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2972.1-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

Flexiblerubber-sheathedcablesforminingpurposes-Part1:Generalrequirement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矿用橡套软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矿用橡套软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的编号:GB/T12972.1-2008。矿用橡套软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共有18页,发布于2009-04-012009-04-01实施,代替GB12972.1-199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K1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060.20
  • 实施日期2009-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8页
  • 文件大小792.36KB

矿用橡套软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


国家标准 GB/T12972.1一2008 代替GB12972.1一1991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Flexiblerubbersheathedeablesforminingpurpuses Part1:Generalrequirements 2008-06-30发布 2009-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2972.1一2008 前 言 GB/12972(矿用橡套软电缆》分为10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第2部分;额定电压1.9/3.3kV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 第3部分;额定电压0.66/1.14kV采煤机屏蔽监视加强型软电缆; 第4部分;额定电压1.9/3.3kV及以下采煤机金属屏蔽软电缆; 部分;额定电压0.66/1.14kV及以下移动橡套软电缆; 部分;额定电压6/10kV及以下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 第7部分;额定电压6/10kV及以下屏蔽橡套软电缆 第8部分;额定电压0.3/0.5kV矿用电钻电缆; 第9部分:额定电压0.3/0.5kV矿用移动轻型橡套软电缆; 第10部分:矿工帽灯电线 本部分为GB/T12972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棒GB1972.1一1矿用橡套软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 本部分与GB12972.1一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导体采用GB/T39561997中第5种导体,替代原GB39561983第3种导体结构并取消原 版表1(1991年版的4.1和表1;本版的5.1) 增加了额定电压0.66/1.14kV及以下非屏蔽型绝缘线芯的浸水工频交流电压试验(本版的 5.2.3) -增加了加强层的编织或绕包覆盖密度计算和规定编织或绕包用钢丝技术要求(本版的5.5.3 和5.5.4); 删除了绝缘电阻常数K,值及换算公式,电缆绝缘电阻值在各后续部分规定(1991 年版的ll.3 和表7); -增加了额定电压1.9/3.3kV和6/10kV等级的试验电压(本版的5.8.4和表6); 删除了GB/T12666.2的燃烧试验条款,具体试验要求在各后续部分规定(1991年版的ll.6; 本版的5.8.5); -弯曲试验方法采用平直状态到“s”形状态的模拟弯曲过程试验(电缆弯曲9000次),替代原3 轮式弯曲试验(电缆弯曲18000次)(1991年版的11.8和附录C;本版的5,8.8和附录D) -增加了U/U为1.9/3.3kV绝缘吸水性试验的电容增值(本版的5.8.13); 删除了交货长度中规定无协议时的标准和短段长度规定值(1991年版的11.12和表9) 增加运输和贮存要求(本版的8); -增加附录A《橡皮绝缘性能要求(本版的附录A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上海胜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鲁能泰山曲阜特 种电缆有限公司、江苏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河北华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曾纪刚唐家梓、富宝灿、旷天申,宋晓东、汪传斌、郝清芬
GB/T12972.1一2008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1701974 GB12972.11991
