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5618-2017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基本业务规范

Specificationofsocialinsurancebudgetplanningbasicservic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基本业务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基本业务规范的编号:GB/T35618-2017。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基本业务规范共有74页,发布于2017-12-29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1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3.060
  • 实施日期2017-12-29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74页
  • 文件大小5.37M

以图片形式预览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基本业务规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基本业务规范


国家标准 GB/T35618一2017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 基本业务规范 Specificationofs0ecialinsurancebudgetplanningbasicserviee 2017-12-29发布 2017-12-29实施 中华人民共利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疙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5618一2017 52 0.7生育保险基金预算审核 55 附录A规范性附录综合增长率的测算 56 附录B(规范性附录社会保险基金收人预算指标及影响因素指标结构图 63 附录C规范性附录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指标及影响因素指标结构图
GB/35618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社会保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保险管理 局北京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山东省社会保险事业局、江苏省淮安市社会劳动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山东省枣庄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事业处、四川省攀枝花市社会保险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晓宇、王巍、杨东、杨建峰、魏栋鸿,谢颖付学宁、孙玉平、胡建明、马莉萍、 谭继忠
GB/35618一2017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 基本业务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基本业务的预算编制原则、预算编制范围、预算编制流程、预 算报表和指标体系、收人预算编制方法、支出预算编制方法、结余预算编制方法、预算草案的初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委托提供社会 保险服务的机构可参照应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596.1社会保险术语第1部分;通用 术语和定义 GB/T3159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 socialinsurancebudgeplanning 依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由社保经办机构编写的筹集和分配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 支年度计划的预算活动 预算编制原则和编制范围 4.1预算编制原则 为保证基金的平稳运行和国家社会保险政策目标的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要严格依据国家 法律法规建立,严格执行社会保险政策,在统筹地区按照规定的范围、程序、方法和内容编制,遵循收支 平衡、留有结余的原则 社会保险的收人和支出受相关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 4.2预算编制范围 4.2.1险种范围 不同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险种分别编制,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城镇职 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工伤保险基金预算、生育保险基金预算,失业保险基金预算 4.2.2项目范围 各险种基金预算均包括基金收人预算和基金支出预算,基金收人主要包括社会保险费收人,财政补
GB/T35618一2017 贴收人,利息收人、委托投资收益、转移收人、上级补助收人、下级上解收人,其他收人等;基金支出主要 包括社会保险待遇支出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其他支出等 5 预算编制流程 预算编制流程包括 采集35年相关险种指标信息、财务数据及相关参数数据 a b 测算各项指标的同比增长率(下降率),前35年平均增长率(下降率),确定本年度各项指标 综合增长率(下降率),分类计算本年度收支预算 综合增长率的测算方法见附录A 考虑宏观经济、就业状况、中央和地方相关政策变动的影响 c d 计算预算指标,编写本统筹地区年度基金预算草案 6 预算报表和指标体系 6.1预算报表 6.1.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表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表应架中反映预算编制范围内各险种基金预算收支和结余情说 该表数据直 接从各险种基金预算主表和附表取数获得 6.1.2各险种基金预算主表 应采用单式预算的结构,分别反映各险种基金收人项目、支出项目和结余的当年预算数以及上年执 行数 预算表可以通过“本年收人合计十上年结余=本年支出合计十年末滚存结余”的会计公式进行 校验 6.1.3附表 附表应反映主表以外的其他基金预算相关情况,包括参数表,因索测算表、预算调整情况表、基金平衡 表,反映预算范围内各险种基金收人和支出预算的测算过程、执行中受政策或其他因素影响的预算调整情 况以及基金预算缺口和缺口弥补办法等情况,此外还包括部分暂未纳人预算范围险种的基金收支情况 6.2指标体系 基金预算应最终体现为一系列基金运行指标的预算,各险种的指标体系由反映基金预算规模的 6.2.1 基金收人、支出、结余指标和影响基金预算的因索指标两大类指标构成,每类指标又依据指标之间的层 次隶属关系,可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 各项指标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经办 业务的实际情况设立 各险种的指标体系结构图见附录B和附录c 6.2.2 收入预算编制方法 7.1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算的编制 7.1.1编制原则 应在影响因素指标若干年度的历史数据基础上估算各指标的增长率,然后综合考虑统筹地区上年
GB/35618一2017 度基金预算的执行情况,本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和财政补 助水平等因素,进行收人测算和草案的编制 7.1.2指标体系 7.1.2.1 指标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人预算指标体系,包括反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规模的基金收人 指标和影响基金预算的其他因素指标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人预算指标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收 人、利息收人、委托投资收益、财政补贴收人,转移收人,其他收人、上级补助收人、下级上解收人 7.1.2.2指标及影响因素指标结构 见附录B图B.1和图B.2 7.1.2.3指标间关系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人预算指标间关系如下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人=基本养老保险费收人十利息收人十委托投资收益十财政补贴收人+ aa 转移收人十其他收人十上级补助收人十下级上解收人 基本养老保险费收人-当期征撇收人十清欠收人十预撇收人十补撒收人十其他征撒收人 b 当期征缴收人=当期用人单位征缴收人+当期其他人员征缴收人十当期其他政策参保人员征 缴收人; 当期征缴收人=平均缴费人数×月人均缴费工资×12个月×缴费费率×收缴率; d e 财政补贴收人=中央财政补贴收人十地方财政补贴收人 7.1.3征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7.1.3.1当期征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7.1.3.1.1编制原则 当期征缴收人预算编制应以养老保险各项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准确把握缴费人数、缴费工资增 