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3993.3-2014

通信光缆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

Opticalfibercablesfortelecommunication―Part3:Indooropticalfibrecablesforgenericcabl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通信光缆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通信光缆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的编号:GB/T13993.3-2014。通信光缆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共有12页,发布于2015-04-012014年第27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180.10
  • 实施日期2015-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2页
  • 文件大小371.14KB

通信光缆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


国家标准 GB/T13993.3一2014 代替GB/T13993.32001 通信光缆 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 Optiealfibrecablesfortelecommunieation Part3:lndooroptiealribreeablesforgenericcabling 2014-12-05发布 2015-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3993.3一2014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分类 3.1 总则 3.2型式 3.3规格 要求 4.1识别色谱 4.2标准制造长度 4.3光缆中的光纤特性 4.4机械性能 4.5环境性能 4.6其他要求
GB/T13993.3一2014 前 言 GB/T13993《通信光缆》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核心网用室外光缆; 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 第4部分:接人网用室外光缆 本部分为GB/T13993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3993.32001《通信光缆系列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与 GB/T13993.3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通信光缆系列”改为“通信光缆”; 取消了“术语”一章(见2001年版第3章)1 取消了对缆芯具体结构型式的推荐[见3.2ce),2001年版4.le)]; 光缆的阻水要求改为主干光缆室外部分可采用适用的阻水材料和合适的方式阻水[见3.2e). 2001年版4.le)]; 光缆燃烧性能要求改为依布线情况而定,应通过成束燃烧试验或(和)单根燃烧试验[见3.2f). 2001年版4.1f] -增加了有防蚁要求时可采用相应的防护护层[见3.2g),2001年版4.lg] 增加了水平光缆可微管吹放[见3.2)),2001年版4.lh)]; 增加了使用寿命至少15年的要求[见3.2k] 光缆涉及的单模光纤类型中,增加了B1.3类及其依据ITU-TG.652;2009规定的性能要求、 B4类及其依据ITU-TG.655;2009规定的性能要求、,IB6类光纤及其依据ITrU-TG.657;2009 规定的性能要求(见3.3.1和4.3,2001年版4.2.1); 建筑群主干光缆之外,多模光缆护套识别颜色改为橙或灰,单模光缆护套识别颜色改为黄或白 或黑 见表1,2001年版表1); 增加了交货长度应是标准制造长度,但允许供需双方另行商定(见4.2,2001年版5.2); 光纤涂覆层剥离力峰值的下限改为1.0N(见4.3.1,2001年版5.3.1); Ala和A1b类光纤的芯径容差改为士2.5am,包层直径容差改为士1.0am,芯/包同心度误差 改为不大于1.54m(见表3,2001年版表3); Ala类光纤的数值孔径改为0.20士0.015(见表4,2001年版表4); 多模光纤传输特性按子类作了修改调整(见表5,2001年版表5) 增加了多模光纤性能代码、光纤类型与带宽特性的对照表(见表6) 增加了多模光纤的宏弯损耗要求(见表" 单模光纤色散特性改为只要成缆前合格,成缆后可不检查(见4.3.4.5,2001年版5.3.4.5); 单芯光缆(含部分双芯光缆)的F改为100N,F改为40N(见表12,2001年版表9); 双芯光缆和单光纤带光缆的F改为200N,F改为80N(见表12,2001年版表9); 沿墙,顶,夹层.,导管布放的多芯(带)光缆的F,改为40N.F,改为130N,沿竖井,竖直管 道、地下室,隧道布放的多芯(带)光缆的F行改为800N.F口改为400N.且蝶形光缆拉伸性能 川
