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4960.1-2010

核科学技术术语第1部分:核物理与核化学

Glossaryofterms-nuclearscienceandtechnology-part1:Nuclearphysicsandnuclearchemistr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核科学技术术语第1部分:核物理与核化学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核科学技术术语第1部分:核物理与核化学的编号:GB/T4960.1-2010。核科学技术术语第1部分:核物理与核化学共有63页,发布于2011-05-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F4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7.120
  • 实施日期2011-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63页
  • 文件大小959.19KB

以图片形式预览核科学技术术语第1部分:核物理与核化学

核科学技术术语第1部分:核物理与核化学


国家标准 GB/T4960.1一2010 代替GB/T4960.1一1996 核科学技术术语 第1部分:核物理与核化学 Glossaryofnuclearseienceandtechnologyterms Part1:Nuclearphysiesandnuclearchemistry 2010-11-10发布 2011-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4960.1一2010 目 次 前言 范围 基本术语 核衰变及其基本规律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核反应 22 核裂变 2 30 核化学 加速器 35 汉语拼音索引 4 英文索引 48
GB/4960.1一2010 前 言 GB/T4960(核科学技术术语》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核物理与核化学; 第2部分;裂变反应堆; 第3部分:核燃料与核燃料循环; 第4部分;放射性核素 第5部分-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 第6部分核仪器仪表 第7部分核材料管制与核保障" 第8部分;放射性废物管理 本部分是GB/T4960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4960.1一1996(核科学技术术语 核物理与核化学》,与GB/T4960.1一1996相 比的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部分术语; 删掉部分术语 -对原版中存在的错误进行修正 本部分由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连哲莉、郭建新 本部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49601985,GB/T4960.1一1996
GB/4960.1一2010 核科学技术术语 第1部分;核物理与核化学 范围 GB/T4960的本部分规定了核物理与核化学领域基础术语及其定义 本部分适用于枝物理与核化学领域内编写标准和技术文件,翻译文献及国内,国际技术交流等 基本术语 原子 at0m 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单元 通常由一个原子核和围绕它的电子组成,其 电子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2.2 原子核 atomicnucleuS 原子中带正电的核心,通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集中于此 原子质量 atomic1aSS 个中性原子处于基态的静止质量 原子质量单位u atomicmasSunitu -个C中性原子处于基态的静止质量的1/12 1u=1.66053873×10-”kg" 2.5 原子质量常数atoiecmasscnstant mo 个rC原子质量的1/12这一量的名称,其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u 2.6 原子量atoiemass 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r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又称相对原子质量 2.7 原子序数atomienumber 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上的序号,等于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 质量数 massnumber 原子核中的核子数目 nuclearradius 核半径 通常有下列几种意义 表征核电荷分布的半径; a b)表征核内核子分布的半径;
GB/T4960.1一2010 表征原子核内自洽场的半径 它们均可近似地表示为R=r,A'a 式中A为质量数,r,的值在(1.11.5)×10-m范围内 2.10 核矩nueearmoment 原子核所固有的各种矩的统称,主要包括核自旋、核磁偶极矩和电四极矩 2.11 核自旋nuclearspin 原子核的总角动量,是核内所有核子的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耦合的结果 常用1表示核的自 旋量子数,以h为单位,h是普朗克常数除以2x 2. 12 核同位旋nuclearisospin 原子核的一个内秉自由度,具有与角劝量相同的稠合性质 2.13 核电矩electricmomentofnucleus 表征原子核内电荷分布特征的量 2.14 核磁矩magnetiemomentofnueleus 核内所有核子的固有磁矩和轨道磁矩的总矢量和 2.15 核势nuelearpotential 原子核内核子所受到的核内其他核子所产生的核势场或人射粒子(质子,中子,a粒子,轻,重离子 在反应或碰撞过程中所受到的靶核的核力势场 2.16 核跃迁nucleartransition 核系统从一种量子能态转变为另一种量子能态的过程 例如通过a或目衰变,由一种核素转变为 另一种核素的过程,或通过吸收(或放出)光子、轨道电子或电子对使系统的核能级发生变化的过程 17 2. 核能级nuelearenerglevel 由能量、自旋和宇称确定的核态,包括单粒子能级和集体运动能级 2.18 激发态exeitedstate 原子或原子核的能量比基态高的状态 2.19 nuclearforce 核力 核子之间存在的短程强相互作用力 2.20 相互作用interaetion -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影响或场源合 相互作用有4种类型: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 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2.21 强相互作用 tronginteractiom 强相互作用发生在带色荷的粒子(如夸克和胶子)之间,是一种短程相互作用,力程约为10-1 m
