别单项项点数的合格率不小于90%,C类项别 外观质量 单项项点数的合格率不小于80%时,应判定为合格 混凝土脱模强度 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则为合格 出厂检验时,每养护池检验一组 28d混土抗压强度 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则为合格 出厂检验时,每批检验一组 混凝土总碱含量 混凝土氯离子含量 混凝土三氧化硫含量 按TBy/T3275的规定执行,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则为合格 混凝土抗冻等级 混凝土电通量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 随机抽取3块样品,每块样品抽取一个预埋套管进行试验,试验结果 预埋套管抗拔力 均满足要求则为合格 注:“、/”为需要检验的项目,“”为不需要检验的项目 7.3.1.4判定规则 当混凝土短轨枕和混凝土支承块的观式检验所有检验项均满足要求时.型式检验应判定为合格;当 一检验所有检验项均满足要求时,该批混凝土短轨枕或混凝土支承块应判定为合格仅由表25中第 出 1项和第2项判定为不合格批的产品,应允许生产厂对该批混凝土短轨枕或混凝土支承块的不合格项 点逐块检验筛选 7.3.2预应力混凝土长枕 7.3.2.1一般要求 7.3.2.1.1生产厂检验部门应对预应力混凝土长枕质量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方可出厂 7.3.2.1.2预应力混凝土长枕检验应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7.3.2.2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检验内容应符合表26规定的全部项目 轨枕批量投产前; a b 连续生产2.5年时; 材料、生产工艺有重大变更时 c d 停产1年及以上又恢复生产时; 用户提出要求时 e 26
GB/T38695一2020 7.3.2.3出厂检验 预应力混凝土长枕出厂检验应逐批进行,同一班次、同样材料和同种工艺制成的同一型号的轨枕每 1500根为一检验批,不足1500根按一批计 出厂检验的检验内容和检验规则应符合表26的规定 表26预应力混凝土长枕检验规则 出 型式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规则 检验检验 外形尺寸和外观质量的抽样数量和检验类别应符合表2的规定 外形尺寸 A类项别单项项点数的合格率为io0%,H1类项别单项项点数的合 格率不小于95%,凹类项别单项项点数的合格率不小于90%.,C类 外观质量 项别单项项点数的合格率不小于80%时,应判定为合格 缺丝或表面裂纹 当预应力混凝土长枕出现缺丝或裂纹时,该批长桃应判定为不合格 混凝土脱模强度 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则为合格 出厂检验时,每养护池检验一组 28d混凝土抗压强度 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则为合格 出厂检验时,每批检验一组 28d混凝土弹性模量 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则为合格 出厂检验时,每10批检验一组 混凝土总碱含量 混凝土氯离子含量 混凝土三氧化硫含量 按TB/T3275的规定执行,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则为合格 10 混凝土抗冻等级 1m 混凝土电通量 12 混凝土氧离子扩散系数 随机抽取3根长轨枕样品,每根样品抽取一个预埋套管进行试验, 13 预埋套管抗拔力 试验结果均满足要求则为合格 每批长枕数量小于或等于1000根时,抽取3根外形尺寸和外观质 量合格的长枕;每批长枕数量在1001根至1500根时抽取4根进 行检验,每根长枕检验3个截面,即2个轨下截面和1个枕中截面 14 静载抗裂强度 所有受检截面在静载抗裂试验荷载值下不应出现裂纹,全部受检截 面符合规定;若有一个受检截面不符合规定,则需重新抽样复检,复 检长枕的全部受检截面应符合规定 抽取外形尺寸和外观质量合格的6根轨枕进行试验,全部合格时 15 疲劳强度 疲劳强度检验应判定为合格 注1:仅弹性长枕式无昨轨道用预应力混凝土长枕需进行疲劳强度检验 注2:“、”为需要检验的项目,“一"为不需要检验的项目 7.3.2.4判定规则 当预应力混凝土长枕的型式检验所有检验项均满足要求时,型式检验应判定为合格;当出厂检验所 有检验项均满足要求时,该批预应力混凝土长枕应判定为合格,仅由表26中第1项和第2项判定为不 合格批的产品,应允许生产厂对该批预应力混凝土长枕的不合格项点逐根检验筛选 27

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技术条件GB/T38695-2020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技术条件是指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新型轨道技术。相比传统的有砟轨道,无砟轨道具有减震、降噪、减振、耐久性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无砟轨道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有砟轨道,无砟轨道具有以下优势:

  • 减震降噪:无砟轨道采用弹性支座进行固定,能够有效减缓列车行驶时的震动和噪声。
  • 减振增稳:无砟轨道由于采用悬浮式安装,能够有效降低列车在弯道上的侧倾和偏移,提高行驶稳定性。
  • 耐久性好:无砟轨道的材料使用寿命更长,具有更加优异的耐久性。

三、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技术条件

根据GB/T38695-2020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技术条件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 轨道应该在设计寿命内保持稳定性能,且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
  • 轨道应该具有良好的减震、降噪和减振效果。
  • 轨道应该采用合适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 轨道支座应该具有可靠的固定性能,能够承受列车荷载并保证轨道的平稳性。

四、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无砟轨道的施工技术是保证其性能的关键。一般来说,无砟轨道的施工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 环境准备:包括场地清理、标高测量等。
  • 制作轨道:包括切断、钻孔等工艺。
  • 安装轨道:包括调整、固定等工艺。
  • 铺装轨道:包括铺设隔离层、弹性支座等。
  • 检测和验收:包括轨道几何形状检测和轨道稳定性检测等,确保轨道达到设计要求。

五、结论

无砟轨道技术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高列车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客的乘坐舒适度。根据GB/T38695-2020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技术条件需要符合一系列的要求。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采用合适的技术,确保轨道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车辆右转弯提示音要求及试验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车辆右转弯提示音要求及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车辆右转弯提示音要求及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8694-2020。车辆右转弯提示音要求及试验方法共有7页,发布于2020-10-01
块菌(松露)鲜品质量等级规格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块菌(松露)鲜品质量等级规格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块菌(松露)鲜品质量等级规格的编号:GB/T38697-2020。块菌(松露)鲜品质量等级规格共有10页,发布于2020-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