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8518-2012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Flameresistantopticalfibrecablesforcommunicationformin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的编号:GB/T28518-2012。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共有17页,发布于2012-10-012012年第13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180.10
  • 实施日期2012-10-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7页
  • 文件大小442.90KB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国家标准 GB/T28518一2012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Flameresistantoptiealfibrecablesforcommuniceationformine 2012-06-29发布 2012-10-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8518一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淮起草单位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通光集团有限 公司、安徽省淮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可贵、刘敏华、肖月霞,胡占华,黄俊华、王全安
GB/T28518一2012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以下简称光缆)的分类、结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通信光缆,也可适用于其他具有阻燃要求的矿井下通信光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1-1;2001,IDT) GB/T2951.1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第12部分热老化试验(IEC60811-1-22001.IDTy GB/T295l.12一3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部分;聚乙烯和聚内炼 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处理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高温处后卷绕试验空气热老化后的 卷绕试验测定质量的增加 长期热稳定性试验铜催化剂氧化降解试验方法(IEc60811-4-2;2001. IDT 不锈钢冷轧板和钢带 GB/T3280 GB/T6995.2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2部分标准颜色 GB/T712A.2一208光缆总规范第2部分;基本试验方法(IBc00r9412;203.MoD) GB/T9771一2008通信用单模光纤 通信用多模光纤第1部分:A1类多模光纤特性(IEc607932-10.2002) GB/T12357.12004 衰减 GB/T15972.20一200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20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IEC60793-1-20:2001,MOD GB/T15972.40一200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0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 程序衰减(IEC60793-1-40;2001,MOD GB/T15972.43一200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3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 程序数值孔径aBc607931320,MoDy GB/T15972.44一200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 程序截止波长(IEC60793-1-44:2001,MOD GB/T15972.45一200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5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 