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0549-2014

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specificationforpermanentmagnetACservomotor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30549-2014。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共有40页,发布于2014-10-28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K2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160.30
  • 实施日期2014-10-28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0页
  • 文件大小776.09KB

以图片形式预览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GB/T30549一2014 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speeificationforpermmanenmagnetACservomotor 2014-05-06发布 2014-10-28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0549一2014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2: 交付准备 25 用户服务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机标准试验支架 26 附录B(资料性附录)转动惯量的测量方法 28 附录c资料性附录)热阻和热时间常数的试验方法 33
GB/T30549一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微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归口 本标雅起草单位;西安微电机研究所,南京埃斯顿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珠海运控电机有限公司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多维电器有限公司,卧龙电气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山博电机集团有限公司、宁波中大力德传动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鸣志电器有限公司、 淄博得普达电机有限公司、上海金陵雷戈勃劳伊特电机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中军,莫会成、程智、刘志湖、曾逸、张俊、任雷、张朴

GB/T30549一2014 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交付准备和用户服务 本标准适用于40(含)一500(含)机座号的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以下简称“电机”)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55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T756旋转电机圆柱形轴伸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180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l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12h十 GB/T2423.4 12循环 GBy/T2123.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Ga相导则.稳态加速度 GB/T2423.1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达试验」和导则长霉 GB/T2423.16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Ka;盐雾 GB/T2123.2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1423.2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2/AM,低温/低气压综合 试验 GB/T2423.2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乙BM,高温/低气压综合 试验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8.l 旋转电机尺寸和输出功率等级第1部分;机座号56一400和凸缘号 GB/T4772.11999 551080 GB/T4942.1 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分级 GB/T6l113.203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2-3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 度测量方法辐射骚扰测量 GB/T6113.204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2-4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 度测量方法抗扰度测量 GB/T7345一2008控制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GB/T7346控制电机基本外形结构型式 GB/T10069.1!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第1部分;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