GB/4960.1一2010 2.22 电磁相互作用electromagneticinteraction 电磁相互作用发生在带电荷的粒子之间,是一种长程力 2.23 弱相互作用weakinteraetion 弱相互作用发生在各种粒子之间,是一种短程相互作用,在改变粒子种类和造成对称性破缺方面起 决定性的作用 .24 2. 电子eeetron -种稳定的基本粒子 其电荷量为1.6021892×10-"C,静止质量为9.1094×10-kg 不加说 明时,指带负电荷的电子,也叫负电子 它的反粒子是带正电荷的电子,称为正电子 2.25 负电子negatronm 参见电子(2.24) 2.26 正电子 p0sitron 参见电子(2.24). 2.27 a粒子alphapartiele 核转变时放出的'He核.a粒子也泛指任何'He核 2.28 B粒子betaparticle 原子核或中子在核转变过程中放出的正电子或负电子 2.29 反粒子antipartiele 反粒子与相应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平均寿命和自旋以及数值相等、符号相反的重子和轻子数 反粒子和粒子成电中性或带正负相反的等量电荷 2.30 核子nueleon" 原子核内组成粒子的通称,目前指质子和中子 2.31 质子proton -种不带电的、自旋为1/2的粒子,原子核的基本成分之一 正电荷量为1.6021892×10-"C,静 止质量为1.67264!85X10”kg 质子是氢的最轻同位素的原子核 2.32 中子neutron -种不带电的、自旋为1/2的粒子,原子核的基本成分之一,静止质量为1.6749543×10-”kg,中 子在自由状态下是不稳定的 2.33 中微子 neutrino 中微子是不带电荷的轻子,静止质量几乎为零,是参与弱相互作用的粒子 2.34 强子hadron 可以发生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分为重子和介子
GB/T4960.1一2010 2.35 重子baryom 重子数为1的基本粒子,包括中子,质子,超子 2.36 介子mesonm 重子数为零的强子 2.37 渺子 mmy0n -种平均半衰期为2.2X10-*,静止能量为105.658MeV的带电的不稳定基本粒子,其静止能量 是电子的206.786倍 2.38 轻子leptonm 与夸克家族属于同一层次,可以用点粒子的模型来描述的一类基本粒子 轻子可参与电磁,弱、引 力相互作用,但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2.39 胶子eluon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理论中假设的传递强相互作用的一种粒子 胶子不带电荷,质量为零 2.40 夸克quark 与轻子处于同一层次的一种基本粒子,是构成强子的基本组分 2.41 超子hyperom 短寿命基本粒子的总称,其质量大于中子 2. 42 介子原子mesomicatom 有若干电子被负电荷介子取代的原子 含某种介子的原子称某介原子 2.43 核内的夸克自由度quarkdegreeoffreedominnuelei 如果核内强子的夸克结构与自由强子的夸克结构不同,则称存在核内夸克自由度 44 2. 基本电荷 elementarycharge 最小的荷电单位(1.6021×10-"C) 电荷仅以此单位的整数倍存在 2.45 荷质比speeifieeharge 带电粒子的电荷与质量之比 2. 46 电磁辐射eleetromagneticradiationm 电磁同步系统和以光速传播的电磁波产生的辐射 电磁辐射也可在真空中传播 2.47 电离辐射ionizingradiationm 致使产生直接或间接电离的辐射,如a8、》和中子辐射 2 48 ?辐射gammaradiation" 核跃迁或粒子湮灭过程中发射的电磁辐射
GB/4960.1一2010 2.49 X辐射Xradiatiom 在原子的核外部分产生的一种波长比可见光小得多的贯穿性电磁辐射,它不包括湮灭辐射 注;该术语经常用于电子的翱致辐射,这种辐射是由于电子被靶材料中原子的库仑场改变速度而产生的(连续谱x 辐射) 也常用于伴随原子轨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发射的分立能量辐射(特征x射线》. 2.50 光子photon 电磁辐射的能量子 光子不带电,静止质量为零 2.51 量子qwantum 原子或核系统从一个离散能态跃迁至另一离散能态所需的最小离散能量(或动量. 2.52 "量子 gamnquantum 丫辐射的能量量子 2.53 核素nuclide 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平均寿命长得可以被观察到的一类原子 2.54 放射性核素radiomuelde 具有放射性的核素 2.55 原生放射性核素primwrdial radionuclide 地球形成时和由于其半衰期长还没有完全衰变的初始放射性核素,包括相关的原始放射性核索 3asU、5aU和32Th产生的放射性核素 2.56 宇生放射性核素eosmogenie radonlde 宇宙辐射与大气中的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放射性核素 2.57 人工放射性核素artifieialradionuelide;artifieialradioactivenuclide 由人工产生的放射性核素 2.58 受屏蔽)核素shiedelnuelide -种原子序数为乙的核素,当其Z十1和Z一1的同量异位素皆为稳定核素时,该核素称为受屏 蔽)核素 2.59 B稳定线pstableline B稳定带Bstablevaley 在以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为直角坐标的图中,由不发生3衰变的所有核素构成的带状区 2.60 缺中子核素neutron-deficientnuelide 中子与质子比值低于稳定带上同位素的中子与质子比值的核素 2.61 Iclide 丰中子核素neutron-riehnue 中子与质子比值高于日稳定带上同位素的中子与质子比值的核素
GB/T4960.1一2010 2.62 同位素isotope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 2.63 稳定同位素sabeisotwpe 不发生放射性衰变或自发裂变的同位素 2.64 放射性同位素radiotsope 某种元素中发生衰变或自发裂变,并伴随有辐射的不稳定同位素 2.65 同位素丰度isotopicabundance -种元素的同位素混合物中,某特定同位素的原子数与该元素的总原子数之比 2.66 天然丰度naturalabundanee 在一种元素中特定同位素天然存在的丰度 2.67 丰度比abundanceratio 在给定样品中,同一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数与另一种同位索的原子数之比 2.68 富集因子 enrichmentfactor 某种特定同位素在同位素混合物中的相对组分与这种同位素在天然同位素混合物中的相对组分 之比 2.69 富集度degreeofenrichment 富集因子减去1 2.70 同位素组分 isotopiccomp0sition 用原子百分数表示的某元素中各同位素的含量 2.71 同素异重体alobar 由于同位素的组分不同而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元素形态 2.72 同中子异位素isotone 具有相同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的核素 2.73 同量异位素nuelearisobar 具有相同质量数、不同原子序数的核素 2.74 同差素isdiaphere 中子与质子数目的差相同的核素 2.75 同质异能态 isOmericstate 核的某种平均寿命长得可以被观察到的亚稳激发态