长趋势,综合分析养老保险覆盖情况,充分考虑各地扩面潜力和提高基金收缴率 同时,应综合参考宏 观经济指标对就业形势,职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增长水平,努力实现全覆盖、应收尽收 的发展目标 当期征缴收人预算应按用人单位、其他人员和其他政策参保人员三个类别分别进行因素 指标的测算 7.1.3.1.2平均缴费人数的测算 平均缴费人数的测算如下 用人单位平均缴费人数预算数=上年平均缴费人数预计执行数×(l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b 其他人员平均缴费人数预算数=上年平均缴费人数预计执行数×(1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上年平均缴费人数预计执行数=(前年缴费人数年末数十上年缴费人数年末预计执行数)一2 c 注1上年缴费人数年末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季度执行数十上年第四季度预计新增数 注2:上年第四季度预计新增数=上年前三季度新增数一3个季度十修正值 注3,设置修正值是考虑第四季度缴费人数增减变动幅度与前三季度相比可能出现明显偏差或政策影响等因素 注4,对平均缴费人数综合增长率测算值进行修正,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GB/T35618一2017 1 政策调整因素; 2采集年度的数据出现明显异常; 3) 平均缴费人数测算值占参保职工人数的比例与历史数据相比出现明显偏差 7.1.3.1.3月人均缴费工资的测算 月人均缴费工资的测算如下: a)月人均缴费工资预算数=上年月人均缴费工资预计执行数×1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注1上年月人均缴费工资预计执行数一上年缴费工资总额预计执行数一上年平均缴费人数预计执行数一12 个月 注2:上年缴费工资总额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个季度执行数一(近三年前三个季度数占全年的平均比例十修正 值. 注3;对缴费工资总额的综合增长率测算值进行修正,通常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 政策调整因素; 2)采集年度的数据出现明显异常; 3)月人均缴费工资占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例不符合相关政策规定,或者与近年月人均缴费工资占 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平均比例出现较大偏差 b)用人单位月人均缴费工资预算数一上年月人均缴费工资预计执行数x(1十修正后的综合增长 率); 其他人员月人均缴费工资预算数=上年月人均缴费工资预计执行数x(十修正后的综合增长率) 7.1.3.1.4缴费费率的测算 上年缴费费率预计执行数和预算年度缴费费率的确定,应以各地相关保险政策规定的缴费费率为 依据,在预算年度相关缴费费率政策未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原则上应与上年缴费费率相同 7.1.3.1.5收缴率的测算 收缴率预算原则上不低于上年收缴率预计执行数,上年收缴率预计执行数原则上不低于前年实际 收缴率 7.1.3.1.6当期征缴收入的测算 当期征缴收人的测算如下: 当期征缴收人预算数=当期用人单位征缴收人预算数十当期其他人员征缴收人预算数十当期 a 其他政策参保人员征缴收人预算数 当期征缴收人预算数(用人单位/其他人员/其他政策参保人员)=平均缴费人数预算数×月人 b 均缴费工资预算数×12个月×缴费费率预算数×收缴率预算数 7.1.3.2补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近年补缴情况 a b) 参考历年补缴收人占基金征缴总收人的比重,并结合预算年度的政策变化等情况 7.1.3.3清欠收入预算的编制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上年未累计欠费情况; a
GB/35618一2017 b)清欠计划 c 各年度清欠收人占上年末累计欠费的比例等 7.1.3.4预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预缴收人预算编制要重点参考近年预缴收人占基金征缴总收人的比重,并结合预算年度的政策变 化情况进行编制 7.13.5其他征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其他征缴收人预算编制要重点参考近年其他征缴收人占基金征缴总收人的比重,并结合预算年度 的政策变化情况进行编制 7.1.4财政补贴收入预算的编制 7.1.4.1财政补贴收人=中央财政补贴收人十地方财政补贴收人 7.1.4.2主要考虑以下因索 上年度中央财政补贴; a b)基金预算缺口情况; 地方财政预算安排能力等 c 7.1.5利息收入、委托投资收益预算的编制 利息收人、委托投资收益按照存人银行和购买国债的利息收人,委托投资收益,以及养老保险基金 委托运营取得的投资收益等进行合理测算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上年基金结余以及预算年度基金预计净增(减)情况; aa b 上年末短、中、长期定期存款,活期存款以及国债的分布情况; 上年基金平均收益情况 c d 定期存款或国债及委托运营基金在预算年度到期回收情况 利率变动情况; e 近年委托运营收益情况等 7.1.6转移收入预算的编制 转移收人预算要按照上年预计执行数合理测算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近年转移收人变化趋势; a b政策调整对转移人数的影响; 政策调整对转移金额的影响等 7.1.7其他收入预算的编制 其他收人预算要按照上年预计执行数合理测算.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近年其他收人情况,包括滞纳金收人 aa b)近年其他收人占基金收人的比重等 下级上解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预算的编制 7.1.8 下级上解收人和上级补助收人预算要按照上年预计执行数合理测算,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上年度上级补助收人和下级上解收人情况; a
GB/T35618一2017 b 预算年度的调剂金政策变化情况等 7.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预算的编制 7.2.1编制原则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人预算草案的编制应在影响因素指标若干年度的历史数据基础上估 算各指标的增长率,然后综合考虑统筹地区上年度基金预算的执行情况、本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和财政补助水平等因素,进行收人测算和草案的编制 7.2.2指标体系 7.2.2.1指标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人预算指标体系,包括反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规模的基金 收人指标和影响基金预算的其他因素指标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人预算指标包括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费收人,财政补贴收人、,利息收人、转移收人、其他收人、上级补助收人、下级上解收人 7.2.2.2指标及影响因素指标结构 见附录B图B.3和图B.4 7.2.2.3指标间关系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人预算指标间关系如下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人=基本医疗保险费收人十财政补贴收人十利息收人十转移收 a 人十其他收人十上级补助收人十下级上解收人; 基本医疗保险费收人=当期征缴收人十清欠收人十预缴收人十补缴收人十其他征缴收人 b 当期征缴收人应包括 统账结合模式当期征缴收人 统筹基金当期征缴收人=单位缴费基数总额×单位缴费费率×收缴率×(1一单位缴纳划 人个人账户比例. 个人账户基金当期征缴收人=(个人缴费基数总额×个人缴费费率十单位缴费基数总 额×单位缴费费率×单位缴纳划人个人账户比例)×收缴率 单建统筹模式当期征缴收人 当期征缴收人=缴费基数总额×缴费费率×收缴率 7.2.3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的预算编制 7.2.3.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预算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收人预算包括当期征缴收人预算、清欠收人预算、,预缴收人预算、补缴收 人预算和其他征缴收人预算 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模式的基金收人预算区别仅为有无个人账户基金收 人,统筹基金收人预算编制方法一致 7.2.3.2当期征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7.2.3.2.1编制原则 当期征缴收人测算时以统筹区缴费基数总额、缴费费率和收缴率作为预算征缴收人的测算指标,以
