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4516.1-2009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方法

Corrosionofmetalsandalloys-Atmosphericcorrosion-Determinationofmeteorologicfacto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方法的编号:GB/T24516.1-2009。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方法共有26页,发布于2010-05-012010-05-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H2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7.060
  • 实施日期2010-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6页
  • 文件大小930.30KB

以图片形式预览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方法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方法


国家标准 GB/T24516.1一2009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 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方法 Corosioofmetalsandaoys一Atmspherieceorrsionr Determinationofmeteorologicfactors 2009-10-30发布 2010-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4516.1一2009 前 言 GB/T24516的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和附录I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J、附录K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研究试验站网综合研究 中心,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易平、秦晓洲、杨德模、王振亮、韩薇
GB/T24516.1一2009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 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方法 范围 GB/T24516的本部分规定了产品及材料开展大气腐蚀试验进行地面气象因素观测的项目、要求 和方法,重点规定了观测场地、观测程序,观测项目和观测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大气环境腐蚀试验网站开展产品及材料自然环境腐蚀试验对自然环境地面气象 因素的观测 也适用于其他环境试验网站有关环境气象因素的观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451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气象因素meteorologiefactor 构成天气现象和气候状态的自然环境因素 3.2 环境温度ambienttemperature 表示环境中空气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相对湿度relatiehumidity 同温、同压下大气中实际水燕气压力与饱和水蒸气压力之比,或实际水蒸气密度与饱和水蒸气密度 之比 3. 4 气压atmospheriepressure 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 3.5 大气降水preeipitation" 指从天空降落到地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燕发、渗透和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 深度 3.6 降水总量totalamountofpreeipitation 指每天两次观测时间之间的降水之和