GB/4960.1一2010 2.76 同质异能素nuelearisomer 具有相同中子和质子数但能态不同的核素 2.77 同质异能跃迁isomerietransitionm 核由同质异能态(亚稳态)跃迁到更低的能态(通常为核的基态),同时发出丫射线的过程 2.78 同质异能(态)分离 isomericseparation 在同质异能跃迁过程中,由于原子或分子受激发生的化学变化使某核素与它的同质异能前体核 分离 2.79 放射性radioctiity 核素自发地放出粒子或Y射线,或在轨道电子俘获后放出X射线,或发生自发裂变的性质 2.80 天然放射性naturalradioactivity 天然存在的核素具有的放射性 2.81 人工放射性artifieialradioactivit 人工放射性核素具有的放射性 82 2. 感生放射性inmducedradioaetivity 由辐照产生的放射性 2.83 簇团放射性ewsterradioaetiity 某些重核通过自发发射'c、o、Ne等退激的一种衰变方式 2.84 放射性元素 radi0activeelement 其所有的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的元素 2.85 naturalradioactiveelement 天然放射性元素 其所有的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的天然元素 2.86 超铀元素transuraniumelement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大于92的元素的总称 2.87 铜系元素actinideelement;actinide;aetinoid 元素周期表中,从9号元素钢到108号元素锁的总称 2.88 电子伏eeetro-olt -种能量单位 其值等于一个电子通过1伏电势差时能量的改变量 1eV=1.6021892× 10-9J
GB/T4960.1一2010 2.89 镜像核mirrrnelei 两个原子核具有相同的核子数,而其中一个的质子数等于另一个的中子数,则这两个原子核互为镜 像核 2.90 核物质 nuclearmatter -种假想的由大量核子组成的均匀体系 在这种体系中,核子间具有完全的核相互作用而忽略其 可能存在的电磁相互作用 2.91 核物质相变phasetransitionofnuceearmatter 随着核物质的温度或(和)密度的不断变化,理论预言核物质可能出现两次相变,即液相向气相和强 子气体向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转变 2.92 反物质 antimatter 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 2.93 结合能bimading energy 通常包括以下两种定义 把一个粒子从一个系统中取出所需的净能量,有时也称分离能 a 把一个系统分解为它的组成粒子所需的净能量 b 2.94 分离能separation enery 参见结合能(2.93a)) 2.95 质量过剩 maSSeXceSS 核素的原子质量减去它的质量数与原子质量常数的乘积所得之差 2.96 质量亏损massdefect 构成原子核的各个核子的质量和与该原子核质量之差 2.97 质量减量massdecrement 核素的质量过剩除以的原子质量常数所得的商,也等于核素的原子量与其质量数之差 2.98 能级密度leveldensity 原子核单位能量间隔内的能级数目 用于描述核能级分布的疏密程度 2.99 能级宽度levelwidth 原子系统或原子核系统能级能量的展宽 它与该能态的平均寿命成反比 在单能级的布赖特-维 格纳公式中,它近似地等于该共振峰的半高宽,通常用r来表示 注布赖特-维格纳公式描述一个或多个共振能级附近核反应截面随能量变化的情况 2.100 能级分宽度partiallevelwitdthn 对能以若干不同方式进行衰变的共振能级的每种衰变方式所赋予的物理量 每个能级分宽度与其
GB/4960.1一2010 相应的衰变方式的几率成正比,各个能级分宽度之和等于该共振能级的总宽度 2.101 平均能级间距 meanlevelspacing 核能级密度的倒数 2.102 幻数magicnumber 质子数或中子数为2,8,20,28,50.82以及中子数为126时,原子核特别稳定,这些数被称为幻数 中子数或质子数等于幻数的核称为幻核,中子数和质子数都等于幻数的核称为双幻核 2.103 滴线dripline 中子分离能s.=0和质子分离能s,=0的原子核在核素图上形成的连线 滴线是对原子核稳定性 边界的一种描写 2.104 辐射宽度radiatiowidth 相应于发射光子的能级分宽度 2.105 核磁共振nclear neticresonanceNMR mag 射频辐射被处于磁场中的物质吸收时所观察到的其振现象 原子核的磁矩在磁场中旋进(进动 只有某些确定的磁矩方向是允许的,它们之间的能量差值与磁场有关 当射频量子的能量刚巧等于这 些能量差时,就会引起能级跃迁使磁矩取向改变,发生共振吸收 2.106 核能nueltearenery 核反应(通常指裂变和聚变)或放射性衰变释放出的能量 2.107 核聚变nuclearfusionm 两个轻核结合成一个较重核并释放能量的核反应 2.108 等离子体plasma 离子,电子和电中性粒子的电中性气体混合物 2.109 箍缩效应pinehefeet 受控聚变试验中电流经过等离子体柱受到压缩从而使等离子体加热的效应 2.110 辐射纯度radiationpurity 某种辐射中特定辐射的百分含量 2.111 能谱energyspeetrum 某一辐射量或反应量的值随着出射能量的分布 例如粒子发射率随能量的分布、7能谱、中子能 谱等 2. ..112 超精细相互作用hyperfineinteraetion 核外电磁场与核矩的相互作用 核磁偶极矩在磁场中或核电四极矩在不均匀电场中受到力偶的作 用而使原子核的总角动量旋进(进动)并导致能级劈裂 测量跃迁能量或旋进(进动)频率可以获得有关
GB/T4960.1一2010 原子核矩或核外电磁场等信息 2.113 宇称 parity 微观客体存在于空间的一种特性,通常用波晒数在空间反射(即坐标值变号下的变换性质表示,若 波函数保持不变,则称为偶(十)宇称,若波函数变号,则称为奇(一)宇称 2.114 歧离stragglng 由通过物质时能量损失的随机特性引起的带电粒子某一物理量(如能量或射程)的涨落 2.115 核结构模型nucelearstructuremodel 研究原子核内部核子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以及原子核的集体运动,并能够反映原子核基本性质 的理论 2.116 液滴模型liquid-dropmodel 将原子核看成带电的液滴、核内的核子当作液滴分子的一种核模型 2.117 nclearshelodel 核的壳层模型 -种类似于原子壳层结构的核结构模型,也叫独立粒子模型 2.118 集体模型collectivemodel 又称综合模型 把核的集体运动和单粒子运动结合起来的结构模型 它认为原子核除了核内核子 的单粒子运动外,还存在着由大量核子参加的集体运动,即集体转动和集体振动 核衰变及其基本规律 3 放射性衰变radioaetivedeee cay 一种能态转变为较低的能态,通常包括放出质子-中子.a粒子.,3粒子或7射线 核从 衰变常数 decayconstant 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进行自发衰变的几率 衰变常数入由下式给出 dN 入 dt 式中 衰变常数; N 在时间!时存在的该核素核的数目 部分衰变常数partialdeeay cOnstant 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以特定方式自发衰变的几率 3 衰变能disintegratonenery 给定的核衰变所释放的能量 3.5 衰变曲线decayeurve 放射性活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10
