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5811-2016采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

Sterilehypodermicneedlesforsingleus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编号:GB15811-2016采。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共有16页,发布于2018-0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3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1.040.20
  • 实施日期2018-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432.11KB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


国家标准 GB15811一2016 代替GB15811200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 Sterilehypodermicneedlesforsingleuse ISO7864:1993,NEQ 2016-06-14发布 2018-0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15811一2016 前 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15811一200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与GB15811一2001相比较,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第5章“材料” -增加了附录A注射针流量试验装置示意图; -将针尖穿刺力要求以附录B(资料性附录)给出注射针针尖穿刺力要求及试验方法; 删除了4.3.1针管刚性、4.3.2针管韧性和4.3.3针管耐腐蚀性条款 -增加了初包装应使用纸塑透析包装材料的要求; 修改了附录D检验规则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7864:1993《一次性使用无菌皮下注射针)编制,与Iso7864:1993 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注射器[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洪辉、丁彪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5811一1987,GB15811一1995,GB15811一2001 m
GB15811一2016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针管公称外径为0.3mm1.2mm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以下简称注射针)的要求 本标准规定的注射针是与GB15810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配套使用,也适合于其他相适宜的注 射器具配套使用,作为对人体皮内,皮下、肌肉、静脉等注射药液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一次性使用牙科注射针 非灭菌状态供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配套的一次性使用注射针可参照本标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62.1一2015注射器、注射针和其他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第1部分;通用要 求(ISO594-l:l986,IDT) GB/T1962.2一2001注射器、注射针和其他医疗器械6%鲁尔)圆徘接头第2部分;锁定接 头(ISO594-2:1998,IDT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一2008,IsO36961987;MOD) GB/T14233.1一2008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1423.2一200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GB15810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GB158102001, 1,eqISO7886-1:l993) GB/T16886.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GB/T16886.1 2011,ISO10993-l:2009,IDT GB/T18457一2015制造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ISO9626:1991,MOD YY/T0296一次性使用注射针识别色标(YY/T0296-2013,Iso6009;1992,IDT) YY/T0466.l1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第1部分:通用要求 YY/T0466.1l一2009,ISO15233-1;2007,IDT) 结构型式与命名 3.1注射针的结构型式,各部分的名称术语和针管长度L如图1所示