GB/T24516.1一2009 3.7 风 wind 空气的水平运动,包括风向和风速 3.8 sunshinehours 日照时数 指太阳在该地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 3.9 日照百分率sunshine percentage -定时期内实际日照总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3.10 总辐射量totalamountofradiatiom 指太阳投射在水平面上的直接照射和天空散射的总量 3.11 雪深depthofsnow 指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 3.12 雪压pressureofsnow 指单位面积上的积雪质量 3.13 气象自动化meteorologicautomation 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集多项气象因素观测为一体的综合观测系统,一般应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 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和太阳辐射等参数,具备全自动气象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远程传输等功能 通用要求 4.1观测场地 4.1.1观测场地选择 观测场应设在暴露试验场内或紧靠暴露试验场的同一平面,方位应为东西向×南北向 4.1.2观测场地要求 4.1.2.1观测场地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试验站环境气象因素变化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地貌 对环境气象因素采集地影响 4.1.2.2标准的观测场地应为25m×25m或20m(南北向)×16m(东西向,场地应平整,并有均匀 草层(沙漠等特殊地区例外),草高不应超过0.2m 场内不允许种植其他作物 4.1.2.3观测场地内应铺设0.3m一0.5m宽的道路(禁用沥青铺面),观测场四周可设高度约1.2mm 的白色栅栏 4.1.2.4观测场地内应保持整洁,经常清除观测场上的树叶、纸屑等杂物 有积雪时,除小路的积雪可 以清除外,应保持场地内自然积雪状态 4.1. 3 场地周边环境要求 观测场四周应空旷平坦,边缘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3倍以上 4.2观测仪器 4.2.1 仪器的安置 4.2.1.1仪器的放置按“北高南低,东西排列成行”的原则依次放置 4.2.1.2仪器安置时南北间距不小于4m,东西间距不小于3m,仪器距围栏不小于3 m 4.2.1.3观测场人口设在北面,观测人员应从北面接近仪器
GB/T24516.1一2009 4.2.1.4仪器的安置,应便于观测操作,互不影响 4.2.1.5仪器安置高度、水平、方法等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并保持仪器的清洁状态 4.2.2仪器安装要求与误差范围 仪器安装要求与允许误差范围详见表1 表1气象仪器安置要求与允许误差范围 器 仪 基准部位 要求与允许误差范围 百叶箱通风干湿表 高度1.50m 士0.05m 感应部分中心 感应部分中心 干湿球温度表 高度1.50m 士0.05 士0.05m 感应部分中心 最高温度表 高度1.53m 最低温度表 高度1.52m 士0.05m 感应部分中心 温度计 高度1.50mm 感应部分中心 士0.05m 雨量器 高度0.70m 口缘 士0.03m 遥测雨量计 仪器身高度 日照计 本站的纬度 士0.5 底座南北线 风速器 高度10m~12m 风杯中心 风向器 方位正北 士5.0 方位指北杆 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水银气压表(动槽 象牙针尖 气压计 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士0.05m 辐射传感器 高度1.50 4.3气象因素观测时间 4.3.1气象因素观测时间采用北京时间 4.3. 2 每天上午和下午至少定时观测各一次,推荐观测时间为09时和16时,观测应提前5min~ nmin进行,遇特殊天气随时观测 15 观测项目及观测方法 5.1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观测方法按附录A规定执行 5.2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的观测方法按附录B规定执行 5.3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的观测方法按附录C规定执行 风向风速 风向风速的观测方法按附录D规定执行 5.5 日照时数 日照时数的观测方法按附录E规定执行 5.6太阳辑射 太阳辐射的观测方法按附录F规定执行 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的观测方法按附录G规定执行 5.8积雪 积雪的观测方法按附录H规定执行
