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0318-2013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

Basicspecificationsforcommonplatformofgeographicinformat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的编号:GB/T30318-2013。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共有32页,发布于2014-06-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7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7.040
  • 实施日期2014-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2页
  • 文件大小2.73M

以图片形式预览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


国家标准 GB/T30318一2013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 Basicspeeifieationsforcommonplatformofgeographieinformationm 2013-12-31发布 2014-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0318一2013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组成、分级与数据分类 基础版数据 政务版数据 公众版数据 管理交换系统 在线服务系统 支撑环境 l0 附录A(资料性附录数据实体化内容与数据源关系示例 附录B(资料性附录)数据实体化示例 8 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图数据提取内容示例 参考文献
GB/T30318一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测绘科学研究院、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规划局、江苏省 测绘地理信息局、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湖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成名、孙伟、王丹,张远,赵占杰,邵建、刘晓丽、李军、金志国、李兵、孙隆祥、 洪志远、方驰宇、张成成、印洁、毛曦、路文娟、丁圣陶
GB/T30318一2013 引 言 为明确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定义组成、分级与数据分版,界定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之间的界限 促进各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在数据内容、软件功能和支撑环境等方面的协调与衔接,制定本标准
GB/I30318一2013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定义、组成、分级与数据分类,以及基础版、政务版和公众版各自 的数据内容,并对管理交换与服务系统及支撑环境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省区,市(县)及其他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和服务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 GB/T23705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理信息数据 geographieinformationdata 反映和描述自然地理要素、经济社会要索或者地表、地下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等与空间位置与地 理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 3.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fundaental geruphieimfmtiondata" ?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该数据反映和描述了地球表面测量控 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地籍,地名等有关自然和社会要 素的位置,形态和属性等信息 [[GB211392007,定义3.1] 3.3 spatalru 地理空间框架ge me0rk 地理信息数据及其采集,加工、交换,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和人力资源的 总称,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 等构成 3.4 informationm hic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coonplat forofgeograpt 实现地理空间框架应用服务功能的数据,软件及其支撑环境的总称 该平台依托地理信息数据,通 过在线、服务器托管或其他方式满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和空间定位、分析的 基本需求,同时具备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可扩展应用空间 3.5 地理实体数据gegraphieentitydata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把反映和描述现实世界中独立存在的自然地理要素、经济社会要素或
