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3972-2010

海洋水文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oceanographichydrologicalinstrument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海洋水文仪器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海洋水文仪器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13972-2010。海洋水文仪器通用技术条件共有12页,发布于2011-02-012011-02-01实施,代替GB/T13972-1992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9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7.060
  • 实施日期2011-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2页
  • 文件大小396.66KB

海洋水文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GB/T13972一2010 代替GB/T139721992 海洋水文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technical lspecifieationsforoeeanographie hydrologicalinstruments 2010-09-26发布 2011-0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3972一2010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3972一1992《海洋水文观测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T13972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术语和定义的引用文件调整为HY/T008一1992《海洋仪器术语》,增加了12项仪器特性术语 见第3章); -仪器分类和产品命名的引用文件调整为HY/T042(见第4章); 各项技术要求突出了针对产品本身性能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调整了GB/T13972一1992关于技术要求的分类方式(见第5章); 2 删除了对经济性的要求,弱化了工艺要求; 增加了现场试验的内容; 3 增加了计量特性指标的规定(见第5章); 4! "“验证方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其中 对原标准中“工作特性及其表示方法”、 取消GB/T139721992“工作特性及其表示方法”一章,相关内容分别在“术语和定义" 1 “通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中规定见第3、5和6章); 将“工作特性”改为“计量特性”,并对具体项目进行了简化(见第5、6章) 增加了准确度技术要求和评定方法的内容(见5.2.1、6.2.2), 3) “影响变动性能”修改为“工作条件影响”(见6.2.10); 4! -对电安全性和电磁兼容的要求进行了重新规定(见5.3、5.6和6.3、6.6); 删除了GB/T13972一1992中可靠性试验方法的具体步骤,引用GB/T11463-1989《电子测 量仪器可靠性试验》作为可靠性要求(见5.5和6.5) -增加了“接口与通讯”“数据记录与显示”、“工作软件”等技术要求(见5.8,5.9和5.10); 充实和细化了对检验规则的规定,尤其是在型式检验部分增加了有关检验时机、抽样规则、合 格判定等内容(见第7章)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庞永超,马志刚,赵世明、廉双喜、杨哲玲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972一1992
GB/I13972一2010 海洋水文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水文仪器的分类与型号命名,通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 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水文仪器的研制、生产、使用及相关产品标准的编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91 GB/T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T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量和单位 GB/T3102(所有部分 GB/T3482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GB4793.1一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1463一1989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 GB/T12763.2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13384一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4914一2006海滨观测规范 