GB/T24516.1一2009 5.9气象因素自动化测定 5.9.1气象自动站可自动、连续,观测、记录大气中的温度、湿度、降雨、风向风速,大气压力、日照、日 射等参数 具备全自动气象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远程传输等功能,其测定项目可以根据试验需求,通 过增减采集传感器来达到 5.9.2测定方法按附录I规定执行 观测记录和报表 6 气象观测记录 气象观测日记录参见附录J 6.2异常记录的处理 定时观测记录缺测时,凡有自动记录的观测项目,应用订正后的自记记录代替 无自动记录的 项目,应用当地气象台站的数据记录代替 记录数据有疑问时,应在疑问数据上加“)”,而合计和平均值照常统计,不加“()” 异常记录的处理情况,均应在备注栏予以说明 6.2.3 记录报表的编制 年报表格参见附录K表K.1. 月报表格参见附录K表K.2一表K.! 6.3.2 6. 各类报表应附有使用的各种仪器名称,型号,规格及出厂编号 3.3 自记纸的整理保存 每月将自记纸按日序排列,装订成册 每年按月序排列,装订成册 装订成册的自记纸应妥善保管,勿使潮湿、虫蛙、污损等 数据处理和统计 各类天气日数的统计 7.1.1日降雨、降雪量大于0.1mm时,应各统计为一个雨日或雪日 只出现雾、露、霜量不统计为雨 雪日 7.1. 2 白天或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均应记人天气现象栏,白天和夜间同时均有该现象时,也只统计为 -个日数 7.2日平均值和日极值的挑选 7.2.1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均采用02时,08时、14时、20时等四次记录数值的算术平 均值 7.2.2日最大,最小相对湿度取自动记录纸上迹线的最高、最低点,经订正后的值 7.2.3日最高、最低温度和气压取自动记录纸上迹线的最高、最低点,经订正后的值 7 3 数值修约 观测数据的数值修约方法按GB/T8170有关规定执行
GB/T24516.1一2009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观测方法 A.1观测参数及单位 A.1.1空气温度 空气温度应观测定时温度、整时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A.1.2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应观测定时相对湿度、整时相对湿度、日最大相对湿度和日最小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 A.2仪器,设施 A.2.1百叶箱 A.2.2干球温度表 A.2.3湿球温度表 A.2.4最高温度表 A.2.5最低温度表 A.2.6温湿度两用计 A.2.7温度计 A.2.8湿度计 A.3观测程序 A.3.1干湿球温度表 A.3.1.1每天上下午定时观测并记录 A3.1.2气温不低于一10.0c,湿球纱布结冰时,先将湿球球部浸人20C25C的水中,使冰层完 全溶化 然后把水杯移开,用杯沿将聚集在纱布头上的水滴除去 待湿球温度稳定后,读数并记录 若 湿球示度不稳定,不能读数时,则只记录干球温度 湿度改用毛发湿度表或湿度计来测定的数值 A.3.1.3气温低于一10.0C时,应用毛发湿度表或湿度计测定湿度 但在偶有几次气温低于 一10.0C的地区仍可用干湿球温度表进行观测 A.3.1.4气温低于-36.0C时,用酒精温度表观测气温 酒精温度表事先悬挂在干球温度表旁边.如 果没有酒精温度表,则可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的示度来测定空气温度 A.3.2最高温度表 A.3.2.1每天上午定时观测并记录 A.3.2.2观测时应注意温度表的水银柱有无上滑离开窄道的现象 若有上滑现象,应稍稍抬起温度 表的顶端,使水银柱回到正常的位置,然后再读数 A.3.2.3气温低于一36,0C时,停止最高温度表的观测,记录空缺,并在备注栏注明 A.3.2.4调整最高温度表时用手握住表身,感应部分向下,臂向外伸出约30"的角度,用大臂将表前后 甩动,使示度接近于当时的干球示度 调整最高温度表时,动作应迅速,尽量避免阳光照射,不应用手接 触感应部分 调整后,把表放回时,先放感应部分,后放表身 A.3.3最低温度表 A.3.3. 每天上午观测并记录 A.3.3.2观测时,眼睛平直地对准游标离感应部分远的一端;观测酒精柱顶时,对准凹面中点的位置
GB/T24516.1一2009 A.3.3.3调整最低温度表时,抬高温度表的感应部分,使游标回到酒精柱的顶端 A.3.4温度计 每天定时观测、记录并作时间记号 A.3.5湿度计 每天定时观测、记录并作时间记号 观测记录 A.4.1温度表的读数 温度表读数要准确到0.1C 读数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观测时保持视线和水银柱顶端齐平; a b)动作迅速,缩短停留时间,勿使头、手和灯等热源接近球部,不要对着温度表呼吸 c)复读 A.4.2相对湿度的查取 用经仪器误差订正后的干、湿球温度值,从《气象常用表(第一号)中查取相对湿度值; 若经仪器误差订正后的湿球温度高于干球温度时,湿球温度取干球温度值,查取湿度 A.4.3相对湿度极值的挑选 -日自记迹线中的最高和最低处,标出箭头并读数 若挑选出的最小湿度,大于该日某次定时观 在一 测的记录时,应挑选该定时记录为日最小相对湿度 若挑选出的最小相对湿度小于零时,记为“o” 若 挑选出的最大相对湿度大于100%时,记为“100%” A.5数据处理 