GB/T30318一2013 者地表、地下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等与空间位置与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重组形 成的数据 3.6 影像数据 edata image 以航空摄影影像,航天遥感影像等数据源为基础,经拼接,匀色、反差调整、重影消除和镶嵌等处理 形成的栅格数据 3.7 地图数据nmapdata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经多尺度融合、符号化表达,图面整饰等加工处理,形成的色彩协调、 图面美观的图形数据 3.8 地名地址数据toponymdata 行政区划以及街巷、标志物,门楼等要素的规范化名称,空间位置、属性及地理编码等信息内容的 数据 3.9 三维景观数据three-dimensional lsightdata 以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叠加地理要素的三维模型,形成的三维可视化数据;以及 -定尺寸裁切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多级瓦片数据和地理要素可视表达的不同层级三维模型数据 按 3.10 基础版数据fundamentaldata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经提取、加工及重组等处理,形成的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 3.11 政务版数据government-orienteddata 从基础版数据中提取可公开信息,并依法通过保密技术处理的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专题数据以及 目录与元数据 3.12 ublic-orienteddata 公众版数据pul 以1:25万公众版地图数据为数学基础,通过地图编制,叠加可公开的信息内容,并依法通过审图 的地理信息数据 3.13 瓦片tile 将指定范围的地图按照指定尺寸和指定格式,切成若干行及列的矩形图片 通常情况下,这些图片 覆盖空间上连片的范围,共用相同的信息内容和图式符号,分别具有唯一标识 3.14 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serviceorientedproduetdata 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经过提取、扩充和重组等处理,形成的面向应用的数据,如地理实体数 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三维景观数据等 组成、分级与数据分类 4.1 组成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由数据集,管理交换系统、在线服务系统和支撑环境组成,见图1 数据集是地 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三维景观数
GB/T30318一2013 据等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和其他部门或单位可共享的专题数据,以及目录与元数据;管理交换系统是实 现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专题数据和目录与元数据的管理以及相互之间交换的工具;在线服务系统是地 理信息公共平台对外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的出口,一般包括门户网站,及其包含的在线地图、标 准服务接口,应用程序接口和运维管理等方式;支撑环境是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提供服务的保障条件 管理交换系统 在线服务系统 门户网站 注册登录 服务注册 数据集成 认证服务 教据浏览 地名定位 然 信息查询 用 目录服务 地图搜索 程 空间查询 元数据服务 信息统计 空间分机 地图服务 统计分折 缓冲分析 地耶编码服务 地图控件 口 ---6 ---+ 数据加载 空间分析服务 地址匹配 数据集 面向服务 目录与元数据 专飓数据 的产品数据 影像 地图 国土 环保 公安 实体 景观 支撑环境 数都备份 软硬件 网络 图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组成 4.2分级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以行政等级为标准分为国家.省区和市(县)三级,各级节点技术结构基本相同 通过网络相对独立地提供服务,横向实现相邻或其他地域的衔接,纵向建立垂直关联 其中,国家级地 :1000000、1:250000和1:50000,分辨率包括30m、 理信息公共平台(主节点)的基本数据尺度为1 15m,5m和2.5m;省区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省节点)的基本数据尺度为110000或1:5000,分辨 率包括1m或0.5m;市(县)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市节点)的基本数据尺度为1:2000、1:1000和 1;500,分辨率包括0.5m,0.2m和0.1m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由国家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主节点),各省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省节点 协同构成;每个省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由省区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省节点)、本辖区各市(县)级地理信 息公共平台(市节点)协同构成 4.3数据分类 根据不同安全级别运行环境的要求,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数据集分为三类;基础版数据、政务版数 据和公众版数据