GB/T30549一2014 GB/T10405一2009控制电机型号命名方法 GB17799.3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 GB17799.4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发射 GB18211微电机安全通用要求 GB/T21418一2008永磁无刷电动机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JB/T8162控制电机包装技术条件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作区 operatingarea 工作区用转速和转矩组成的二维平面坐标表示 见图1) 电机温升不超过规定值,能长期工作的区域为连续工作区 图1中处于“连续堵转转矩”“额定转 矩”和“最高允许转速”以内的工作区域(图中无阴影区域),它是由电机的发热、受离心力影响的机械强 度,换相或驱动器的极限工作条件限制的范围 超出连续工作区,允许电机短时过载运行的区域为断绩工作区(图中阴影区域》 2x 注1,额定功率尸.额定转迷与额定转矩丁、的关系为尸、=r、x XnN 6o 洼2对于带油封,制动器等其他附件的电机,应降额使用 转矩/(Nm 斯续工作区 连续工作区 n Mwe转速/(r/min> 说明 T -峰值堵转转矩; 最高允许转速; 川 -额定转速; 连续堵转转矩; T T 额定转矩 图1工作区 3.2 olue 直流母线电压DCbs 交流伺服驱动器(以下简称“驱动器”)逆变器输人端的直流电压 3.3 额定功率 ratedlpower 在连续工作区内,电机所输出的最大功率
GB/T30549一2014 3.4 额定转速 ratedspeed 在连续工作区内,电机额定功率点的转速 3.5 额定转矩rateque 电机在额定功率和额定转速下的输出转矩 3.6 连续堵转转矩 continuousstalltorge 在连续工作区内,电机所输出的最大连续转矩 连续堵转电流eontinuousstalleurrent 在连续工作区内,对应连续堵转转矩时的绕组电流 对方波驱动电机电流为峰值,对正弦波驱动电机电流为有效值 3.8 峰值堵转转矩peakstaltorque 电机超出连续工作区,允许短时输出的最大转矩 3.9 转矩常数torqueconstant 在规定条件下,电机通人单位线电流时所产生的平均电磁转矩 3.10 反电动势常数baekMrconstant 在规定条件下,电机电枢绕组开路时,单位角速度在电枢绕组中所产生的线感应电动势 对方波驱动电机反电动势为峰值,对正弦波驱动电机反电动势为有效值 理想情况下,当采用国际单位(sI)时,转矩常数K,和反电动势常数K 有如下关系 对方波驱动电机,K,=K 对正弦波驱动电机,K,=/K 3.11 齿槽力矩cogeingtorque 电机绕组开路时,电机回转一周内,由于电枢铁心开槽,有趋于最小磁阻位置的倾向而产生的周期 性力矩 3.12 静摩擦力矩staticfrietiontorque 电机绕组开路时,使转子在任意位置开始转动需克服的阻力矩 3.13 电机热阻thermalresistaneeofmoor 从电机内的热源(绕组、铁心等)到冷却介质之间对热流的阻抗 3.14 电感inductanee 电机两相线间的电感 3.15 inductanceofd-axis(directaxis 直轴电感 当定子旋转磁场的轴线与转子直轴重合时定子所表现的电感
GB/T30549一2014 3.16 交轴电感inductaneeofq-axis(quadratureaxis) 当定子旋转磁场的轴线与转子交轴重合时定子所表现的电感 3.17 电气时间常数eeetriealtimeconstant 在阶跃输人电压和规定条件下,堵转电机使绕组电流达到其最终值的63.2%所需时间 3.18 热时间常数thermaltimeconstant 在恒定功耗和规定条件下,电机绕组温升达到稳定值的63.2%所需时间 3.19 最高允许转速nmaximumpermittedspeedl 在保证电气绝缘介电强度和机械强度条件下,电机最大设计转速 3.20 等效转矩 r.m.stoarque 非恒转矩应用中,一个完整工作循环中转矩的方均根值,其计算如式(1)所示 T()d Irms Nt 或近似计算 T公 Tree LtOt 式中: -等效转矩; Tmg T() -转矩对时间!的函数; T ,内的转矩值; A -转矩T,的持续时间: 个完整工作循环的时间 tto 分类 4.1分类 电机按其驱动方式分为正弦波驱动电机和方波驱动电机 4.2型号命名 电机的型号按GB/T10405-2009规定命名,由机座号、产品名称代号、性能参数代号和派生代号 四部分组成 4.2.1机座号 电机的机座号应符合下列规定 机座号及其相应的机座应参照GB/T7346选用,机座号用电机外径或电机轴中心商表示 a b》用外圆直轻径表示机座号时,对外圆直径不大于320mm的电机,其机座号按GBT7346的规 定,当电机外形为非圆柱结构时,用非圆柱断面的内切圆直径表示;对直径大于320mm的电 机,其机座号可用电机轴中心高表示;
GB/T30549一2014 用轴中心高表示机座号时,应在轴中心高表示的机座号后加“M”; d)机座号仅取机座尺寸的数值部分,无计量单位 4.2.2产品名称代号 产品名称代号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应符合GB/T104052009中2.3的规定 4.2.3性能参数代号 性能参数代号用o1一99表示 4.2.4派生代号 派生包括结构派生和性能派生,派生代号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A”“B"“c”,表示,但不得使 用“O”和“I”字母 4.3直流母线电压 电机驱动器的直流母线电压规定为:6V、12V、24V,36V、48V,60V、72V,96V.110V、,220V、 310V、440v、530V、750V、1500V或按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4.4基本外形结构及安装尺寸 电机的基本安装型式为端面止口带凸缘, 电机的基本轴伸型式为带健槽的圆柱形轴伸 电机的轴伸直径及键槽应符合GB/T756的规定 分装式结构电机的基本外形结构及安装尺寸由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4.5防护等级和冷却方式 电机的外壳防护等级按(GB/T4942.1的规定 电机的冷却方式为封闭自冷或封闭强冷 4.6工作制 电机的工作制应符合GB755的规定 电机非连续工作时,制造商应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并对电机 予以标识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5.1外观 5.1.1技术要求 电机表面不应有锈蚀、碰伤、划痕和涂覆层剥落;紧固件联接应牢固,铭牌的字迹和内容应清楚无 误,且不得脱落 5.1.2试验方法 目检电机及其附件的外观,结果应符合5.1.1的要求 5.2铭牌 5.2.1技术要求 电机应有铭牌,铭牌应符合GB/T7346中与铭牌相关的规定和GB18211中耐久性的规定
GB/T30549一2014 5.2.2试验方法 按GB/T73452008中5.2.2规定的方法进行铭牌的耐久性试验,结果应符合5.2.1的要求 5.3 引出线或接线端 5.3.1技术要求 电机的引出线或接线端应符合GB/T73452008中5.3.1l的规定 5.3.2试验方法 -2008中5.3.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3.1的要求 按GB/T7345 5.4外形及安装尺寸 5.4.1技术要求 制造商应对电机的外形及安装尺寸作出规定,外形及安装尺寸应符合图2及表1或按产品专用技 术条件规定 除另有规定外,制造商交付电机时应将外形及安装尺寸图一并交付 5.4.2试验方法 按电机的外形及安装尺寸要求选用量具种类及精度等级 将电机放置在常温条件下,使其达到稳 定非工作温度后,逐项进行测量,结果应符合5.4.1的要求 注:在不影响测量精度情况下,允许常温下即时测量 90" . 西 4xSQS 图2外形及安装尺寸
