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9847-2021

固定卫星通信业务地球站进入卫星网络的验证测试方法

VerificationtestmethodsofaccesssatellitenetwordforFSScommunicationearthstat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固定卫星通信业务地球站进入卫星网络的验证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固定卫星通信业务地球站进入卫星网络的验证测试方法的编号:GB/T39847-2021。固定卫星通信业务地球站进入卫星网络的验证测试方法共有22页,发布于2021-10-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60.30
  • 实施日期2021-10-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2页
  • 文件大小2.56M

以图片形式预览固定卫星通信业务地球站进入卫星网络的验证测试方法

固定卫星通信业务地球站进入卫星网络的验证测试方法


国家标准 GB/T39847一2021 固定卫星通信业务地球站进入 卫星网络的验证测试方法 VerificationtestmethodsofaccesssatellitenetworkforFSS communicationearthstation 2021-03-09发布 2021-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警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9847一2021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缩略语 测试条件 4.1测试场地 4.2协测天线 4,3测试设备和仪表 4.4室外测试环境 测试用卫星赖率选择 4.5 4.6测试准备 天线发射方向图验证测试方法 5.1天线近角转速和远角转速测量 5.2其他预备参数 5.3卫星法 5.4标校塔法 天线发射增益验证测试计算方法 天线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验证测试方法 7.1地球站静态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验证测试方法 7.2移动平台地球站(移动中使用)动态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验证测试方法 移动平台地球站指向精度、跟踪精度、偏轴抑制功能,最大上行能力和PsD控制功能验证测试 方法 8.1移动平台地球站指向精度验证测试方法 8.2移动平台地球站移动中使用)跟踪精度验证测试方法 l0 8.3移动平台地球站偏轴发射抑制功能验证测试方法 8.4移动平台地球站最大上行能力验证测试计算方法 12 8.5移动平台地球站PSD控制功能验证测试方法 l12 带外辐射验证测试方法 13 13 9.1杂散辐射(不含互调产物)验证测试方法 14 9.2上行互调噪声验证测试方法 15 0调制特性验证测试方法 15 0.1测试系统示意图
GB/T39847一202 15 10.2测试步骤 1 16 发射频率和功率稳定度验证测试方法 16 1.1测试系统示意图 16 1.2测试步骤 17 参考文献
GB/39847一202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卫通集团有限公司、中信数字媒体网络有限公司北京卫星通信分公司、 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无线电监 测中心、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 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通和电磁设备检测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国江、陈勇春,贾玉仙边立军、黄耀明张帆、徐红梅、潘冀、王瑞鑫、林磊 邹淑华、南作用黄贞恂、王青