GB/T13993.3一2014 可暂不执行本表规定(见表12,2001年版表9) -短暂拉力下最大光纤应变改为0.4%,长期拉力下最大光纤应变改为0.2%(见表13,2001年版 表10); -光纤拉伸应变用相移法监测时的不确定度要求改为0.01%见表13,2001年版表10); -衰减变化用传输功率监测法监测的不确定度改为只限于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待定(见表13, 2001年版表10); -光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改为与光纤类型相关,并增加了数值规定(见表14,2001年版5.4.3.1) 本部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北京通和实益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郑州仕佳 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则民,薛梦驰,宋志倌、时彬、李然山、陈晓红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993.32001
GB/T13993.3一2014 通信光缆 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 范围 GB/T13993的本部分规定了室内光缆(以下简称光缆)的结构型式要求及适用性,规格、标准制造 长度、光纤特性、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等 本部分适用于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不适用于含金属单线或线对的光电综合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771(所有部分通信用单模光纤 GB/T12357.1通信用多模光纤第1部分;A1类多模光纤特性 GB/T13993.4通信光缆第4部分;接人网用室外光缆 YD/T908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分类 总则 3.1 本部分按照YD/T908的规定划分光缆型式,规格和编制型号 3.2型式 光缆的具体结构型式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其一般要求如下 光缆宜采用分立光纤构成,大芯数光缆和软线光缆也可采用光纤带或多纤单元构成 a b分立光纤被覆层宜采用紧套被覆结构,大芯数光缆中也可采用松套被覆结构 光纤带被覆层 宜采用松套被覆结构 采用骨架或类似结构时,分立光纤或光纤带宜无被覆层 缆芯结构型式应能适用于在室内以适当的方式布放 光缆宜采用非金属加强构件,除软线光缆之外,也可采用金属加强构件 主干光缆的室外部分宜具有阻水性能,可采用适用的阻水材料和合适的方式阻水 光缆燃烧性能依布线要求而定,应通过成束燃烧试验或(和)单根燃烧试验 光缆护套宜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姬护套,也可采用含卤阻燃聚乙烯护套或低烟阻燃聚氯乙烯 护套,软线光缆还可采用单根阻燃级的聚氯乙烯护套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护套 建筑群主 干光缆护套宜为成束或单根阻燃级的铝(或钢-聚乙烯粘结护套 有防鼠或防蚁要求时宜采 用相应的防护护层 h)建筑群主干光缆应适于竖井、竖直管道、地下室、隧道、地下管道或和)直埋布放,可采用符合 GB/T13993.4规定的接人网用室外光缆
GB/T13993.3一2014 i 建筑物主干光缆应适于竖井和竖直管道布放 水平光缆应适于在楼道和室内沿墙、沿顶布放,或在管道以及通风管道中布放,或在微管中吹 j 放,或以其他合适的方式布放 光缆结构及材料应保证使用寿命至少15年 k 3.3规格 3.3.1光缆中的光纤应是符合GB/T12357.1规定的Ala和A1b类多模光纤或GB/T9771(所有部 分)规定的B1.1,B1.3,B4和B6类单模光纤 注:Ala类为50/125am渐变型多模光纤(它细分为a.l,a.2,a.3);Al类为62.5/125Am渐变型多模光纤;B1.1类 为"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它含a.b二个子类);.3类为“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它含c.d二个 子类);B类为“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它含a、b,c,d,e五个子类);B6类为“接人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 光纤"它含a,b二个子类,并细分为a.l.a.2.b.2.,b.3) 3.3.2光缆中的光纤芯数的常用系列应为1、2、4、6、8、10、12、16、20、24、28、32、36、40、48、56、64、72、 80,96、14! 3.3.3这些芯数可由分立光纤构成,也可由2芯、4芯,6芯,8芯或12芯的光纤带或多纤单元构成 3.3.4光缆中应不含金属导电线芯 要求 识别色谱 4.1 不同光纤类型的光缆用护套颜色来识别,其色谱宜符合表1规定 光缆护套色谱 表1 光纤类型 建筑群主干光缆 其他光缆 橙或灰 黑 Ala,Alb B1.1、B1.3、B、B6 黑 黄或白或黑 4.2标准制造长度 光缆的标准制造长度宜符合表2规定,交货长度宜是标准制造长度,但允许供需双方另行商定 表2 光缆标准制造长度 单位为米 标称 值 差 3000 2000 士100 1000 500