GB/T17626.3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17626.l1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试验 GB/T17626.14一200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 GB/T17626.29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 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17838一1999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辅助测报规范 GB/T18268200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 HY/T008一1992海洋仪器术语 HY/T0161992(所有部分)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 海洋仪器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和表 HY/T027 HY/T042海洋仪器分类及型号命名办法 JB/T9464一1999仪器仪表海洋环境条件 JJF1094一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
GB/T13972一2010 术语和定义 HY/T008一1992确立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 accuracy[ofameasuringinstrument 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的能力 注:准确度是定性的概念 [JJF1001一1998,定义7.18 3.2 准确度等级aceuraeyeass 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测量仪器的等别、级别 注,准确度等级通常按约定注以数字或符号,并称为等级指标 CJF1001一1998,定义7.19] [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maximumpermissibleerror[ofameasuringinstrument 对给定的测量仪器,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 注:有时也称测量仪器的允许误差限 JJF1001一1998,定义7.21 3.4 referenceconditions 参考条件 为测量仪器的性能试验或为测量结果的相互比较而规定的使用条件 注:参考条件一般包括作用于测量仪器的影响量的参考值或参考范围 [JF1001一1998,定义7.7] 3.5 [测量仪器的]重复性repeatability[ofameasuringinstrument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被测量,测量仪器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 注1这些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设备;在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 重复 注2;重复性可用示值的分散性定量地表示 [JJF1001一1998,定义7.27 3.6 灵敏度sensitivity 测量仪器相应的变化除以对应的激励变化 注;灵敏度可能与激励值有关 [JF1001一1998,定义7.10 分辨力 resolutiin 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 注1:对于数字式显示装置,这就是当变化一个末位有效数字时其示值的变化 注2,此概念亦适用于记录式装置 [JJF1001一1998,定义7.12]
GB/T13972一2010 3.8 响应时间 responsetime 激励受到规定突变的瞬间,与响应达到并保持其最终稳定值在规定极限内的瞬间,这两者之间的时 间间隔 [JJF1001一1998,定义7.17] 时间常数 timecOnstant 激励受到规定突变的瞬间,与响应达到其最终变化量的63.2%的瞬间,这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 3.10 time 预热时间 warm-up 仪器从接通电源开始到其达到规定性能指标所需的时间 [GB/T13983一1992,定义4.69] 3.11 漂移drir 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慢变化 JJF1001一1998,定义7.16 3.12 ratinginfuence 工作条件影响oper 当所有其他工作条件保持恒定时,由于参考条件中某一影响量的值改变到正常工作条件中某一规 定值所产生的仪器的性能变化 注;通常以正常工作条件的上、下限值为规定值 [GB/T13983一1992,定义4.75 分类与型号命名 海洋水文仪器分类与型号命名应符合HY/T042的规定 通用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 1.1海洋水文仪器的外表面应无明显划痕和碰伤等缺陷;有防护涂层的海洋水文仪器,涂层应无明 显起皮、漏涂,皱纹和气泡等 .1.2海洋水文仪器的结构设计应考虑适用性和互换性,各连接部分应坚固可靠;必要时,仪器的外部 5 构件和内部器件应有防护处理 海洋水文仪器应附有必备的附件、备件、易损零部件、专用工具(材料)和随机技术文件 5 1. 3 55 .1.4海洋水文仪器应最大程度地采用标准件,通用件 外购的仪表,元器件、组件应符合其各自产品 标准的规定 .1.5海洋水文仪器的新产品在定型鉴定或投产前应进行现场试验,考核其海上现场的适用性、稳定 55 性和可靠性 试验前应制定现场试验大纲,规定试验环境条件,时间、方法步骤等内容 .1.6海洋水文仪器定型应有完整的工艺文件 5 5 计量特性 5.2.1海洋水文仪器应规定测量要素及其测量范围和准确度指标 准确度指标宜采用最大允许误差 表示,最大允许误差的表述应符合JJF1094一2002中5.3.1的相关规定 5.2.2在海洋调查、海滨观测和船舶测报中使用的海洋水文仪器准确度应满足GB/T12763.2- 2007,GB/T14914一2006和GB/T178381999规定的测量准确度要求,见表1