GB/4960.1一2010 3.6 指数衰变exponentialdeeay 放射性核素衰变的活度按下式规律变化. A)=Ane" 式中 A( -时刻的放射性活度; 零时刻的放射性活度; Ao 衰变常数 3.7 衰变热deeayheat 放射性核素衰变时所产生的热量 3.8 衰变产物dlciayprduct 由放射性衰变生成的稳定的或放射性的核素 3.9 衰变纲图decayscheme 详细标明能级、辐射类型和半衰期等核数据的放射性核素衰变的图式 3.10 半衰期halr-Iife 在单一的放射性衰变过程中,放射性活度降至其原有值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 3.11 总半衰期totalhalf-Iife 当核素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衰变途径时,其原子数降至原来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3.12 有效半衰期efleetiehalf-life 由于放射性衰变和生物过程的排泄使生物系统中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减少至一半的时间 3.13 生物半衰期biologieanlhalr-life 生物系统中的人或动物将身体或具体器官中所吸收的物质数量自然排泄至一半所需的时间 3.14 平均寿命meanlife 在某特定状态下,原子或原子核系统的平均存活时间 对于按指数规律衰变的体系,平均寿命是在 该特定状态下原子或原子核数减少到原来的1/e的时间 3.15 分支衰变branehingdeeay -种核素能以两种或多种不同方式进行的放射性衰变 3.16 分支份额branchingfraction 在分支衰变中,原子核以某种特定方式衰变的份额 3.17 分支比 br ranchingratio 两种(或两种以上)特定方式衰变的分支份额之比 11
GB/T4960.1一2010 3.18 衰变链decaychain 个包含若干核素的系列,该系列中,每一种核素索通过放射性衰变(不包含自发裂变)转变为下一种 核素,直至形成一种稳定核素 3.19 放射系radoaetiveseries 4个放射性核素衰变系列的总称 每一系列由一个原始核素及其后的核衰变核素构成,最后的产 物为稳定核素 3.20 铀系uraniumseries AU到"P,质量数按4n十2(n为正整数)规律变化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系 3.21 针系thoriumseries 从uTh到Pb,质量按4n(n为正整数)规律变化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系 3.22 铜铀系aetiniumuraniumseries 从U到Pb,质量数按4n十3(n为正整数)规律变化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系 3.23 镍系neptuniumseries 从"Np到"B,质量数按4n十1(为正整数)规律变化的人工放射性衰变系 3.24 前驱核素preeursor 位于衰变链中某一核素前面的任何放射性核素均称为该核素的前驱核素 这一术语常限于专指紧 接在其前面的核素 3.25 nuclide 母体核素parent 在一个衰变链中,衰变时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特定核素(子体)的任何放射性核素 3.26 子体核素daughternuelide 衰变链中某一特定放射性核素后面的任何核素 3.27 氨子体radondaughter 222 Rn衰变产物中的短寿命子体,主要为21Po(RaA、1Pb(RaB)、1BiRaC)和1Po(RaC') 3.28 氧子体a潜能radondaughter住potentialenergy 氧子体完全衰变为"Pb(RaD)时所放出的a粒子能量的总和 3.29 放射性平衡radioactiveequilibrium 某一衰变链中,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均按该链前驱核素的半衰期随时间作指数衰减的状态 这种 放射性平衡只有在的驱核素的半衰明比该衰变链中其他任何一代子体核素的半衰朋长时才是可能的 如果前驱核素的半衰期很长,以致在我们考察期间,前驱核素总体平衡上的变化可以忽略,那么所有的 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将几乎相等,这种平衡称为长期平衡 否则,就称为暂时平衡 12
GB/4960.1一2010 3.30 uilibrium 长期平衡seeularequ 参见放射性平衡(3.29). 3.31 elbriu 暂时平衡 transient ium 参见放射性平衡(3.29) 3.32 放射性平衡系数ceefieitemtafradieteeqlhriumn 放射性系列中任何两种核素在矿(岩)石中的质量比值对它们在平衡状态下的质量比值之比叫做这 两种核素的放射性平衡系数 3.33 u衰变lphadecay 原子核放射a粒子的放射性衰变的过程,次a衰变后该原子核的原子序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 3.34 B衰变betadecay 原子核通过弱相互作用放射正B粒子,负日粒子或俘获轨道电子的放射性衰变过程的总称 负月 衰变使该核的原子序数增加1,正8衰变或轨道电子俘获使该核的原子序数减小1,但均不改变其原子 核的质量 3.35 负B衰变beta-minusdeeay 参见B衰变(3.34). 3.36 正B衰变beta-plusdecay 参见B衰变(3.34) 3.37 轨道电子俘获orbitaleeetronceapture 参见B衰变(3.34). 3.38 重离子放射性heayionradioactivity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重离子的现象,亦称集团放射性或集团衰变等 3.39 质子放射性proonradioaetiity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质子的现象 又称质子衰变 3. .40 K俘获K-eapture 原子核俘获一个K层电子的过程 41 ? K辐射K-radiation K俘获后再次填充K层时发生的特征X辐射 填充内层也可能没有辐射,释放的能量随后传递给 外层电子使其离开原子外层 3.42 ?跃迁'transition 又称7退激或丫衰变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通过发射y射线或内转换电子到较低能态或基态的过 13