GB/35618一2017 平均参保人数、平均缴费人数、上年月社平工资、人均月缴费工资和人均缴费工资占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的比例作为衡量征缴收人预算编制合理性的参考指标 7.2.3.2.2平均缴费人数的测算 平均缴费人数的测算如下: 平均缴费人数预算数=上年平均缴费人数预计执行数×(1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a 上年平均缴费人数预计执行数=(前年缴费人数年末数十上年缴费人数年末预计执行数)一2 b 上年缴费人数年末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个季度实际执行数十上年第四季度预计新增数 上年第四季度预计新增数=(上年第三季度执行数一前年第四季度执行数)一3个季度修 正值; 设置修正值的原因是考虑第四季度缴费人数增减变动幅度与前三个季度相比可能出现明显偏 差或政策影响等因素 注:平均缴费人数综合增长率是以近三年平均增长率为中(长)期增长趋势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权重确定方法见附 录A 对平均缴费人数综合增长率测算值进行修正,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N 政策调整因素 2 采集年度的数据出现明显异常" 3 平均缴费人数测算值占参保人数的比例与历史数据相比出现明显偏差 平均参保人数的测算同缴费人数 7.2.3.2.3缴费基数总额的测算 缴费基数总额的测算如下 缴费基数总额按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总额分别进行测算 单建统筹模式下的缴费基数总额即 a 为单位缴费基数总额; b 单位(个人)缴费基数总额预算数=单位(个人)缴费基数总额上年预计执行数×(1十修正后的 综合增长率); 单位(个人)缴费基数总额上年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个季度执行数一近年前三个季度数占全 年的平均比例十修正值; d 人均月缴费工资预算数=缴费基数总额预算数-12个月-平均缴费人数预算数 注对缴费基数总额的综合增长率测算值进行修正,通常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 1 政策调整因素; 2 采集年度的数据出现明显异常; 月人均缴费工资占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例不符合相关政策规定,或者与近年月人均缴费工资占 3 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平均比例出现较大偏差 7.2.3.2.4缴费费率的测算 上年缴费费率预计执行数和预算年度缴费费率的确定,应以各地相关保险政策规定的缴费费率为 依据,在预算年度相关缴费费率政策未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原则上应于上年缴费费率相同,一般分单位 缴费费率和个人缴费费率 7.2.3.2.5收缴率的测算 收缴率预算原则上不低于上年收缴率预计执行数,上年收缴率预计执行数原则上不低于前年实际 收缴率
GB/T35618一2017 7.2.3.2.6单位缴纳划入个人账户比例的确定 原则上同上年预计执行数 若预算年度征缴政策有变动,应区分以下三种情况分别考虑调整幅度: -是单位缴费费率的升降;二是不同年龄层在职退休人员具体划人比例的调整;三是单位缴费费率和不 同年龄层在职退休人员具体划人比例同时调整 7.2.3.2.7当期征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7.2.3.2.7.1统账结合模式下的当期征缴收入预算数 按如下方式计算 a 当期征缴收人预算数=统筹基金当期征缴收人预算数十个人账户基金当期征缎收人预算数; b)统筹基金当期征缴收人预算数=单位缴费基数总额预算数×预算年度单位缴费费率×预算年 度收缴率×(1一个人账户划人比例); 个人账户基金当期征缴收人预算数一个人缴费基数总额预算数×预算年度个人缴费费率×预 算年度收缴率十单位缴费基数总额预算数×预算年度单位缴费费率×预算年度收缴率×个人 账户划人比例 7.2.3.2.7.2单建统筹模式下的当期征缴收入预算数 当期征缴收人预算数=缴费基数总额预算数×预算年度缴费费率×预算年度收缴率 7.2.3.3清欠收入预算的编制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上年末累计欠费情况; a b)清欠计划; c 各年度清欠收人占上年未累计欠费的比例等 7.2.3.4预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编制预缴收人预算要重点参考近年预缴收人占基金征缴总收人的比重,并结合预算年度的政策变 化情况进行编制 补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7.2.3.5 补缴收人预算的编制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近年补缴情况; a b) 参考历年补缴收人占基金征缴总收人的比重,并结合预算年度的政策变化等情况 7.2.3.6其他征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编制其他征缴收人预算要重点参考近年其他征缴收人占基金征缴总收人的比重,并结合预算年度 的政策变化情况进行编制 7.2.4财政补贴收入预算的编制 7.2.4.1财政补贴收人=中央财政补贴收人地方财政补贴收人 7.2.4.2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GB/35618一2017 上年度中央财政补贴; a 基金预算缺口情况; b 地方财政预算安排能力等 7.2.5利息收入预算的编制 利息收人按照存人银行和购买国债的利息收人合理测算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上年基金结余以及预算年度基金预计净增减)情况; a 上年末短、中长期定期存款,活期存款以及国债的分布情况 b 上年基金平均收益情况 c 定期存款或国债在预算年度到期回收情况; d 利率变动情况 7.2.6转移收入预算的编制 转移收人预算要按照上年预计执行数合理测算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近年转移收人变化趋势; a b)政策调整对转移人数的影响 政策调整对转移金额的影响等 c 7.2.7其他收入预算的编制 其他收人预算要按照上年预计执行数合理测算,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近年其他收人情况,包括滞纳金收人 a b)近年其他收人占基金收人的比重等 7.2.8下级上解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预算的编制 下级上解收人和上级补助收人预算要按照上年预计执行数合理测算,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上年度上级补助收人和下级上解收人情况; 预算年度的调剂金政策变化情况等 b 7.3工伤保险基金收入预算的编制 7.3.1编制原则 工伤保险基金收人预算草案编制应在影响因素指标若干年度的历史数据基础上估算各指标的增长 率,然后综合考虑统筹地区上年度基金预算的执行情况、本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和财政补助水平等因素,进行收人测算和草案的编制 7.3.2指标体系 7.3.2.1指标 工伤保险基金收人预算指标体系,包括反映工伤保险基金预算规模的基金收人指标和影响基金预 算的其他因素指标 工伤保险基金收人预算指标包括工伤保险费收人、利息收人、财政补贴收人,其他 收人、转移收人、上级补助收人、下级上解收人
GB/T35618一2017 7.3.2.2指标及影响因素指标结构 见附录B图B.5和图B.6 7.3.2.3指标间关系 工伤保险基金收人预算指标间关系如下 工伤保险基金收人=工伤保险费收人十利息收人十财政补贴收人+其他收人+转移收人十上 a 级补助收人+下级上解收人; 工伤保险费收人=当期征缴收人十清欠收人十预缴收人十补缴收人十其他征缴收人; b 当期征缴收人=按工资总额征缴收人十按非工资总额征缴收人; c 按工资总额征缴收人=平均缴费人数×月人均缴费工资×12个月×平均缴费费率×收缴率 d 按非工资总额征缴收人=工程造价(或产量等×缴费费率 7.3.3工伤保险费收入预算的编制 7.3.3.1当期征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7.3.3.1.1编制原则 当期征缴收人预算编制应以工伤保险各项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准确把握缴费人数、缴费工资增 长趋势,综合分析工伤保险覆盖情况和平均缴费费率,充分考虑各地扩面潜力和提高基金收缴率 同 时,应综合参考宏观经济指标对就业形势.职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增长水平,努力实现 全覆盖、应收尽收的发展目标 当期征缴收人预算应按工资总额征缴收人和非工资总额征缴收人分别 进行因素指标的测算 7.3.3.1.2平均缴费人数的测算应按照: 平均缴费人数的测算如下 平均缴费人数预算数=上年平均缴费人数预计执行数×(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a b)上年平均缴费人数预计执行数=(前年缴费人数年末数十上年缴费人数年末预计执行数)-2 注1:上年缴费人数年末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季度执行数十上年第四季度预计新增数 注2:上年第四季度预计新增数=(上年第三季度执行数一前年第四季度执行数)一3个季度十修正值 注3:设置修正值的原因是考虑第四季度缴费人数增减变动幅度与前三个季度相比可能出现明显偏差或政策影响 等因素 注4:对平均缴费人数综合增长率测算进行修正,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政策调整因素; 1 2 采集年度的数据出现明显异常; 平均缴费人数测算值占参保人数的比例与历史数据相比出现明显偏差 3 7.3.3.1.3月人均缴费工资的测算 月人均缴费工资的测算如下 月人均缴费工资预算数-上年月人均缴费工资预计执行数xI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注1:上年月人均缴费工资预计执行数=上年缴费工资总额预计执行数一上年平均缴费人数预计执行数一12 注2:上年缴费工资总额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季度执行数一近三年前三季度数占全年的平均比例十修正值 注3:对月人均缴费基数综合增长率测算值进行修正,通常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 政策调整因素; 10