GB/T13972一2010 表1主要海洋水文要素的测量准确度要求 水深/深度 准确度 士2% 准确度等级 1级 2级 3级 4级 水温 准确度 士0.02 士0.05 士0.2 士0.5 1级 准确度等级 级 2级 3 4级 盐度 士0.02 士0.05 准确度 士0.2 士0.5 准确度等级 1级 2级 3级 水位 准确度/ 士0,01 士0.05 士0.10 m 准确度等级 1级 2级 波高 准确度 士10% 士15% 准确度 周期 士0.5 海浪 准确度等级 2级 方向 准确度 士1o 士5 流速<100em/s 流速>100em/s 流速>100cm/ 流速<100cm/s 水深一200m 水深<200m 水深>200m 水深>200m 流速 士3% 海流 准确度 士5cm/s 士5% 士3em/s 准确度 士5 流向 5.2.3海洋水文仪器根据自身的特点,必要时还应规定下列但不限于)特性指标 a)重复性; b 灵敏度; 分辨力 o) d 响应时间 e)时间常数 n 预热时间; 漂移; g) h 工作条件影响 5.2.4计量性能各项指标使用的量和单位的定义和符号应符合GB/T3100、GB/T3101和 GB/T3102的有关规定 5.3安全性 5.3.1海洋水文仪器的可触及部件应避免有锋利边缘及尖锐突起,承载部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5.3.2海洋水文仪器设计应能防止意外触碰和误操作而造成不利后果或发生危险,必要时,海洋水文 仪器应设置符合GB.7a.1一2w7中;1规定的标志 海洋水文仪器应有接地保护,绝缘防护,过压保护或过流保护等必要的、符合GB4793.1 5.3.3 -2007 有关规定的电安全防护措施 海祥水文仪器的可触及零部件之间或与参考试验地之间的电压极限值及电流极限值应符合 5.3.4 GB4793.l一2007中6.3的有关规定
GB/T13972一2010 5.4环境适应性 5. .4.1海洋水文仪器环境适应性指标的设计应按照JB/T9464一1999中的相关规定进行 通常应考 虑的环境影响参数有温度,湿度、冲击、碰撞、振动、倾斜摇摆、盐雾、长霉和水压等 在水下工作的海洋 水文仪器应考虑腐蚀和生物附着的影响 5 .4.2海洋水文仪器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运行,且达到规定的各项性能指标 在经受极限环 境条件和运输贮存条件后,海洋水文仪器的全部功能应恢复正常 5.4.3海洋水文仪器的水下壳体应能承受不低于最大工作深度1.25倍的水静压力,无永久形变,渗漏 现象发生 5.5可靠性 5.5.1应对海洋水文仪器的可靠性指标以及相应的数学模型,可靠性指标分配、可靠性分析,可靠性预 计.可靠性验证试验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规定 5.5.2连续性工作的海洋水文仪器的可靠性指标以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描述;间歇性工作的海洋 水文仪器的可靠性指标以可靠度R()描述 5.6电磁兼容与防雷击 海洋水文仪器应有必要的抗电磁干扰、防雷击的能力 对于在电磁辐射和雷电等干扰影响较严重 的环境中使用的海洋水文仪器,应采取防护措施 通常海洋水文仪器的电磁发射强度应不大于GB/T18268一2000中表3所规定的发射限值 电源 海洋水文仪器的电源适应性应满足 a)交流;电压220V,允许偏差士10%;频率50Hz,允许偏差士5%; b) 直流;电压3V36V,允许偏差士15% 5.8接口与通讯 5.8.1海洋水文仪器的接口与通讯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5.8.2海洋水文仪器的信号传输应视情况采取数据加密和纠错等安全措施 5.9数据记录与显示 5.g.1具有数据记录功能的海洋水文仪器,应有断电保护功能,必要时应加密 5 .9.2对于使用纸质记录方式的海洋水文仪器,记录应清晰,便于长期保存 对于使用固态存储器记录方式的海洋水文仪器,存储容量应足够大,并能进行数据下载 5.9.4对于同时具有显示和记录的海洋水文仪器,同步显示和记录的数据应一致 5.9.5海洋水文仪器的数据显示应保证在使用环境中能清晰阅读 5. .10工作软件 工作软件应满足使用要求,必要时能提供帮助信息和自检功能 5.10.1 5.10.2工作软件应能避免因误操作引起的错误,必要时可设置故障自动或半自动恢复功能 试验方法 外观检查 采用目测的方法对海洋水文仪器的外观和零部件连接进行检查,应符合5.1的要求 6.2计量特性评定 6.2.1参考条件 海洋水文仪器的计量特性评定应在表2所示的参考条件下进行 如果海洋水文仪器的计量特性对 表2中某一影响量的变化较敏感,则该影响量的具体值应按相关规范的规定