GB/T30318一2013 基础版数据 5.1 概述 基础版数据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三维景观数据等面向服务的 产品数据 当需要提供地理信息在线服务时,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该版数据主要面向对绝对位置精度有严格要求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 5.2地理实体数据 5.2.1组成 地理实体数据一般包括:境界与政区实体、道路实体、铁路实体、河流实体和居民地实体 数据源尺度决定了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精度和儿何形状粒度,在不同比例尺下提取重组的同一地 理实体表现形式可以有所不同 5.2.2数据源 形成国家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理实体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宜采用1:1000000、1250000和 l: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形成省区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理实体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宜采用 1;l0000或1;5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形成市(县)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理实体数据的数据源一 般宜采用1:2000、1:1000和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5.2.3内容 地理实体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 a)境界与政区地理实体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行政区,省级行政区(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 政区),地级行政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县级行政区(市辖区、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特 区、林区)和乡级行政区(区公所、镇、苏木、民族乡、民族苏木、街道) 每一行政区又含行政界 线及其所围区域 b)道路实体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城际公路、城市道路和乡村道路 铁路实体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准轨铁路和窄轨铁路 D 河流实体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常年河、时令河和干澜河 居民地实体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街区、单幢房屋,普通房屋,突出房屋和高层房屋 e 数据实体化内容与数据源关系示例参见附录A,数据实体化示例参见附录B. 5.3影像数据 5.3.1组成 影像数据的分辨率通常包括:30m,15m、,5m,2.5m,1m,0.5m,0.2m和0.1m. 影像数据一般按一定尺寸裁切,形成多级瓦片数据 5.3.2数据源 形成国家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影像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宜采用30m.15m.5m和2.5m分辨率;形 、, 成省区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影像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宜采用5m、2.5" m m和0.5m分辨率;形成市 县)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影像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宜采用2.5m、lm,0.5m,0.2m和0.1m分辨率
GB/T30318一2013 5.4地图数据 5.4.1组成 地图数据的数据源尺度通常包括:1;1000000、1;500000、1;250000、1:100000、1;50000 1:10000,1;5000、1;2000、1;1000和1;500. 地图数据一般按一定尺寸裁切,形成多级瓦片数据 5.4.2数据源 形成国家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图数据的数据源比例尺一般宜采用1:1000000、1;500000、 2500001100000和150000;形成省区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图数据的数据源比例尺 1; 一般宜 采用1:50000和1:10000;形成市(县)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图数据的数据源比例尺一般宜采用 1:2000、1:1000和1:500. 5.4.3内容 从1:5001100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应提取的相应内容参见附录C 5.5地名地址数据 5.5.1组成 地名地址数据通常分成三个层次:行政区域地名,街巷名或小区名,以及门(楼)址或标志物名 5.5.2数据源 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地名采集提取一般宜采用1:1000000和1:250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 据,乡级行政区域地名采集提取一般宜采用1:10000或1:5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街巷名 采集提取一般宜采用1:2000、1:1000和1:5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门(楼)址和标志物名采 集提取一般以1;5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进行补充测量调查 5.5.3内容 行政区域地名、街巷名或小区名的内容包括境界线、政区面和属性信息 门(楼)址和标志物名的内 容包括代表点的位置坐标和属性信息 地名地址数据的编码规则及方法见GB/T23705相关要求 5.6三维景观数据 5.6.1组成 三维景观数据包括以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经三维模型化与渲染,并叠加地理要素 的三维模型,以及按一定尺寸裁切构成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多级瓦片数据和地理要素可视表达的不同 层级三维模型数据 5.6.2数据源 三维景观数据的数据源包括;l00m,25m,10m,5m,2.5m以及部分地区更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 型数据,30m、15m,5m、2.5m、1m,0.5m,0.2m和0.1m以及部分地区更高分辨率的正射影像数据 局部范围或整个地区的三维模型数据