GB/T12972.1一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范围 GB/T12972的本部分规定了矿用橡套软电缆产品分类、通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U/U为6/10kV及以下矿用铜芯橡皮绝缘橡皮护套软电缆 本部分应分别与GB/T12972的后续部分共同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297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2900.102001电工术语电缆(idtIEC60050-461;1984) GB/T3048.8一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IEC60060-1:1989, NEQ) GB/T3048.9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3048.12一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IEC60885-3 1988,MOD) GB/T3048.13一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IEc60230;1966. IEC60060-1:1989,MOD) GB/T3956一1997电缆的导体(idtIEC60228;1978) JB/T8137一1999(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 YB/T529!一2006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的名词术语采用GB/T2900.102001的解释 3.1 额定电压ratedvoltages 额定电压是电缆设计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用U/U表示,单位为kV U,表示任一主绝缘导体和“地"金属屏蔽、金属套或周围介质)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U为多芯电缆或单芯电缆系统任一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当电缆用于交流系统时,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该系统的额定电压,当电压用于直流系统时 该系统的额定电压应不大于电缆的额定电压的1.5倍 系统的工作电压应不大于系统额定电压的1.1倍 型式试验 ypetests 型式试验是指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标准规定的一种型号电缆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证明电缆具
GB/T12972.1一2008 有良好的性能,能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 注,型式试验的本质是一旦进行这些试验后,不必重复进行,除非电缆材料或设计的改变会影响电缆性能 3.3 抽样试验 Sampletests 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取自成品电缆的元件上进行的试验,以证明成品电缆产品符合设计规范 3 例行试验 routinetests R 由制造方在成品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所有电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产品代号,表示方法及示例 4.1产品代号 系列代号 4.1.2使用特性代号 移动(采煤设备用 采煤机用 帽灯(用 M 电钻(用 八 低温环境(用 4.1.3结构特征代号 非金属屏蔽 P 金属屏蔽 PT 监视(或辅助线芯 轻型 B 编织加强 绕包加强 R 4.2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表示方法如图1所示: 口口 口口十口区口十口囚口 辅助线芯数及标称截面(mm) -地线芯数及标称截面 mm' 动力线芯数及标称截面(mm) U/(kV -使用特性代号及结构特征代号 -系列代号 图1 示例 a 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1.14kV,动力线芯3X50,地线芯1X10,控制线芯3X6,带半导电屏 蔽层表示为: UCP0,66/1.143×50十1×10十3×6GB/T12972.2一2008 采煤机屏蔽监视加强型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1.14kV,动力线芯3×50,地线芯1×25,控制线芯2× b 2.5,带半导电屏蔽层,监视线芯和编织加强层,表示为
