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5083-2010

±800kV直流系统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Metal-oxidesurgearresterswithoutgapsfor±800kVUHVDCsystem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800kV直流系统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800kV直流系统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编号:GB/T25083-2010。±800kV直流系统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共有27页,发布于2011-02-012011-02-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K4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080.99
  • 实施日期2011-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7页
  • 文件大小659.82KB

以图片形式预览±800kV直流系统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800kV直流系统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国家标准 GB/T25083一2010 土800kV直流系统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Metaotidesurgearesterswithotapsftor土800kUVDCsystems 2010-09-02发布 2011-0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5083一2010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符号和缩略语 下标脚注 4 字母符号 缩略语 直流换流站布置图中避雷器的符号 避雷器运行条件 正常运行条件 5 异常运行条件 技术要求 电气技术要求 6. 避雷器外套的绝缘耐受性能 避雷器的参考电压 避雷器的持续电流 避雷器的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 避雷器的残压 6. 避雷器的局部放电和无线电干扰电压 避雷器的密封性能 多柱避雷器的电流分布 6.10避雷器的热稳定性 能量耐受 6.11 6.12大电流冲击耐受 6.13 动作负载 6.l4避雷器的暂时过电压耐受时间特性 6.15 压力释放 6.16避雷器的机械性能 6.17 承受地震力 6.18避雷器的耐污秽性能 6.19避雷器外套的外观要求 20外露件的防腐性能 21复合外套避雷器的热机试验和沸水煮试验要求 22复合外套避雷器的起痕和耐电蚀损要求 6.23绝缘底座绝缘电阻 6.24避雷器的监测装置 测量设备及试品
GB/T25083一2010 7.1测量设备 7.2试品 试验方法 避雷器外套的外观检查 避雷器外套的爬电距离检查 8.3持续电流试验 8 工频参考电压试验 直流参考电压试验 8.6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试验 8.7局部放电和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 残压试验 能量耐受试验 8.10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 动作负载试验 8.11 8.12暂时过电压耐受时间特性试验 .13避雷器外套的绝缘耐受试验 8 压力释放试验 8 .14 15多柱避雷器的电流分布试验 8 6 8. .16机械性能试验 8. 人工污秽试验 .17 8. .18密封试验 .19热机试验和沸水煮试验 8. 8 .20复合外套避雷器的耐电痕化和蚀损试验 检验规则 18 9.1总则 18 例行试验 9. 2 18 9 型式试验 18 3 9.4验收试验 19 99 抽样试验 19 5 20 标志、包装运输保管及保修期 I0 10.1标志 20 10.2包装 20 10. 3 随产品提供的技术文件 20 10.4运输和保管 20 10.5保修期 20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典型的特高压直流避雷器技术参数 2 附录B资料性附录避雷器能量应力 22
GB/I25083一2010 前 言 本标准在主要技术内容上参照国际大电网会议技术报告Cigre33/14.05《高压直流换流站无间隙金属 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CIGREPUBLICATIONNO34,1989),GB/T223892008《高压直流换流站无间 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导则》及GB11032一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eqvIEC60099-4:1991)进 行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1)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业北京 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网联直流输电工程咨询有 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西南电力设计院、国家绝缘子避雷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西安西电避雷器有限责 任公司,抚顺电瓷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斌、黎小林,方晓燕,王保山,蔡汉生、张翠霞、郭洁、聂定珍、郭丽平,何计谋 周晓琴,李凡、周德才,张一鸣,王新霞,叶立茂、吕金壮,黄莹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GB/T25083一2010 士800kV直流系统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士800kV直流输电用瓷外套和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下简称避雷 器)的技术参数、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瓷外套和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本标准不适用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金 属氧化物避雷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o780;1997,MOD) GB/T772一2005高压绝缘子瓷件技术条件 (GB/T775.1一2006绝缘子试验方法第1部分;一般试验方法 GB/T775.3一2006绝缘子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试验方法 GB/T2900.12一2008电工术语避雷器,低压电涌保护器及元件 GB/T2900.191994电工术语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neqIEC60071-1;1993) 