GB/T13972一2010 表2参考条件 影响量 参考条件 环境温度 20士2c 相对湿度 45%~75% 气压 86kPa106kPa 交流供电电压 220V×(1士2% 交流供电频率 50Hz×1士1% 交流供电波形 正弦波8=0.05 V 直流供电电压的波纹 S0.1% 外电磁场干扰 避免 通风 良好 阳光照射 避免直射 工作位置 按产品标准规定 注1:3为失真因子,交流供电电压的波形在(1十3)Asino/与(1一3)Asinw所形成的包络之内 注2;AV为纹波电压的峰-峰值;V 为直流供电电压的额定值 6. 2. 准确度 2 6 2.2.1评定海洋水文仪器的准确度应按照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进行 如无计检定规程,评定方法应符合FI -2002中5.3.l.4、5.3.l.6和5.3.1.7的 要求 如海洋水文仪器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测量范围,并对应不同的准确度等级时,应分别评定各 6.2.2.3 个测量范围的准确度等级 6.2.3重复性 6.2.3.1评定海祥水文仪器的重复性应采用JF1094一2002中5.2规定的方法 当采用实验标准差 来表示重复性时,应使测量次数n多>10;当采用最大残差法或极差法时,应注明所采用的方法 评定重复性时,应分别选择(或接近)零点、中间点和满量程点等3个测点测试和计算,取其中 6.2.3.2 最大值作为海洋水文仪器的重复性值 6.2.4灵敏度 6.2.4.1评定海洋水文仪器的灵敏度应采用JJF10942002中5.5规定的方法 6.2.4.2评定灵敏度时,应分别选择(或接近)零点、中间点和满量程点等3个测点测试和计算,取其中 最小值作为海洋水文仪器的灵敏度值 6.2.5分辨力 评定海洋水文仪器的分辨力应采用JF1094一2002中5.7规定的方法 6.2.6响应时间 6.2.6.1评定海祥水文仪器的响应时间应采用JF1094一2002中5.10规定的方法 6.2.6.2评定响应时间时,通常所采用的“规定极限”值为士5%;否则,应予以说明 6.2.6.3评定响应时间时,输人激励应分别选择(或接近)仪器测量范围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测试和计 算,各取其3次测量的平均值进行比较,较大值作为海洋水文仪器的响应时间 6.2.7时间常数 评定海洋水文仪器的时间常数应按照3.9的定义并比照6.2.6中响应时间的评定方法进行 6.2.8预热时间 评定海洋水文仪器的预热时间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GB/T13972一2010 a)在参考条件下,使海洋水文仪器处于断电状态且温度达到稳定 b通电,同时输人一个稳定的标准量,幅值应处于测量范围的75%至95%之间; 计算响应(或示值)达到并保持其最终稳定值在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范围内的瞬间,与通电瞬 c 间的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即为海洋水文仪器的预热时间 注,本试验不包括自动温度补偿线路敏感器件的预热时间 6.2.9漂移 评定海洋水文仪器的漂移应采用JJF1094一2002中5.9规定的方法 评定漂移时,其持续时间由相关规范规定,并应在漂移量中注明该时间值 6.2.10 工作条件影响 6.2.10.1评定海洋水文仪器的工作条件影响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在参考条件下,使海洋水文仪器输人量保持稳定 b 改变某一影响量,使其分别达到正常工作条件的上、下限值,同时记录仪器的输出量 6.2.10.2海洋水文仪器的工作条件影响的表示,可以使用描述影响量和输出量关系的函数,曲线或图 表,也可用注明影响量范围的总输出变化量表示,相关规范应予以明确规定 电安全性试验 6.3.1海洋水文仪器的电安全试验方法应按照GB4793.1一2007的相关规定进行,其中 试验条件应按照GB4793.1一2007中4.3的规定; a b测量海洋水文仪器的可触及零部件与参考试验地间的电压、电流值,应按照GB4793.1一2007 中6.3.1的规定; 可触及零部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间的介电强度试验,应按照GB4793.1一2007中6.8的 规定; 电安全防护措施的检查和试验,应按照GB4793.1一2007中6.4,6.5的相关规定 d 6.3.2工作在下述安全电压情况之一的海洋水文仪器,可不进行电安全试验: a)直流供电,电压不超过24V b)交流供电,电压有效值不超过50V,且用安全隔离变压器与电网隔离 环境试验 海洋水文仪器的环境试验应按HY/T016一199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6.5可靠性试验 海洋水文仪器的可靠性试验应按照GB/T114631989的相关规定执行 电磁兼容与防雷击试验 6.6 6.6.1 电磁兼容试验 6.6.1.1 海详水文仪器的抗电磁干扰试验的项目应根据其工作特点和使用条件,由产品标准规定 如 果产品标准没有特别规定,必要时可选择以下试验 a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应按照GB/T17626.3一2006进行试验; b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应按照GB/T17626.6一2008进行试验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应按照GB/T17626.11一2008进行试验 电压波动抗扰度,应按照GB/T17626,14一2005进行试验; d 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少化的抗扰度,应按照GB/T17626.29-2006 进行试验 6.6.1.2海洋水文仪器的电磁发射的试验应按照GB/T18268一2000中第7章的规定进行 6.6.2防雷击试验 海洋水文仪器的防雷击试验应按GB/T3482的规定进行