GB/T30549一2014 表 单位为毫米 尺寸代号、公差及基本尺寸 M B 机座号 IB H12 hl0 i6 46 40 40 4o 30 2.5 4.5 40 63 55 55 55 2.5 4.5 70 70 60 80 70 2.5 5.5 80 80 70 95 82 2.5 6.6 90 92 90 80 107 6,6 100 100 90 120 102 115 110 115 135 115 130 130 110 145 134 142 142 130 165 142 11 产品专用技术条件中规定 180 180 140 205 180 11 190 190 180 215 190 14 220 220 200 240 220 14 260 300 18 260 250 260 320 320 270 34o 32o 18 19 350 350 300 350 350 400 400 350 400 400 19 450 500 19 500 500 500 注:未注公差按GB/T1804规定 5.5径向间隙 5.5.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制造商应对电机轴的径向间隙大小和径向施力作出规定 径向间隙应符合产品专用 技术条件的规定 5.5.2试验方法 按GB/T7345一2008中5.5.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其径向受力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结果应符合5.5.1的要求 5.6轴向间隙 5.6.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制造商应对电机轴的轴向间隙大小和轴向施力作出规定 轴向间隙应符合产品专用 技术条件的规定
GB/T30549一2014 5.6.2试验方法 按GB/T7345一2008中5.6.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其轴向受力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结果应符合5.6.1的要求 轴伸径向圆跳动 5.7.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制造商应对轴伸径向圆跳动大小作出规定 轴伸径向圆跳动应符合表2或由产品专 用技术条件规定 单位为毫米 表2 轴伸直径 轴伸径向圆跳动最大允许差值 0.020 >36(含6 0,025 >6~10(含10 0,030 >1018(含18 0,035 >1830(含30) 0.040 >30~50(含50 0,050 50 0.060 5.7.2试验方法 将电机牢固地轴向水平安装,千分尺的测量头置于轴伸面上离轴伸端面距离约为轴伸长度的1/3 处,缓慢地转动电机转轴,在一周内测取其最大差值即为电机的轴伸径向圆跳动,结果应符合5.7.1的 要求 5.8凸缘止口对电机轴线的径向圆跳动 5.8.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制造商应对凸缘止口对电机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大小作出规定 凸缘止口对电机轴线 的径向圆跳动应符合表3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表3 单位为毫米 凸缘止口直径 凸缘止口对电机轴线的径向圆跳动最大允许差值 20 0.030 >2050含50) 0,040 >50100含100 0,060 >100一240(含240 0,080 >240 0.100
GB/T30549一2014 5.8.2试验方法 凸缘止口对电机轴线的径向圆跳动按GB/T4772.1一1999中9.3.2的规定进行测量,结果应符合 5.8.1的要求 5.9电机凸缘安装端面对电机轴线的端面跳动 5.9.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制造商应对电机凸缘安装端面对电机轴线的端面跳动大小作出规定 电机凸缘安装 端面对电机轴线的端面跳动应符合表4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表4 单位为毫米 凸缘止口直径 凸缘安装端面对电机轴线的端面跳动最大允许差值 20 0.020 >2050(含5o 0.040 50~100(含100 0.06o >100240(含240) 0.080 >24o 0.100 5.9.2试验方法 凸缘安装端面对电机轴线的端面跳动按GB/T4772.1一1999中9.3.3的规定进行测量,结果应符 5.9.1的要求 合 5.10绝缘介电强度 5.10.1技术要求 电机各独立绕组之间及各绕组对壳体之间应能承受表5规定的试验电压,应无绝缘击穿、飞弧、闪 络现象 漏电流不大于表5规定,漏电流不包括试验设备的电容电流 试验后立即测量绝缘电阻应符 合5.ll的规定 重复本试验时,其电压值为原试验电压值的80% 反馈部件的绝缘介电强度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驱动器内置式电机的绝缘介电强度试验由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表5 直流母线电压 试验电源功率 电源频率 试验电压 电压持续时间 漏电流 H2 kVA V(有效值 mA 24 300 >24一36(含36) 500 >36115(含115 >0.5 1000 50 60 10 115250(含250) 500 >250 1000+2U 20 注1:U -电机驱动器直流母线电压的0.707倍 注2;漏电流的大小不仅与电压有关,也与电机尺寸有关
GB/T30549一2014 5.10.2试验方法 试验用电源,其频率为50Hz,电压波形近似于正弦波 电源功率和输出阻抗应能保证在各种负载 下都无显著的波形失真和显著的电压变化 电机按5.10.1的规定施加试验电压,电压值应从零缓慢上升(至少3)到规定值,在规定值上持续 整个试验过程中电压峰值应不超过规定有效值的1.5倍,并应监视故障指示器,以判断电机有 lmin 无击穿放电及漏电流值 试验结束时,应逐渐降低试验电压至零,以免出现浪涌 1min试验可用约5s 试验代替,试验电压值为表5规定的正常值 也可用1、试验来代替,但试验电压值为表5规定值的 120% 试验后按5.l1.2测量绝缘电阻,结果应符合5.10.l的要求 5.11 绝缘电阻 5.11.1技术要求 电机各独立绕组对机壳及各绕组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正常大气条件和规定的低温条件下,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MQ: 在高温条件下,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Q. 