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7327-2019

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

Integritymanagementofatmosphericstoragetank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的编号:GB/T37327-2019。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共有26页,发布于2019-10-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9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3.020.10
  • 实施日期2019-10-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6页
  • 文件大小2.39M

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


国家标准 GB/T37327一2019 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 Integritymanagementofatmosphericstoragetanks 2019-03-25发布 2019-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7327一2019 次 目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完整性管理体系 建设期完整性管理 数据采集与整合 6 风险评估 完整性评价 降险措施 1C 效能评价 16 应急管理 12失效管理 19 13停用或报废 21 记录和文档管理 14 21 15沟通 22 16变更管理 22 培训和技能 1 23
GB/37327一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石 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石化分公司、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化分公司、南京市锅炉压 力容器检验研究院、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成都市特种设备检验院、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石化 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宁波镇海炼化利安德化学有限公司、安徽华夏高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镇海 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有限责任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光海、刘德宇,赵彦修,方舟,邢珊珊、赵文静,王笑梅、陈彦泽、常彦衍、汪剑波 金强,业成、于永亮、张志超、张一平,孙松岭,杨瑞增、刘玉力、孙炯明,余东升、胡明忠,李寰徐如良、 关卫和
GB/37327一2019 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常压储罐全寿命周期完整性管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常压储罐,其他常压或低压(工作压力小于0.1MPa)储罐的完 整性管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610.1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第1部分:基本要求和实施程序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30578常压储罐基于风险的检验及评价 承压设备合于使用评价 GB/T35013 GB/T50393钢质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标准 AQ/T3043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要求 JB4732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 术语和定义 GB/T30578和GB/T35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常压储罐完整性ampheriexureuetakintertsy 常压储罐处于安全可靠的服役状态 主要包括 常压储罐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完整的 b 常压储罐处于风险受控状态; 常压储罐的状态可满足当前安全运行要求 3.2 完整性评价integrity assessment 通过检验检测、充水试验、合于使用评价或其他已证实的可以确定常压储罐状态的适用技术,确定 常压储罐当前完整性状态的过程 3.3 完整性管理integrity "management 对常压储罐的风险因素不断进行识别和评价,持续采取各种降险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内,保证常压储罐安全、经济运行的管理活动 3.4 完整性管理方案integritymanugementprgram 对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活动作出针对性计划和安排的文件,系统地指导风险评估、完整性评价,维
GB/T37327一2019 修与降险、效能评价等完整性管理工作 3.5 1sysem 完整性管理信息系统integritymanagementinformation 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常压储罐数据采集、风险评估、,完整性评价、维修与降险、效能评价等功能的 软件系统 3.6 变更管理managementofehange 系统地认知技术、程序或组织的变更对储罐系统完整性产生的影响,并将其传达给相关部门的 过程 3.7 效能评价performanemeasurement 对常压储罐执行某项活动的结果或者进程的质量好坏、作用大小、自身状态等效率指标的量化计算 或结论性评价 完整性管理体系 4.1 -般要求 4.1.1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以预防为主 有效的完整性管理应能够在危害因素导致常压储罐发生失 效前有效识别并采取相应措施 4.1.2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应覆盖常压储罐全寿命周期,包括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直至报废的 a 过程 b 数据采集、文件管理工作应从设计期开始,并在完整性管理全过程中持续进行; 应明确完整性管理的责任部门及职责要求,并对完整性管理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c 应建立针对完整性管理工作内容和效果的效能评价方法,并通过持续评价不断改进完整性管 d 理工作 4.1.3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可以单独建立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体系或使现有管理体系包含常压储罐完 整性管理的相关要求 4.1.4为满足完整性管理的要求,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可以自行开发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信息系统,通 过采用信息化技术,满足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及应用等功能需求 4.2完整性管理体系的流程 4.2.1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体系基本要素与流程如图1所示 4.2.2常压储罐的完整性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一般分为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 使用单位应设定规范 的流程,将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涵盖于常压储罐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报废等各个环节