程序模场直径(IEC60793-1-45:2001,MOD GB/T18380.12一2008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 焰垂直蔓延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IEC60332-1-2;2004,IDT) GB/T18380.35一2008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5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 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C类(IEC60332-3-24;2000,IDT) AQ10432007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GB/T28518一2012 MT/T3862011煤矿用电缆阻燃性能的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3 YD/T723. 2007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第3部分;钢塑复合带 YD/T839.2一2000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第2部分;加热应用型填充复合物 YD/T839.3一2000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第3部分;冷应用型填充复合物 YD/T908一2000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2001光缆护套用低姻无卤阻燃材料特性 YD/T1115.1 2001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第一部分;阻水带 YD/T1115.22001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第二部分:阻水纱 D/Tl18.1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第1部分;聚对辈二甲酸丁二醉醒 IEC60331-11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试验电路完整性第11部分装置一仅在至少750C的温 度下的火焰(Tetssforedleetriecableumdlerifre.comdions-CGirceuiimeeriy Part1l:Ap pPparatus Firealoneataflametemperatureofatleast750C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试验 电路完整性第25部分;程序和要求(Testsfor IEC60331-25 electriccablesunderfireconditionsCircuitintegrityPart25:ProceduresandrequirementsOptical fibrecables 产品分类 3.1型号 光缆的型号由型式和规格两部分组成,组成方式应符合YD/T9082000的有关规定 3.2型式 3.2.1分类代号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的分类代号用MG表示 其他型式代号应符合YD/T908一2000的有关 规定 护套及外护层代号还表示护套或护层具有阻燃性 3.3规格 光缆规格的表示应符合YD/T908一2000的有关规定 3. 产品标记 4 加工订货时应标明光缆产品标记,它由光缆的型号和详细规范代号组成 示例1: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钢-聚乙熔阻燃粘接护套、包含24根B1.1类单模光纤的矿用阻燃通信光 缆,产品标记表示为;MGTs 1本标准规范代号 -24B1 3.5光缆常见型式及用途 光缆的常见型式及用途见附录A 结构和材料 4.1总则 光缆应由缆芯和护层两大部分构成,其中,护层又包括护套和可能有的外护层 4.1.1 同批、同型式规