在相应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Q. 反馈部件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驱动器内置式电机的绝缘电阻试验由产品 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检查绝缘电阻所用兆欧表的电压值应符合表6规定 表6 单位为伏特 直流母线电压 兆欧表的电压值 24 250 >24一36(含36 500 >36一l15(含l15 >l15一250含250) 1000 250 5.11.2试验方法 按表6的规定选择对应的兆欧表,测量电机各独立绕组对机壳及各绕组间的绝缘电阻值,应符合 5.11.1的要求 5.12旋转方向 5.12.1技术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电机的旋转方向应为双向可逆旋转,并规定当按U、V、w相序通电时从安装配合 面的主传动轴轴伸端视之逆时针方向为旋转正方向 5.12.2试验方法 按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12.l的要求 10
GB/T30549一2014 5.13正反转速差 5.13.1技术要求 电机在空载条件下,其额定转速时的正、反转速之差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13.2试验方法 驱动器速度环开环.仅改变驱动器旋转方向指令,空载条件下检查电机在额定转速下的正、反转速 之差,结果应符合5.13.1的要求 5.14额定数据 5.14.1技术要求 电机的额定数据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14.2试验方法 电机固定在标准试验支架上,试验环境应不受外界辐射及气流影响 电机在5.l4.1规定的转速下 施加额定转矩运行,温升应不超过5.24.1的规定,其额定功率应符合5.14.1的要求 5.15连续堵转数据 5.15.1技术要求 电机的连续堵转数据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15.2试验方法 电机固定在标准试验支架上,试验环境应不受外界辐射及气流影响 电机在堵转状态下运行,或按 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某一低速运行,施加5.15.1规定的连续堵转转矩,达到稳定温升后测量连续 堵转电流应符合5.15.1的要求,电机温升应不超过5.24.1的规定 5.16峰值堵转数据 5.16.1技术要求 电机的峰值堵转数据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16.2试验方法 电机固定在标准试验支架上,试验环境应不受外界辐射及气流影响 电机在堵转状态下运行,施加 5.16.1规定的峰值堵转转矩运行,运行时间按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然后测量电机的绝缘电阻和反 电动势常数,结果应符合5.11和5.18的要求 5.17工作区 5.17.1技术要求 电机的工作区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17.2试验方法 电机固定在标准试验支架上,试验环境应不受外界辐射及气流影响 1
GB/T30549一2014 连续工作区的试验在转速n 、n、和n三点进行 其中n 为零速,即电机堵转;n、为额定转速 点;n为最高允许转速 在上述三点施加对应的最大负载转矩,电机的温升应不超过5.24.1的规定 断续工作区的试验,按照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工作时间和转矩在转速n,和n两点进行 制 造商和用户协商一致时,也可采用等效转矩在协商确定的转速下进行试验 电机的温升应不超过 5.24.l的规定 5.18反电动势常数 5.18.1技术要求 电机的反电动势常数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18.2试验方法 将电机拖动至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某一转速n,用示波器观测其波形,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 件规定 测取电机空载转速为n时的线反电动势U,用式(2)计算反电动势常数,其值应符合5.18.1的 要求 K 2T/60)n 式中: K 反电动势常数,单位为伏特每弧度负一次方秒(V/rads-') 电机线反电动势,单位为伏特(V),正弦波驱动电机用线反电动势有效值,方波驱动电机用 线反电动势幅值; 被测点转速.单位为转每分G / min) 5.19静摩擦力矩 5.19.1技术要求 电机的静摩擦力矩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19.2试验方法 电机绕组开路,采用滑轮砝码法或其他等效方法在转轴上施加力矩,在5个等分点上测量使电机转 子开始转动所需克服的最小阻力矩,测量正、反两个方向,取其最大值应符合5.19.1的要求 注,对于电枢铁心开槽的电机,测量值中包含齿槽力矩 5.20定子线电阻 5.20.1技术要求 电机定子绕组的直流线电阻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20.2试验方法 电机在室温下保持3h以上,用直流电桥或能保证测量精度的其他仪器仪表测量,折算到20C时 的定子线电阻,结果应符合5.20.1的要求 5.21转子转动惯量 5.21.1技术要求 电机转子转动惯量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12
GB/T30549一2014 5.21.2试验方法 附录B列出了可用的电机转子转动惯量的试验方法,表7为附录B中不同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测量电机转子转动惯量时,应根据电机转子结构特点,选用适当的转子转动惯量测量方法 结果应 符合5.21.1的要求 表7 试验方法 主要应用 计算法 电机转子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电机转子 单钢丝扭转振荡法" 对转子转动惯量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 双线悬吊法 对质量较小的转子且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 三线悬吊法 适用于转子质量特别小的电机转子转动惯量测量 电机整机或大电机转子转动惯量测量 使用该方法测量转子带永磁 落重法 体的电机转子转动惯量时,应考虑定子涡流影响 此方法对带有永磁体的转子测量时,由于受地磁场影响,测量误差可能比较大,应慎重选择 5.22电气时间常数 5.22.1 技术要求 电机的电气时间常数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22.2试验方法 按图3所示,电机定子绕组两端加以1000Hz的正弦交流电源,调整电压,使电流达到产品专用技 术条件规定的数值,测量有功功率,缓慢地转动转子,分别找出最大电感值和最小电感值的位置,按式 (3)计算出每两相线间最大电感值L,和最小电感值L,并以此求出平均电感值L 也可以采用其 他等效方法测量电感 -× 3 ×10 2x了 式中: 绕组两端施加的电压,单位为伏特(V); 实测有功功率,单位为瓦(w); 实测电流,单位为安培(A); 线间电感,单位为毫亨(mH. 电机的平均电气时间常数由式(4)求得 R 式中: 电机的平均电气时间常数,单位为毫秒(ms); 电机绕组平均电感,单位为毫亨(mH); 电机线电阻,单位为欧姆(Q》 R 按式(4)求得电气时间常数r.,应符合5,22.1的要求 13