GB/37327一2019 建设期完整性管理 范围和目标 数据采集与整合 组纵结构、岗位 和职责 效能评价 应急管理 风险评估 记录和文件管理 降险措施 失效管理 沟通 完整性评价 变更管理 培训和技能 停用或报废 技术要素 管理要素 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体系的要素与流程 4.3完整性管理的要素 4.3.1范围和目标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设定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的覆盖范围风险可接受水平、,失效事件控制程度等 完整性管理目标 设定的目标应与常压储罐现状和现有技术条件相符 4.3.2组织结构、岗位和职责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确定完整性管理的组织结构 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工作应由明确的部门和人 员组织进行,参与完整性管理工作的人员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4.3.3建设期完整性管理 常压储罐建设期应考虑完整性管理要求 建设期的完整性管理包括以下阶段 设计期管理; a b 施工期管理, 试运行期管理 c 4.3.4数据采集与整合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一般应建立并维护用于收集常压储罐运行和历史数据的信息系统 常压储罐使 用单位应从常压储罐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以及失效中收集、分析和整合相关信息 4.3.5风险评估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开展常压储罐的风险评估工作,并在常压储罐的介质、操作工艺发生改变,导 致损伤机理或损伤速率发生变化时,重新进行风险分析 常压储罐的风险评估应进行损伤机理分析和 风险计算,根据风险的高低以及检验方法的有效性确定常压储罐的检验策略,指导检修维护和完整性评 价工作
GB/T37327一2019 4.3.6完整性评价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并应用合适的完整性评价方法 完整性评价方法包 括针对性的检验检测、合于使用评价等 完整性评价方法的选择应考虑识别出的主要风险因素,并能准 确判定储罐的完整性状态 4.3.7降险措施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通过检验、维护和修理措施保证常压储罐的完整性,降低安全使用风险 主要 措施包括常压储罐检验、监测、修理和其他措施 常压储罐上不同部位实施维修与降险措施的优先级应 通过风险评估和完整性评价的结果确定 4.3.8效能评价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结合收集的信息定期对常压储罐完整性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等的效能进行评 价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编制常压储罐基础信息资料、完整性管理方案、常压储罐检验评价报告,应急 管理方案等材料,并根据效能评价的结果改进完整性管理工作,提升完整性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4.3.9应急管理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根据常压储罐可能的失效原因和失效后果制定包括应急物资准备、应急处置 流程等内容的应急管理方案 4.3.10失效管理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建立储罐失效管理的信息数据档案和调查处理程序 数据档案包含失效预测 和实际出现的失效两部分 失效事件发生后,按规定程序进行事件分析和调查,并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相 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偏离完整性管理预期的事件 4.3.11停用或报废 如常压储罐不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修复也不具备经济性,应通过安全和环保的方式对常压储罐进 行停用或报废处理 4.3.12记录和文件管理 对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应记录和管理,内容包括 完整性管理范围和目标的陈述; a b 实施完整性管理的流程; 确保完整性管理有效实施和进行过程控制的相关文件和记录 c 4.3.13沟通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建立和保持与员工、管理层、上下游客户,相关部门,公众,应急队伍等的联系 和沟通机制 沟通包括日常报告、信息交流以及变更,发现异常和应急相关的通知 4.3.14变更管理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建立变更管理计划,以保证在常压储罐变更实施前,有效识别变更对常压储罐 安全运行的潜在影响,并对变更内容进行记录和评估
GB/37327一2019 4.3.15培训和技能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规定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各岗位人员的技能要求,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 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明确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各岗位的培训要求并制定培训计划 4.4完整性管理信息系统 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信息系统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数据和功能 基础数据 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修理和改造等基础数据 aa 常压储罐评价 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方案、常压储罐风险评估、检验检测评价、辅助设施评 b 价、合于使用评价等常压储罐风险评估和完整性评价功能 管理决策支持 日常管理、检修维护、应急处置、事件管理,效能评价等常压储罐管理决策提供 技术支持 5 建设期完整性管理 5.1 般要求 5.1.1建设期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的目标是提升新建常压储罐的本质安全,减少由于设计不合理、施 工不当导致常压储罐风险偏高或存在难以消除的缺陷 常压储罐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在设计、施工等过 程中应以支持运行中的完整性管理为目标,设计和施工按照现行标准执行的同时,可以进行过程中的完 整性评价,以发现与长期安全运行需求之间的差异,并及时改进 5.1.2建设期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新建常压储罐在最初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试运行过程中应考虑完整性管理的功能需求; aa 将完整性管理的要求作为常压储罐建设期各阶段技术方案优化和决策的依据 b 在建设期各阶段进行设计工况和施工质量状态下的风险评估 c d 将建设期各阶段的数据完整、准确地移交至下一阶段,并最终移交至常压储罐的使用单位; 充分利用已有同类储罐的失效信息,在建设期加以改进 e 5.2数据管理 5.2.1对建设期数据管理要求如下: 充分考虑常压储罐设计、施工、试运行各阶段的数据要求,为使用阶段中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 a 提供基础数据; b 建设期的数据应实时采集和整合,保持最新的版本并具有可追溯性 常压储罐建设期所产生的数据应根据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数据要求,及时完整地纳人数据管 理系统 5.2.2常压储罐建设期的数据包括:设计数据、施工数据、检测与验收数据及试运行数据等 数据采集 的内容及要求见第6章 5.2.3常压储罐建设期数据质量要求如下 保证数据质量和数据的真实性; a 5 建设期的数据应满足完整性管理对数据的统一要求,建立起变化趋势的逻辑关联 5.3建设期的风险评估 5.3.1将基于风险的完整性管理贯穿于设计,施工和试运行等建设期的全过程 各阶段应依据风险评