GB/T30318一2013 5.6.3内容 三维景观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 根据影像数据地面分辨率的大小,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选择分辨率间隔适宜的各影像数据 a b根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格网间距的大小,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选择格网间距大小适宜的各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与影像数据协调互补的三维模型数据,通常包括建筑要素模型,交通要素模型,水系要素模型 和植被要素模型等 政务版数据 6.1概述 从基础版数据中提取可公开信息.并依法通过省级以上(含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保密技术 处理的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专题数据以及目录与元数据 其中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包括地理实体数 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三维景观数据 该版数据主要面向对绝对位置精度有一般性要求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 6.2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 6.2.1组成 主要由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三维景观数据等构成 6.2.2数据源 参照5.2.2,5.3.2,5.4.2、5.5.2,5.6.2 6.2.3内容 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内容主要包括 严格遵照《基础地理信息公开表示内容的规定(试行))的要求,从不同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中,提取的可公开要素内容; b 在6.2.3a)基础上,集成和加工处理的其他公开信息; 按6.2.3a)、b)形成的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三维景观数据,应 c 酒过省级以上(含首级)渊绘地理解息主管溜门的保密技术处理 6.3专题数据 6.3.1组成 由相关部门或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在其业务数据基础上经整合加工,形成的面向政府及其备 部门共享的地理信息数据 专题数据既可以是采用物理集中的方式存放在统一的数据中心.以扩展图层的形式提供服务;也可 以存放在本部门或单位的数据分中心,通过服务注册,实现物理上分布式存储、逻辑上集中,同样以扩展 图层的形式提供服务 6.3.2数据源 专题数据提取、整合和加工一般宜采用权威部门的权威数据
GB/T30318一2013 6.3.3内容 专题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 图形数据; a b面向政府及其部门可共享的属性数据 6.4 目录与元数据 6.4.1组成 元数据分为数据库级、图层级和要素级三个层次 其中,数据库级元数据属于目录信息,是对数据 库内容的总体描述;图层级元数据是对数据库中各图层内容的具体描述,用于查询图层的详细情况;要 素级元数据是对数据库中重要地理要素实体数据的描述,用于各类重要地理要素的查询 目录数据是 基于元数据面向不同类型需要自动生成的树形结构信息,用于展现信息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目录与元数据一般可以分为基础类和专题类 6.4.2数据源 基础类目录与元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应采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 专题类目录 与元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应采用面向政府及其各部门共享的专题数据 6.4.3内容 目录与元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 a 数据库级元数据包括描述信息的全部内容 b 图层级元数据一般包括编目信息、标识信息、内容信息、限制信息、数据说明信息、发行信息、 范围信息、空间参考系信息、继承信息、数据质量信息等内容 要素级元数据一般包括标识信息、空间参考系信息等内容 公众版数据 7.1概述 以1;25万公众版地图数据为数学基础,通过地图编制,叠加可公开的信息内容,并依法通过省级 以上(含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审图的地理信息数据 该版数据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 7.2组成 主要由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专题数据以及目录与元数据等构成 7.3数据源 参照5.2.2,5.3.2,5.4.2、5.5.2,5.6.2,6.3.2,6.4.2,以及在公开的资料中收集的其他地理信息数据 7.4内容 公众版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 严格遵照《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及其补充规定的要求,从多源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 提取可公开的要素内容;