GB/T4960.1一2010 程 丫跃迁前后,母核、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保持不变,即不产生新的核素 原子核的激发能也 可直接交给原子核所处原子的壳层电子实现退激,同时发射壳层电子内转换电子),这个过程称 为内转换 3.43 内转换 inner”c0nersion 参见?跃迁(3.42 44 ? ?衰变?decay 参见?跃迁(3.42) 3.45 退激Ydeexcitation 参见?跃迁(3.42 3.46 Y?角关联作?angulareorrelation 某一原子核接连地放出两个Y光子的概率与这两个Y光子发射方向的夹角有关的现象 ?衰变角分布angulardistributionof?decay 原子核发生7射线时,当丫射线方向与核自旋方向夹角不同时其发射概率也不同,即发射7射线相 对于原子核自旋方向是各间异性的 3.48 ?跃迁多极性 nmultipolarityof?transition 原子核7跃迁的电或磁辐射及跃迁的多极级 3 49 ?跃迁选择定则seleetionruleof?transition 对给定的原子核始、末态的自旋和宇称,》跃迁的多极性所遵从的规则 3.50 innerconversioneleetron 内转换电子 通过向其转移核内发射出的丫量子能量从而使其从核外壳上释放出的电子 转换电子的动能等于 7量子与电子的结合能的能量差 3.51 内转换系数innerconversioncoerficient 发射内转换电子的几率与直接发射Y射线的几率之比 3.52 俄歇效应 Au r”effect uger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由于外壳层电子填充内壳层空穴,以发射轨道电子而不是发射X射线的退激 发过程 3.53 俄歇电子Augereeetron 通过俄歇效应发射出来的轨道电子 3.54 穆斯堡尔效应Mosshauereffect 丫辐射的无反冲发射和无反冲共振吸收 14
GB/4960.1一2010 3.55 放射性)活度activity 衰变率disintegrationrate -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亦称衰变率 放 射性活度的单位为贝可[勒尔],符号为q 以前用居里表示,1Ci=3.7×1o"Bag 注,有时用以表示放射性核素的量 3.56 贝可[勒尔]beequerel(Bq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定义为每秒一次衰变(1Bq 3.57 比活度speeificactivity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放射性活度 3.58 放射性活度浓度aetiityconeentration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内的放射性活度 3.59 放射性元素含量单位unitofradioelementconeentrationm 地质体使辐射仪产生相当于含有质量分数1×10-‘平衡铀源的响应(如计数率),称之为具有一个 放射性元素含量单位,以Ur表示 1Ur=1×10-"eU百万分之一的当量铀 3.60 发射率emissionrate 个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给定类型和能量的粒子数 3.61 源密度soureedensity 单位时间内从单位体积发射出给定类型,.能量和方向的粒子数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interactionofneutronwitlhmatter 中子穿过物质时与其组成原子的电子和原子核的各种相互作用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ofchargedpartieeswithmatter 带电粒子,包括电子、轻带电粒子和重离子与物质的各种相互作用 电离ionization 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而变成离子的过程 总电离totalionization 个直接致电离粒子以不论何种方式所产生的离子对总数 线电离linearionization 个直接致电离粒子在单位路程长度上产生的离子对总数,包括二次电离过程形成的离子对 15
GB/T4960.1一2010 4.6 化学再结合chemicalrecombinationm 电离后的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可能或不可能再次结合成电离前相同的化学物质 因此,化学再结合 可通过电离辐射改变被轰击材料的化学组成 电荷交换chargeexchange 正、负离子或中性粒子通过靶物质时,俘获或被剥离一个或数个电子,使其初始电荷态发生改变的 现象 4.8 离子ionm 带有净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4.g 离子源ionsouree 使一定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电离并引出相应离子束的装置 4.10 直接辐射direetradiationm 辐射装置或放射源直接发射出的辐射 bremsstrahlt 韧致辐射 ung 电磁场使带电粒子动量改变时发射的电磁辐射 4.12 mstralung 内韧致辐射innerbrem 原子核发射或吸收带电粒子时所伴随的轭致辐射 4.13 湮灭annihilationm 个正粒子与一个负粒子相互作用,二者同时消失,它们的能量包括静止能量)均转化为电磁 辐射 4 湮灭辐射annihilationradiation 参见湮灭(4.13 4.15 射线deltara 被电离辐射从原子中击出并能进一步引起电离的电子 4.16 热中子 hermalneutron 通常有以下两种定义 1与所在介质处于热平衡状态的中子,其能谱为麦克斯韦分布,平均能量为0.0253eV 2 运动速度平均为2200m/s的单能中子 4.17 冷中子coldneutrom" 动能为meV量级或更低量级的中子 16