严酷环境下使用的电气绝缘材料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试验方法 GB/T65532003 评定在严 IEC605871984,IDT cB1082一3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eqIEc6099-41l99) GB/T13498一2007高压直流输电术语(IEC60633;1998,IDT) GB/T16434 199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试验要求(eqvIEC60060-1:1989) GB/T16927.1 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2部分;测量系统(eqIEc60060-2;1994) GB/Tl6927.21997 GB/T22389一2008高压直流换流站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导则 JB/T8952一2005交流系统用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术语和定义 GB/T2900.12一2008,GB/T2900.19一199A4、GB11032一2000及GB/T13498一2007确立的以 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持续运行电压continuousoperatingvotage 高压直流换流站直流侧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是由直流电压迭加谐波电压组成的,而交流侧和阀 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是由交流电压全波或半波叠加谐波电压组成 其持续运行电压分为三个不同 的值: 最大峰值持续运行电压penkcontinousoperatingvoltage a PcCOV 包括换相过冲的最高持续运行电压峰值
GB/T25083一2010 峰值持续运行电压 b crestvaleofcontinuousoperatingvoltage CcOw 不包括换相过冲的最高持续运行电压峰值 等效持续运行电压equvalent continuousoperatingvoltagc ECOV 等同于在实际运行电压下产生相同功耗的电压值 注1,既可选用工频电压,也可选用直流电压,或两者的组合 注2电压值和功耗可采用计算方法或通过特殊试验回路的试验确定 3.2 额定电压ratedvoltage 施加到避雷器端子间的最大允许工作电压,它是表征避雷器运行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值应小于 避雷器参考电压,依据避雷器工作电压的不同可用有效值或峰值表示 3.3 持续电流continuouscurrent 施加持续运行电压时流过避雷器的电流 它可由阻性分量和容性分量组成,包括由谐波产生的 分量 3 配合电流crordinatingcurrent 用于系统绝缘配合,确定避雷器最大残压的电流称为配合电流 配合电流分为以下四种 陡波冲击电流steepeurrentimpulse 视在波前时间为14s的一种冲击电流 因设备调整的限制,视在波前时间的实测值为 0.94s1.14s,视在波尾半峰值时间不应大于204s 雷电冲击电流lightningeurrentimpulse -种8/20波形冲击电流 因设备调整的限制,视在波前时间的实测值为74s94s,视在波 尾半峰值时间为184s一22!s 操作冲击电流switechingcurrentipulse 视在波前时间大于30"s但小于100ps,视在波尾半峰值时间约为视在波前时间2倍的放电 电流峰值 缓波前操作冲击电流 slowfrontswitchingcurrentimpulse 视在波前时间为1000s士100As,半峰值时间约为波前时间2倍的冲击电流峰值 符号和缩略语 仅涵盖了最频繁使用的符号和缩写,本标准采用的其他的符号,详见引用标准 下标脚注 空载 d 直流电流或电压 理想 最大值 maX 4.2字母符号 U 避雷器额定电压 U 持续运行电压峰值 Jccov UBov等效持续运行电压值 U 持续运行电压最大峰值 ov
GB/T25083一2010 Uam最大理想空载直流电压 避雷器参考电压 Ol Um 理想空载直流电压 T 周期 延迟角(触发角) 换相角(重叠角 " Usov避雷器比例单元的持续运行电压峰值 Usov避雷器比例单元的等效持续运行电压值 4.3缩略语 PcOv最大峰值持续运行电压 ccOv峰值持续运行电压 Ecov等效持续运行电压 4.4直流换流站布置图中避雷器的符号 高压直流换流站的布置原理图见图1,图2,图3和图4 交流母线避雷器 换流变阀侧避雷器 换流器直流母线避雷器 直流母线中点避雷器 直流母线避雷器 直流线路避雷器 E" 中性母线避街器 /E B 地极引线避雷器 EM 金属回线避雷器 M /M 12脉波换流器中点母线避雷器 cs /C 12脉波换流器避雷器 DR/DR 中性母线平波电抗器避雷器 V,V,V阀避雷器 FA、FA 交流滤波器避雷器 FD,FD. 直流滤波器避雷器 平波电抗器 直流线路 交流网络 换流站交流场 阀厅及换流站直流场 地极引线 图1连接于交、直流线路的高压直流换流站的一极原理图
GB/T25083一2010 避雷器运行条件 5.1正常运行条件 符合本标准的避雷器在下述正常运行条件下应能正常运行 a)环境温度不高于十40C,不低于一40; b 太阳光的辐射; 注:太阳最大照射(l.1kW/m')的影响已通过在型式试验中把试品预热的方法予以考虑 如果在避雷器附 近有其他热源,避雷器的使用需经供需双方协商 海拔不超过1000 c m; 长期施加在避雷器端子间的电压应不超过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 d 地震烈度7度及以下地区; e 最大风速不超过35m/s D 异常运行条件 异常运行条件按GB11032一2000附录A的规定 在异常运行条件下,本标准的使用需经供需双方协商 DR, 800vde 田怕 安 D AC-母线 gV 3 CB 阀厅界线 EM" AC-.母线 中性线 网厅界线 极线2 图2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直流侧
GB/T25083一2010 换流变压器 p愿 d FA 图3高压直流换流站交流滤波器 图4高压直流换流站直流滤波器 技术要求 在5.1中规定的正常运行条件下,避雷器应适于户外运行,而阀避雷器V、12脉波换流器中点母线 避雷器M,12脉波换流器避雷器C以及换流变阀侧避雷器A 应适于户内运行 电气技术要求 避雷器应满足士800kV直流输电工程对各种避雷器的电气参数要求,附录A给出了典型的士800kV 直流输电用避雷器相关技术参数 6. 避雷器外套的绝缘耐受性能 2 避雷器外套应进行绝缘耐受电压试验,其绝缘耐受电压应符合士800kV直流输电工程对各种避雷 器外绝缘水平的规定 6 3 避雷器的参考电压 3.1避雷器的工频参考电压 6d 每只避雷器的工频参考电压应在制造厂选定的工频参考电流下由制造厂测量 在例行试验中,应 规定选用的工频参考电流下的避雷器最小工频参考电压值,并应在制造厂的资料中公布 避雷器的直流参考电压 每只避雷器的直流参考电压应在制造厂选定的直流参考电流下由制造厂测量 在例行试验中,应 规定选用的直流参考电流下的避雷器最小直流参考电压值,并应在制造厂的资料中公布 避雷器的持续电流 6 在制造厂规定的试验电压下测量通过避雷器电流的持续电流,其值应不大于规定值,该值由制造厂 规定和提供 6.5避雷器的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 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应不超过50uA/每柱 避雷器的残压 测量残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各种规定的配合电流和波形下某种给定设计的最大残压 这些残压可 从型式试验数据中得到,也可从制造厂规定的和公布的例行试验用的雷电冲击电流下的最大残压中 得到 对于任何电流和波形,某种给定的避雷器设计的最大残压可从型式试验时被试的比例单元的残压 乘以比例系数算出 比例系数等于公布的最大残压(例行试验时已被检验)与在同样电流和波形下比例 单元所测残压之比 避雷器在陡波、雷电、操作及缓波前冲击电流下残压值应不大于相应士800kV直 流输电工程对各种避雷器的规定 避雷器的局部放电和无线电干扰电压 6. 试验在工频电压下进行 对于有显著持续运行电压的避雷器,试品的试验电压为1.05倍峰值持续