GB/T37327一2019 估的结果进行设计,施工和检修优化 5.3.2依据设计资料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和控制措施,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考虑腐蚀、疲劳、热应力等影响因素,合理选择常压储罐材质、壁厚、防腐等,并依据设计考虑的 a 工况,对常压储罐材质及壁厚进行校核;考虑材质及焊接工艺对环境温度、湿度等的敏感性,保 证储罐材料及焊缝在以后的运行环境中不产生异常损伤 土壤特性、基础类型等外部环境可能导致的储罐基础及罐体的损伤 b 使用特殊的施工工艺对完整性的影响 c d 施工中焊接缺陷,外观、几何尺寸和结构的偏差对完整性的影响; e 施工和运行阶段可能导致风险的其他因素 5.3.3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应逐一评估,落实各个风险点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满足安全运行要求,并 为常压储罐运行中完整性管理所需检测、监测等风险减缓措施提供方案 5.3.4工程变更时应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工程变更对今后运行可能产生的危害,并提出消除危害和预 防风险的措施 5.3.5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试运行阶段应开展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降险措施和应急预案 分析 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源、失效的可能性,失效的后果,以及采取相应措施需要投人的安全成本 5.4建设期的检测与评价 试运行前,应确认施工验收结果,依据相应施工验收标准或规范,对超出要求的缺陷进行修复和修 复后的检测与评价 经使用单位确认难以修复的,应按第8章的要求进行完整性评价 记录所有未修 复和已修复缺陷的详细信息 5.5试运行前审查 5.5.1常压储罐试运行前应对设备设施、管理资源及前期准备情况等进行审查和验收,重点审查影响 使用的关键设施、监控仪表、安全设施、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料等,并给出审查结果,保证试运行期间常压 储罐安全稳定运行 5.5.2试运行前审查的目的是对常压储罐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所有程序是否都落实到位,员 工培训工作是否完成以及所有风险分析和控制措施是否落实等工作的最终确认 数据采集与整合 般要求 6.1 6.1.1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制定详细方案来采集和管理所有完整性管理要求的数据,并尽量采用实测 数据开展风险评估和完整性评价工作 6.1.2常压储罐完整性的数据管理包括常压储罐设计,施工、试运行和使用等阶段产生数据的采集和 维护工作 6.1.3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明确常压储罐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产生的数据种类和属性,并按照源头采 集的原则进行采集,各阶段数据应尽可能完整,便于追溯和分析 6.1.4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对数据管理建立专门的流程,并且考虑常压储罐全寿命周期内不同阶段所 采集的数据类型差异 6.2数据采集 6.2.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设计、,施工、验收、使用检验、维护和修理)等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以及储罐运行过
GB/37327一2019 程中异常事件和事故的统计数据,还包括测绘记录、环境数据、财务数据,失效分析、合于使用评价、应急 预案等 6.2.2数据流程 常压储罐施工单位和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对数据流程进行识别,并进行数据存储和维护 典型的 数据采集流程如图2所示 设计 施工 试运行 使用 设计资料 竣工资料 移交数据 运行数据 维护数据 事故数据 决策支持 储罐完整性 应急、修复 数据果集 数据整合 数据库 更新 损伤模式 风险评估 检验策略 完整性评价 维护修理 图2常压储罐寿命周期内各阶段数据流程 6.2.3数据采集内容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确定开展完整性管理所需的数据采集内容,所采集的数据应包括可能影响常 压储罐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的全部数据,数据采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常压储罐(包括涂层、保温和衬里)投用、修理、改造日期 aa b 常压储罐涂层、保温和衬里的安装质量 常压储罐的最高工作液位、操作温度及其他运行数据 c ) 常压储罐中可能存在的工艺介质种类(包括罐底水层,各工艺介质的相对含量包括腐蚀介 质)5 常压储罐各层壁板和底板的建造材料、名义厚度; e 常压储罐基础类型,底板类型,衬垫类型,阴极保护类型,土壤电阻率,排放雨水能力 常压储罐排水设施以及是否安装盘管加热器; 8 h 常压储罐历次检验和检测的记录和报告; 常压储罐建造、修理,改造所使用的设计标准规范及相应记录和报告; 常压储罐系统工艺操作规程,工艺流程图(PFD)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 i 常压储罐系统中的泄漏探测系统、隔离系统、减缓系统信息资料; k 常压储罐系统中其他相关附件的信息资料; m常压储罐的规格参数(直径、高度、容积等); 常压储罐的经济相关数据; n
GB/T37327一2019 围堰的容积; o 泄漏探测时间 p 距地下水的距离; Q r 常压储罐所有地区的风、雪等气象资料等 6.3数据移交 6.3.1施工单位将数据移交给使用单位前,使用单位应提出相关要求以实现准确的数据移交,为初始 运行提供支持 当数据不全或对数据有怀疑时,应通过现场检验检测等方式补充或确认数据 6.3.2数据形式包括纸质数据和电子数据 纸质数据可按竣工资料要求的格式和内容提交,电子数据 按使用单位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的数据要求提交 6.4数据存储与更新 6.4.1应采用结构化的实体数据模型,实现全寿命周期数据的管理和有效维护 6.4.2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宜通过基于数据模型的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6.4.3文档、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应建立文件清单 非结构化数据应保证提交数据和文 件清单相一致 6.4.4应采取管理措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风险评估 7.1定量风险计算 常压储罐定量风险计算按GB/T30578的要求进行 7.2风险可接受准则 7.2.1风险的可接受水平由使用单位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当定量计算出的风险达到或接近使用单位可 接受水平时,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风险 7.2.2对于以失效后果为主导的常压储罐,应重点考虑降低失效后果的风险控制措施 7.3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7.3.1当风险判定认为风险不可接受时,则需要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建议,并分析其有效性 7.3.2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降低失效可能性的措施和降低失效后果的措施 7.4风险再评估 7.4.1常压储罐风险评估的时间间隔应根据储罐完整性管理的要求来确定 7.4.2如果常压储罐的介质、操作工艺发生改变导致损伤机理和损伤速率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风 险分析 8 完整性评价 8.1 -般要求 8.1.1常压储罐一般于投用后3年~6年进行首次完整性评价 以后的评价时间由检验机构根据评价 结果确定
GB/37327一2019 8.1.2常压储罐各部件的完整性评价包括常压储罐罐体和基础、密封系统、阴极保护,防腐涂层、呼吸 阀、仪表电气系统、防雷防静电设施及其他相关附件的检验与评价等,必要时进行合于使用评价 8.1.3常压储罐完整性评价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损伤机理选择适宜的检验内容和方法,在满足降 低风险的要求下应选择合理的检验有效性,降低检验成本 8.1.4综合考虑储罐的损伤机理,、损伤部位和检验有效性等因素,可选择开罐检验或在线检验等方式 进行常压储罐的检验与评价 8.2罐体和基础检验及评价 常压储罐顶板、壁板、底板和储罐基础的在线检验、开罐检验及结果评价按GB/T30578的相关要 求进行 8.3密封系统检验及评价 8.3.1对于储罐的密封系统,应检查 人孔.排污孔等处是杏有谁漏 a b 与储罐连接的第 一道法兰密封处是否有泄漏,如有应立即安排处理 8.32对于内浮顶罐,应检查通气孔,透光孔等部件同围的防腐情况 如存在异常腐蚀,则可判断浮盘 的密封效果不良,应在储罐具备条件时进人罐内进行处理 8.3.3对于外浮顶罐,应检查 盛装介质是否发生变化,如发生变化则应重点检查橡胶板、橡胶袋是否适用于新介质, a 检查挡雨板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变形,缺失和搭接不好等情况 b 打开挡雨板检查橡胶袋或橡胶板的使用情况,表面是否存在老化、变形、破裂;是否存在与介质 c 发生反应或溶胀等情况 对储罐的内壁进行检查,如罐壁上存在毛刺,尖角等影响密封袋使用的尖锐部位,要进行消除 8.3.4 当密封形式为囊式密封时,应检查 8.3.5 橡胶袋表面,是否有麻坑、破损,鼓胀、被介质浸溶等情况 aa 橡胶袋的接头处是否粘接牢靠,无渗漏; b 填充物的弹性,填充物是否存在少形失弹; c d)橡胶袋和罐壁之间的贴合情况,要求橡胶袋与罐壁贴合严密,无可见缝隙 8.3.6当采用橡胶板作为密封材料时,应检查 橡胶密封板本身是否有堆积和褶皱等; a 橡胶板是否紧贴罐壁 b 8.3.7检查浮盘上液位计、防转装置等开孔部位的密封情况,是否存在泄漏 8.4阴极保护检验及评价 8.4.1检测前使用单位应准备下列技术资料: 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文件和资料; aa 阴极保护系统运行记录、故障记录,修理或改造的资料,历次检验报告 b 8.4.2阴极保护的检验内容包括对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储罐内底板牺牲阳极和防腐涂层的检查、 检测 8.4.3外加电流阴极保护主要测试以下项目:土壤腐蚀性能检测、电性能测试、阴极保护系统测试、防 腐涂层性能测量、阳极地床电位检测、杂散电流测试、防腐涂层电阻测试等 8.4.4储罐内底板牺牲阳极进行以下检测 检查储罐内牺牲阳极块的溶解情况,阳极与储罐的接触点是否完好,阳极块的布置是否满足设 a