GB/T39847一2021 引 言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卫星通信地球站在进人国内卫星网络运行前所做的人网验证测试的 测试方法的规范性,便于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核准和监管新建卫星通信地球站,便于事先防范不满足人 网技术要求的卫星通信地球站进人网络运行,避免其人网后对卫星网络内已有用户通信链路和相邻卫 星网络之间造成干扰,并引导卫星通信地球站达到符合人网标准的系统指标 IN
GB/39847一2021 固定卫星通信业务地球站进入 卫星网络的验证测试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卫星通信地球站进人国内卫星通信系统前所应进行的人网验证测试项目的测试 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我国卫星操作者运营的静止轨道卫星(GsO)的卫星固定业务 本标准适用于C频段和Ku频段的卫星通信地球站,其他频段的卫星通信地球站可参考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6152009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PI:交叉极化隔离度(CrossPolarizationlsolatiom) EIRP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fetiveIotropieRadiatedPower) FSs;固定卫星业务(FixedSatelliteServiee) HPA:高功率放大器(HlighPowerAmpliffier) LNA;低噪声放大器(I.owNoiseAmplifier PSD:功率谱密度(PowerSpectralDensity sFD;饱和通量密度(SaturatedFluxDensity 测试条件 4.1测试场地 测试场地包括被测站工作场地、协测站场地和标校塔场地,各测试场地分别满足下列要求 被测站工作场地应满足GB/T136152009,其天线对星指向无阻挡,指向仰角应高于工作方 a 向上天际线仰角C频段5°、Ku频段10°,如有不满足项,应在测试前明确提出 对于室内设备 所处环境应满足设备所需的工作环境要求 协测站场地应满足GB/T136152009,在对星指向方向偏差正负30°内无有害干扰进人测试 系统,室内设备和测试仪表所处环境应满足所需的工作环境要求 使用标校塔法进行地球站天线人网验证测试时,其天线对标校塔信源视距无阻挡 被测站天线和标校塔之间的距离应满足式(1)要求 2×D2十dl
GB/T39847一2021 式中 -被测站天线和标校塔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 D 被测站天线等效口径,单位为米m); -标校塔测试源发射天线等效口径,单位为米(m) -测试频率波长,单位为米(m) 4.2协测天线 当采用卫星法进行测试时,应使用协测站进行协助测试 协测站天线与被测站天线具有相应的极 化方式,同时具备正交极化接收端口,协测站天线极化隔离度满足测试要求,协测站天线增益应保证接 收到的测试信号动态范围满足测试要求 4.3测试设备和仪表 测试用天线转台、信号发生器,方位俯仰指示器、方位俯仰驱动器、LNA、秒表,频谱仪、调制器、上 变频器、频率计、功率计等测试设备和仪表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动态范围和测试精度,以保证 测试数据的正确性 测试用仪表计量合格证应在有效期内 4.4室外测试环境 测试宜在风力不大于3级和晴睛空下进行 4.5测试用卫星频率选择 当使用卫星进行测试时,测试频率由卫星操作者指定 测试频率的选择基于以下原则 尽量接近实际使用频率,有条件时可选取标称频段内低、中,高3个频率进行测试 a 在极化复用的卫星上进行测试时,应选择正反极化均没有载波的频率 b) 所用转发器的SFD设置应满足被测天线测试所需的动态范围 c 4.6测试准备 不带伺服驱动系统的被测站的验证测试可在卫星操作者认可的专用天线测试场进行;带伺服驱动 系统的被测站的验证测试应在工作地点进行 被测站和卫星操作者协商制定双方均认可的测试日程表,准备完备的书面材料,建立有效、可靠的 联系方式 5 天线发射方向图验证测试方法 5.1天线近角转速和远角转速测量 在正式测量地球站天线各种技术指标之前,应事先测量天线的近角转速和远角转速 C频段天线 应测试的近角范围为士3",远角范围为士15";Ku频段天线应测试的近角范围为士1.5",远角范围为 士8",天线直径与工作波长之比(D/A)不大于50的天线主瓣的宽度大,在测量范围不能满足测试需要 时,应适当增大测量角度以使天线方向图能够包括第一旁瓣 地球站天线士3"近角转速测试步骤如下(士1.5"近角转速测量方法以及士15"和士8"远角转速测量 方法与之相同只是天线转动角度不同: a)将被测站天线对准卫星(禁止任何发射); 保持天线俯仰角不动,逆时针转动天线方位角3; b 顺时针转动天线6°,用秒表记录转动时间,计算出天线方位平面士3近角的转速 c