GB/4960.1一2010 4.18 超热中子epithermalneutronm 动能高于热扰动能的中子 通常仅指能量刚超过热能(即可与化学键能相比)的能量范围的中子 4.19g 超冷中子ultracoldneutronm 特指动能为eV量级或更低量级的冷中子 4.20 慢中子slowneutron 动能低于某指定值的中子 该值可因应用的场合如反应堆物理、屏蔽或剂量学)的不同而异 在 反应堆物理中,此值通常选为1eV 4.21 快中子tastneutrom 动能大于某指定值的中子 该值可因应用的场合(如反应堆物理、屏敞或剂量学)的不同而异 在 反应堆物理中,.这个值通常选为0.IMe 4.22 中能中子intermediateneutronm 动能在慢中子(4.20)与快中子(4.21)能量之间的中子 该值可因应用的场合(如反应堆物理、屏蔽 或剂量学)的不同而异 在反应堆物理中,能量范围常选为1eV到0.1MeV 4.23 共振中子 resonmanceneutron 能量在中子核反应截面共振区的能量范围内的中子 这个能量范围因核素不同变化较大,通常在 1keV一几百keV之间 4.24 光电效应photoeleetricefrect 光子被原子吸收发射轨道电子的现象 某些介质表面吸收光子发射电子也称为光电效应 4.25 康普顿效应Comptoneffeet X辐射和Y辐射光子被物质散射的一种效应 散射是由光子与自由电子或可被看成是自由电子的 电子相互作用而发生的 人射光子的部分能量和动量转移给电子,其余部分被散射光子带走 4.26 电子对产生positronandeleetronm)pairproduetionm -个具有足够能量(大于1.02MeV)的光子在原子核或其他粒子的场作用下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 个负电子的过程 4. .27 光效应photerfeet X辐射和7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射线或丫量子将其能量转移给原子的壳层电子 电子获得 的动能等于量子与电子的结合能之差 4.28 回旋辐射eyeotronradiatiom radiation 同步辐射synehrotron 带电粒子注人与其运动平面垂直的磁场中时,由于磁作用引起轨道偏转而发出的电磁辐射 对非 相对论情况(uGB/T4960.1一2010 4.29 ehannelingradiation 沟道辐射 由相对论性的带电粒子在晶体沟道中的横向振荡而产生的辐射 它具有定向、极化、高强度等 特点 4.30 沟道效应channelingerect 高度准直的带电粒子束人射在单晶上时,只要其人射方向与晶轴(或晶面)的夹角足够小(小于临界 角),库仑作用就会使人射粒子被限制在晶轴(或晶面)之间运动,因而呈现穿透率特别高(或近距离碰撞 几率特别小)的现象 4.31 阻塞效应bloekingeffeet 从晶体点阵原子位置发出的带电粒子,当其发射方向与晶轴(或晶面)的夹角足够小(小于临界角 时,将被晶轴(或晶面)上的原子阻挡而使其穿透率呈极小的现象 4.32 库仑激发Couombexeitation 原子核被掠过的带电粒子的电磁场所激发 4.33 吸收absorptionm 通常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a)辐射将部分或全部能量转移给所穿过的物质的现象 注:伴随有能量损失的散射如康普顿散射和中子慢化)属于这种过程 b)人射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不再作为自由粒子存在的现象 注:可包括随后放出一个或儿个与人射粒子相同或不同的粒子,但不包括人射粒子的散射 4.34 吸收曲线ahsopttoncurve 某种与吸收有关的辐射量(例如能量通量密度、粒子注量等)随它在吸收体中通过的距离而变化的 曲线 A .35 吸收系数absorptioncoerfieient 垂直通过足够薄介质层的准直辐射束与物质相互作用中,辐射通量密度(能通量密度或粒子通量密 度)AI/1除以介质层厚度AX,即 ! 式 从be 式中: -般是辐射能量的函数; ahs -辐射通量密度 八X以长度、单位面积的质量、单位面积的摩尔数或单位面积的原子数表示时,4相应地称为线吸 收系数,质量吸收系数,摩尔吸收系数或原子吸收系数 4.36 自吸收selfabsorptionm 发射体本身对辐射的吸收 4.37 factor 自吸收因子selr-ahswrption 经自吸收后的放射源的实际辐射量与无自吸收时的辐射量的比值 18
GB/4960.1一2010 4.38 自屏蔽self-shieding 物体的外层对辐射吸收而使内层得到屏蔽,或辐射源物体本身对辐射的屏蔽 4.39 自屏因子selIfshieldingfaetor 当 一个辐射量由于自屏蔽而减少时,为求得减少后的辐射量所乘的因子 4.40 线能量lineanlenerpy -次能量沉积事件中授与某一体积内物质的能量与该体积的平均弦长之比 在 4.41 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transfer(LET) 定限线碰撞阻止本领restrictedlinearcollision stoppingpower e L小= 司 式中: 带电粒子在一种物质中穿行d距离时与电子碰撞而损失的能量(仅计及碰撞损失能量小于 de 截止能量A的. 注:计及所有碰撞能量损失的是线碰撞阻止本领,用L表示 4.42 质量能量吸收系数 energy-absorptioneefieient maSS 种物质对于中性致电离粒子的质量能量吸收系数Mm/p是质量能量转移系数M/p和(1-G)乘 积,其中G为次级带电粒子的能量在该物质中由于纫致辐射而损失的份额 4.43 质量能量转移系数 massenergy-transfercefieient -种物质对于中性致电离粒子的质量能量转移系数为 dE 丛e EN 式中 每个粒子的能量(不包括静止能量) E 粒子数 N dE/EN 人射粒子在密度为p的物质中穿行d距离时,其能量由于相互作用而转变为带电粒子 动能的份额 4.44 总线阻止本领totallinearstoppingpwwer 具有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穿过介质时,每一个粒子在适当小的径迹元上的平均能量损失(包括碰撞 损失和辐射损失)除以该径迹元的长度所得的商 4.45 总原子阻止本领totalatomicstoppingpower 总线阻止本领除以介质单位体积原子数所得的商 46 总质量阻止本领totalmassstoppingpower 总线阻止本领除以介质密度所得的商 19
GB/T4960.1一2010 4.47 阻止截面stoppingcrossseetion 总线阻止本领除以阻止物质单位体积的原子数所得的商 4.48 半值厚度halfvaluethickness 通过吸收和散射将辐射强度降低一半时的材料层厚度 49 4 能谱硬化spetralhardening 粒子束中能量较低的部分易于通过吸收,泄漏或散射而损失,导致粒子束平均能量增加" 4.50 平均自由程range,mediumfree 粒子(光子,原子或分子)在连续的碰撞之间经过路程的平均长度 A 51 平均射程 meanrange 在一给定的材料中,某种特定能量的带电粒子在其完全停止前所经过的平均距离 4.52 碰撞密度collisiondensity 在单位时间和单位体积内,粒子与粒子(包括原子核)之间的碰撞次数 4.53 经典扩散cassiealdirrsiom 碰撞扩散colisiondiffusion 可以完全由带电粒子间的库仑碰撞或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碰撞的经典理论计算得出的粒子扩散 方式 4.54 碰撞参数impaetparameter 在弹性散射或其他核反应中,两个相互作用的粒子在假想不发生作用时彼此间的最小距离 4.55 衰减attenuationm 进人物体的粒子或光子由于吸收和散射辐射数目减少的过程 4.56 弛豫(衰减)长度relaxationlength 对于一个随距离按指数律减少的物理量,使该量降为原来的1/e的距离 4.57 弛豫(衰减)时间relaxationtime 对于一个随时间按指数律减少的物理量,使该量降为原来的1/e的时间 4.58 中子衍射neutron 1dilractiom 当中子波长与晶体点阵间距可相比较时,人射到晶体上的中子所产生的衍射现象 4.59 中子衰变neutrondecay 自由中子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发转变成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的过程 4.60 中子温度neutrontemperature 在热中子反应堆中,中子速度近似于麦克斯韦分布时最可几速度所对应的温度 20