GB/35618一2017 22 采集年度的数据出现明显异常; 3) 月人均缴费工资占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例不符合相关政策规定,或者与近年月人均缴费工资占 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平均比例出现较大偏差,则需要进行修正 7.3.3.1.4平均缴费费率的测算 平均缴费费率的测算如下 工伤保险缴费费率应综合分析统筹地区不同行业间上年工伤保险缴费费率政策的执行对基金 收人和结余的影响等因素,确定不同行业的差别缴费费率档次 在预算年度相关缴费费率政 策未调整情况下,原则上与上年平均缴费费率相同 按非工资总额缴费的缴费费率,按规定执行 7.3.3.1.5收缴率的测算 收缴率预算原则上不低于上年收缴率预计执行数 上年收缴率预计执行数原则上不低于前年实际 收缴率 收缴率的测算如下: a 收缴率预算数一上年收缴率预计执行数×(1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b 上年收缴率预计执行数=(上年当期征缴收人预计执行数一-上年应缴收人预计执行数 ×100%; 收缴率预算数原则上不低于上年收缴率预计执行数,上年收缴率预计执行数原则上不低于前 年实际收缴率 7.3.3.1.6当期征缴收入的测算 当期征缴收人的测算如下 当期征缴收人预算数=平均缴费人数预算数×月人均缴费工资预算数×12个月×平均缴费 aa 费率预算数×收缴率预算数 b)按非工资总额征缴收人预算数一缴费基数预算数×缴费费率预算数 7.3.3.2清欠收入预算的编制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上年末基金累计欠费情况 a b)清欠计划 各年度清欠收人占上年末累计欠费的比例等 c 7.3.3.3预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预缴收人预算编制要重点参考近年其他征缴收人占基金征缴总收人的比重,并结合预算年度的政 策变化情况进行编制 7.3.3.4补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近年补缴情况 b)参考历年补缴收人占基金征缴总收人的比重,并结合预算年度的政策变化等情况 7.3.3.5其他征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其他征缴收人预算编制要重点参考近年其他征缴收人占基金征缴总收人的比重,并结合预算年度 11
GB/T35618一2017 的政策变化情况进行编制 7.3.4财政补贴收入预算的编制 财政补贴收人=中央财政补贴收人十地方财政补贴收人 主要考虑以下因索 上年度中央财政补贴; a b) 基金预算缺口情况 c 地方财政预算安排能力等; d利率变动情况 7.3.5利息收入预算的编制 利息收人按照存人银行和购买国债的利息收人合理测算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上年基金结余以及预算年度基金预计净增(减)情况; a b)上年末短、中、长期定期存款,活期存款以及国债的分布情况 上年基金平均收益情况; c d 定期存款或国债等投资在预算年度到期回收情况 7.3.6其他收入预算的编制 其他收人预算要按照上年预计执行数合理测算,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近年其他收人情况,包括滞纳金收人; a 近年其他收人占基金收人的比重等 b) 7.3.7转移收入预算的编制 转移收人预算要按照上年预计执行数合理测算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近年转移收人变化趋势; aa b) 政策调整对转移人数的影响; 政策调整对转移金额的影响等 c 7.3.8下级上解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预算的编制 下级上解收人和上级补助收人预算要按照上年预计执行数合理测算,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上年度上级补助收人和下级上解收人情况; a b预算年度的调剂金政策变化情况等 7.4失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的编制 7.4.1编制原则 失业保险基金收人预算草案的编制应在影响因素指标若干年度的历史数据基础上估算各指标的增 长率,然后综合考虑统筹地区上年度基金预算的执行情况、本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和财政补助水平等因素,进行收人测算和草案的编制 7.4.2指标体系 7.4.2.1 指标 失业保险基金收人预算指标体系,包括反映失业保险基金预算规模的基金收人指标和影响基金预 12
GB/35618一2017 算的其他因素指标 失业保险基金收人预算指标包括失业保险费收人、利息收人,财政补贴收人、转移 收人、其他收人、上级补助收人、下级上解收人 7.4.2.2指标及影响因素指标结构 见附录B图B.7和图B.8 7.4.2.3指标间关系 失业保险金基金收人预算指标间关系如下 失业保险基金收人=失业保险费收人十利息收人十财政补贴收人十其他收人十转移收人十上 a 级补助收人十下级上解收人; b 失业保险费收人=当期征缴收人+预缴收人补缴欠费其他征缴收人; 当期征缴收人=平均缴费人数×月人均缴费工资×12个月×缴费费率×收缴率 co d)财政补贴收人=中央财政补贴收人十地方财政补贴收人 失业保险费收入预算的编制 7.4.3 7.4.3.1当期征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7.4.3.1.1编制原则 当期征缴收人预算编制应以失业保险各项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准确把握缴费人数、缴费工资增 长趋势,综合分析失业保险覆盖情况,充分考虑各地扩面潜力和提高基金收缴率 同时,应综合参考宏 观经济指标对就业形势,职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增长水平,努力实现全覆盖、应收尽收 的发展目标 当期征缴收人预算应按用人单位和其他政策参保人员两个类别分别进行因素指标的 测算 7.4.3.1.2平均缴费人数的测算 平均缴费人数的测算如下 用人单位平均缴费人数预算数=上年平均缴费人数预计执行数×(1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十 修正值; b)其他政策参保人员平均缴费人数预算数=上年平均缴费人数预计执行数×(1十修正后综合增 长率)十修正值; 上年平均缴费人数预计执行数=(前年缴费人数年末数十上年缴费人数年末预计执行数)一2 注1:上年缴费人数年末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季度执行数十上年第四季度预计新增数 注2:上年第四季度预计新增数=上年前三季度新增数一3个季度十修正值 注3:设置修正值是考虑第四季度缴费人数增减变动幅度与前三季度相比可能出现明显偏差或政策影响等因素 注4: ,对平均撇费人数综合增长率剥算值进行惨正.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政策调整因素 1 2 采集年度的数据出现明显异常 33 平均缴费人数测算值占参保职工人数的比例与历史数据相比出现明显偏差 7.4.3.1.3月人均缴费工资的测算 月人均缴费工资的测算如下 用人单位缴费工资总额预算数=上年缴费工资总额预计执行数×(1十前三年平均增长率) 13
GB/T35618一2017 修正值 b)其他政策参保人员缴费工资总额预算数=上年缴费工资总额预计执行数×(1十前三年平均增 长率)十修正值 注上年缴费工资总额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个季度执行数一(近三年前三个季度数占全年的平均比例十修正值) 7.4.3.1.4缴费费率的测算 上年缴费费率预计执行数和预算年度缴费费率的确定,应以各地相关保险政策规定的缴费费率为 依据,在预算年度相关缴费费率政策未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原则上应与上年缴费费率相同 7.4.3.1.5收缴率的测算 收缴率测算原则上不低于上年收缴率预计执行数,上年收缴率预计执行数原则上不低于前年实际 收缴率 7.4.3.1.6当期征缴收入的测算 当期征缴收人的测算如下 当期征缴收人预算数一当期用人单位征缴收人预算数十当期其他政策参保人员征缴收人预 a 算数 b)当期征缴收人预算数一用人单位缴费工资总额预算数×失业保险缴费费率预算数×征缴率预 算数 7.4.3.2预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预缴收人预算编制要重点参考近年预缴收人占基金征缴总收人的比重,并结合预算年度的政策变 化情况进行编制 7.4.3.3补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近年补缴情况; a b)参考历年补缴收人占基金征缴总收人的比重,并结合预算年度的政策变化等情况. 7.4.3.4清欠收入预算的编制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上年末累计欠费情况 a) b)清欠计划 各年度清欠收人占上年末累计欠费的比例等 c 7.4.3.5其他征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其他征缴收人预算编制要重点参考近年其他征缴收人占基金征缴总收人的比重,并结合预算年度 的政策变化情况进行编制 7.4.4财政补贴收入预算的编制 7.4.4.1财政补贴收人=中央财政补贴收人十地方财政补贴收人 7.4.4.2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4