GB/T37327一2019 计要求 b 阳极块的下表面与罐底板内表面的距离是否合适; 沉积水出口部位阳极块的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c d) 检测牺牲阳极保护电流密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8.4.5对储罐内底板防腐涂层进行测试,测试其绝缘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防腐涂层的漏涂和破损 情况 8.5罐体防腐涂层检验及评价 8.5.1资料准备 检验前使用单位应准备以下资料 建罐时间、防腐层、保温层种类等技术资料; a 历年运行工况、历年维修和故障处理资料 b 检查表、常压储罐简图,并填好基础数据; c 罐内介质中腐蚀成分分析数据 d 8.5.2常压储罐防腐涂层检验 常压储罐防腐涂层检验按GB/T50393执行,包括罐外防腐涂层检测和罐内防腐涂层检测 8.5.2.1 8.5.2.2 受检区域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涂料科类型.表面处理等级.涂装工艺.涂层指标等应能够代表储 罐的防腐质量 8.5.2.3检验时涂层表面应干燥,无附着物 8.5.2.4受检区域的选择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选择若干受检区域,每块区域面积一般为10m,每一单独区域不得断开 a b 受检区域面积的总和应不小于总面积的5%,其中,重点部位不得小于总受检区域面积 的10% 8.5.2.5检查储罐内外防腐涂层外观有无鼓泡、起皮脱落、粉化等现象 8.5.2.6按照GB/T50393检查涂料的选用是否符合要求 8.5.2.7检测涂层干膜平均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原油储罐,中间产品储罐和污油储罐,允许有 10%的读数低于规定值,但不得低于规定值的90%;对成品油罐允许有15%的读数低于规定值,但不得 低于规定值的85% 8.5.2.8采用涂料表面电阻测定仪对涂层表面电阻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满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8.5.2.9用电火花法检测防腐涂层的漏点,检查出的漏点应进行修补或复涂 8.5.2.10检验结束后,检验人员应根据检测情况出具检验报告,按以下要求确定下次检验时间 允许使用;检验结果符合现行规范与标准要求; a b) 进行专业性修复;检验后发现存在多处超出相关标准或规范规定的缺陷,且不能满足下一个 周期的使用要求 8.6呼吸阀检验及评价 8.8.1常压储罐用呼吸同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8.6.2检验前应审查以下资料: 呼吸阀的产品型号、操作压力等级 a b 制造日期,产品合格证,安装日期,竣工验收文件; 运行周期内的在线检查记录; c 10
GB/37327一2019 d)历次定期检验报告 8.6.3检验前应明确检验项目及合格标准,并取得使用单位认可,使用单位按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8.6.4呼吸阀的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开启压力、通气量和泄漏量试验等 8.6.5呼吸阀的外观应无异常锈蚀、泄漏和杂物堵塞 8.6.6呼吸阀的开启压力、,通气量和泄漏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8.7仪表电气系统检验及评价 8.7.1仪表电气系统包括常压储罐远传的液位仪表,测温仪表、测压仪表、流量仪表、调节阀、切断阀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器,火灾报警器及相应的控制系统等 8.7.2仪表电气系统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外观检查、清洁检查、泄漏检测密封性检测、示值检测、附 属部件检测、供电检测、接线检测等 8.7.3外观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仪表电气系统的完整性和完好性,有无明显缺失、变形及损坏,不 能满足正常使用的应及时更换 8.7.4清洁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仪表系统整体是否干净清洁、有无污物或其他物质对仪表系统正 常使用产生影响,不能满足正常使用的,应及时清洁或更换 8.7.5泄漏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确认现场仪表安装条件和安装位置;检测仪表电气系统有无介质泄 漏,如发现泄漏,应查明泄漏原因并做相应更换和修复 8.7.6示值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检查,判断仪表示值误差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指示波动是否在 允许的范围内 对不满足示值精度要求的仪表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检定或校准,必要时予以更换 8.7.7附属部件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气源管线、接线管,穿线盒、接线箱、安装支架,线路槽板、保 温伴热等是否完好.仪表接地和运行环境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对不满足要求的附属设施进行修理或 更换 8.7.8供电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测仪表电气系统供电是否正常,判断仪表系统的供电电压,电流是 否满足规范要求 对不满足要求的供电系统,应查明原因,及时修复 8.7.9接线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测接线端子和相应接线电缆是否完好,是否有锈蚀,老化或其他损 伤,如仪表电气系统的接线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应查明原因,及时修复 8.8防雷防静电设施检验及评价 8.8.1首次投人使用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应检查以下内容,并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常压储罐的防雷接地点的数量; a 常压储罐各接地点的位置和间距; b 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 c 接地装置和引下线的连接及引线的截面积 d 断接卡与引下线的连接; e 避雷针(网)的装设; 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的浮顶与罐体的电气连接 g h 常压储罐上的温度、液位等测量装置的配线及其接地 8.8.2检验以外观检查为主,检验过程中发现以下异常情况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本体发生断裂、变形及严重锈蚀; a b 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接地线)和引下线发生断裂,变形损伤、脱焊,锈蚀、松动,遗失 跨接线发生断裂、损伤、脱焊、锈蚀、松动,遗失 8.8.3投人使用后的防雷防静电装置应定期进行检验 防雷防静电装置接地电阻值每年检测一次,对 1