GB/T13993.3一2014 4.3光缆中的光纤特性 4.3.1光纤涂覆层剥离力 光纤涂覆层应可从光纤上剥离,其剥离力峰值应为1.0N~8.9N,平均值应为1.0N5.0N 4.3.2光纤强度筛选水平和疲劳系数 光纤的全长度张力筛选水平应不低于0.69GPa(相当于应变约1.0%) 光纤的动态疲劳系数(n)值应不小于20. 4.3.3多模光纤的其他特性 4.3.3.1多模光纤的尺寸参数应符合表3规定 表3多模光纤尺寸参数 芯径 包层直径 涂覆层直径 着色层直径 芯/包同 包层 包层/涂覆层 芯 光纤 m rm 4m 4mm 心度误差不圆度不圆度 同心度误差 % m Mm 类型标称值容差标称值容差 标称值容差标称值容差 Ala 50.0 士2.5 125.0士1.0 S1.0 245 士10 250 士15 12.5 Alb 62.5 4.3.3.2多模光纤的数值孔径应符合表4规定 表4多模光纤数值孔径 光纤类型 Ala A1b 数值孔径 0.20士0.015 0.275士0.015 4.3.3.3多模光纤传输特性的分级应符合表5规定 为方便使用,表6列出多模光纤型号与带宽特性 代码的对照 表5多模光纤传输特性 光纤类型 Ala.l Ala.2 Ala.3 Alb 850 850o 850 使用波长 nm 1300 1300 850 1300 1300 2.4 0.7 2.5 0.8 2.5 0,8 2.8 0.7 衰减系数(最大值/(dB/km 3.0 3.5 1.0 1.0 1.5 3.5 1.5 200 200 1500 3500 200 500 500 100 500 500 2000 4700 200 500 模式带宽(最小值/MHzkm) 800 800 500 800 1000 800 1000 200 此值为有效模带宽,其他未加脚注的为满注人带宽值
GB/T13993.3一2014 表6多模光纤带宽特性代码 满注人带宽 满注人带宽 有效模带宽 标称芯径 性能代码 光纤类型 850nm 1300nm 850nm m MHzkmm MHzknm MHzkmm Ala.1 50.0 OM1 >200 >500 不适用 Alb 62.5 Ala.1 50.0 不适用 OM2 500 500 A1b 62.5 OM3 >1500 Ala.2 50.0 >500 >2000 OM4 Ala.3 50.0 >3500 >500 >4700 4.3.3.4多模光纤以规定的半径,松绕规定的圈数时,在规定的波长上测得的宏弯附加损耗应不大于表 7规定的值 表7多模光纤的宏弯损耗 光纤类型 Ala" Alb 半径/mm 15 37.5 圈数 100 在850nm上最大值/ dB 0.5 在1300 nm上最大值/dlB 0.5 在稳态注人条件下宏弯损耗与波长无关,通常只需在一个波长上测量 Ala光纤不能满足本栏要求时,可执行Alb光纤栏同样的要求 4.3.4单模光纤的其他特性 4.3.4.1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 单模光纤的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应符合表8规定 表8单模光纤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 光纤类别 B1.1、B1.3 B4 B6a B6b 1 波长/nm 131o 550 1310 模场直径 标称值/m 8.69.5 8.0ll.0 8.,69.5 6.39.5 容差/Am 士0,6 士0,6 士0,4 标称值/4m 125.0 包层直径 容差/4m 士1.0 士0,7 <1.0 <1.0 包层不圆度/% <0.6 <0.5 芯同心度误差/" /m
GB/T13993.3一2014 表8(续 光纤类别 B6a B6 B4 B1.1,B1.3 标称值/pm 245 涂覆层直径 容差/4m 士10 250 标称值/pmm 着色层直径 容差/am 士15 包层/涂覆层同心度误差/um <12.5 4.3.4.2截止波长 截止波长要求与光缆使用长度和弯曲情况有关,使用长度较长(例如不小于22m)时应符合表9中 光缆截止波长规定,使用长度较短且有较多弯曲点时应符合表9中光纤截止波长入 规定 单模光纤截止波长 表9 单位为纳米 光纤类型 B1.1、B1.3 B4 B6 1260 1450 <1260 Ac 1250 1450 <1250 4.3.4.3衰减系数 单模光纤衰减系数分级应符合表10规定 表10单模光纤衰减系数 光纤类别 B1.1*、B1.3 B4 B6 131o13831550162515501625 使用波长/nm 1625 1310 1550 级 0.40 0.30 0.40 0,3o 0,4o 0.40 0.30 0.40 0.40 衰减系数(最大值/dB km 0.60 2级 0.60 0.60 0.50 0.60 0.50 0.60 0.60 0.50 产品只在用户有要求的使用波长上进行检验 ".1类光纤不能在1383nm区使用,表中1383nm的规定不适用于.1类光纤 4.3.4.4宏弯损耗 光纤以规定的半径,松绕规定的圈数时,在规定的波长上测得的宏弯附加损耗应不大于表11规定 的值