GB/4960.1一2010 4.61 中子扩散neutrondusion 中子经过逐次碰撞从高中子密度区向低中子密度区迁移的现象 4.62 扩散长度dirusionlength 扩散面积的平方根,是描述热中子在系统内的散射和吸收特性的物理量,综合反映了热中子在系统 内的迁移特性 4.63 wiath 中子宽度neutron 相应于发射中子的能级分宽度 4.64 能注量enerenuenee 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进人以空间某点为中心的适当小的球体的全部粒子能量之和(静止能除外)除 以该球体最大截面积所得的商 它等于能注量率的时间积分 4.65 luencerate 能注量率energy 能通量密度energyluxdensity 在单位时间内进人以空间某点为中心的适当小的球体的全部粒子的能量之和(静止能除外)除以该 球体最大截面积所得的商 它等于粒子注量率与粒子平均能量的乘积 4.66 微分能注量率difrerentialenergluencerate 微分能通量密度differentialenergyluxdensity 由具有指定方向能量或两者兼具的粒子在单位立体角区间内,单位能量间隔内或两者兼具的间隔 内的能量通量密度 4.67 粒子注量partieleuenee 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进人空间某点为中心的适当小球体的粒子数除以该球体的最大截面积所得的 商 数值上等于粒子注量率的时间积分 4.68 粒子注量率luencerate(ofpartiees);partieleluencerate 粒子通量密度particleluxdensity 在单位时间内进人以空间某点为中心的适当小球体的粒子数除以该球体的最大截面积所得的商 数值上等于粒子密度与平均速度的乘积 4.69 微分粒子注量率drerentinlpartieclelueneerate 微分粒子通量密度differentialparielefluxdensity 由具有指定方向,能量或两者兼具的粒子在单位立体角区间内、单位能量间隔内或两者兼具的间隔 内的粒子通量密度 4.70 谱粒子注量率spetrlpartelenneerle 谱粒子通量密度speeralpartileluxdensitsy 对能量的微分粒子通量密度 21
GB/T4960.1一2010 4.71 rticleflux 角粒子通量密度anglarpar density 对立体角的微分粒子通量密度 4.72 多普勒效应Dopplereffect 由辐射源相对于观察者的运动而引起观察到辐射波长的改变 4.73 多普勒展宽Dopplerbroadenin ng 由分子、原子或原子核的热运动引起的谱线的展宽 在核反应中是指靶粒子热运动产生的截面共 振峰宽度的展宽 4.74 放射自显影法radioatography 自射线照相法auoadiogapbsy 把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体与感光乳胶接触,在感光乳胶上得到该物体中的放射性物质分布图的 方法 4.75 射线照相术radngraphy 利用贯穿电离辐射检查物质的方法 辐射穿过样品后会使位于其后面的胶片变黑,根据胶片变黑 程度的不同说明样品中存在缺陷和不均匀的情况 4.76 中子照相术neutronradiography 利用中子束的照相技术 核反应 核反应nuelearreaetionm 由一种或多种原子核参与的,并导致原子核的质量、电荷或能量状态改变的现象 此术语也包括核 子的弹性散射 5.2 自发核反应spontaneousnuelearreaction 原子核或核子自发发生的裂变或衰变等核反应 5 链式核反应nuelearehainreaetionm 核反应产物之一能引起同类的反应,从而使该反应能链式地进行的核反应 o disin 核衰变nuelear integration 核(也可能是复合核)的转化,包括散裂成为多个核或放出粒子 5.5 核转变nuelertransformation -种核素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6 5. fusionreaction 全熔合反应cumplee 参加反应的两个原子核的全部核子结合成一个复合核的一种重离子核反应 22
GB/4960.1一2010 光核反应photonuelearreaetion 光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引起的核反应 5.8 光(激)质子photoproton 光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而释放出来的质子 5.9 光(激)中子photoneutron 光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而释放出来的中子 5.10 热核thermonuclear 描述极高温引起如爪,爪等轻核聚变,并伴随有能量释放的过程 5.11 热核反应thermonuclearreactionm 参与反应的轻原子核(如气,尔、爪、锂等)在高温、高密状态下从热运动获得必要的动能而引起的聚 变反应 热核反应条件thermonuclearreaetionconditiom 使适当约束的而且温度和密度足够高的等离子体通过热核反应而释放出大量能量所必须满足的 条件 5.13 散裂spallationm 能量足够高的粒子与原子核发生反应,反应物碎裂成较多碎片的过程 5.14 能thresholdenery 引起某种特定核反应所需的人射粒子动能(实验室系)的最小值 5.15 闭反应thresholdreaetion 只有在人射粒子能量至少等于阔能的情况下才发生的反应 此术语有时也用于以下情况:在人射粒子能量低于某一个确定值时,发生该反应的几率很小;而高 于此值时,发生该反应的几率迅速增大 5.16 库仑势垒Coulombbarrier 带正电的人射粒子在原子核周围所感受的势能最大值附近的区域 5.17 俘获eapture 原子或原子核系统获得粒子的过程 18 . 电子俘获eleetroneapture 放射性核素核获得轨道电子的放射性衰变 5 19 1sitic 寄生俘获paras capture 不导致裂变或其他任何所要求过程的中子吸收 23
GB/T4960.1一2010 5.20 辐射俘获 radioactivecapture 原子核俘获一个粒子,并发射瞬发丫射线的过程 5.21 俘获?辐射capturegamaradiaton 辐射俘获时放出的丫辐射 5.22 复合核eompoundnueleus 在感生核反应中,作为中间阶段而存在的高度激发的短寿命核 5.23 nuclearrecoi 核反冲 核碰撞、核转变或辐射作用赋予剩余核的运动 5.24 散射seauterine 人射粒子包括电磁辐射与粒子或粒子系统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和/或能量的过程 5.25 散射效应ttering" efrect 被散射的辐射,即改变了运动方向和能量的辐射对辐射场的影响 5.26 多次散射multiplescattering 粒子在物体中相继发生两次以上的散射 5.27 相干散射coherenlscatterimg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散射中心发出的散射波能相互干涉的散射 5.28 非相干散射ineoherent seatering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散射中心发出的散射波不能相互干涉的散射 注;有时,由散射粒子发出的散射波可以分为相干和非相干两部分 5 29 弹性散射 elasticscattering 总动能保持不变的散射 5.30 非弹性散射 iinelasticscattering 总动能发生改变的散射 5.31 辐射非弹性散射radiativeinelasticseattering 人射粒子的部分动能变为靶核的激发能,随后靶核发射一个或几个光子而退激的非弹性散射 5.32 热中子非弹性散射thermalneutron)inelastiecs scattering 热中子与分子或晶体点阵交换能量的非弹性散射过程 5.33 散射核satteringkernel 在输运方程的散射积分中使用的函数,它表示粒子依特定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变化的几率 散射核 214