GB/T37327一2019 易燃易爆环境下的防雷防静电接地电阻值每半年检测一次 8.8.4每年雷雨季节前,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单位对接地电阻进行全面检测 测量时应采用工频接地电阻测试方法 a b 测量接地电阻的工作应选择土壤干燥时进行,以保证测量值的准确 o 检测时应将常压储罐引下线断接卡断开后再进行测量,检测完成后应及时恢复断接卡,并确保 断接卡与引下线接触良好 检测工作完后,检测单位应及时出具检测评价报告,不合格的,应提出整改意见 d 及时处理检测不合格的接地点,由检测单位组织复测,合格后出具复检报告 e 8.9其他相关附件的检验及评价 8.9.1压力表的检验及评价 压力表检验 8.9.1.1 压力表检验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压力表的选型是否符合要求 a b) 压力表的校验有效期及其封签是否符合规定; c 压力表外观、精度等级、量程、表盘直径是否符合要求; d 在压力表和压力容器之间装设三通旋塞或针形阀的位置、开启标记及其锁紧装置是否符合 规定; 同一系统上各压力表的读数是否一致 8.9.1.2检验结果评价 压力表检验时,发现以下情况之一的,使用单位应限期改正并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改正期间的 安全 选型错误; a b 表盘封面玻璃破裂或表盘刻度模糊不清 封签损坏或超过校验有效期限; c 表内弹簧管泄漏或压力表指针松动 d 指针扭曲断裂或外壳腐蚀严重; e 三通旋塞或针形阀开启标记不清或锁紧装置损坏 8.9.2液位计的检验及评价 8.9.2.1就地液位计检验 就地液位计的检查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液位计的定期检修维护是否符合规定 b) 液位计外观及其附件是否符合规定; 低温环境或低温介质下使用的液位计选型是否符合规定 c d 用于易爆等场合时,液位计的盼止泄漏保护装置是青符合规定 8.9.2.2检验结果评价 液位计检查时,凡发现以下情况之一的,使用单位应限期改正并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改正期间的 安全 12
GB/37327一2019 超过规定的检修期限; a b 玻璃板(管)有裂纹,破碎; 阀件固死 e d) 出现假液位; e 液位计指示模糊不清; fD 选型错误; 防止泄漏的保护装置损坏 g 8.9.3测温仪表的检验及评价 8.9.3.1 测温仪表检验 测温仪表的检验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测温仪表的定期校验和检修是否符合规定" a b)测温仪表的量程与其检测的温度范围是否匹配 测温仪表及其二次仪表的外观是否符合规定 c 8.9.3.2检验结果评价 测温仪表检查时,凡发现以下情况之一的,使用单位应限期改正并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改正期间的 安全: 超过规定的校验、检修期限; a 仪表及其防护装置破损; b 仪表量程选择错误 c 8.9.4高、低液位报警装置的检验及评价 检验高,低液位报警装置的装设,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操作人员进行功能模拟试验时,是否灵敏、可 靠 对不满足功能要求的报警装置,使用单位应限期改正并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改正期间的安全 8.10合于使用评价 8.10.1 一般要求 8.10.1.1常压储罐的合于使用评价是指当常压储罐的顶板、壁板(包括壁板和底板的连接部位),底板 和储罐基础存在的变形,损伤或缺陷超出GB/T30578的允许范围,判断其能否在给定液位的介质下继 续使用所做的分析与评价 无法通过评价时,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8.10.1.2常压储罐的辅助设施,如密封系统、阴极保护,防腐涂层、呼吸阀、仪表电气系统、防雷防静电 设施、安全附件等不满足8.38.9关于完整性评价的要求时,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8.10.1.3进行合于使用评价时一般应包括对评定对象的状况调查(历史、工况、环境等、缺陷和损伤检 测损伤模式识别和缺陷成因分析、材料性能获取、必要的实验与计算,并根据相关标准的规定对评定对 象的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8.10.2储罐顶板的合于使用评价 8.10.2.1储罐顶板进行合于使用评价时,应考虑罐顶附件、检修时人和机械、雨雪等可能组合作用的附 加载荷 8.10.2.2储罐顶板的凹陷、鼓包、折褶等变形不满足8.2关于完整性评价的要求时,或无法判断顶板剩 余平均厚度是否能够满足各种条件下的承载要求时,应进行合于使用评价 13
GB/T37327一2019 8.10.2.3储罐顶板的评价可采用有限元应力分析,按照JB4732对各类应力进行强度和稳定性校核, 如各类应力强度和稳定性均满足要求,则通过评价 8.10.3储罐壁板的合于使用评价 8.10.3.1常压储罐壁板(包括壁板和底板的连接部位)合于使用评价适用的缺陷和损伤主要包括腐蚀 减薄(均匀减薄、,局部减薄和点蚀),凹陷和沟槽,错边、棱角和不圆,火灾损伤和低温脆性断裂等 某些 工况下存在氢致开裂、氢鼓包和应力导向氢致开裂时也可适用 8.10.3.2如果储罐壁板包含多种缺陷或损伤,应结合各种可能存在的工况,对各种可能的损伤和失效 模式进行判断和评价后,才能给出评价结论 8.10.3.3常压储罐的壁板,储罐壁板和底板连接处的合于使用评价按照GB/T35013执行 8.10.4储罐底板的合于使用评价 8.10.4.1储罐底板局部腐蚀部位最小厚度允许值应不小于GB/T30578要求的最小值,腐蚀裕量应考 虑底板内部和外部腐蚀同时发生的情况 8.10.4.2如果储罐底板厚度值是通过采样抽查得到,应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不低于95%的置信 度计算可能出现的最小厚度 8.10.4.3由于储罐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罐内底板凹陷或凸起的最大允许值按式(1)计算: Bw=0.37R 1 式中 B 最大允许凸起高度或局部凹陷深度,单位为毫米(mm); 凸起或局部凹陷内切圆半径,单位为毫米(mm) 8.10.4.4储罐底板的最小厚度小于允许值,或凹陷、凸起超过最大允许值,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8.10.5储罐基础的合于使用评价 8.10.5.1储罐基础沉降评价时,应考虑其运行条件、建造材料、土壤性质、储罐基础结构和服役历史,当 基础的沉降引起相应部件的沉降量同时满足以下要求时,通过评价 储罐基础出现均匀沉降,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a 不大于进出料管线或柔性接头的允许下沉量; 1 整体下沉量加上0.3m后不大于罐壁处基顶标高与场地标高之差; 2 3 整体下沉不影响管道、储罐接管和其他附件的性能和使用 储罐刚性倾斜应不影响浮顶移动、浮顶边缘有效密封以及相连接管的可靠连接 如果由于储罐基础的沉降,导致储罐罐壁出现不均 匀匀沉降,按以下要求进行评价 根据实测沉降曲线,若可明确刚性体倾斜平面,储罐罐壁测量点的相对纵向变形量偏离平面 沉降幅度)应满足式(2);若不能明确刚性体倾斜平面,储罐罐壁测量点的相对纵向变形量偏 离平面沉降幅度)应满足式(3). 5.5L"R ISs 2EH 是义 ls|<25.4×minK×(3.2808×S)× 3 式中 罐壁测点的相对纵向变形量偏离平面沉降幅度),单位为米(m); -测量点间的弧长,单位为米(m); 屈服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R 14
GB/37327一2019 E 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储罐高度,单位为米(m); D 储罐公称直径,单位为米(m); -有效弧长,即表征沉降斜度方向变化的曲线上每一个沉降斜度方向所对应的圆周长 SnC 度,单位为米(m): -常数,采取插值法,按表1计算取值 K 表1K常数取值 储罐公称直径 浮顶罐 固定顶罐 D<15 28. 10.5 1591 不适用 不适用 d 储罐安装前,基础锥面坡度宜为15%35%,沉降稳定后应不小于8% 8.10.5.2储罐基础沉降超过8.10.5.1的要求或发现其他超出建造标准的变形时,还可采用有限元应力 分析方法,进行介质充装量最大时的应力强度校核和稳定性校核,同时应考虑风,雪等附加载荷,如各类 应力强度和稳定性均满足要求,可通过评价 降险措施 9.1一般要求 g.1.1应采用有效降险的措施来减小风险评估结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 降险措施可以从减小失效可 能性和/或失效后果两方面进行考虑 9.1.2按照GB/T26610.1给出的方法降低或减缓储罐风险,其中日常巡护,缺陷修理是常见的有效 措施 9.2日常巡护 9.2.1根据风险评估和完整性评价等结果,结合相关管理规定,制定常压储罐日常巡护方案,明确巡护 的内容、频次和重点部位,高风险常压储罐应作为巡护的重点 g.2.2常压储罐日常巡护发现的异常和变化应及时记录和上报,并跟踪处理结果 9.3缺陷修理 9.3.1对于无法通过检验、维护等措施将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或完整性评价结果为不可接受缺陷的, 使用单位应制定合理的修理方案 9.3.2对临时处理的缺陷应及时永久修复 9.3.3应急状态下的缺陷抢修,应制定应急抢修程序,详细规定安全措施和抢修工艺 15