GB/T28518一2012 格的光缆产品应具有相同结构排列和相同识别色谱 4.1.2光缆应是全截面阻水结构,即水在缆芯和护层中都不能纵向渗流,但钢丝铠装部分可除外 4.2缆芯 4.2.1概述 缆芯通常包括光单元.可能有的加强构件填充绳扎纱和包带等 光单元可处于光缆中心或绞层 位置 4.2.2光单元 光纤松套管 4.2.2.1 4.2.2.1.1光纤松套管的外径标称值宜为1.8mm3.0mm,容差应不大于士0.1mm 松套管厚度 标称值宜为0.30mm0.50mm,容差应不大于士0.05nmm 在同一光缆中松套管的结构尺寸应 相同 4.2.2.1.2松套管中每根光纤应有识别颜色,其颜色应符合GB/T6995.2规定 每根松套管中光纤 数一般不超过12芯,光纤识别色谱应从表1中选择 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允许使用本色代替表1 中的某一颜色 当松套管中光纤数超过12芯时,光纤应扎成束或在光纤表面添加色环,对扎成束光纤 应用有色扎线区分,其颜色应选自表1规定的各种颜色 表1识别用全色谱 序号 11 12 10 橙 红 颜色 蓝 棕 灰 粉红 青绿 白 4.2.2.1.3多根松套管应有识别色标,其颜色应符合GB/T6995.2规定 松套管识别色谱应从表l 中选择 不锈钢松套管可采用色环标识,也可采用领示色谱 4.2.2.1.4光纤松套管材料可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醉酯(PBT)挤制或不锈钢带焊接而成 PBT应符 合YD/T1118.1的规定,不锈钢带应符合GB/T3280的规定 4.2.2.1.5在松套管内的间隙宜连续填充一种触变型的复合物,填充复合物应与其相邻的其他光缆材 料相容,应不损害光纤传输特性和使用寿命 填充复合物应符合YD/T839.3一 -2000的规定 4.2.2.2紧套光纤 4.2.2.2.1紧套光纤的直径应在0.5mm~0.9mm之间 4.2.2.2.2紧套光纤应有识别颜色,其颜色应符合GB/T6995.2规定 每根光缆中紧包光纤数宜不 超过12根,紧包光纤识别色谱应从表1中选择 4.2.3加强构件 4.2.3.1加强构件可以是金属的或非金属的 必要时,可在适当的位置放置非金属辅助加强构件 4.2.3.2金属加强构件宜用高强度单圆钢丝,也可用由高强度钢丝构成的1×7单股钢丝绳 高强度 钢丝宜是不锈钢丝,也可以是磷化钢丝,其表面应圆整光滑 单钢丝的杨氏模量应不低于190GPa,钢 丝绳的有效杨氏模量应不低于170GPa 在光缆制造长度内金属加强构件不允许接头 4.2.3.3非金属中心加强构件宜用纤维增强塑料(FRP)圆杆,其杨氏模量宜不低于50GPa 非金属 辅助加强构件宜用芳纶丝束,也可采用对人体无害的其他高强度纤维束 在光缆制造长度内,FRP不 允许接头,芳纶丝每束允许有1个接头,但在任意200m光缆长度内只允许1个丝束接头
GB/T28518一2012 4.2.3.4当采用钢丝绳时,应在其表面上挤包一层适当厚度的塑料垫层,并在垫层下采用适当的阻水 措施;当采用单钢丝时,在其表面上也可挤包一层适当厚度的塑料垫层 垫层表面应圆整光滑,其材料 应与填充复合物相容 4.3阻水结构 4.3.1光缆护套以内的所有间隙应采用有效的阻水措施 包带(或内衬套)及以内的缆芯间隙,用膏状 复合物连续填充 包带(或内衬套)和护套之间的间隙,宜用涂覆复合物连续充满或连续放置阻水带,阻 水纱或热熔胶,也可间隔设置阻水环 4.3.2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应符合YD/T839.22000规定,阻水带应符合YD/T1115.1 2001的规定,阻水纱应符合YD/T1115.2一2001的规定 4.4护套 4.4.1概述 在缆芯外宜先挤包一层无卤阻燃隔氧层,厚度最小为0.6 无卤阻燃材料应符合YD/T1113 mm 2001的规定 在隔氧层外宜纵包一挡潮层 挡潮层可采用钢塑复合带(S护套)或铝塑复合带(A护 套),复合带应符合YD/T723.32007的规定 4.4.2钢-聚乙烯护套(S护套 s护套光缆应在隔氧层外施加一层纵包搭接的皱纹钢塑复合带挡潮层,再同时挤包一层阻燃聚乙 烯套,使阻燃聚乙烯套与复合带之间、以及复合带两边缘搭接处的带子之间相互粘结为 复合带纵 一体 包后的皱纹应成环状,其搭接的重迭宽度应不小于5mm或纵包前直径小于8.0mm时不小于缆芯周 长的20% 阻燃聚乙烯套厚度应不小于1.5mm;但有33型或333型外护层时,应不小于0.8mm 4.4.3铝-聚乙烯护套(A护套) A护套光缆应在隔氧层外施加一层纵包搭接的铝塑复合带挡潮层,并同时挤包一层阻燃聚乙烯 套,使阻燃聚乙烯套与复合带之间、以及复合带两边缘搭接处的带子之间相互粘结为 复合带搭接 一体 的重叠宽度应不小于5mm或缆芯直径小于8.0mm时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 阻燃聚乙烯套厚度应 不小于1.5mm;但有53型外护层时,应不小于0.8mm 4. .4.4阻燃聚乙烯护套(Y护套 Y护套光缆应在隔氧层外挤包一层阻燃聚乙烯护套,厚度应不小于1.6mm;但有53型或63型外 护层时,应不小于0.8mm 4.5外护层 4.5.1概述 外护层由铠装层和外套两部分组成 铠装层通常有5型,3型和33型 护层的外套宜采用无卤阻 燃聚烯胫材料,当用户有要求时,也可采用其他阻燃材料 无卤阻燃聚烯姬性能应符合YD/T1113 2001的规定 外套表面应圆整光滑,任何横断面上均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 4.5.25型铠装层 5型铠装层应采用与S护套相同的结构(见4.4.2),但聚乙熔外套厚度的标称值为2.0nmm,最小 值应不小于1.6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8mm 护套与钢带之间应用阻水带或阻水 纱,阻水环或其他阻水材料进行阻水