GB/4960.1一2010 与微分散射截面密切有关 5.34 散射律seatteringlaw 考虑了中子细致平衡因子所导出的散射核的一种表达式,通常以s(a、9)表示,其中a、8分别依赖 于热中子的动量与能量的改变 5.35 势散射poentalseatering 将靶核看成只为人射粒子提供势垒的一种散射 5.36 背散射baek-scattering 单一散射事件中,粒子被物质所散射,其散射角与原始方向相比大于90" 广义而言,为在一定容 积物质内经一次或多次的散射而形成的反射 5.37 截面crsssectionm 人射粒子与靶核之间发生某种特定相互作用几率的度量 它是指每一靶核发生某种指定过程所生 成的粒子数除以该人射粒子的注量所得的商,其量纲为平方厘米 5.38 靶恩barm" 核物理中表示某一反应截面的单位,符号为b,1b=10-然m 5.39 总截面totalcrossseetionm 人射粒子与特定靶核发生所有各种相互作用的截面之和 5.40 去弹性散射截面noelasticcrosssection 除去弹性散射以外的所有反应截面之和 5.41 宏观截面maeroseopicerossseetion 对于某特定过程,某种给定物质的单位体积的截面 它是该过程的平均自由程的倒数 对于一个 核素,宏观截面是微观截面与单位体积靶核数的乘积,对于多种核素的混合物,宏观截面是这些乘积 之和 5.42 微观截面microscopiccrosssection 每个靶核、靶原子或靶分子的截面 微观截面通常以“靶恩”为单位 热中子截面thermalneutronecrossseetionm 由热中子引起的相互作用的截面 44 o 活化截面activationcrosssectionm 由某特定的核反应形成放射性核素的截面 微分截面differentialerossseection 出射粒子在特定方向或(和)能量附近,每单位立体角内或(和)单位能量间隔内的反应截面 25
GB/T4960.1一2010 5.46 角截面agularerossseetonm 对立体角的微分截面 5.47 谱截面spectralcrosssection 对能量的微分截面 5 48 双微分截面dobledifferentialcrosssetion 对立体角和能量两者的微分截面 49 5. 自由原子截面freeatomcrossseetion 当原子在分子或晶体点阵中的结合能和动能与人射中子的动能相比可以忽略时中子被原子核散射 的截面 5.50 束缚原子截面bundatomcrossseetion 动能远小于原子在分子或品体中结合能的中子的原子散射截面 它与自由原子截面(G.)的关系为 M十mn o d M 式中 束缚原子截面; o 原子质量; M 中子质量; 7 自由原子截面 r 注,当中子动能与原子结合能相当时,束缚对散射截面仍有影响,但不能采用上述公式 5.51 多普勒平均截面Doppleraverageerossseetionm 考虑靶粒子的热运动影响,采用适当的权重因子,按能量进行平均的截面 5.52 中子吸收neutronabsorptionm 人射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不再作为自由粒子存在的现象 注:包括随后放出一个或几个中子,同时放出其他粒子的相互作用,如裂变 但散射不看作是吸收 5.53 中子共振俘获 resonaneecaptureofneutrom 在共振能区内的中子辐射俘获 5.54 中子共振吸收resonaneeabsrptionofneutrons 在共振能区内的中子吸收 5.55 共振参数resonanceparameter 描写核反应共振现象决定能级特征的参量,例如能级位置,能级宽度、中子宽度、裂变宽度和Y宽 度等 5. .56 共振积分resonaneintegral 某种核素一个核的反应截面与1/E谱之积在整个共振能区或其中某指定部分的积分,通常用I 26
GB/4960.1一2010 表示: -" 式中: E -能量的上限; E 能量的下限; 能量为E的中子的反应截面 5.57 共振宽度 resonancewidth 核反应中发生共振现象的共振峰的本征宽度,即相应核能级的宽度 5.58 共振能级 resonancelevel 核反应激发的复合核的一个能级 通常以截面与能量的关系曲线上出现高而狭窄的峰为特征 5 59 共振能量 resonanceeergy 正好可以激发复合核中某一能级的人射粒子的动能(以实验室系表示 5.60 共振散射resonancescatering 在共振能级上形成一个复合核后,再发射原来的粒子的过程 5.61 约化中子宽度redueedneutronwidh 某一共振的中子宽度除以其共振能量的平方根所得的商 注:对于俘获低能中子所能达到的共振能级,约化中子宽度近似地与中子能量无关 62 55 中子热化thermalization 较高能量中子(快中子)通过碰撞损失能量达到热平衡的过程 5.63 强度函数strengthfunetionm 由中子激发的某种核素的共振能级的平均约化中子宽度除以平均能级间距所得的商 5.64 反应能reaetionenery 在核反应过程中,反应生成物的动能和光子能量的总和减去反应物的动能和光子能量的总和 核裂变 6 核裂变nucearfission 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在少数情况下,可分成三个或更多个)质量为同 -量级的碎片的现象 通常伴随发射中子及y射线,在少数情况下也发射轻带电粒子 二分裂变binaryfission 生成两个裂变碎片的核裂变 6 fission 三分裂变ternary 生成三个核碎片而至少有两个碎片具有中等质量数的裂变 27

电工产品不同海拔的气候环境条件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工产品不同海拔的气候环境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工产品不同海拔的气候环境条件的编号:GB/T14597-2010。电工产品不同海拔的气候环境条件共有5页,发布于2011-05-01
核科学技术术语第3部分:核燃料与核燃料循环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核科学技术术语第3部分:核燃料与核燃料循环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核科学技术术语第3部分:核燃料与核燃料循环的编号:GB/T4960.3-2010。核科学技术术语第3部分:核燃料与核燃料循环共有51页,发布于2011-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