GB/35618一2017 上年度中央财政补贴; a 基金预算缺口情况; b 地方财政预算安排能力等 7.4.5利息收入预算的编制 利息收人按照存人银行和购买国债的利息收人合理测算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上年基金结余以及预算年度基金预计净增减)情况; a 上年末短、中长期定期存款,活期存款以及国债的分布情况 b 上年基金平均收益情况 c 定期存款或国债在预算年度到期回收情况; d 利率变动情况 7.4.6其他收入预算的编制 其他收人预算要按照上年预计执行数合理测算,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近年其他收人情况,包括滞纳金收人 a b)近年其他收人占基金收人的比重等 7.4.7转移收入预算的编制 转移收人预算要按照上年预计执行数合理测算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近年转移收人变化趋势; a b)政策调整对转移人数的影响 政策调整对转移金额的影响等 c 7.4.8下级上解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预算的编制 下级上解收人和上级补助收人预算要按照上年预计执行数合理测算,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a 上年度上级补助收人和下级上解收人情况; b) 预算年度的调剂金政策变化情况等 7.5生育保险基金收入预算的编制 7.5.1编制原则 生育保险基金收人预算草案的编制应在影响因素指标若干年度的历史数据基础上估算各指标的增 长率,然后综合考虑统筹地区上年度基金预算的执行情况、本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和财政补助水平等因素,进行收人测算和草案的编制 7.5.2指标体系 7.5.2.1指标 生育保险基金收人预算指标体系包括反映生育保险基金预算规模的基金收人指标和影响基金预算 的其他因素指标 生育保险基金收人预算指标包括生育保险费收人、利息收人、财政补贴收人、其他收 人、上级补助收人、下级上解收人 15
GB/T35618一2017 7.5.2.2指标及影响因素指标结构 见附录B图B.9和图B.10 7.5.2.3指标间关系 生育保险基金收人预算指标间关系如下 生育保险基金收人=生育保险费收人十利息收人十财政补贴收人+其他收人+上级补助收人 a 十下级上解收人; 生育保险费收人=当期征缴收人十清欠收人十预缴收人十补缴收人十其他征缴收人 b 当期征缴收人=平均缴费人数×月人均缴费工资×12个月×缴费费率×收缴率 c 7.5.3生育保险费收入预算的编制 7.5.3.1当期征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7.5.3.1.1编制原则 当期征缴收人预算的编制主要受到平均缴费人数、平均缴费工资总额、月人均缴费工资、缴费费率 和收缴率的影响 7.5.3.1.2平均缴费人数的测算 平均缴费人数的测算如下: 平均缴费人数预算数一上年平均缴费人数预计执行数×(1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注1:上年平均缴费人数预计执行数=(前年缴费人数年末数+上年缴费人数年末预计执行数)一2 注2:上年缴费人数年木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季度执行数十上年第四季度预计新增数 注3:上年第四季度预计新增数=(上年前三季度执行数一前年末执行数)一3个季度十修正值 注4设置修正值是考虑第四季度缴费人数增减变动幅度与前三个季度相比可能出现明显偏差或政策影响等因素 注5,对平均缴费人数综合增长率测算值进行修正,通常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 1 政策调整因素; 2)采集年度的数据出现明显异常; 3 平均缴费人数测算值占参保人数的比例与历史数据相比出现明显偏差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修正 7.5.3.1.3月人均缴费工资的测算 月人均缴费工资的测算如下 月人均缴费工资预算数=上年月人均缴费工资预计执行数xI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注1:上年月人均缴费工资预计执行数=上年缴费工资总额预计执行数一上年平均缴费人数预计执行数一12 个月 注2上年缴费工资总额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个季度执行数-(近三年前三个季度数占全年的平均比例十修正 值 注3:设置修正值主要是考虑第四季度可能对缴费工资总额产生较大影响的政策变化等因素 注4对月人均缴费工资综合增长率测算值的修正,通常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 1 政策调整因素; 2)采集年度的数据出现明显异常; 月人均缴费工资占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例不符合相关政策规定,或者与近年月人均缴费工资占 3) 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平均比例出现较大偏差,则需要进行修正 16
GB/35618一2017 7.5.3.1.4缴费费率的测算 上年缴费费率预计执行数和预算年度缴费费率的确定,应以各地相关保险政策规定的缴费费率为 依据,在预算年度相关缴费费率政策未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原则上应与上年缴费费率相同 7.5.3.1.5收缴率的测算 收缴率预算原则上不低于上年收缴率预计执行数 上年收缴率预计执行数原则上不低于前年实际 收缴率 7.5.3.1.6当期征缴收入的测算 当期征缴收人的测算如下 当期征缴收人预算数=平均缴费人数预算数×月人均缴费工资预算数×12个月×缴费费率预算 数×收缴率预算数 7.5.3.2清欠收入预算的编制 清欠收人预算的编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上年末累计欠费情况; b 清欠计划 各年度清欠收人占上年末累计欠费的比例等 c 7.5.3.3预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编制预缴收人预算要重点参考近年其他征缴收人占基金征缴总收人的比重,并结合预算年度的政 策变化的情况进行编制 7.5.3.4补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补缴收人预算的编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近年补缴情况 a b)根据补缴收人占基金征缴总收人的比重,结合预算年度的政策变化等情况进行编制 7.5.3.5其他征缴收入预算的编制 编制其他征缎收人预算编制要重点参考近年其他征激收人占基金征缴总收人的比重,并结合预算 年度的政策变化的情况进行编制 7.5.4财政补贴收入预算的编制 7.5.4.1财政补贴收人=中央财政补贴收人十地方财政补贴收人 7.5.4.2财政补贴收人预算的编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上年度中央财政补贴、省级财政补贴、市级财政补贴和县级财政补贴情况; a 基金预算缺口情况; b 地方财政颜算安排能力等 7.5.5利息收入预算的编制 利息收人按照存人银行和购买国债的利息收人进行合理测算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7
GB/T35618一2017 上年基金结余及预算年度基金预计净增减)情况; a b) 上年末短、中、长期定期存款,活期存款以及国债的分布情况 上年基金平均收益情况; c 定期存款或国债在预算年度回收情况; d e 利率变动情况 7.5.6转移收入预算的编制 转移收人预算要按照上年预计执行数合理测算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近年转移收人变化趋势; a b)政策调整对转移人数的影响 c 政策调整对转移金额的影响等 7.5.7其他收入预算的编制 其他收人预算要按照上年预计执行数合理测算,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近年其他收人情况,包括滞纳金收人 a 近年其他收人占基金收人的比重 b) 7.5.8下级上解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预算的编制 下级上解收人和上级补助收人预算要按照上年预计执行数合理测算,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上年度上级补助收人和下级上解收人情况; a 预算年度的调剂金政策变化情况等 b) 支出预算编制方法 8 8.1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的编制 8.1.1编制原则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草案的编制应按照规定的支出范围、项目和标准进行测算,首先在 基金支出和影响因素指标若干年度的历史数据基础上估算各指标的增长率,然后综合考虑统筹地区近 年来基金支出的变化趋势,本年度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数、人均待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社会保险 政策调整等因素,进行支出测算和草案的编制 8.1.2指标体系 8.1.2.1指标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指标体系,包括反映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规模的基金支出指标 和影响基金预算的其他因素指标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指标包括基本养老金支出、医疗补 助金支出、丧葬抚恤补助支出、转移支出、其他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等指标 8.1.2.2指标及影响因素指标结构 见附录C图C.1和图C.2 18