GB/T28518一2012 4.5.33型和33型铠装层 3型铠装层是在护套外施加一层螺旋层绞的细圆镀锌钢丝铠装层,33型铠装层是在护套外施加两 层绞合方向相反的螺旋层绞细圆镀锌钢丝铠装层 4.5.4外套 外套任一点的厚度应不小于1.6mm. 4.6交货长度 光缆的标准制造长度标称值应为1000m,2000m或3000m. 光缆交货长度应是标准制造长度或订货合同中商定的长度,交货长度容差为050m 4.7标志 4.7.1光缆应在护套或外护层表面沿长度方向作永久性标志,标志应清晰并不影响光缆的任何性能 相邻标志的起始点的距离应不大于1m 矿用安全标志应符合AQ10432007中4.1的规定 标志 的内容包括 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产品型号 e)计米长度; d制造年份或生产批号; e)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标志中计米长度的误差应在01%范围 4.7.2 技术要求 光缆中的光纤特性 单模光纤 光缆中单模光纤应符合GB/T9771一2008关于B.1类、B.3类、B4类或B5类单模光纤的 5.1.1.1 规定 5.1.1.2光缆中单模光纤的衰减系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单模光纤衰减系数 光纤类别 B1.1和B1.3 B和B5 使用波长/nm 1310 1383 1550 l625 1460 1550 1625 0.36 0.36 0.22 0,26 0.36 0.22 0,26 衰减系数最大值)/dB/km 0.40 0.25 0,40 0.25 0.30 0.40 0.30 注1;B1.1类光纤不能在1383nm区使用,表中1383nm的规定不适用于B1.1类光纤 注2;B4类光纤通常不要求在1460nm区使用 5.1.1.3在光纤后向散射曲线上,任意500m长度上的实测衰减值与全长上平均每500m的衰减值 之差应不大于0.05dB
GB/T28518一2012 4 5.1.1 光缆的截止波长为:对B1.1类、B1.3类光纤,入cc<12601 nm;对B4类和B5类光纤.cc< 1450 nm 5.1.2多模光纤 5. .1.2.1光缆中多模光纤应符合GB/T12357.1一2004关于Ala类和Alb类多模光纤的规定 5.1.2.2光缆中多模光纤的衰减系数为;在850nm波长应不大于3.0dB/Akm,在1300nm波长应不 大于1.0dB/ktm 5.1.2.3光缆中多模光纤在1300nm波长不应有超过0.1dB的衰减不连续点 5.2机械性能 5.2.1机械性能项目 5.2.1.1拉伸 按6.4.1进行拉伸试验 试验后,试样应无开裂等损伤 试验期间和试验后,附加衰减及应变应符 合表3的规定 表3拉伸力试验时光纤附加衰减和应变 在短暂拉伸力下 光纤类型 在长期拉伸力下 试验期间 试验后 在850nm波长下 附加衰减不大于0,60dB 残余附加衰减不大于0,50dB 多模光纤 附加衰减不大于0.40dB 残余附加衰减不大于0.30dB 在1300nm波长下 无明显附加衰减 光纤应变不大于0.2% 光纤无明显应变 和应变 在1310nm波长下 0.05dB 附加衰减不大于0.10dB 残余附加衰减不大于 单模光纤 光纤应变不大于0,2% 光纤无明显应变 在1550n波长下 5.2.1.2压扁 按6.4.2进行试验 试验后,试样应无开裂或穿透性机械损伤 在长期压扁力下光纤无明显附加衰减 在短暂压扁力下,试验后应无明显附加衰减 试验期间多 模光缆的附加衰减应不大于0.50dB,单模光缆的附加衰减应不大于0.05dB 5.2.1.3冲击 按6.4.3进行试验 试验后,试样应无开裂或穿透性机械损伤,多模光缆的附加衰减不大于 0.30dB,单模光缆的附加衰减不大于0.05dB 5.2.1.4反复弯曲 按6.4.4进行试验 试验后,试样应无开裂或穿透性机械损伤,多模光缆的附加衰减不大于 0.30aB,单模光缆的附加衰诚不大于0.0bdB 5.2.1.5扭转 按6.4.5进行试验 试验后,试样应无开裂或穿透性机械损伤,多模光缆的附加衰减不大于 0.30dB,单模光缆的附加衰减不大于0.05dB
GB/T28518一2012 5.2.1.6卷绕 按6.4.6进行试验 试验后,试样应无开裂并保持通光 5.2.2最小弯曲半径 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用光缆外径(D)表示,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333型 外护层型式 无外护层 53 型,33型、 12.5D 15D 静态弯曲 10D 动态弯曲 20D 25D 30D 5.3外护层性能 5.3.1电气导通性 按6.5.1进行试验 挡潮层铝带,钢带和金属铠装层应在光缆纵向分别保持电气导通 5.3.2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按6.5.2进行试验 外护层热老化前抗拉强度应不小于10MPa,热老化处理后变化率应不超过 20% 外护层热老化处理前断裂伸长率应不小于125%,热老化处理后变化率应不超过20% 5.4环境性能 5.4.1温度循环 按6.6.1进行试验 温度衰减特性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温度衰减特性 试验期间最大附加衰减 试验后最大残余附加衰减 光纤类型 dB/km dB/km 单模光纤 在1310nm及1550nm波长下 0.10 0.05 在850nmm波长下 0.5 0.20 多模光纤 在1300nmm波长下 0.3 0.10 5.4.2渗水 按6.6.2进行试验 试验后,试样末端应无水渗流,铠装层可不检验 5.4.3直流电压 对外护层中有金属层的光缆,按6.6.3进行试验 试验期间或试验后,试样外套应不击穿 阻燃及耐火性 5.5.1单根垂直燃烧 按6.7.1进行试验,试验后,试样应符合MT/T386一2011中4.4.2的规定