GB/T13993.3一2014 表11单模光纤的宏弯损耗 B4b B4d B1.1 光纤类型 B6a.1 B6a.2、,B6b.2 B6b.3 B1.3 Ble Ble 半径/mm 30 15 10 15 10 7.5 10 7.5 圈数 100 10 l0 在1550nm上最大值/dB 0.250,750,030.1 0.5 0.030.080.15 在1625nm上最大值/dB 0.1 0.50 0.1 1.0 1.5 0. 0.2 1.0 0.1 0,250.45 4.3.4.5 色散特性 只要光缆采用的单模光纤的色散特性满足GB/9771有关规定,光缆中光纤的色散特性可不再 检测 4.4机械性能 4.4.1拉伸性能 光缆的允许拉伸力宜参照表12,并在产品标准中具体规定 4.4.1.1 表12光缆的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 允许拉伸力最小值 允许压扁力最小值 敷设方式 Fe 芯数 FT F" FT/G N N/100mmlN/100mm 单芯,双芯 40 100 500 00 见注2 1000 200 双芯 200 80 沿墙、顶、夹层、导管 单带 200 8o 1000 200 多芯(带 0.8 440 130 1000 200 800 1000 竖井,竖直管道,地下室,隧道 l.0 400 300 注1:F为短暂拉伸力;F为长期拉伸力;(G为1km光缆的重量,N;F为短暂压扁力;Fe为长期压扁力 注2:这里的双芯缆指2根预涂覆光纤集于一个被覆层内的光缆 注3:蝶形光缆拉伸性能可暂不执行本表规定 4.4.1.2在适用温度范围内光缆受到拉伸时,光纤在拉伸和弯曲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及衰减变化和 光缆应变应符合表13规定
GB/T13993.3一2014 表13光纤的允许应变 受力情况 光纤的应变" 光纤的衰减变化" 光缆的应变 最大0,4%, 拉伸力去除后 拉伸力去除后 短暂受力例如安装期间 拉伸力去除后无明显残余应变 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 残余应变最大0.08% 长期受力(例如运行期间)》 最大0.2% 无明显附加衰诚 注,残余变化值指光缆承受的外部作用(例如拉伸力,压扁力,温度等)去除后可能有的变化量消除时的残 留值 光纤拉伸应变用相移法监测,其测量值不大于0.01%时,判为无明显应变,允许有应变时,其指标已包括0.01% 在内 光纤应变允许用其他方法测试,当有争议时,应以相移法测试结果为准 光缆拉伸应变用机械方法或传 感器方法监测,其测量值不大于0.05%时,判为无明显应变 Ala和Alb类多模光纤附加衰减的监测波长为1300nm,B1.3,B和6类单模光纤为1550nm 衰减变化用 传输功率监测法监测,其单模光纤测量值的绝对值不超过0.03dB时,判为无明显附加衰减,允许衰减有某数 值变化时.其允许值已包括0.03dB在内;多模光纤测量值的不确定度待定 4.4.2压扁性能 4.4.2.1光缆的允许压扁力应参照表12,并在产品标准中具体规定 4.4.2.2光缆在允许的短暂压扁力下光纤应不断裂,护套应不开裂,短暂压扁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残 余附加衰减;光缆在允许的长期压扁力下光纤应无明显附加衰减 4.4.3允许弯曲半径 4.4.3.1光缆的允许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14规定 表14光缆的允许最小弯曲半径 光纤类型 Ala、Alb,B1.lB1.3,B4 B6a.l B6a.2,B6b.2 B6b.3 动态弯曲 20D或20H 10D或10H 5D或5H 5D或5H 5D或5H 静态弯曲 且>10mm 且>10mm 且>7.5mm 且>5mm 注1:动态弯曲指弯曲时伴随有拉力,例如安装和移动使用期间 静态弯曲指单纯的弯曲,例如固定使用期间 注2;D为圆形光缆外径,H为扁形光缆高度 扁形光缆应在扁平方向弯曲 4.4.3.2光缆在受到动态弯曲时光纤应不断裂,护套应不开裂,动态弯曲消除后光纤应无残余附加衰 减;光缆在受到静态弯曲时光纤附加衰减应不大于表7或表14规定的宏弯损耗值,护套应不开裂 4.5环境性能 4.5.1光纤衰减温度特性 光缆的适用温度范围及其单模光纤相对于20C时的允许温度附加衰减的分级应符合表15规定
GB/T13993.3一2014 表 15光缆的适用温度和允许温度附加衰减 适用温度范围/ 允许光纤附加衰减" /dB/km 分级 代 B.1,B.3,BH4,B6类光纤 低限T 高限T Ala,AIb类光纤 -20 十6o 不大于0.50 不大于0.20 D -5 十50 衰减变化用后向散射监测法监测,其测量值的绝对值不超过0.02dB/kn时,判为无明显附加衰减,允许光纤哀 减有变化时,其允许附加衰减值已包括0.02dB/km在内 Ala和A1b类多模光纤附加衰减的监测波长为 B.1,B.3,BH和B类单模光纤为1550nm. 1300nm, 4.5.2燃烧性能 光缆的燃烧性能应符合如下规定: a)阻燃性;依布线要求而定,应通过成束阻燃烧或单根燃烧试验; b发烟浓度:光缆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应使透光率不小于50%; c 腐蚀性:无卤阻燃光缆燃烧时产生气体的pH应不小于4.3,电导率应不大于10As/n mm 4.5.3护套完整性 4.5.3.1当用电火花试验来检验光缆铝(或钢)-聚乙烯粘结护套中塑料套的完整性时,试验电压应符合 表16规定 表16电火花试验电压 单位为千伏 试验电压 试验类型 试验电压最高限值 直流电压试验 9r 25 6 15 交流电压试验 注1;/为塑料套的标称厚度,单位为 mm 注2;交流试验电压系有效值 4.5.3.2当用浸水试验来检验光缆铝(或钢)-聚乙烯粘结护套中塑料套的完整性时,在光缆浸水24h 后塑料套的电气性能(外套下金属层对地)应符合 对地绝缘;在直流500V下不低于2000Mn km; a b耐电压强度;在直流15kV下2min不击穿 4.5.4渗水性 当用渗水试验方法检验有阻水性能要求的主干光缆渗水性时,在20C士5C温度下,用1m高水 头加到长度3m的光缆一端的全截面上,24h后在受试光缆段另一端上应无水渗出 4.6其他要求 除本部分规定之外,光缆的其他有关要求应在有关产品标准中规定