GB/35618一2017 8.1.2.3指标间关系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指标间关系如下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一基本养老金支出十医疗补助金支出十丧葬抚恤补助支出十转秘 a 支出十其他支出十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 b 基本养老金支出=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十离休人员养老金支出十病残津贴支出 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用人单位及其他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十其他政策参保的退休人员养老 金支出; 用人单位及其他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上年末已退休人数×(上年末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 d 十月人均养老金调整)×12个月十当年新增退休人数×当年新增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6 个月一当年死亡退休人数×(上年末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十月人均养老金调整)×6个月; 离休人员养老金支出一上年末离休人数×上年末离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12个月一当年离 休人员死亡人数×上年末离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x6个月 8.1.3基本养老金支出预算编制 8.1.3.1编制原则 基本养老金支出包括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离休人员养老金支出和病残津贴三个部分 8.1.3.2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的编制 8.1.3.2.1退休人数的测算 退休人数的测算如下: 退休人数预算数=上年末已退休人数预计执行数一当年退休人员死亡人数预算数十当年新增 a 退休人数预算数; b 上年末已退休人数预计执行数一前年末已退休人数一上年退休人员死亡人数预计执行数十上 年新增退休人数预计执行数:; 注1:前年末已退休人数,直接按前年的统计年报中的退休人数填列 注2上年退休人员死亡人数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季度退休人员实际死亡人数十上年第四季度退休人员死亡人 数预计新增数 注3:上年第四季度退休人员死亡人数预计新增数=上年前三季度退休人员实际死亡人数一3个季度十修正值 注4:设置修正值主要是考虑第四季度退休人员死亡率与前三季度相比可能出现明显偏差等因素 注5:上年新增退休人数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季度实际新增退休人数十上年第四季度退休人员预计新增数 注6上年第四季度退休人员预计新增数=上年前三季度实际新增退休人数一3个季度十修正值 注7设置修正值主要是考虑第四季度新增退休人数与前三季度相比可能出现明显偏差等因素 退休人员死亡人数预算数=上年退休人员死亡人数预计执行数×1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注;设置修正值主要是考虑数据采集年度的退休人员死亡人数存在较大的不可比等因素 新增退休人数预算数=上年新增退休人数预计执行数×(1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d 注;设置修正值主要是考虑数据采集年度的新增退休人数存在较大的不可比等因素 8.1.3.2.2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的测算 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的测算如下 上年末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计执行数一前年末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1十修正后综合 19
GB/T35618一2017 增长率). 注1,前年未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前年12月份当月发放的养老金(不含补发)当月发放的退休人数 注2:设置修正值主要是考虑数据采集年度执行对养老金待遇水平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政策等因素 上年月人均养老金待遇调整预计执行数必须以上年地方人民政府文件确定的退休人员人均养 b 老金待遇调整水平为依据; 注:养老金待遇调整预算数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国家待遇调整政策规定 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 3)物价上涨情况等 新增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算数=上年新增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计执行数×(1十修正 后综合增长率); 注1:上年新增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季度新增退休人员月发养老金一上年前三季度 新增退休人数 注2:设置修正值主要是考虑预算年度养老金计发办法预期出现较大幅度调整等因素 退休死亡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算数=上年末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计执行数十月人均养老 d 金待遇调整预算数 8.1.3.2.3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的测算 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的测算如下 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用人单位及其他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其他政策参保退 a 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 b)用人单位及其他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上年末用人单位及其他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 算数十当年新增用人单位及其他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一当年用人单位及其他死亡退休 人员的养老金支出预算数; 注1上年末用人单位及其他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上年末用人单位及其他已退休人数预计执行数x 上年末用人单位及其他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算数十待遇调整预算数)×12个月 注2,当年新增用人单位及其他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当年用人单位及其他退休人员新增人数预算 数×当年用人单位及其他新增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算数×6个月 注3:当年用人单位及其他死亡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当年用人单位及其他退休人员死亡人数预算 数x(上年末用人单位及其他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计执行数十待遇调整预算数)×6个月 其他政策参保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上年末其他政策参保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 十当年新增其他政策参保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一当年其他政策参保死亡退休人员养老 x 金支出预算数 注1:上年末其他政策参保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上年末其他政策参保已退休人数预计执行数×上 年末其他政策参保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算数十待遇调整预算数)×12个月 注2:新增其他政策参保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当年其他政策参保退休人员新增人数预算数×当年其 他政策参保新增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算数×6个月 注3;当年其他政策参保死亡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当年其他政策参保退休人员死亡人数预算数× (上年末其他政策参保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算数十待遇调整预算数)×6个月 8.1.3.3离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的编制 8.1.3.3.1离休人数的测算 离休人数的测算如下: 20