GB/T30549一2014 ~l000Hz 图3交流阻抗测试接线图 5.23转矩波动系数 技术要求 5.23.1 电机的转矩波动系数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电机在最低转速下的转矩波动系数推荐按 下列值规定;3%;5%;7%,10%,15% 注,电机的转矩波动是电机和配套驱动器所组成的系统的综合反映,必要时制造商应和用户协商一致,明确测量 条件 5.23.2试验方法 在稳定工作温度下,电机施加额定转矩,并在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最低转速下运行,用转矩测 试仪测量并记录电机在一转中的输出转矩,找出最大转矩和最小转矩,按式(5)计算电机的转矩波动系 数,结果应符合5.23.1的要求 T TEe mn Kn ×100% T + T 式中: Km -转矩波动系数,%; 最大转矩,单位为牛顿米(N”m); fma ! -最小转矩,单位为牛顿米(Nm). min 5.24温升 5.24.1技术要求 电机的温升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24.2试验方法 将电机安装在标准试验支架上,应避免通过轴伸及与其所连接物体进行热量传递,并且不受外界热 辐射及气流的影响 电机在室温下达到稳定非工作温度,测量规定绕组的直流电阻R1,并记录此时的室温i,然后在额 定点或连续堵转点下运行至稳定工作温度,测量同一绕组的直流电阻R2,并记录此时的室温ta 温升 按式(6)计算,应符合5.24.1的要求 注:温升试验中的标准试验支架是按一般电机机座号大小设计的,对机座号相同而电机细长比和功率不同的电机 应根据电机使用条件和用户要求由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R, R (235十ti十(一t 6 注,对铜绕组,温度常数为235 对铝绕组,应由225替代 14
GB/T30549一2014 式中: 电机的温升,单位为开尔文(K); R -温度为4冷态)时的绕组电阻,单位为欧姆(Q); 温度为t时的绕组电阻,单位为欧姆(Q); R -测量绕组(冷态)初始电阻R时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温升试验结束时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5.25热阻和热时间常数 5.25.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电机的热阻和热时间常数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25.2试验方法 可采用附录c中试验方法或其他等效方法进行测量,试验后电机的热阻和热时间常数应符合 5.25.1的要求 5.26低温 5.26.1技术要求 电机应能在规定的低温条件下贮存和工作 制造商应对电机的低温条件、保持时间,试验样品处理 和恢复、运行条件和检测要求作出规定 电机低温试验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注;低温可能会对电机的结构,绝缘性能、转动灵活性和控制特性造成影响 低温试验项目通常有起动电压、绝缘 介电强度、绝缘电阻、控制特性等 5.26.2试验方法 将电机安装在标准试验支架上,按GB/T2423.1中试验方法Ad进行低温试验 其试验温度、保持 时间,电机运行条件和检测要求按5.26.1规定,结果应符合5.26.1的要求 5.27 高温 5.27.1 技术要求 电机应能在规定的高温条件下贮存和工作 制造商应对电机的高温条件、保持时间,试验样品处理 和恢复、运行条件和检测要求作出规定 电机高温试验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注,高温可能会对电机的结构、绝缘性能、润滑能力和控制特性造成影响 高温试验项目通常有润滑检查,绝缘介 电强度、绝缘电阻控制特性等 5.27.2试验方法 将电机安装在标准试验支架上,按GB/T2423.2中试验方法Bd进行高温试验 其试验温度、保持 时间、电机运行条件和检测要求按5.27.1规定,结果应符合5.27.1的要求 5.28温度变化 5.28.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电机应能承受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极限高,低温的温度变化试验 制造商应对电 机的极限高、低温的温度变化条件,极限温度下保持时间,极限高、低温间转换的温度变化速率,温度变 15
GB/T30549一2014 化循环次数,试验样品处理和恢复,电机运行条件和检测要求作出规定 电机温度变化试验应符合产品 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28.2试验方法 将电机安装在标准试验支架上,按GB/T2423.22中试验方法N进行温度变化试验 其极限高、低 温的温度变化条件,极限温度下保持时间,极限高、低温间转换的温度变化速率,温度变化循环次数,试 验样品处理和恢复,电机运行条件和检测要求按5.,28.1规定,结果应符合5.28.1的要求 5.29低气压 5.29.1低温低气压 5.29.1.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电机应能在规定的低温低气压条件下贮存和工作 制造商应对电机的低温低气压条 件,保持时间、试验样品处理和恢复、电机运行条件和检测要求作出规定 电机低温低气压试验应符合 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29.1.2试验方法 将电机安装在标准试验支架上,按GB/T2423.25中试验方法Z/AM进行低温低气压试验 其试 验的低温低气压条件、保持时间,试验样品处理和恢复、电机运行条件和检测要求按5.29.1.1规定,结果 应符合5.29.1.1的要求 5.29.2高温低气压 5.29.2.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电机应能在规定的高温低气压条件下贮存和工作 制造商应对电机的高温低气压条 件,保持时间、试验样品处理和恢复、电机运行条件和检测要求作出规定 电机高温低气压试验应符合 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29.2.2试验方法 将电机安装在标淮试验支架上,按GB/T2423.26中试验方法2/BM进行高温低气压试验 其试 验的高温低气压条件、保持时间,试验样品处理和恢复、电机运行条件和检测要求按5.29.2.1规定,结果 应符合5.29.2.1的要求 注低气压可能会对电机的结构,绝缘性能、,起动能力,润滑能力和控制特性造成影响 低气压试验项目通常有起 动检查、润滑检查,绝缘介电强度、绝缘电阻、控制特性等 5.30振动 5.30.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电机应能应能承受表8规定的振动试验 试验后电机不应出现零部件松动或损坏,性 能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30.2试验方法 电机应牢固地安装在标准试验支架上,试验支架应刚性固定在振动设备试验台上,按GB/T2423.10中的 扫频试验方法Fc进行正弦扫频振动试验 其振动条件参数、振动方向、振动时间、试验样品处理、电机 16