GB/T28518一2012 5.5.2 成束燃烧 按6.7.2进行试验 试验后,试样应符合MT/T386一2011中4.4.3的规定 5.5.3耐火性 按6.7.3进行试验 试验后,试样验收要求待定 5.6标志耐磨性 按6.8进行试验 试验后,试样上的标志仍清晰可辨 试验方法 总则 光缆进行机械试验时,衰减测量不确定度应不大于0.03dB,温度循环试验时衰减测量不确定度应 不大于0.02dB/km 光纤应变测量不确定度应不大于0.01% 光纤无明显附加衰减(或衰减系数无明显变化)或无明显应变是指,在测量不确定度之内的测量值 的任何变化,均可忽略 6.2外观、结构尺寸和长度 6.2.1外观及结构完整性 结构应在距光缆端不少于100mm处用感观法检查其完整性及光缆中松套管和光纤色谱 6.2.2结构尺寸 松套管外径、壁厚及护套厚度和外护层厚度按GB/T2951.112008的规定进行测量 6.2.3长度 长度应由光缆两端的计米标志的数字差确定,也可采用光学方法(如oTDR仪器)来测量 6.2.4标志 标志采用目力法检验 6.2.5计米标志误差 长度计量误差应是在适当长度上用钢皮尺沿光缆量得长度减去用计米数字确定的长度对前者的相 对差 6.3光缆中的光纤特性 单模光纤 6.3.1 单模光纤的尺寸参数按GB/T15972.20-2008进行测量 6.3.1.1 单模光纤的衰减系数及衰减不连续性按GB/T15972.40-2008进行测量 单模光纤的截止波长按GBy/T15972.44一 6.3.1.3 -2008进行测量 6.3.1.4单模光纤的模长直径按GB/T15972.45一2008进行测量
GB/T28518一2012 6.3.2 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的尺寸参数按GB/T15972.202008进行测量 6.3.2.1 6.3.2.2多模光纤的衰减系数及衰减不连续性按GB/T15972.40-2008进行测量 3 6.3.2. 多模光纤的数值孔径按GB/T15972.432008进行测量 机械性能 6.4.1拉伸 按GB/T7424.2一2008方法E1进行 卡盘直径;不小于30倍光缆外径; a) b拉伸力;施加的长期拉伸力不小于600N,短期拉伸力不小于1500N 6.4.2压扁 按GB/T7424.2一2008方法E3进行 施加的长期压力不小于1000N,短期压力不小于3000N 6.4.3冲击 按GB/T7424.22008方法E进行 a)冲锤重量和高度;冲锤重量450g,落高1m; b 冲击面半径:12.5mm; e冲击次数;每点冲击一次,共5个点,每点相距不大于0.5m 6.4.4 反复弯曲 按GB/T7424.2-2008方法E6进行 a)芯轴半径;不大于表3规定的允许动态弯曲半径; b 负载:不小于150N; c)弯曲次数;30次 6.4.5扭转 -208方法7进行 按GB/T7424.2一 a)轴向张力;不小于150N b 受扭长度;1m; e)扭转角度;铠装光缆为士90",无铠装光缆为士180" d 扭转次数:10次 6.4.6卷绕 按GB/T7424.22008方法E11进行 a)芯轴直径;不大于表3规定的允许动态弯曲半径; 密绕圈数.每次循环10圈 b e)循环次数;5次 6.5外护层性能 电气导通性 6.5.1 采用万用表、蜂呜器,指示灯或其他合适仪器进行测量 将万用表(或其他仪器)的两根引线分别接 于金属挡潮层和铠装层的两端,由万用表的指示来判断金属挡潮层和铠装层的导通情况
GB/T28518一2012 6.5.2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首先对试样按GB/T2951.42一2008进行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 接着按GB/T2951.12 2008进行热老化试验,热老化处理温度为100C士3C,热老化处理应不小于240h 最后再按 GB/T2951.422008进行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 6.6环境性能 6.6.1温度循环 按GB/T7424.22008方法F1进行 a)试样长度:不小于1km; b 温度范围;低温一20C士3C,高温60士3; 极限温度下保温时间应不少于12h; c d 循环次数:2次 6.6.2渗水 按GB/T7424.22008方法F5B进行 从每盘光缆上一端截取约3m的试样 6.6.3 直流电压 按GB/T3048.14一2007进行 a)试样为整盘光缆,试样浸水24h,两端向上露出水面约1m b 施加电压;除非另有规定,1.5kV; e)电压保持时间2nmin d)试验时负极接水,正极接试样中相互连在一起的金属体 阻燃及耐火性 单根垂直燃烧 按GB/T18380.12200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6.7.2成束燃烧 按GB/T18380.352008中规定的C类方法进行 耐火性 6.7.3 按IEC60331-ll和IEC60331-25进行 6.8标志耐磨性 按GB/T7424.2一2008方法E2B进行 a)负载;20N b循环次数;不少于10次 6.9包装 包装检验采用目力法 10