GB/39847一2021 ) 将天线重新对准卫星; 保持天线方位角不动,向下转动天线3"; ee fD 向上转动天线6°,用秒表记录转动时间,计算出天线俯仰平面士3"近角的转速 重复进行上述步骤a)f)至少2遍,取平均值; 8 h)天线方位、俯仰测试转速范围应满足测试系统要求 5.2其他预备参数 天线发射方向图测试和增益计算还应要以下参数 a 天线表面精度(通常由天线厂家提供); b 馈源损耗通常由天线厂家提供); 被测天线地理位置(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c 5.3卫星法 5.3.1测试说明 C频段天线口径在6.2m及以上或Ku频段天线口径在4.5m及以上且具备电动伺服系统,或卫星 操作者要求的地球站,应采用卫星法进行天线发射方向图测试 在进行天线方位发射方向图测试时,应避免选择使被测站天线仰角大于75"的卫星 5.3.2测试系统示意图 卫星法测量天线发射方向图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 卫星 未调制较波 HPA 方位、俯 方位、俯 频谱仪 数据处理 NA 仰指示器 仰驱动器 信号发生器 /请制器 协测站 被测站 图1卫星法测量天线发射方向图测试系统示意图
GB/T39847一202 5.3.3测试步骤 卫星法测量天线发射方向图测试步骤如下 被测站天线对准卫星 a D)协测站确认被测站人网所使用的极化方式,待被测站调整好极化方式后,指导被测站在测试频 率发射一个低功率未调制载波到卫星 被测站将发射载波开关几次,以使协测站确认接收到的载波正确 c d 协测站指导被测站逐步提高信号发射功率直到满足测量动态范围的要求,且该信号的电平应 能保证测量所用转发器工作在线性范围 被测站天线微调方位角和俯仰角,使协测站接收到的信号电平达到最大,记录此时的方位角和 俯仰角作为中心轴线指向 f 对于线极化被测天线,协测站切换接收端口,被测站缓慢改变天线极化角,使协测站接收到的 交叉极化信号电平达到最小 注,由于两路极化正交的转发器的星上本振频半有所不同,所以在协测站监测到的交叉极化信号与主极化信号可 能存在频差 协测站根据5.1测量得到的被测站天线方位近角(远角)转速和测试所需的被测站天线偏转角 g 度范围,计算并设置频谱仪的扫描时间,扫描模式设置为单次扫描,同时将扫描带宽设置为 0Hz.在被测站发射信号频率稳定度不满足测试要求时,可考虑采用多次窄带宽连续扫描方 式测量天线发射方向图 被测站天线逆时针转动天线方位角,至天线方位角指示器的水平面指向实际应转动的角度近 h 角(远角)下限,并标记该点为测量起始点 为避免天线机械结构引起的误差,应将天线转过起 始点稍远的位置 被测站顺时针开始转动天线方位角,当天线通过起始点时,通报协测站开始启动频谱仪扫描 被测站天线转动至天线方位角指示器的水平面指向实际应转动的角度近角(远角上限时,停 i 止转动天线方位角并通报协测站,协测站频谱仪结束单次扫描 如果频谱仪结束单次扫描时 间与天线停止转动时间不同步,则本次测量存在误差,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被测天线转速测量不 准或频谱开始扫描时间与被测天线开始启动时间不同步 协测站使用软件读取频谱仪测得的被测站天线方位近角(远角)发射方向图原始数据 k 协测站使用软件修正频谱仪实测天线方位方向图中的横坐标值(方位角偏离卫星角度),修正 D 值Az'计算如式(2). -A2么'-2xaes[(型)ea(EL》 式中 EL 被测天线俯仰角单位为度('); AA2 -被测天线方位方向偏离卫星的角度,单位为度(") 调整被测站天线方位角使其回到中心轴线上 m n 被测站天线向下转动天线俯仰角,至规定的空间角近角远角)下限,并标记该点为测量起始 点 为避免天线机械结构引起的误差,应将天线转过起始点稍远的位置 o 被测站向上转动天线俯仰角,当天线通过起始点时,通报协测站开始启动频谱仪单次扫描 被测站天线转动至规定的空间角近角(远角)上限时,停止转动天线俯仰角并通报协测站,协 D 测站结束频谱仪扫描 协测站使用软件读取频谱仪测得的被测站天线俯仰近角(远角)发射方向图原始数据 9 被测站关闭其发射的未调制载波