GB/T30549一2014 运行条件和检测要求按5.30.1的规定,结果应符合5.30.1的要求 注;振动可能会对电机的结构、绝缘性能和控制特性造成影响 振动试验项目通常有外观检查、绝缘介电强度、绝 缘电阻、控制特性等 表8 振动频率 -轴线振动时间 每 扫频次数 机座号 振幅或加速度" Hz mln 120 0.35mm或50m/s" 10150 l0 30 120一320(含320) 0,175mm或25m/s 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320 指交越频率以下的位移幅值和交越频率以上的加速度值 交越频率在57Hz一62Hz之间 5.31 冲击 5.31.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电机应能承受表9规定的冲击试验 试验后电机不应出现零部件松动或损坏,性能应 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31.2试验方法 电机应牢固地安装在标准试验支架上,试验支架应刚性固定在冲击设备试验台上,按GB/T2423.5 中Ea的冲击试验方法进行冲击试验 其冲击条件参数、冲击方向、冲击时间试验样品处理,电机运行 条件和检测要求按5.31.1的规定,结果应符合5.31.1的要求 表9 脉冲持续时间 峰值加速度 机座号 波形 每 -轴线冲击次数 m/s ms <120 150 11 半正弦 120320(含320 5o 30 >320 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5.32稳态加速度 5.32.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电机应能在规定的稳态加速度条件下工作 制造商应对电机的稳态加速度条件参数 加速度方向,加速度试验持续时间、试验样品处理,电机运行条件和检测要求作出规定 稳态加速度试 验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32.2试验方法 电机应牢固地安装在标准试验支架上,试验支架应刚性固定在加速度设备旋臂上,按GB/T2423.15 中Ga的稳态加速度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其中稳态加速度条件参数、加速度方向、加速度试验持续时 间、试验样品处理、电机运行条件和检测要求按5.32.1的规定,结果应符合5.32.1的要求 17
GB/T30549一2014 5.33湿热 5.33.1 恒定湿热 5.33.1.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电机应能承受表10规定一种条件下的恒定湿热试验 试验后立即测量绝缘电阻,应 符合5.1l.1的规定,电机应无明显的外观质量变坏及影响正常工作的锈蚀现象 5.33.1.2试验方法 电机安装在标准试验支架上,轴伸及安装配合面涂以防锈脂,按G;B/T2423.3中试验方法Cab的 规定进行恒定湿热试验 其中恒定湿热条件参数、恒定湿热试验持续时间或周期、试验样品处理及恢 复、电机运行条件和检测要求按5.33.l.1的规定,结果应符合5.33.1.1的要求 表10 持续时间 温度 相对湿度 9095 2、4、lo 40士2 5.33.2交变湿热 5.33.2.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电机应能承受表11规定的一种条件下的交变湿热试验 试验后立即测量其绝缘电 阻,应符合5.11.1的规定,电机应无明显的外观质量变坏及影响正常工作的锈蚀现象 5.33.2.2试验方法 电机安装在标准试验支架上,轴伸及安装配合面涂以防锈脂,按GB/T2423,4中试验方法Db的规 定进行交变湿热试验 其中交变湿热条件参数,交变湿热试验持续时间或周期、试验样品处理及恢复、 电机运行条件和检测要求按5.33.2.1的规定,结果应符合5.33.2.1的要求 表11 持续时间 高温温度 相对湿度 2,6,12 40士2 5~95 55士2 1,2,6 5.34可靠性(寿命 5.34.1技术要求 电机应具有规定要求的可靠性,制造商应根据电机使用的规定条件和规定功能对其可靠性技术指 标,样品抽样、产品失效判据、试验样品处理,试验检测要求和数据统计方法做出规定 可靠性试验应符 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18
GB/30549一2014 电机常用可靠性技术指标包括下列几项,相关方可选择其中一项 寿命(保证工作期限)T; 在规定时间'时的可靠度R(); 失效前,平均工作时间MTTF 平均失效率入 表12列出了电机可靠性技术指标,供相关方规定可靠性技术指标时参考 表12 可靠度R(1 寿命(保证工作期限)T平均工作时间MTTF 平均失效率 分类 工作期限 10-《h 可靠度R 50,75,100500. 500.750.1000 2000.1500, 750.1000.1500. 100,500,750,1000. 可靠性技 1500,2000,3000,1000,750,500,2000,3000. 0.98,0.96,0.94 1500,2000,3000. 100,75,50,20. 术指标 5000,8000,l10000 5000,8000. 0.92.0.90 5000,8000,10000 15000,20000 10,1.0 10000,15000. 20000 可靠性抽样方案按可接收的可靠性水平A 和拒收的可靠性水平A;,制造商风险a和用户风险月 根据相关标准选取抽样数"和允许失效数c (用,c)构成了抽样方案 注1按可靠性定义,保证工作期限不是可靠性技术指标,但制造商常给出 出该指标,并且通常称之为“寿命",它的含 义是指由制造商保证的最低限度无故障持续工作期限 用户在选用电机“寿命”时,可区分选择 注2:本标准规定的电机为不可修复产品,这里的失效是指不可修复的失效 故平均寿命为失效前平均工作时间 MMTF(MeanTimetoFailure) 因此,在可靠性试验中电机出现故障时不允许更换和修复 但对规定工作 期限1大于或等于1000h的电机,在最初试验30h~50h以内出现故障时除外 注3经用户同意,可靠性试验可随用户整机在相应运行条件下进行,此时制造商应对试验数据收集及其处理方法 做出规定 注4;可靠性试验允许采用加速试验方法,但电机专用应对加速试验因子,加速次数和试验结果的计算方法做出 规定 5.34.2试验方法 按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进行试验,其中可靠性技术指标的选择,抽样方案、产品失效判据,试验样 品处理,试验检测要求和统计方法按5.34.1的规定 检测结果应符合5.34.1的要求 5.35噪声 5.35.1技术要求 电机的噪声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35.2试验方法 按GB/T10069.1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35.1的要求 5.36电磁兼容 5.36.