GB/T25083一2010 运行电压除以.厄的工频有效值(或为工程中规定的避雷器局部放电和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电压值);对 于无显著持续运行电压的避雷器,试品的试验电压为1.05乘以0.8倍直流参考电压除以、区的工频有 效值(或为工程中规定的避雷器局部放电和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电压值) 避雷器在规定的工频试验电压下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 避雷器在规定的工试验电压下的无线电干扰电压应不大于500v 避雷器的峰值持续运行电压小于100kV时,不进行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 直流电压下的局部放电和无线电干扰试验正在考虑中 避雷器的密封性能 避雷器应有可靠的密封,保证在避雷器运行寿命期中,不因密封不良而损坏 多柱避雷器的电流分布 6 制造厂应规定一个适当的冲击电流,并保证通过每柱的电流值在100A1000A范围内 在规定 的冲击电流下测量通过每柱的电流值,多柱并联避雷器各柱间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应不大于1.10. 6.10避雷器的热稳定性 经供需双方协商,可按8.11.7进行热稳定试验 6.11能量耐受 避雷器应依据规定的能量要求进行能量耐受试验 能量耐受试验后观察试品,电阻片应无击穿、闪络、破碎或其他明显损伤的痕迹,且试验前后残压变 化应不大于5% 6.12大电流冲击耐受 大电流冲击耐受用于抽样试验和动作负载试验 要求避雷器每柱的4/10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为100kA,2次 6.13动作负载 避雷器应能耐受规定的动作负载试验 这些负载不应引起避雷器的损坏或热崩溃 交流母线避雷器的动作负载试验应按GB11032一2000的试验程序进行验证考核 运行中,承受显著持续运行电压的避雷器的动作负载应按8.11.4的试验程序进行验证考核 直流母线和直流线路避雷器的动作负载应按8.11.5的试验程序进行验证考核 运行中,无显著持续运行电压的避雷器的动作负载应按8.11.6试验程序进行验证考核 试验中,若试品达到热稳定,且电阻片无击穿、闪络或破损的痕迹,试验前后残压变化应不大于 5%,则避雷器通过试验 6.14避雷器的暂时过电压耐受时间特性 交流母线避雷器的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试验应按GB11032一2000的试验程序进行验证考核 应对运行中承受显著持续运行电压的避雷器及直流母线和直流线路避雷器进行该项试验 制造厂应提供避雷器在预热到60C并经受能量耐受试验后,施加的暂时过电压(由制造厂与需方 协商确定,可为工频电压或直流电压)与耐受时间的曲线,且在曲线上应标明施加电压前注人的冲击能 量 暂时电压耐受曲线的时间范围应包括0.1s一20min 6.15压力释放 避雷器应设置压力释放装置并进行压力释放试验,保证在避雷器故障时不引起外套粉碎性爆破 压力释放电流值见表1 试验时,压力释放装置应可靠动作 试验后,如果外套保持完整或者外套发生非爆破性破裂并且试 品的全部零部件落在规定的围栏范围内,则认为试品通过试验 允许下列碎片落在围栏外: 陶瓷材料碎片如电阻片或外套的硬质碎片,每片质量小于10g a b 压力释放装置排气口的盖板或薄膜; 复合外套的柔软部分; c
GB/T25083一2010 d)如果产生明火,试品及碎片必须在试验结束后2min内自行熄灭 表1压力释放试验的电流值 大电流压力释放电流值(有效值 小电流压力释放电流值(有效值) 避雷器的CCOV kA >200kv 63 800 200kV 800 40 6.16避雷器的机械性能 6.16.1避雷器抗弯负荷 6.16.1.1瓷套避雷器应耐受工程要求的抗弯负荷10、而不损坏 6.16.1.2复合外套避雷器应耐受工程要求的抗弯负荷10、而不损坏,试验前后局部放电量不大于 10pC直流参考电压变化不大于5% 6.16.2避雷器拉伸负荷 当避雷器悬挂使用时,应进行拉伸负荷试验 避雷器的额定拉伸负荷为避雷器自重的15倍;其他要求供需双方协商 型式试验时,避雷器应耐受额定拉伸负荷1min试验而不损坏 试验后局部放电量不大于10pC. 直流参考电压变化不大于5% 例行试验时,避雷器应能耐受50%的额定拉伸负荷10s试验而不损坏 试验后考核项目为直流参 考电压及局部放电量,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值 注:对于阀避雷器如果是多个避雷器的悬挂式串联安装,其额定拉伸负荷还应考虑其下部悬挂的避雷器的自重 6.17承受地震力 避雷器应承受7度地震烈度的考核 地震加速度;水平加速度 0.20g 垂直加速度 0.10g 制造厂应通过计算或试验,提供避雷器可承受的地震加速度能力 .18避雷器的耐污秽性能 o 避雷器外套的爬电距离应符合士800kV直流换流站对避雷器的要求 对CCOV>300kV户外使用的避雷器应进行污秽试验 试验方法供需双方协商 避雷器的人工污秽试验方法正在考虑中 6. .19避雷器外套的外观要求 19.1瓷套避雷器外套的外观应符合GB/T772一2005中2.3的规定 6. 6.19.2复合外套避雷器的复合外套表面单个缺陷面积(如缺胶,杂质,凸起等)不应超过25mm',深 度不大于1mm,凸起表面与合缝应清理平整,凸起高度不得超过0.8mm,粘接缝凸起高度不应超过 1.2mm, 总缺陷面积不应超过复合外套总表面0.2% 6 20外露件的防腐性能 避雷器的外露件应进行耐腐处理,保证在避雷器运行寿命期内不应因外露件腐蚀和劣化影响其 性能 6 21复合外套避雷器的热机试验和沸水煮试验要求 热机试验 a 避雷器应按GB11032一2000的规定耐受冷热循环试验 试验时施加的负荷为额定负荷 的50%; b 2h沸水煮试验 避雷器应耐受含有0.1%NaCI的沸水煮42h
GB/T25083一2010 a),b)两项试验后,复合外套部分不应有开裂和脱落现象,且试验前后直流参考电压变化应不大于 5%,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变化不大于20nA,局部放电量不大于10pC 复合外套避雷器的起痕和耐电蚀损要求 对于户外运行的复合外套避雷器应耐受1000h起痕和耐电蚀损试验 其复合外套材料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耐漏电起痕和耐电蚀损试验 当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为工频电压时,对于避雷器复合外套材料,应按GB/T6553一2003 的要求进行耐漏电起痕和耐电蚀损试验,并达到TMA4.5级,最大电蚀深度不超过2.5mm:; b当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为直流电压时,对避雷器复合外套材料应进行直流电压下的斜面法 耐漏电起痕和耐电蚀损试验,并达到TMA4.5级,最大电蚀深度不超过2.5mm 6.23绝缘底座绝缘电阻 当避雷器带有绝缘底座时,采用2500V及以上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值应不小于2000MQ. 