GB/T30318一2013 b 导航电子地图、旅游图等公开地图中的信息内容; 依法公开的其他各种专题信息内容 c d 以1;25万公众版地图数据为数学基础,叠加7.4a),b),e)收集的各种可公开的信息,进行内 容删减和数据简化,经过配图,形成的电子地图数据,或裁切生成的多级瓦片数据,应通过省级 以上(含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审图并获得审图号 管理交换系统 8.1 体系结构 基础版,政务版和公众版数据的数据内容,运行网络和应用对象各有所侧重,但管理交换系统的结 构基本一致(见图2) 模拟 提供 服务器 服务器 服雾托替服务 托管服务 预饮 交换 离线 离线 离线离线 网络 网络 K网络 管理交换系统 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 基础版数据 政务版数圳 公众版数圳 图2体系结构 8.2数据组织 8.2.1概述 基础版,政务版和公众版数据均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三维景观 数据,其中政务版和公众版数据还包括专题数据和目录与元数据 数据的组织结构见图3
GB/T30318一2013 登 母 件 妾 米 川整 军 E 聚 m 田 技 装 委 长 买 海 世 益 大 3 K 号 世 羔
GB/T30318一2013 8.2.2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 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组织结构包括 a)地理实体数据根据要素类型分成子库,每个子库又根据比例尺细化为层,每层包括若干实体; b)影像数据根据瓦片等级分成子库,每个子库由尺寸大小一致、格式与分辨率相同的若干瓦片 组成: 地图数据根据瓦片等级分成子库,每个子库由与尺寸大小一致、格式与分辨率相同的若干瓦片 组成; 地名地址数据按行政区域分成子库; d o 三维景观数据分成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三维模型子库;影像子库和数字高程模型子 库分别按瓦片等级形成分库;三维模型子库按要素形成分库,每个分库包括若干实体,每个实 体又含多等级表现模型 8.2.3专题数据 专题数据组织结构包括 专题数据按照类型不同分成若干子库 a 每个子库的信息内容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和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一同集中存放;二是物理上 b 异地存放,通过系统实现同质同步 8.2.4目录与元数据 目录与元数据组织结构包括 a)目录与元数据分别按照类型不同分成不同的子目录和子库; b每个子目录和子库的信息内容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和基础类目录与元数据集中存放;二是异 地存放,通过系统实现同步 8.3系统功能 8.3.1概述 管理交换系统实现对数据的集中和分布式管理,以及专题数据、目录与元数据的交换,应具备数据 管理、数据交换、运行维护和安全保障等功能 8.3.2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功能主要包括 a)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的制作,重构、索引建立、裁切、编辑、符号配置,导人导出,输出等功能; 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的查询、检索、统计、空间分析等功能" b) 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的整体更新、局部更新(模型、要素或瓦片),版本管理、历史信息回溯等 c 功能; 交换来的专题数据及标注数据的导人、导出,管理,查询、统计,空间分析、专题图等功能 d 元数据的创建、修改、维护,查询、检索,制表和版本控制等功能; e f 目录的建立、修改与维护等功能 8.3.3数据交换 数据交换功能主要包括 10o
GB/I30318一2013 a)数据连接、发送、接收、验证、转换、检查和同步等功能; b 服务的注册、登记、修改、删除和发布等功能; c 服务的查询,检索和聚合等功能; d)网址链接 8.3.4运行维护 运行维护功能主要包括 a)用户注册、角色管理、权限设置、系统监控、服务配置、事件管理等功能; b)流量统计、实时监控和自动报警等功能 日志管理,过程查询、问题追踪等功能 c d)分节点的管理,运行状况实时监控、日志管理等功能 8.3.5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功能主要包括 a)数据备份、异地存放功能与措施; b)数字认证、身份识别、行为识别等功能; 安全管理制度 在线服务系统 概述 在线服务系统一般包括门户网站,及其包含的在线地图、标准服务接口,应用程序接口和运维管理 等,满足用户在线获取与应用地理信息,快速分布式构建其专题系统的需求 9.2在线地图 9.2.1 界面布局 在线地图是门户网站表现的核心要素,界面内容至少应包含地图窗口常用工具条、功能面板、缩放 条、比例尺标识、鹰眼图窗、数据切换按钮等部分 界面内容布局应该以便捷、美观和实用为原则 g.2.2注册登录 注册用户登录后,经系统认证、识别和校验,提供相应的数据,服务和功能 9.2.3地名定位 地名定位宜采用如下方式: 根据按省、市,县(区,乡镇建立起来的地名索引树,查找地名并在地图上通过地址匹配进行准 a 确空间定位 b根据输人地名关键字,在地名地址数据库中分类检索,通过地址匹配进行准确空间定位 9.2.4地图搜索 针对给定的条件,用包含(Iike)、等于(=大于(>)、小于(<)、不等于(<>)等标准的sQL查询 语言,进行形式化描述表达,可通过设置查询的图层和图层相对应的字段,在该范围搜索符合条件的 结果 11
GB/T30318一2013 9.2.5空间查询 针对给定的矩形范围,圆形范围、多边形范围,或者点位及某点位的周边范围,可设置查询的图层和 图层相对应的字段,在该范围搜索符合条件的结果 9.2.6统计分析 针对给定的矩形范围、圆形范围,多边形范围,或者某一行政区域范围,可设置统计的图层和图层相 对应的字段,在该范围搜索符合条件的结果,并进行统计 统计结果可以用柱状图、饼状图和直方图等 形式表现 缓冲分析 9.2.7 缓冲分析宜采用如下方式: a)选择地图对象作为基础,设定缓冲半径数值,计算缓冲范围并突出显示; b)绘制点、线或者面地图对象并作为基础,设定缓冲半径数值,计算缓冲范围并突出显示 9.2.8路径分析 通过鼠标点击、窗口输人等交互方式设定起始点和终止点,或者通过条件自动选择起始点与终止 点,根据路网拓扑关系和“最短”的定义,可自动搜索,查询并计算出最短路径,并在地图上突出显示 9.2.9地理编码 通过对文字描述数据中蕴含的地名地址信息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根据地名地址与空间坐标之 间已经建立起来的对应关系,进行自动匹配,获得空间位置信息,可实现大量统计和表格信息的空间化 建立空间和非空间信息之间的联系 9.2.10信息标注 在线地图系统应提供点,线和面的标注功能,并可便捷设置符号样式,添加属性信息和说明信息,并 链接图片,声音,录像等多媒体资料 标注的信息内容宜分类分组,增加、删除及修改,亦可进行修改操 作及设置其共享范围 9.2.11数据加载 数据加载宜采用如下方式: a)本机的文件数据或者瓦片数据,直接叠加到在线地图上; 选择当前网络上正在运行的有效服务资源,通过引用和服务聚合,叠加到在线地图上 b 9.3 标准服务接口 服务注册 9.3.1 可支持服务的注册、查询、聚合和链接,臀如服务元数据采集,服务元数据有效性检查、服务注册,服 务元数据查询、服务元数据自动更新、服务状态监测、同类型服务聚合以及在线服务运行情况的统计分 析等 9.3.2认证服务 可提供认证服务接口,对用户使用各项服务的资格进行验证,确认用户可否取得授权调用相关 12