GB/39847一2021 协测站使用软件对所记录的方向图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坐标变换 5.4标校塔法 5.4.1测试说明 测试条件不满足卫星法进行测试时,应采用标校塔法 5.4.2测试频率 在标称频段内至少应选取低、中、高3个频率进行测试 标准C频段和标准Ku频段的测试频率如表1所示 表1天线发射方向图标校塔法测试频率 测试频率CF 测试频率CF 测试频率CFm 频段 MHz MHz MHz 5925 6175 6425 Ku 14000 14250 14500 对于扩展C频段和扩展Ku频段,可增加一个扩展频段内的测试频率 5.4.3测试系统示意图 标校塔法测量天线发射方向图测试系统如图2所示 未调制载波 僧号发生器 LNA 数据处理 频谱仪 可选 方位、 俯 方位、 仰指示器 仰驱动器 标校塔 被测站 图2标校塔法测量天线发射方向图测试系统示意图 5.4.4测试步骤 标校塔法测量天线发射方向图测试步骤如下 标校塔由信号发生器通过发射天线在测试频率以指定的极化方式向被测站方向发射一未调制 载波,信号源的输出电平应满足测试所需的动态范围
GB/T39847一202 b 被测站天线调整方位角和俯仰角,使接收到标校塔发射的信号电平最大,记录此时的方位角和 俯仰角作为中心轴线指向 缓慢改变被测站天线极化角使接收标校塔发射天线的信号电平达到最大值 c d 根据5.1测量得到的被测站天线方位近角(远角)转速和测试所需的被测站天线偏转角度范 围,计算并设置频谱仪的扫描时间,扫描模式设置为单次扫描,同时将扫描带宽设置为0Hz 被测站逆时针转动天线方位角,至天线方位角指示器的水平面指向实际应转动的角度近角(远 角)下限,并标记该点为测量起始点 为避免天线机械结构引起的误差,应将天线转过起始点 稍远的位置 被测站天线顺时针转动天线方位角,当天线通过起始点时,开始启动频谱仪单次扫描 被测站天线转动至天线方位角指示器的水平面指向实际应转动的角度近角(远角上限时,停 g 止转动天线方位角,频谐仪结束单次扫描 如果频谱仪结束单次扫描时间与天线停止转动时 间不同步,则本次测量存在误差,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被测天线转速测量不准或频谱仪开始扫描 时间与被测天线开始启动时间不同步 h)使用软件读取频谐仪测得的被测站天线方位近角(远角)发射方向图原始数据 使用软件修正频谱仪实测天线方位方向图中的横坐标值(方位角偏离卫星角度),修正公式见 式(2) 调整被测站天线方位角,使其回到中心轴线上 j k3 被测站天线向下转动天线俯仰角,至规定的空间角近角远角)下限,并标记该点为测量起始 点 为避免天线机械结构引起的误差;,应将天线转过起始点稍远的位置 被测地球站天线向上转动天线俯仰角,当天线通过起始点时,开始启动频谱仪单次扫描 m》被测站天线转动至规定的空间角近角(远角)上限时,停止转动天线俯仰角,频谱仪结束单次 扫描 使用软件读取频谱仪测得的被测站天线俯仰近角(远角)发射方向图原始数据 n o 使用教件对所记录的方向图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坐标变换 p 在不同的测试频率重复步骤a)步骤o) 天线发射增益验证测试计算方法 天线发射增益验证测试计算方法如下 从5.3.3或5.4.4得到的天线方位近角发射方向图中读取信号电平峰值下降3dB的波束宽度 a 和电平下降10dB的波束宽度; b 从5.3.3或5.4.4得到的天线俯仰近角发射方向图中读取信号电平峰值下降3dB的波束宽度 和电平下降10dB的波束宽度; 使用式(3)计算出被测站天线的发射增益 [GG G=10lg 31000 G 其中 A 又死 3dll 91000 G -10 (A2-10B×EL一1oB a=0,763066321×f'×e" 式中 G 被测地球站天线的发射增益,单位为dBi;