避雷器的监测装置 避雷器的监测装置应能准确记录避雷器的动作次数或(和)监测避雷器的全电流 其耐受能力应与 避雷器相配合 测量设备及试品 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应满足GB/T16927.2一1997的要求,其精确度应符合有关试验条款要求 工频电压试 验的交流电压频率在48Hz和62Hz之间,且近似于正弦波 直流电压试验的电压的脉动系数应不大 于士1.5%,高压直流换流站其他试验电压(非正弦波)的波形应尽可能模拟实际运行状况 7.2试品 除下列规定外,瓷外套避雷器的其他各项试验所用试品应符合GB11032一2000的相应规定 合外套避雷器其他各项试验所用试品应符合JB/T8952一2005的规定 除另有规定,全部试验应在相同避雷器,避雷器比例单元或避雷器元件上进行 试品应是新的、干 净的,装配完整的(如有均压环或屏蔽环应装配上),并且尽可能模拟运行条件安装 当试验在比例单元 上进行时,比例单元对于规定的试验必须能代表制造厂公差范围内所有可能的避雷器性能 7.2.1能量耐受试验和动作负载试验试品 试品参考电压值应选取制造厂宣布的变化范围的最低值 此外,对多柱避雷器应考虑电流分布不 均匀的最大值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按下述规定执行: a)整只避雷器的额定电压与比例单元的额定电压之比定义为n 试品中所用电阻片的最小体积 应不大于整只避雷器所用的电阻片中最小体积除以n b 被试比例单元的参考电压等于kU,/n,其中人是避雷器的最小参考电压与其额定电压之比 当所选用的试品的U>kU,/n时,系数n必须相应减小(UGB/T25083一2010 试验方法 8.1避雷器外套的外观检查 对于复合外套避雷器,检查复合绝缘外套表面的缺陷如缺胶,杂质,凸起等),缺陷面积应符合 6.19.2的规定 对于瓷外套避雷器,其试验方法应符合GB/T775.1一2006中4.1的规定 8.2避雷器外套的爬电距离检查 避雷器外绝缘爬电距离的测量应符合GB/T775.1一2006中4.2的规定 8.3持续电流试验 型式试验应在整只避雷器上进行 对于有显著持续运行电压的避雷器,对试品施加工频试验电压有效值为ccOV除以厄;对于无显 著持续运行电压的避雷器,对试品施加工频电压有效值为0.8倍直流参考电压除以厄 测量通过试品 的泄漏电流的阻性电流分量 经供需双方协商,可在避雷器的元件上进行,施加的工频试验电压按整只避雷器的额定电压与元件 额定电压的比例计算 例行试验可在整只避雷器或避雷器元件上进行 试验环境温度为25C士10C 工频参考电压试验 8 试验方法应符合GB11032一2000中8.13的规定 8.5直流参考电压试验 试验方法应符合GB11032一2000中8.14的规定 8.6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试验 试验方法应符合GB110322000中8.15的规定 局部放电和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 型式试验应在整只避雷器上进行,并应按实际运行情况安装 试验时,对于有显著持续运行电压的避雷器,对试品施加工频试验电压有效值为1.05倍的CCOv 除以厄(或在工程中规定的无线电干扰和避雷器局部放电测量电压);对于无显著持续运行电压的避雷 器,对试品施加工频试验电压有效值为1.05乘以0.8倍直流参考电压除以.(或在工程中规定的无线 电干扰和避雷器局部放电测量电压),试验方法符合GB11032一2000中8.16的规定 制造厂在做例行试验时,也可采用其他灵敏的方法检验每只避雷器或避雷器元件的局部放电 避雷器的CcOV小于100kV时,不进行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 8.8残压试验 8.8.1总则 型式试验的残压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6.6所需的最大残压,包括规定的各种冲击电流下残压与 在例行试验中所检验的电压水平的比值 后者可用参考电压或者在0.01倍2倍配合电流范围内任 -适当的雷电冲击电流下的残压,该电流值可依据制造厂例行试验程序来选定 在制造厂资料中必须规定并公布例行试验用雷电冲击电流下残压,在各种规定的电流和波形下所 测试验比例单元残压乘以公布的例行试验电流下的残压与在相同电流下所测比例单元残压之比便得到 避雷器在该规定电流和波形下的残压 雷电冲击残压允许用单个电阻片雷电冲击残压算术和代替 全部残压试验应在相同的3只避雷器比例单元试品上进行 两次放电的间隔时间应足以使试品恢 复到接近环境温度 对多柱避雷器,试验可以仅对取自1个柱的比例单元进行,此时试验电流值为规定
GB/T25083一2010 电流幅值除以柱数 8.8.2陡波冲击电流残压试验 应对3只试品的每1只试品施加4次陡波电流冲击,其幅值为避雷器陡波配合电流的0.1倍 0.5倍、1倍和2倍 所用电压测量系统的响应时间T和T应不超过20ns,电流测量回路响应时间应 不超过150ns,测量系统应符合GB/T16927.2一1997的规定 残压按6.6确定 已确定的残压最大 或最小)值应画成残压与电流的曲线 在曲线上相应于配合电流读取的残压最大值,定义为避雷器陡 波冲击保护水平 8.8.3雷电冲击电流残压试验 应对3只试品的每1只试品施加4次雷电电流冲击,其幅值分别约为避雷器雷电配合电流的 0.1倍、0.5倍、1倍和2倍 视在波前时间应在7s一9s之间,而半峰值时间(无严格要求)可有任意 偏差 残压按6.6确定 已确定的残压最大值应画成残压与电流的曲线 在曲线上相应于配合电流读 取的残压,定义为避雷器雷电冲击保护水平 8.8.4操作冲击电流残压试验 应对3只试品的每1只试品施加3次操作电流冲击,其幅值分别约为避雷器操作配合电流的 0.5倍1倍和2倍 操作冲击电流试验使用两种不同的配合电流波形,一个试验的电流波形为视在 波前时间30s.视在半峰值时间约为波前时间的两倍;另一个试验波形为;视在波前时间1ms,视在半 峰值时间约为波前时间的两倍 残压按6.6确定 已确定的残压最大值应画成残压与电流的曲线 在 曲线上相应于配合电流读取的残压,定义为避雷器操作冲击保护水平 注:缓波前操作冲击电流的最大值为2kA 能量耐受试验 能量耐受试验可采用等效方波电流冲击耐受试验进行 型式试验应在3只新的以前未经过任何试 验(除上述规定的评价目的外)的避雷器比例单元或电阻片上进行 方波电流冲击试验由18次放电动作组成,共分为6组,每组3次,2次动作间隔时间为50s一60s. 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使试品冷却到接近环境温度 在方波电流冲击试验后且试品冷却到接近环境温度时,要重复进行试验前的残压试验,并与试验前 残压值比较,该值变化应不超过5% 若生产商宣称电阻片可以从试品中拿出来,试验后对试品进行检查,电阻片应无击穿、闪络、裂缝或 其他明显的损坏痕迹 若在生产商宣称电阻片不可以从试品中拿出来,先检查其外部元件的完整性,应无击穿、闪络、裂缝 或其他明显的损坏痕迹 为检测内部元件的完整性,在试品冷却至室温后进行附加一次的方波电流冲 击试验以验证无损坏发生 如果试品已耐受这第19次方波电流冲击试验且无损坏发生(由示波器记 录检查),那就算试品通过了该试验 本试验所用发生器产生的冲击电流应满足下列要求: a)峰值视在持续时间应为规定值的100%120%; b视在总持续时间应不超过峰值视在持续时间的150%; 振荡或起始过冲应不超过电流峰值的10%,若出现振荡,应画一条平均曲线以确定峰值; d)第1次冲击的电流峰值应为规定值的90%~110%,对其余各次冲击应为规定值的100% 110% 抽样试验在电阻片上进行,应从同批被试电阻片中抽取工频参考电压或直流参考电压)最高的 5片进行试验 抽样试验中,若仅有1只试品电流冲击试验次数不足18次时,可加倍数量抽取参考电压最高的电 阻片重复试验 如试验合格,则认为试品合格 若其中仍有电流冲击试验次数不足18次的电阻片出现 时,则认为试验没有通过 对于抽样试验允许降低参考电压(由制造厂自行规定)重新进行试验 试验 10
