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0205-2006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

Microporeanti-counterfeitingmarkergeneratedbyheavy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的编号:GB/T20205-2006。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共有9页,发布于2006-10-012006-10-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9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7.120.99
  • 实施日期2006-10-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页
  • 文件大小395.85KB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


国家标准 GB/T202052006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 Microporeanti-counterfeitingmarkergeneratedbyheavyion 2006-10-01实施 2006-05-24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小 国国家标准化管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0205一2006 前 言 本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同方试金石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清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化学系、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陈大年,王玉兰、王军民、张力生,陈靖,刘宣玮、林江恒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GB/T20205一2006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技术安全保密性,试验、核查和 评定方法,验收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重离子微孔防伪膜为基础的防伪标识产品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7921998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8.1一2003,IsO2859-1:1999,IDT)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17002一1997防伪印刷产品生产管理规范 GB/T17004一1997防伪技术术语 GB/T19425一2003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术语和定义 3.1 重离子heavionm 比质子重的离子称为重离子 3.2 重离子微孔 microp0oregeneratedyheawyion 核径迹微孔nucleartrackmicropore 采用具有一定能量的重离子辐照绝缘材料,经适当处理,在绝缘材料内形成的微孔,叫做重离子微 孔,亦称核径迹微孔 3.3 重离子微孔防伪膜anti-conterfteitimgmieroporemembranegeneratedbyheavyion 由重离子微孔组成防伪信息(包括图案)的绝缘材料薄膜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microporeantireounterfeitingmarkergeneratedbyheawion 采用重离子微孔防伪膜制成的防伪标识 3.5 显性图案visiblepatternm 重离子微孔组成的目视清晰可见的图案 3. 6 隐性图案invisiblepatterm 重离子微孔组成的目视不可见,需借助其他手段才可显现的图案
GB/T20205一2006 3.7 衬底underlay 与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膜粘合在一起的基材,如纸张、镀铝膜、激光全息膜或印刷的塑料膜等材料 3.8 上色性eolored 用彩色水笔在重离子微孔防伪膜上涂抹后擦拭干净,带色的液体留在微孔孔道内,孔壁被染色,微 孔图案区留下颜色的特性 3.9 透印性transparentcooring 将上色后的微孔膜从防伪标识表面揭起,带色的液体透过微孔孔道印在衬底上的特性 .10 3. 透水性transparentwatering 在微孔膜上滴水涂抹,水填充微孔,整个微孔图案区变得透明,呈现衬底的颜色 分类 显性图案产品.