GB/39847一2021 A2 -天线方位近角发射方向图中读取信号电平峰值下降3dB的波束宽度,单位为度(); EL -天线俯仰近角发射方向图中读取信号电平峰值下降3dB的波束宽度,单位为度("); 一了dB AZ -天线方位近角发射方向图中读取信号电平峰值下降10dB的波束宽度,单位为度(); -l0dlB EL -天线俯仰近角发射方向图中读取信号电平峰值下降10dB的波束宽度,单位为度('); -10dB -由天线主反射面的精度误差造成的增益修正,单位为分贝(dB); -馈源的插人损耗,单位为分贝(dB); 测试频率,单位为吉赫兹(GH2); -被测天线的反射面精度,单位为厘米(cm). 天线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验证测试方法 7.1地球站静态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验证测试方法 7.1.1 卫星法 卫星法测量静态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的地球站适用范围见5.3.1,测试步骤如下 a 按照5.3.3中所述方法测量得到被测站天线方位(俯仰)近角主极化发射方向图; b)协测站将频谱仪连接到协测天线交叉极化下行通道或旋转被测站馈源90",被测站天线微调极 化角,使协测站接收到被测站发射信号电平最小 按照5.3.3的所述方法测量得到被测站天线方位(俯仰)近角交叉极化发射方向图 协测站使用软件合成被测站天线方位(俯仰)近角主极化和交叉极化发射方向图,计算得出天 d 线轴向(天线对准卫星时)的交叉极化隔离度值(CP,)和偏轴1dB时的交叉极化隔离度 (CPIm),计算上述隔离度时应考虑正反极化转发器的SFD差值和协测站天线正反极化下 行通道增益差值 7.1.2标校塔法 标校塔法测量静态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的地球站适用范围见5.4.1,测试步骤如下 根据5.4.4中所述方法测量得到被测站天线方位(俯仰)近角主极化发射方向图; a 将标校塔发射天线旋转90°或切换至交叉极化.被测站天线微调极化角,使接收到的交叉极化 b 信号电平最小; 按照5.4.4的所述方法测量得到被测站天线方位(俯仰)近角交叉极化发射方向图 c 使用软件合成被测站天线方位(俯仰)近角主极化和交叉极化发射方向图,计算得出天线轴向 d 天线对准卫星时)的极化隔离度值(CPI.)和偏轴ldB时的极化隔离度(CPLw). 7.2移动平台地球站移动中使用)动态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验证测试方法 7.2.1测试系统示意图 移动平台地球站动态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测试系统如图3所示
GB/T39847一202 卫星 未调制载波 HP叭 方位、 方位、俯 俯 LNA 开关矩阵 频谱仪 仰指示器 仰驱动器 信号发生器 协测站 被测站 图3移动平台地球站动态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测试系统示意图 7.2.2测试步骤 移动平台地球站动态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测试步骤如下 协测站和被测站确认人网所使用的卫星和极化方式; a b 被测站天线在平台静止状态下使用自动跟踪功能完成对星; c 协测站指导被测站在测试频率发射一个低功率未调制载波; d 协测站指导被测站逐步提高信号发射功率直到满足测量动态范围的要求,且该信号电平应能 协测站同时测量接收到信号的主极化和交叉极化电平,计算被测站交叉极化隔离度; f 个未调制载波,平台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尽量模拟实际使用场景; g h) 协测站持续测量计算,记录被测站交叉极化隔离度; 被测站动态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为以上测试得到的最差值 i 移动平台地球站指向精度、跟踪精度、偏轴抑制功能、最大上行能力和PSD控制功能验证测试方法 8 8.1移动平台地球站指向精度验证测试方法 8.1.1测试系统示意图 移动平台地球站指向精度测试系统如图4所示
GB/39847一2021 卫星 未调制载波 HP叭% 方位、俯 方位、俯 频谱仪 LNA 仰指示器 仰驱动器 信号发生器 协测站 被浪测站 图4 移动平台地球站指向精度测试系统示意图 8.1.2测试步骤 移动平台地球站指向精度测试步骤如下: 协测站和被测站确认人网所使用的卫星和极化方式; a b 被测站天线在平台静止状态下使用自动跟踪功能完成对星,记录此时的方位角AZ 和俯仰 角ELn; 协测站指导被测站在测试频率发射一个低功率未调制载波; d 被测站将发射载波开关几次以使协测站确认接收到的载波正确, 协测站指导被测站逐步提高信号发射功率直到满足测量动态范围的要求,且该信号电平应能 保证测量所用转发器工作在线性范围 f 被测站手动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使协测站接收到的信号电平达到最大; 被测站记录此时的方位角AZ'和俯仰角EL g h) 式(4)得出被测站的方位角指向精度 P=AZ'一AZ 式中 被测站的方位角指向精度,单位为度("); Pz 被测站在静止状态下自动对星的方位角单位为度(); AZ 被测站在静止状态下手动对星的方位角-单位为度(') AZ i 式(5)得出被测站的俯仰角指向精度: P尸H =|L 一EL