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电机应满足规定的电磁兼容性 电机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包括电磁干扰要求和敏感度 19
GB/T30549一2014 要求 其中电磁干扰要求用电磁发射限制表示,电磁敏感度要求用电磁抗扰度表示 电磁发射限值应符合GB17799.4或GB17799.3的规定;电磁抗扰度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 规定 电机的电磁兼容试验样品处理、安装方式.电机运行条件及检测要求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 规定 5.36.2试验方法 电磁辐射骚扰试验按GB/T6113.203的规定进行,电磁抗扰度试验方法按GB/T6113.204的规定 进行 其中电磁兼容试验样品处理,安装方式、电机运行条件及检测要求应符合5.36.1的规定,结果应 符合5.36.1的要求 5.37 盐雾 5.37.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电机应具有规定的抗盐雾腐蚀能力 盐雾试验条件应符合GB/T2423.17中试验方 法Ka的规定,其中盐雾试验持续时间应在下列范围内根据产品不同要求选取:16h,24h、48h,96h 试验后电机不能有影响正常工作的腐蚀迹象和破坏性变质 注:盐雾试验样品可使用电机零部件,但零部件应能代表电机的抗盐雾腐蚀的能力 5.37.2试验方法 按GB/T2423.17中试验方法Ka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37.1的要求 5.38长霉 5.38.1技术要求 当有要求时,电机及其所用材料在有利于霉菌生长气候条件下应具有抵抗霉菌破坏影响的能力 长霉试验条件应符合GB/T2423.16中试验方法Ja的规定,其中长霉试验持续时间为28h,长霉试验样 品处理与恢复及检测等级要求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试验后电机的任何部位霉菌生长程度 等级应不超过规定值 注,长霉试验样品可使用电机零部件,但零部件应能代表电机所用的全部有机材料 5.38.2试验方法 按GB/T2423.16中试验方法Ja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38.1的要求 5.39质量 5.39.1技术要求 电机及其附件的质量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39.2试验方法 用相对精度不低于1%的衡器称取电机及其附件的质量,结果应符合5.39.1的要求 5.40安全 5.40.1技术要求 电机的安全性应符合GB755和GB18211的规定 当有要求时,制造商应能提供与电机安全有关 20
GB/T30549一2014 的证据 5.40.2试验方法 电机的安全试验方法按GB18211的规定,结果应符合5.40.1的要求 5.41试验条件 5.41.1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按GB/T73452008中5.37.1的规定 5.41.2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按GB/T73452008中5.37.2的规定 5.41.3基准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按GB/T7345一2008中5.37.3的规定 5.41.4驱动器 试验用的驱动器应符合GB/T21418一2008的规定 对正弦波和方波驱动电机应分别采用相应的 驱动器 5.41.5试验仪表、仪器精度 电气测量仪器、仪表精度在出厂检验时不低于1级,型式检验时不低于0.5级,转矩测量仪表为 1级 5.41.6电机的安装 如无特殊规定,试验时电机轴向水平安装在附录A规定的标准试验支架上 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类如下: a)鉴定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 b 鉴定检验 6.2 鉴定检验时机和条件 6.2.1 当有要求时,鉴定检验应在国家认可的实验室按通用技术条件规定进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鉴定检验 新产品设计确认前; a 已鉴定产品设计或工艺变更时 b 已整定产品关键原材料、原元器件变更时 D 产品制造场所改变时 21
GB/T30549一2014 6.2.2样机数量 从批产品中随机抽取6台样机,其中4台供鉴定检验用,另外2台保存备用 注;定型批产品数量不足6台时,应全数提交鉴定检验 但供鉴定检验样机数量不应少于2台 6.2.3检验程序 鉴定检验项目,基本顺序和样机编号按表13规定进行 表13 质量一致性检验 技术要求柳 鉴定检验 序号 检验项目 试验方法条款 样机编号 A组检验 C组检验 外观 5.1 l,2,3,4 铭牌 5. 1.2.3.4 5.3 1,2,3, 引出线和接线淌" 外形及安装尺寸 5.4 1,2,3,4 径向间隙 5.5 1,2,3,4 轴向间隙 5,6 1,2,3,4 轴伸径向圆跳动 5.7 1,2,3,4 凸缘止口对电机轴线的径向圆跳动 5,8 1,2,3, 5.9 电机凸缘安装端面对电机轴线的端面跳动 1.2.3.4 5.10 绝缘介电强度 10 1,2,3,4 11 绝缘电阻 5.11 1,2.3,4 12 旋转方向 1,2,3,4 5.12 13 1,2,3,4 正反转速差 5.13 额定数据 5.14 1,2,3,4 连续堵转数据 15 5.15 1,2,3,4 峰值堵转数据 5.16 16 17 5.17 工作区 1,2,3,4 18 反电动势常数 5.18 1,2,3,4 19 静摩擦力矩 5.19 1,2 20 定子线电阻 5.20 1,2,3,4 21 电气时间常数 5.21 1,2 转子转动惯量" 22 5.22 1,2 转矩波动系数 5.23 23 1,2,3,4 24 5.24 温升 1,2.3,4 25 5.25 1,2,3,4 热阻和热时间常数" 26 低温 5.26 1,2,3,4 27 高温 5.27 1,2,3,4 22