GB15811一2016 说明: 针座; 连结部 针管; -护套; 针管长度 图1典型的注射针和护套示意图 3.2注射针针尖的几何图形及命名如图2所示 视图显示了第斜面 横极针尖时的不尚" [准射以加 说明 针管外径; 左第二斜面长度; dl -针管内径; 第一斜面角度; -针尖长度 第二斜面角度; A B 第一斜面公称长度; -针尖角度 3 B 右第二斜面旋转角; 右第一斜面长度; B 左第一斜面长度; 0 左第二斜面旋转角; 第二斜面公称长度 联合第二斜面角 右第二斜面长度 图2典型的针尖几何图形和命名
GB15811一2016 标记示例 4.1注射针产品的标记(规格)以针管公称外径、公称长度(图1中的L)管壁类型和第一斜面角度(a) 组成,外径和长度单位以“mm”表示,管壁类型以Rw正常壁,Tw薄壁)或ETw(超薄壁)表示,第一 斜面角度以LB(长斜面角)或SB(短斜面角)表示 4.2符合本标准要求的针管公称外径为0.7nmm,长度(L)为30mm,管壁类型为薄壁,第一斜面角度 为长斜面角的注射针标记为:0.7×30TwLB 材料 5.1制造注射针的针管应符合GB/T18457一2015的要求 注:针管的每一生产批应有刚性,韧性和耐腐蚀性信息 制造针座的材料应满足第7章,第8章的要求 5.2 物理性能 6.1清洁 在300lx700lx照度下,用正常或矫正视力在不经放大条件下观察针管表面,和经2.5倍放大条 件下观察针座表面应清洁,无异物 6.2色标 注射针应以针座和/或护套的颜色作为针管公称外径的标示,应符合YY/T0296的要求 6.3正直 目力观察针座与针管连接应正直,针管不应有明显的歪斜 6.4连接牢固度 针座与针管连接应牢固,将注射针针管固定在专用仪器上,以针座拨出方向,在表1规定的载荷下 做无冲击的拉拔试验,两者不得松动或分离 表1拉拔试验载荷力 针管标称外径 拉力 mmm 2 0.3 0.33 22 0.36 22 0.4 22 0.45 22 0.5 22 0.55 34
GB15811一2016 表1(续 针管标称外径 拉力 mm 0.6 34 0.7 40 0.8 44 54 0.9 69 1.1 1.2 69 6.5畅通 注射针的针孔应畅通: 按表2规定的通针可以自由通过; a 或在不大于I0kP水压下,流量应不小于相同外径和长度的符合GB/TIs657 b -2015中规 定的最小内径针管流量的80% 附录A给出了流量试验装置示意图 表2通针直径 单位为毫米 通针的直径 S 针管标称外径 正常壁 薄 超薄壁 0. 0.13 0.ll 0.33 0.ll 0,15 0.36 0.ll1 0,15 0.4 0,15 0.19 0.23 0.45 0.18 0.5 0.18 0.23 0.55 0.2 0.27 0,6 0.25 0.29 0,30 0.7 0.30 0.35 0,37 0,8 0,40 0,42 0,44 0,49 0.50 0,9 0,48 0.58 0.60 0.68 1. 0.70o 0.73 1.2 0.83 6.6针座与护套配合 注射针针座与护套配合应良好,护套不得自然脱落,将针座固定在专用仪器上,从保护套拉出方向, 作无冲击拉拔,两者分离力应不大于15N
GB15811一2016 6.7 针尖 在放大2.5倍条件下,用正常或矫正视力检查针尖应锋利,无毛边,毛刺和弯钩等缺陷 注1:针尖的第一斜面角a(如图2所示)通常采用1l士2),通称长斜面;或采用17士2)°,通称短斜面角; 注2:附录B给出了针尖穿刺力试验和评价方法 6.8针管 6.8.1针管表面使用润滑剂时,用正常或矫正到正常视力观察,针管内(针尖部分)外表面不应有可见 的润滑剂积聚 6.8.2针管内应清洁,将甘油和酒精1:1混合均匀,然后用清洁的注射器将混合液5mL注射通过注 射针 用正常或矫正到正常视力观察,流过针管内壁的混合液应无异物和脏物 6.8.3用通用量具检查,针管外径应符合GB/T18457一2015中表1的规定 针管长度(图1中L)及 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针管长度及偏差 单位为毫米 针管标称长度L 极限偏差 L<25 要 25L40 L=40 40 6.9针座 6.9.1用正常或矫正视力观察,针座应无明显毛边、毛刺、塑流及气泡等注塑缺陷 6.9.2针座为圆锥接头式的,应符合GB/T1962.1一2015的要求 GB/T1962.1一2015给出了圆雉接头 性能的试验方法 针座为锁紧接头式的,应符合GB/T1962.2一2001的要求 GB/T1962.2一2001给出了 锁紧接头性能的试验方法 化学性能 7.1 检验液制备 将25支拔去护套的注射针浸人250mL新制成的符合GB/T6682中规定的3级水中,在37C士1C 下恒温1h,取出注射针获取检验液;同时按上述同样方法不放注射针制备空白对照液 7.2酸碱度 按GB/T14233.1一2008规定的方法试验时,检验液与同批对照液的pH之差不得大于1 7.3重金属总含量(金属离子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AAS)或相当的方法进行测定时,检验液中钢、铬、铜、铅和锡的总含量 应不超过54g/ml 镐的含量应不超过0.14g/ml /m 按GB/T14233.1一2008中5.6.1规定的方法试验时,检验液呈现的颜色应不超过浓度为54g/" 的标准对照液的颜色