GB/T28518一2012 检验规则 7.1术语限定 7.1.1 单位产品 -个单位产品应是一盘允许交货长度的光缆 7.1.2检验批 出厂检验批应由同时提交检验的若干相同型号的单位产品组成,这些单位产品应是在同一连续生 产期内例如1天或1周,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制造出来的产品 7.1.3样本单位 -个样本单位是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的一个单位产品 7.1.4试样 个试样应是样本单位的全段光缆或者是从其上取的一小段光缆,该小段可在试验前截取成独立 段,也可试验后再从全段上截除 每一试样的长度应符合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 7.2检验分类 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检验项目、方法和规则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序号 项 目 要求章条号 试验方法章条号 出" 型式 100% 光缆结构完整性及外观 4.1一4.5 6.2 100% 识别色谱 4.2.2 6.2.1 光缆结构尺寸 4.2.2.1.1 6.2.2 松套管外径和壁厚 10% 3.2 护套和外套的厚度 4.5 6.2.2 100% 光缆长度 4.6 6.2.3 100% 5.1 标志完整性 4.7.1 6.2.4 100% 计米标志误差 4.7.2 6.2.5 7.4 光纤特性 单模光纤 尺寸参数 5.1.1.1 6.3.1.1 5%且不少4根 a b) 衰减系数 5.1.1.2 6.3.1.2 100% 2 衰减不连续性 5.1.l.3 6.3.1. 10%且不少于6根 3 模场直径 6.3.1.3 5.1.1.1 5%且不少4根 e)截止波长 5.1.l.4 6.3.l.4 5%且不少4根
GB/T28518一2012 表6(续 检验规则 序号 项 目 要求章条号 试验方法章条号 出 型式 多模光纤 6.2 尺寸参数 5.1.2.1 6.3.2.1 5%且不少4根 a b 衰减系数 5.1.2.2 6.3.2.2 100% c 衰减不连续性 5.1.2.3 6.3.2.2 0%且不少6根 数值孔径 d 5.1.2.1 6.3.2.3 5%且不少4根 光缆的机械特性 5.2 6.4 护层性能 100% 金属挡潮层和皑装层的电气导通性 5.3.1 6.5.1 8.l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率 5.3.2 6.5.2 光缆环境性能 9.1 温度循环 6.6.1 9.2 渗水 5.4.2 6.6.2" 00% 直流电压 9.3 6.6.3 5.4.3 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 阻燃性 5.5.1和5.5.2 6.7.1和6.7.2 10 包装 100% 9. 注1,出厂检验栏目中的百分数是按单位产品数抽检的最小百分比,光缆中光纤数小于最少抽样数时应不全部 光纤 注2:光缆端的光纤尺寸寸参数、多模光纤的数值孔径、单模光纤的模场直径、截止波长允许用光纤成缆前可追溯 的同端头的实测值作为出厂检验值 7.3出厂检验 7.3.1抽样方案 出厂检验以盘为样本单位,抽样按表6的规定 每批至少抽1个样本单位 检验样木单位内的光 纤特性时,应在随机的原则下光纤分布于不同的松套管和各不同颜色 7.3.2判定规则 如单位产品在所检验中任一项不合格,则判该单位产品为不合格品 7.3.3重新检验 被试样本如有不合格项目时,应重新抽取双倍数量的样本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如果是光纤特性 不合格,应重测双倍数量样本中的全部光纤 如仍有不合格时,则应对该批全部光缆的这一项目进行 检验 12
GB/T28518一2012 7.3.4不合样本单位的处理 不合格品如果有可能修复或去除缺陷部分后,仍然符合制造长度要求时,可以重新单独提出检验 重新检验时应和新的检验批分开,并作上标记 重新检验项目应包括原不合格项目和其他有关项目 7.4型式检验 7.4.1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检验项目应包括表6所列全部项目 7.4.2检验周期 光缆产品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光缆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光缆结构、材料、工艺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b e) 正常连续生产时,二年应进行一次; d)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7.4.3抽样方案 