GB/T12972.1一2008 UCPJB0.66/1.143×50+1×252×2.5GB/T12972.3一2008; 采煤机金属屏敞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1.14kV,动力线芯3×70,地线芯1×35,监视线芯(或辅助线芯 1×35,带金属屏蔽层,表示为: UucCPT-0.66/1.143×70十1×35十1×35GB/T12972.42008 矿用移动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38/0.66kV,动力线芯3×35,地线芯1×16,不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 UY-0.38/0.663×35十1×16GB/T12972.52008; 矿用移动金属屏蔽监视型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3.6/6kV,动力线芯3×35,地线芯3×16/3,监视线芯3× 2.5,带金属屏蔽层,表示为 UYPT3.6/63×35十3×16/3十3×2.5GB/T12972.6一2008 O 矿用移动屏蔽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3.6/6kV,动力线芯3×25,地线芯1×16,低温环境用,带半导电屏蔽层, 表示为: UYDP3.6/63×25十1×16GB/T12972.7一2008 矿用电钻电缆,额定电压0.3/0.5kV,动力线芯3×4,地线芯1×4,不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 g UZ-0.3/0.53×4+1×4GB/T12972.82008; 矿用移动轻型橡套电缆,额定电压0.3/0.5kV,绝缘线芯3X0.75,不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 h UYQ-0.3/0.53×0.75GB/T12972.9一2008; D 矿用帆帽灯电线,绝缘线芯2×0.75,表示为 tM12x0.了5GBT12972.10 -2008 技术要求 5.1导体 5 .1.1导体应符合GB/T3956一1997第5种软铜导体规定,根据使用特点,各后续部分亦可另行规定 导体结构 5.1.2推荐采用导体中股线绞向与复绞时绞向相同,最外层绞向为左向 .3控制线芯,接地线芯的导体标称截面应不小于后续部分规定 如需增大规格截面,可由供需双 5 方协商确定 导体的隔离层应在后续部分规定 5.2绝缘 动力线芯、控制线芯应挤包绝缘层 5. .2.2绝缘厚度标称值应符合后续部分中规定,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最薄处厚度应不小 于标称值的90%减去0.1mm. 成缆前0.66/1.l4kV及以下非屏蔽型绝缘动力线芯应按GB/T3048.8一2007的试验方法经 受表1规定的浸水工频交流电压试验,但额定电压0.38/0.66kV及以下的各种型号电缆的绝缘线芯 包括控制线芯)允许按GB/T3048.9一2007的试验方法经受表2规定的工频火花电压试验 表1 额定电压/kVy 试验电压/kV 施加电压时间/nin .66/1.14 0. 3.7 0.38/0.66 3.0 0.3/0.5 2.0 表 2 绝缘厚度 试验电压/ 绝缘厚度 试验电压 标称值/mm kV 标称值/mm kV 0.5<<1.0 15 1.5<2.0 10 1.0<<1.5 2.0< 20
GB/T12972.1一2008 5.2.4绝缘与导体,绝缘之间以及绝缘与护套之间应不粘合(单芯电缆不作要求 5.2.5非屏蔽型电缆的地线芯导体可以挤包绝缘层,也可以挤包半导电层 屏蔽型电缆的地线芯导体 可以挤包也可以不挤包半导电层 5.3屏蔽 5.3.1额定电压为3.6/6kV及以上电缆的导体应有导体屏蔽,屏蔽层不粘合导体 根据要求可采用 表3中的一种型式,其中挤包半导电层的热老化性能应与相结合的橡皮绝缘相当 表3 结构代号 结构型式 计算厚度"/mm 半导电挤包层 半导电带包层 0.7 0.? B型和A型组合 计算厚度不考核 5.3.2屏蔽型电缆动力线芯应有绝缘屏蔽,根据要求可采用表4中的一种型式,其中挤包半导电层的 热老化性能应与相结合的橡皮绝缘相当,并可从绝缘上剥离,剥离后的绝缘不受到损坏 注:不推荐半导电布带单一结构的绝缘屏蔽,但对额定电压0.66/1. 14kV及以下的电缆如供需双方同意,制造厂 亦可供应这种结构的电缆 表 4 结构代号 结构型式 计算厚度"/mm 半导电挤包层 I 半导电带包层十金属/纤维编织层 A型和B型组合 胶布带十金属/纤维编织层 D 计算厚度不考核 5. 3. 3 金属与纤维编织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由镀锡铜线与聚酰胺或聚酯类合成纤维纱组成,两者的锭数相同,方向相反 推荐采用表5规 定的铜绞线结构 表5 根数/单线标称直径 计算厚度 计算宽度/mm 13/0.30 l.0 1.8 l09/0.30 l.0 1.4 7/0.30 1.0 0.9 10/0.20 0.6 0.9 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露出的接头应剪齐,每1m长度上允许更换一个金属线锭 b 锭数和每锭铜绞线数目应按单向覆盖率见式(1)]计算确定,编织节径比(节距长度/编织层 平均直径)为2~4.5 计算后的金属与纤维编织覆盖率不小于80% 1/2 n×n (1+会" ×100 T×D 式中: -单向覆盖率,%; 编织层的平均直径, ,mm