GB15811一2016 生物性能 8.1 检验液制备 将25支拔去护套的注射针浸人250mL无菌、无热原的0.9%氧化钠溶液中,在37C士1C下恒温 1h,取出注射针获取检验液,检验液的贮存不得超过2h, 8.2无菌 每一经初包装的注射针应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灭菌,应对灭菌过程进行确认和常规控制,以保证产 品上的细菌存活概率小于10-" 灭菌过程的确认应形成文件 注:GB/T14233.2中规定了无菌试验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型式试验而不适用于出厂检验 适宜的灭菌和出厂无菌 检验方法见参考文献中的GB18279或GB1828o 8.3细菌内毒素 按GB/T14233.2一2005方法试验时,细菌内毒素含量应小于20EU/支 8.4溶血 按GB/T14233.22005方法试验时,注射针的溶血率应小于5% 8.5生物相容性 应按GB/T16886.1的要求对注射针进行生物学评价,评价结果应表明无生物学危害 附录C给 出了注射针生物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包装 9.1初包装 每一支注射针应封装在初包装中 此包装的材料和设计应确保其中的色标可见 采用环氧乙烧灭菌时,注射器初包装应采用一面透析纸另一面塑材或全透析纸的包装材料,本标准鼓 励采用透析效果更好的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不得对内装物产生有害影响 此包装的材料和设计应确保 a)在干燥,清洁和充分通风的贮存条件下,能保证内装物无菌; b 从包装物中取出时,内装物受污染的风险最小; e在正常搬动,运输和贮存期间,初包装对内装物应能充分的保护; d -旦打开,包装物不能轻易地重新密封,而且应有明显的被撕开的痕迹 9.2中包装 一件或一件以上的初包装,应装人一件中包装中 在正常搬运、运输和贮存期间,中包装对内装物应能充分的保护 9.3大包装 件或一件以上的中包装,应装人一大包装中 在正常搬运、运输和贮存期间,大包装应能充分保护内装物
GB15811一2016 10 标志 10.1 总则 标志符号应符合YY/T0466.l的规定 10.2初包装 初包装上至少应有以下标志 a)产品名称和按第4章要求的标记; “无菌”字样或相当标志; b 5 批号以“批”或LOT字样开头; 失效年月 d 一次性使用”或相当标志; e) f 制造商和/或供应商名称 10.3中包装 中包装上至少应有以下标志: a)产品名称和按第4章要求的标记 “无菌”及灭菌方式的字样或相当标志 b “一次性使用”字样或相当标志; c d)批号以“批”或L0T字样开头; e失效年月 制造商和/或供应商名称和地址 10.4大包装 如果中包装装人了大包装,大包装上至少应有以下标志: 产品名称和按第4章要求的标记; b “无菌”字样或标志; e)“一次性使用”字样或相当标志 d)批号以“批”或LoT字样开头; e)失效年月; f搬运、贮存和运输的要求; g)制造商和/或供应商名称和地址 10.5运输包装材料 如果未使用大包装物,但中包装被包装起来运输,10.4所要求的内容应被标在运输包装材料上,或 应能透过包装材料看见10.4要求的内容 检验规则 11 附录D给出了成品型式检验(周期检验)的检验规则 贮存 1 经灭菌的注射针应贮存在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内,并对注射针有充分的保护
GB15811一2016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流量试验装置" 图A.1所示为流量试验装置示意图,也可用其他等效方法 说明 有单向阀的充气球; 血压表; 液体管路 开关 6%圆锥接头; 称量容器 图A.1流量试验装置示意图
GB15811一2016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注射针刺穿力试验和评价方法 B.1原理 用刺穿力试验装置使注射针以规定的速度,垂直通过模拟皮肤时所测得的最大峰值力来评估注射 针的刺穿力 B.2测试装置及材料 B.2.1测试装置 如图B.1所示亦可使用其他具有相同性能和精度的装置 说明: -带有压力测量元件的变送单元; 被测针; 3 模拟皮肤; 模拟皮肤夹具; 测量放大器: -数据处理及显示单元 打印机.; 存储器 图B.1用于测量和记录刺穿力的典型测试装置 B.2.2测试装置技术指标 B.2.2.1直线驱动速度:50mm/min一250mm/min,平均速度精度<士5%(设置值 B.2.2.2压力传感器测量范围:050(05)N,精度士0.5%(满量程.
GB15811一2016 B.2.3模拟皮肤材料 B.2.3.1材料:聚氨酯膜 n士0.,05 B.2.3.2厚度:0.35mm mm B.2.3.3硬度;邵氏A(85士10). B.2.3.4暴露面积:(夹固后)等于10 mm B.3测试程序 B.3.1将被测针和模拟皮肤在22C士2C下放置至少24h,并在相同温度下进行测试 B.3.2按图B.1所示测量装置,将适当尺寸的模拟皮肤(B.2.3)夹在夹具上,不得有任何明显的拉伸或 压缩力施加在模拟皮肤上 B.3.3将被测针装在测试装置(B.2.1)上,其轴线垂直于模拟皮肤(B.2.3)的表面,针尖指向圆形穿刺区 域的中心 B.3.4将测试装置(B.2.1)移动速度设定为l00mm/min B.3.5开动测试装置 B.3.6在膜上穿刺过程中,同时测得最大峰值力或记录力/位移图 注;不得使用圆形穿刺区域曾做过穿刺的膜 B.4刺穿力 推荐的注射针刺穿力见表B.1 表B.1推荐的针尖刺穿力 规格 刺穿力 mmm 0.30.6 S0.70 <0.85 0.70.9 1.l1.2 <1.15 10o
GB15811一2016 附 录c 规范性附录 生物学评价 当新产品投产、材料和生产工艺有重大改变时,应按GB/T16886.1对材料和/或最终产品进行生 物学评价,基本评价试验为 a)细胞毒性, b) 致敏; e刺激 d 溶血; 急性全身毒性 11
GB15811一2016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检验规则 成品型式检验的项目为本标准第6章至第8章、9.1、10.1的各项要求 第6章和9.1,10.1各项要求均随机抽5支,应全部合格 如果有一支不合格,另抽10支复验,应全 部合格 12