A.5.1仪器误差 按所附检定证进行温度表读数的仪器误差 A.5.2最低温度表读数的补充订正 每月1日5日09时将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的示度与经仪器误差订正后的干球温度表的示度比较, 若平均误差不大于0.5C,该最低温度表可以使用,读数也不进行平均误差订正;若平均误差大于 C ,应撤换最低温度表,并将此5天的平均差值订正在该5天的逐日最低温度值上 若不能撤换 0.5 时,每日09时要继续读酒精柱示度,以计算最低温度表的全月补充订正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 T= (A.1 习(T 一T)十丁 式中: 补充订正后的最低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 TD 实际记录次数 仪器误差订正后的干球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 Tn T 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示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 仪器误差订正后的最低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 T 中途换用了最低温度表,在换用后的前5天内,也参照上述规定进行比较观测 A.5.3时间差订正 自记钟24h内计时差值达20min以上时,自记纸均应作时间差订正 订正方法如下 以实际时间为准,根据换下自记纸上的时间记号,求出自记钟在24h内的计时差值,按变差分配到 每个小时,在用铅笔在自记迹线上作出各正点的时间记号 当自记钟在24h内的计时的差值不超过 20min时,不必进行时间差订正 但要尽量找出造成误差的原因,并加以消除
GB/T24516.1一2009 B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大气压力的观测方法 B.1观测参数及单位 大气压力应观测平均气压、最高气压、最低气压,单位为百帕(hPa) B.2仪器 B.2.1水银气压表 a)动槽式水银气压表; 定槽式水银气压表 D B.2.2空盒气压计 B.3观测程序和记录 B.3.1动槽式水银气压表 动槽式水银气压表的观测程序为: a 观测附属温度表(简称“附温表”),读数精确到0.1C 当空气温度低于附温表最低刻度时,应 在紧贴气压表外套管壁上,挂一支更低刻度的温度表作为附温表,进行读数 b)调整水银槽内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恰相接; c)调整游尺并读数; d 读数复验后,降下水银面,离开象牙针尖约2mm一3mm; 观测时光线不足,可用手电筒或加遮光罩的15w一0w照明灯 采光时.,灯光从气压表侧后 e 方照亮气压表挂板上的白磁板,不应直接照在水银柱顶或象牙针上 B.3.2定槽式水银气压表 定槽式水银气压表的观测程序为 a)附温表观测,按B.3.1中a)的规定进行 b) 用手轻击表身,所在部位在刻度标尺下部到附温表上部之间; e)游尺调整并读数 B.3.3气压计 日转型气压计每天换纸,周转型气压计每周换纸 步骤如下: a)按动仪器右壁外侧记时按钮,使自记笔尖在自记纸上划一短垂线,作为记录终止记号; b 掀开盒盖,拨出笔挡,取下自记钟筒; e)松开压纸条,取下自记纸,上好钟机发条,换上填写好观测地点、日期的新纸 上纸时自记纸应 卷紧在钟筒上,两端刻度线要对齐,底边紧靠钟筒突出的下缘,勿使压纸条挡住有效记录的起 止时间线; 反时针方向旋转自记钟筒,使笔尖对准记录开始的时间,拨回笔挡并作一时间记号 d) 盖好仪器的盒 e B.4数据处理 B.4.1气压 水银气压表的读数应按仪器误差、温度差、重力差的顺序进行订正,以求得气压值
GB/T24516.1一2009 B.4.1.1仪器误差订正 从气压表的检定证中查取仪器误差订正值,与气压读数相加,即为仪器误差订正后的气压值 B.4.1.2温度差订正 用仪器误差订正后的气压值和附属温度值(简称“附温”),从《气象常用表》(第二号)第一表中查取 温度差订正值 如附温在0C以上时,订正值为负;附温在0C以下时,订正值为正 温度差订正值与 仪器误差订正后的气压值相加,即为温度差订正后的气压值 B.4.1.3重力差订正 重力差订正包括纬度重力差和高度重力差订正两个方面: a) 纬度重力差订正 用温度差订正后的气压值和本站纬度,从《气象常用表》(第三号)第一表中查取纬度重力差订正值 纬度大于45°,订正值为正;小于45,订正值为负 b)高度重力差订正 用温度差订正后的气压值和本站水银槽海拔高度值,从《气象常用表》(第三号)第二表中查取高度 重力差订正值 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订正值为负;低于海平面,订正值为正 上述两项订正值,合称重力差订正值 重力差订正值与温度差订正后的气压值相加,即为本站气 压值 B.5自记记录的处理 气压计的记录应与气压表订正气压值进行差值订正 其订正方法如下 B.5.1 用气压表的定时气压的订正结果与记录纸的读数的差值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与记录纸的整点读数相 加减得到本站整点气压值 用02时.08时,14时、20时的四点气压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气压值 B.5.2把定时监测的实测值和自记读数分别填在换下的自记纸上的相应时间线上 B.5.3从自记迹线中选出一日中最高和最低处,标一箭头并读数,即得该日最高气压和最低气压