型式检验的样本单位为盘,每盘不小于1.5km,从出厂检验合格后的检验批中抽取,且是在生产中 用通常使用的设备和正常工艺所生产的产品,其规格应有代表性 7.4.4判定规则 如果1个样本未能通过其他检验的任一项试验允许重新抽取双倍样本单位就不合格项目进行试 验,如果都能通过试验,则可判定为合格;如果仍有任一项不能通过试验,则应判定为不合格 7.4.5样本单位处理 已经通过型式检验的样本单位,如果是短段试样,不能作成品交货;如果是在端部进行试验的大长 度试样(例如标准制造长度),切除由于进行压扁、冲击、扭转等试验产生的缺陷部分后,只要符合交货长 度规定,可作为成品交货 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中除应包括9.2规定内容之外,还应说明本标准规定光缆的安装和运行要求,其中应 包括 a)光缆在施工时允许的暂拉力和运行使用时允许的长期力; b)光缆在施工时允许的暂压力和运行使用时允许的长期压力 在动态弯曲时(例如施工时),允许弯曲半径;在布放定位时静态允许弯曲半径 c 包装、运输和贮运 9.1包装 9.1.1光缆产品应装在光缆交货盘上出厂 每盘只能是一个制造长度,光缆的盘简体直径应不小于光 缆外径的30倍 13
GB/T28518一2012 9.1.2盘装光缆的最外层与缆盘侧板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60mm 光缆两端应密封和具有表示端别 的颜色标志,A端为红色,B端为绿色 并且,光缆两端应固定在盘子内,其内端应预留可移出长度不少 于3m,以供测试之用 9.1.3光缆盘上应标明 制造厂名称和产品商标; a) b 光缆标记 D 长度,km; 毛重,kg; d 制造年、月; e' D 表示缆盘正确旋转方向的箭头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g 运输和贮运 光缆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 不得使缆盘处于平放方位,不得堆放; a b)盘装光缆应按缆盘标明的旋转箭头方向滚动,但不得作长距离滚动, 不得遭受冲撞、挤压和任何机械损伤; c d)防止受潮和长时间暴晒; 贮存温度应控制在一30C60C范围内 如超出这个温度范围,交付使用前应进行复检 14
GB/T28518一2012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光缆的常见型式及用途 表A.1 常见型式 名 称 主要用途 GGTZS 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钢一聚乙烯粘结护套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潮湿的平巷或斜巷 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一聚乙烯粘结护套、,纵包皱纹钢带铠装聚 竖井或斜井 MGTZA53 乙烯套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一聚乙烯粘结护套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平巷或斜巷 MGTZA 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聚乙烯护套、纵包皱纹钢带铠装聚乙烯套矿机械损伤较严重的 MGTZY53 用阻燃通信光缆 平巷或斜巷 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一聚乙烯粘结护套,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熔 MGTZA33 竖井或斜井 套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MGFTzs 非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钢一聚乙烯粘结护套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平巷或斜巷 MGFIZY 非金属加强构件、紧套层绞、聚乙烯护套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井下监控 MGXTZA 金属加强构件、中心管填充式、铝聚乙烯粘结护套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平巷或斜巷 MGXTZY 金属加强构件、中心管填充式、聚乙烯护套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平巷或斜巷 金属加强构件,中心管填充式,夹带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套矿用阻燃通 MGxTw 平巷或斜巷 信光缆 井下监控 MGFXTZY 非金属加强构件、中心管填充式,聚乙烯护套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GB/T28518-2012介绍