利用重离子微孔防伪膜与纸质或塑料底衬复合制成的防伪标识,标识上的重离子 微孔防伪膜上有清晰的乳白色微孔图案 4.2隐性图案产品:利用重离子微孔防伪膜与纸质或塑料底衬复合制成的防伪标识,标识表面看不出 微孔图案,在重离子微孔防伪膜上涂抹上色,微孔图案方能显现 要求 5.1防伪力度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的防伪力度应符合GB/T19425一2003规定的A级标准 身份惟一性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的一次性使用不可转移率不低于90% 特性要求 5. 3 5. 3.1标识表面具有上色性或滴水消失性 5.3.2应具备揭下微孔防伪膜进行上色、透水,透印性及孔形、孔径、孔密度检验的功能 5.3.3微孔孔形应为圆柱形或圆锥形,孔壁光滑,微孔密度在2×10'个/em'一1×10个/em之间,孔 径在0.5um10um之间 5.4稳定期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的特性要求具有不低于60个月的稳定期 5.5识别性能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的识别性能如下 真品通过率Z(%),99GB/T20205一2006 5.8安全期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的安全期为36个月 5.9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要求 表1外观 指标名称 质量要求 污点 图案区域不得有直径大于0.5 n的斑点、污痕 5mm 划痕 图案区域不得有明显划痕 图像质量 图像较清晰 平整度 微孔防伪膜与底衬贴合平整,不得有翘起现象 套色错位 不大于0.15mm 模切中心相对偏差 在保证图案完整的前提下,模切中心相对偏差要求<7%,最大模切中心偏差<1.5m mm 技术安全保密性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应具有技术安全保密性,具体要求如下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必须有严格的安全措施来保证,安全措施必须形成正式文件并应符合 6.1 GB/T17002一1997中有关规定 6.2生产过程中用于制版的计算机图形文件、墨图、印刷版,应设专人严格管理 6.3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试验品、残次品等要即时销毁,设专人监督并做好销毁记录 6.4生产环境应满足封闭管理的要求 6.5与用户的交接必须有必要的手续 试验、核查和评定方法 7.1试验环境 环境温度:23C士2C; 环境湿度;50%士5%RH. 7.2防伪力度的检验方法 防伪力度的检验按照GB/T19425一2003的7.1规定进行 7.3身份惟一性的检验方法 7.3.1防伪标识的一次性使用不可转移率用手工法检验 7.3.2将样品贴在标的物上,使防伪标识与测试面完全粘合 放置24h后,徒手揭下样品观察破坏程 度,标识大部分被破坏即认为符合一次性使用不可转移 特性指标的测量 滴水消失性;用水在标识上涂抹,图案白色消失,水干后图案恢复 7.4.2上色性;在标识上用彩色水笔涂抹后擦拭干净,图案区应留下颜色 7.4.3上色透水透印性;在标识上用彩色水笔涂抹后擦拭干净,图案区留下颜色,揭起上层重离子微孔 膜,衬底上与标识膜图案部分对应的区域应留下色笔痕迹 将揭起的上层重离子微孔膜衬在纸上,用彩 色水笔涂抹,图案可以透印在纸上 7.4.4孔形;用精度为1pm的光学显微测量装置观察标识膜图案区,可看到清晰的柱形或锥形的孔 或坑 7.4.5微孔密度:在高倍(40X)显微镜下测量微孔的密度(个/em').
GB/T20205一2006 7.4.6孔径;用精度为0.5xm的光学显微测量装置测量微孔的直径 7.5稳定期的检验方法 企业的每批(个品种)产品均应留存100枚以上以备稳定期检验用 在稳定期内每隔6个月抽取5 枚标识进行特性要求的检验 符合5.3要求的为合格 7.6识别性能的检验方法 将受检样品用相关识别仪器(机读)或人工(非机读)法,按使用说明检验识别性能是否满足5.5的 要求 使用适应性的检验方法 放射性卫生防护要求由放射性卫生防护部门按照相应规定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7.8使用环境要求的检验方法 使用温度范围:将标识粘贴在标的物上置于恒温箱内,分别在一20C和50C的环境中观察标识 是否翘起 放置2h后取出,检验标识的身份惟一性、特性指标和识别性能是否符合5.2,5.3和5.5的 要求 湿度;将标识粘贴在标的物上置于温度为2oc士5c,湿度分别为20%和85%的环境中观察标 识是否翘起 放置2h后取出,检验标识的身份惟一性、特性指标和识别性能是否符合5.2,5.3和5.5 的要求 安全期的检验方法 安全期用信息反馈来检验 如果生产企业在安全期内没有用户投诉,则该项要求为合格 如有用 户投诉并得到核实,则为不合格 7.10外观检验 .10.1污点、划痕和平整度;将样品平放在平板玻璃上,距离样品1m处设置20w普通光源照明,观 察者眼睛距样品0.3m处进行观察 7.10.2图案清晰度;将样品平放在平板玻璃上,距离样品1m处设置20w普通光源照明,观察者眼 晴距样品0.3m处进行观察 图案所有细节应清楚 7.10.3套色错位;用读数显微镜,观察、测量套色错位 7.11模切中心偏差的测量 将样品放于平板玻璃上,用读数显微镜以图案中心为基准进行测量 7.12技术安全保密性的检验方法 技术安全保密性用核查法检验 全部符合要求者为合格 验收规则 8.1试验种类 