GB/T30318一2013 服务 9.3.3目录服务 可提供对数据目录依据标题,关健词,摘要,全文,空间范围、登载时间等方式的浏览、查询和检索功 能,便捷用户快速定位感兴趣的数据集 9.3.4元数据服务 可提供元数据注册,按标题、摘要、关键字,全文、空间范围、时间范围、数据类型等方式的元数据查 询,元数据下载,元数据在线编辑,以及数据的图形预览等功能,方便用户准确,全面的了解数据集情况 9.3.5地图操作服务 可通过地图浏览功能、定位功能、量测功能、属性查询功能、标注功能、统计功能,空间分析功能以及 专题地图功能等,依托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三维景观数据等,为用户提 供在线的,实时的地图浏览,定位,量测、标注以及专题地图等功能 9.3.6地理编码服务 可提供基于地名地址匹配的地理编码服务功能如地名地址信息的规范化处理、智能匹配,未匹配 数据的地址化、专题数据图层生成等,实现专题数据的空间定位 9.3.7 通用服务 可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通用服务,如网络地图服务、网络要素服务、网络覆盖服务以及网络坐标转 换服务等,便捷用户分布式数据在线调用 9.3.8处理服务 处理服务宜包含如下内容 单个要素对象的缓冲查询分析、投影转换、凸包,边界,形心、标注点空间操作以及周长、面积计 算等功能服务 两个要素对象的包含,相等、相交,相邻、相离拓扑判断功能以及点到点、点到线、点到面空间 b 计算等功能服务 多个要素对象的相交、相差、并、对称差等叠加分析功能服务 9.3.9空间分析服务 可包含叠置分析、缓冲分析、统计分析和网络分析等空间分析服务 9.3.10数据发布服务 可支持用户将自身可共享的专题信息以规定的形式在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上发布为共享数据供其 他用户访问调用 9.4应用程序接口 9.4.1概述 在线服务系统应包括应用开发接口 通常情况下,依托应用开发接口应能实现B.4.2一9.A.12共 类功能,并附开发示例及源代码 13
GB/T30318一2013 9.4.2数据集成 可无缝集成公共平台本身发布的网络地图数据资源,支持符合国际通用地图服务标准的和其他流 行的网络地图数据资源的加载 9.4.3数据浏览 可实现地图放大,缩小,漫游、历史视图,按指定位置空间定位,以及数据图层及叠加图层的图层 控制 9.4.4信息查询 可实现点击、矩形、圆形和任意多边形等多种方式指定空间范围的信息查询,亦支持在地图中按关 键字的搜索定位 9.4.5信息统计 可实现矩形,圃形和任意多边形等多种方式指定空间范围的信息的统计,亦支持按行政区划的信息 统计 g.4.6空间分析 可实现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拓扑关系判断和网络分析等 9.4.7地图操作 可实现方便、灵活的工具扩展,开发常用的地图操作,如地图编辑、属性修改、信息标注,互操作,地 图打印等 g.4.8地图控件 可实现常用地图控件的开发,如缩略图图层控制、比例尺标识等 9.4.9控件扩展 可实现现有对象集成,便捷控件扩充 9.4.10数据格式 可实现多种格式的兼容,如KML(KeyholeMarkupLanguage)GeoJSONGeographieJavaSeript ObetNotation),GeoRss(GeographicRealysimplesymidteaion)等 9.4.11投影转换 可实现常用投影之间的坐标转换 9.4.12地址匹配 可以实现地名、地址的高效匹配 9.5运维管理 9.5.1安全认证 可提供服务、接口、操作三级认证体系,保障用户访问平台资源时灵活可控 14
GB/T30318一2013 9.5.2机构与权限管理 可实现部门管理、用户管理、角色定义,角色授权、权限设置和服务配置等功能 9.5.3日志管理 可实现日志查询、日志统计、服务查询、服务统计,事件查询,过程分析,问题追踪等功能 9.5.4监控管理 可实现流量监控、访问速度监控、系统运行统计、在线用户监控,资源监控和异常自动报警等功能 9.6其他 在线服务系统应根据用户需求适时扩展功能,包括可以提供零代码开发的专题应用组装系统、适配 插件等其他形式,便捷专题应用系统的开发 10 支撑环境 10.1环境分区 基础版数据、政务版数据和公众版数据服务对象与受众面不同,应进行分区管理和应用,分别建立 各自的支撑环境,以保证服务效率和质量 与三类数据相适应,一般划分为基础区,政务区和公众区 10.2基础区 10.2.1软件 至少应配备稳定成熟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大型数据库软件、网络操作系统和常用的工具软 件 其性能指标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现有软件情况确定 10.2.2硬件 至少应配备数据服务器、网络服务器、输出设备、不间断电源和机柜等 其性能指标和数量可以根 据实际需要和现有硬件条件确定 10.2.3网络 骨干网络、局域网与骨干网之间的接口均不低于百兆带宽 10.2.4数据备份 基础区数据备份宜遵循以下要求 a)数据应采取定期备份的机制 一般情况下,备份模块包括备份服务器、备份介质管理模块,备 份客户端和虚拟磁带库等,采用无人职守的自动备份功能,实现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量备份 b)软件系统应具备数据恢复的功能 10.3政务区 10.3.1软件 至少应配备稳定成熟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软件、大型数据库软件、高可信的网络操作系统和常用的 工具软件 其性能指标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现有软件情况确定 15