GB/T37327一2019 10效能评价 10.1一般要求 0.1.1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建立相关工作程序,对完整性管理内容的符合性、,项目的有效性及执行的 合理性进行评估和监督,评估完整性管理的意图与实际结果之间的符合度 0.1.2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开展系统审核、符合性复核和效能指标评价 0.2系统审核 10.2.1审核分为内部审核和第三方审核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根据实际管理情况确定审核周期 10.2.2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建立档案,并对整改措施进行跟踪 0.2.3系统审核的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是否依照企业管理文件开展完整性管理的相关活动 a b 是否为完整性管理的各要素制定了责任人; 是否有足够的资源保障完整性管理工作的开展; 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培训; d 对于特殊工种,是否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关资质 完整性管理活动是否符合企业管理文件要求; 是否对应开展的完整性管理活动建立档案; g 完整性管理方案是否如期完成; h 是否对风险可接受准则进行了正式评估以保证其合理性; 采用的准则和程序是否合理; k 当常压储罐发生变更时,是否有相应的程序对完整性管理项目进行复核和更新 0.3符合性复核 10.3.1常压储罐使用单位或其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应定期对完整性管理的符合性进行检查以确定完整 性管理方案是否满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每年至少对其完整性管理的符合 性进行一次复核 0.3.2符合性检查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完整性管理项目中的评价方法、预防和减缓活动是否有效,以及 对完整性管理项目是否满足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评估 评估应包含完整性管理的所有程序和对应的法 律法规的符合性 10.3.3符合性检查程序的一般要求如下 完整性管理符合性检查的问题应与完整性管理方案及其执行情况相关 a b 完整性管理符合性检查的问题应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检查问题应包含完整性管理流程、程 序、技术方法等完整性管理的各个要素和方法;其二,检查问题要突出完整性管理方法是否得 到了有效执行以及执行该方法所达到的结果 对于符合性检查的问题可附加必要的解释和检查指导性意见 10.4效能指标评价 一定的周期对究整性管理项目进行效能评价 评估应考虑局部或具体风险因素和完整性 10.4.1 应按 管理项目整体效能两种情况 16
GB/37327一2019 10.4.2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考虑以下三类效能评价指标 性能指标,用于衡量常压储罐的性能和状态; a b)操作与维护指标,用于衡量常压储罐是否得到了有效的维护; 事件指标,用于衡量常压储罐的事故事件发生的频率 c 10.4.3每一类指标还可以分为前端指标和终端指标,具体如下 前端指标提供的是将来完整性管理方案如何执行的情况 a b 终端指标提供的是完整性管理项目效能的历史统计结果 0.5效能评价报告 10.5.1每一项效能评价活动结束后,应出具效能评价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效能评价的结果、效能改 进的建议或要求 10.5.2效能评价报告应给出报告的有效期和导致报告不适用的条件或变化,以确保对效能改进工作 指导的有效性 10.5.3效能评价报告应依据效能评价的重点和完整性管理活动的特点给出效能评价的周期,以保证 效能改进的持续性 11 应急管理 1.1一般要求 使用单位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应急各阶段的工作,并将完整性管理的结论建议应用于 应急响应计划的全过程 11.2预防与应急准备 11.2.1应急预案编制 11.2.1.1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规定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时,应把储 罐风险评估和完整性评价结论所提出的高或中高风险、导致较高风险的因素和损伤情况作为潜在的失 效事件进行编制,应急预案要有针对性,必要时,应急预案需上报地方监管部门 11.2.1.2应急预案中应包括各级应急指挥中心,组织结构及应急人员的组成;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应急 设备,应急响应方式、应急演练要求、应急物质储备要求等内容,储罐的完整性管理人员应是应急响应的 成员 11.2.1.3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具体要求可按照GB/T29639执行 应急演练 应包括对应急指挥、响应、人员、设备、物资、方案的具体演练情况进行评比、总结和改进 11.2.2应急措施准备 11.2.2.1使用单位应根据储罐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储罐某个部件一旦发生失效后可能造成的潜在后 果的种类、影响范围和处理方法来制定常压储罐在紧急状态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2.2.2事故应急应包含泄漏引起的中毒、火灾和爆炸等 1.2.2.3常压储罐泄漏后潜在的环境影响应作为应急抢险防范的重点 介质泄漏后的环境影响与泄 漏速率、总泄漏量、介质扩散路径和扩散时间等相关 可按照GB/T30578确定常压储罐泄漏后介质在 水中和土壤中的扩散轨迹以及扩散速率 17
GB/T37327一2019 11.2.3应急资源准备 11.2.3.1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依据风险分析结果和损伤部位的分布情况,准备相应的应急资源,包括 应急需要的物资、人员、机具,对应急资源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保证应急资源能够满足应急需要 应急 资源有效性评估包括应急资源的配置与分布,人员资质及能力,现场作业条件等内容 1.2.3.2常压储罐使用单位一般应设有内部维修机构,并根据其规模和能力确定维修的储罐范围 对 于内部维修机构无法覆盖的常压储罐或应急资源不能满足应急抢险需要的情况,应与社会专业储罐维 修机构或应急队伍形成应急联动机制 11.2.3.3应急人员培训及考核按照AQ/T3043的要求执行 11.2.3.4应急资源应能满足应急预案的要求,即在预案规定的时间内,规定数量和种类的应急资源(包 括抢修人员、机具、物资等)能够达到指定地点 11.2.4应急数据准备 11.2.4.1储罐使用单位应将储罐应急抢险所需的资料进行整理发给应急指挥机构和维修机构 这些 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a 相关图纸包括常压储罐罐区总图常压储罐周边水体分布图、地下排水系统分布图、常压储罐 影像图常压储罐高程图、常压储罐周围道路分布图等 b) 常压储罐基本信息,包括材质、介质及物性、罐高、罐直径、壁厚、焊接工艺、常压储罐基础等; 运行参数,包括介质、温度、罐容、液位等; c d 评价和检测报告,包括清罐检验和在线检验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缺陷修理情况、风险预防和 减缓措施等 11.2.4.2当数据管理部分规定的数据发生变更时,使用单位应及时更新相关数据 11.2.4.3使用单位应基于常压储罐影像图、地图高程图和水资源分布图,确定常压储罐泄漏对环境的 影响 11.3应急响应 启动应急预案 11.3.1 常压储罐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使用单位在研判储罐紧急情况后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11.3.2应急响应等级预判 使用单位应依据发生紧急情况的储罐影像图判断周围人员、附近河流、湖泊等环境敏感区分 11.3.2.1 布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储罐周围人员进行警戒或疏散,初步判断一旦污染物进人水体后可能的扩散路 径以及可能受影响的下游环境敏感点,如水源地、大型河流等 11.3.2.2使用单位应根据储罐可能发生事故的紧急程度和后果大小,对常压储罐的事故进行分级 事 故应急响应等级应考虑如下要素 a 罐区或周围生产设施损坏程度; b 潜在的人员伤亡情况; c 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程度,需要转移和疏散的人口数量,需要保护的水源和环境监测的范围 d 直接经济损失等 11.3.3应急响应措施 11.3.3.1使用单位根据储罐泄漏量进行计算,确定应警戒和人员疏散的范围 18