为了检验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的质量是否达到本标准的要求,应对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 进行交收试验(出厂试验),例行试验和定型试验(型式试验) 8.2交收试验 8.2.1试验对象、抽样地点和方法,检验批 交收试验是针对产品的加工缺陷进行的一种检验 生产企业所生产的每一批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 产品,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从成品库内随机抽样进行检查 同时提交验收的同一规格产品为一批 8. .2.2试验项目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交收试验的试验项目为身份惟一性、外观、模切中心偏差、上色透水透印 性检查 8.2.3抽样方案及合格判定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交收试验的抽样方案应采用GB/T2828.1一般检查水平正常检查一
GB/T20205一2006 次抽样方案 本标准所列的交收试验项目的AQL值、交收试验的样本大小和合格判定数规定如下 身份惟一性检查抽样方案见表2 表2身份惟一性检查抽样方案 单位;枚 批量范 本 <35000 20 32 35001500000 >500001 50 外观检查水平和抽样方案见表3. 表3外观检查水平和抽样方案 单位,张 AQL值 批量范围 样本数 0.65 1.5 2.5 Ac Ae Ac 35000 315 10 14 14 21 35001~150000 500 150o01500000 1o 21 221 800 21 500001 250 21 外观、模切中心偏差合格质量水平AQL值的采用和缺陷种类见表4 检测的合格判定数(枚) Ac值×10. 表4外观、模切中心偏差检测水平 缺陷类别 AQL值 缺陷种类 0.65 脱膜,分层、错版、图案残缺 B 1.5 外形尺寸超差,模切中心偏差超差,硅油纸损坏 标识膜斑点,标识明显脏污 标识膜或镀铝膜明显划伤; 印刷套色错位严重 注1: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合格的单位产品称为不合格品,每个单位产品只能算一个不合格品 注2:有一个或一个以上A类不合格,也可能还有B类和(或)C类不合格的单位产品,称为A类不合格品; 注3 有一个或一个以上B类不合格,也可能还有c类不合格但不包含A类不合格的单位产品,称为B类不合 格品; 注4:有一个或一个以上C类不合格,但不包含A类或B类不合格的单位产品,称为C类不合格品 注5:若有新的缺陷种类可补充 上色透水透印性检查水平和抽样方案见表5 表5上色透水透印性检查水平和抽样方案 单位枚 AQL值0.65 批量范围 样本 20 二500000 500001 80 8. 3 例行试验 按照GB/T19425一2003的7.3规定进行
GB/T20205一2006 8.4定型试验(型式试验 按照GB/T19425一2003的7.4规定进行 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9.1产品标识 在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或其内包装物上均应有下列清晰而牢固的标识 a)产品名称; 生产者名称和地址; bb 生产日期; e d)安全期 9.2包装 9.2.1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的内包装用纸或塑料袋,外包装用瓦楞纸箱 9.2.2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的外包装物上应有下列清晰而牢固的标识 产品名称和型号; a b)生产者名称、地址和电话; 产品数量; c 产品质量标准编号 d 净重和毛重; 运输标识 外包装物尺寸 g 9.3合格证 每一包装物内均应附有由生产企业质量检验部门签发的产品合格证 合格证上应注明下列内容 产品名称和型号; a b)产品质量符合的标准名称和编号; 生产日期; c d)检验日期 安全期 e 检验者签章 运输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应能采用正常运输工具进行运输 运输产品时应防晒,防潮、防雨 9.5贮存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产品应贮存在通风,防潮和防火的仓库内 仓库内的室温和相对湿度应满足 5.7使用环境要求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的编号:GB/T20206-2006。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共有19页,发布于2006-10-012006-10-01实施
银杏种核质量等级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银杏种核质量等级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银杏种核质量等级的编号:GB/T20397-2006。银杏种核质量等级共有14页,发布于2006-11-012006-11-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