GB/T39847一2021 式中 Pg -被测站的俯仰角指向精度,单位为度('); EL 被测站在静止状态下自动对星的俯仰角,单位为度() EL -被测站在静止状态下手动对星的俯仰角,单位为度(") 8.2移动平台地球站(移动中使用)跟踪精度验证测试方法 8.2.1测试系统示意图 移动平台地球站跟踪精度测试系统如图5所示 卫星 卫星信标 俯 俯 方位 方位 仰指示器 仰驱动器 LNA 频谱仪 数据处理 被测站 图5移动平台地球站跟踪精度测试系统示意图 8.2.2测试步骤 移动平台地球站跟踪精度测试步骤如下 a 被测站天线在平台静止状态下使用自动跟踪功能完成对星, b 被测站用频谱仪监测接收到的卫星信标,记录此时的信号电平P,将频谱仪带宽设置为0Hz c 平台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尽量模拟实际使用场景,使用频谱仪进行连续扫描 d 在测量时间内对频谱仪记录的频谱进行数据处理,取至少100个时间点,分别记录相应的信号 电平Pi,P,,P.,用式(6)计算被测站的跟踪精度 P十(P P. P 6 式中 T 被测站的跟踪精度,单位为分贝(dB); 10
GB/39847一2021 被测站在静止状态下自动对星后接收卫星信标的电平,单位为分贝毫瓦 dBm); 尺 P,P,,P 被测站在运动状态自动跟踪模式下接收卫星信标的第1个,第2个,第 n 点的信号电平,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所取时间点个数 8.3移动平台地球站偏轴发射抑制功能验证测试方法 8.3.1测试系统示意图 移动平台地球站偏轴抑制功能测试系统如图6所示 卫星 未调制载波 俯 俯 方位 方位、 LNA HP 仰指示器 仰驱动器 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 LNA 频谱仪 协测站 被测站 图6移动平台地球站偏轴抑制功能测试系统示意图 8.3.2测试步骤 移动平台地球站偏轴抑制功能测试步骤如下 被测站天线在平台静止状态下使用自动跟踪功能完成对星 aa 协测站指导被测站在测试频率发射一个低功率未调制载波; b c 被测站用频谱仪监测该信号的下行频谱,逐步提高信号发射功率直到满足测量动态范围的要 求,且该信号电平应能保证转发器工作在线性范围; 被测站调整天线方位角偏离波束中心0.5°",查看频谱仪监测到的信号是否消失(必要时可由协 测站协助监测) 被测站调整天线方位角返回至偏离波束中心0.2"处,查看频谱仪监测到的信号是否恢复(必要 时可由协测站协助监测); 被测站天线在方位角另一方向和俯仰角两个方向做同样测试 1
GB/T39847一202 8.4移动平台地球站最大上行能力验证测试计算方法 移动平台地球站最大上行能力验证测试计算步骤如下 根据第6章得出被测站天线发射增益G a b)最大上行能力用EIRP表示,单位为分贝瓦(dBw),可由式(7)得出: EIRP=P十G一L 式中 P 被测站功放额定输出功率,单位为分贝瓦(dBw); G 被测站天线发射增益,单位为dBi; 被测站的馈线损耗,单位为分贝(dB). 8.5移动平台地球站PSD控制功能验证测试方法 8.5.1测试系统示意图 移动平台地球站PSD控制功能测试系统如图7所示 卫星 调制载波 LNA HPA 频谱仪 LNA 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 协测站 被测站 图7移动平台地球站PSD控制功能测试系统示意图 8.5.2测试步骤 移动平台地球站PSD控制功能测试步骤如下 被测站天线在平台静止状态下使用自动跟踪功能完成对星 a b 协测站指导被测站在测试频率发射一个低功率调制载波 被测站用频谱仪监测该信号的下行频谱,逐步提高信号发射功率直到满足测量动态范围的要 求,且该信号电平应能保证转发器工作在线性范围 12