GB/37327一2019 11.3.3.2在现场应急指挥的指挥下,应急人员在安全防护齐备的情况下,一般至少2人一起到达储罐 泄漏地方观察泄漏介质的污染范围,在确认泄漏污染范围后告知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决定是否 对河流或地下设施采取保护措施 11.4应急状态的解除 11.4.1常压储罐应急抢修结束后,储罐完整性管理人员应对常压储罐进行总体评估,以确定常压储罐 具备重新投用的条件,特别是对泄漏点附近的缺陷状况进行评估,确保所有泄漏点均已处理 重新投用 后,储罐的应急状态解除,储罐转人正常运行 11.4.2常压储罐应急事故过程中,如条件允许,应对失效部件进行更换,并分析失效原因,为常压储罐 的安全运行提出合理化建议 11.4.3储罐完整性管理人员负责整理泄漏点应急措施的相关资料.并按数据管理部分的要求对常压 储罐基本信息进行变更,同时按照失效分析的要求,对失效件进行分析并统计汇总失效相关信息 2失效管理 12.1 般要求 12.1.1常压储罐在设计时应考虑可能的失效模式,结合失效模式制定相应的预防和维护措施 2.1.2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建立失效调查分析程序,收集与失效相关的各类信息,分析造成常压储罐 失效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提出防止类似失效的措施 2.1.3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建立失效信息数据库,汇总潜在和已发生的失效事件,以支持失效事件的 统计和管理 12.1.4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中的失效管理一般应包含失效信息数据库、失效原因分析,、纠正与预防 措施、失效事件调查报告、管理复核,未遂事件管理 2.2失效信息数据库 2.2.1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建立常压储罐相关失效事件的信息库,汇总单位内部常压储罐失效事件 发生的种类、基本情况介绍等内容,建立常压储罐失效的管理机制 2.2.2使用单位应对常压储罐失效事件进行统计,并为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2.3事件的收集应建立统一的事件标准和统一的信息收集要求,包括事件的等级划分标准、事件原 因划分方式、事件后果计算方法等 事件的收集应全面,减少漏报,同时应对事件进行筛选,以剔除不符 合条件的事件 2.2.4统计分析人员要对数据进行审核,以减少可疑数据 2.2.5失效信息数据库应定期分析事件趋势,确定事件重发起因或重复事件,也可以按照失效事件后 果或潜在后果对事件进行排序,找出多个事件之间的共同点 12.3失效原因分析 2.3.1发生常压储罐失效事件时,使用单位应组织人员分析调查,建立合理有效的事件调查程序,收 集与事件相关的背景资料,掌握事件发生的经过和原因 依据失效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后果,对失效进行 分级处理 对于后果严重,风险高的失效事件分析宜由多个部门人员共同参与 12.3.2 2.3.3执行事件调查和分析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和调查技能,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业机构 19
GB/T37327一2019 或专家进行 12.3.4失效原因分析应与应急管理要素相结合,保证重要的数据,证据,试件等得到保护 12.3.5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及收集到的背景资料,结合试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失效模式,找出 失效的原因 使用单位应依据失效原因分析查找完整性管理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12.3.6事件调查和分析的程度,应根据事件的后果决定,保证在调查时,在调查地点能获得所需的资 源和设施 2.3.7必要时进行失效试件的采集和试验分析 2.3.8失效分析结果以及由此引起的完整性管理方案的变更应作为应急管理文档的一部分进行 存档 12.4纠正与预防措施 2.4.1失效信息库中的失效事件均应制定并实施纠正或预防措施 在各项纠正和预防性措施实施 前,应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建立纠正和预防性措施的保障程序,包括对措施执行的有效追踪、 监控和对实施结果的审核,以确定预防和纠正措施是否有效避免同类失效事件的发生 12.4.2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明确的时限和责任; a 对纠正和预防措施所涉及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有足够的重视; b 与相关部门人员充分沟通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取得的进展; 检查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识别逾期项目,评估影响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d 应向管理者汇报所有主要事件的逾期情况; 对实施中的预防和纠正措施进行定期审查; 审查未实施以及逾期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8 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应满足相关标准或规定的要求 h 12.5失效事件调查报告 12.5.1失效事件调查报告应由相关人员编制,并按规定进行审批 12.5.2失效事件调查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背景情况介绍;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a b 事件描述:失效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环境影响情况等 事件的调查结果;包括事件的原因、记录和分析、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技 c 术的合规性及管理的有效性等 d 纠正与预防措施:提出针对失效事件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落实相关设备管理人员责任,规定完 成纠正与整改的目标日期 2.5.3使用单位应对分析报告提出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落实,并对失效事件发生的趋势进行分析 2.6管理复核 除了按上述规定进行失效事件分析外,还应对事件的诱发因素和发生过程进行分析,重点从完整性 管理、应急管理、人员资质及培训等方面分析查找管理制度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2.7未遂事件管理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建立未遂事件管理程序,可参照失效事件分析程序对未遂事件进行分析 20
GB/37327一2019 3停用或报废 13.1储罐停用 储罐因生产调整等各种原因长期处于停用状态,使用单位应对储罐及其相应系统进行停用封存处 置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停用储罐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对停用储罐与运行的系统用盲板、盲法兰等有效隔离; a 考虑停用期间介质对常压储罐完整性的影响和潜在后果,可采用适宜的介质填充常压储罐 b 常压储罐封存施工完成后,应按设备停用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包括建立台账,详细记录封存 时储罐的状况及所执行的保护措施;定期进行巡护,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维持内外腐蚀控 制;维持附件齐全完好 3.2报废处置原则 13.2.1常压储罐经评估后,确认无继续使用的价值时,需对常压储罐进行报废处置 3.2.2报废处置前,需做好现场评估和风险评估,并进行针对性的风险减缓,确保常压储罐报废风险 可控 3.2.3报废常压储罐设施,应将常压储罐从运行系统中安全分离,并进行清罐,以减少安全和环境 危害 3.2.4常压储罐一旦报废,将不再投人使用,宜及时拆除 3.3报废前准备工作 报废实施前,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宜组织有随工资质的单位编制常压储罐批废方案,分析每个处置环 节存在的安全及环境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使处置过程安全风险可控,环境保护符合国家和地 方环保部门要求 3.4清罐 3.4.1可以采用机械清罐和人工清罐的方式进行处理 3.4.2常压储罐清罐时做好清扫出油气的回收,分离,计量,运输、存储及环境保护等工作 3.5常压储罐报废永久性处置程序 具备拆除条件的常压储罐,清罐后应严格按照报废常压储罐拆除方案,进行切割、移除运输、储存 等流程处置,并采取相应安全及环保控制措施 13.6记录 对于报废的常压储罐应保存相关记录 13.6.1 3.6.2常压储罐报废和停用应执行变更管理 14记录和文档管理 14.1记录和文件控制的主要目的是 保存常压储罐全寿命周期安全运行与维护所需的历史信息; a 21
GB/37327一2019 7培训和技能 7.1从事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的相关人员应进行完整性管理相关内容的培训,具备包括 完整性管理规定; a b)数据管理 损伤模式识别与风险评估; d 常压储罐检验与结果评价; 罐体缺陷修理管理 ee 常压储罐日常管理 7.2使用单位应编制并执行对完整性管理人员的培训大纲,定期审查培训计划 当新标准、法规发 布,新设备、新工艺程序或新管理制度实施时,应对培训大纲进行审查,并根据需要予以修订 7.3完整性管理人员在掌握理论知识,具备相应的技能后,还需对其能力进行必要的考核 7.4完整性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知识更新培训,以更新其岗位知识和技能