GB15811一2016 参 考 文 献 GB158102001 -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1 [2 GB186712002 -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 [3 GB18281.2一200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生物指示物第2部分;环氧乙烧灭菌用生物指示物 O GB18278一200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工业温热灭菌 [ GB18279一2000医疗器械环氧乙烧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 [G GB18280一200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辐射灭菌 GB/T16886.7200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婉灭菌残留量 [1so8537,1991带或不带针的一次性使用无菌陕岛素注射器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GB15811-2016

GB15811-2016标准介绍

GB15811-2016是中国国家标准,也是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具的强制性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具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内容。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优点

  • 安全可靠: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和再利用带来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 操作简便: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使用方便,无需清洗消毒,操作简单快捷。
  • 规范管理: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出现可以有效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减少医疗纠纷。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是医疗器械中的基础产品之一,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如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口腔科等,是医疗机构必备的物品之一。

在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使用前需要认真查看包装是否完好,确认产品是否符合标准。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交叉感染。
  • 及时更换: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不能重复使用,使用后应立即弃置,禁止再次使用。如果需要多次注射,需更换新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
  • 正确储存: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以免产品受损、变形或污染。

结语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GB15811-2016标准的出台,对于规范医疗器械的生产和销售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应用中,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再利用带来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同时,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也能够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减少医疗纠纷。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确保产品的使用效果、患者的健康安全以及医疗机构的良好形象。

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的编号:GB15213-2016采。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共有93页,发布于2018-01-01
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图书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图书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图书的编号:GB/T32702-2016。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图书共有21页,发布于2017-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