GB/35618一2017 离休人数预算数=上年末已离休人数预计执行数一当年离休人员死亡人数预算数 a 上年末已离休人数预计执行数=前年末已离休人数一上年离休人员死亡人数预计执行数:; b 注1;前年末已离休人数,直接按前年的统计年报中的离休人数填列 注2:上年离休人员死亡人数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季度离休人员实际死亡人数十上年第四季度离休人员死 亡人数预计新增数 注3:上年第四季度退休人员死亡人数预计新增数=上年前三季度离休人员实际死亡人数3个季度十修 正值 注4设置修正值主要是考虑第四季度离休人员死亡率与前三季度相比可能出现明显偏差等因素 当年离休人员死亡人数预算数=上年离休人员死亡人数预计执行数×1一修正后综合增长 率 注:设置修正值主要是考虑数据采集年度的离休人员死亡人数存在较大的不可比等因素 8.1.3.3.2离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的测算 离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的测算如下 上年离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计执行数一前年末离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十修正值 注1前年末离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前年12月份当月发放的离休金(不含补发)一当月发放的离休人数 注2:设置修正值主要是考虑可能存在出台离休人员待遇调整政策等因素 8.1.3.3.3离休人员养老金支出的测算 离休人员养老金支出的测算如下 离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上年末已离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一当年死亡离休人员的养 a 老金支出预算数; b 上年末已离休人员养老金支出预算数=上年末已离休人数预算数×离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 算数×12个月; 当年死亡离休人员的养老金支出预算数=当年离休人员死亡人数预算数×离休人员月人均养 老金预算数×6个月 8.1.3.4病残津贴预算的编制 病残津贴支出预算数=上年病残津贴支出预计执行数x(1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8.1.4丧葬补助抚恤支出预算的编制 丧葬抚恤补助支出预算=丧葬补助金支出预算十遗属抚恤金支出预算 8.1.4.1丧葬补助金支出预算的编制 丧葬补助金支出预算按如下方式编制 丧葬补助金支出预算数一丧葬补助金支出上年预计执行数×(1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a b 丧葬补助金支出上年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季度丧葬补助金实际支出数十上年第四季度丧葬 补助金支出预计新增数; 上年第四季度丧葬补助金支出预计新增数=上年前三季度丧葬补助金实际支出数一3个季度 十修正值 注,对丧葬补助金综合增长率测算值进行修正,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是政策调整因素,在预算年度中执行对 丧葬补助金支出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政策;二是数据采集年度的丧葬补助金支出出现明显异常,测算出的综合 增长率不具备参考价值 21
GB/T35618一2017 8.1.4.2遗属抚恤金支出预算的编制 遗属抚恤金支出预算按如下方式编制 遗属抚恤金支出预算数=遗属抚恤金支出上年预计执行数×(1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a b 遗属抚恤金支出上年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季度遗属抚恤金实际支出数十上年第四季度遗属 抚恤金支出预计新增数; 上年第四季度遗属抚恤金支出预计新增数=上年前三季度遗属抚恤金实际支出数一3个季度 十修正值 注对遗属抚恤金支出综合增长率测算值进行修正,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是政策调整因素,在预算年度中执 行对遗属抚恤金支出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政策;二是数据采集年度遗属抚恤金支出出现明显异常,增长趋势无 规律,测算出的综合增长率不具备参考价值 8.1.5医疗补助金支出预算的编制 医疗补助金支出预算参照丧葬补助抚恤支出预算编制办法 8.1.6转移支出预算的编制 转移支出预算要按照上年度预计执行数合理测算预算年度支出 编制转移支出预算要重点考虑以 下因素 近年转移支出变化趋势; a b转移政策调整对转移人数的影响 c 转移政策调整对转移金额的影响等 8.1.7其他支出预算的编制 除特殊情况外,原则上不做其他支出预算 8.1.8补助下级支出和上解上级支出预算的编制 编制补助下级支出和上解上级支出预算,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a 上年度补助下级支出和上解上级支出情况 b)预算年度的调剂金政策变化情况等 8.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预算的编制 8.2.1编制原则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预算编制应综合考虑统筹地区本年度医疗保险政策调整、医疗保 险待遇标准变动、享受待遇人数变动、人均待遇水平变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进行支出测算和 草案的编制 8.2.2指标体系 8.2.2.1指标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指标体系,包括反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规模的基金 支出指标和影响基金预算的其他因素指标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指标包括基本医疗保 险待遇支出、转移支出其他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等指标 22
GB/35618一2017 8.2.2.2指标及影响因素指标结构 见附录C图C.3和图C.4 8.2.2.3指标间关系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指标间关系如下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一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十转移支出十其他支出十补助下级 支出十上解上级支出;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统筹基金支出十个人账户支出 统筹基金支出=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十普通门(急)诊统筹基金支出十门诊大病统筹基金支出; - 注1住院统筹基金支出=预计年度平均参保人数×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比例 注2普通门急)诊统筹基金支出=预计年度普通门(急)诊人次×次均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比例 注3:门诊大病统筹基金支出=预计年度门诊大病人次×次均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比例 注4: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各项统筹基金支付一各项总费用 个人账户支出=住院个人账户支出十普通门(急)诊个人账户支出十门诊大病个人账户支出+ d 定点零售药店个人账户支出十其他个人账户支出 注1:住院个人账户支出=预计年度平均参保人数×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个人账户支付比例 注2普通门急)诊个人账户支出=预计年度普通门(急)诊人次×次均费用×个人账户支付比例 注3门诊大病个人账户支出=预计年度门诊大病人次×门诊大病次均费用×个人账户支付比例 注4:定点零售药店个人账户支出=预计年度定点药店购药人次×次均费用×个人账户支付比例 注5:个人账户支付比例=各项个人账户支付一各项总费用 8.2.3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预算的编制 8.2.3.1编制原则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预算包括住院医疗待遇支出预算、门诊医疗待遇支出预算和药店 购药支出预算 职工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模式的基金支出预算区别仅为有无个人账户基金支出,待遇 支出预算编制方法一致 8.2.3.2住院待遇支出预算的编制 8.2.3.2.1住院率的测算 8.2.3.2.1.1上年出院人次预计执行数的测算 上年出院人次预计执行数以上年预算数为基数,综合考虑上年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等因素,对预算数 进行必要调整 预算调整数的测算如下: 上年预算调整数=上年预计执行数一上年预算数; a 上年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季度实际执行数一近年前三季度占全年比例数算术平均数十修 b 正值 注:设置修正值主要是考虑历史占比与上年相比可能出现明显偏差等因素 上年平均参保人数预计执行数的测算 8.2.3.2.1.2 上年平均参保人数预计执行数的测算如下 上年住院率的测算 23