GB/T12972.1一2008 绞线的计算宽度,mm:; 编织机同一方向的锭数 每锭的编织线根数; 编织节距,mm. 缆芯 5.4.1动力线芯应绞合,绞合方向为右向 5.4.2控制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 a)动力线芯的间隙之中; b 绞合为一个单元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绞合节径比不大于8,绞合方向为左向,可以包 带或橡皮包覆层 橡皮包覆层设定厚度时,应使包覆直径与动力线芯直径相似 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 5.4.3监视线芯(或辅助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 a)动力线芯的间隙之中; D) 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 控制线芯绝缘外同心式设置; d)与缆芯同心式设置 5.4.4接地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 a)动力线芯的间隙之中; b) 作为第4芯或第5芯与动力线芯绞合; 动力线芯绝缘外层同心设置; d)与缆芯同心式设置; 缆芯中央 5. .4.5缆芯中央无线芯时应填充,缆芯外围间隙可以填充和包带,屏蔽型电缆的填充物应为半导电材 料 非屏蔽型电缆填充物应为非吸湿型材料 5. 4.6缆芯的绞合节径比在各后续部分中规定 5.5加强层 5.5.1电缆可以设置加强层,放置在内、外护套之间 5.5.2加强层结构型式: a)纤维编织层; D) 钢丝股线编织层 钢丝股线绕包层 5.5. 加强层覆盖密度 编织层覆盖密度按式(2)计算,且编织节径比(节距长度/编织层平均直径)为2~4.5. a (2 P=(2p一)×100 式(2)中: 编织层覆盖密度,%; 单向覆盖系数 T'×D1 mXnXd d1十" 声= T×D " 式中: D 编织层的节圆直径, ,mm 编织股线的计算宽度, .mm 编织机同一方向的锭数; 1
GB/T12972.1一2008 每锭的编织线根数; 编织节距, ,mm b)绕包层覆盖密度按式(3)计算,且绕包节径比为内护套外径的4.5倍一6倍 mXnXd 4'1+工 F ×100 3 T×D 式中: 编织层覆盖密度,%; 绕包层的节圆直径 ,mm; 绕包股线的计算宽度 ,mm; 绕包股线数目; 绕包股线根数 绕包节距 mm 金属加强层编织或绕包用钢丝采用束、纹结构,钢丝应符合YB/T5294一2006要求 5.5.4 5.5.5如果金属加强层兼作地线芯时,其中可以含有镀锡铜线 5.6护套 缆芯外面应挤包护套层 5.6.1 5.6.2 护套厚度标称值在各后续部分中规定 护套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 标称值的85%减去0.1mm 护套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双层结构 双层结构时,外层厚度应不小于总厚度的50% 5.6.3 外护套表面应平整,色泽基本均匀,断面无目力可见气孔 5.6.4 识别标志 5.7.1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5.7.1.1颜色和色序 2芯电缆绝缘线芯选用的颜色为红.白色; a b) 3芯电缆动力绝缘线芯优先选用的颜色为红、白,蓝色; 接地线应为黑色 c d)控制线芯或监视线芯选用的颜色应易于识别 5.7.1.2 识别方式: 采用不同颜色的绝缘橡皮; a 在绝缘表面上涂印不同颜色的色条 b 在编织层的纤维纱中嵌人色纱 c 在绝缘或屏蔽层表面印阿拉伯数字 d 成品电缆标志 用于井下的不同额定电压电缆的识别标志采用颜色标志 5.7.2.1 红色护套; U/U为3.6/6kV及以上 U/U为1.9/3.3kV 黑色护套; U/U为0.66/1.l4kV 黄色护套; U/U为0.38/0.66kV及以下 黑色护套 5.7.2.2成品电缆标志中应有制造厂名称,电缆型号,规格,标志用压印方式或颜色明显区别与护套颜 色的油墨印在外护套表面上 5.7.2.3在电缆内部或外部,允许有制造厂规定的其他标志 成品电缆 除非各后续部分另有规定,各种型号电缆应符合以下要求
GB/T12972.1一2008 5.8.1导体电阻 20C时的导体直流电阻应符合GB/T3956一1997规定 5.8.2绝缘电阻 测得的绝缘电阻在各后续部分中规定 5.8.3过渡电阻 除非各后续部分另有规定,屏蔽层或监视层的过渡电阻应不大于3kQ 5.8.4工频交流电压试验 绝缘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应按GB/T3048.8一2007的试验方法经受表6规定的工频交流电压 试验 表6 压时间 额定电压 试验电压(有效值7 施加电 绝缘线芯类型 kV kV min 6/10 21.0 12.6 3.6/6 1.9/3.3 6.8 动力线芯 0.66/1.14 3.7 0.38/0.66 3.0 0.3/0.5 2.0 控制线芯 1.5 5.8.5燃烧试验 电缆应经受后续部分规定的燃烧试验 5.8.6抗机械冲击性能 试验按附录B规定方法进行,电缆冲击次数规定为 -(16~35)mm;2次; 50120)mm?:3次 5.8.7抗挤压性能 试验按附录C规定方法进行,电缆施加挤压力为 -U/U为0.38/0.66kV;20kN; -U/U为0.66/1.14kV;30kN U,/U为1.9/3.3kV;40kN 5.8.8抗弯曲性能 试验按附录D规定方法进行 电缆弯曲9000次后导体不短路、断路 5.8.9局部放电试验 额定电压为3.6/6kV及以上金属屏蔽电缆应按GB/T3048.12一2007经受局部放电试验 电缆应在1.5U 试验电压下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放电量不大于20pC 5.8.10介质损失角正切试验 额定电压3.6/6kV及以上的电缆经受U 试验电压后的介质损失角正切值tg应不大于0.035 5.8.11冲击电压试验 额定电压3.6/6kV及以上的电缆应经受冲击电压试验 将电缆试样加热至95C,按GB/T3048.13 2007规定的方法施加冲击电压,电缆的每一个绝缘线芯应经受正负极性各10次的冲击电压,其电压峰 值列于表7 在冲击电压试验后,电缆试样每一个绝缘线芯在室温下应经受表6规定的试验电压 15min工频电压试验