GB/T30549一2014 表13(续 质量一致性检验 技术要求和 鉴定检验 序号 检验项目 样机编号 试验方法条款 A组检验 C组检验 28 温度变化 5.28 29 低气压 5.29 1,2 30 1,2,3,4 振动 5.30 31 冲击 5.31 1,2,3,4 32 稳态加速度" 5.32 1,2 33 湿热 5.33 3,4 可靠性(寿命)" 5.34 34 35 1,2,3, 噪声 5.35 36 5.36 1,2,3,4 电磁兼容 37 盐雾 5.37 1,2 38 长霉 5.38 3,4 39 质量 5.39 1,2 40 安全" 5.40 1,2 注;“、"表示进行该项检验,""表示不进行该项检验 铭牌出厂检验时不检测其耐久性 引出线或接线端标记在出厂检验时检验,其强度在鉴定检验时检验 鉴定检验时,允许用同批次转子零部件进行检测 根据电机用途和环境条件,当有要求时才进行的鉴定检验项目 制造商可通过间接方式提供满足检验项目要求的证据并获得用户同意 6.2.4检验结果的评定 6.2.4.1 合格 鉴定检验用样机的全部项目检验符合要求,则鉴定检验合格 6.2.4.2不合格 只要有一台样机的任一项目不符合要求,则鉴定检验不合格 6.2.4.3偶然失效 当鉴定部门确定电机某一不合格项目属于孤立性质的偶然失效时,允许在每次提交的样机中取一 台备用样机代替失效样机,并补做失效发生前(包括失效时)的所有项目 然后继续试验,若再有一台样 机的任一个项目不符合要求,则鉴定检验不合格 6.2.4.4性能降低 样机经环境试验后,允许出现不影响其使用的性能降低,性能降低的允许值由产品专用技术条件 规定 23
GB/T30549一2014 6.2.4.5环境试验周期和试验后的性能严重降低 样机在环境试验期间和试验后,出现影响其使用的性能严重降低时,鉴定部门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或者认为鉴定不合格,或者当一台样机出现失效时,允许用新的两台样机代替,并补做失效发生前(包括 失效时)的所有试验,然后补足原样机数量继续试验,若再有一台样机的任一个项目不合格,则鉴定检验 不合格 6.2.5同类型产品鉴定检验 当某一类同机座号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型号的电机同时提交鉴定检验时,每种型号均应提交4台样 机,所有样机应通过质量一致性中的A组检验,然后选取4台有代表性的不同型号的样机进行其余项 目的试验 试验结果评定按6.2.4规定 任一台样机的任一项目不合格,则其所代表的电机鉴定检验 不合格 本检验不允许样机替换 6.3质量一致性检验 6.3.1质量一致性检验分类 质量一致性分为A组和C组检验 a)A组检验是为了证实电机产品是否满足常规质量要求所进行的出厂检验 bC组检验是周期性检验 6.3.2A组检验 A组检验项目及基本顺序按表13规定进行 A组检验可以抽样或逐台进行 抽样按GB/T2828.1中检验水平I,一次抽样方案进行,接收质 量限(AQL值),由用户和制造商协商选定 逐台检验中,电机若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则该电机为不合格品 A组检验合格,则除抽样中的不合格电机之外,用户应整批接收 若A组检验不合格,则整批不合格,由制造商消除缺陷并剔除不合格品后,再次提交A组检验 注:表13所列项目,由制造商根据电机特点和质量控制要求程度选择使用 所选项目应满足法律法规和用户 要求 6.3.3c组检验 6.3.3.1c组检验项目及基本顺序 C组检验项目及基本顺序按表13规定进行 6.3.3.2检验时机和周期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应进行C组检验: 相关项目检验 b)A组检验结果与鉴定检验结果发生较大偏差时; 周期检验; c) d)政府或行业监管产品质量或用户要求时 C组检验周期除另有规定,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 6.3.3.3检验规则 C组检验项目及基本顺序按表13规定进行 24
GB/T30549一2014 C组检验样机从已通过A组检验的产品中抽取,对未做过A组检验的样机应补作A组检验项目 的试验,待合格后方能进行C组检验其余项目的试验 C组检验样机数量及检验结果评定分别按6.2.1和6.2.4的规定 若C组检验不合格,由制造商消除不合格原因后,重新进行C组检验 交付准备 7.1 总则 除另有规定外,交付的电机应是通过设计确认后制造的,且经A组检验合格的产品 7.2包装 电机包装应符合JB/T8162的规定,制造商应确保电机通过包装能得到有效防护 7.3运输 包装的电机在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轻放,避免碰撞和敲击,严禁与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放在一起 制造 商应通过标识或协议方式将运输条件告知用户和承运商 7.4储存 电机储存在环境温度一10C35C,相对湿度不大于85%,清洁且通风良好的库房内,空气中不 得含有腐蚀性气体 储存期分为1年、3年和5年,由制造商规定 7.5保证期 电机的保证期应符合GB/T73452008中7.5的规定 用户服务 制造商应对交付后的技术服务作出规定,当用户有需求时应能及时提供技术服务 25
GB/T30549一2014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电机标准试验支架 12.5 其余 4xsEos 声土0,15 4×6.5 散热板 支座 绝热板 散热板 2×M6 2x6.5 声12T6 正 0 支座 说明;散热板、支座材料;铝合金,表面黑色阳极化. 图A.140130机座号电机标准试验支架 单位为毫米 表A.1 机座号 B E 40 30 46 120 100 M4 40 63 M4 55 165 150 70 80 60 210 195 M5 80 70 95 240 225 M6 90 80 107 270 255 M6 00 120 90 300 285 M8 115 11o 135 345 M8 330 145 375 M8 130 110 390 10 26

科技报告编写规则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科技报告编写规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科技报告编写规则的编号:GB/T7713.3-2014。科技报告编写规则共有36页,发布于2014-11-01
核电站用无缝钢管第3部分:不锈钢无缝钢管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核电站用无缝钢管第3部分: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核电站用无缝钢管第3部分:不锈钢无缝钢管的编号:GB/T24512.3-2014。核电站用无缝钢管第3部分:不锈钢无缝钢管共有16页,发布于2015-04-012014年第14号公告根据2017年第7号公告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自2017年3月23日起,该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