GB/T30318一2013 10.3.2硬件 至少应配备集群服务器、磁盘阵列、光纤交换机、不间断电源和机柜等 其性能指标和数量可以根 据实际需要和现有硬件条件确定 10.3.3网络 骨干网络宜为千兆光纤网,局域网与骨干网之间的接口不低于十兆,同时增配防火墙、单向网闸、人 侵防御系统 必要时,可以依托分布式业务网络(DSN)建立分布式部署的分中心,以快速响应不同区 域用户的请求 10.3.4数据备份 数据应采取定期备份的机制,软件系统应具备数据恢复的功能 10.4公众区 参考政务区支撑环境,根据用户访问量和数据内容的变化,逐步完善软件、硬件和网络等环境的 建设 16
GB/T30318一2013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数据实体化内容与数据源关系示例 表A.1数据实体化内容与数据源关系示例 l;500 1 ;1000 1;5000~ 1;250000~ 序号 实体名称及要素 1:2000 1:100000 l:1000000 境界与政区地理实体 国家行政区域 省级行政区域 地级行政区域 乡级行政区域 国家行政界线 省级行政界线 地级行政界线 乡级行政界线 道路实体 城际公路 城市道路 乡村道路 铁路实体 标准轨铁路 窄轨铁路 河流实体 常年河 时令河 干洞河 居民地实体 街区 单幢房屋、普通房屋 突出房屋 高层房屋 17
GB/T30318?2013 S 5 18
GB/T30318?2013 ? CP 19
GB/T30318一2013 怅 路 蓝 腿 L门 心
GB/T30318一2013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地图数据提取内容示例 表c.1地图数据提取内容示例 1:250000~ 分类 :5001:1000 1;5000 限制 要素名称 代码 1;100000 1:2000 1;1000000 条件 200000 水系 210000 河流 210100 常年河 2]00 地面河流 210102 地下河段 通航能力,水深 地下河段出人口 210103 流速,底质,河口 210104 消失河段 地区潮水位、潮流 速、潮水温、潮流 210200 时令河 量,溯波不可公开 210300 干调河(干河床 210301 河道干河 210302 漫流干河 220000 沟渠 220100 运河 220200 干渠 地面干渠 220201 220202 高于地面干渠 支渠 220300 220301 地面支渠 高于地面支渠 220302 230000 湖泊 230100 常年湖,塘 230101 湖泊 230102 池塘 时令湖 230200 230300 干胭湖 21
GB/T30318一2013 表C.1(续》 :5001:1000 1:5000 1;250000 分类 限制 要素名称 代码 1;2000 1:100000 1;1000000 条件 240000 水库 240100 库区 实时库容不可 240101 水库 公开 建筑中水库 240102 溢洪道 240200 240300 泄洪洞,出水口 250000 海洋要素 250100 海域 250200 海岸线 250400 干出滩,滩涂 不得细分 250600 礁石 海岛 250700 260000 其他水系要素 260100 水系交汇处 260200 河,湖岛 260300 沙洲 260800 水井 瀑布、跌水 261100 沼泽、湿地 通行性质不可公开 261200 300000 居民地及设施 310000 居民地 城镇,村庄 310l00 首都 310101 特别行政区 310102 310103 省级城市 310104 地级城市 县级城镇 310105 乡 310106 行政村 310107 310108 自然村 31o109 农林牧渔单位 310200 街区 310300 单幢房屋、普通房屋 突出房屋 310400 22
GB/T30318一2013 表C.1(续》 :5001:1000 1:5000 1:250000 分类 限制 要素名称 代码 1;2000 1:100000 1;1000000 条件 高层房屋 310500 311000 其他房屋 地面密洞 311001 311002 地下窑洞 31l003 蒙古包,放牧点 340000 公共服务及其设施 文教卫生 340l00 休闲娱乐,景区 340300 340400 体育 未对外挂牌的不 350000 名胜古迹 可公开;军队院校 350100 古迹、遗址 若未经批准公开 350200 碑、像、坊、楼、亭 的不可公开;军队 医院若未挂牌并 360000 宗教设施 、 对外服务的不 庙宇 360100 公开 清真寺 360200 360300 教堂 360400 宝塔、经塔 360500 教包、经堆 400000 交通 铁路 410000 标准轨铁路 4000 窄轨铁路 410200 城际公路 420000 420100 国道 420101 建成国道 420102 建筑道 420200 省道 铺设材料、最大纵 建成省道 坡,最小曲率半径 420201 不可公开 建筑中省道 420202 县道 420300 420301 建成县道 420302 建筑中县道 420400 乡道 23
GB/T30318一2013 表C.1(续》 :5001:1000 1:5000 1;250000 分类 限制 要素名称 代码 1;2000 1;100000 1;1000000 条件 420600 匪道(连接道,交换道 420900 高速公路 420901 建成 420902 建筑中 430000 城市道路 轨道交通 430100 地铁 430l01 430102 轻轨 430200 快速路 430300 高架路 430400 引道 街道 430500 铺设材料,最大纵 主干道 坡,最小曲率半径 430501 不可公开 次干道 430502 支线 430503 430600 内部道路 440000 乡村道路 440100 机耕路(大路 440200 乡村路 440300 小路 时令路 440400 山险 440500 40600 栈道 460000 水运设施 460100 船码头 460300 停泊场 480000 空运设施 未经批准公开的 不可公开 机场 480l00 600000 境界与政区 610000 国外地区 610100 国外区域 610200 国界线 24
GB/T30318一2013 表C.1(续》 :5001:1000 1:5000 1:250000 分类 限制 要素名称 代码 1;2000 1:100000 1;1000000 条件 620000 国家行政区 620100 行政区域 620200 国界线 620201 已定界 620202 未定界 界桩、界碑 620300 省级行政区 630000 行政区域 630l00 630200 行政区域界线 630201 已定界 630202 未定界 630300 界桩、界碑 640000 地级行政区 行政区域 640100 640200 行政区域界线 640201 已定界 640202 未定界 640300 界桩、界碑 650000 县级行政区 行政区城 650100 行政区界线 650200 已定界 650201 650202 未定界 650300 界桩、界碑 660000 乡级行政区 660100 行政区域 行政区界线 660200 已定界 660201 未定界 660202 660300 界桩、界碑 670000 其他区域 670100 自然、文化区 25