GB/T12972.1一2008 表7 6 额定电压U/lkV 10 冲击电压/kVy 60 75 5.8.124h耐电压试验 额定电压3.6/6kV及以上的电缆绝缘线芯应按GB/T3048.82007规定试验方法经受4h,试验 电压为3U 的工频电压试验 5.8.13绝缘吸水性试验 电缆绝缘线芯吸水性试验应按附录F试验方法进行,其性能为: U/U为1.9/3.3kV 114d的电容增值<10% 714d的电容增值<3%, U./几为3.6/6kV及以上 114d的电容增值<6% 714d的电容增值<2.5% 5.8.14绝缘物理机械性能 电缆绝缘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后续部分规定 5.8.15护套物理机械性能 电缆护套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后续部分规定 5.8.16交货长度 电缆根据双方的协议长度交货 长度计量误差不超过士0.5% 检验规则 6.1产品按规定试验和验收 6.2应按商定的质量控制协议,在成品电缆上取样进行试验 如无协议,试样数量为不超过同批数量 的10%,但至少为3件 6.3如有争议,用户有权要求对批量交货产品进行指定项目试验 试验可在制造厂进行,亦可由权威 机构进行仲裁试验 6 抽样结果不合格时,应从同一批中再取两个附加试样就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试验必须两个附 加试样都合格,则该批电缆才可被认为符合规定要求 如果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认为该批电缆不符合 规定要求 试验方法应符合后续部分的规定 6.5 包装 电缆交货盘应符合JBy/T8137一1999规定 电缆应整齐卷绕在电缆交货盘上 电缆端头应紧密包封,露出电缆盘外面的长度应满足交流电压 试验的要求 7.3 每一电缆盘上只允许卷绕同一型号同一规格的电缆 7.4帽灯电线成圈或成束供应,应妥善包装,每圈质量应不超过80kg 短线段50根一束,4束装成 -捆 7.5 包装上应标明: 制造厂名称; a D)产品型号及规格 额定电压; c
GB/T12972.1一2008 长度; d) e 毛重; 制造年、月; D) g 标准编号; h)电缆盘正确旋转方向 运输和贮存 8.1在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上,电缆盘必须放置平稳、固定,防止互相碰撞和磨损 8.2运输中严禁从高处扔下装有电缆的电缆盘,严禁机械损伤电缆 8.3电缆应避免高温及露天曝晒存放 8.4电缆储存时应防止水分潮气侵人端头
GB/T12972.1一2008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橡皮绝缘机械物理性能要求 橡皮绝缘机械物理性能要求见表A.1 表A.1 序号 试验项 目 IR1 IR2 老化前试样 1.1 抗张强度 最小值 MPam 5.0 6.5 MP 断裂伸长率 最小值 200 200 空气烘箱老化试验 2. 00士2 135士2 试验温度 2.2 试验时间 7×24 7×24 抗张强度 中间值 MPa 4.2 % 2.3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值 士25 士30 断裂伸长率 最小值 MPam 200 士25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最大值 士30 2.5 空气弹老化试验 C 127士2 127士2 试验温度 3. 试验时间 40 40 %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值 士30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最大值 % 士30 士30 热延伸试验 试验温度 200士3 250士3 机械应力 N/mm 0.20 0.20 15 15 载荷时间 min 载荷伸长率 最大值 % 100 175 冷却后永久变形 最大值 % 25 15 耐臭氧试验 试验温度 25士2 25士2 试验时间 24 30 % 025~0.030 025" 臭氧浓度(按体积) 0." 0. 一0.030 试验要求 不开裂 不开裂 10
GB/T12972.1一200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机械冲击试验方法 B.1试验设备 B.1.1冲击试验机 B.1.2重锤 B.2试样制备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试样1个,长约2m B.3试验步骤 B.3.1按表B.1规定选定试验机参数 表B.1 动力线芯截面/mm 冲锤质量/kg 冲程/m 16 20 0.75 2535 20 1.1 50~120 1.5 20 B.3.2将试验安装在试验机上,如图B.1 冲锤(R=25,L>1.54); 试样; 3--铁板; 冲程 图B.1 在试样各动力线芯间施加三相交流额定电压,并接人检漏继电器 B.3.3 启动试验机,冲锤从规定高度自由落下,冲击电缆试样,同一根电缆试样应分别在5处试验,相 B.3.4 邻两处之间的距离约为100m. B.4试验结果 按5.8.6规定的次数冲击后,当检漏继电器不动作时,则认为试样通过该项试验 1l