GB/T24516.1一2009 附 录c 规范性附录 大气降水观测方法 C.1观测参数及单位 大气降水应观测 -降水总量(含降雪),单位为毫米(mm); 降水时数,单位为小时(h) C.2仪器 雨量器; a b 遥测雨量计 C.3观测程序和记录 C3.1雨量器 C3.1.1液态降水的观测和记录 每天上下午定时观测 降水量大时,可分数次量取,求其总和 量取完毕,应进行复验 无降水时 降水量栏空白不填 不足0.05mm的降水量记0 纯雾、露、霜、冰针、雾淞、吹雪的量按无降水处理 C.3.1.2固态降水的观测和记录 用备用储水筒换下已承接固态降水物的储水筒,盖上盖子后,取回室内待固态降水物溶化后,用量 杯量取 观测时间和记录均同c.3.1.1 C.3.2遥测雨量计 C.3.2.1自记纸的更换 -日内降水大于或等于0.1mm时,应换纸 换纸时有降水,在自记迹线终止和开始的 端均用铅笔划一短垂线,作为时间记号;换纸时无降水,在新自记纸换上前拧动笔位调整旋钮,把笔尖调 至“0”线上 c.3.2.1.2换纸时遇强降水,若自记纸尚可继续记录,则可等雨停或雨势转小后再换纸 如估计在短 时间内雨不会停也不会转小,则可拨开笔尖,转动钟筒,在原自记纸的开始端(此处应无降水记录,或有 降水自记迹线而不致重迭)对准时间,重新记录 待雨停或转小后,立即换纸 换下的自记纸应注明情 况,在两次的迹线上标明日期,以免混淆 C.3.2.1.3一天内无降水时,可不换纸 每天在规定的换纸时间,先作时间记号,再拨开自记笔,旋转 钟简,重新对准时间;放回自记笔,拧动笔位调整旋钮(或按微调按钮),使自记笔上升约1mm的格数, 以免每日迹线重叠 C.3.2.1.4因有雾、露、霜量(包括翻斗内的剩余雨水)使自记迹线上升大于或等于0.1mm时,则不必 换纸,但应在该自记纸的背面注明 C.3.2.1.5自记纸的换取按附录B中B.3.3的有关规定执行 C.3.2.2观测和记录 观测和记录步骤: 从计数器上读取降水量,读数记人观测簿相应栏 读数后按回零按钮,将计数器数值复位到 “0” 复位后,计数器的五位0数应在一条直线上; b 遇固态降水,凡是随降随化的,仍照常读数和记录 否则,应将承水器口加盖,仪器停止使用
GB/T24516.1一2009 并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待有液态降水时再恢复记录 自记记录纸用于整理各时雨量和降雨时数 数据处理 C.4.1时间差订正按附录A中A.5.3规定执行 C.4.2按上升迹线计算出两个正点记号间水平分格线实际上升的格数,即为该时降水量 如换纸时 有降水,使得换纸时间内的降水未记录上,这一部分量应作为换纸所在时段里的降水量 没有上升迹线 的各部分空白 C.4.3降雹时按自记迹线读取各时降水量,但应在自记纸背面注明降雹情况 10
GB/T24516.1一2009 附 录D 规范性附录 风向风速观测方法 D.1观测参数及单位 观测参数包括风向和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D.2仪器 风向风速仪 D.3观测与记录 D.3.1观测 观测仪器经过参数设置后,通上电源开始连续自动监测风向风速 应及时更换打印纸 D.3.2记录 D.3.2.1将打印纸上或PC机上02时,08时、l4时、20时的风向、风速值记人记录薄 D.3.2.2风向的缩写见表D.1 D.3.2.3l6位风向表示法见图D.1 表D.1风向缩写表 缩写 风向 缩写 风向 风向 缩写 风向 缩写 N SE wNw 东南东 西北西 北 南 NNE SSw SE 西北 Nw 东北北 西南南 东南 东北 NE 西南 Sw SSE 西北北 NNw 东南南 E 西 w 东北东 ENE 西南西 wSw 东 NNw NNE NW NE ENE WNw wSw ESE SE sw SSE Ssw 图D.116位风向表示法 1l
GB/T24516.1一2009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日照时数观测方法 E.1观测参数及单位 日照时数应观测日照时数,单位为小时(h)和日照百分率(%). E.2仪器 直接辐射表 a D 太阳辐射记录仪 E.3观测与记录 E.3.1观测仪器经过参数设置后,开始连续自动监测日照时数 应及时更换打印纸 E.3.2对前一天的数据进行录人、存盘、打印并记录在相应的记录薄 E.4数据处理 E.4.1日照时数 进行辐射量不小于120w/m时间的累计统计,得到日照时数的数值 E.4.2日照百分率 日照百分率按式(E.1)计算 H B一 E.1 青x100% 式中: 日照百分率的数值,单位为百分率(%) H 日照时数的数值,单位为小时(h); H 可照时数的数值,单位为小时(h). 注,根据《气象常用表》查取可照时数 12