GB/T25083一2010 合格后,则高于此参考电压的电阻片认为不合格 若试验条件限制,不能在多柱并联的避雷器比例单元上进行,可以按照柱数将能量折算到每一柱的 比例单元或电阻片上进行试验,但要考虑最大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和保证试品的热等价性 附录B给出了避雷器能量耐受试验的能量和持续时间的转换方法 8.10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 试验方法应符合GB11032一2000中8.5的规定 注,当系统研究得出的电流幅值超过100kA时,则试验时要使用实际可能产生的幅值 对这类情况,由于试验条 件的限制,试验可以在单柱上进行,施加电流的幅值按比例减小 8.11动作负载试验 总则 8.11.1 交流母线避雷器的动作负载试验应按GB11032一2000的规定进行 承受显著持续运行电压避雷器的动作负载试验按8.11.4的试验程序进行 直流母线和直流线路避雷器的动作负载试验按8.11.5的试验程序进行 无显著持续运行电压的避雷器的动作负载试验按8.l1.6试验程序进行 注:制造 寺续运行电压进行判定 判定方法如下 首先,确定避雷器在不发生热崩溃情况下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 U是被试验证明的避雷器在经受一次不小 于设计能量作用后,接着还能承受的不会使避雷器发生热崩溃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有效值);其次,通过计算 或试验求取Ecov有效值);最后判断是否满足l.20BcovGB/T25083一2010 节数n,见7.2 该电压Usco或UsRo等于Ucov/n或Uaov/应按8.11.2修正,以确定升高的试验电压 Ucow,Uxowa 谁,图5.图G和困了规定的预热温度即笔士3它是加权平均温度,它包精环境温度,太阳狐射以及避雷器外套上 污秽的影响 8.11.2加速老化试验 交流母线避雷器的加速老化试验程序应符合GB110322000的规定 如果施加的是非正弦波的电压,用于本试验程序中的电压应符合8.11.1总则中的规定 加速老化 试验在直流背靠背试验回路上进行,以便施加的电压波形符合避雷器在换流站中实际运行的工况 对于无显著持续运行电压的避雷器,可以不进行此项试验 8.11.3试品的热耗散特性 在动作负载试验中,试品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品散热能力,即泄放能量后冷却下来的能 力 因此为能从试验中获得准确的数据,则试品应具有等价于整只避雷器的瞬态和稳态的散热能力以 及热容量 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试品和整只避雷器中的电阻片当承受相同电压时,原则上应达到相同 温度 试验方法应按GB11032一2000附录B的规定进行 8.11.4有显著持续运行电压避雷器的动作负载试验程序 8.11.4.1总则 完整的试验程序见图5 电流分布测量必要时 0kA雷电冲击电流试验 6次能量耐受,各次放电间冷却 到环境温度25土10c 冷却到环境温度25士10 组装成3只比例单元 1次100kA4/10s大电流冲击 50s60s 1次I00kA(4/10us》大电流冲击 3 预热至60c士3c 尽可能短,不超过5min 1次能量耐必 不超过100ms CCOV或ECOV,30min 冷却到环境温度25C土10C 10kA雷电冲击电流试验 试样检查(附加试验,必要时 1)试品置于敞开空气中;(2)试品封装或置于敞开空气中;(3)试品组装为比例单元 图5有显著持续运行电压避雷器的动作负载试验试验程序 在预备性试验以前,作为动作负载试验的第一部分,应先分别测定3只试品(电阻片)在环境温度下 的10kA放电电流下的雷电冲击残压和参考电压,见8.8.3和8.5 对于多柱并联避雷器还应进行电 流分布测量,见8.15 12
GB/T25083一2010 8.11.4.2预备性试验 预备性试验中,试品应经受6次高能放电,其值不小于规定的能量耐受值 2次之间间隔时间应能 使电阻片冷却到环境温度25C士10C 对于多柱并联的避雷器,可以在避雷器比例单元或电阻片上 进行试验,确定所使用的能量时,要考虑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而进行修正 试验可以在静止空气温度为 25C士10C的敞开空气中对电阻片进行 能量耐受采用2ms方波冲击电流波形,波形应符合8.9的 规定 能量耐受试验完成后,试品冷却到环境温度25C士10,组装3只比例单元 8.11.4.3施加冲击 在动作负载试验开始时,比例单元的温度应在25C士10C范围内 比例单元应耐受100kA的规定波形大电流冲击2次,两次冲击的时间间隔为50s一60s 试验应 在环境温度为25C士10C下进行 大电流冲击试验完成后,该比例单元应在烘箱内预热,使试品的温度为60C士3C 注如果由于严重污秽或非正常运行条件认为必须用更高的温度时,经供需双方协商试验可使用更高的温度 预备性试验和随后的冲击电流应施加相同的极性 比例单元从烘箱中取出,并应尽可能短而不超过5min时间内,施加1次规定幅值的能量耐受 然 后应尽可能快且在不超过100ms内向试品施加30minU'或U'试验电压,以证明热稳定或热 击穿 每次冲击应记录电流波形 同一试品的电流波形不应出现显示试品击穿或闪络的差异 在施加持续运行电压U'或U'期间,应连续记录试品电流值 在施加电压期间,应监测电阻片温度或电流阻性分量或功率损耗,以证明热稳定或热崩溃(见 8.l1.7) 在完成整个试验程序且在试品冷却到接近环境温度(25C士10C)后,重复试验程序开始时的残 压试验 若生产商宣称电阻片可以从试品中拿出来,如果达到热稳定,试验前后测得的残压变化不大于 5%,试验后对试品进行外观检查,电阻片无击穿、闪络、或损坏,则认为避雷器通过了本试验 若生产商宣称电阻片不能从试品中拿出来,如果达到热稳定,试验前后测得的残压变化不大于 5%,且通过了如下的附加试验,则认为避雷器通过了本试验 附加试验为;试验后,对试品施加两次冲击电流l 第一次冲击电流在试品完全冷却至室温时施 加 第二次冲击电流在第一次之后50s一60s之间施加 在施加两次冲击时,电压和电流的示波图应 该没有任何显示击穿的情况 8.11.5直流母线和直流线路避雷器的动作负载试验程序 8.11.5.1总则 完整的试验程序见图6 在预备性试验以前,作为动作负载试验的第一部分,应先分别测定3只试品(电阻片)在环境温度下 的10kA放电电流下的雷电冲击残压和参考电压,见8.8.3和8.5 对于多柱并联的避雷器还应进行 电流分布测量,见8.15 8.11.5.2预备性试验 预备性试验中,试品应经受6组能量耐受,每组3次,2次动作间隔时间为50s一60s,2组之间的间 隔时间应使试品冷却到接近环境温度25C士10C,其值不小于规定的能量耐受值 对于多柱并联的 避雷器,可以在避雷器比例单元或电阻片上进行试验,确定所使用的能量时,要考虑电流分布不均匀系 数而进行修正 试验可以在静止空气温度为25C土10C的敞开空气中对电阻片进行 能量耐受采用 2ms方波冲击电流波形,波形符合8.9的规定 能量耐受试验完成后,试品冷却到环境温度25士 10C,组装3只比例单元 13
GB/T25083一2010 8.11.5.3施加冲击 在动作负载试验开始时,比例单元的温度应在25士10C范围内 比例单元应耐受10kA的规定波形大电流冲击2次,两次冲击的时间间隔为50《一60 试验应 在环境温度为25C士10C下进行 大电流冲击试验完成后,该比例单元应在烘箱内预热,使试品的温度为60C士3C 注:如果由于严重污秽或非正常运行条件认为必须用更高的温度时,经供需双方协商试验可使用更高的温度 预备性试验和随后的冲击电流应施加相同的极性 比例单元从烘箱中取出,并应尽可能短而不超过5min时间内,施加2次规定幅值的能量耐受,两 次冲击的间隔时间应为50s一60s 在第二次能量耐受后,比例单元应与线路脱离,然后应尽可能快且 在不超过100ms内向试品施加30minU',或U'试验电压,以证明热稳定或热击穿 每次冲击应记录电流波形 同一试品的电流波形不应出现显示试品击穿或闪络的差异 在施加持续运行电压U'或U'期间,应连续记录试品电流值 电流分布渊量必要时 10kA雷电冲击电流试验 6次能量耐受,每组3次 各组间冷却到环境温度 25土10c 冷却到环境温度25c土10 组装成3只比例单元 1次100kA4/10us大电流冲击 50s60s 1次100kA4/10us)大电流冲击 预热至60士3 尽可能短,不超过5min 2次能量耐受,时间间隔50s一60s 不超过100ms CCOV或ECOV30min 冷却到环境淋度25C土10 10kA雷电冲击电流试验 1 试样检查(附加试验,必要时 1试品置于敞开空气中;(2试品封装或置于敞开空气中;(3试品组装为比例单元 图6直流母线和直流线路避雷器动作负载试验 在施加电压期间,应监测电阻片温度或电流阻性分量或功率损耗,以证明热稳定或热崩溃(见 8.11.7).在完成整个试验程序且在试品冷却到接近环境温度(25C士10C)后,重复试验程序开始时 的残压试验 若生产商宜称电阻片可以从试品中拿出来,如果达到热稳定,试验前后测得的残压变化不大于 5%,试验后对试品进行外观检查,电阻片无击穿、闪络、或损坏,则认为避雷器通过了本试验 14