通信光缆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GB/T13993.3-2014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种企业和机构的IT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网络对于各个行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而综合布线作为现代办公环境下网络建设的基础,其中的室内光缆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GB/T13993.3-2014是我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一项标准,主要适用于各类建筑物内部局域网、数据中心、电话交换室等场所的光缆系统。

该标准规定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的结构、光学特性、电学特性、机械特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要求,使得室内光缆在传输数据时更加稳定、可靠。

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GB/T13993.3-2014标准中规定了三类光缆:OM1、OM2和OM3。其中OM1适用于传输速率低于等于1Gbit/s的场合,OM2适用于传输速率低于等于10Gbit/s的场合,而OM3则适用于传输速率高于10Gbit/s,且最长传输距离为300米以下的场合。

除此之外,该标准还对光缆的颜色进行了规定,以便实现快速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光缆。例如,OM1类型的光缆一般为橙色,OM2类型的光缆一般为橙色或者黄色,而OM3类型的光缆一般为水绿色。

总之,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GB/T13993.3-2014是建立现代化办公环境下完善、可靠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保障之一。各行各业都需要注重其使用和管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转,提高企业效率和信息安全。

和通信光缆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类似的标准

通信光缆第2部分:核心网用室外光缆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通信光缆第2部分:核心网用室外光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通信光缆第2部分:核心网用室外光缆的编号:GB/T13993.2-2014。通信光缆第2部分:核心网用室外光缆共有13页,发布于2015-04-012014年第27号公告
通信光缆第4部分:接入网用室外光缆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通信光缆第4部分:接入网用室外光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通信光缆第4部分:接入网用室外光缆的编号:GB/T13993.4-2014。通信光缆第4部分:接入网用室外光缆共有13页,发布于2015-04-012014年第27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