GB/T24516.1一2009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太阳辐射观测方法 F.1观测参数及单位 太阳辐射应观测45°角总辐射量、0角总辐射量、紫外光辐射量、红外光辐射量和纬度角总辐射量, 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 F.2仪器 辐射传感器 F.3观测与记录 F.3.1观测 观测仪器经过参数设置后,开始连续观测太阳辐射 F.3.2记录 每天值班人员对前一天的数据进行录人、存盘、打印并记录人记录薄 F.3.3计算 用录人的数据直接得到红外光辐射值和总辐射值,按式(F.1)计算紫外光辐射值 F.1 U、=U-U. 式中: U -紫外光辐射的数值,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m'); U 总辐射表所监测的累计值,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 U 400nm分光谐表所监测的累计值,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 13
GB/T24516.1一2009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天气现象观测方法 G.1观测参数 天气现象观测主要观测睛,雨、雪,雾、露、霜、闪电、积雪、结冰、冰雹、雷暴、风等 G.2观测和记录 G.2.1观测 G.2.1.1观测视区内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 G.2.1.2随时观测值班时间内所出现的全部天气现象 对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应尽量判断记录 G.2.1.3凡与水平能见度有关的现象,均以有效能见度为准 G.2.1.4各试验场站可根据试验的要求开展相应的天气现象的观测 G.2.2记录 G.2.2.1天气现象按表G.1所示符号记人观测本 G.2.2.2根据观测情况,及时进行记录 G.2.2.3夜间不值班的试验站,观测簿中的天气现象栏划分“夜间(20时08时)”和“白天(08时 20时)”两栏 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记人“夜间栏”,白天出现的天气现象记人“白天栏” 表G.1天气现象符号表 现象名称 积雪结冰冰雹 雷暴 风 晴 雨 雪 雾 露 霜 闪电 符号 0 o 14
GB/T24516.1一2009 附录 H 规范性附录 积雪观测方法 H.1观测参数及单位 积雪应观测雪深,单位为厘米(cm); 雪压,单位为克每平方厘米(g/em) H.2仪器 a)量雪尺 b体积量雪器(雪器. H.3仪器的观测与记录 H.3.1雪深 H.3.1.1每天定时在观测地点将量雪尺垂直插人雪中到地表为止,依据雪面所遮盖尺上的刻度线,读 取雪深的厘米整数,数值修约按GB/T8170有关规定执行 H.3.1.2每次观测应做3次测量,记人观测薄,并求其平均值 3次测量的地点,彼此相距在10m以 上,并作好记号,以避免下次在同一地点重复测量 H.3.1.3平均雪深不足0.5cm时记0;雪深栏为空白栏 H.3.2雪压 H.3.2.1要求 若雪深达到或超过5cm,则要求在雪深观测点附近进行雪压观测 每次观测应做3次测量,记人观测薄,并求其平均值 3次测量的地点,彼此相距在10m以上,并 作好记号,以避免下次在同一地点重复测量 H.3.2.2采样 观测前半小时把量雪器拿到室外,并请理干净;取样时将量雪器垂直插人雪中,一直到达地面,然后 拨开量雪器一方的雪,把小铲沿量雪器口插人,连同量雪器一起拿到盛雪水的容器上,抽出小铲,使雪样 落人容器中,加盖拿回室内 雪融化后用量杯测定容器中的雪量 H.3.3称雪 将装有雪样的客器放在精度为0.lg天平上(或电子天平),称得质量后减去容器质量,即获得积雪 的质量 H.4计算 按式(H.1)计算出雪压 G b = H.1 式中: -雪压的数值,单位为克每平方厘米(g/cnm') G -用量雪器采样的雪重,单位为克(g); 量雪器口的表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 15
GB/T24516.1一2009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气象因素自动化观测方法 观测参数 气象自动化观测的参数应有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风向风速、降水、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等 因素 注1,观测参数可根据试验站需要增加或减少,安装不同的传感器,则测定相应的参数 注2;观测参数单位同附录A一附录H I.2仪器 地面自动气象站 I.3观测程序 1.3.1参数设置 当软件安装完成后,参数设置好后才能正常使用 点击系统参数,出现时钟设置,通信口设置,采集 器对时、站址参数设置、辐射参数设置、图形参数设置、服务器参数设置、数据库设置、系统参数设置 I.3.2日常操作 I.3.2.1打开采集器开关,将交流插头插在专用接线板上 数据采集器工作指示灯频繁闪烁后进人每 分钟一次的正常工作状态 I.3.2.2打开自动气象站要素监测系统软件 