GB/T25083一2010 若生产商宣称电阻片不能从试品中拿出来,如果达到热稳定,试验前后测得的残压变化不大于 5%,且通过了如下的附加试验,则认为避雷器通过了本试验 附加试验为;试验后,对试品施加两次冲击电流l 第一次冲击电流在试品完全冷却至室温时施 加 第二次冲击电流在第一次之后50s一60s之间施加 在施加两次冲击时,电压和电流的示波图应 该没有任何显示击穿的情况 8.11.6无显著持续运行电压避雷器的动作负载试验程序 总则 8.11.6.1 完整的试验程序见图7 电流分布测量必要时 10kA雷电冲击电流试验 7次能量耐受, 各次放电间冷却到环境温度 25土10C) 冷却到环境温度25c土10c) 组装成3只比例单元 1次100kA4/10s大电流冲击 3) 50s~60s 1次100kA4/10us大电流冲击 冷却到环境温度(25c土10c 10kA雷电冲击电流试验 试样检查(附加试验,必要时 1试品置于敞开空气中;(2试品封装或置于敞开空气中;(3试品组装为比例单元 图7无显著持续运行电压避雷器的动作负载试验程序 在预备性试验以前,作为动作负载试验的第一部分,应先分别测定3只试品(电阻片)在环境温度下 的10kA放电电流下的雷电冲击残压和参考电压,见8.8.3和8.5 对于多柱并联避雷器还应进行电 流分布测量,见8.15 8. 11.6.2预备性试验 预备性试验中,试品应经受7次能量耐受,其值不小于规定的能量耐受值 2次之间间隔时间应能 使电阻片冷却到环境温度25C士10C 对于多柱并联的避雷器,可以在避雷器比例单元或电阻片上 进行试验,确定所使用的能量时,要考虑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而进行修正 试验可以在静止空气温度为 25C士10C的敞开空气中对电阻片进行 能量耐受采用2ms方波冲击电流波形,波形应符合8.9的 规定 能量耐受试验完成后,试品冷却到环境温度25C士10C,组装3只比例单元 8.11.6.3施加冲击 在动作负载试验开始时,比例单元的温度应在25C士10C范围内 比例单元应耐受100kA的规定波形大电流冲击2次,两次冲击的时间间隔为50s一60s 试验应 在环境温度为25C士10C下进行 预备性试验和随后的冲击电流应施加相同的极性 对于无显著持续运行电压的避雷器,热稳定的验证可以省略 每次冲击应记录电流波形 同一试品的电流波形不应出现显示试品击穿或闪络的差异 15
GB/T25083一2010 在完成整个试验程序且在试品冷却到接近环境温度(25C士10)后,重复试验程序开始时的残 压试验 若生产商宣称电阻片可以从试品中拿出来,试验前后测得的残压变化不大于5%,试验后对试品进 行外观检查,电阻片无击穿,闪络,或损坏 则认为避雷器通过了本试验 若生产商宣称电阻片不能从试品中拿出来,试验前后测得的残压变化不大于5%.且通过了如下的 附加试验,则认为避雷器通过了本试验 附加试验为;试验后,对试品施加两次冲击电流 第一次冲击电流在试品完全冷却至室温时施 加 第二次冲击电流在第一次之后50s60s之间施加 在施加两次冲击时,电压和电流的示波图应 该没有任何显示击穿的情况 8.11.7热稳定验证 对于各类避雷器在图5、图6,图7所示程序中,至少在施加升高的ccOV或coV的最后15minm 期间内,如果泄漏电流的阻性分量峰值或功率损耗或电阻片的温度稳定地降低,则认为经受动作负载试 验的避雷器比例单元是热稳定的,且认为通过了本试验 施加电压的稳定性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漏电流的阻性分量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在施 加电压结束时,仍不能明确地判断避雷器是否热稳定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施加电压的时间应延长,直 到能够确认电流或功率损耗或温度稳定降低为止 如果在施加电压3h以后,电流或功率损耗或温度 尚未观察到明显增加趋势,则认为比例单元是稳定的 8.12暂时过电压耐受时间特性试验 本试验不是型式试验所必需的项目,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试验方法应符合GB11032一2000附 录D的规定 直流电压耐受时间特性试验方法供需双方协商 8.13避雷器外套的绝缘耐受试验 避雷器应尽可能按实际运行情况安装 试验应在规定的条件和试验电压下进行,试验时,避雷器外套的外表面应清洁干燥,且须除去避雷 器内部的电阻片及其他元件 复合外套避雷器的绝缘耐受试验应包含绝缘筒和绝缘棒 试验方法应符 合GB/T16927.1一1997的有关规定 .14压力释放试验 o 试验应在新试品上进行 一只试品进行大电流压力释放试验,一只试品进行小电流压力释放试验 试验方法应符合GB11032一2000的规定 多柱避雷器的电流分布试验 8.15 本试验应对所有并联的电阻片组或避雷器元件进行,一个并联电阻片组指的是各柱间没有中间电 连接的装配好的一部分 制造厂应规定一个适当的冲击电流值,其值为通过每柱的电流100A一1000A 范围 在该电流下测量通过每柱的电流,并且计算出的各柱之间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B应不大于 6. 9的规定 注,如果在设计中所用并联电阻片组的额定电压比试脸设备能提供的电压高时,在本试验中可在并联柱的中间部 分增加电气连接线以降低并联电阻片组的额定电压,这样可确定几个人为的并联电阻片组 每一个人为的并 联电阻片组应通过电流分布试验 避雷器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3的定义为 8=n×Im./Im 式中 -避雷器总电流的峰值; Ir -通过各柱电阻片组或避雷器元件中的最大电流峰值; -并联柱数 对并联的避雷器元件进行试验时,冲击电流视在波前时间应不小于74s,半峰值时间不作规定;对 并联的电阻片组进行试验时,冲击电流视在波前时间应不小于30s,半峰值时间不作规定 16
GB/T25083一2010 8.16机械性能试验 试验时,试品应按实际运行情况安装 8.16.1拉伸负荷试验 避雷器拉伸负荷试验方法应符合GB/T775.3一2006的规定 8.16.2抗弯负荷试验 避雷器抗弯负荷试验方法应符合GB11032一2000的规定 8.17人工污秽试验 依据GB/T16434一1996的污秽等级划分,对使用在皿级及以上污秽地区的避雷器须进行人工污 秽试验 交流母线避雷器的人工污秒试验方法按GBl1032一2000的规定进行试验,直流避雷器的人工污 秽试验方法正在考虑中 8.18密封试验 8.18.1瓷外套避雷器的密封试验 试验方法应符合GB11032一2000的规定 瓷外套避雷器漏气率应不大于6.65×10PaL/s 8.18.2复合外套避雷器的密封试验 型式试验时,按8.19的进行(42h沸水煮试验) 试验后,在环境温度下重测直流参考电压后 a 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和局部放电量,试验前后,直流参考电压变化应小于5%, 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漏电流空化应小于20A/柱,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C. 