一、标准内容

GB/T28518-2012《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适用于煤矿井下通信系统中,作为传输声音、数据、图像信息等的光缆,同时具有防火性能。该标准规定了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的分类、型号、结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1. 分类和型号

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阻燃通信光缆可以分为A类、B类两种类型。其中A类适用于自动化采掘工作面及其附属设备通信;B类适用于采掘工作面以外的其他地方通信。按照结构形式,又可以分为屏蔽型和非屏蔽型两种。

2. 结构

阻燃通信光缆的结构由光纤、松套管、铠装层、绝缘层、护套等组成。其中,铠装层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如钢带、钢丝等,用于增强光缆的拉伸强度;绝缘层采用特殊的阻燃材料,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

3. 技术参数

型号 光纤数 外径(mm) 重量(kg/km) 最小弯曲半径(mm) 工作温度范围(℃)
A类屏蔽型 2-24芯 12.5±0.5 185±10% 静态:15D
动态:30D
-20~+60
B类屏蔽型 2-12芯 10.5±0.5 130±10% 静态:10D
动态:20D
-20~+60
A类非屏蔽型 2-24芯 9.5±0.5 125±10% 静态:10D
动态:20D
-20~+60
B类非屏蔽型 2-12芯 8.5±0.5 105±10% 静态:8D
动态:16D
-20~+60

4. 性能要求

阻燃通信光缆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电学性能和防火性能。其中,防火性能是重要的指标之一。通常采用垂直燃烧试验和水淋试验来评价防火性能。在垂直燃烧试验中,光缆需要满足防火外护层不得燃烧超过30s,并且火焰高度不得超过2m;在水淋试验中,光缆需要保证通信性能不受影响。

二、技术优势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GB/T28518-2012采用特殊的阻燃材料制造,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在井下使用更加安全可靠。此外,光缆的传输速率快,信号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势也是其他类型通信线路所无法比拟的。

三、总结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GB/T28518-2012是煤矿井下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和其他优越的技术特点。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光缆安装和保护,以确保其稳定、可靠地传输信息。

和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类似的标准

阻燃织物

阻燃木质复合地板

船用环保阻燃地毯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阻燃V带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反垃圾电子邮件网关技术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反垃圾电子邮件网关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反垃圾电子邮件网关技术要求的编号:GB/T28516-2012。反垃圾电子邮件网关技术要求共有8页,发布于2012-10-012012年第13号公告
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的编号:GB/T28520-2012。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共有11页,发布于2012-10-012012年第13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