点击实时监测,此时自动气象站要素监测系统软件会显 示监测到的实时数据 I.3.2.3当发现软件界面左下角显示的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超过30s时,应重新对时 I.4数据处理 I.4.1数据查询 在资料查询下拉框里选择单站数据查询,输人相应的时间段和站点就可以查询所需数据 I.4.2数据统计 在资料查询下拉框里选择单站数据统计,输人响应的时间段,在点击“统计”按钮就对自动站监测各 要素的极值、平均值、出现时间进行统计 I.4.3数据统计图 在资料查询下拉框里选择单站数据统计图,输人响应的时间段,所需监测要素,点击“绘图”按钮就 对自动站监测各要素正点值进行图形直观显示 1.5数据保存 自动站所采集的数据通过CAsw600-数据采集器进行处理和存储,然后通过传输线自动传输到 计算机 16
GB/T24516.1一2009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日记录本 J.1封面 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日记录本封面见图J.1 J.2内容 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日记录本内容见表J.1 地面气象因素观测记录本 时间 年 月 观测地点 初算 对: 校 复核: 起止时间 月 月 日 日 图J.1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日记录本封面 17
GB/T24516.1一2009 表J.1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日记录本内容 气象因素观测日记录 年 月 观测时间 观 订 测 读 读 数 正 数 干球温度表 湿球温度表 相对湿度/% 降雨量/mm 降雨时数小 观测时间 2 08 20 极大值极小值平均值 温度/g 相对湿度/% 压/hPa 10m风速/风向 红外光 紫外光 总辐射 45"总辐射 纬度角辐射 日照时数 太阳辐射 MU/m 02-08(夜 08-20(昼 最高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 仪器误差 天气现象 读数仪器误差订正 读数 订正 值班日志 本班工作 基本情况 需要交代 的事项 其他 观测员: 校核员 18
GB/T24516.1一2009 附录K 资料性附录 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数据报表 K.1封面 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数据报表封面见图K.I K.2内容 K.2.1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数据年报表内容见表K.1 地面气象因索观渊数据月报表内容见表K.2. K.2.2 整时温度统计内容见表K.3. K.2.3 整时相对湿度统计内容见表K.4 K.2.4 地面气象因素报表 年 时 间 月 观测地点: 东 经 北 纬: 海拔高度 制 表 复 核 批 准 报表时间: 年 月 日 图K.1地面气象因素观测数据报表封面 19
GB/T24516.1一2009 灶 普 海 歌 可 怅 5 甲 三 每 要 西 喘 盐 嗒 |然||银 三 一 一 一 期 四 四 火 新 回 5 出 咱 一 三 ||出 兴 三 四 E 知 莫 回 咨 漫 斗嗒 四 发 20
GB/T24516.1一2009 踪 长 巴 四 出 自 聪 上说 出 聪 富 mnet 耳日且日日日国
GB/T24516.1一2009 o O 5 茄 8 套 A 台 " 米 工 妥 o 3 S 3 3 22
GB/T24516.1一2009 茄 点 八 T 下 司 三 S 监 二 9 四 英 二 品5 E 3 品

硅抛光片氧化诱生缺陷的检验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硅抛光片氧化诱生缺陷的检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硅抛光片氧化诱生缺陷的检验方法的编号:GB/T4058-2009。硅抛光片氧化诱生缺陷的检验方法共有20页,发布于2010-06-012010-06-01实施,代替GB/T4058-199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跟踪太阳暴露试验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跟踪太阳暴露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跟踪太阳暴露试验方法的编号:GB/T24516.2-2009。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跟踪太阳暴露试验方法共有13页,发布于2010-05-012010-05-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