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GB/T37327-2019

常压储罐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用于存储液体或气体的容器。由于长期使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为此,国家标准GB/T37327-2019《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应运而生。

这个国家标准规定了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的要求与方法,旨在确保常压储罐能够安全地运行并维持其设计寿命。具体来说,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储罐完整性评估

对新建或改造的常压储罐进行完整性评估是必要的。根据该标准,完整性评估应根据储罐的设计特点、运行条件及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评估应包括储罐结构、焊接、密封、防腐、涂装等方面。

2. 储罐检验与监测

按照标准要求,常压储罐应定期进行检验。检验的内容包括储罐结构完整性、内部腐蚀情况、外观损伤及泄漏等方面。同时,为确保储罐的安全运行,对于可能影响储罐完整性的因素进行监测也是必要的。

3. 故障分析与处理

当发现储罐存在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分析处理。根据该标准,故障分析应包括原因分析、影响评估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在确认了故障原因后,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修复或更换。

4. 安全管理

为确保常压储罐的安全运行,标准中还规定了相关安全管理措施。如:应建立完整性管理计划、确定管理责任人员、落实操作程序、加强培训等。

通过以上的完整性管理要求,可以有效地保证常压储罐的安全运行。但需要注意的是,标准中的要求并非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和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类似的标准

船舶生产企业能源综合管控通用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船舶生产企业能源综合管控通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船舶生产企业能源综合管控通用要求的编号:GB/T37325-2019。船舶生产企业能源综合管控通用要求共有8页,发布于2019-10-01
有砟轨道轨枕混凝土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有砟轨道轨枕混凝土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有砟轨道轨枕混凝土枕的编号:GB/T37330-2019。有砟轨道轨枕混凝土枕共有12页,发布于2019-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