GB/T12972.1一2008 c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挤压试验方法 C.1试验设备 C.1.1油压机或水压机 C.1.2挤压模由钢轨和铁质上压板组成 C.2试样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试样1个,试样长度约2m C.3试验步骤 C.3.1将试样安装在挤压模内,如图C.1 C.3.2在试样各动力线芯间施加三相交流额定电压,并接人检漏继电器 C.3.3启动压力机,缓缓增加压力至规定值,同一根试样,应分别在5处试验 相邻两处之间的距离 约100mm. 铁质上压板; 电缆试样 钢轨(43kg/m); 钢轨宽度; 上压板宽度(>2a). 图C.1 C.4试验结果 按5.8.7规定的挤压力试验后,当检漏继电器不动作时,则认为试样通过该项试验 12
GB/T12972.1一2008 附 录D 规范性附录 弯曲试验方法 D.1试验设备 试验应在图D.1所示的设备上进行 试验设备应具有检测电缆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是否短路或 断路的装置,发生短路或断路时能自动报警 试验机每进行一次往返过程,应使电缆受试部分形成一次 由平直状态到“s”形状态的弯曲过程,电缆弯曲半径按表D.1选择 移动端 移动端 因定端 固定端 图D.1 表D.1 弯曲半径/mm 动力线芯标称截面/m am 1650 150士10 7095 200土1o 120 250士10 D.2试样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试样,试样长度应保证其受试部分进行往返过程 D.3试验步骤 D.3.1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保护链板内,每3个夹板应有1个固定卡 保护链板分别固定在试验 机的移动端和固定端 试样的受检线芯导体应接至试验机的检测装置上 D.3.2启动试验机弯曲试样 D.3.3记录弯曲次数,试样每往返一次作为一个弯曲次数 D.3.4弯曲过程中随时检查电缆试样的固定卡,防止松动 D.4试验结果 电缆弯曲至规定次数后导体不短路,断路时,则认为试样通过该项试验 13
GB/T12972.1一2008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过渡电阻试验方法 E.1试样 任意长度的绝缘屏蔽电缆或监视型电缆1根 E.2试样步骤 E.2.1将试样屏蔽动力线芯导体(或监视线导体)和接地线芯导体分别接到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 E.2.2用直径不大于1.5mm的金属针刺人电缆,使之与动力线芯的导体接触(UYPT型应与兼做地 线的金属屏蔽接触). E.2.3在试样处于自由状态下,测量回路的电流应不大于5mA;测量动力线芯导体或监视线芯导体 与地线导体之间的电压 E.2.4每根动力线芯与监视线芯各刺试3点 E.3试验结果 E.3.1过渡电阻值按式(E.1)计算 R=V/1 E.1 式中 R 过渡电阻,Q; -动力线芯导体或监视线芯导体与接地线芯导体之间的电压降,V; -测量回路电流,A E.3.2每点的过渡电阻测量值应不超过规定值 14
GB/T12972.1一2008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绝缘吸水试验方法 F.1试验设备 F.1.1水箱水温的控制范围为(50士1)C,液面能保证恒定 F.1.2空气烘箱空气温度控制范围为(70士5)c F.2试样 硫化后停放时间不小于48h的绝缘线芯4.5m,去除绝缘层表面上的任何包层和涂敷层 F.3试验步骤 F.3.1试样在(70士5)C空气烘箱内预处理24h,并冷却到50C F.3.2试样放人(50士1)C水中,浸水部分的长度为3m,两端分别露出水面0.75m,水面高度保持 不变 F.3.3试样浸水连续时间14d F.4测量电容值 F.4.1测试电压可采取下列电压中的一种 -频率为40Hz62Hz,平均场强为800Vn /mm0.66/1.14k及以下)或3200V/mm (0.66/1.14kV以上); -频率为800Hz~1000Hz低电压 F.4.2测试时间测量连续浸水1,7,l4d的电容量,分别以C,C.C F.5试验结果 1d14d的电容增值以AC-1表示%): AC-= ×100% 7d~14d的电容增值以AC-1表示(%) C X100% 7-1a 试验结果符合5.8.13规定

矿用橡套软电缆第10部分:矿工帽灯电线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矿用橡套软电缆第10部分:矿工帽灯电线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矿用橡套软电缆第10部分:矿工帽灯电线的编号:GB/T12972.10-2008。矿用橡套软电缆第10部分:矿工帽灯电线共有5页,发布于2009-04-012009-04-01实施,代替GB12972.10-1991
矿用橡套软电缆第2部分:额定电压1.9/3.3kV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矿用橡套软电缆第2部分:额定电压1.9/3.3kV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矿用橡套软电缆第2部分:额定电压1.9/3.3kV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的编号:GB/T12972.2-2008。矿用橡套软电缆第2部分:额定电压1.9/3.3kV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共有7页,发布于2009-04-012009-04-01实施,代替GB12972.2-199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