GB/39847一2021 d 被测站继续提高信号发射功率直到超过谱密度限值,查看频谱仪监测到的信号是否消失(必要 时可由协测站协助监测); 被测站降低信号发射功率直到低于谱密度限值,查看频谱仪监测到的信号是否恢复(必要时可 由协测站协助监测 带外辐射验证测试方法 9.1杂散辐射(不含互调产物)验证测试方法 9.1.1测试系统示意图 杂散测试系统如图8所示 替代负载 糊合器 未调制载波 调制器 上变频器 HP叭 频谱仪 /功率计 被测站 图8杂散测试系统示意图 9.1.2测试步骤 杂散测试步骤如下 被测站将HPA连接到替代负载或天线指向冷空通常天线俯仰方向向上偏离卫星至少10', 确保不影响已有通信网络) 连接好从基带到HP八的所有上行链路设备,加电预热,使各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b 用调制器发射一个低功率未调制载波,将功率计接在HPA输出耦合口,逐步提高信号发射功 率至HPA额定功率 取下功率计,接人频谱仪.设置频谱仪,中心频率设置为发射载波的射频中心频率.扫描带宽能 覆盖整个C频段或Ku频段,分辨带宽约是载波带宽的10%以下,视频带宽能够过滤不必要的 测量噪声 观察频谱中是否有除了未调制载波的其他信号,如有则测量其信号电平,并以式(8)计算 1.2×Bwws EIRP故=P 一10lg 十2.5十LtGe一Le 8 杂散 13
GB/T39847一202 式中 EIRP 被测站杂散的EIRP,单位为分贝瓦(dBw); P杂散 频谱仪测量得到的杂散信号功率电平,单位为分贝瓦(aBwD. P杂放 Bw 频谱仪的分辨带宽,单位为千赫兹(kH2); RIs In 测试耦合器的耦合度,单位为分贝(dB); Gi 被测站天线发射增益,单位为dBi; 功放输出至馈源发端口损耗,单位为分贝(dB) Le fD 关闭调制器的中频输出,其他设备参数保持不变,检查频谱中是否仍有上述杂散,如果消失则 为载波相关杂散,如果不消失则为载波无关杂散;重新发射未调制信号,测量并记录未调制信 号与载波相关杂散之间的电平差 将调制器输出信号更改为调制载波,重复上述测试步骤 8 h被测站关闭载波 9.2上行互调噪声验证测试方法 9.2.1测试系统示意图 互调测试系统如图9所示 调制器 替代负载 枞合器 HPA 中频合路器 上变频器 调制器2 频谱仪 功率 被测站 图9互调测试系统示意图 g.2.2测试步骤 互调测试步骤如下 被测站HPA连接到替代负载或天线指向冷空通常天线俯仰方向向上偏离卫星至少10",确 a 保不影响已有通信网络); b 连接好从基带到HPA的所有上行链路设备,加电预热,使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 通过一个HPA同时发射2个幅度相同、频率间隔为5MHz的未调制载波,所有载波的总功率 应为HPA额定功率回退3dB; 14
GB/39847一2021 d)取下功率计,接人频谱仪,设置频谱仪,中心频率设置为低端发射载波的射频中心频率十2.5 MHz(高端发射载波的射频中心频率一2.5MHz),扫描带宽大于或等于20MHz,分辨带宽约 是载波带宽的10%以下,视频带宽能够过滤不必要的测量噪声; 用频谱仪在HPA耦合口测量并记录主信号与互调分量之间的电平差值和频率差值 e fD 将所有载波的总功率占用的HPA额定功率回退6dB,9dB12dB等,重复上述测试 0调制特性验证测试方法 10.1测试系统示意图 调制特性测试系统如图10所示 替代负载 正常工作的调制载波 祸合器 调制器 上变频器 HP% 频谱仪 /功率计 被测站 图10调制特性测试系统示意图 10.2测试步骤 调制特性测试步骤如下 被测站HPA连接到替代负载或天线指向冷空(通常天线俯仰方向向上偏离卫星轨道至少10m a 确保不影响已有通信网络); 连接好从基带到HPA的所有上行链路设备,加电预热,使设备工作正常; b 用调制器发射一个低功率调制载波,将功率计接在HPA稠合口,逐步提高信号发射功率至正 常工作电平; 取下功率计,接人频谱仪,设置频谱仪,中心频率设置为发射载波的射频中心频率,扫描带宽约 d 为载波带宽的23倍,分辨带宽约是载波带宽的10%以下,视频带宽能够过滤不必要的测量 噪声; 从频谱仪测得的载波频谱中测量并记录峰值下降26dB和32dB对应带宽 15
GB/T39847一2021 发射频率和功率稳定度验证测试方法 11.1测试系统示意图 发射频率和功率稳定度测试系统如图11所示 卫星 未调制载波 调制器 上变须器 HPA 被测站 LNA 谱仪 协测站 图11发射频率和功率稳定度测试系统示意图 11.2测试步骤 发射频率和功率稳定度测试步骤如下 被测站天线对准卫星,如有跟踪设备设置在自动跟踪模式 a b 被测站在协测站的指导下在指定频率、极化方式和功率发射一个未调制载波 协测站连续24h,每30min记录一次接收到的信号电平和频率; c d 24后测试结束,被测站关闭载波; 协测站计算信号电平和频率波动范围的峰峰值 在多个HPA系统中对每个HPA重复a)~e)的测试; 如果测试结果不满足要求,有必要去被测站进行测试 8 16