GB/T30318一2013 表C.1(续》 :5001:1000 1:5000 1;250000 分类 限制 要素名称 代码 1;2000 1;100000 1;1000000 条件 国有农场、林场、牧 670300 场区 670700 村界 800000 植被与土质 810000 农林用地 810100 地类界 810300 耕地 园地 810400 林地 810500 810600 天然草地 城市绿地 820000 820100 人工绿地 820200 花花坛 820300 带状绿化树 26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GB/T30318-201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越来越成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作为重要的信息化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定义和特点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是指以网络为基础,集成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种地理信息资源,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发布、服务等功能的平台。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 开放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集成各种地理信息资源。
  • 共享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可以实现地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避免了信息孤岛。
  • 服务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可以提供各种地理信息服务,如地图制作、分析处理等。
  • 安全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必须保证地理信息的安全性,避免信息泄露和滥用。

GB/T30318-2013的基本规定

为了规范我国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我国发布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GB/T30318-2013》。

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定义、标准、分类和结构;
  2.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功能、应用和服务;
  3.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组织架构、管理和运行机制;
  4.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数据安全、质量保障和法律责任;
  5.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标准化与质量监管。

GB/T30318-2013的发布,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标准化的指导和规范。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作用和意义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作为开放、共享、服务的信息化工具,对于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具体来说,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 促进地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避免信息孤岛;
  •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 提供各种地理信息服务,如地图制作、分析处理等,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 保证地理信息的安全性,避免信息泄露和滥用;
  • 推动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

总结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作为重要的信息化工具,在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利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GB/T30318-2013的发布,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标准化的指导和规范。

在未来的发展中,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在促进信息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地震灾情应急评估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地震灾情应急评估的编号:GB/T30352-2013。地震灾情应急评估共有36页,发布于2014-07-01
地理空间数据库访问接口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地理空间数据库访问接口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地理空间数据库访问接口的编号:GB/T30320-2013。地理空间数据库访问接口共有48页,发布于2014-06-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