GB/T35618一2017 上年住院率预计执行数=上年出院人次预计执行数一上年平均参保人数预计执行数 住院率预算数的测算 b 住院率预算数=上年佳院牢预计执行数xI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注:对预算年度住院人次的综合增长率测算值进行修正,主要考虑本统筹地区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 因疾病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情况,以及其他可能导致测算出的综合增长率不具备参考价值的因素,需 对综合增长率测算值进行修正 8.2.3.2.2出院人次的测算 出院人次的测算如下 出院人次预算数=平均参保人数预算数×住院率预算数 8.2.3.2.3次均住院费用的测算 8.2.3.2.3.1上年住院总费用预计执行数的测算 上年住院总费用预计执行数以上年预算数为基数,综合考虑上年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等因索,对预算 数进行必要调整 预算调整数的测算如下 上年预算调整数=上年预计执行数一上年预算数; a b 上年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季度住院总费用一近年前三季度占全年比例数算术平均数十修 正值 注:设置修正值主要是考虑历史占比与上年相比可能出现明显偏差等因素 8.2.3.2.3.2上年次均住院费用预计执行数的测算 上年次均住院费用预计执行数=上年住院总费用预计执行数一上年出院人次预计执行数 8.2.3.2.3.3次均住院费用预算数的测算 次均住院费用预算数的测算如下: 次均住院费用预算数=上年次均住院费用预计执行数×(1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注对预算年度次均住院费用的综合增长率测算值进行修正,主要考虑经济增长速度、物价增长水平和参保人员老 龄化程度,以及其他可能导致测算出的综合增长率不具备参考价值的因素,需对综合增长率测算值进行修正 8.2.3.2.4住院总费用的测算 住院总费用的测算如下: 住院总费用预算数=出院人次预算数×次均住院费用预算数 8.2.3.2.5住院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和个人账户支付比例的测算 住院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和个人账户支付比例的测算如下 住院统筹基金支付比例预算数=上年住院统筹基金支付比例预计执行数×(1十综合增长率); a 住院个人账户支付比例预算数=上年住院个人账户支付比例预计执行数×(1十综合增长率); b 上年住院统筹基金(个人账户)支付比例预计执行数=上年住院统筹基金(个人账户)支出预计 执行数一上年住院总费用预计执行数 注上年住院统筹基金(个人账户)支出预计执行数测算办法同上年住院总费用的测算,综合增长率的测算方 法同次均住院费用的测算 24
GB/35618一2017 8.2.3.2.6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和个人账户支出的测算 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和个人账户支出的测算如下 住院统筹基金支出预算数一住院总费用预算数×住院统筹基金支付比例预算数 b)住院个人账户支出预算数=住院总费用预算数×住院个人账户支付比例预算数 8.2.3.3门诊待遇支出预算的编制 8.2.3.3.1 编制原则 门诊待遇支出分普通门急诊和门诊大病两种情况 8.2.3.3.2普通门急诊支出预算的编制 8.2.3.3.2.1编制原则 普通门急诊待遇支出预算主要依据本统筹地区普通门急诊人次、普通门急诊次均费用、普通门急诊 总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和个人账户基金支付比例等指标进行测算 8.2.3.3.2.2普通门急诊人次的测算 8.2.3.3.2.2.1上年普通门急诊人次预计执行数的测算 上年普通门急诊人次预计执行数以上年预算数为基数,综合考虑上年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等因素,对 预算数进行必要调整 预算调整数的测算如下 上年预算调整数=上年预计执行数一上年预算数; a b 上年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个季度普通门急诊人次十近年前三季度占全年比例算术平均数+ 修正值 注,设置修正值主要是考虑与历史占比相比上年可能出现明显偏差等因素 8.2.3.3.2.2.2 普通门急诊人次预算数的测算 普通门急诊人次预算数的测算如下 普通门急诊人次与预算数=上年门急诊人次预计执行数×(1十修正后综合增长率). 注:对普通门急诊人次预算数的综合增长率测算值进行修正,主要考虑本统筹地区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 明原因疾病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情况.以及其他可能导致测算出的综合增长率不具备参考价值的因 素,需对综合增长率测算值进行修正 8.2.3.3.2.3普通门急诊次均费用的测算 8.2.3.3.2.3.1 上年普通门急诊总费用预计执行数的测算 上年普通门急诊总费用预计执行数测算方法同上年住院总费用预计执行数的测算 8.2.3.3.2.3.2 上年普通门急诊次均费用预计执行数的测算 上年普通门急诊次均费用预计执行数的测算如下 上年普通门急诊次均费用预计执行数=上年门急诊总费用预计执行数一上年普通门急诊人次预计 执行数 25
GB/T35618一2017 8.2.3.3.2.3.3普通门急诊次均费用预算数的测算 普通门急诊次均费用预算数的测算如下 普通门急诊次均费用预算数=上年普通门急诊次均费用预计执行数×(1十修正后的综合增长率) 注对普通门急诊次均费用预算数的综合增长率测算值进行修正,主要考虑经济增长速度、物价增长水平和参保人 员老龄化程度,以及其他可能导致测算出的综合增长率不具备参考价值的因素,需对综合增长率测算值进行 修正 8.2.3.3.2.4普通门急诊总费用的测算 普通门急诊总费用的测算如下: 普通门急诊总费用预算数一普通门急诊人次预算数×普通门急诊次均费用预算数 8.2.3.3.2.5普通门急诊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和个人账户支付比例的测算 普通门急诊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和个人账户支付比例的测算如下 a 普通门急诊统筹基金支付比例预算数=上年普通门急诊统筹基金支付比例预计执行数×1十 综合增长率); 普通门急诊个人账户支付比例预算数=上年普通门急诊个人账户支付比例预计执行数×(1十 b 综合增长率); 上年普通门急诊统筹基金(个人账户)支付比例预计执行数=上年普通门急诊统筹基金(个人 账户)支出预计执行数一上年普通门急诊总费用预计执行数 注上年普通门急诊统筹基金(个人账户)支出预计执行数测算办法同上年普通门急诊总费用的测算,综合增 长率的测算方法同次均普通门急诊费用的测算 8.2.3.3.2.6普通门急诊统筹基金支出和个人账户支出的测算 普通门急诊统筹基金支出和个人账户支出的测算如下 普通门急诊统筹基金支出预算数=普通门急诊总费用预算数×普通门急诊统筹基金支付比例 a 预算数 普通门急诊个人账户支出预算数=普通门急诊总费用预算数×普通门急珍个人账户支付比例 b 预算数 8.2.3.3.3门诊大病支出预算的编制 门诊大病支出的测算方法同普通门急诊 8.2.3.4定点零售药店购药支出预算的编制 定点零售药店购药人次的测算 8.2.3.4.1 8.2.3.4.1.1上年定点零售药店购药人次预计执行数的测算 上年定点零售药店购药人次预计执行数以上年预算数为基数,综合考虑上年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等 因素,对预算数进行必要调整 预算调整数的测算如下: 上年预算调整数=上年预计执行数一上年预算数; a b上年预计执行数=上年前三季度定点零售药店购药人次一近年前三季度占全年比例算术平均 数十修正值 26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基本业务规范GB/T35618-2017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基本业务规范GB/T35618-2017》是国家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中国保监会四部门共同制定的标准,于2017年发布实施。该标准对于规范各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保障基金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该标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编制周期、制定预算编制计划、编制预算方案、审核预算方案、报送预算方案等环节。同时,还明确了具体的预算编制指导原则、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以及预算编制材料的要求等内容。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规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保障基金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它可以:

  • 明确预算编制的程序和要求,规范预算编制流程;
  • 加强对编制预算方案的质量控制,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 推进各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 促进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的健康发展,保障基金的安全运营。

总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基本业务规范GB/T35618-2017》的制定和实施,为规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保障基金安全运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规范。

社会保险业务分类与代码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社会保险业务分类与代码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社会保险业务分类与代码的编号:GB/T35617-2017。社会保险业务分类与代码共有28页,发布于2017-12-29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稽核业务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稽核业务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稽核业务规范的编号:GB/T35619-2017。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稽核业务规范共有17页,发布于2018-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