例行试验时,可采用抽气浸泡法或其他有效的方法 采用抽气浸泡法时,应采用清洁的自来 b 水,试品应装配完整,试验环境温度不低于5,压差应用压力表测量,压力表应能读出 0.001MPa 试验时,将避雷器放人盛有环境温度水的密封容器中,水面应高出试品最高点 0em一20cm,将容器中水面上气压抽至压差为(o.015十0.003)MPa,浸泡时间为10min 浸泡结束后,将试品从水中取出,进行电气性能验证试验 试验在环境温度下进行,测量直流 参考电压、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和局部放电量,其值应符合规定要求 注:抽气浸泡法的浸泡时间从试品浸人水中时算起,用计时器记录 8.19热机试验和沸水煮试验 复合外套避雷器应进行此项试验 试验方法应符合JB/T89522005的规定 8.20复合外套避雷器的耐电痕化和蚀损试验 8.20.1总则 对于有显著持续运行电压且在户外使用的复合外套避雷器,应进行此项试验,试验电压由供需双方 决定 8.20.2避雷器外套的耐电痕化和蚀损试验 试验方法应符合JB/T8952一2005的规定 8.20.3避雷器外套材料耐电痕化和蚀损试验 外套材料试品应与产品外套为同一种材料 当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为工频电压时,对于避雷器复合外套材料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试验方 a 法及判定应符合GB/T6553一2003的规定 当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为直流电压时,对于避雷器复合外套材料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试验方 法及判定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50mm 试品的准备 试品以5个为一组,同时进行试验 每个试品的尺寸为120mm ×6mm 试品的配方及硫化成型工艺应与伞套的配方及硫化成型工艺相同 试验装置 试验参照GB/T6553一2003,采用斜面法进行试验 试验装置应能够提供 十4.5kV的直流电压,且在进行试验时,当高压侧流过持续0.5s的60mA电流时,试验 17
GB/T25083一2010 装置的输出电压降应不大于5% 流过试品表面的污液流量为(0.2士0.05)mL/min. 33 试验程序 按照GB/T6553一2003规定的方法安装试品及向试品提供污液,对试品施加 十4.5kV的直流电压,并同时开始记时 全部试验持续6h 试验前后应测量流过每只 试品的污液流量,且应记录每只试品的试验时间,记录所用污液总量 流过试品的污液 不得循环使用 试验的判定 试验后,仅当五个试品出现漏电痕迹且电蚀损深度均不大于2.5mm时,则 认为该组试品达4.5级,且本项试验通过 检验规则 9.1总则 避雷器的检验分为例行试验,型式试验、验收试验和抽样试验四种 其试验依据及试验方法应符合 本标准的规定,试品应是新的,清洁、干燥的及装配完整的,并尽可能按实际运行情况安装布置 9.2例行试验 出厂的每只避雷器(或元件、电阻片)按表2进行检查 如有一项不满足表2中所规定的要求时,则 此避雷器(或元件电阻片)为不合格 表2例行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依据 试验方法 试 品 试验名称 外观检查 本标准6.19 本标准8.1 避雷器 持续电流试验 本标准6.4 本标准8.3 避雷器 所有电阻片 残压试验 本标准6.6 本标准8.8 工频参考电压试验 本标准6.3 本标准8.4 避雷器 避雷器 直流参考电压试验 本标准6.3 本标准8.5 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试验 本标准6.5 本标准8.6 避雷器 避雷器 密封试验 本标准6,8 本标准8,18 局部放电试验 本标准6.7 本标准8.7 避雷器 多桂避雷器的电流分布试验 并联的元件组 本标准6.9 本标准8.15 9 拉伸负荷试验 本标准6.16.2 本标准8.16. 避雷器 9 型式试验 新产品试制定型时,必须进行全部型式试验 在设计或工艺有所变更对产品性能有影响时,必须对 相关试验项目进行试验 对同一设计产品,只对认为最严格的进行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通过后,同一设 计其他产品型式试验无须重做 试验项目及试品数量见表3 如有一项不满足表3中所规定的要求 时,则此避雷器为不合格 表3型式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名 试验依据 试验方法 称 外观检查 本标准6.19 本标准8.1 1只避雷器 爬电比距检查 本标准6.18 本标准 只避雷器 8.2 持续电流试验 本标准6.4 本标准8.3 1只避雷器 残压试验 陡波冲击残压试验 a 本标准6.6 本标准8.8 3只比例单元 b 雷电冲击残压试验 操作冲击残压试验 18
GB/T25083一2010 表3(续 序号 试验依据 试 试验名称 试验方法 品 工频参考电压试验 本标准6.3 本标准8.4 1只避雷器 只避雷器 直流参考电压试验 本标准6.3 本标准8.5 本标准8.6 1只避雷器 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试验 本标准6.5 动作负载试验 本标准6.13 本标准8.11 3只比例单元 密封试验 本标准6.8 本标准8.18 1只避雷器元件 外绝缘耐受试验 本标准6.2 本标准8.13 1只避雷器外套 1 压力释放试验 本标准6.15 本标准8.14 2只避雷器元件 12 局部放电和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 1只避雷器 本标准6.7 本标准8.7 多柱避雷器的电流分布试验 本标准8.15 13 本标准 6.9 只避雷器 本标准6,21 本标准8.19 1只避雷器元件 复合外套避雷器热机和沸水煮试验 14 机械性能试验 本标准6.16 本标准8.16 只避雷器 15 复合外套避雷器外套的耐电痕化和蚀损试验 本标准6.22 本标准8,20 1只避雷器元件 17 人工污秽试验 本标准6.18 本标准8,17 1只避雷器 9 验收试验 当订货者在订货协议中有现场验收试验时,则应抽取大于供货数量立方根的最小整数进行试验,其 试验项目见表4 表4验收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名称 试验依据 试 品 试验方法 外观检查 本标准6.19 本标准8.1 避雷器 持续电流试验 本标准6.4 本标准8.3 避雷器 工频参考电压试验 本标准6.3 本标准8.4 避雷器 直流参考电压试验 本标准63 本标准8.5 避雷器 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试验 本标准6.5 本标准8.6 避雷器 例行密封试验 本标准6.8 本标准8.18 避雷器元件 局部放电试验 避雷器 本标准6.7 本标准8.7 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试验 本标准 6.23 本标准 6.23 底座 抽样试验 抽样试验主要对电阻片进行,应按批次以一定比例抽取试品 试验项目及试品数量见表5 抽样 试验用的试品不得装人避雷器 抽样试验项目 表5 序号 试验名称 试验依据 试验方法 抽取试品数量 能量耐受试验 1.0%(不少于5片 本标准6.11 本标准8.9 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 5片 本标准6.12 本标准8.10 加速老化试验 本标准6.13 本标准8.11.2 3只比例单元 对于抽样试验项目应遵循以下原则 制造厂至少半年对电阻片进行一次加速老化试验和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 a 19