GB/39847一2021 参考文献 [1]GB/T11299.1一1989卫星通信地球站无线电设备测量方法第1部分分系统和分系统 组合通用的测量第一节总则 [[2]GB/T12364一2007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 [3]GB/T31263一2014Ku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 [4]股琪.卫星通信系统测试[M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5]吕海寰,蔡剑铭,甘仲民,等卫星通信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4. [6Rec.ITU-RS.580-6Radiation nsforuseasdesignobjectivesforantennasofearth diagram tationsoperating withgeostationarysatellites

了解固定卫星通信业务地球站进入卫星网络的验证测试方法GB/T39847-2021

固定卫星通信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在军事、民用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而业务地球站则是连接用户设备与卫星网络之间的重要节点。为了保证业务地球站能够有效地进入卫星网络,并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需要进行严格的验证测试。

GB/T39847-2021《固定卫星通信业务地球站进入卫星网络的验证测试方法》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发布,旨在规范业务地球站进入卫星网络的验证测试方法,提高业务地球站的性能和可靠性。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验证测试的目的和范围
  • 验证测试的基本要求和流程
  • 验证测试的具体项目和方法
  • 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测试报告的编制和提交

在进行验证测试时,需要按照该标准规定的要求来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测试报告应包含详细的测试项目、测试结果以及结论和建议。

总的来说,GB/T39847-2021标准的发布,将为固定卫星通信业务地球站进入卫星网络的验证测试提供更加统一的规范,有助于提高业务地球站的性能和可靠性,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强的支撑。

固定卫星通信业务地球站进入卫星网络的验证测试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固定卫星通信业务地球站进入卫星网络的验证测试方法类似的标准

集成电路(IC)卡封装框架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集成电路(IC)卡封装框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集成电路(IC)卡封装框架的编号:GB/T39842-2021。集成电路(IC)卡封装框架共有19页,发布于2021-07-01
平板显示器色域测量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平板显示器色域测量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平板显示器色域测量方法的编号:GB/T39848-2021。平板显示器色域测量方法共有16页,发布于2021-10-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