GB/T13972一2010 6.7电源拉偏试验 6.7.1将海洋水文仪器的电源线连接到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或电压和频率均可调的交流电源上 6.7.2将电源的电压和频率调节到5.7.1规定的极限值,使海洋水文仪器分别工作15min,应能正常 工作 6.8功能检查 检查海洋水文仪器的接口与通讯、数据记录与显示和工作软件,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规定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应根据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 海洋水文仪器的产品标准应规定以下(但不限于)出厂 7.1.2 检验内容: 检验项目 a b 试验顺序(如必要); 抽样规则 c 合格判据; d e)不合格产品处置(如必要) 7.1了出广检验项日目一般应包招(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a)成套性检查(含包装和随行文件); 外观检查 b) e)基本功能检验; 安全性检验 d 测量性能检验 e) 7.2型式检验 7.2.1型式检验应依据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 7.2.2海洋水文仪器的产品标准中应规定型式检验的项目、条件、抽样规则和合格判据 7.2.3型式检验的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本标准第5章规定的所有项目,只要该项目对这种海洋水文 仪器产品是适宜的 7.2.4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提交技术(定型)鉴定或产品科技成果(项目)鉴定前; b 新产品试生产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 产品结构、材料、工艺有重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 d 长期停产(三年以上)后,需要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g)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h 合同双方有约定时 7 .2.5当型式检验的顺序可能对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时,产品标准应规定检验顺序 7.2.6型式检验应从出厂检验合格品中抽样,抽样应符合HY/T027的规定 7.2.7型式检验的合格判定应符合如下规定 a 有2台或2台以上的产品的同一检验项不合格时,判该产品不合格 b 仅有一台产品的某检验项不合格时,应加倍抽取产品进行该检验项的复检: 若仍不合格,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1 2)若产品数量上不能满足加倍抽样的要求,判为不合格;
GB/I13972一2010 3)若合格,则除去第一批抽样的不合格品之外,其余判为合格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8.1.1海洋水文仪器应有产品标志,标志的内容如下: a)制造商名称; b 产品型号及名称; 生产日期; c d其他 8.1.2产品包装上应清晰显著地标注如下内容 仪器名称,型号及内装数量 a b箱体尺寸长×宽×高,单位为厘来(cm) 净重及毛重单位为千克(ke) c) d 装箱目期;年,月,目 e)产品执行标准标识 其他 f 8.1.3海洋水文仪器的包装、贮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190和GB/T191的规定 8.2包装 8.2.1海洋水文仪器的防震,防潮及防尘等防护包装应符合GB/T133842008的有关规定 应根据 海洋水文仪器的性质、形状,大小,精密程度和储运装卸条件,采用不同的防护包装,防止在运输中发生 窜动和碰撞 必要时,包装箱应放干燥剂 8.2.2海洋水文仪器的随行文件应齐全,应有如下内容: a)装箱单 产品使用和维修说明书(含整机安装图,必要的原理图及电路接线图,维修示意图) b) e)产品合格证明(必要时含检验测试、校准文件); 产品应用软件安装盘(必要时) d e)其他文件 随行文件应装人专用包装袋后置于包装箱内 当整套仪器分箱包装时,随行文件应置于主机箱内 8.3贮存和运输 海洋水文仪器的贮存和运输条件应在产品标准中明确规定,主要内容包括: a)贮存场所环境条件和特殊要求; b 贮存期限 e运输工具和特殊要求
GB/T13972一2010 参 考 文 献 [1]JJF1001一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2] GB/T13983一1992仪器仪表基本术语 10

混流泵、轴流泵技术条件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混流泵、轴流泵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混流泵、轴流泵技术条件的编号:GB/T13008-2010。混流泵、轴流泵技术条件共有17页,发布于2011-02-012011-02-01实施,代替GB/T13008-1991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编号: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共有68页,发布于2011-02-012011-02-01实施,代替GB/T17758-1999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