GB/T25083一2010 b加速老化试验中K.值应不大于型式试验中加速老化试验所得的K.值 若大于时,应重做动 作负载试验; 多柱避雷器做能量耐受试验时其每片电阻片的方波电流值应考虑电流分布不均匀程度 10 标志、包装,运输保管及保修期 10.1标志 在避雷器铭牌上应清晰标明: 避雷器名称及型号; a) b 避雷器额定电压、持续运行电压和残压; 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 c 制造厂及商标 d 制造年份及生产编号 e 10.2 包装 避雷器的包装必须保证在运输中,不因包装不良而使产品损坏 在包装箱上应标明 制造厂名、产品名称及型号 a b发货单位、收货单位及详细地址; 产品净重、毛重、体积等; c “小心轻放”,“向上”,“防潮”等字样和标记,字样和标记应符合GB/T191一2008的要求 d 10.3随产品提供的技术文件 包装清单 a 产品出厂合格证明书; b 安装、使用说明书(每组避雷器附1份 c) 10.4运输和保管 整只产品或分别运输的部件和包装,都要适用运输,装卸的要求 如果产品对运输、装卸和保管有 其他特殊要求时,制造厂应在包装箱上明确标志 10.5保修期 在用户遵守运输、保管及使用规则条件下,从制造厂发货日期起,在两年内质量不良而发生损坏或 不正常运行时,制造厂应无偿为用户修理或更换 20
GB/T25083一2010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典型的特高压直流避雷器技术参数 A.1云一广士800kV工程用特高压直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参数见表A.1 表A.1云一广士800kV工程用特高压直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参数 残压/配合电流 外绝缘冲击耐受电压 持续运行电压 参考 最大 避雷器类型 (CCOV 电压 吸收能量 操作波 雷电波 操作波 雷电波 kv kV MJ kV/kA kV/kA kV kV 396/4 396/2.4 10 245 286 470 470 423/12 500/80 DB 824 975 1330/1 l580/1o 1600 1900 E 143 202 3.6 272/4 320/20 325 450 A.2 向 上士800kV工程用特高压直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参数见表A.2 表A.2向一上士800kV工程用特高压直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参数 残压/配合电流 外绝缘冲击耐受电压 持续运行电压 参考 最大吸收 避雷器类型 电压 (CCOV 能量 操作波 雷电波 操作波 雷电波 kV kV MJ kV/kA kV/kA kV kV 397/8 369/1 248.8 288 10,3 409/4 3871 969 1391/1 625/20 1739 DB 824 13.5 2113 E 137.3 333 8.5 437/4 419/1 547 545 21
GB/T25083一2010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避雷器能量应力 从系统研究得到的电流幅值能量,冲击电流的波前时间及持续时间等都必须转换为避雷器试验值 因此,在几个基波周波内重复发生的多个电流冲击被看成一次单个放电,它所具有的等值能量和持 续时间应等于考虑了合成冲击的电流幅值和持续时间后的实际能量脉冲的累积值 在确定等值能量时 必须考虑到MOA的能量耐受能力会由于脉冲时间缩短而降低 如果没有特定厂家的资料,可以假定能量耐受能力遵从公式(B.1): w=w ×T/T.” B.1 式中: w 持续时间为T 的方波电流能量吸收能力 w 持续时间为T的方波电流能量吸收能力; 如无其他规定,可取为0.25 公式(B.1)是根据方波电流建立的 然而,其他波形可以转化成与原冲击幅值相同的近似等值的 方波 例如,波形为4/10s的65kA脉冲电流可转化为如图B.1的方波 如公式(B.1)中的指数和常数已知,则任何冲击电流都可转化为持续时间已知具有等值应力的等 值方波电流 如前所述,一次事故事件可导致在几个周波的时间内产生一次或多次的避雷器能量冲击 图B.2显示的是一个4nms内产生3次能量冲击的悄况,其累积持绩时间为T十T十T 显然,如果试图用3个连续的高能放电来准确模拟这种工况会产生很多实际问题,而且也没有必 要,因为利用公式(B.1)可以计算出一个方波试验电流脉冲使受到与相应能量耐受能力相同或更重的 应力 电流 3.0- 电流 ×" 万- 刀 2.0 =10.8Hs 石 =6.9!s 1.0 11/ms 时间!" 十去方 图B.14/10Hs的冲击电流波转化为等值方波图B.2一个假定的近似三角电流波的决定性工况 如果避雷器的能量应力要求是以持续时间4ms的方波电流定义的,且值为0.25的话,则为满足 图B.2的应力,其试验要求值可用公式(B.2)计算 w'=w×(4000/0.5T茄十w.x(4000/0.5T,)十w,x(4000/0.5T)到 (B.2 如果决定性工况的脉冲的幅值大致相同公式(B.2)计算每个脉冲将能量累加总是使结果偏于保 守,因而偏于安全 公式(B.2)中得到的w’值就是用于试验的4ms方波电流的等值能量 因为电压是近似恒定的 而w又直接与电流幅值等效,所以这个关系是保守的 然而,上面计算得到的等值能量绝不允许低于 系统研究中实际计算得到的能量 22
GB/T25083一2010 但是,如果决定性工况产生高度不均衡的冲击放电流,如图B.3,则必须特别考虑高幅值放电电流 的影响 如果第一个电流的峰值低于避雷器保证的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的30%,则无需做特殊考虑,可以 直接使用公式(B.2) 这是指,如果制造厂担保的大电流是每个同片柱10kA410),则决定性电 流为每柱30kA 如果第一个电流峰值的幅值更高,则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是按图B.4做试验,第二种 是制造厂可以用一个特殊的试验来验证,在能量耐受试验中要求每柱通过的最大电流幅值不会造成其 特性的显著变化,如功率损耗增加等 电流 40 0.5 ms时间 ~s 图B.3由两个幅值和持续时间不相同的放电 电流组成的一个假定的决定性工况 由于输人数据的偏差,在系统研究中计算得到的能量数值应留有合理的安全裕度 它可用公式 B.3)表示 W=S×W (B.3 式中: W 确定避雷器参数和试验值使用的能量; W 系统研究确定的能量; 能量安全系数,S,的范围是1.01.2,它取决于输人数据的允许误差和可能产生高于被研 S 究工况的应力的决定性故障过程的概率 公式(B.3)中的能缝W应是故障过程中各特定暂态产生的能量的总和 要假定避雷器没有足够 的时间在故障过程中得到热恢复,即使在该过程中可能暂时恢复正常运行 电流 40 0.5 时向 10ms 20s 图B.4可能的试验循环 23

800kV直流输电用油浸式换流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800kV直流输电用油浸式换流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800kV直流输电用油浸式换流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的编号:GB/T25082-2010。800kV直流输电用油浸式换流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共有11页,发布于2011-02-012011-02-01实施
电动机轻载调压节电装置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动机轻载调压节电装置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动机轻载调压节电装置的编号:GB/T25090-2010。电动机轻载调压节电装置共有10页,发布于2011-02-012011-02-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